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概述
1.1.项目概况
1.2.分析目的
1.3.计算依据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

2.构造说明
2.1.屋面构造
屋面构造类型(由外至内):
第1层:C20细石混凝土,厚度50 mm
第2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
第3层:LINS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厚度90 mm
第4层:卷材防水层,厚度1mm
第5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厚度20 mm
第6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
第7层:钢筋混凝土,厚度120 mm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 =0.50
表1 屋面类型传热阻值
2.2.外墙构造
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由外至内):
第1层:LINS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厚度30 mm
第2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
第3层:蒸压加气砼,厚度200 mm
第4层:石灰、砂、砂浆,厚度20 mm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
表2外墙主体部分类型传热阻值
3.计算分析
3 1.高层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
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B/T50378-2006第4.5.8条一般项规定:在自
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3.4条规定: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5.1.1条规定: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θi.max<t e.max
式中Θi.max——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0C),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
t e.max——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0C),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3.1.1.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
θimax = θ̅i+(A tsa
υ0+A ti
υi
) β
1)内表面平均温度
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
θ̅i=t i+t sa−t i R0αi
t i—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0C);t i=t e+1.5
(1)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t i=t e+1.5=32.5+1.5=340C
其中,t e——室外计算湿度平均值(0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芜湖市数据,取值为32.50C;
(2)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t sa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t sa=t e+ρI
αe =32.5+0.05×155.1
19
=36.580C
其中,I——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芜湖市(参考南京市)W(E)昼夜平均155.1 W/m2;αe——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0 W/(m2.K);
内表面域高温度计算村
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表2取0.50;
(3)东向外墙的传热阻:
Ro =1.39m2.K/W
内表面换热系数:αi=8.7W/(m2 .K)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θ̅i=t i+t sa−t i
R0αi =34+36.58−34
1.39×8.7
=34.210C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
(1)A te与A ts比值
其中,A te——室外空气温度波幅(0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芜湖市数据,取值为4.40C;
A ts——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0C):
A ts= ρ(I max−I)
αe =0.50×(650−155.1)
19
=13.020C
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表2取0.50 ;
I max——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附录三附表3.3采用芜湖市(参考南京市)W(E)16时值650 W/m2;
I——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附录三附表3.3采用芜湖市(参考南京市)W(E)昼夜平均值155.1 W/m2;
αe——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0 W/(m2.K);
根据以上结果,取A ts与A te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Ats Ate
⁄的比值计算结果为2.96。

(2) φte与φI差值
φte——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
φI——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8时(东向);
根据以上条件,φte-φI =7 h。

(3)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卢:0.72(东向);
表3《民用建筑热工酷计规范》附表2.7
相位差修正系数β值附表2.7
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
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A tsa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
计算):
A tsa =(A te十A ts) β=(4.4+13.02)×0.72= 12.540C
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A ti
A ti = A te-1.5= 4.4 -1.5 =2.90C
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ν0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
ν0=0.9e
√2
S 1+αi S 1+Y 1•S 2+Y 1S 2+Y 2
•……
Y k−1Y k
……
S n +Y n−1S n +Y n

Y n +αe α
e
(1)其中外墙热隋性指标D 值,接表2取4.58:
(2)外墙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 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
1)第—层:石灰、砂、砂浆D 1=0.25<1,S 1=10.07,R 1=0.03,则:
Y 1= R 1S 12
+αi 1+R 1αi
=
2)第二层:蒸压加气砼D 2=3.03>1,S 2=3.03则:
Y 2=S 2= 3.03
3)第三层:水泥砂浆D 3=0.24<1,S 3=11.37,R 3=0.02则:
Y 3= R 3S 32
+Y
21+R 3Y 2
=
4)第四层LINS 无机不燃保温系统D 4=1.06>1,S 4=2.30,则
Y 4= S 4= 2.30
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ν0=0.9e √2S 1+αi S 1+Y 1•S 2+Y 1S 2+Y 2•S 3+Y 2S 3+Y 3•S 4+Y 3S 4+Y 4•
Y 5+αe αe
=
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
总延迟时间ξ0,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
ξ0=1
15
(40.5D-arctg
i
αi +Y i √2
+ arctg
k ki
R k .Y ki +√2
+ arctg
e
Y +α√2
)
其中,ξ0——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Y e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取最后—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Y e =Y4=2.30W/( m 2.K)
R k ——空气间层热阻( m 2.K/W),本项目围护结构无空气间层,该项不考
虑;
Y ki ——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 m 2.K)];同上,不考虑。

Y i ——内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因为D 2≥1,所以Y 2=S 2=3.03
Y i =Y 1=
R 1S 1+Y 21+R 1Y 2
=
计算得: ξ0=
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
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ξi ,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20计算):
ξi = 1
15
arctg
Y i
Y i +αi
√2
=
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νi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19计算):
νi =0.95αi +Y i
αi
=
9) Δφ的计算和β的再确定
根据ξ0和ξi ,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
Δφ=(φtsa +ξ0)一(Φti +ξi )
其中,φtsa ——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东向φtsa =9 ;
φti ——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计算得Δφ=
这里再计算A tsa /ν0和A ti /νi 的比值: 由上述计算,A tsa /ν0= ,A ti /νi = ,
取其中较大信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10.94大于5,按5取值,查《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见表3),重新得β=0.96 10)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由此可以求出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
θimax = θ
̅i +(A tsa υ0
+A
ti υi
) β=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 2可得芜湖市夏季室外计算温 度最高值t e max =36.90C 。

11)小结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为36.160C 小于夏季室 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6.90C ,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的要求。

3 1.2西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 算):
θimax = θ
̅i +(A tsa υ0
+A
ti υi
) β
1)内表面平均温度
内表面平均温度按附录式(附2.22计算):
t θ
max
·
e max
·﹤i αθ0
i
i
sa
i
i
R t t t -+
=
t i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0C);
(1)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其中,t e ——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0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 录三附表3.2采用芜湖市数据,取值为32.50C ;
(2)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 t sa 。

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t sa =t e +
ρI α
e
=
其中,I —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芜湖市(参考南京市)W(E)昼夜平均155.1 W/m 2; αe
——外表面换热系数
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3)西向外墙的传热阻: Ro=
内表面换热系数:αe
=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 (1) A te -与A ts 比值
其中,A te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0C), A ts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0C)
A ts = ρ(I max−I )αe
=
5
.1+=t t e
i 5
.1+=t
t e
i
αθ0
i
i
sa
i
i
R t t
t -+
=
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I max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 αe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 (2) φte 与φI 差值
φte ——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 φI ——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时(西向); 根据以上条件,φI -φte =1 h 。

(3)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β为0.99(西 向);
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
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A tsa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 计算):
A tsa =( A te +A ts ) β=
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A ti = A te -1.5= 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νo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
ν0=0.9e
√2
S 1+αi S 1+Y 1•S 2+Y 1S 2+Y 2
•……
Y k−1Y k
……
S n +Y n−1S n +Y n

Y n +αe α
e
(1)其中外墙热膳性指标D 值,按表2取4.58;
(2)外墙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 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
1)第—层:石灰、砂、砂浆D 1=0.25<1,S 1=10.07,R 1=0.03,则:
Y 1= R 1S 12
+αi 1+R 1αi
= 2)第二层:蒸压加气砼D 2=3.03>1,S 2=3.03则:
Y 2=S 2= 3.03
3)第三层:水泥砂浆D 3=0.24<1,S 3=11.37,R 3=0.02则:
Y 3= R 3S 32
+Y 2
1+R 3Y 2
=
4)第四层LINS 无机不燃保温系统D 4=1.06>1,S 4=2.30,则
Y 4= S 4= 2.30
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ν0=0.9e
√2
S 1+αi S 1+Y 1•S 2+Y 1S 2+Y 2•S 3+Y 2S 3+Y 3•S 4+Y 3S 4+Y 4•Y 5+αe αe
=
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
总延迟时间ξ0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
ξ0=1
15
(40.5D-arctg
i
αi +Y i √2
+ arctg
k ki
R k .Y ki +√2
+ arctg
e
Y +α√2
)
其中,ξ0——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Y e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取最后—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Y e Y4=2.30W/( m 2.K)
R k ——空气间层热阻( m 2.K/W),本项目围护结构无空气间层,该项不考
虑;
Y ki ——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 m 2.K)];同上,不考虑。

Y i ——内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因为D 2≥1,所以Y 2=S 2=3.03
Y i =Y 1=
R 1S 1+Y 21+R 1Y 2
=
计算得: ξ0=
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
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ξi ,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20计算):
ξi = 1
15
arctg
Y i
Y i +αi
√2
=
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νi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19计算):
νi =0.95αi +Y i
αi
=
9) Δφ的计算和β的再确定
根据ξ0和ξi ,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
Δφ=(φtsa +ξ0)一(Φti +ξi )
其中,φtsa ——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东向φtsa =16 ; φti ——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计算得Δφ=
这里再计算A tsa /ν0和A ti /νi 的比值:
由上述计算,A tsa /ν0= ,A ti /νi = ,
取其中较大信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7.75大于5,按5取值,查《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见表3),重新得β=0.70 10)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由此可以求出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
θimax = θ
̅i +(A tsa υ0
+A
ti υi
) β=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 2可得芜湖市夏季室外计算温 度最高值t e max =36.90C 。

11)小结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为35.680C 小于夏季室 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6.90C ,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的要求。

3.1.3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 算):
θimax = θ̅i +(A tsa υ0
+A ti υi
) β
1)内表面平均温度
内表面平均温度按附录式(附2.22计算):
t i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0C);
(1)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其中,t e ——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0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 录三附表3.2采用芜湖市数据,取值为32.50C ;
(2)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 t sa 。

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t sa =t e +
ρI α
e
=
其中,I —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芜湖市(参考南京市)W(E)昼夜平均155.1 W/m 2;
t θ
max
·
e max
·﹤i αθ0
i
i
sa
i
i
R t t t -+
=5
.1+=t t e
i 5
.1+=t
t e
i
αe
——外表面换热系数
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3)屋顶传热阻:
Ro=
内表面换热系数: αe
=
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 (1) A te -与A ts 比值
其中,A te ——室外空气温度波幅(0C), A ts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0C)
A ts = ρ(I max−I )αe
=
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I max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 αe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 (2) φte 与φI 差值
φte ——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 φI ——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2时(水平); 根据以上条件,φte —φI = 3h 。

(3)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β为0.99(水平); 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
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A tsa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 计算):
αθ0
i
i
sa
i
i
R t t
t -+
=
A tsa =( A te +A ts ) β=
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A ti = A te -1.5= 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νo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
ν0=0.9e
√2
S 1+αi S 1+Y 1•S 2+Y 1S 2+Y 2
•……
Y k−1Y k
……
S n +Y n−1S n +Y n

Y n +αe α
e
(1)其中外墙热膳性指标D 值,按表1取5.68;
(2)屋顶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 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
1)第—层:钢筋混凝土D 1=1.18>1,S 1=17.06,R 2=0.02,则:
Y 1=S 1= 17.06
2)第二层:水泥砂浆D 2=0.24<1,S 2=11.31, R 2=0.02则:
Y 2= R 2S 22
+Y 11+R 2Y 1
= 3)第三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D 3=0.33<1,S 3=3.59,R 3=0.06则:
Y 3= R 3S 32
+Y 21+R 3Y 2
=
4)第四层:LINS 无机不燃保温系统D 4=3.18>1,S 4=2.30,则
Y 4= S 4= 2.30
5)第五层:水泥砂浆D 5=0.24<1,S 5=11.31, R 5=0.02则:
Y 5= R 5S 52
+Y 41+R 5Y 4
=
6)第六层:C20细石混凝土D 6=0.51<1,S 6=15.36, R 6=0.03则:
Y 6= R 6S 62
+Y 51+R 6Y 5
=
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ν0=0.9e
√2
S 1+αi S 1+Y 1•S 2+Y 1S 2+Y 2•S 3+Y 2S 3+Y 3•S 4+Y 3S 4+Y 4•
S 5+Y 4S 5+Y 5

S 6+Y 5S 6+Y 6

Y 6+αe αe
=
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
总延迟时间ξ0,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
ξ0=1
15
(40.5D-arctg
i
αi +Y i √2
+ arctg
k ki
R k .Y ki +√2
+ arctg
e
Y +α√2
)
其中,ξ0——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Y e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取最后—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Y e =Y 6=10.29W/( m 2.K)
R k ——空气间层热阻( m 2.K/W),本项目围护结构无空气间层,该项不考
虑;
Y ki ——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 m 2.K)];同上,不考虑。

Y i ——内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因为D 1≥1,所以Y i =S 2=17.06,则: 计算得:
ξ0=
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
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ξi ,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20计算):
ξi = 1
15
arctg
Y i
Y i +αi
√2
=
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νi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 2.19计算):
νi =0.95
αi +Y i αi
=
9) Δφ的计算和β的再确定
根据ξ0和ξi ,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
Δφ=(φtsa +ξ0)一(Φti +ξi )
其中,φtsa ——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东向φtsa =13 ; φti ——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计算得Δφ=
这里再计算A tsa /ν0和A ti /νi 的比值:
由上述计算,A tsa /ν0= ,A ti /νi = ,
取其中较大信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7.35大于5,按5取值,查《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见表3),重新得β=0.69 10)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由此可以求出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
θimax = θ
̅i +(A tsa υ0
+A
ti υi
) β=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 2可得芜湖市夏季室外计算温 度最高值t e max =36.90C 。

11)小结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为35.340C 小于夏季室 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6.90C ,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的要求。

4.结论
通过计算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35.340C ,东外墙内表面温度晟高温度 36.160C ,西外墙内表面温度最高温度35.680C ,均小于芜湖市夏季室外计算
t θ
max
·
e max
·﹤i
温度最高值36.90C,故芜湖东方红郡35-58号楼项目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 - 93)的规定,能够达到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