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涡轮燃料润滑性测定法

合集下载

航煤润滑性12

航煤润滑性12

提高3号喷气燃料润滑性测定准确度(化验分析监测中心:宋召鉴、王勇志)摘要: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这种涡轮喷气发动机,通过把燃料燃烧转变为燃气产生推力,使用的燃料称为航空煤油,简称航煤。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高压燃料油泵是以燃料本身作为润滑剂的,燃料还作为冷却剂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

因此要求3号喷气燃料具有良好的润滑性。

如何提高3号喷气燃料润滑性分析的准确度就显得十分关键。

主题词: 喷气燃料磨痕宽(WSD) 润滑性一、前言我厂生产的3号喷气燃料,由常压蒸馏出常一线生产的组分油,经航煤加氢脱去硫醇、水,经过脱色后而成;深度精制工艺生产的喷气燃料,由于天然抗磨组分被除掉,润滑性变差,会引起其它精密部件磨损,润滑性不能满足主燃油泵抗磨性能的要求。

抗磨添加剂一般是含有极性集团的有机物,可吸附在摩擦部件的表面,从而改善燃料的润滑,所以进行成品调和航煤时要加入少量的抗摩添加剂抗氧剂、抗静电剂。

我厂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良。

喷气燃料喷气燃料的润滑性能取决于其化学组成,烃类中以单环或多环环烷烃的润滑性能最好。

油料的好坏是通过一系列测试评定方法来确定的,每一次试验结果反映油品的某一性能,综合各项试验数据,可以全面衡量一个油品的质量。

航煤的润滑性是指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航空煤油主要用作航空涡轮发动机的燃料,通过测定航煤的润滑性指标,可以判断航煤对航空涡轮发动机的主要部件的磨损情况。

航煤的润滑性试验是我厂刚刚投入的新仪器,在分析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造成所数据不准确。

二、3号喷气燃料润滑性的实验方法每批装车时装油工必须在装第一车时从鹤管采样并负责观察外观、水杂,发现问题立即停装并报告生产部,由槽车检验员到现场处理。

常减压装置常一线生产喷气燃料原料本管理制度规定了25万吨/年航煤加氢脱硫醇装置生产3号喷气燃料过程中原料油质量控制、抗氧剂质量控制、精制航煤质量控制、不合格品管理以及日常技术管理等制度。

25万吨/年航煤脱硫醇装置原料油是来自玉炼常减压装置的直馏航煤25万吨/年航煤脱硫醇装置使用的抗氧剂是T501,抗氧剂加入量为21±3mg/L。

船用发动机润滑油耗测量方法

船用发动机润滑油耗测量方法

船用发动机润滑油耗测量方法英文回答:Lubricating oil consumption measurement for marine engines is a crucial aspect of engin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available to measure lubricating oil consumption, and Iwill discuss two common approaches: the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and the in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The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involves physically measuring the oil consumption by monitoring the oil levels in the engine's lubricating oil sump. This method requires regular checks and measurements of the oil level before and after a specific period of engine operation. By subtracting the initial oil level from the final oil level, we can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oil consumed during that period. For example, if the initial oil level was at 100 liters and the final oil level was at 90 liters, it means that 10liters of oil were consumed. This method provides accurateresults but requires frequent checks and can be time-consuming.The in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on the other hand, estimates oil consumption based on other engine parameters. One commonly used approach is the fuel consumption method. Since fuel and oil consumption are usually related, monitoring the fuel consumption can provide an estimate of oil consumption. By knowing th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rate and the fuel-oil ratio, we can calculate the approximate oil consumption. For example, if the engine consumes 200 liters of fuel and the fuel-oil ratio is 50:1, it means that approximately 4 liters of oil were consumed. This method is less time-consuming than the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but may not provide as accurate results.In addition to these method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other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oil consumption, such as engine load,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maintenance practices. Higher engine loads and harsh operating conditions can increase oil consumption, while proper maintenance practices, such as regular oil changes andfilter replacements, can help reduce oil consumption.中文回答:船用发动机润滑油耗测量方法对于发动机性能评估和维护至关重要。

喷气燃料清洁性的测定知识要点

喷气燃料清洁性的测定知识要点

喷气燃料清洁性的测定知识要点一、试验意义当测定航空涡轮燃料时,水反应界面评级高表明存在着较多的部分溶解污染物,这些将影响界面的污染物容易使过滤分离器很快失去作用导致游离水和颗粒物的通过。

参照GBT1793-2008《航空燃料水反应试验法》进行编制。

二、方法概要赛波特比色计由试样管、标准色板玻璃管、光源、标准色板以及光学系统组成。

将装在洁净的玻璃量筒内的试样与磷酸盐缓冲溶液在室温下用标准的方法摇匀。

检验玻璃量筒的洁净性,将水层体积的变化和界面现象作为试样的水反应试验结果。

三、仪器玻璃量筒:带玻璃塞,100mL,分度值1mL,100 mL标记处与量筒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应在50mm~60mm。

四、试剂1. 试剂的纯度:在所有的试验中均应使用分析纯试剂。

2. 水的纯度: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 丙酮。

4. 玻璃器皿洗液:饱和浓硫酸与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钠的混合溶液。

5. 工业己烷6. 正庚烷7. 石油醚:600C~900C。

8. 磷酸盐缓冲溶液(PH=7):将1.15g无水磷酸氢二钾和0.47g无水磷酸二氢钾溶解在100mL水中。

若要准备更大量的磷酸盐缓冲溶液,需保持水溶液中的两种磷酸盐浓度与上面所述的相同。

同样,实验室也可以使用商品缓冲溶液。

五、仪器准备进行试验之前应彻底清洗量筒,清洗过程如下:1. 热自来用水冲洗量筒和塞子,以除去油迹,必要时要刷洗。

或者用工业己烷、正庚烷或石油醚除去量筒和塞子上所有的油迹。

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最后再用丙酮冲洗。

2. 按步骤1所述的清洁后,将量筒和塞子浸入非离子型清洁剂济液或玻璃器皿洗液中。

每一实验室需要确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并建立其使用的条件,达到与铬酸洗液相当的清洗效果。

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避免一些潜在的危害及处理腐蚀性的铬酸洗液的麻烦。

后者仍保留在参比的清洗过程中,以作为首选的非离子洗涤剂溶液清洗过程的另一种选择。

在用非离子洗涤溶液或玻璃清洗液清洗后,分别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最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冲洗并干燥。

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浅析

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浅析

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浅析发动机检测用油国家标准样品是发动机性能和质量水平测试的统一标定燃料,可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功率、油耗、废气排放等性能的评定、认证以及仲裁试验。

国际上各国普遍采用发动机检测用油标准样品(基准燃料)对发动机进行检测,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自己的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性能检测上采用符合国家标准UB 6537的普通3号喷气燃料。

由于产地不同、原油不同以及生产工艺不同,用于检测的喷气燃料油品性质存在一定差异,造成发动机检测结果可比性差,缺乏可靠的比较基础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研制我国自己的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非常必要。

顺应该趋势,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要求,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联合辽宁省标准样品开发中心和辽宁方圆国家标准样品油有限公司,于2008年起开始研制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标准样品,研制样品于2011年12月通过由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并于2012年8月取得了国家标准样品证书。

本文从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的指标制订、制备方案确定、样品制备、均匀性检验、定值研究、稳定性检验、台架评价等方而介绍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

1.标准样品技术指标制订考虑到目前我国尚无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用油,在标准样品技术指标制定的过程中,主要结合的标准有我国现行3号喷气燃料标准UB 6537-2006、美国军用油料规范的航空涡轮燃料ASTMD1655-2010和MIL-DTL-5624T、英国国防部标准DEF STAN 91-91-6以及国外航空涡轮发动机检测基准燃料IATA,UERE航空涡轮燃料规格的要求和飞机发动机生产商普惠(PW)公司航空涡轮燃料规格要求等。

在初定技术指标的基础上,与航空涡轮发动机设计研发单位、发动机生产单位以及发动机检测机构等专家建立联系,分别制定标准样品标准调查表和文字标准意见征询表,发送至各相关部门及专家处进行意见征询和专家审议,对标准样品的安定性、均匀性、洁净性、润滑性、腐蚀性等关键指标进行性能评定试验,并通过台架试验考察修订关键指标,最终确定了标准样品技术指标。

民用航空涡轮发动机、活塞发动机润滑油型式检验要求、质量控制检验要求、产品质量合格证(示例)

民用航空涡轮发动机、活塞发动机润滑油型式检验要求、质量控制检验要求、产品质量合格证(示例)
93.5℃
≤25/0
由93.5℃冷却至24℃
≤25/0
酸值,mg KOH/g
-0.2~0.2
-0.2~0.2
-0.2~0.2
-0.4~0.4
氧化腐蚀安定性d,72h,204℃
黏度变化,%
-5~25
0~22.5
GJB 563
FED-STD-791, Method 5308
ASTMD4636程序2
总酸值变化
mgKOH/g
≤3.0
≤2.0
沉积物
mg/100mL
≤50
≤25
金属质量变化mg/cm2
≥3
≥4.9
酸值增加,h
≥0.5
≥1.4
黏度增加,h
≥1.0
≥1.9
不溶物增加,h
≥20
≥22
橡胶相容性h,1800h,氟碳橡胶,体积膨胀%
100℃
≤20
≤20
SH/T 0436
SafranMethod
120℃
≤20
≤20
140℃
未收缩
未收缩
160℃
未收缩
未收缩
HTDT高温管沉积,15h,163℃
管沉积量,mg
GJB 563
FED-STD-791, Method 5308
ASTMD4636程序2
总酸值变化
mgKOH/g
≤3.0
≤2.0
沉积无
mg/100mL
≤50
≤25
金属质量变化mg/cm2





-0.2~0.2
-0.2~0.2
-0.2~0.2
-0.2~0.2
-0.4~0.4

(论文)基于QAR数据的航空发动机润滑油消耗率监测方法

(论文)基于QAR数据的航空发动机润滑油消耗率监测方法

基于QAR数据的航空发动机润滑油消耗率监测方法摘要: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的机械部件的传动组件、旋转组件等都有润滑需求,因此航空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对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滑油消耗率是润滑系统健康状况的直接反应,当滑油消耗率过高或者过低时都说明了滑油系统出现异常,出现滑油泄漏对于发动机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基于QAR数据的滑油消耗在线监测,能够自动利用机载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自动计算每一架航班的滑油消耗率。

该模型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能够及早地发现滑油泄漏等故障,相较于目前航线上普遍采用的手工记录滑油添加量来计算滑油消耗率的方法更加方便智能。

而且使对滑油消耗率的监测间隔从每次滑油添加间隔(若干航班)缩短到了每架航班。

选取CFM56-7B型发动机的航线实际运行QAR数据对本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真实监测滑油消耗率,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字:QAR数据;滑油消耗率;在线监测0.引言滑油系统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部附件。

当发动机工作时,各旋转部件的接触面以很高的速度做相对运动,这个过程也将会产生大量热量。

滑油系统对于维护发动机系统的正常运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滑油消耗率是一个能反应发动机滑油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参数。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目前的滑油消耗率的计算和监控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如果能利用QAR 数据自动在线进行监控,将对发动机性能监控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利用实际航线运营产生的QAR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每架航班的发动机滑油消耗率进行监测,旨在建立发动机滑油消耗回归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

1.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及QAR数据简介1.1滑油系统简介发动机(核心和辅助部件)是一个机械件,其中包含了了大量旋转部件(如支承发动机转子的轴承、传动附件的齿轮、联轴器等),这些都是需要润滑的。

发动机的滑油系统具有很多功能,主要如下:①润滑:在两个相互运动的部件或者传动副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油膜,减小摩擦力,从而减少磨损;②散热:降低高温部件的温度,带走热量,同时利用热的滑油来加热冷的燃油;③清洁:在流过轴承或齿轮等其它部件时,将磨损的颗粒和碎片带走,在滑油滤中将这些磨损物分离出来,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④防腐:在金属部件表面覆盖一层油膜,隔绝空气,从而防止金属氧化腐蚀;据估计,如果只是为了润滑和清理磨损碎屑,则只需要10%左右的油量。

某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润滑系统特性试验分析

某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润滑系统特性试验分析

某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润滑系统特性试验分析涡轴发动机作为现代航空发动机的代表,因其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优点,在航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润滑系统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取机、起停条件下的润滑系统对发动机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某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的润滑系统特性试验结果,对润滑系统在不同起停条件下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1.润滑油泵流量和压力变化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的润滑油泵流量和压力变化与静止状态下的润滑油泵性能有很大的差异。

在起飞阶段,发动机处于高功率状态,需要大量的润滑油供给,此时液压油泵的出口压力和油流量都会出现明显的增加。

同时,在发动机进气道的进气压力影响下,润滑油泵压力需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润滑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2.润滑油温度变化润滑油温度是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润滑系统性能测试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

在整个起停过程中,润滑油的温度波动度非常大,这与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变化有关。

在发动机处于高功率状态时,液压油泵会加速运转,产生更多的热量,导致润滑油温度较高。

相反,在发动机处于低功率状态时,液压油泵的流量和压力较低,润滑油流量较小,故而润滑油的温度相对较低。

因此,在涡轴发动机的起停姿态下,润滑油温度需要不断监测和调节,以确保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

3.润滑油系统的顺序和优先级控制润滑系统的顺序和优先级控制是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润滑系统的重要特性之一。

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在发动机的各个部位润滑油的需求量和质量不同。

为了确保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调节润滑油的顺序和优先级。

在高功率状态下,液压油泵需要产生更高的出口压力和流量,以确保所有需要润滑的部位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

在低功率状态下,由于润滑部件的需求较小,因此液压油泵可以适当降低其出口压力和流量,以实现润滑系统的最优控制。

0687航空涡轮燃料润滑性测定法

0687航空涡轮燃料润滑性测定法

航空涡轮燃料润滑性测定法(球柱润滑性评定仪法)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用球柱润滑性评定仪测定航空涡轮燃料在摩擦钢表面上边界润滑性的磨损状况。

1.2本标准测定的润滑性结果以在试球上产生的磨痕直径(mm)表示。

1.3本标准使用SI(国际单位制)作为标准计量单位。

1.4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是无意对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

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有适用性的管理制度。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除非在标准中另有明确规定,下述引用标准都应是现行有效标准。

GB/T 308滚动轴承、钢球GB/T 131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GB/T 3077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YB 9高碳铬轴承钢ANSI E一52100铬合金钢SAE 8720钢3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3.1柱体cylinder试环和心轴组合件。

3.2润滑性lubricity用于描述试样的边界润滑性质的常用术语。

在本试验方法中,试样的润滑性是在严格规定和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固定球与被试样浸润的转动试环相接触,以在固定球上产生的磨痕直径(mm)表示。

4方法概要把测试的试样放人试验油池中,保持池内空气相对湿度为10%,一个不能转动的钢球被固定在垂直安装的卡盘中,使之正对一个轴向安装的钢环,并加上负荷。

试验柱体部分浸人油池并以固定速度旋转。

这样就可以保持柱体处于润湿条件下并连续不断地把试样输送到球/环界面上。

在试球上产生的磨痕直径是试样润滑性的量度。

5意义和用途5.1由于过量摩擦而造成的磨损引起发动机部件(例如:燃料泵和燃料控制器等)的寿命缩短,有时归因于航空燃料缺少润滑性。

5.2试验结果关系到航空燃料系统部件的损坏,现已证明某些燃料对金属组合件有磨损。

因此,在部件的操作中燃料边界润滑性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5.3本方法试验中产生的磨痕对试样和试验材料的污染、大气中存在的氧和水以及试验温度都是很敏感的。

运行中涡轮机油抗乳化性的测定-最新国标

运行中涡轮机油抗乳化性的测定-最新国标

运行中涡轮机油抗乳化性的测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运行中涡轮机油抗乳化性测定的试剂与材料、仪器、试验步骤和精密度等。

本文件适用于运行中涡轮机油抗乳化性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抗乳化性demulsibility油抵抗与水混合形成乳化液的性能,用油、水、乳化液分离的时间来表示。

4方法概要在量筒中依次加入40mL蒸馏水和40mL油样,并在54℃±1℃下搅拌5min形成乳化液,测定乳化液分离(即乳化层的体积不大于3mL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静置60min后,乳化液没有完全分离,或乳化层体积仍大于3mL,则记录此时油层、水层和乳化层的体积。

5试剂与材料5.1石油醚:分析纯,60℃~90℃。

5.2蒸馏水:符合GB/T6682二级水规格。

5.3清洗溶剂:石油醚,或具有相似清洁和溶解特性的轻组分碳氢化合物。

5.4镊子:材质为不锈钢。

5.5玻璃棒:包有耐油橡胶。

5.6脱脂棉。

由不锈钢制成的叶片和连杆组成。

结构参见图16仪器6.1抗乳化性测定仪6.1.1搅拌桨。

图1搅拌桨示意图6.1.2搅拌电动机转速为1500r/min±50r/min 。

6.1.3水浴缸用耐热玻璃制成,底部有固定量筒的支撑板,上部有固定量筒的夹具,以便当量筒内液体被搅拌时,叶片的纵向轴与量筒的中心垂直线相对应,并且能紧紧固定住量筒。

允许在其中插入至少两个试验量筒,并且装水水面能浸到量筒的85mL 刻度处。

6.1.4控温器控温范围为室温~100℃,控温精度±1℃。

6.1.5量筒抗乳化性测定专用量筒,由耐热玻璃制成,容积100mL(在5mL ~100mL 范围内,分度为1.0mL),内径28mm±1.0mm 。

ASTM-2004标准目录

ASTM-2004标准目录

ASTM化工标准目录(2004)(上)1 新制定标准涂料、塑料、橡胶及石油产品等D6943-03 工业防护涂料浸没试验规程D6990-03 船舶涂料系统污垢热阻和物理特性的评价规程D6989-03 溶剂基和水基油墨树脂溶液的制备规程D6976-03 橡胶避孕阴道隔膜规格E2313-03 一甘醇酯中醛的分光光度试验方法D6977-04 医用氯丁橡胶检验手套规格D6891-03 序列JVA火花点火发动机中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D6969-03 分析用煅烧石油焦炭样品的制备规程D6970-03 分析用煅烧石油焦炭样品的收集规程D6973-03 在高压恒容叶片泵中标明石油水力流体耐磨性的试验方法D6974-03 液体燃料中能生活的细菌和霉菌的计数规程过滤和培养方法D6984-03 在序列ⅢF火花点火发动机中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D 6986-03 航空燃料中游离水分、颗料和其它污染的试验方法目视检测法D6968-03 用气相色谱仪和原子发射检测装置同时测定天然气和气体燃料中硫化合物和微量烃的试验方法D6901-03 美术用的有色铅笔规格D6957-03 漆刷填充材料里卷曲物的测量规程D6979-03 聚氨酯原料的试验方法:多元醇碱度的测定方法,以氮百分率表示F2263-03 评价三通(T)的试验方法D6988-03 塑料薄膜试样厚度的测定指南D6866-04 用放射性碳和同位素比质量计分析自然分布区物质的生物基含量试验方法F2330-04 评价多层壁聚烯烃塑料管道对热氯化水的氧化稳定性试验方法2新修订标准第06卷涂料及有关涂层等D2065-03 在表面活性剂促进水分吸收条件下测定复合木材产品边棱性能的试验方法D2697-03 透明或着色涂料中不挥发分体积的测试方法D4827-03 胶乳中未反应单体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4834-03 涂料中铅含量的直接抽气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D2066-03 糊状印刷油墨分散体的相对着色力测试方法D 5324-03 水型建筑涂料的检验指南D2803-03 金属有机涂层耐丝状锈蚀的试验指南D 5401-03 木制品用透明防水涂料的评价试验方法D 1640-03 室温下有机涂料干燥、老化或膜形成的试验方法D 5146-03 溶剂型建筑涂料的测试指南D1439-03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试验方法D1726-03 液体环氧树脂的可水解氯化物含量的试验方法D 5400-03 羟丙基纤维素的试验方法D5201-03 a 涂料及涂层配方物理常数的计算规程D2199-03 增速剂从乙烯基织物迁移至喷漆的测定方法D 5098-03 丙烯树脂乳液绘画漆规格D5722—03 用聚焦阳光和浸泡冷冻融化方法进行成批涂布压花硬质板的室外耐候性加速试验实施规程D6279—03 高光泽涂层耐擦伤性的试验方法D1078—03 挥发性有机液体馏程的试验方法D1613—03 用于涂料、清漆、喷漆及有关产品的挥发性溶剂和化学中间体中酸度的试验方法D1718—03 乙酸异丁酯(95%级)规格D2086—03 乙烯基乙酸酯和乙醛中酸度的试验方法D3130—03 乙酸正丙酯(96%级)规格D3728—03 乙酸2-乙氧基乙酯(99%级)规格D4835—03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规格第08卷塑料工艺D785—03 塑料及电绝缘材料洛氏硬度的测定方法D3895—03 用扫描差示热量法测定烯烃氧化诱导时间的试验方法D4662—03 聚氨酯原料的试验方法:多元醇的酸、碱值的测定D5491—03 用作模塑料及挤压料的回收聚乙烯薄膜原料的分类D5988—03 测定土壤中塑料材料或堆肥后残留塑料材料的有氧生物降解试验方法D1922—03 a 塑料薄膜和薄板抗撕裂扩展性的试验方法摆锤法D3262—03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排污管规格D3517—03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耐压管规格D3839—02ε1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地下安装指南D2657—03 聚烯烃管及配件的热融接合规程D3035—03 基于控制外径聚乙烯(PE)塑料管(DrPR)规格F2019—03 用拉到原地玻璃增强塑料装置、原地固化热塑性树脂管进行现有管线及导管的修理规程F2513—03b 热塑性气体耐压管、软管及配件规格D1505—03 塑料密度测定方法密度梯度法D2343—03 增强塑料用玻璃纤维单纱,纱线和粗纱抗拉特性的试验方法D1622—03 硬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D 3647—03 根据成分对增强塑料拉挤成型的型材分类的规程D 410l—03 b 聚丙烯注射及挤压材料规格D 3296—03 (FEP)氟化乙丙烯碳氟化合物管材规格D4000—03a 给定塑性材料的分类体系D4067—03 采用ASTM方法的增强和填充聚苯硫(PPS)注射模塑和挤压材料的分类体系D2291—03 玻璃树脂复合材料用环形试样的制备规程D4476—03 测定用纤维增强拉挤塑料棒抗弯性能的试验方法D4059—03 聚氨酯原材料的试验方法:异氰酸酯比重的测定方法D4878—03 聚氨酯原材料的试验方法:多元醇粘度的测定方法D5117—03 坚实的玻璃纤维增强挤拔料的染料渗透性试验方法D 5336—03 聚酞酰胺(PPA)注射模塑料规格D 5857—03 b 用ISO标准草案和方法的聚丙烯注射和挤压料规格D6289—03 测量模制热固性塑料由模型尺寸收缩的试验方法D 6778—03 聚甲醛(POM)模塑料和挤压料的分类D4661—03 聚氨酯原材料的试验方法:异氰酸酯中总氯量的测定方法D 5204—03 聚酰胺-酰亚胺模塑料及挤压料的分类体系D 3982—03 接触模压的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导管及通风橱罩的规格D 6864—03a 固体有色塑料壁板制品的颜色和外观稳定性规格F1807—03 SDK 9交联聚乙烯(PEX)管用的由铜卷曲环金属插入配件规格D256—03 塑料摆式抗冲击性的试验方法D638-03 塑料抗张性能的试验方法D3418-03 用扫描差示热量计测定聚合物转变温度的试验方法D4272-03 用锥体坠落器测定塑料薄膜耐总能量冲击的试验方法D2578-04 聚乙烯和聚丙烯薄膜润湿张力的试验方法D3307-04 全氟烷氧基(PFA) 碳氟化合物模塑料及挤压料规格D2241-04 聚氯乙烯额定压力管(SDR系列)规格D2513-04 热塑性气体耐压管、软管及配件规格F905-03 聚乙烯鞍型熔融接头质量检验规程F1335-04 高温设备用额定压力复合材料管和配件规格F3035-03a 依据控制外径的Dr-Br聚乙烯管规格D788-0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料及挤压料的分类体系D3014-04 硬质热固性泡沫塑料在垂直状态时火焰高度、燃烧时间和重量损失的试验方法D 3159-04 改性ETFE—含氟聚合物模塑料及挤压料规格D3368-04 (FEP)氟化乙丙烯炭氟化合物树脂薄板及薄膜规格D4000-04 指定塑性材料的分类体系D4894-04 聚四氟乙烯(PTFE)粒状模塑料及柱状挤压料规格D 5857-04 用ISO草案及方法的丙烯塑料注型料及挤压料规格D5946-04 采用水触角测量法对电晕处理过聚合物薄膜的试验方法D6339-04 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模塑料及挤压料规格D2665-04 聚氯乙烯塑料排水、排污和通风管及配件规格F1803-04 依据控制内径的聚氯乙烯封闭异型重力管及配件规格D2103-03 聚乙烯薄膜及薄板规格D2457-03 塑料薄膜及固体塑料镜面光泽的试验方法D2732-03 测定塑料薄膜自由线性热收缩性能的试验方法D 4101-03 a 聚丙烯注塑料及挤压料规格D 3748-03 评价高密度硬质多孔塑料规程D1004-03 塑料薄膜及薄板抗撕裂(Graves撕裂)的试验方法D4549-03 聚苯乙烯及橡胶改性聚苯乙烯模塑料及挤压料(PS)规格D6338-03 高度交联热塑性硫化产品(HCT—PVS)分类体系D 5740-03 依照分类D4000书写材料标准的指南D 3679-03ε1硬质聚氯乙烯档板规格F794-03 受控内径的聚氯乙烯(PVC)异型动力污水管和配件规格F1281-03 交联聚乙烯/铝佼联聚乙烯(Pex-Al-pex)压力管规格F1282-03 聚乙烯—铝—聚乙烯(PE-A1-PE)复合压力管规格F949-03 光滑内壁聚氯乙烯(PVC)波纹污水管和配件规格D2665-02ε1聚氯乙烯(PVC)塑料排水管、废水管及通风管以及配件规格第09卷橡胶工业及其它D3568-03 橡胶评价乙烯-丙烯—二烯烃三元共聚物(EPDM)(包括用油混炼)的试验方法D3848-03 橡胶评价掺和炭黑的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的试验方法D5900-03 工业参比物质(IRM)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规格D1417-03 a合成橡胶胶乳的试验方法D3566-03 在氯存在下用氧燃烧法测定橡胶溴含量的操作规程D2000-03 汽车用橡胶制品的分类体系D1510-03 炭黑的试验方法碘吸附值D1799-03 a 炭黑操作规程成包装运货物的采样D3765-03a 炭黑的试验方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积D6915-03a 炭黑操作规程标准参比炭黑的评价D429-03 橡胶性能的试验方法与刚性基底的粘合性D6746-03 生橡胶及未硫化化合物的湿抗拉强度的试验方法D4821-03a 炭黑试验方法精确度和偏差的确认指南D 5817-03a 颗粒炭黑试验用总样的缩分、混合和干燥的操作规程F1364-03 使用校准设备验证干涉激光成象无损轮胎检验系统检验能力的规程D3767-03 橡胶尺寸的测量规程D1566-04 有关橡胶的术语D1646-04 橡胶试验方法用门尼粘度计测定粘度、应力松弛及预硫化性能的试验方法D2000-03a 汽车用橡胶制品分类体系D3493-04 炭黑试验方法压制样的油吸收值试验方法D1765-04 橡胶制品用炭黑分类体系D5230-04 炭黑试验方法自动单粒硬度D6602-03b 采样和检验炭黑的易排放物和、或其它环境颗粒物的操作规程D3194-04 天然橡胶塑性保持值(PRI)的试验方法D4483-03 橡胶及炭黑制造工业评价试验方法标准精确度的规程第15卷胶粘剂等D 5363-03 厌氧的单一成分胶粘剂规格D6005-03 测定地毯胶粘剂抗滑动性的试验方法D6471-03 汽车和轻型货车用最小预稀释到50体积乙二醇基发动机冷却剂溶液规格D6472-03 汽车和轻型货车用提浓回收乙二醇基发动机冷却剂规格E1226-00ε1可燃粉剂的压力和压力提高率的试验方法E2019-03ε1空气中尘雾最小点火能量的试验方法D6586-03 在水系中GAC上,用快速小型柱子试验预告污染物吸附的规程D6446-03 测定粒状和丸状活性炭快速硫化氢突破容量的试验方法D4995-04 电子级和脱脂级1,1,2-三氯1,2,2-三氟乙烷溶剂规格D 5248-04 再生1,1,2—三氯1,2,2—三氟乙烷规格D 5396-04 再生全氯乙烯规格D 5646-04 再生三氯乙烯规格D 905-03 在压缩负荷下粘合体剪切强度的试验方法D950-03 粘合体冲击强度的试验方法D 3167-03 a 胶粘剂抗浮辊撕裂性能的试验方法E180-03 工业和特殊化学品分析和检验用ASTM方法准确度的确定规程第05卷石油产品等D 341-03 液体石油产品粘度温度关系曲线图D 665-03 加抑制剂的矿物油水存在下防锈特性的试验方法D 910-03a 航空汽油规格D1319-03 液体石油产品中烃类型的试验方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D1655-03a航空涡轮机燃料规格D1835-03a 液化石油气规格D1840-03 航空涡轮机燃料中萘烃的试验方法紫外线分光光度法D 2274-03 a 馏分燃料油氧化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加速法D2532-03 航空涡轮机润滑剂粘度及承受低温后粘度变化的试验方法D2887-03 石油馏分沸程分布的试验方法气相色谱法D2892-03a 原油的蒸馏试验方法15块理论塔板蒸馏塔法D2896-03 石油产品碱值的试验方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D 3228-03 润滑油和燃料油中总氮的试验方法改进的克揶达法D 3427-03 石油空气释放性的试验方法D4171-03 燃料系统用的防冻剂规格D4294—03 石油和石油产品中硫的试验方法能量分散x射线荧光光度法D4422—03 石油焦炭分析中灰分的试验方法D4485—03a 发动机油的性能规格D4625—03 柴油燃料在43℃(110‘F)贮存稳定性的试验方法D4693—03 加脂润滑的车轮轴承低温扭矩的试验方法D4814—03a 汽车火花点火发动机燃料规格D4857—03 非弦外操舟机用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润滑油最大限度减小环粘接和活塞沉渍物能力的试验方法D 5191—03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试验方法微量法D5275—03 含流体聚合物的燃料注入器剪叨稳定性试验(FISST)方法D5001—03 航空涡轮机燃料润滑性测定方法用球在圆柱体润滑性评价器(BOCLE)法D 5006—03 航空燃料中燃料系统醚型防冻剂的测定方法D 5704—03 a 人工传动装置和最终驱动轴用润滑油热及氧化稳定性的评价试验方法D5705—03 残留燃料油上方的气相中硫化氢测定方法D 5800—03 a 润滑油蒸发损失的试验方法阿科(Noack)法D 5862—03 二冲程循环涡轮增压6V92TA2柴油发动机中评价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D 6121—03a 评价准双曲面凿轮驱动轴用润滑剂在低速和高扭矩条件下承载能力的试验方法D6352—03 在174 ℃~700 ℃沸腾范围内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油馏分的沸程分布的试验方法D 6377—03 测定原油蒸气压的试验方法:VPCRx(膨胀法)D6378—03 测定石油产品、烃和烃—氧化混合物的蒸气压(VPx)的试验方法(三级膨胀法)D6424—03 天然吸气的火花点火航空发动机辛烷值的实施规程D 6447—03 航空涡轮燃料氢过氧化值的试验方法伏安分析法D6557—03 评价汽车发动机油防锈性能的试验方法D 6593—03 a 在汽油为燃料的火花点火内燃发动机内,低温、轻负载的运行条件下,评价汽车发动机油抑制沉渍物形成的试验方法D6594—03 评价柴油发动机油在135℃腐蚀性的试验方法D6709—03 在序列Ⅷ火花点火发动机(CLR油试验发动机)中,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D6751—03 a 中间馏分燃料用的生物柴油燃料掺油料B100规格D6812—03 汽轮增压和增加负荷的火花点火航空发动机的地面辛烷值实施规程D 6837—03 在序列VIB火花点火发动机中测量汽车发动机油对客车和轻型货车节约燃料效果的试验方法D 6897—03 a 液化石油气(LPG)蒸气压的试验方法(膨胀法)D2700—03b 火花点火发动机燃料的马达辛烷值的试验方法D1977—03 用氢氟酸/硫酸分解和原子光谱分析法测定FCC平衡催化剂中镍和钒的试验方法D3663—03 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表面积的试验方法D 3908—03 容量真空法测定有载体的铂催化剂氢化学吸附性能的试验方法D4164—03 成型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机械轻击的堆积密度试验方法D41S0—03 成型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的振动堆积密度试验方法D4222—03 用静态容量测定法测定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氮吸附和脱附等温线的试验方法D4512—03 细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颗粒及粉体的振动表观堆积密度试验方法D4567—03 连续流动法用氮吸附单点测定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比表面的试验方法D4781—03 细催化剂颗粒和催化剂载体颗粒机械轻击堆积密度的试验方法D4824—03 用氨化学吸附法测定催化剂酸度的试验方法D6175—03 挤出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颗粒径向压碎强度的试验方法D3907—03 用微活性试验法进行流化催化裂解(FCC)催化剂的试验方法D5154—03 测定(FCC)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微活性试验方法3新撤消标准涂料、塑料等D2571—95 木制家具用喷漆的试验指南D1347—72(1995) 甲基纤维素试验方法D1358—86(1995) 分光光度法测定脱水蓖麻油及其衍生物二烯值的试验方法D1466—86(1995) 涂料、清漆及有关物料中常用的液体油和脂肪酸的采样方法D1467—89(1995) 防护涂料中脂肪酸的试验方法D1615—60(1995) 醇酸树脂中甘油、乙二醇和季戊四醇的试验方法D1950—86(1995) 热聚合干性油中丙酮允许量的试验方法D1951—86(1995) 干性油和脂肪酸中灰分的试验方法D1952—86(1995) 定量测定干性油裂解的试验方法D1954—86(1995) 生亚麻子油中油脚的试验方法D1955—95(1995) 干性油凝胶时间的试验方法D1958—86(1995) 奥气油中氯仿不溶物的试验方法D1960—86(1995) 干性油加热损失的试验方法D1964—85(1995) 桐油质量的试验方法D1967—86(1995) 干性油加热后色度测定的试验方法D1983—90(1995) 甲基酯气液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分的试验方法D2078—86(1995) 脂肪族季铵氯化物碘值的试验方法D 3447—0l 卤化有机溶剂纯度的试验方法D4757—98 蒸气脱脂溶剂的标记规程D 5320—96(2000) 稳定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中1,1,1—三氯乙烷及二氯甲烷含量的试验方法D 5223—03 发动机冷却剂级丙二醇规格D 5999—96再悬浮中胶粘剂无干扰的试验方法D2069—9L(1998) 海船用燃料规格D 3520—88(1998) 热处理液淬火时间的试验方法磁性淬火计法D5119—02 车用发动机油在CRC—L—38火花点火发动机中的评价方法D 5302—0l a 车用发动机油在火花点火内燃机中,用汽油作燃料、低温、轻负荷条件下,抑制沉渍物生成和磨损的评价试验方法D 5480—95(1999)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发动机油挥发度的试验方法D 5533—98 车用发动机油在程序ⅢE火花点火发动机中的评价试验方法D 5844—98 车用发动机油抑制生锈的评价试验方法(程序ⅡD)D1848—88(1998) 室外用乳胶漆漆膜破裂特性记录的分类D284—88(1999) 氧化汞颜料的化学分析方法D604—81(1996)ε1硅藻土颜料的规格D 656—87(1999) 纯甲苯胺红调色剂规格D 719—91(1999) 硅藻土颜料的分析方法D 970—86(1999) 对位红和甲苯胺红颜料的试验方法D 3360—96 液体比重计法测定普通白色体质颜料粒度分布的试验方法2004年ASTM化工标准目录(中)1 新制定标准涂料、塑料、橡胶及石油产品等D7054-04 分布于北美涂料涂敷器用的延伸标杆警告标记规格D6865-04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和丙烯腈乙丙二烯单体苯乙烯(Aes)塑料以及复合物的模塑料和挤压料分类体系D7026-04 通过炭同位素分析法确定物料生物基含量结果用的采样及报告指南D6954-04 在氧化和生物降解联合作用环境里降解的塑料曝露和试验指南D 7029-04 在180.0 ftiF(82.2 ffic)下测定不饱和聚酯及乙烯基酯反应性的试验方法F2389-04 压力分级聚丙烯(PP)管系统规格D7050-04 天然橡胶规程按照预示工艺性能的采样及捆包分类D7057-04 气相色谱法(外部标准)分析异丙苯的试验方法D7038-04 评价汽车齿轮润滑剂耐湿度腐蚀的试验方法D 7039-04 用单色波长分散X—射线荧光分光法测定汽油和柴油机燃料中硫含量的试验方法D 7044-04 可生物降解的耐火水力流体规格D 6985-04 燃料油中间馏分的规格海军用F 2331-04 测定用于热塑性螺纹管及配件材料的螺纹密封胶化学相容性的试验方法2新修订标准第06卷涂料及有关涂层等D2369-04 涂料挥发物含量的测试方法D3960-04 色漆和有关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测试方法D1725-04 树脂溶液粘度的测试方法D1353-03 色漆、清漆、喷漆及有关产品用挥发性溶剂中不挥发物质的测试方法D1720-03 硝酸纤维溶液中活性溶剂稀释比的试验方法D3329-03 气相色谱法测定甲基异丁基酮纯度的试验方法D1308-02ε1家用化学品对透明和着色有机面漆影响的试验方法D6132-04 用超声波仪表非破坏性测量应用有机涂料干膜厚度的试验方法D1641-04 清漆户外曝露试验实施规程D3258-04 用着色法的白色或近白色涂料涂膜孔隙率的试验方法D 3793-04 乳胶漆膜低温凝聚试验方法D 5068-04 评定用试漆刷具的制备规程D6488-04 关于印刷问题术语D6583-04 用矿物油吸附法的漆膜孔隙度试验方法D6901-04 美术彩色铅笔规格D4139-04 颜料挥发物和非挥发物含量测定指南D6687-04 印刷油墨载体及其成分的试验指南D1133-04 烃类溶剂的贝壳杉脂一丁醇值的试验方法D2380-04 甲醛溶液的甲醇含量试验方法D2379—04 甲醛溶液的酸度试验方法D2916—04 异佛尔酮规格D3548—04 丙烯酸乙酯规格D 3620—04 冰乙酸规格D4416—04 丙烯酸规格D5399—04 气相色谱法的烃类溶剂沸点分布试验方法第08卷塑料工艺D4877—04 聚氨基甲酸乙酯原料的试验方法:异氰酸酯中APHA色度的测定D6110—04 塑料切口试样耐却贝冲击的试验方法F1056—04 用于熔融套接聚乙烯管、管子及配件的熔融套接工具规格F1673—04 腐蚀性废料排泄系统用聚偏氟乙烯(PVDF)规格F1807—04 Sdr9交联聚乙烯(PEX)管用的卷曲铜环金属内插件规格F1947—04 往现有排水管和通气管中安装折叠聚氯乙烯PVC管的操作规程F2023—04 评估交联聚乙烯(PEX)管道和系统对热氯化水抗氧化性能的试验方法D1238—04 测量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挤压塑性仪法D1248—04 电线和电缆用聚乙烯塑料的挤压料规格D4895—04 用分散法生产的聚四氟乙烯(PTFE)规格D 5260—04 聚氯乙烯(PVC)均聚物和共聚物以及氯化聚氯乙烯(CPVC)化合物耐化学药剂性能的分类D5420—04 使用落锤冲击(Gardner冲击)法的扁平硬质塑料试样的冲击试验方法D 5675—04 含氟聚合物微粉规格D3679—04 硬质聚氯乙烯档板规格D4477—04 硬质未增塑聚氯乙烯拱腹规格D5813—04 就地固化的热固性树脂排污管规格D2774—04 热塑性压力管系统的地下安装规程F1974—04 聚乙烯/铝/聚乙烯和交链聚乙烯/铝/交链聚乙烯复合压力管用金属内插配件规格D746—04 塑料及弹性体脆化温度的试验方法用冲击法D 3262—04 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固性树脂排污管规格D3517—04 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固性树脂压力管规格D3754—04 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固性树脂耐压排污管及工业管规格D256—04 塑料抗摆锤冲击性的试验方法D789—04 聚酰胺(PA)相对粘度的测定方法D2115—04 聚氯乙烯组成的炉热稳定性规程D3012—04 用炉内的样本旋转器测定聚丙烯热氧化稳定性的试验方法D4101—04 聚丙烯注射及挤压料规格D4441—04 聚四氟乙烯水分散体规格D4889—04 聚氨基甲酸乙酯原料的试验方法:原料或改性异氰酸酯粘度的测定D4976—04 聚乙烯塑料模塑及挤压料规格D2665—04 a 聚氯乙烯(PVC)塑料排水、排污及通风管及配件规格F876—04 交联聚乙烯(PEX)管子规格F2098—04 固定Sdr 9交联聚乙烯管在金属内插配件上用的不锈钢夹子规格D1785—04 聚氯乙烯塑料管(40、80及120号表)的规格D2241—04 a 聚氯乙烯耐不同级别压力管、Sdr系列规格D2513—04a 热塑性塑料气体压力管、软管及配件规格D2837—04 获得热塑性管材流体静力学设计基础或热塑性管制晶压力设计基础的试验方法D3034—04 Psm型聚氯乙烯(PVC)污水管及配件规格F493—04 氯化聚氯乙烯(CPVC)塑料管及配件用液态粘固剂规格第09卷橡胶工业及其它D454-04 橡胶的试验方法用加热与空气加压的变质作用D 572-04 橡胶的试验方法用加热和加氧的变质作用D926-04 橡胶特性的试验方法用平行板法的塑性及复原性D2702-04 橡胶化学品用的规程红外线吸收特性的测定D3765-04 炭黑的试验方法CTAB(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表面积D4821-04 炭黑导则试验方法精密度及偏差的确认D 750-04 用人工气候装置测定橡胶变质的试验方法第15卷胶粘剂等D896-04 粘合体耐化学试剂的试验方法D907-04胶粘剂的术语D1337—04 用稠度和粘结强度确定胶粘剂贮存寿命的试验方法D5656-04 拉伸载荷法测定胶粘剂剪切下应力—应变性能用的厚粘合金属搭接受剪节点的试验方法D6004-04 测定地毯胶粘剂的粘合剪切强度的试验方法D6105-04 为了粘接应用放电表面处理活化塑料的操作规程D853-04 工业芳烃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含量(定性)测定方法D2360-04 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环芳烃中痕量杂质的试验方法D 3792-04 邻二甲苯气相色谱分析方法D4734-04 精制苯-545规格—甲基苯乙烯(AMS)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αD6144-04D 5159-04 颗粒活性炭的粉化磨损指南D 3878-04 复合材料术语D6484/D6484 M-04 聚合物基块复合层在制品空心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D3943-04 新氧化铝基催化剂中总钼量的试验方法D4481-04 新氧化铝基催化剂中总镍量的试验方法D4782-04 用湿化学方法对分子筛催化剂内钯的试验方法E1064-04 有机溶液中水的试验方法库仑-费休滴定法E1615-04 用锌铁合金法的微量铁定量方法D2809-04 带有发动机冷却剂铝泵的空气腐蚀及磨耗的试验方法D4725-04 发动机冷却剂术语D5752-04 用于重载发动机的预装冷却剂中附加冷却添加剂(SCAs)的规格D847-04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石脑油和类似工业芳烃酸度的试验方法—甲基苯乙烯)规格αD6367-04 AMS(D2659-04 室外潮湿环境中结构层压木制品用胶粘剂规格D2867-04 活性炭中水分的试验方法第05卷石油产品等D86-04 常压下石油产品蒸馏方法D97-04 石油产品倾点的测试方法D664-04 石油产品的酸值试验方法电位滴定法D975-04 燃料柴油规格D2983-04 测定润滑油低温粘度的试验方法布鲁克菲耳德粘度计法D4683-04 在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测定粘度的试验方法锥形轴承模拟器法D5188-04 燃料的汽液比温度试验方法真空室法D6304-04 测定石油产品、润滑油和添加剂中水分含量的试验方法卡尔费休滴定法D86-04 b 常压下石油产品蒸馏方法D445-04 透明和不透明液体运动粘度的试验方法及动力粘度的计算法D 611-04 石油产品及烃类溶剂苯胺点和混合苯胺点测试方法D975-04 a 燃料柴油规格D4055-04 戊烷不溶物的膜过滤测试方法D4485-04 发动机润滑油性能规格D4806-04 汽车点火发动机燃料用的与汽油混合的变性燃料酒精的规格D5293-04 发动机油-5℃~-30℃表观粘度的试验方法冷启动模拟法D 5372-04 烷基导热液的评价指南D5481-04 高温高剪切速率下表观粘度的测试方法多孔毛细管粘度计法D5579-04 手动传动润滑剂热稳定性试验方法循环耐久性试验法D5704-04 主传动和主驱动轴用润滑油热及氧化稳定性的评价试验方法D 5769-04 成品汽油中苯、甲苯和总芳烃含量的色谱/质谱测定方法D6201-04 P2进样阀沉积物形成的无铅火花点火发动机燃料功率计评价试验方法D6304-04a 测定石油产品、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水分含量的库仑—费休滴定法D6379-04 测定航空燃料和石油馏分中芳烃类的试验方法带有折射率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D6593-04 低温和轻负荷条件下运行的以汽油为燃料的火花点火内燃发动机内抑制沉积物形成的汽车机油评价的试验方法D6594-04 135℃柴油机油腐蚀性的评价试验方法D6792-04 石油产品和润滑油试验室中质量系统的指南D6837-04 在序列VIB火花点火发动机中测定汽车机油对客车和轻负荷货车节能影响的试验方法D6838-04 Cummins M11高烟灰试验方法D6973-04 高压恒容量叶片泵中标明石油水力流体耐磨性的试验方法D6974-04 在液体燃料中能生活的细菌和霉菌的计数规程过滤和培养方法D130-04 石油产品对铜腐蚀的试验方法铜条法D938-04 石油蜡包括凡士林冻凝点的试验方法D943-04 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的试验方法D 1265-04 液化石油(LP)气取样规程手动法D2158-04 液化石油(LP)气中残留物的试验方法D2887-04 石油馏分沸程分布的试验方法气相色谱法D2893-04 极压润滑油氧化特性的试验方法D3227-04 汽油、煤油、航空气轮机燃料及馏分燃料中硫醇态硫含量的试验方法电位差法。

航空涡轮发动机油润滑性能的评价方法

航空涡轮发动机油润滑性能的评价方法

航空涡轮发动机油润滑性能的评价方法李进;刘多强;邵万昌;梁峪;田文岚【摘要】航空发动机油的润滑性能是指航空发动机油在航空发动机高温工作条件下的实际油品承载能力,是航空发动机油重要的使用性能,一般采用润滑性试验和齿轮试验来评价航空发动机油的润滑性能.文章介绍了三种润滑性试验方法和五种齿轮试验方法.从高温运动黏度指标,润滑性试验磨斑的大小以及齿轮的损伤情况来判定航空发动机油的油品承载能力.全尺寸发动机试验是实际评价航空发动机油润滑性能的重要手段.【期刊名称】《润滑油》【年(卷),期】2018(033)001【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油;润滑性能;齿轮载荷能力;抗磨剂;评价方法【作者】李进;刘多强;邵万昌;梁峪;田文岚【作者单位】空军研究院航空兵研究所,北京100076;空军研究院航空兵研究所,北京100076;空军研究院航空兵研究所,北京100076;95626部队,云南大理672103;95892部队,江苏徐州22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6.340 引言随着军用飞机飞行速度和发动机推重比的不断提高,发动机涡轮前温度不断升高,对润滑油高温氧化、高温沉积及润滑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航空涡轮发动机主要润滑件为滚动轴承,转速快且负荷大,润滑油循环周期短,通常采取喷雾润滑。

当涡轮风扇发动机工作时,涡轮转子的转速约为13000~18000r/min,涡轮前燃气瞬间温度高达1400℃,润滑油除了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之外,同时对轴承及涡轮部件起润滑作用,如果轴承长期处于干摩擦或边界润滑,高温高压的工作状态将会引发轴承发生黏着-撕裂-黏着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卡死抱轴,发动机空中停车事故。

据了解,1983年美国TF34发动机因润滑故障导致飞行事故占28%,我军1985年因发动机润滑系统故障引起的空中停车事故占43%[1]。

航空润滑油的润滑性主要体现在油品黏度、油性和极压性等三个方面[2]。

喷气燃料添加剂对环烷酸抗磨剂T1602感受性的影响

喷气燃料添加剂对环烷酸抗磨剂T1602感受性的影响

喷气燃料添加剂对环烷酸抗磨剂T1602感受性的影响胡泽祥;张世堂;梁立波;李进【摘要】采用柴油润滑性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和喷气燃料球柱润滑性评定仪(BOCLE)考察环烷酸抗磨剂对喷气燃料润滑性能的影响及其与喷气燃料其他添加剂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喷气燃料对环烷酸具有较好的感受性,环烷酸添加量为10μg/g时,即可满足军用喷气燃料对润滑性能的要求,添加量为60 μg/g时,即可满足船用馏分燃料对润滑性能的使用需求,添加量为100 iμg/g时,即可达到车用柴油馏分对润滑性能的要求.环烷酸抗磨剂与抗静电剂、金属钝化剂和防冰剂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能,与防冰剂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与抗静电剂具有较弱的协同效果,与金属钝化剂无协同作用.%The influence of naphthenic acid as anti-wear additive on the lubricating properties of jet fuel,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naphthenic acids with other additives in jet fuel were evaluated,using both High Frequency reciprocating rig (HFRR) apparatus and Ball-on-cylinder lubricity evaluator (BOC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et fuel has a good sensibility of naphthenic acid,it can meet the lubricity request of military jet fuel by adding 10 μg/g of naphthenic acid,meet the lubricity request of the jet fuel used in diesel engines by adding 100 μg/g of naphthenic acid and meet the lubricity request of marine diesel fuel by adding 60 μg/g of naphthenic acid.The naphthenic acid has a great compatibility with other additives including anti-static agent,metal deactivator and anti-icing agent,it has good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anti-icing agent,weak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anti-static agent and no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metal deactivator.【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年(卷),期】2017(042)004【总页数】5页(P111-114,131)【关键词】喷气燃料;环烷酸;润滑改进剂;抗静电剂;金属钝化剂;防冰剂【作者】胡泽祥;张世堂;梁立波;李进【作者单位】海军后勤技术装备研究所北京100072;海军后勤技术装备研究所北京100072;65113部队辽宁沈阳110163;空军油料研究所北京10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81喷气燃料的润滑性也称为抗磨性,抗磨性的好坏对发动机燃油供应的灵敏调节、油泵使用寿命乃至飞行安全均极为重要。

喷气燃料润滑性影响因素及评定方法

喷气燃料润滑性影响因素及评定方法

摘 要 介绍 了影响喷气燃料润滑性是 由燃料 自身的化 学组成 、 工艺过程及 添加 剂等 因素所决定。分别评述 了目前国内外评定喷
气燃 料 润 滑 性 的 方 法 S T 0 3 19 ( 气燃 料 抗 磨 指 数 测 定 法 ( 块 法)、H/ 0 8 — 0o 航 空 涡 轮 燃 料 润 滑 性 测 定 法 ( 柱 润 H/ 0 7 - 9 1 喷 环 》S T 6 7 2 o 《 球 滑 性 评 定仪 法)和 A T 》 S MD5 0 — 1《 柱 润 滑性 评 定 仪 测 定 航 空 涡 轮 燃 料 润 滑 性 的 标 准试 验 方  ̄(OI E 法)。 0 1 9a 球 B CL 》
是 :① 改进 飞机 油泵 材质 ;② 取 消 3 3号抗 烧蚀 添加 剂 ; 控 制 燃料 中的酸 度 在 03 0 m K H 10 L 这 ③ .- . g O /0 m , 4
时燃 料具 有 良好 的润 滑性 能 ; 加 入 少 量 的抗磨 添加 ④
带 极性 的某 些非 烃化 合物 是指 环烷 酸 、酚类 化 合物 、
以及某些 含硫 、 氮的极 性 化合 物 。这些 物 质 具有 较 强 的极 性 , 易被 金属 吸 附在 表面 , 形成 牢 固 的油 膜 , 效 有
剂 , 于 加氢 精制 和加 氢 裂化 生 产 的喷气 燃 料必 须加 对 入 适 宜 的抗磨 添 加剂 ; 掺兑 一定 量 润 滑性 好 的喷气 ⑤
磨 损增 大时 ,直 接影 响发 动机 燃 油供应 的灵 敏调 节 、
油 泵寿命 、 至 飞行安 全 。喷气 燃 料润 滑 性 已成 为科 乃 研 生产及使 用部 门关 注 的重 要使 用性 能指 标 。
酸、 酚类 、 多环 芳 烃 以及少 量 的杂 环 硫 化 物 , 如 : 例 噻

航煤润滑性测定值偏差问题查找及验证

航煤润滑性测定值偏差问题查找及验证

2017年11月航煤润滑性测定值偏差问题查找及验证马春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永坪炼油厂,陕西西安717208)摘要:通过实验筛查,找到送检样品航煤润滑性分析偏差的原因是压缩空气通入量不够导致的分析结果偏小,该影响因素不会导致试验无法进行,隐蔽性强;同时提醒通过手段满足一项实验条件时,务必验证是否会引起其他测试条件的改变而引入新误差。

关键词:润滑性;偏差;标油;测试润滑性是航煤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航煤对发动机部件(喷油泵等)的磨损性能,在某公司航煤生产准入过程中,曾经发生润滑性测定数据与国家航煤检测中心和兄弟厂家测定偏差较大的问题。

针对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来查找偏差产生的原因对该项目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仪器和材料(1)ABS 航煤全自动分析仪(BOCLE 系统),英国PCS 公司生产,2016年6月新购;(2)航煤专用试环和试球,由英国PCS 公司提供的专用实验材料(3)实验试剂:仪器随机标准试油A (0.85mm±0.08mm ),B(0.56mm±0.04mm );成品航煤C (2016年11月8日送检比对样品,未加抗磨剂);2试验过程2.1问题由来及验证:在航煤准入验收前与国家航煤检测中心和同行生产厂家送检对比中发现,同一样品(成品航煤C )测定数据与对方偏差较大,且差值保持稳定,因三家各自测定的重复性良好,而某公司与对方测定值存在一个稳定的偏差,说明有系统误差存在。

2.2问题查找试验:针对仪器运行条件和实验室环境条件符合性进行考察,用放置于适合长期保存环境中、样品性质稳定的测试油品(样品C )和标准样品A 进行测试,来查找可能引起偏差的原因。

3结果与讨论3.1仪器温度、湿度、转速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仪器的温湿度和转速对润滑性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测试条件规定:温度和转速分别是25℃和240r/min ,湿度要求10%。

根据仪器维护方法,用测温热电偶和转速测定仪分别对仪器的温度、转速等条件校正,湿度显示符合10%的启动要求,对样品C 和标样A 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没有变化,说明上述条件满足要求,不是问题产生的原因。

某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润滑系统特性试验分析

某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润滑系统特性试验分析

某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润滑系统特性试验分析一、引言涡轴发动机是一种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具有高效能、高温、高压的特点,因此其润滑系统对于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起停姿态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否则将会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某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润滑系统特性进行试验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其工作机理和性能特点,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二、试验设计1. 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分析某涡轴发动机起停姿态下的润滑系统特性,包括在不同姿态下润滑油的分布情况、润滑系统响应时间以及润滑效果等,以期为发动机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2. 试验方法(1)试验装置:采用某涡轴发动机实际零部件,搭建起停姿态模拟试验台,包括发动机模拟器、姿态调整系统、润滑系统监测设备等。

(2)试验参数:设置不同姿态下的试验参数,包括发动机启动时间、姿态角度、模拟航空器状态等。

(3)试验过程:通过模拟起停姿态下的工作状态,监测并记录润滑系统工作参数,如润滑油压力、流量、温度等,并使用高精度仪器对润滑油膜厚度等进行检测,以获取润滑系统工作状态的真实数据。

三、试验结果分析1. 不同姿态下润滑油分布情况在垂直起降的情况下,由于重力的作用,润滑油在润滑系统中的分布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发动机启动之前,润滑油主要集中在下部,而在发动机启动后,润滑油会逐渐被抛到发动机上部,因此需要在设计上合理安排润滑系统的管道和油路,以保证润滑油在不同姿态下能够平衡分布。

2. 润滑系统响应时间在起停姿态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并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根据试验数据分析,润滑系统响应时间在不同姿态下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垂直起降和非垂直姿态下,响应时间有明显差异。

因此需要对润滑系统的响应性能进行优化,以满足起停姿态下的工作要求。

3. 润滑效果润滑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发动机各部件的润滑效果,以确保发动机在任何姿态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ASTM D1322-12ε2煤油和航空涡轮燃料烟点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1322-12ε2煤油和航空涡轮燃料烟点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1322-12ε2代号:598/12煤油和航空涡轮燃料油烟点标准试验方法本标准以固定标准号D1322发布,紧随标准号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通过的年份,而在修订的情况下则表示最后一次修订的年份。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最后一次重新审定的年份。

上标(ε)表示自最后一次修订或重审以来编辑上的变动。

这个标准方法已经被国防部批准。

ε1注—在2013年2月编辑的版本中修正了原来的注释 4 和表 A1.1中的警告移到了段落文本中。

ε2注—在2014年2月编辑的版本中修正了原来的10.2.2和注释 4。

1范围1.1本试验方法包括了煤油和航空涡轮燃料油烟点测定的手动与自动两种不同精度的步骤。

1.2 2012年开展的实验室内研究包括了随机状况下测试的15个不重复试样的11个手动实验和13个自动实验。

自动方法证明了客观等级和较高的控制,并且应该考虑选择的方法。

1.3 视国际单位为标准单位,本标准中不包括其他的测试单位。

1.4 本标准没有说明与其使用有关的安全问题,这是标准使用者的责任,确定合理的安全与健康的实施方法并在每次使用前确定其限制。

2参考文献2.1ASTM标准D4057 石油和石油产品手工取样的方法D6299 应用统计质量保障和控制图表技术到评价分析测试系统性能的方法2.2能源协会标准IP367 石油产品-与测试方法有关的精度数据的判定和应用IP598 石油产品-煤油烟点手动与自动方法的判定注1—只有2012年由石油协会(现为能源协会)出版的IP 598等效于D1322,IP 57不等效于D1322。

3术语3.1定义:3.1.1航空涡轮燃料—精制石油馏分,一般用作航空涡轮机燃料。

3.1.1.1讨论—通过挥发性范围,冰点,烟点的特性表示不同的等级。

3.1.2煤油—精制石油馏分,沸点范围在140~300℃,一般用于照明和加热用途。

3.1.2.1 讨论—通过挥发性范围,硫含量的特性表示不同的等级。

3.2 本标准中特定术语的定义3.2.1 烟点—在特定设计的虹吸灯中燃烧的无烟火焰的最大高度(毫米)。

3号喷气燃料(航空煤油)

3号喷气燃料(航空煤油)

.3 号喷气燃料 ( 航空煤油 )产品介绍:茂名正茂石化 3 号喷气燃料是以加氢裂化煤油馏分或经精制的直馏煤油馏分,按需要加入适量添加剂调和而成的优质煤油型喷气燃料。

产品精制程度深,洁净性好;硫和硫醇硫含量低,具有低腐蚀性,无臭味;安定性好,常温下贮存不易变质,在较高使用温度下生成的胶质沉积物少;高空性能和燃烧性能好,可确保燃烧完全、稳定、积炭小、冒烟少,在高空飞行中不产生气阻,蒸发损失小。

本产品适用于航空涡轮发动机。

包装运输:本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 进行。

产品的贮运管理必须严格,从生产、贮运到使用,务必保持产品的洁净性,不受外来污染,不得混入杂油。

所用盛装容器、管线、机泵等应专用,符合有关规定。

在使用前要经过充分沉降和过滤,除掉水分和杂质,并应采取保持产品洁净性综合措施,按规定经常清洗贮罐,排放罐底水,备有完善的过滤 /分离设施,防止微生物繁殖及堵塞油滤,确保使用质量。

产品为易燃液体,微毒,贮运场地严禁烟火,装卸要使用铜质工具,以防发生火花,抽注油或倒罐时,油罐与活管必须用导电金属丝线接地。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正茂石化 3 号喷气燃料(军用)标准执行 GB 6537-2006,正茂石化 3 号喷气燃料(民用).标准执行 GB 6537-2006,航空煤油 (JET A—1)标准执行 AFQRJOS Issue 27版标准技术要求。

3 号喷气燃料(军用)GB 6537-2006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 外观室温下清澈透明, 目视无不溶目测解水及固体物质* 颜+25GB/T 3555色不小于组成:总酸值 /(mgKOH/g)不大于0.015GB/T 12574芳烃含量 ( 体积分数 )/ %不大于20.0GB/T 11132烯烃含量 ( 体积分数 )/ %不大于 5.0GB/T 11132总硫含量 ( 质量分数 )/ %不大于0.20 a GB/T380、GB/T11140、GB/T17040、0.0020SH/T 0253、硫醇性硫 ( 质量分数 )/%不大于通过SH/T 0689或博士试验b报告GB/T 1792直馏组分 ( 体积分数 )/%报告SH/T 0174加氢精制组分 ( 体积分数 )/%报告加氢裂化组分 ( 体积分数 )/%挥发性:* 馏程:初馏点/℃报告GB/T 653610%回收温度 / ℃不高于20520%回收温度 / ℃报告50%回收温度 / ℃不高于23290%回收温度 / ℃报告终馏点 /℃不高300于 1.5残留量 ( 体积分数 )/%不大于 1.5损失量 ( 体积分数 )/%不大于38GB/T 261闪点(闭口)/ ℃不低于775~830GB/T 1884, 1885密度( 20℃) /(kg/m 3)流动性:冰点/℃不高d -47GB/T 2430,SH/T 0770于GB/T 2651.25黏度 /(mm2/s),20 ℃不小于8.0-20 ℃不大于燃烧性:净热值 /(MJ/kg )不小于42.8GB/T 384, GB/T 2429 e 烟点 /mm不小25.0GB/T 382于或烟点最小为 20mm时, 3.0SH/T 0181萘系烃含量( 体积分数)/%不大于45GB/T 11128或辉光值不小于腐蚀性:*铜片腐蚀(100℃,2h)/ 级不大于1GB/T 5096银片腐蚀 (50 ℃,4h)/ 级不大于1SH/T 0023安定性:热安定性 (260 ℃,2.5h) 3.3GB/T9169压力降 /kPa不大于小于 3, 且无孔雀蓝色或管壁评级异常沉淀物洁净性:实际胶质 /(mg/100mL)不大于7GB/T 8019,GB/T 509 f * 水反应界面情况 / 级不大于1b GB/T 1793分离程度 / 级不大于2固体颗粒污染物含量/(mg/L)不大于 1.0SH/T 0093导电性:* 电导率 (20 ℃ )/(pS/m) g50~450GB/T 6539水分离指数未加抗静电剂不小于85SH/T 0616或加入抗静电剂不小于70润滑性SH/T 0687磨痕直径 WSD/mm不大于0.653 号喷气燃料(民用)GB 6537-2006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 外观室温下清澈透明,目视无不溶解水及固体物质目测* 颜色报告a GB/T3555组成:总酸值 /mgKOH/g不大于0.015GB/T12574芳烃含量 ( 体积分数 )/%不大于25.0GB/T11132烯烃含量 ( 体积分数 )/%不大于 5.0GB/T11132总硫含量 ( 质量分数 )/%不大于0.20 b GB/T380、GB/T11140、GB/T17040、SH/T 0253、硫醇性硫 ( 质量分数 )/%不大于0.0020SH/T 0689或博士试验c通过GB/T1792直馏组分 ( 体积分数 )/%报告SH/T 0174加氢精制组分 ( 体积分数 )/%报告加氢裂化组分 ( 体积分数 )/%报告挥发性:* 馏程:初馏点/℃报告GB/T 6536 10%回收温度,℃不高于20520%回收温度,℃报告50%回收温度,℃不高于23290%回收温度,℃报告终馏点,℃不高300于 1.5残留量 ( 体积分数 )/%不大于 1.5损失量 ( 体积分数 )/%不大于38GB/T 261闪点(闭口)/ ℃不低于775~830GB/T1884, 1885密度( 20℃) /(kg/m 3 )流动性:冰点/℃不高-47d GB/T 2430, SH/T 0770于GB/T 265黏度 /(mm2 /s)8.0-20 ℃不大于燃烧性:净热值 /(MJ/kg)不小于42.8GB/T384e, GB/T 2429烟点 /mm不25GB/T 382小于或烟点最小为 20mm时, 3.0SH/T 0181萘系烃含量 ( 体积分数)/ %不大于45GB/T 11128或辉光值不小于腐蚀性:* 铜片腐蚀 (100℃,2h), 级不大于1GB/T5096安定性:热安定性 (260 ℃,2.5h) 3.3GB/T9169压力降 /kPa不大于小于 3, 且无孔雀蓝色或异管壁评级常沉淀物洁净性:实际胶质 /(mg/100mL)不大于7GB/T8019,.* 水反应f GB/T 509界面情况 / 级不大于1b GB/T 1793固体颗粒污染物含量 /(mg/L)报告SH/T 0093导电性:* 电导率 , (20 ℃ )/(pS/m)50~450g GB/T 6539水分离指数未加抗静电剂不小于85SH/T 0616或加入抗静电剂不小于70润滑性磨痕直径 WSD/mm不大于0.85SH/T 0687正茂石化航空煤油(JET A —1) AFQRJOS Issue 27 版标准技术要求27 版— 2013 年 2 月代替 26 版— 2012 年 5 月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附注IP ASTM 外观常温下清目测澈透明,无颜色固体物质D156或 D6045注 1颗粒污染物 , mg/L不大于微粒,累积微粒数量,ISO 代和水分423D5452注 2码报告564注 2≥4μm(c) 1.0或≥6μm(c)565≥14μm(c)报告或≥21μm(c)报告577≥25μm(c)报告≥30μm(c)报告报告报告组成总酸值 , mgKOH/g不大于0.015354D3242注 3芳烃,%( 体积分数 )不大于25.0156D1319或总芳烃含量 , % (体积分数)不大于26.5436D6379总硫含量 ,%(质量分数 )不大于0.30336D1266 或 D2622或 D4294硫醇性硫 ,%(质量分数 )不大于0.0030342D3227或 D5453或博士试验通过30D4952成份,记录自原产地非加氢处理成份,%( 体积分数 )报告 (包括温和加氢处理成份 , % (体积分数 )‘无’或注 4严格加氢处理成份 , % (体积分数 )‘100%’)注 5合成成份,% ( 体积分数 )报告 (包括注 5‘无’或‘100%’)报告 (包括‘无’或‘100%’)报告 (包括‘无’或‘100%’)挥发性馏程123D86初馏点 ,℃报告10%回收温度 ,℃不高于205.050%回收温度 , ℃报告90%回收温度 ,℃报告终馏点 ,℃不高于300.0残留量 ,%( 体积分数 )不大于 1.5损失量 ,%( 体积分数 )不大于 1.5闪点(闭口), ℃不低于38.0170 D 56注 6密度 (15 ℃),kg/m775.0 ~或或 D3828 3840.0523D1298 或 D4052160或365流动性16 或D2386 或 D5972冰点, ℃不高于-47.0435D7153 或注 7或D7154运动粘度 (-20 ℃),mm2/s不大于8.000528或D44552971燃烧性净热值 , MJ/kg不小于42.8012 或D3338 或 D4809烟点 ,25.0355D1322mm不19.057D1322小于 3.00D1840或烟点 , mm不小57于和萘系烃含量, % ( 体积分数)不大于腐蚀性铜片腐蚀 (100 ℃,2h),级不大于1154D130安定性加热安定性控制温度,℃不低于过滤器压260323D3241降 ,mmHg不大于管壁评级25小于 3,且无孔雀蓝色或异常沉淀物洁净性实际胶质 , mg/100mL不大于7540D381微水分离指数D3948含抗静电剂不小于70未含抗静电剂不小于85电导性电导率 , pS/m50~600274D2624润滑性汽缸磨痕直径 , mm不大于0.85D5001注 8添加剂抗氧剂 , mg/L加氢处理油(必须加)17.0 ~非加氢处理油(任意)不大于24.0金属钝化剂 ,mg/L (任意 )24.0首剂量不大于累积剂量不大于 2.0抗静电剂 , mg/L 5.7首次加剂量不大于累积剂量不大于 3.05.0。

211219847_喷气燃料润滑性影响因素研究

211219847_喷气燃料润滑性影响因素研究

喷气燃料也称航空煤油,是军用和民用飞机发动机的主要燃料。

2017年我国仅民用喷气燃料的消耗量就达到了3000万t,且随着航空业的蓬勃发展及航空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喷气燃料的需求量还在以10%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

3#喷气燃料主要用于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

发动机的燃油系统,尤其是它的喷油泵、旋转部件、摆动部件,只能依靠喷气燃料自身的润滑性进行润滑,所以喷气燃料的润滑性直接影响到发动机使用状况。

随着飞机和涡轮式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发动机要求的喷油压力、喷油过程的灵活性、喷油过程的复杂性都有所提高,这就对喷气燃料的润滑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航煤生产过程中易把油品中自身存在的抗磨组分,如有机酸、硫、氮等极性化合物去除,从而使喷气燃料的润滑性能变差。

如果喷气燃料的润滑性不能达到发动机要求,会引起发动机的过度磨损,导致供油量有所下降,从而降低发动机转速,严重时会影响发动机的基本运转,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因此,喷气燃料润滑性的影响因素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

1 实验部分1.1 评定依据依据GB/T6537—2018《3#喷气燃料》[1]产品标准规定,喷气燃料的润滑性评定方法为SH/T0687—2000《航空涡轮燃料润滑性测定法(球柱润滑性评定仪法)》[2],军用3#喷气燃料(简称军用航煤)的磨痕直径指标为不大于0.65mm,民用3#喷气燃料(简称民用航煤)的磨痕直径指标为不大于0.85mm。

1.2 评定方法把待测试样放入试验油池中,一个不能转动的钢球被固定在垂直安装的卡盘中,使之正对一个轴向安装的钢环并加上负荷。

试验的柱体部分浸入油池内并以固定速度旋转。

这样就可以保持柱体处于润湿条件并连续不断地把试样输送到球/环界面上。

在试球上产生的磨痕直径是试样润滑性的量度,磨痕直径越小,燃料的润滑性能就越好;反之,燃料的润滑性能越差。

1.3 仪器与材料ABS航煤磨痕全自动分析仪,英国PCS公司。

符合SH/T0687—2000要求的航煤专用试环和试球,英国PCS公司;干燥器;标准油A,磨痕直径为(0.85±0.08)mm;标准油B,磨痕直径为(0.56±0.04)mm;高压加氢裂化装置馏出口航煤;直馏柴油裂化装置轻航煤;航煤加氢精制航煤;军用航煤;民用航煤;抗静电剂Stadis450;抗磨剂T1602。

柴油的润滑性要求及其评价方法_李进

柴油的润滑性要求及其评价方法_李进

38柴油的润滑性要求及其评价方法李 进1 陈国需1 胡泽祥2 杜鹏飞1 邵毅11后勤工程学院军事油料应用与管理工程系;2 海军后勤技术装备研究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柴油燃料规格标准对柴油润滑性的要求、国内外柴油润滑性实验室评价试验方法和模拟台架试验的发展情况及提高超低硫柴油润滑性的方法。

估涡轮发动机燃料润滑性的标准测试方法,用于评定润滑性较差的航空涡轮燃料;同时,该法也被认为与低载荷下飞机燃料系统组件如轴阀等有较好的相关性,表面氧化机理最早是在美军航空燃料中添加腐蚀抑制/润滑改进剂后燃料的润滑机理上发展而来的。

ASTM D5001中的A程序(低载荷时)与微量磨损的相关性较好,也能反映燃料的抗氧化腐蚀能力[9]。

柴油机使用低润滑性燃料时,金属表面间的氧化磨损是最主要的磨损形式[10];此外,由于黏着磨损和微动腐蚀磨损,在涡轮齿轮泵齿条的高压区域附近出现过擦伤迹象,所以在很多高压场合中,ASTM D5001的A程序未能充分考虑到摩擦副的金相组织结构、环境湿度和金属接触程度等因素。

ASTM D5001—89中的各程序试验条件见表3。

此后,美国在ASTM D5001基础上开发了评价低硫柴油SLBOCLE 的ASTM D6078—97《通过润滑性鉴别器划痕负荷球(SLBOCLE)评定柴油润滑性的试验方法》,用于测量柴油的润滑性。

ASTM D5001及ASTM D6078的试验条件见表4。

四球机模拟评定试验方法主要用于评定润滑油的油品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

对于黏度较低的燃料油来说,四球机的试验条件较为苛刻。

国内许多学者对四球机试验条件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经过适当调整试验参数后,四球机试验对不同润滑性的柴油具有较好的区分性,与高频往复试验机具有较好的相关性[13~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16]自主研发了高频往复试验机,可实现磨斑的直观测量、磨斑拍照和电脑一体化技术,全程记录摩擦系数和成膜率的变化;同时可将试验结果与进口试验机进行对比,发现研制的试验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完全能够满足柴油润滑性检测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涡轮燃料润滑性测定法(球柱润滑性评定仪法)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用球柱润滑性评定仪测定航空涡轮燃料在摩擦钢表面上边界润滑性的磨损状况。

1.2本标准测定的润滑性结果以在试球上产生的磨痕直径(mm)表示。

1.3本标准使用SI(国际单位制)作为标准计量单位。

1.4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是无意对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

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有适用性的管理制度。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除非在标准中另有明确规定,下述引用标准都应是现行有效标准。

GB/T 308滚动轴承、钢球GB/T 131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GB/T 3077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YB 9高碳铬轴承钢ANSI E一52100铬合金钢SAE 8720钢3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3.1柱体cylinder试环和心轴组合件。

3.2润滑性lubricity用于描述试样的边界润滑性质的常用术语。

在本试验方法中,试样的润滑性是在严格规定和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固定球与被试样浸润的转动试环相接触,以在固定球上产生的磨痕直径(mm)表示。

4方法概要把测试的试样放人试验油池中,保持池内空气相对湿度为10%,一个不能转动的钢球被固定在垂直安装的卡盘中,使之正对一个轴向安装的钢环,并加上负荷。

试验柱体部分浸人油池并以固定速度旋转。

这样就可以保持柱体处于润湿条件下并连续不断地把试样输送到球/环界面上。

在试球上产生的磨痕直径是试样润滑性的量度。

5意义和用途5.1由于过量摩擦而造成的磨损引起发动机部件(例如:燃料泵和燃料控制器等)的寿命缩短,有时归因于航空燃料缺少润滑性。

5.2试验结果关系到航空燃料系统部件的损坏,现已证明某些燃料对金属组合件有磨损。

因此,在部件的操作中燃料边界润滑性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5.3本方法试验中产生的磨痕对试样和试验材料的污染、大气中存在的氧和水以及试验温度都是很敏感的。

润滑性的测定也对在采样和贮存中所带进的痕量物质较为敏感。

应该采用符合附录8的采样容器。

5.4本方法可能不直接反映发动机硬件的操作条件,例如:硫化物含量很高的一些燃料可能给出异常的试验结果。

8仪器球柱润滑性评定仪(BOCLE)示于图1和图2,试验标准操作条件列于表l中。

恒温循环浴:当循环冷却剂通过样品油他的底座时,能够保持试样在25℃士1℃。

显微镜:能放大l00倍,刻度为0. lmm,最小分度值为0.01mm。

6.4滑动千分尺:带有分度为0.01mm的刻度尺。

图1球柱润滑性评定仪6.5超声波清洗器:容量为1.9L(1/2加仑),清洗功率为40W的无缝不锈钢容器。

6.6干燥器:它装有一种非指示型干燥剂,其容积大小能储放试环、试球和金属零件。

7试剂与材料7.1材料7.1.1氏硬度试环:由SAE 8720钢(其成分见表2)或由符合GBIT 3077中20CrNiMo合金结构钢制成,其洛氏硬度C级刻度值(HRC)为58一62;表面光洁度为0.56一0.71um(22一28uin)均方根或按照GB/T 131表示为其尺寸示于图3中。

7.1.2圆轴:锥度为100的短往体部件,用于固定试环。

见图27.1.3试球:由ANSI标准钢号C一52100铬合金钢(其成分见表3)或YB 9GCr15高碳铬轴承钢制成,直径为12.7mm(0.5in.,表面光洁度为5一1OEP级;或符合GB/T 308滚动轴承、钢球标准要求:其表面粗糙度按照GB/T 131表示为洛氏硬度HRC是64--66。

如有争议,以ANSI--52100铬合金钢制成的试球为准.7.1.4压缩空气:碳氢化合物含量和水含量分别小于0. 1 mg/kg和50mg/kg。

警告:高压下的压缩气体,在易燃物质存在的情况下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因为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的自燃点在升压时会急剧的降低。

见附录A中的AL.7.1.5手套:干净、不起毛的棉织品,一次性使用。

7.1.6擦布:薄丝绸、软质、无毛、不含有机溶剂,一次性使用。

7.2试剂7.2.1异辛烷:分析纯。

最低纯度为95%。

警告:极易燃,如果吸人有害健康,蒸气可引起闪火,见附录A中的A27.2.2异丙醇:分析纯。

警告:易燃,见附录A中的A3.7.2.3丙酮:分析纯。

警告:极易燃,蒸气可引起闪火,见附录A中的A4.7.37.3.1 A液:这种混合物是在B液中含有30mg/kg可溶于特定燃料的腐蚀抑制剂与润滑改进剂或性能相当的抗磨防锈添加剂。

储放在带有铝箔嵌人盖的硅酸盐玻璃容器中,存放于暗处。

警告:易燃,蒸气有害,见附录A中的A5。

7.3.2B液:是一种窄馏分异构烃溶剂。

注:A液和B液可以从美国阿维奥尔公司〔INTER AV INC.)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获得。

8仪器的准备8.试环的清洗8.1.1试环应初步用异辛烷浸泡过的擦布、纸巾或棉花擦掉像蜡状物的保护涂层。

8.1.2把初步清洗过的试环放在一个干净的500ML烧杯中,加人足够体积的异辛烷和异丙醇(1:1)的混合物,使试环被清洗溶剂完全覆盖住。

8.1.3把烧杯放人超声波清洗器中,打开电源清洗15imn.8.1.4取出试环,用干净的烧杯和新鲜溶剂重复8.1.3的超声波清洗过程。

8.1.5用干净的摄子或手套从烧杯中取出所有清洗过的试环,并用异辛烷冲洗、干燥再用丙酮冲洗。

注:于燥操作的完成,可使用140一210kPa(20一30psi)压力的压缩空气吹干。

8.1.6干燥后的试环储存在干燥器中。

8.2试球的清洗8.2.1将试球放入300mL烧杯中,加人足够体积的异辛烷和异丙醇(1:1)混合物到烧杯中,使试球被清洗溶剂完全覆盖住。

注:每次清洗的试球约为五天的用量。

8.2.2把烧杯放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打开电源清洗15min8.2.3用千净的烧杯和清洗溶剂重复8.2.2的清洗过程。

8.2.4取出试球并用异辛烷冲洗、干燥,再用丙酮冲洗。

8.2.5干燥后的试球储存在于燥器中。

8.3油池、油池盖、试球卡盘、试球锁定环和环轴组合件的清洗8.3.1用异辛烷冲洗。

8.3.2在超声波清洗器中用异辛烷和异丙醇的1:1混合物清洗5min8.3.3取出后用异辛烷清洗、干燥,再用丙酮冲洗。

8.3.4干燥后储存在干燥器中。

8.2.5干燥后的试球储存在于燥器中。

8.3油池、油池盖、试球卡盘、试球锁定环和环轴组合件的清洗8.3.1用异辛烷冲洗。

8.3.2在超声波清洗器中用异辛烷和异丙醇的1:1混合物清洗5min8.3.3取出后用异辛烷清洗、干燥,再用丙酮冲洗。

8.3.4干燥后储存在干燥器中。

8.4金属构件的清洗8.4.1金属构件和用具是指传动轴、扳手和镊子。

它们都要与试样接触,应该用异辛烷彻底清洗干净和用擦布揩干。

8.4.2当不使用时,这些部件应存放在干燥器中。

8.5试验后试件的清洗8.5.1取出油池和柱体。

8.5.2拆开各部件并在超声波清洗器中用体积比为1:1的异辛烷和异丙醇混合物清洗5min,然后用异辛烷冲洗、干燥,再用丙酮冲洗,重新组装部件。

8.5.3干燥后的部件贮存在干燥器中。

注:当试验相同试样时,允许在仪器上就地清洗油池。

油池用异辛烷冲洗,用擦布或棉花擦除残余的与试样有关的沉积物和试验残渣。

再一次用异辛烷冲洗油池、干燥,最后用丙酮冲洗、干燥。

8.5.4在清洗过程中应确保试样吹气管也要洗净和干燥好,当不使用时,各部件应储存于干燥器中。

9校准和标准化9.1每次试验前目测试球,将显示有凹坑、腐蚀或表面异常的试球剔除。

9.2参考液9.2.1按照第10章使用一个预先用参考液试验标准化好的柱体,对每批新参考液进行三次试验。

如果磨痕直径差值对于参考液A大于0.04mm或者对于参考液B大于0.08mm 时,再重做三次试验。

9.2.3如果重做试验的磨痕直径再次大于9.2.2中的数值。

应拒用这批参考液。

9.2.4对于合适的参考液,三次结果均在9.2.2的数值内,则可计算平均磨痕直径(WSD)。

把平均结果与下列参考数值进行比较:9.2.6根据9.2.5中给出的参考液数值,如果在9.2.4中获得的平均结果对参考液A相差大于0.04mm或对于参考液B相差大于0.08mm,则应拒用这批新参考液。

9.3试环的校准9.3.1按照第10章用参考液A测试每一个新试环。

9.3.2如果磨痕直径是在9.2.5中所示的参考液A数值的0.04mm WSD之内,这个试环是可以接受的。

9.3.3如果磨痕直径不在9.2.5中所示的参考液A数值0.04mm WSD之内,则重复试验。

9.3.4如果在4.3.1和9.3.3中所获得的两个数值,彼此之间差值大于0.04mm WSD或者两个数值与9.2.5中所示的参考液A的数值相比差值大于0.04mm WSD,则废弃这个试环。

9.3.5按照第10章,用参考液B测试每个试环。

9.3.6如果磨痕直径是在9.2.5中所示参考液B数值的0.08mm WSD之内,这个试环是可以接受的。

9.3.7如果磨痕直径不在9.2.5中所示参考液B数值的0.08mm WSD之内,则重复试验。

9.3.8如果在9.3.5和9.3.7中所获得的两个数值,彼此之间差值大于0.08mm WSD或者两个数值与9.2.5中所示参考液B的数值相比其差值大于0. 08nun WSD,则要废弃这个试环。

9.4负荷臂水平校正9.4.1 负荷臂的水平每次在试验前均应进行检查,马达座的水平可通过座上环泡水平仪和调整不锈钢腿来调平。

9.4.2按照10.4所述将试球装人固定螺母中。

9.4.3拔出蓝色销杆降下负荷臂,在负荷臂的末端加上500g重的砧码,用手或者用负荷臂下的调节螺母把试球按下,使其与试环表面接触。

9.4.4在负荷臂的顶部检验水平,指示水泡应被定在两条线的中间,如果需要,调整负荷臂末端的平衡块位置,使负荷臂达到水平。

9.5柱体的组装9.5.1 按图2所示,将一个干净的试环放在圆轴上,并将后板拧到圆轴上。

10试验步骤10.1试验条件见表1.10.2安装清洁的试验柱体注:球柱润滑性评定仪(BOCIE)对污染特别敏感。

10.2.1 要特别注意严格遵守清洁度要求和规定的清洁步骤,在操作和安装过程中,要戴上手套以防止清洁试件(柱体、试球、油池和油池盖)受到污染。

10.2.2用异辛烷冲洗转动轴并用一次性的毛巾擦净。

10.2.3将转动轴通过左边的轴承座和支撑托架推人。

10.2.4抓住带有安装螺钉的柱体面向左边,推动转动轴穿过柱体腔,再通过右边轴承支架,使该轴进人连接器内最远处,方可运转。

10.2.5将固定螺钉对准柱体轴边的平直键槽,并拧紧固定螺钉。

10.2.6将滑动千分尺定在0.5mm处,将柱体往左边移动直到它是稳固的对着滑动千分尺的探头。

确保柱体固定螺钉直接朝向键槽(轴的扁平面)并上紧固定螺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