杂化纳米材料
杂化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性能优化
杂化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性能优化引言:在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杂化纳米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杂化纳米结构是由不同性质和尺寸的纳米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应用于能源储存、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杂化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以及性能优化的研究进展。
一、杂化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1. 沉积法:通过沉积技术可以实现纳米材料的有序堆积,形成杂化纳米结构。
常用的沉积方法包括溶液法、气相沉积法和电化学沉积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控制杂化纳米结构的组成、形貌和尺寸。
例如,在溶液法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沉积时间和温度来控制纳米材料的生长。
而气相沉积法则适用于合成高温耐受性的杂化纳米结构。
2. 自组装法:自组装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实现纳米材料的有序排列。
通过自组装技术可以将不同性质的纳米材料组装在一起,形成杂化纳米结构。
例如,利用DNA分子的自组装能力,可以将金属纳米颗粒和有机分子组装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材料。
自组装法因其简单、可控性强的优点,在杂化纳米结构的制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杂化纳米结构的性能优化1. 光学性能优化光学性能是杂化纳米结构中常见的优化目标之一。
通过调控纳米结构的形貌、组分和尺寸等参数,可以实现杂化纳米结构在吸收、发射、光学导波等方面的性能优化。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金属纳米颗粒的排列方式,可以实现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从而增强杂化纳米结构的光学吸收。
2. 电化学性能优化杂化纳米结构在电化学储能和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优化其电化学性能,可以通过调节纳米结构的组成和形貌来提高其电子传导性能和催化活性。
例如,将金属纳米颗粒和二维材料组装成杂化纳米结构,可以同时发挥二者的优点,提高储能器件的性能。
3. 压电性能优化压电性能是杂化纳米结构中的另一个关键性能。
通过合理设计纳米材料的组合方式,可以实现杂化纳米结构在应变、压电功率、压电响应速度等方面的性能优化。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摘要: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质的纳米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合成方法、性质以及在光催化、传感、药物输送等领域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等。
然后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性质,包括其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大小等。
最后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在光催化、传感、药物输送等领域的应用。
1.引言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作为一类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是指有机分子与无机氧化物之间通过化学结合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由于有机分子与无机氧化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质往往比单纯的无机氧化物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因此,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2.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合成方法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等。
溶胶-凝胶法是通过溶胶体系在适当条件下形成胶体颗粒,然后通过热处理或干燥得到氧化物材料。
这种方法能够控制材料的形貌、晶型和孔隙结构。
水热法是通过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下,在有机物的存在下合成纳米氧化物。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控制材料的形貌和结构。
微波辅助合成法是通过微波辅助加热来实现氧化物的快速合成和控制。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快速均匀的加热和快速的反应速度。
因此,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合成方法相对较为简单和易行。
3.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性质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性质包括其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大小等。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结构通常为核壳结构,有机分子通过化学键与无机氧化物核心相连接,形成了有机-无机复合结构。
同时,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氧化物的形貌通常具有很强的可调控性,可以通过合成条件来控制其形貌。
第四章-杂化纳米复合材料【可编辑全文】
此类凝胶经脱液干燥后形成干胶,吸收液体后 又能恢复原状。此过程是可逆的,故又称为可逆 凝胶。
第四章 杂化复合材料
刚性凝胶 大多数为无机凝胶,如SiO2、TiO2、V2O5、
Fe2O3等,常以水为分散体系。 在吸收或释出液体时自身体积变化很小,显示
化学反应的这种特性,会造成复合材料的结构 不均匀、组成分布不均匀等不良现象。
第四章 杂化复合材料
4.4 聚合物溶胶与凝胶
1. 聚合物溶液与胶体体系 聚合物往往呈一定线团状态(大小介于1~
1000nm)分布于分散体系中,其分散体系属于胶体 体系。
聚合物溶胶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聚合物溶液,是热 力学稳定体系。
第四章 杂化复合材料
聚合物溶胶与凝胶的判断: 若聚合物呈溶解分散状态,聚合物分子链间仅靠 范德华力相互作用缠结,则该体系属于溶胶体系。 聚合物分子链间存在氢键、静电作用等准化学键, 构成交联聚合物,形成分散体系中具有一定立体 构造的骨架分子结构,则该分散体系属于凝胶体 系。
第四章 杂化复合材料
聚合物溶液与普通胶体的异同点: 同:分散相胶粒的大小相当、扩散速率缓慢、都 不能透过半透膜等;
有学者研究发现SARS病毒还通过空气污染物气溶 胶颗粒这一载体,在空气中作中距离传播。
第四章 杂化复合材料
2. 溶胶的主要研究领域 ①分子溶胶(亲液溶胶)
聚合物在溶液中呈分子无规线团状态存在,线 团与溶剂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面。溶解分散过程是 一个自发过程,整个体系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分 子溶胶在纳米材料和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中 应用较广泛。
异:①聚合物能够自动溶解在溶剂中,胶体粒子 不能;②聚合物溶液是均相体系,没有明显界面, 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溶胶是多项体系,为热力 学不稳定体系;③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比溶胶的粘 度大得多;聚合物溶液的丁达尔效应很弱而溶胶 的很强等。
有机高分子/无机物杂化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其吸收光谱随粒经的减 小而发生蓝移.量子效应,隧道效应是未来微电子器 件的基础.
以上特点决定了纳米组装体具有高密度,多功 能,高集成度,高存储密度,协调和协同效应, 且材料透明,可用于光学通讯.
三.利用单体R’Si(OR)3,R’是可在光照 或加热情况下聚合的基团。例如:光聚 合或热聚合得到的带三乙氧基硅烷的聚 合物与TEOS、H2O反应,得到有机聚合 物在二氧化硅基体中。
5.5预聚体杂化
预聚体带有较小的无机网络,端基带有可聚合的基团, 聚合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例子。P288
6嵌段共聚物杂化 两嵌段共聚物组成变化引起的形态变化有:球形、圆
有机小分子 有机高分子
○ + 有机无机互穿网络
无机小分子无机高分子
5.2分子内自杂化
由一种反应物(含亲水基团),水解缩合后生 成带可聚合基团的产物。例子。P287
3大分子混合杂化 ○ 大分子与大分子的杂化,若是简单混合,
ΔS混合≈0,只有当ΔH混合<0,即混合过程放 热, ΔG混合<0才能实现,而这样的体系很 少.大分子与大分子的杂化不能依靠简单混合 实现,而要用反应杂化来实现.
单击添加副标题
有机高分 子/无机 物杂化纳
米材料
2023
杂化材料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 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材料.
1.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生物物质的特点
无机材料: 结构材料(高强度,高刚性,高硬度); 光,电,磁等功能材料(光谱谱线较窄); 性能长期稳定,使用寿命长; 加工成型较难(高温烧结,冶炼,晶体培养等加工成型方法).
有机高分子材料: 易于成型加工; 某些高分子材料可作结构材料(较高的强度,刚
镍基MOFs纳米杂化材料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镍基MOFs纳米杂化材料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镍基MOFs纳米杂化材料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因其特殊的微孔结构和多样的金属配位效应而备受关注。
MOFs材料常常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径和化学活性等优点。
其中,镍基MOFs在能源领域表现出了出色的电化学性能,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杂化材料。
在镍基MOFs的构筑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溶剂热法、隔室热合成法等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比例,可以调控MOFs的结构和孔道尺寸,从而实现对其性能的调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导入其他纳米材料来构建镍基MOFs的纳米杂化材料,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
一方面,纳米杂化材料的构建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有催化活性的纳米颗粒来实现。
例如,钛酸钡、硒化钼等纳米颗粒可以作为催化剂引入镍基MOFs中,以提高其电化学活性。
这些纳米杂化材料通常具有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增强材料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和电催化性能,从而提高能源材料的储能和传输效率。
另一方面,纳米杂化材料的构建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有导电性质的纳米材料来实现。
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导电纳米材料可以作为导电填料引入镍基MOFs中,以提高其导电性能。
这些导电纳米杂化材料可以通过形成导电网络,提供快速的电子传输通道,改善材料的电子传导性能,从而提高电化学性能。
在电化学性能的研究中,我们通常通过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等电化学测试方法来评估材料的性能。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测定镍基MOFs纳米杂化材料的电荷传输速率、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电容量等参数。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材料的反应动力学、循环稳定性和电催化性能等参数来评估材料的实际应用潜力。
总结而言,镍基MOFs纳米杂化材料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是电化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和构建纳米杂化材料,可以实现对MOFs材料性能的调控和优化,拓展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中的杂化激子
wa n n i e e x c i t o n s i n i n o r g a n i c s e mi c o n d u c t o r q u a n t u m d o t s r e s o n a t e a n d c o u p l e w i t h f r e n k e l e x c i t o n s i n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2 8 0 ( 2 0 1 6 ) 0 6 - 0 0 3 3 — 0 4
D O t : 1 0 . 1 6 4 4 2 / j . e n k i . q l g y d x x b . 2 0 1 6 . 0 6 . 0 0 8
有机一 无 机 杂 化 纳 米 材 料 中 的 杂 化 激 子
中 图分 类 号 : 0 4 7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Hy b r i d Ex c i t o n i n Or g a n i c - I no r g a ic n
Hy b r i d Na n o - ma t e r i a l s
M A Xi a o — ui r n g
( S h a n d o n g U r b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 J i n n a 2 5 0 1 0 3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Wh e n i n o r g a ni c s e mi c o n d u c t o r q u a n t u m d o t s a r e p l a c e d i n a n o r g a n i c n a n o - me t e r i a l a r r a y,
PA 6/POSS纳米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teP 6POS y rd h A / S1h b i
2 P /oS . 1 A 6P S的 抗 冲 击 性 能 P A 6的 低 温 韧 性 较 差 .本 研 究 的 P 及 A 6以
2 P ,oS . 2 A 6P S的拉 伸 性 能
从 图 4可 以看 出 : P 在 A 6中加 入 P S O S可影
P /O S纳米 杂化材 料在 常温 无缺 口冲击 测试 A 6P S
过 程 中 均 不 断 裂 , 因此 ,本 工 作 重 点 研 究 P / A6
响 基 体 的拉 伸 强 度 。 当 w P S ) 1 增 至 3 (O S从 % % 时, 杂化材 料 的拉伸 强度 达最 高值 ; w P S ) 当 (O S从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10 — 36【0 10 — 0 1 O 0 2 19 2 1 )5 0 8 一 4
聚酰胺 (A) 有 耐磨损 、 冲击 、 疲 劳 、 P 具 抗 耐 耐 油、 耐腐 蚀和使 用温度 范围广 等优点 , 最早 和最 是 广泛应 用 的热塑性 工程塑料 。 中 ,A 6是 P 其 P A系
从 图 3 出 : 低 温 (1 看 在 一 8℃ ) 试 下 ,A 6的 测 P
长 率与纯 P A 6相 当。随着 w( O S 增加 , PS) 断裂伸 长率呈下 降趋 势 , 特别是 当 w(O S 为 5 时 , P S) % 杂 化 材 料断裂 伸 长率 的变 化趋 势 与拉伸 强 度相 同 ,
因此 。不 需要 对粉 体表 面处 理 就可得 到 P S O S分
《纳米SiO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性能研究》范文
《纳米SiO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纳米SiO2杂化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涂料、塑料、橡胶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纳米SiO2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应用和性能表现。
二、纳米SiO2杂化材料的制备1. 材料与方法纳米SiO2杂化材料的制备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
该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制备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纳米SiO2杂化材料。
2. 实验过程首先,将硅源(如正硅酸乙酯)与催化剂(如氨水)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下进行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溶胶。
然后,通过添加交联剂和其他添加剂,进行进一步的交联和固化,最终得到纳米SiO2杂化材料。
3. 结果与讨论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纳米SiO2杂化材料,其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分散性。
此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为其在涂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纳米SiO2杂化材料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应用及性能研究1. 应用方法将制备好的纳米SiO2杂化材料加入到紫外光固化涂料中,通过搅拌使其均匀分散。
然后,将涂料涂布在需要保护的基材上,通过紫外光固化,形成一层保护膜。
2. 性能研究(1)力学性能:纳米SiO2杂化材料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由于纳米粒子的优异性能,涂层具有更好的抗划痕和抗磨损能力。
(2)光学性能:纳米SiO2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使得涂层在保持高透明度的同时,具有更好的抗划痕和抗污染性能。
此外,该材料还能提高涂层的光泽度和耐候性。
(3)耐化学性能:纳米SiO2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使得涂层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
在接触各种化学物质时,涂层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外观。
碳纳米管杂化方式
碳纳米管杂化方式
碳纳米管可以与不同的材料发生杂化,常见的碳纳米管杂化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碳纳米管与聚合物的杂化:碳纳米管可以与各种聚合物形成复合材料,如聚酰亚胺、聚乙烯醇、聚苯乙烯等。
通过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修饰,可以增强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
2. 碳纳米管与金属的杂化:碳纳米管可以与金属纳米颗粒形成复合材料,如碳纳米管/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碳纳米管/镍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等。
这种杂化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增强的力学性能。
3. 碳纳米管与无机材料的杂化:碳纳米管可以与无机材料形成复合材料,如碳纳米管/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碳纳米管/氧化铁复合材料等。
这种杂化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应用于催化、传感等领域。
4. 碳纳米管与生物分子的杂化:碳纳米管可以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等杂化,形成碳纳米管/生物分子复合体系。
这种杂化体系在生物传感、药物传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碳纳米管的杂化方式与材料的性质、应用需求等相关,因此选择适合的杂化方式十分重要。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是指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通过合成或组装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由于具有有机和无机材料的优点,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如能源储存与转换、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等。
本文旨在介绍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几种主要的合成策略,如溶胶-凝胶法、界面反应法、层状组装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无机颗粒溶解到溶胶中,然后通过凝胶化、热处理等过程形成纳米杂化材料。
界面反应法则是通过界面反应、交联等方法将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界面结合在一起。
层状组装法则是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通过层状组装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纳米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结构特点与其组成的有机和无机材料的性质密切相关。
一方面,有机材料的柔软性和可变性使得纳米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调性和可控性。
另一方面,无机材料的稳定性和硬度使得纳米杂化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此外,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这使其在催化剂、气体吸附、电池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在能源储存与转换方面的研究进展较为显著。
例如,将无机纳米材料与导电聚合物杂化可以制备出具有高导电性和优良力学性能的电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制备。
此外,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光吸收效率和电荷传输速度。
在电子器件领域,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将有机半导体和无机颗粒杂化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电子传输率和稳定性的有机-无机光电器件。
这些器件可以应用于有机电子学领域,如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
此外,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在传感器和催化剂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将有机材料与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纳米颗粒杂化可以获得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良好稳定性的传感器。
高折光率环氧ZrO_(2)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
第37卷第2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l.37,No.2 2021年2月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21高折光率环氧/ZrO2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谢杨淡少敏2,何小伟2,顾慧敏2,张秋禹2(.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610213; 2.西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种功能与智能高分子材料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29)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环氧E51中原位生成无机纳米ZiO)2团簇,并利用有机环氧分子链上的侧羟基与无机纳米团簇间形成化学键,以增加有机无机组分间的相容性,并防止无机纳米团簇在体系中团聚。
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成功地在体系中原位生成了zr)2纳米粒子且分布均匀,所制备的薄膜材料具有很好的平整度。
环氧/zr)2纳米杂化光学材料的折光率随着体系中无机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并实现折光率在1.512-1.749间连续可调;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环氧/Z1O)2纳米杂化光学薄膜的透过率普遍维持在85%以上,当纳米粒子的含量增至25%后,透光率也能保持在80%以上。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纳米zr)2团簇;高折光率中图分类号:TB3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55(2021)02-0142-07折光率作为光学材料最基本性质之一,同样也是区别遴选先进光学材料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高折光率光学材料一方面可以显著优化光学元件的曲率与厚度,而且在不影响其折射能力的条件下减轻质量,从而使光学仪器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
因此,高折光率光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光学元器件的减反射膜、光学透镜、光过滤器、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构筑等诸多领域[1~7]0当前广泛研究的高折光率光学材料大致可分为无机与有机材料两大类。
有机材料一般又可分为折光率在1.41左右的低折光率材料如甲基聚硅氧烷等,和高于1.5的高折光率材料如苯基的聚硅氧烷有机高折光率光学材料具有质量轻、抗冲击性强、易处理、改性可实现折光率可调等优势,但折光率变化范围小且易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耐磨性、耐热性较差。
半导体 -金属杂化纳米
半导体 -金属杂化纳米
半导体-金属杂化纳米结构是指将半导体材料与金属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纳米尺度的复合材料。
这种杂化结构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
1. 协同效应:半导体和金属的结合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如电荷转移、界面等离子体共振等,从而增强材料的电子、光学和催化性能。
2. 电荷分离:在半导体-金属杂化纳米结构中,电荷可以从半导体转移到金属,或者相反,这种电荷分离可以用于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金属纳米颗粒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会产生SPR现象,这可以用于增强光电探测器和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
4. 催化性能:半导体-金属杂化纳米结构通常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可以用于催化反应,如光催化、电催化等。
5. 光学性能:这种杂化结构可以调节光的吸收、发射和散射,因此可以用于光电子器件、光开关和光调制器等。
6. 电子性能:半导体的引入可以调节金属的电子性能,如改变其功函数、电导率等。
7. 热电性能:半导体-金属杂化纳米结构可以用于热电发电和制冷,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
8. 能源存储与转换:这种杂化结构可以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能源存储与转换设备的电极材料。
9. 环境监测与治理:半导体-金属杂化纳米结构可以用于水处理、
气体传感和污染物降解等环境监测与治理应用。
10. 生物医药:在生物医药领域,这种杂化结构可以用作药物递送系统、生物成像和生物传感器等。
半导体-金属杂化纳米结构的研究和开发是纳米科技领域的前沿方向,它们在许多高科技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苯乙烯-马来酸酐)/Fe3O4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祁彩菊 应婵娟
(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兰州 7 0 7 ) 30 0
摘
要 采用 2 2 66 四甲基一一 , , ,- 1哌啶氧化物( E O) T MP 的溴盐对化学共沉 淀法制备 的 F 。 eO 纳米粒 子进行表
1 实 验 部 分
1 1 试 剂和 仪器 .
F C,6 北 京通 惠化 工 厂 ) 分 析 纯 ;eO ・H O( 津 市 双 船 化学 试 剂 厂 ) 分 析 纯 ; 氨 水 e 1・H O( , FS 7 : 天 , 浓
2 1 81 0 1 —0收稿 ,0 10 -8修 回 2 1 -92 通讯联系人 : 常弱 , 教授 ; e:9 1 75 3; a :9 1 79 9; - alcl2 @n n .d . n 研究方向 : T l0 3  ̄9 13 Fx 0 3  ̄9 18 E m i y 16 w u eu c ; : 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第 7期
王云普等 : 苯 乙烯一 聚( 马来酸酐 ) F , / e0 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75 9
(5 , 2 % 白银化 学 试剂 厂 ) 分析 纯 ; , 液溴 ( 津市东 丽 区大东 化 工 厂 )分 析 纯 ; 天 , 四氢 呋喃 ( 天津 市 凯通 化 学试 剂有 限公 司 )分 析纯 ; 水 甲醇 ( , 无 上海建 信 化工 有 限公 司试 剂厂 ) 分析 纯 ;, , 6四 甲基 哌啶 氮 , 2 26,一 氧 自由基 ( E O, 国 Adi T MP 美 lrh公 司 ) 苯 乙烯 (t天 津 市永 大化 学 试剂 开发 中心 ) 分 析 纯 , 用 前 用 c ; s, , 使
aie荧光分子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杂化纳米微球
aie荧光分子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杂化纳米微
球
AIE荧光分子杂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是一种具有特殊光学
性质的功能材料。
这种材料通常由两部分构成:
1.AIE荧光分子:这类分子在溶液状态下分散时荧光较弱或不发光,但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反而能够强烈发光。
这种特性使其在生物标记、传感器开发以及光电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2.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这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孔道结构的无机材料,孔径大小可调且比表面积大,有利于装载药物、荧光分子等客体分子,并能在保持其原有功能的同时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将AIE荧光分子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进行杂化,既可以利用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可控的孔道结构,又可以利用AIE荧光分子独特的光学性能,从而获得一种新型高性能纳米材料,它在生物成像、药物传递、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都有潜在应用价值。
杂化材料
材料化学专业杂化材料结课论文题目: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班级学号:1209姓名:授课教师: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5年7月1日杂化材料结课论文摘要聚合物纳米材料由于其大比表面积的特殊性质,使之在纳米和分子水平范围内具有特殊的应用性能,已成为材料科学中最为热门和前沿的研究领域。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兼具聚合物的低密度、高韧性、可塑性以及无机材料的透明性、高折射率、表面坚硬性等诸多优良性质,同时容易剪裁成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如微胶囊、核.壳型颗粒、毛细管等等,所以有机一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在光学、催化、微电子、包装、生物、制药等行业内都有巨大的潜在应用。
目录摘要 (I)第1章绪论 (1)1.1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介绍 (1)1.1.1 在无机粒子外包覆聚合物 (1)1.1.2 在聚合物胶粒外包覆无机物 (3)1.1.3 一步直接聚合法合成含有无机结构的杂化纳米粒子 (3)1.1.4 在无机粒子外包覆聚合物 (4)第2章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6)2.1 共混法 (6)2.1.1 溶液共混法 (6)2.1.2 熔融共混法 (6)2.1.3 乳液共混法 (7)2.2 溶胶-凝胶法 (7)2.3 纳米粒子原位生成法 (8)2.4单体原位聚合法 (8)2.5 自组装法 (9)2.6 超声波法 (9)第3章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结构表征 (11)3.1 电子显微镜 (11)3.2 红外光谱 (11)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11)3.4 X射线衍射 (11)3.5 力学性能 (12)3.6 光学性能与应用 (12)3.6.1 吸光特性 (12)3.6.2 吸波性能 (12)3.6.3 光致色变特性 (13)3.7 敏感性能 (13)3.8 催化性能 (13)3.9 电学性能 (14)3.10 磁性能与应用 (14)总结 (15)参考文献 (16)第1章绪论1.1聚合物纳米粒子杂化材料的介绍聚合物材料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各种各样的性能,如导电性聚合可以像金属材料一样应用于电学的各行各业,但是一些导电性聚合物如聚苯胺、聚吡咯等聚合物虽合成方法较简单,具有较高的导电率,但是很难像其他高分子聚合物那样易加工成型,且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不能长期使用[1],聚酯和聚酯纤维虽具有高模量、高强度、耐酸,耐热性等优点,但其因其可燃性而应用受到限制[2]。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材料是指在至少一个尺寸方向上小于100纳米的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因此在材料科学、能源、电子、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繁多,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气相法:气相法是指通过热蒸发、蒸发凝聚、气相沉积等方法,在气氛中制备纳米材料。
例如,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可以制备金属纳米颗粒或纳米薄膜。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金属、氧化物等纳米材料。
2. 溶剂法:溶剂法是指利用液相溶剂,在溶液中制备纳米材料。
常见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热分解法等。
例如,通过调控溶剂中溶质浓度、温度等参数,可以制备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纳米颗粒。
3. 机械法:机械法是指通过机械力对材料进行机械加工,从而制备纳米材料。
常见的方法包括球磨法、高能球磨法等。
例如,在球磨罐中加入适量的材料和球磨介质,通过强烈的冲击、剪切和摩擦作用,将材料逐渐研磨成纳米颗粒。
4. 生物法:生物法是指利用生物体、细胞或其代谢产物合成纳米材料。
例如,通过微生物酶或细菌对金属离子的还原作用,可以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利用植物或动物细胞对金属离子的生物还原作用,也可以制备具有一定形貌和大小的纳米颗粒。
5.杂化法:杂化法是指将不同的制备方法组合使用,通过不同步骤的组合实现纳米材料的制备。
例如,将溶胶-凝胶法和热分解法相结合,可以在溶胶中加入金属盐,然后通过热处理得到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氧化物。
总的来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丰富多样,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决于其应用领域、所需尺寸和性质等要求。
随着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相信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得到拓展和广泛应用。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应用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应用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指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型材料。
这种材料通常具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点,展示出非常有趣的物理、化学和光电性质,因此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以下是一些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应用的例子:
1.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由无机纳米颗粒嵌入到有机基质中而形成。
这种杂化材料常用于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和生物医学领域。
2. 有机-无机磁性材料:这种杂化材料由有机配体和磁性无机纳米颗粒相结合而形成。
这种材料在数据存储、磁性造影剂和磁性超级电容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3. 有机-无机光电材料:这种杂化材料由有机共轭材料和无机半导体纳米颗粒相结合而形成。
这种材料常用于光电转换装置、光电传感器和光催化剂等应用。
4. 有机-无机多孔材料:这种杂化材料具有大量的孔隙结构,可以用于气体吸附、气体分离、催化和环境净化等领域。
5. 有机-无机复合纤维:这种材料由有机纤维和无机颗粒相互结合而成,具有结构稳定性和多功能性。
这种材料在纺织领域、传感器和过滤器等方面有应用潜力。
以上只是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应用的一些例子,随着杂化材料研究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新材料及新应用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的制备与技术姓名:李菁学号:20134209204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绍及研究进展摘要: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由于小尺寸和兼具有机、无机材料的各种优良性质, 在许多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潜质。
本文对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简介,制备方法,表征方法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说明。
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OIHM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的新的边缘研究领域。
它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介观物理与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渗透交叉的结果,这种杂化材料综合了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纳米材料的优良特性,已在高技术领域如纤维光学、波导、非线性光学、微电子印刷电路等方面得到应用,也将在低密度、高强度、高韧性材料,光电传感材料,磁性材料等领域得到应用。
OIHMs系指有机和无机材料在纳米级的杂化。
包括在有机基质上分散无机纳米粒子和在无机材料中添加(通常为纳米材料)纳米级有机物。
该种材料综合了无机、有机和纳米材料的特性,正成为一个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研究领域,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1]。
这种材料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无机网络中引入有机相增加其柔韧性,赋予无机材料新的性能;②在有机聚合物中引入无机相提高其强度、模量、耐磨性等;③制备性能独特的新型材料,如热塑性材料等。
[2]1.杂化纳米材料的基本简介杂化纳米材料是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造的。
溶胶-凝胶技术是指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固化,再经热处理而得到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方法。
呈玻璃态。
20世纪30~70年代,化19世纪中叶,正硅酸乙酯水解形成的SiO2学家、矿物学家、陶瓷学家、玻璃学家等分别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出了各自的研究对象,核化学家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核燃料,避免了危险粉尘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是溶胶-凝胶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发展了胶体溶胶-凝胶过程、无机聚合物溶胶-凝胶过程、复合溶胶-凝胶过程等3种主要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许多可工业化的溶胶-凝胶前驱体,不仅有无机前驱体,也有大量的有机前驱体。
主要用于制备粉体材料、薄膜材料、块体材料、纤维材料等。
用溶胶-凝胶技术将有机功能分子或聚合物掺入到无机网络中,可克服陶瓷、玻璃的缺陷,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将无机组分引入到有机聚合物中,制备了无机-有机基杂化材料,可克服聚合物易老化和热稳定性差的缺点[3]。
溶胶-凝胶综合了聚合物科学、物理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溶胶-凝胶”科学与技术[4]。
在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中,溶胶-凝胶技术成为有目的、有意识自行设计、制备和剪裁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要做到对复合材料超微结构的控制、分子水平设计,使制备的复合材料重复性和可靠性均好,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如前驱体化学、溶胶-凝胶分级团簇化、高聚物网络理论与凝胶化等方面的工作。
2. 杂化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简介2.1杂化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分类依据分散介质分类:水介质和醇介质中,金属醇盐在水介质或醇介质中,以溶液、溶胶、凝胶过程的递变形成复合材料。
按前躯体组分:单组分前躯体,如硅氧烷,金属烷氧化物;复合组分前躯体,如不同组成的硅氧烷复合、不同组成的金属烷氧化物复合以及硅氧烷与金属烷氧化物的混合物。
从基体材料看:有单组分分散剂、双组分或多组分分散剂;分散剂的形式可以是聚合物或预聚物或前躯体。
[5]依据原位制备形式分类:分散质与分散剂原位生成杂化复合材料;分散质在聚合物中原位生成纳米复合材料。
2.2不同分散介质时的制备方法水-金属盐形成的溶胶-凝胶体系1. 形成的溶液很快溶胶化,伴随着金属离子的水解。
溶胶制备有浓缩法和分散法两种。
前者是在高温下,控制胶粒慢速成核和晶体生长;后者是使金属粒子在室温下过量水中迅速水解。
2. 凝胶化,包括溶胶的脱水凝胶化和碱性凝胶化两类过程。
脱水凝胶化过程中,扩散层中的电解质浓度增加,凝胶化能垒逐渐减小。
碱性凝胶化过程比较复杂,可用下列反应式概括其化学变化:其中:A-:酸根离子,当x=1时,形成单核聚合物,在x>1时,形成缩合聚合物。
碱性凝胶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pH值(受x和y的影响),其次还有温度、M(H2O)z+浓度及A-的性质。
醇-金属醇盐形成的体系金属醇盐M(OR)n可与醇类、羰基化合物、水等亲核试剂反应。
其溶胶-凝胶过程通常是往金属醇盐体系中加入微量水,促使醇盐体系发生水解,进而产生脱水缩合反应。
醇盐的水解缩合反应十分复杂,水解和缩合几乎是同时进行,没有明显的溶胶形成过程。
在缩合过程中,可形成线形缩聚物,也可形成体形缩聚物。
影响醇盐水解的因素很多,实际工作中,通过正确选择适当催化剂、螯合剂、温度等参数来控制水解和缩合。
对于水解速度较快的金属醇盐,容易产生沉淀而不出现凝胶,可通过加入金属离子的螯合剂等手段,遏制水解反应速度。
如锆醇盐的水解与缩合反应,以乙酰丙酮或乙酰乙酸乙酯等二羰基化合物为螯合剂,使锆粒子与螯合剂反应,形成金属烷基螯合物,将锆离子的水解与缩合反应逐渐同步化,最后形成凝胶。
硅酸盐的水解反应,以酸或碱为催化剂,一般使用过量的水,才能进行比较彻底的水解。
在低温下,控制水解,可以行到均匀透明、氧含量严格按化学计量的凝胶[6]。
2.3不同分散质时的制备方法硅氧烷为前驱体的分散体系溶胶-凝胶过程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相区尺寸接近分子水平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及选择适宜的反应物可制得性能范围极为宽广的材料。
前驱体一般是金属烷氧化物和金属盐类,可通过它们的水解和缩合来形成无机网络。
如:TEOS的水解和缩合既可以在酸催化下进行,又可以在碱催化下进行,甚至还可以在中性条件下进行,而且反应容易控制,因而成为最为普遍采用的无机相前驱体。
与金属无机盐可以形成复合纳米微粒,通过原位有机聚合,得到三相共存的杂化材料。
金属烷氧化物为前驱体的分散体系除了二氧化硅粒子的前驱体的硅氧烷外,还有如下的反应前驱体:钛酸正丁酯(TBT),(TiO2)正丙氧基锆(ZrO2)。
TBT,水解速度太快,易形成不均相体系,较难获得透明的杂化材料,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一是利用有机酸或β-二酮如乙酰乙酸乙酯等络合剂先与TBT作用,以降低其反应活性,然后再进行溶胶-凝胶过程制得杂化材料;二是采用在金属烷氧化合物中滴加用盐酸酸化过的醇水混合物的方法避免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出现沉淀;三是先将有机聚合物与钛酸正乙酯(TET)或TBT按配料比配好溶液,然后将其置于湿度恒定在60%的封闭体系中,通过这种极为缓慢的供水方式,提供水解所需要的水量,从而达到控制TET 或TBT的水解目的。
将TBT配成适宜浓度的四氢呋喃(THF)溶液,然后在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的存在下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得杂化材料。
为使所得材料均匀透明,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打开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上顺丁烯二酸酐的方法使有机相接上三乙氧基硅基团,与TBT一起水解缩合可制得两相以共价键结合的淡黄色透明的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TiO2杂化材料[7]。
2.4 原位合成方法分散质与分散剂原位生成杂化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的有机组分与无机组分在热力学上是不相容的,这不利于无机粒子在有机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易造成纳料粒子与有机组分的相分离。
利用无机组分溶胶-凝胶过程中可聚合单体分子同时进行聚合的原理,可形成无纳米相分离的。
仅存在模糊界面甚至无界面的纳米复合材料[8]。
有机小分子开环缩合聚合反应与无机前驱体的水解同时进行,形成半互穿网络(SIPN),或是以自由基聚合机理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等的聚合与Si(OR)4水解缩聚成的SiO2网络同步进行,形成杂化复合材料。
分散剂为母体,既是有机聚合物基体又是无机相组分的预聚体,原位生成有机基体和无机相组分,进而形成杂化复合材料。
烷氧硅烷封端的聚氨酯的低聚物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端基的水解和缩合,从而完成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原位生成和聚氨酯的再聚合,分散剂与分散质同时原位生成相应组分构成杂化复合材料。
[9]如:1.先用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自由聚合,生成链单元上带有二氧化硅反应前驱体的大分子主链,然后酸催化水解和缩合,制备透明的柔性无机SiO2/有机杂化凝胶膜,或无机TiO2/有机杂化凝胶膜。
也可用高分子反应单体与二氧化硅前驱体(如TEOS)混合,然后在一定的反应介质和条件下同时生成有机相和无机相。
[10]2.乙烯基吡咯烷酮属于内酰胺类化合物,乙烯基连在吡咯烷酮的氮原子上,从而具有独特的性能。
在适当的引发剂作用下,或者在光照即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即使没有引发剂作用,乙烯基吡咯烷酮在长时间储存或者运输过程中因碰撞等因素的作用也可以生聚合。
其高活性为其聚合条件的选择提供了较大的范围。
乙烯基吡咯烷酮不仅可自聚,而且还能与很多单体共聚,其共聚物从水溶性到油溶性不等,用途各异,这些对于指导乙烯基吡咯烷酮参与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杂化复合材料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分散质在大分子分散剂中原位生成复合材料其特点为: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直径分布范围窄,分散均匀,在具有同样的二氧化硅质量分数时,其性能明显超过了沉淀二氧化硅增强的橡胶材料,特别是滞后生热很小。
二氧化硅粒子原位生成时,会与橡胶大分子间产生“局部微互穿网络”结构,可以在粒子内捕捉一些大分子链,从而提高粒子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
纳米微粒前驱体在聚合物中形成纳米复合材料TEOS是最早用于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无机的前驱体,在聚合物存在下,硅氧烷的水解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硅氧烷化合物与聚合物在溶剂中混合、消解和缩聚各个阶段,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透明的复合的材料[11]。
3.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表征表征也是材料制备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对推进材料的发展必不可少。
目前,常用的表征手段如下1.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通过吸收峰位置的变化,可观察材料能级结构的变化。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有高的分辨率,可以直接观察到纳米材料的近原子像。
3. 透射电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可观察纳米微晶结构,尤其对界面原子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可观察微小颗粒的外观;4. 原子力显微镜(AFM),可有效地看清颗粒表面状况;5. 光生光谱,通过吸收峰位移能提供带隙位移及能量变化信息,用于超微粒的表征;6. 拉曼光谱,可揭示材料中的空位、间隙原子、位错、晶界和相界等关系,通过计算可望得到纳米材料表面原子的具体位置;7. 广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能提供X射线吸收边界之外可能发生的精细光谱,成为分析缺少长程有序体系的有效的表征手段,能获取有关配位原子种类、配位数、键长、原子间距离等吸收X射线的有关原化学环境方面的信息;8. 傅立叶变换远红外光谱(FTIR),可检测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成键、金属离子的配位等化学环境情况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