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集简介

合集下载

汪曾祺ppt课件作品

汪曾祺ppt课件作品
7
汪曾祺故居
艺术风格:
➢ “真”、“简”、“散”的美学取向:
“真”是指汪曾祺小说所展示的真情 真人真事。汪曾祺说过“我的小说的 题材, 大都是不期然而遇”, “我写的 人物大都有原型……完全从理念出发, 虚构出一个或几个人物来, 我还没有 这样干过”。小说的背景也是曾经住 过的家乡高邮、昆明、上海、北京、 张家口。
10
➢“真”、“简”、“散”的美学取向:
“散”是其小说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散”是指他小说结构的“散”。汪 曾祺写过一篇谈小说的文章, 说结构的 精义是: 苦心经营的随便。“散”“淡” 在内涵上是相通的。“随便”的“散” 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自然淡泊状态, 它所 蕴涵的正是一种淡然平和、适性自然 的美。
1
芙蓉出水 自然天成 ——汪曾祺小说的平淡奇崛之美
2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颇为沈从文 器重,他的第一篇小说《灯下》 经沈先生指导并推荐发表,即后 来成为名篇的《异秉》,从 1949年春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 《邂逅集》起,先后有20多本小 说、散文专著问世。
作品中写高邮旧生活的小说、散 文颇具特色,最具思想性和艺术 价值,奠定了他在当今中国文坛 不可替代的地位。他写的反映家 乡旧生活的小说《受戒》、《大 淖记事》成了蜚声海内外的名篇。
4
创作:
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 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 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 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 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 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 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 面,开风气之先。短篇散文 《端午的鸭蛋》、《金岳霖先 生》分别入选人教版八年级语 文课本、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二课本。
6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 夕》;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 《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汪曾祺文集》(共四卷, 《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3年,江苏文艺 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 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汪曾祺》(共五 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山东画 报出版社)。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小说 散文集 小说集
《受戒》、《大淖记事》 《蒲桥集》 《邂逅集》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 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
拾,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
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许多卷本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1997年5月16), 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 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结构, 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 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 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 而不是以小媚大。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汪曾祺代表作散文集

汪曾祺代表作散文集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胜。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儿,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然后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我和贾平凹
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汆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做"老友"。
《谈风格》
《谈谈风俗画》
《"揉面"》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关于〈受戒〉》
汪曾祺散文作品《五味》原文及赏析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然后每户一斤。"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远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者耳根",或名"则尔根",即鱼腥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然后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
剧团有一干部,是写字幕的,有时也管杂务。此人是个吃辣的专家。他每天中午饭不吃菜,吃辣椒下饭。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的,各种辣椒,他都千方百计地弄来吃。剧团到上海演出,他帮助搞伙食,这下好,不会缺辣椒吃。然后原以为上海辣椒不好买,他下车第二天就找到一家专卖各种辣椒的铺子。上海人有一些是能吃辣的。

汪曾祺散文-汪曾祺散文作品目录-汪曾祺散文赏析

汪曾祺散文-汪曾祺散文作品目录-汪曾祺散文赏析

汪曾祺散文|汪曾祺散文作品目录|汪曾祺散文赏析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以下内容是由#编辑整理的汪曾祺散文,希望对您有用!汪曾祺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汪曾祺散文作品目录《我的家乡》《文游台》《观音寺》《午门忆旧》《一辈古人》《吴大和尚和七拳半》《新校舍》《泡茶馆》《跑警报》《自得其乐》《自报家门》《随遇而安》《多年父子成兄弟》《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金岳霖先生》《老舍先生》《国子监》《钓鱼台》《水母》《城隍土地灶王爷》《老不闲抄》《胡同文化》《我是一个中国人》《故乡的食物》《吃食和文学》《宋朝人的吃喝》《葵薤》《五味》《寻常茶话》《食豆饮水斋闲笔》《韭菜花》《花》《果园杂记》《葡萄月令》《翠湖心影》《昆明的雨》《湘行二记》《泰山片石》《北京的秋花》《林肯的鼻子》《美国短简》《香港的鸟》《谈风格》《谈谈风俗画》《揉面》《〈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关于〈受戒〉》汪曾祺散文作品《五味》原文及赏析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

邻座的客人直瞪眼。

汪曾祺

汪曾祺


……因为只有在这种自由恬然的风情 民俗的孕育之下,才可能有十一子和 巧云的爱情和爱情追求方式。也只有 在这种和谐健康的大淖风俗环境中, 记事(故事)才能进展得顺理成章,人 物也才具有灵秀、精灵的真实性格。 (刘海燕《闲 “谈’’不 闲 致》)

有人说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 等作品,有“桃花源”的性质。我认为这恰 恰道出了问题的关键,因为,正是《受戒》 和《大淖记事》的存在,才使汪曾祺在文学 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他之所以能写出 《受戒》和《大淖记事》这样的作品,正是 因为他独特而美妙地“规避”了现实中的矛 盾冲突,从而达到了“真实”与“和谐”相 统一的艺术境界。 (刘 明 《‘‘ 规避“的辉煌和遗憾》 )
我写的是美 是健康的人性。 ——汪曾祺
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
相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歌颂优美健康的人性,歌颂爱, 情纯意朴。都描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湘西---苏北) 远离政治。 (二)艺术上:淡化故事情节,散文色彩浓。语言优 美和谐,意境高远,诗情画意。 不同点: (一)思想内容:《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 而 《边城》则显得“悲情”。 (二)塑造人物:《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 《边城》心理刻画就较丰富。 (三)情节语言:《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轻淡 又有幽默。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又
这段既是景语又是情语的文字,充满了作者 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顺性自然、勤劳善良的 生活的憧憬。也许这就是作者在结尾强调的“写 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的用意吧!
文中有三次写到“受戒”——初识,去受戒,回 来。全文所占内容不多,更多是描写生活情景和 社会习俗,但不是主次颠倒。他的目的是为了给 两位少男少女的感情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明子 受戒了,但明子真的“受戒”了吗?

汪曾祺《汪曾祺自选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汪曾祺《汪曾祺自选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汪曾祺《汪曾祺自选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汪曾祺《汪曾祺自选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 (见大淖记事条)。

2025届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汪曾祺课件

2025届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汪曾祺课件
•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 快。庵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属。仁山、仁渡叫她嫂子, 明海叫她师娘。这两口子都很爱干净,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时候,坐在天井 里乘凉。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
阅读训练
• 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帐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 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赢的时候多,二三十张牌落地,上 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谁家约他打牌,就说“想送两 个钱给你”。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 技,会“飞铙”。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 尚,穿绣花袈裟,飞铙。飞铙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铙钹飞起来。到了一定的 时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几十副大铙紧张急促地敲起来。忽然起手,大铙向 半空中飞去,一面飞,一面旋转。然后,又落下来,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 常地接住,有各种架势,“犀牛望月”“苏秦背剑”……这哪是念经,这是 耍杂技。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 妇女和孩子。这是年轻漂亮的和尚出风头的机会。
• 小英子跑过来:
• “给我!给我!”
阅读训练
• 她也试了试,真灵,一个黑母鸡一下子就把嘴撑住,傻了眼了!
•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 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 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
阅读训练
•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 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 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 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 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 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 可以。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汪曾祺散文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汪曾祺散文

精彩摘录
“我喜欢独处,但我不喜欢孤独。我喜欢一个人走在山间小路上,听鸟鸣, 看云卷云舒,思考人生。”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揭 示了他内心的世界。
精彩摘录
“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有力量。这就是我在西南联大学 到的。”这句话总结了全书的主旨,也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信念。
阅读感受
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战火中求学,在困境中坚守。他们身处乱世,却依然 保持着那份雅趣和坚韧。正如汪先生所描述的那样,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用自己 的所学来报效国家。这种精神品质,不仅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即便在今天看来, 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阅读感受
书中的环境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住的土墙草顶、吃的“八宝 饭”,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们依 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没有被苦难所打倒,反而变得更加 坚强。
精彩摘录
这些摘录不仅代表了汪曾祺先生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读完 这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他在西南联大求学的经历,更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 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汪曾祺先生的《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带给我深深的触动。这本书不仅是一 个回忆录,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映照出那个特殊时期知识分子的坚韧与追求。 读完之后,我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与那些英勇无畏的师生们并 肩前行。
“那时的天特别蓝,阳光特别明亮,就像梦里一样。”这句话简单而富有感 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份纯真的美好。
精彩摘录
“我们年轻,但是我们不怕。我们心中有梦,有希望,有力量。”这是汪曾 祺先生对青春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热情讴歌。
精彩摘录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这段话充满了人生的智慧,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

文游台汪曾祺阅读理解

文游台汪曾祺阅读理解

文游台汪曾祺阅读理解【原创版】目录一、汪曾祺及其代表作品简介二、文游台概况及历史背景三、汪曾祺与文游台的联系四、汪曾祺在文游台的创作与成就五、文游台对汪曾祺的影响及意义正文一、汪曾祺及其代表作品简介汪曾祺,原名汪朝宗,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他的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汪曾祺的作品以描绘民间生活、抒发乡土情怀见长,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二、文游台概况及历史背景文游台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

文游台始建于明代,原名“文昌台”,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

历史上,文游台曾是文人墨客聚会、吟咏诗词的地方,也是学子们求学、研讨的场所。

三、汪曾祺与文游台的联系汪曾祺生前曾多次来到文游台,与这里的文人墨客交流、创作。

文游台的人文气息和自然景观为汪曾祺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使得他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散文和诗歌。

同时,汪曾祺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文游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这个历史文化名胜。

四、汪曾祺在文游台的创作与成就汪曾祺在文游台的创作涉及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

在这里,他创作了诸如《翠湖心影》、《露水》等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以及《游园不值》、《古柏行》等优美的诗歌。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汪曾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为文游台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五、文游台对汪曾祺的影响及意义文游台对汪曾祺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这里,汪曾祺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交流创作心得,丰富了自己的文学视野。

同时,文游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氛围也为汪曾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汪曾祺的草木风物烟火气3册套装:人生忽如寄人间存一角人间送小

汪曾祺的草木风物烟火气3册套装:人生忽如寄人间存一角人间送小

目录分析
《汪曾祺的草木风物烟火气3册套装:人生忽如寄人间存一角人间送小》是 一本引人入胜的作品,其目录不仅清晰地呈现了全书的结构,还透露出了作者对 生活、自然和人类的深刻洞察。以下是对该套装的目录分析:
从整体结构来看,该套装包含三册,分别是《人间草木》、《人问风物》和 《人间烟火》。每一册的标题都充满了诗意,且各具特色。这种组织方式使得读 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需求选择阅读每一册,也可以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 和主题进行顺序阅读。
昆明气候本不宜西瓜生长,但明朝时似已有种植,《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四》:“出县东门即东向随流循山麓而南四十里抵杨林湖(直逼湖西抵龙王庙门 内观其水发源龙潭当即此湖上流盖西北自九龙山南下而东人湖者)。”原注: “村以湖名杨林其所产西瓜甚小名曰小瓜。”可见明朝时杨林所产小瓜已名扬全 国了。杨林既以产小瓜著名,昆明的果品自然就要带点“杨林味”了。我在昆明 七年只吃过一次西瓜,至今犹有淡忘之意。
在《人间草木》中,作者以花草树木为线索,通过对各种植物的描绘,展现 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目录中以“草”为关键词,呈现了从“四方草木”到 “草木之韵”再到“草木故园”的主题轨迹。通过这些主题,作者带我们走进了 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伟大。
在《人问风物》中,作者则以地方风物为重点,通过对各地风俗、人情、物 产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宽广而多元的人文画卷。目录中以“风物”为关键词,从 “四方食事”到“食之味”再到“食之变迁”,充分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和历史变迁。通过这一册的主题,作者引导我们思考人类文明与地域文化的密切。
我在昆明吃过干巴菌炒青椒,奶酪似的干巴菌经与青椒同炒(加几粒蒜办), 经热油炸炒,即致又脆又嫩,吸足了油,吃起来又在咬嚼时随生脆而嚼生香,干 巴菌烧肉亦然,熬汤亦味极鲜。有人甚至做胡辣汤时亦加几片干巴菌。固然这也 许是对菌类的最高的待遇,然而这一盘菜却因此而为一碗中吃与喝两兼其美的佳 肴了。

汪曾祺完整版课件

汪曾祺完整版课件

主要成就
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奖项,作 品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汪曾祺的影响与地位
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在读者中的地位
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
研究汪曾祺的学者和专家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汪学”研究领域
02汪曾祺作品赏析写风格语言幽默风趣,情节曲折跌宕,富 有地方色彩,展现出汪曾祺独特的 写作风格。
03
汪曾祺的文学风格
散淡平 实
语言风格
汪曾祺的文学语言散淡平实,娓 娓道来,不事雕琢。他以平淡的 语言描绘生活,展现出生活的原
貌。
叙事风格
汪曾祺的叙事风格也以散淡平实 为主,他注重情节的自然发展,
不强调戏剧性的冲突和高潮。
叙事风格 《大淖记事》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赢 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了汪曾祺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异秉》全文展示
01
汪曾祺早期作品
《异秉》是汪曾祺早期的作品之一,描写了主人公王二在药铺做伙计的
经历,以及他与药铺老板、同行之间的矛盾纠葛。
02 03
讽刺意味
《异秉》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通过对药铺老板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 会上某些人的虚伪、势利和贪婪,同时也反映了小人物们的生存困境和 无奈。
语言特点
《异秉》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幽默感,让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独特魅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家庭背景: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求学经历: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学习中 国语言文学
汪曾祺的作品与成就
文学语言
运用地道、平易、富有表现力 的语言,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 界

大淖记事-汪曾祺

大淖记事-汪曾祺
老锡匠:为人耿直,讲义气,童叟无欺,不怕事也 绝不惹事


美学特征
1散文化的小说结构
结构随意、淡泊,具有诗的格调和韵律。
【“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 为文无法。” ——汪曾祺】 注重气氛,淡化情节,铺开一幅幅高邮风俗 画。
2、风俗化的氛围营造
风俗与人物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交相辉映的
全文层次
第一节:用全部篇幅描写大淖四季的美景,
大淖边上的炕房、浆坊,大淖南岸闲置的候 船室等。 第二节:大淖西边住着的小生意人家,锡匠 们的手艺,锡匠们的日常工作及其娱乐生活, 末尾才点到小锡匠十一子。 第三节:依然只是描写淖东挑夫们的劳动画 面、吃饭场景、娱乐方式。
全文层次
第四节:写巧云的身世和日常琐事
创作背景
作品以苏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背景,以其冲淡
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情开“寻根文学”风 气之先。 1981年4月,汪曾祺在阔别家乡40多年后,发表 了《大淖记事》。小说以其新奇的故事、立意、 写法,获得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大淖在城郊,汪曾祺家在城里,城内外只隔着一 条“草巷口”,是作者小时候经常去看的地方。 对于小说中描写的人和事,他说:“只有在这样 的环境里,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人和事”。
体现出民间生活的本真生命形象和人格取向。 “风俗中保留着一个民族的常绿的童心,并 对这种童心加以圣化。风俗使一个民族永不 衰老。” 在本文中,作者重视对风俗的描绘,以风俗 作为环境背景,加之氛围是最主要的,情节 退到了次要的位置。
3、闲淡典雅的语言风格
语言淡泊质朴,功力深厚,淡而有韵。
第五节:描写水上保安队和号兵的生活。 第六节:全力讲述十一子与巧云的爱情波折
与追求抗争。

汪曾祺代表散文集

汪曾祺代表散文集
再回到山西人们的喜欢吃醋的问题,汪曾祺在文章的开头就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但是作为山西人们,我们想一想,山西人们的吃醋究竟是缘于什么呢?是不是因为山西人们喜爱吃面食,用醋调味,才更突出其美味呢?如同南方人们的吃辣是因为气候潮热,辣有驱湿的作用一样;再就是山西五谷杂粮丰富,特别是晋北一带盛产高粱,用来做醋是很好的原料。
最高指示:
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我们一个同志到南京出差,他的爱人们是南京人们,嘱咐他带一点臭豆腐干回来。他千方百计居然办到了。带到火车上,引起一车厢的人们强烈抗议。
除豆腐干外,面筋、百叶(千张)皆可臭。蔬菜里的莴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冬笋的老根咬不动,切下来随手就扔到臭坛子里。──我们那里很多人们家都有个臭坛子,一坛子"臭卤",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
山西人们还爱吃菜,雁北尤胜。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儿,榆树钱儿。有人们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辽宁人们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们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们、广西人们爱吃酸笋。我和贾平凹
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汆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做"老友"。
我们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平生所吃辣椒之多矣,什么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话下。我吃过最辣的辣椒是在越南。
一九四七年,由越南转道往上海,在海防街头吃牛肉粉。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得不行。这种辣椒的颜色是桔黄色的。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得了,把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云南佧佤族有一种辣椒,叫"涮涮辣",与川北吊在灶上的辣椒大概不分上下。

汪曾祺散文集

汪曾祺散文集

这本书的目录编排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每个章节的标题都简洁明了, 能够准确概括其内容。同时,每个章节之间的顺序安排也十分合理,使得整本书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逻辑性和系统性不仅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也体现了作 者对文学的深刻认识和精湛技艺。
再次,从目录中可以看出,《汪曾祺散文集》的语言简洁明快,优美流畅。 作者运用平实自然的叙述方式,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这种叙述 方式不仅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和文字驾驭能力。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并不过分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平淡、自然的方式表达 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洞察。这种朴实无华的文字让人感到亲切,仿佛与作 者进行了一次真挚的对话。他的散文中蕴含着对人生的理解和体悟,透露出一种 沉静和内敛的美。
在这本书中,我特别喜欢他对花园的描写。他以儿童的眼睛观察花园中的一 切,用纯真的视角展现出花园中的美好。他描述了花园中的草、虫、鸟等,每一 个细节都充满了童趣和人情味。这种描写方式让我感到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在 那个花园中漫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这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和意义所 在。无论我们的追求是什么,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 幸福和满足感。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这句话用巧克力的比喻来形容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惊喜。生活中会有很多意想 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我们要学会接受和面对它们。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经历,都 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汪曾祺散文集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散文

汪曾祺人间草木

汪曾祺人间草木

《人间草木》是一本充满感情和感悟的散文集。汪曾祺的文字简洁明了,深入 浅出,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魅力。这本书不仅是对生活的赞美, 也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它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敬畏 自然。
阅读感受
读完《汪曾祺人间草木》,我深深地被汪曾祺的文字所吸引。他以细腻的笔触, 描绘了人万物的美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和温暖。
书中还提到了汪曾祺的美食记述,从简单的萝卜野菜豆腐干丝到复杂的高邮双 黄蛋,他都能写得让人垂涎欲滴。读完这些篇章,我仿佛能够闻到这些美食的 香气,让人忍不住想去品尝一番。
在书中,我也看到了汪曾祺对故人的怀念和追忆。他以深情地笔触,写下了关 于沈从文、金岳霖、朱自清等故人的回忆,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故人的思念和对 往事的怀念。这些回忆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汪曾祺的生活经历,也让我们感受到 了他对人间的深情和珍视。
这本书的目录按照主题和章节进行了分类。每一章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例 如草木、水果、蔬菜、花朵等。这样的分类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找到 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不同主题的看法和思考。
这本书的目录中还包含了许多关键词和短语,这些关键词和短语不仅体现了作 者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这个 世界。例如,“人间草木”这个主题,作者通过对于草木的描述和思考,表达 了自己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吃花”这个主题,则通过对于花朵的 描述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和生活的独特见解。
内容摘要
这本书中还包含了许多汪曾祺先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见闻, 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他写下了自己的快乐、悲伤、孤独和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他 人生活的和理解。 例如,他在《活着》这篇文章中,写下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他写道:“我愿意 活着,我想好好活着。我希望能活得有乐趣,有尊严。”这种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以及对生活 的积极态度,都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汪曾祺人间草木》这本书的内容摘要表达了汪曾祺先生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见解。这本 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人性,它都提供了独特 的视角和深入的洞察。

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

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

汪曾祺散⽂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汪曾祺散⽂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 导语:汪曾祺的⼩说充溢着“中国味⼉”。

正因为他对传统⽂化的挚爱,因⽽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

在语⾔上则强调着⼒运⽤中国味⼉的语⾔。

1.《花园》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

虽然它的动⼈处不是,⾄少不仅在于这点。

每当家像⼀个概念⼀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是深沉的。

祖⽗年轻时建造的⼏进,是灰青⾊与褐⾊的。

我⾃⼩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

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

它不⾄被晒得那么多粉。

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

曾祖留下的则⼏乎是⿊⾊的,⼀种类似眼圈上的⿊⾊(不要说它是青的)⾥⾯充满了影⼦。

这些影⼦⾜以使供在神龛前的花消失。

晚间点上灯,我们常觉那些布灰布漆的⼤柱⼦⼀直伸拔到⽆穷⾼处。

神堂屋⾥总挂⼀只鸟笼,我相信即是现在也挂⼀只的。

那只青裆⼦永远 眯着眼假寐(我想它做个哲学家,似乎⾝⼦太⼩了)。

只有巳时将尽,它唱⼀会,洗个澡,抖下⼀团⼩雾在伸展到廊内⽚刻的⼣阳光影⾥。

⼀下⾬,什么颜⾊都郁起来,屋顶,墙,壁上花纸的图案,甚⾄鸽⼦:铁青⼦,⽡灰,点⼦,霞⽩。

宝⽯眼的好处这时才显出来。

于是我们,等斑鸠叫单声,在我们那个园⾥叫。

等着⼀棵榆梅稍经⼀触,落下碎碎的瓣⼦,等着重新着⾊后的草。

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

然⽽我们的园⾥可没有菖蒲呵?它是哪⼉来的,是哪些草?这是⼀个⽆法解决的问题。

但是我此刻把它们没有理由的纠在⼀起。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每个⼩孩⼦都这么唱过吧。

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指绕住它的根,⽤⼀种不露锋芒的⼒量拉,听顽强的根胡⼀处⼀处断。

这种声⾳只有拔草的⼈⾃⼰才能听得。

当然我嘴⾥是含着⼀根草了。

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的 ⽔红⾊是⼀种⾃然的巧合。

草被压倒了。

有时我的头动⼀动,倒下的草⼜慢慢站起来。

汪曾祺完整版

汪曾祺完整版

• 薅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 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 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 ——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 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 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 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 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 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 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 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明子念“上孟下孟”的时候,不知怎么得了半套《芥子园》, 他喜欢得很。到了荸荠庵,他还常翻出来看,有时还把旧帐 簿子翻过来,照着描。小英子说:“他会画!画得跟活的一 样!” 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 和尚画了几张,大英子喜欢得了不得:“就是这样!就是这 样!这就可以乱孱!”——所谓“乱孱”是绣花的一种针法: 绣了第一层,第二层的针脚插进第一层的针缝,这样颜色就 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迹,不像娘那一代绣的花是平针,深浅 之间,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 参谋:“画一朵石榴花!” “画一朵栀子花!” 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 到后来,凤仙花、石竹 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他都能画。 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你真聪明!你给我 当一个干儿子吧!”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说:“快 叫!快叫!”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 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作品一览
•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 《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 艺术小品集 :《汪曾祺:文与画》 •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 京剧:《范进中举》 •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汪曾祺文集》(共四卷, 《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3年,江苏文艺 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 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汪曾祺》(共五 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山东画 报出版社)

人间草木(汪曾祺)

人间草木(汪曾祺)

作家简介
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 系,师从沈从文等。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
他曾在西南联大就读,西南联大学制四年,他却读了五年,因为体育和英 语不及格,留了一年。汪曾祺不用功,喜欢到处逛,泡茶馆。他是个夜猫子 ,晚上在图书馆或茶馆读书,白天睡觉。在西南联大,汪曾祺开始写作。这 是他人生方向的开始,注定了这一生将成为一个作家,这些文 字没有一个句子是煽情的,却不由得叫人感动。这些文字没有 一个语句在刻意地给人打鸡血,却在不知不觉间让读者受到温 馨地鼓励。
书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习惯久坐在家中的老沙发上, 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袅袅烟雾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 而时过境迁,我依旧从汪老先生的文字中感受到他想传递的那 种悠然自得,绚烂又终究归于平静的生活态度。
汪老的一生并不舒畅,生于战时,长于混乱,就算 在名声斐然的时候,也因遭遇那个动荡的年代被打成右 派,然而最难得的是,就算遭受磨难,屡屡被人误会, 他也能够随时保持豁然达观的心态,用一颗平淡宁静的 心去认真体会平凡生活的好处,去写就着平凡生活的动 人。所以有人说:“他的一切都是诗。”
我想,能够把文字写得像诗需要非凡的才气,而能 够把自己的一生都过得像一首诗,则一定需要一颗永不 熄灭的赤子之心了。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而且写的有趣。卸去了华丽辞藻的文
章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从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种各 样的小吃,再到在联大的生活、相识的老友、亲人……几乎都是司空见 惯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页 的文章,把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详详细细地描写了下来,但读着一点也 不使人厌烦。这便是魅力,或者说是魔力。
他的景物描写,语言简洁流畅,带着明显的口语化特点,这使 他的文章朴质而传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作品集》作者:汪曾祺txt下载
作者简介·诗·早春(五首)旅途(八首)·小说·复仇落魄鸡鸭名家羊舍一夕(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看水王全黄油烙饼异秉受戒岁寒三友天鹅之死大淖记事七里茶坊鸡毛故里杂记李三·榆树·鱼徙晚饭花皮凤三楦房子钓人的孩子钓人的孩子·捡金子·航空奖券鉴赏家职业八千岁小说三篇求雨·迷路·卖蚯蚓的人尾巴故里三陈陈小手·陈四·陈泥鳅云致秋行状星期天昙花·鹤和鬼火金冬心讲用拟故事两篇螺蛳姑娘·仓老鼠和老鹰借粮日规故人往事戴车匠·收字纸的老人·花瓶·如意楼和得意楼桥边小说三篇詹大胖子·幽冥钟·茶干虐猫八月骄阳安乐居小学校的钟声王四海的黄昏故乡人打鱼的·金大力·钓鱼的医生·散文·国子监下水道和孩子果园杂记葡萄月令翠湖心影昆明的雨跑警报天山行色湘行二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随笔两篇水母·葵·薤故乡的食物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金岳霖先生花园夏天冬天人间草木北京人的遛鸟罗汉草巷口岁朝清供故乡的元宵昆明菜五味肉食者不鄙手把肉豆腐贴秋膘栗子豆汁儿宋朝人的吃喝寻常茶话泡茶馆七载云烟西南联大中文系新校舍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赵树理同志二三事闻一多先生上课木芙蓉胡同文化看画老舍先生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观音寺午门忆旧沽源菏泽游记隆中游记泰山片石萝卜手把羊肉·杂记·《汪曾祺作品自选集》自序《汪曾祺作品自选集》重印后记《人间草木》:卓然一家汪曾祺永远的汪曾祺:评《人间草木》《知味集》征稿小启《知味集》后记《草木春秋》后记漫忆汪曾祺再说汪曾祺
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

江苏高邮人。

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

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

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

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

曾任北京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顾问等。

出版作品集30多部,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作品自选集》等。

另有一些京剧剧本。

《汪曾祺文集》(5卷)于1993年出版,《汪曾祺全集》(8卷)于1998年出版。

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

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

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