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

合集下载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
13.[2014·安徽卷]室温下,在0.2 mol·L-1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 Al(OH)3
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
13.[2014·山东卷]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浓度为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 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NH )=c(CH3COO-)
1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mol·L-1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 )
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11.D[解析] H2S中存在两步可逆电离,c(H+)=1×10-5mol·L-1>c(HS-),A项错误;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促进其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c(H+)减小程度小于10倍,即a<b+1,B项错误;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c(Na+)+c(H+)=c(OH-)+c(HC2O )+2c(C2O ),C项错误;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等pH时其浓度越小,HCO 对应的弱酸是H2CO3,D项正确。

00—14年5年上海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汇总

00—14年5年上海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汇总

00—14年5年上海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汇总14年(本题共12分)硫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多种化合态形式出现。

硫的化合物大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许多金属硫化物难溶于水。

完成下列填空:28.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在酸性条件下,24H S KMnO 和反应生成S 、MnSO 4、K 2SO 4和H 2O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9.石油化工的废气中有2H S ,写出从废气中回收单质硫的两种方法(除空气外,不能使用其他原料),以化学方程式表示:30.室温下0.1mol/L 的硫化钠溶液和0.1mol/L 的碳酸钠溶液,碱性更强的是 ,其原因是已知: H 2S :K i1=1.3×10-7 K i2=7.1×10-15H 2CO 3: K i1=4.3×10-7 K i2=5.6×10-1131. 向4ZnSO 溶液中加饱和S H 2溶液,没有沉淀生成,继续增加一定量的氨水后,生成ZnS 沉淀,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32. 将黑色的32S Fe 固体加入足量的盐酸中,溶液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产物还有 , 。

过滤,微热滤液,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五:28. 5H 2S+2KMnO 4+3H 2SO 4→5S ↓+2MnSO 4+K 2SO 4+8H 2O29.(1)2H 2S+O 2−−→−点燃 2H 2O+2S (2) 2H 2S+3O 2−−→−点燃2 H 2O+2SO 2 SO 2+2H 2S →2 H 2O+3S30.Na 2S 溶液;H 2S 的K i2小于H 2CO 3的K i2,Na 2S 水解程度更大31.硫化氢饱和液中硫离子浓度小,通入氨气使碱性增强,使得H 2S H ++HS - HS - H ++S 2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使硫离子浓度增大,与锌离子产生硫化锌沉淀32.FeCl 2 、H 2S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13年、(本题共8分)溴主要以Br -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海水呈弱碱性。

十年高考分类题组-氧化还原反应

十年高考分类题组-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2019浙江4月选考,6,2分)反应8NH3+3Cl2 N2+6NH4Cl,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B.8∶3C.6∶3D.3∶2答案 A 分析题给反应,当有3 mol Cl2被还原时,参加反应的8 mol NH3中只有2 mol 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即被氧化的NH3为2 mol,故选项A正确。

解题思路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先找出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再分析反应中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

2.(2018北京理综,9,6分)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答案 C 本题考查HClO、HNO3的氧化性和Fe(OH)2的还原性等相关知识。

C项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是因为Ag2S比AgCl更难溶,AgCl转化为Ag2S发生复分解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2018浙江4月选考,7,2分)下列变化过程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2→Cl-B.I-→I2C.SO2→SD.CuO→Cu答案 B Cl2→Cl-过程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歧化或加还原剂都能实现,故A错误;I-→I2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正确;SO2→S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CuO→Cu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错误。

4.(2016海南单科,7,4分)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溴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H2活泼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D.将乙烯通入KMnO4酸性溶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答案 D 本题涉及的考点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性质验证性实验方案的设计等,主要考查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能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十年高考化学分类解析(一)——氧化还原反应】

十年高考化学分类解析(一)——氧化还原反应】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一)——氧化还原反应●考点阐释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包括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

命题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2.综合应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命题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还需要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

3.会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其主要依据是:氧化(或还原)剂的氧化(或还原)性强于氧化(或还原)产物的氧化(或还原)性。

●试题类编(一)选择题1.(2003年上海春季,18)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

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

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2.(2002年江苏综合,25)在100 mL含等物质的量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 mol 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

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A.0.0075 mol·L-1B.0.0018 mol·L-1C.0.075 mol·L-1D.0.08 mol·L-13.(2002年河南,5)R、X、Y和Z是四种元素,它们常见化合价均为+2,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A.R2+>X2+>Z2+>Y2+B.X2+>R2+>X2+>Z2+C.Y2+>Z2+>R2+>X2+D.Z2+>X2+>R2+>Y2+4.(2002年河南,12)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H2O2)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O2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A.1∶1∶1B.2∶2∶1C.2∶3∶1D.4∶3∶25.(2001年全国,8)将NO-3+Zn+OH-+H2O−→−NH3+Zn(OH)-24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2O的系数是A.2B.4C.6D.86.(2001年全国,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4→Mn2+;Cl2→2Cl-;HNO2→NO。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高锰酸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强氧化剂,实验室制备高锰酸钾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如下:MnO2熔融氧化:3MnO2+ KClO3+ 6KOH熔融3K2MnO4+ KCl+3H2OK2MnO4歧化: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将MnO2熔融氧化所得产物的热浸取液装入三颈烧瓶,再通入CO2气体,使K2MnO4歧化的过程在如图装置中进行,A、B、C、D、E为旋塞,F、G为气囊,H为带套管的玻璃棒。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MnO2熔融氧化应放在______中加热(填仪器编号)。

①烧杯②瓷坩埚③蒸发皿④铁坩埚(3)为了能充分利用CO2,装置中使用了两个气囊。

当试管内依次加入块状碳酸钙和盐酸后,关闭旋塞B、E,微开旋塞A,打开旋塞C、D,往热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未反应的CO2被收集到气囊F中。

待气囊F收集到较多气体时,关闭旋塞______,打开旋塞______,轻轻挤压气囊F,使CO2气体缓缓地压入K2MnO4溶液中再次反应,未反应的CO2气体又被收集在气囊G中。

然后将气囊G中的气体挤压入气囊F中,如此反复,直至K2MnO4完全反应。

(4)除去K2MnO4歧化产物中MnO2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5)将三颈烧瓶中所得产物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针状的高锰酸钾晶体,最后采用低温烘干的方法来干燥产品,原因是______。

【答案】长颈漏斗④ AC BDE 过滤高锰酸钾晶体受热易分解【解析】【分析】(1)由实验装置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2)熔融固体物质需要在坩埚内加热,加热熔融物含有碱性KOH应用铁坩埚;(3)该操作的目的是将气囊F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据此判断正确的操作方法;(4)高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5)高锰酸钾晶体受热易分解。

【详解】(1)由实验装置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2)熔融固体物质需要在坩埚内加热,加热熔融物中含有碱性KOH,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钾反应,所以应用铁坩埚,故答案为:④;(3)待气囊F收集到较多气体时,需要将气囊F中二氧化碳排出到热K2MnO4溶液中,所以需要关闭A、C,打开B、D、E,轻轻挤压气囊F,从而使CO2气体缓缓地压入K2MnO4溶液中再次反应,故答案为:AC;BDE;(4)高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固液分离应用过滤的方法,则除去高锰酸钾溶液中的二氧化锰应用过滤的方法,故答案为:过滤;(5)高锰酸钾晶体受热易分解,实验时应采用低温烘干的方法来干燥产品,避免高锰酸钾晶体受热发生分解,故答案为:高锰酸钾晶体受热易分解。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2ClO 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为了运输和贮存便利常将其制成2NaClO 固体,模拟工业上用过氧化氢法制备2NaClO 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2ClO 熔点-59℃、沸点11℃、22H O 沸点150℃A 中的化学方程式:32224222422NaClO H O H SO 2ClO O Na SO 2H O ++=↑+↑++(1)3NaClO 放入仪器A 中,仪器B 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如果仪器B 改成分液漏斗,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

(2)C 装置有明显缺陷,请绘出合理的装置图(标明气流方向)__________。

(3)向A 装置中通入空气,其作用是赶出2ClO ,然后通过C 再到D 中反应。

通空气不能过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通空气也不能过慢原因是__________。

(4)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

a.降低2NaClO 的溶解度b.减少22H O 的分解c.使2ClO 变为液态d.加快反应速率(5)写出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2H O 在反应起到__________作用。

假设在反应中消耗掉22H O a g 则有__________mol 电子转移。

【答案】H 2O 2 液体无法顺利滴落 空气流速快时,2ClO 不能被充分吸收 空气流速过慢时,2ClO 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导致分解 abc2ClO 2+H 2O 2+2NaOH=2NaClO 2+O 2↑+2H 2O 还原剂 a/17【解析】【分析】氯酸钠(NaClO 3)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生二氧化氯,ClO 2与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 2,NaClO 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晶体NaClO 2•3H 2O 。

【十年高考】2005-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物质结构与性质

【十年高考】2005-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物质结构与性质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结构[2014·山东卷]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石墨烯[如图(a)所示]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如图(b)所示]。

(a)石墨烯结构 (b)氧化石墨烯结构(1)图(a)中,1号C 与相邻C 形成σ键的个数为________。

(2)图(b)中,1号C 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该C 与相邻C 形成的键角________(填“>”“<”或“=”)图(a)中1号C 与相邻C 形成的键角。

(3)若将图(b)所示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在H 2O 中,则氧化石墨烯中可与H 2O 形成氢键的原子有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C 60),某金属M 与C 60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所示,M 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

该晶胞中M 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该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3.(1)3(2)sp 3<(3)O 、H(4)12 M 3C 60[解析] (1)由图(a)可知,1号C 与另外3个碳原子形成3个σ键。

(2)图(b)中1号C 与3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共形成4个σ键,其价层电子对数为4,C 的杂化方式为sp 3;该C 与相邻C 的键角约为109°28′,图(a)中1号C 采取sp 2杂化,碳原子间夹角为120°。

(3)氧化石墨烯中“—OH”的O 可与H 2O 中的H 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OH”的H 可与H 2O 中的O 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可与H 2O 形成氢键的原子有O 、H 。

(4)利用“均摊法”可知该晶胞棱上12个M 完全属于该晶胞的M 为12×14=3,位于晶胞内的9个M 完全属于该晶胞,故该晶胞中M 原子的个数为12;该晶胞中含有C 60的个数为8×18+6×12=4,因此该晶胞的化学式为M 3C 60。

2014届高考试题专项分解——氧化还原反应(含答案)

2014届高考试题专项分解——氧化还原反应(含答案)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命题角度】1、题型: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是高考的命题重点和热点,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呈现。

2、考查知识点:在高考命题中常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与原子结构、元素及化合物和电化学等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

3、问题设置角度:(1)概念的判断及概念间关系的分析;(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3)电子转移的分析;(4)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

【答题角度】四点失误——1、本质不明,概念不清(1)不能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或电子转移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2)不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与其他反应类型的关系2、理解不清,规律不明(1)不能正确理解氧化性、还原性特征,误认为氧化性(还原性)与得到(失去)电子的多少有关。

(2)不能准确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如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错误、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时的先后顺序判断错误(3)不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准确判断氧化还原产物,如浓硫酸与硫化氢反应时,误认为H2S被氧化成SO23、审题不细、忽视条件(1)忽视外界条件对氧化性、还原性的影响,导致答题错误,如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NO3-有强氧化性4、忽视守恒、计算错误(1)氧化还原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和电子转移守恒,若忽视守恒对守恒理解不准,就会导致计算错误《专题分解一:相关概念》( )1.(2013天津,1,B)Na2SO3和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 )2.(2011江苏,9,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3. (2012广东, 10, 易)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 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C.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D. 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 )4.(2009上海, 7, 易)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硝酸银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 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②①D. ③①②( )5.(2010安徽, 7, 中)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 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 Li2NH+H2LiNH2+LiH。

05高考分类汇总

05高考分类汇总

一、2005年化学分类高考题——水1.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05上海化学.4) ( ) A . 2NaCl (熔融) −−→−通电2Na +Cl 2↑ B . MgO +H 2 −→−∆Mg +2H 2O C . Fe 3O 4+CO −−→−高温3Fe +4CO D . 2HgO −→−∆ 2Hg +O 2↑ 2.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 )A . 石墨制成金刚石B . 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05上海化学.5)C . 水变成汽油D . 干冰转化成原子晶体3.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H 2O)2,要确定(H 2O)2的存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1 L 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测产生氢气的体积 (05上海化学.20)B . 1 L 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测浓硫酸增重的质量 C. 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水的pHD. 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氢氧原子比4.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 ) A . 苯、酒精、硝基苯 B . 食盐、烧碱、硝酸铵 (05广东化学.11)C . 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D . 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5.(8分)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05广东大综合.35)(1) 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族。

(2) 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

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

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

反应式为:食盐+H 2O → NaOH +H 2↑+Cl 2↑(未配平),该反应中食盐的化学式是 ;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000 t ,最少需消耗食盐 t 。

(可能需要的相对原子质量:Na 23 Cl 35.5 H 1 O 16)(4)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

十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01.氧化还原反应

十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01.氧化还原反应

第1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全国卷Ⅱ(新课程))题目10.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H2O2→H2O IO3-→I2MnO4-→Mn2+HNO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A H2O2B IO3-C MnO4-D HNO2答案B解析: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原则,1molH2O2、IO3-、MnO4-、HNO2分别得2mol、5mol、5mol、1mol电子,分别能氧化得到的I2为1mol、2.5mol、2.5mol、0.5mol,而IO3-本身被还原还能产生0.5molI2,即分别得到I21mol、3mol、2.5mol、0.5mol。

第2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综北京卷(新课程))题目8.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2>Fe3+>I2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A解析:题中的有关反应为①2KMnO4+16HCl =2KCl+2MnCl2+5Cl2↑+8H2O(生成的黄绿色气体为Cl2);②Cl2+2FeCl2=2FeCl3(FeCl3溶液为黄色);③2FeCl3+2KI =2FeCl2+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

以上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的规律,可知A正确、B错误、C错误。

实验②只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D错误。

第3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化学江苏卷(新课程))题目3.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

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04 氧化还原反应

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04 氧化还原反应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1.(2014·上海化学卷,T19)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A.2Na2O2+CO2→2Na2CO3+O2B.2Na2O2+2SO3→2Na2SO4+O2C.Na2O2+H2SO4→Na2SO4+H2O2D.3Na2O2+Cr2O3→2Na2CrO4+Na2O2.(2014·山东理综化学卷,T7)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2CH3.(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13)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1、KClO、KC1O3,且c(Cl-):c(Cl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

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c(Cl-):c(ClO-)=11,则溶液中c(Cl-):c(ClO3-)=1:2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mol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 e的范围0.5amol≤n e≤5/6amolD.改变温度,产物中KC1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1/7amol4.(2014·广东理综化学卷,T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5.(2014·安徽理综化学卷,T26)(14分)Na、Cu、O、Si、S、Cl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N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S的基态原子核外有个未成对电子;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用“>”或“<”填空:(3)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

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 mol CuCl(s),放出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ClO2常用于水的净化,工业上可用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十年高考】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汇编 氧化还原反应

【十年高考】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汇编 氧化还原反应

【十年高考】-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1.(天津理综,1,6分)运用有关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B.Na2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和互为同系物D.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答案 B2.(福建理综,12,6分)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

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右图。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40 ℃之前与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中b 、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mol·L-1·s-1D.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答案 B3.(浙江理综,26,15分)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

将6.0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 L的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甲与水反应也能放出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

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是;乙的电子式是。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混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

2014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解析版)

2014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解析版)

【2014高考真题】1.【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2题】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A.过氧化钠B.氢硫酸C.硫酸亚铁D.苯酚2.【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7题】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3.【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8题】BeCl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3相似。

由此可推测BeCl2A.熔融态不导电B.水溶液呈中性C.熔点比BeBr2高D.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13题】已知:将Cl 2通人适量KOH 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1、KClO 、KC1O 3,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

当n (KOH)=amol 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21B .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21a mol C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 e 的范围:21a mol≤n e ≤65a mol D .改变温度,产物中KC1O 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71amol【答案】D6.【2014年高考山东卷第9题】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FeO B. Fe2O3 C. FeSO4D、Fe3O47.【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7题】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

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C.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D.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8.【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9题】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A.2Na2O2+2CO2→2Na2CO3+O2 B.2Na2O2+2SO3→2Na2SO4+O2C.2Na2O2+H2SO4→Na2SO4+H2O2 D.3Na2O2+Cr2O3→2Na2CrO4+Na2O9.【2014年高考浙江卷第7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到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10.【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25题】(14分)Na、Cu、O、Si、S、Cl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综合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综合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综合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实验I:Na2S2O3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

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_______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

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答案】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 调节酸的滴加速度 若 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开始生成 Fe(S 2O 3)33-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但Fe 3+与S 2O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导致Fe 3++3S 2O 32-⇌Fe(S 2O 3)33-(紫黑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0.1600【解析】【分析】【详解】(1)a 的名称即为分液漏斗,b 的名称即为蒸馏烧瓶;b 中是通过浓硫酸和Na 2SO 3反应生成SO 2,所以方程式为: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c 中是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SO 2由装置b 提供,所以c 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2)从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SO 2生成速率可以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者调节酸的浓度,或者改变反应温度;(3)题干中指出,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如果通过量的SO 2,会使溶液酸性增强,对制备产物不利,所以原因是: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4)检验Fe 2+常用试剂是铁氰化钾,所以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即证明有Fe 2+生成;解释原因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出反应速率和平衡两个角度,所以解释为:开始阶段,生成3233Fe(S O )-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所以有紫黑色出现,随着Fe 3+的量逐渐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变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紫黑色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5)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涉及两个反应:①2327226I Cr O 14H =3I 2Cr7H O --++++++;②2222346=I 2S O 2I S O ---++;反应①I -被氧化成I 2,反应②中第一步所得的I 2又被还原成I -,所以①与②电子转移数相同,那么滴定过程中消耗的227Cr O -得电子总数就与消耗的223S O -失电子总数相同 ;在做计算时,不要忽略取的基准物质重铬酸钾分成了三份进行的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2. [2014·四川卷]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 .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 .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 .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A [解析] 金刚石是碳单质,白磷的化学式为P 4 ,A 项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 项错误;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C 项错误;葡萄糖是单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 项错误。

13. [2014·山东卷] 已知某温度下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 浓度为0.1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 .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c (NH +4)c (NH 3·H 2O )先增大再减小 C .c (CH 3COOH)与c (CH 3COO -)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 .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 时,c (NH +4)=c (CH 3COO -)13.D [解析] 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当反应完全后,随氨水的加入,水的电离程度减小,A 项错误;溶液中c (NH +4)c (NH 3·H 2O )=K b (NH 3·H 2O )c (OH -),滴定过程中K b (NH 3·H 2O)不变,溶液中c (OH -)一直增大,c (NH +4)c (NH 3·H 2O )一直减小,B 项错误;利用原子守恒知溶液中n (CH 3COOH)与n (CH 3COO -)之和不变,滴定过程中溶液体积不断增大,c (CH 3COOH)与c (CH 3COO -)之和不断减小,C 项错误;由CH 3COOH 与NH 3·H 2O 的电离程度相等可知CH 3COONH 4溶液呈中性,当加入等体积氨水时,溶液恰好为CH 3COONH 4溶液,利用电荷守恒知溶液中c (NH +4)=c (CH 3COO -),D 项正确。

1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 .pH =5的H 2S 溶液中,c (H +)=c (HS -)=1×10-5 mol·L -1B .pH =a 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 =b ,则a =b +1C .pH =2的H 2C 2O 4溶液与pH =12的NaOH 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 (Na +)+c (H +)=c (OH -)+c (HC 2O -4)D .pH 相同的①CH 3COONa 、②NaHCO 3、③NaClO 三种溶液的c (Na +):①>②>③11.D [解析] H 2S 中存在两步可逆电离,c (H +)=1×10-5 mol·L -1>c (HS -),A 项错误;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促进其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c (H +)减小程度小于10倍,即a <b +1,B 项错误;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c (Na +)+c (H +)=c (OH -)+c (HC 2O -4)+2c (C 2O 2-4),C 项错误;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等pH 时其浓度越小,HCO -3对应的弱酸是H 2CO 3,D 项正确。

8. [2013·海南卷] 0.1 mol/L HF 溶液的pH =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 .c (H +)>c (F -)B .c (H +)>c (HF)C .c (OH -)>c (HF)D .c (HF)>c (F -)8.BC [解析] 电离后,因水也电离产生H +,故c (H +)>c (F -),A 项正确;HF 是弱酸,电离程度较小,电离的HF 分子较少,c (H +)、c (F -)均约为0.01 mol/L ,c (HF)约0.09 mol/L ,故c (HF)>c (H +),c (HF)>c (F -),故B 项错误,D 项正确;c (OH -)为10-12 mol/L ,c (HF)约为0.09 mol/L ,故c (HF)>c (OH -),C 项错误。

13. [2014·安徽卷] 室温下,在0.2 mol·L -1 Al 2(SO 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 -1 NaOH 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 随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 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 3++3OH -Al(OH)3B .a ~b 段,溶液pH 增大,Al 3+浓度不变 C .b ~c 段,加入的OH -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D .d 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13.C [解析] Al 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H 2O 3+3H +,A 项错误;a ~b 段,Al 3+与OH -作用生成Al(OH)3沉淀,Al 3+浓度不断减小,B 项错误;c 点溶液pH <7,说明溶液中还没有NaAlO 2生成,因此b ~c 段,加入的OH -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C 项正确;在c ~d 段pH 逐渐增大,说明沉淀逐渐溶解,到达d 点,Al(OH)3沉淀已完全溶解,D 项错误。

9. [2014·北京卷]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测0.1 mol/L 氨水的pH 为11:NH 3·H 2O NH +4+OH -B .将Na 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 +2H 2O===2NaOH +H 2↑C .用CuCl 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 2=====通电Cu 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9.C[解析] 0.1 mol/L氨水的pH为11,说明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A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B正确;用氯化铜溶液作导电实验,是氯化铜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CuCl2===Cu2++2Cl-,C错误;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D正确。

10.[2014·福建卷] 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2-3B.25 ℃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C.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c(CO2-3)D. 温度升高,c(HCO-3)增大10.B[解析] NaHCO3的正确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A项错误;根据K W=c(H+)·c(OH-)可得K·V2=n(H+)·n(OH-),温度一定时,则K W不变,B项正确;C项电荷不守恒,错误;温度升高,WHCO-3的水解和电离程度都增大,则c(HCO-3)减小,D项错误。

27.(15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

回答下列问题:(1)H3PO2是一种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③NaH2PO2为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________(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

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

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_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H3PO2H2PO-2+H+(2)①+1②H3PO4③正盐弱碱性(3)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4)①2H2O-4e-===O2↑+4H+②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③PO3-4H2PO-2或H3PO2被氧化[解析] (1)H3PO2为一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3PO2H++H2PO-2。

(2)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P为+1价;②根据题中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4Ag++H3PO2+2H2O===4Ag+H3PO4+4H+,即氧化产物为H3PO4;③NaH2PO2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弱碱性。

(3)根据题中信息和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P4+3Ba(OH)2+6H2O===2PH3↑+3Ba(H2PO2)2。

(4)①阳极是水电离出的OH-放电,其反应式为2H2O-4e-===O2↑+4H+;②阳极室中的H+穿过阳膜进入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③阳极室内可能有部分H2PO-2或H3PO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生成物中混有PO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