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 陈伟伟

合集下载

医学专题SPRINT研究带来的思考强化降压达标更多心血管获益EXF1月21日诺华高血压答谢会

医学专题SPRINT研究带来的思考强化降压达标更多心血管获益EXF1月21日诺华高血压答谢会

降压治疗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手段
• 血压下降幅度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每1mmHg的下降都意味着生命的挽救
SBP下降 2mmHg
冠心病死亡率
下降7%
脑卒中死亡率
下降10%
SBP下降 10mmHg
冠心病死亡率
下降30%
脑卒中死亡率
下降40%
➢ 对61个前瞻性观察研究进行荟萃分析 ➢ 共入选100万成年人(基线时无血管疾病记录),随访1270万人/年 ➢ 为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提供更多更可信的信息
• 若单次随访SBP≥160mmHg或连续两次随 访≥140mmHg ,则增加药物剂量或继续加 用另一种降压药
• 直至SBP135-139mmHg
*≥75岁,且入组时SBP<140mmHg,未服药或服用1种降压药的患者,可起始给予1种降压药,1个月随访时,如果患者无症状且 SBP≥130mmHg,则必须加用第2种降压药 **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可使用袢利尿剂
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之间血压很快出现差异, 1年时平均血压差值达14.8mmHg
➢ 1年时,强化降压组与标准降压组的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21.4mmHg 与136.2mmHg,平均 相差14.8mmHg
➢ 随访 3.26年之后,强化降压组与标准降压组的平均收缩压分别为 121.5mmHg与 134.6 mmHg
140/90
140/90
140/90
140/90
中国2005 140/90
糖尿病患者
130/85
130/80
130/80
130/80
130/80
肾病患者
蛋白尿 >1g/天:125/75 <1g/天:130/85
130/80

深化系统生物学理念 推进泛血管医学学科发展重点

深化系统生物学理念 推进泛血管医学学科发展重点

功能。泛血管疾病及泛血管医学的提出是从系统生 物学[1叫角度来认识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 征。但泛血管这一复杂系统的研究,不可能运用还
万方数据
主堡!坠直篁疸苤查!Q!!生!旦筮丝鲞筮!塑g地!』£!蔓i!!:丛!!!!!!:y!!:坐盟!:i
原论或系统论的任何一种方法来解决,必须用多种 方法相结合的思路来探索、研究这一复杂系统,这符 合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逻辑规律。对客观现象的认 知给以逻辑推断,提出初步的科学假设(建模阶 段);然后逐步对研究对象进行细致的逻辑分析、分 解和严格的实验求证,直至主观与客观达成统一,始 终在整体观的引导下去观察血管系统科学问题的全 貌,由浅入深地探索与研究。 泛血管医学不仅包括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描述, 而且要对血管系统各组分构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 系、环境与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研究。血管系 统有共同点(即管道输送作用,保证血液及组织间 液等的循环流动),亦有不同点(大中血管起血液运 输作用,微小血管可控制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流量,起 整体调节作用),当泛血管网络的某一部分缺陷导 致泛血管疾病的发生,虽可通过干预手段修复或替 代,实现血管的重构,但血管内、外环境达到真正意 义的稳态,才是泛血管疾病治疗的最终目标。因此, 从系统生物学角度认识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特 征,重视危险因素的上游研究。11。,立足于血管疾病 的本构与重构,通过理、工、生、医多学科交叉,基础
biology[J].Curr
Pharmacol,2007,5(1):61-68.
technology,biology,and
Systems biology:integrating
computation[J].Mech Ageing Dev,2003,124(1):9-16. [1 1]Hoofer IE,Steffens S,Ala—Korpela M,et a1.Novel methodologies

_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_要点介绍_隋辉

_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_要点介绍_隋辉

·高血压大时代·《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要点介绍隋辉,陈伟伟,王文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100037通信作者:王文,E-mail:wangwen5588@126.com 自2005年以来,卫生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疾病控制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临床、防治、公卫、管理等领域的专家编制每年一期的中国心血管病年度报告(年报),动态跟踪报道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综合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年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数据被越来越广泛地引用,已经成为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权威信息来源。

年报搭建了学术界与政府、社会、媒体良好沟通的桥梁,成为心血管病科研转化的重要形式。

年报越来越得到卫计委领导的肯定和心血管病领域专家的认可,已成为国家心血管病防治决策的参考书和心血管病专家科研与学术交流的工具书。

2015年卫计委将《中国心血管病年度报告》列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域定期发布的五大重要卫生资讯信息之一。

本文就《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中心血管病患病与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部分要点予以介绍,供参考应用。

1 心血管病患病与死亡情况1.1 心血管病患病情况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0万。

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

1.2 心血管病死亡情况 从2009年起,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趋缓。

2013年农村、城市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293.69/10万和259.40/10万(图1);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居各种疾病之首,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STEMI指南解读-STEMI急诊救治

STEMI指南解读-STEMI急诊救治

显著降低 急性胸痛 确诊时间
降低STEMI 再灌注治疗 时间
缩短STEMI 住院时间; 降低患者 死亡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380-393.
规范化胸痛中心的建立 缩短救治时间,改善预后
胸痛中心建立前1年接受PPCI 胸痛中心建立后1年接受PPCI P<0.01 127±74 时间(min) 100 72±23 P<0.01 73±14 56±11 发生率(%) 20 14.1 胸痛中心建立前1年接受PPCI 胸痛中心建立后1年接受PPCI 30 P<0.05 24.7
• 欧美最新更新的STEMI诊疗指南均强调了FMC到 球囊充盈时间 新指南与国际接轨,提出了FMC的概念,强调对 STEMI患者应该尽快启动医学干预,这一过程在 急救系统就应开始
FMC
实际影响 患者预后

“总缺血时间”
需要真正地重视患者入院前阶段,以求缩短 综合FMC-D或FMC-B时间,这对涵盖急救系统 在内的整个医疗救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之内实施直接PCI
指南指出: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
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
FMC:首次医疗接触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380-393.
指南提出了FMC的概念,强调尽早启动医疗干预
FMC( first-medical-contact,首次医疗接触),指医务人员 到达急救现场或者患者由医院接诊部门接诊
150
50
10
P>0.05 6.5 3.4
0 年平均D2B 时间 最短月平均 D2B时间
0 住院病死率 住院期间 心力衰竭
一项研究通过院前传输12导联心电图作为院前诊断STEMI的技术手段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使PPCI 患者实现绕行急诊室方案直达导管室。以胸痛中心建立前1年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作为A组 (n=93),胸痛中心建立后1年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作为B组(n=149),比较两组的D2B时间、住院病 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校正的人均住院费用

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研究

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研究

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研究吕洁韵【摘要】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检测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时记录心血管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BMI、腰围、血脂、血糖和血压,交互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其水平高,且合并高血压、BMI异常、高血脂患者的Hcy水平明显升高,单因素显示Hcy与冠心病患者BMI、血脂和血压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但与年龄、腰围和血糖无明显相关(P>0.05).交互分析显示,无论年龄、肥胖、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因素,Hcy的升高均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相互交互作用,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9(032)003【总页数】3页(P563-565)【关键词】血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作者】吕洁韵【作者单位】广东同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佛山 52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蛋氨基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中间产物,在人体内通过转化蛋氨酸的生成,食物中不能直接获取该物质,是人体一种必需的氨基酸,简称Hcy。

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是高血压的一种危险因素,同时还会影响高血压患者的预后[1-3]。

《柳叶刀》杂志的一个前瞻性的队列研究荟萃曾分析表明,在花了平均7.3年的随访后发现,血同型半胱氨酸每下降3μmol/L,就会使发生冠心病的风险率下降18%[4]。

因此,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诊断为冠心病的70名患者。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十三)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十三)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十三)陈在嘉【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4(029)005【总页数】2页(P388-389)【作者】陈在嘉【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本院研究员,女性,58岁。

发现高血压7年,周身乏力和胸闷一周于1988-08-01入院。

患者于7年前发现血压高,最高为160/100 mm H g(1mmHg=0.133 kPa),无明显头痛、头晕,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近一年来规则服用每日一片,血压130~140/80~90 mmHg。

一周来感周身无力,胸前发闷,上保健室就诊,查血压140/90 mmHg,心率82次/分,血钾3.2 mmol/L,予服缓释钾0.5 g, 3次/日和15%枸橼酸钾5 ml, 3次/日,两天后查血钾3.3 mmol/L,仍觉乏力,睡眠、饮食尚可,夜尿多2~3次,无瘫痪、周身麻木感和周期性麻痹史,入院检查。

既往1986-09患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一年。

入院查体:发育营养良好,无病容,皮肤无黄染,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头颈部无异常;肺清朗,心不大,心律齐,心率88次/分,A2=P2,未闻及杂音,血压130/80 mmHg;腹平软,肝脾未及,四肢正常;肌张力正常,生理发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红细胞沉降率20 mm/1 h,血钾3.3mmol/L,钠138 mmol/L,氯101 mmol/L,血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葡糖糖均正常,天冬氨基酸转氨酶85 µg 丙酮酸/ m l,肝炎伴随抗体(-)。

X线胸片右肺上有陈旧性结核,心脏大小正常,心电图正常,超声心电图各房室内径均正常,运动幅度正常,室间隔明显增厚,EF斜率低,A峰偏高,符合高血压改变。

因患者服复方降压片持续一年未补钾,入院后服缓释钾1.0 g 3次/日,静滴15%氯化钾10 m l/日,4日后血钾上升至4.7 mmol/L,降压药改用硝苯地平。

食道心脏调搏经食道心脏调搏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

食道心脏调搏经食道心脏调搏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

食道心脏调搏术食道调搏术是目前无创性临床心电生理检测重要方法之一。

其方法是,经食道送入一根电极导管,经电生理检测仪对人体心脏各部位的心电生理参数进行测试,以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为体表心电图某些图形的分析和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同时对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还可用电脉冲刺激法治疗,常能起到药物难以比拟的效果。

是对心血管系统某些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项简朴易行的技术操作。

此法,可在床旁进行,易于掌握,安全可靠,属无创性检查,反复性强,易被病人接受。

但是检查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和成功,与对的的护理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如何对患者术前指导,术中的配合谈一谈成功与失败的体会。

一、术前的准备工作 (一)协助医生选择合适的病人。

(二)调搏室内设备:木床,电生理检测仪,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属无创性临床心脏电生理诊疗技术,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简便、安全、作用准确迅速、成功率高、无克制心肌收缩力及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等优点[1]。

我院自1993年11月~1997年4月应用TEA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1适应证1、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因素不明黑矇、头晕、昏厥, 怀疑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者;2、阵发性胸闷、心悸、气促, 特别突发突止未能记录到发作时心电图者;3房室结双径路的检测;4、预激综合征测定旁道不应期, 了解旁道电生理特性, 制造完全预激图形;5、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作分类、诊断及终止治疗;食道调搏是一项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安全非创伤性检查技术。

方法是将食道电极安顿于心房后部的食道内, 通过发出调整或程序刺激来描记心电活动。

根据多种参数来诊断或治疗某些心脏病。

重要以测定心脏窦房结及窦房传导功能、房室传导功能, 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及诊断, 以指导进一步治疗, 如心脏电消融术、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鉴定及调整。

终止室上速发作及通过超速负荷实验诊断冠心病。

经食管导联心电图, 能很好地显示P波, 对区别房性与室性心动过速, 极为有用。

防动脉硬化,记住三个关键词

防动脉硬化,记住三个关键词

第44期:8招对抗动脉硬化让男人延缓衰老人体全身遍布血管,如果以颜色区分,血管有三种:红色是动脉、蓝色是静脉、粉色是毛细血管。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出现血管病,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动脉硬化。

资料表明:50-60岁的中老年人中,有77%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60-70岁的老人中,这一比例增至87%;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居然达到了100%。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僵硬而失去弹性并致管腔狭窄,使得血流不能顺畅的通过。

动脉硬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堵塞,堵塞如果发生在心脏会造成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严重问题;如果发生在脑部,就会造成脑血栓、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后遗症;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造成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只要有动脉的地方,发生动脉硬化都可能造成动脉梗塞,引起严重后果。

因此,对抗动脉老化,保护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就是在对抗衰老!为了延缓动脉问题的发生,就要“管住嘴,迈开腿”,注意以下生活细节。

1.减少脂肪类的摄取,避免肥胖。

不要饮食过量,保持相对稳定的体重,少吃肥肉、动物内脏。

一星期内吃猪、牛肉的次数不要超过3次,多吃鸡肉或鱼肉,因为鸡和鱼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少于猪、牛等肉类。

每日至多吃一个蛋黄,少吃高糖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及大豆制品。

2.不吸烟并防“被吸烟”。

吸烟会伤害心血管内皮细胞,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

长期吸烟可使人体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引起高血压,烟中的一氧化碳会造成血管壁内皮细胞缺氧,促使动脉硬化。

3.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活动量需根据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项目也不宜过于激烈。

依据个人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爬楼梯、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运动不但可以缓解精神紧张、稳定情绪,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4.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

忧郁或持续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要点解读马丽媛;吴亚哲;王文;陈伟伟【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年(卷),期】2018(023)001【总页数】4页(P3-6)【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作者】马丽媛;吴亚哲;王文;陈伟伟【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0037北京,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0037北京,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0037北京,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目前,中国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CVD死亡率居各病因之首,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CVD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与此同时,CVD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年均增速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05年受卫计委疾病控制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流行病学、临床、防治、公卫和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专家每年编撰一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报),动态跟踪报道中国CVD的流行趋势,综合评价CVD防治研究进展。

年报搭建了学术界与政府、社会、媒体沟通的桥梁,成为CVD防治的国家资讯平台。

本文就最近编撰出版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中心血管患病和死亡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面的相关内容做一重点介绍和解读。

1 CVD患病与死亡情况中国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依据以往各项调查,推算目前中国CVD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 100万,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

患病人数推算来自不同的调查研究,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患病人数来自卫计委每5年1次的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1]。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公布 树信心!基层医生完全可以胜任心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公布  树信心!基层医生完全可以胜任心血
心病 的死亡 率 , 已经 明显 超越 了
推行分级诊疗 ,基层 医生 完全可以胜任心血管病的 防控工作
虽 然在 分级 诊 疗 的制 度下 ,要 求 小
病 在 基层 ,慢 病 管理 也在 基层 ,但 普通 民 众却不 信任 基层 医 生 。为此 ,广 东 省
“ 我非 常赞 成 分级诊 疗 。通 过火 手拉 小 手 的方式 ,培训 基层 医 生 、规 范 流程 后
要的任 务,就是对全科医生 、管理 陧病的
医生进行系统的培训 。通过分级诊疗 、培
训 ,把仕区的技能提高 ,这样 ,患者转下
来 ,他们才能接得住。”l ' l
势继续保持并有所提升 。
6 臀肝在糙 2 0 1 G )
爰 编, 国
◆ 一
胜任心血管病的防控工作
< < <相 关链 接
作 。 比如 ,高 血压 的防 治 水平 ,十年 内 有 了成 倍 的上 于 } ,这就说 明 基层 做了 大
量 的工 作 ,基层 的能 力得 到 了提 升 。虽 然 基层 的底 子 比较薄 ,能 力比较 弱 ,但
已在 不 断 地 进 步 。
心每 年组 织权 威专 家 编撰 出版 一部 中 国
由国家 心血 管 病 中心组 织编
居民总死 亡嘹 囚的首位 ,农村 为4 4 . 6 %, 城市 为4 2 . 5 1 %。农村居民心血管病 的疾病 负担 日益加 大 ,这 与农村居 民生 活条件改
撰 的 《中国心血 管病报 告2 0 1 5 》 (以下简 称年 报 )已在 北 京正 式 出炉 ,年 报 宣讲 广 州 站 于6 月2 4 日在穗 举行 。据 年 报介 绍 ,我 国
病 死 亡 密切相 关 。数 据 显示 ,2 0 1 4 年就 已 经 出现 的 新 苗 头 :农 村 居 民 心 血 管 病 ,尤其 冠心 病 死亡 率 已经明 显地 超越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要点介绍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要点介绍

织我 国心血管 病 流行病 、 临床 、 防治、 公卫 、 管 理 等 领域 于城 市 居 民上升 为 2 0 1 1 年 的高于城 市居 民。
的专 家 编 制 每 年 一 期 的 中 国 心 血 管 病 年 度 报 告 ( 年 报) , 动态 跟踪 报 道 我 国 心血 管病 的 流行 趋 势 , 综 合 评
隋辉 , 陈伟 伟 , 王 文
国家 心 血 管 病 中 心 , 中 国 医学 科 学 院阜 外 心血 管病 医 院 , 北京 1 0 0 0 3 7
自2 0 0 5年 以来 , 卫生部( 国家 卫 生 和 计 划 生 育委 性 为 3 . 6 5 。农 村 居 民 I HD死 亡率上 升速 度 较 快 , 农 员会 , 卫计 委 ) 疾 病 控 制 局 委 托 国家 心 血 管 病 中心 , 组 村男 性 、 女性 居 民 I HD 标 化 死 亡 率 均 由 2 0 0 4年 的低
0 0 5 1 . 1 心 血管 病 患 病情 况 中国 心 血 管 病 患 病 率 处 于 之 一 。应 用 疾病 预 防控制 中心 全 国疾 病 监测 系统 2 持续 上 升 阶 段 。 目前 , 估 计 全 国 有 心 血 管 病 患 者 年 和 2 0 1 0年 的死 亡数 据分 析表 明 , 2 0 1 0年 中国居 民总
中华 高血 压 杂志
2 0 1 5 年 7月 第 2 3卷 第 7期
C h i n J Hy p e r t e n s ,J u l y 2 0 1 5 ,Vo 1 .2 3 No .7
・ 6 2 7 ・

高血 压 大时 代 ・
《 中 国心 血 管 病 报 告 2 0 1 4 》 要 点 介 绍
2 . 9 亿, 其 中高 血压 患者 2 . 7 亿, 脑 卒 中患 者 至少 7 0 0万 , 死 亡率 为 7 7 3 / 1 0万 。2 0 1 0年 去脑 血 管 疾 病 死 因 增 寿

冠心病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樊翀;李广平【摘要】目的探讨造成冠心病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以加强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反复入院率.方法入选因冠心病二次入院的患者115例为研究组,并入选同期一次入院的冠心病患者78例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再次住院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年龄、合并高血压(HBP)或2型糖尿病(T2DM)率、首次以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率、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心脏超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经(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LVP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合并高血压、LAD增大、EF降低是冠心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P <0.05).结论对高龄、合并高血压及血糖异常、NYHA分级或心脏超声提示心功能较差及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应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心功能,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再入院率具有积极意义.【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3页(P641-643)【关键词】冠心病;病人再入院;危险因素【作者】樊翀;李广平【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天津市心血管病离子与分子机能重点实验室,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天津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天津市心血管病离子与分子机能重点实验室,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天津300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住院率及病死率亦显著增加,成为我国国民健康因素的最大威胁[1]。

在美国,每年支出560亿美元用于治疗心脏病[2-3],患者的反复住院,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4-5]。

对于慢性疾病,如何有效地减少患者再次发病住院的风险,是严峻的临床挑战[6-7]。

HIF-1α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心肌细胞Notch配体Jagged1表达的影响

HIF-1α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心肌细胞Notch配体Jagged1表达的影响

HIF-1α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心肌细胞Notch配体Jagged1表达的影响王振良;丁然然;哈艳平;雷洪;王可可;申志华;姜汉国;揭伟【摘要】目的构建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过表达重组慢病毒质粒并包装病毒,将病毒感染乳鼠心肌细胞,分析其对Notch配体Jagged1表达的影响.方法从cDNA文库中PCR扩增人HIF-1α编码序列并克隆入酶切线性化慢病毒载体GV218,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细胞筛选出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将HIF-1α过表达慢病毒质粒与病毒包装辅助质粒共转染工具细胞HEK293T,包装出慢病毒颗粒.原代分离SD乳大鼠心肌细胞,将HIF-1α过表达慢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定量PCR分析Jagged1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扩增HIF-1α编码序列并正确连接入线性化载体GV218,获得阳性转化子并测序无误.将转化子质粒与病毒包装辅助质粒共转染HEK293T后,获得滴度为1×108 TU/ml的慢病毒颗粒,Westernblot法检测到HIF-1 α-GFP融合蛋白.重组慢病毒感染乳鼠心肌细胞后,胞核中见GFP信号.与对照组相比,HIF-1 α过表达5天后显著上调Jagged1 mRNA的水平.结论心肌细胞中HIF-1α可诱导Jagged1的表达.HIF-1 α过表达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成功构建,为研究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5页(P416-420)【关键词】质粒构建;慢病毒包装;心肌细胞;Notch信号;低氧诱导因子1α【作者】王振良;丁然然;哈艳平;雷洪;王可可;申志华;姜汉国;揭伟【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湛江 524023;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湛江524023;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湛江 524023;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湛江524023;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湛江 524023;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湛江 524023;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湛江 524023;广东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湛江 52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缺血性心脏病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心肌梗死是其主要类型[1]。

甲状腺功能异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意义

甲状腺功能异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意义

甲状腺功能异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意义随永刚;吴元;窦克非;唐熠达;乔树宾;吴永健【摘要】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raction,STEMI)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别.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0例急性STEMI合并甲亢患者临床资料;以甲亢患者病例数为基准,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按照1∶1比例从同期收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筛选出的40例急性STEMI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合并甲减患者为甲减组.比较3组临床用药、住院时间和住院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3组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口流速峰值(E峰)、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住院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使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严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甲亢组比较,甲减组住院时间更长,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EMI合并甲功异常患者中,合并甲减患者一般较合并甲亢患者预后更差.【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0)009【总页数】5页(P1001-1004,1008)【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肌梗死;倾向性评分【作者】随永刚;吴元;窦克非;唐熠达;乔树宾;吴永健【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目前,心血管病已成为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达2.9亿,心肌梗死患者达250万,每年新增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患者约50万,AMI具有很高的致残和致死率[1-2]。

2014中国心血管病年度报告

2014中国心血管病年度报告

2014年8月19日9:572014中国心血管病年度报告作者:贾晓宏来源:北京晚报时间:2014-8-12编辑:蝶和医疗——Teddy Zhang导语:2014年8月8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14)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高润霖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报告显示,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仍在持续增加,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

标签:中国 2014 心血管一、城市脑卒中死亡率下降全国心梗死亡率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的提升,脑卒中导致的死亡有所控制,尤其是城市社区,出现了下降趋势。

但期间我国的心肌梗死死亡率明显增加。

农村地区从2005年开始,急性心梗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

近年来,农村人群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也有所改变,农村居民的血脂、血压都在增加,但健康知识增加力度不够;加上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这些都是农村心梗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二、出院患者一成多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12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1435.29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24%;其中,心血管病752.50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6.42%;脑血管病682.79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5.82%。

2012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总费用为49.61亿元,颅内出血为147.06亿元,脑梗死为298.45亿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00%、18.94%和24.80%。

次均住院费用急性心肌梗死为16802.4元,颅内出血为12207.4元,脑梗死为7241.3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78%、4.80%和0.96%。

三、过半心血管病与高血压相关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王宁;陈英;关浩增;张树锋;庞柳英;韦力;肖仁函;汤镜霏【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4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及胱抑素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胱抑素C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DL-C均较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均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及胱抑素C水平,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作用更强.【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8(040)013【总页数】3页(P1416-1418)【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钙;血脂;胱抑素C【作者】王宁;陈英;关浩增;张树锋;庞柳英;韦力;肖仁函;汤镜霏【作者单位】广西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南宁市 530021;广西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南宁市 530021;广西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南宁市 530021;广西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南宁市 530021;广西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南宁市 530021;广西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南宁市 530021;广西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南宁市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该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现上升的趋势[1]。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急,病死率高,是冠心病的急危重症,其发生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血管痉挛、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继发性血栓形成。

研究表明斑块的不稳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异常脂质代谢、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2]。

MHR、MLR在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MHR、MLR在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康复论著•MHR、MLR在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杨丽娟,关国跃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在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在我院2017年3〜8月部分事业单位25〜60岁体检人群660例,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分为高危组(80例)及低危组(4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MHR、MLR对ASCVD十年高危风险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低危组比较,高危组单核细胞计数[(0.36±0.09)109/L比(0.41±0.11)109/L]、MHR[(0.17±0.22)比(0.29士0.13)]、MLR[(0.17±0.12)比(0.21±0.13)]显著升高(P均<0.01);绘制的ROC曲线示MHR(AUC二0.621,95%CI0.555-0.687,P=0.001)、MLR(AUC=0.607,95%CI0.530-0.684,P=0.004)对ASCVD十年高危风险有预测价值。

结论:我国中青年心血管病十年发病风险高危人群比例较高,MHR、MLR作为新型炎性指标可用于心血管病的高危风险评估。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胆固醇,HDL;淋巴细胞文章编号:1008-0074(2021)01-15-04中图分类号:R540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s n1008-007420210104Value of MHR and MLR in risk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YANG Li-juan,GUAN Guo—yue//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East China Sanatorium,Wuxi,Jiangsu,214065,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GUAN Guo-yue,E-mail:jkglxz@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valueofratiosof monocyteto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MHR) and monocyte to lymphocyte(MLR)in risk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Methods:A total of660cases with25〜60years old people from some public institutions,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2017toAug2017,wereselected.Accordingtoriska s e s mentof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s (ASCVD),they were divided into high risk group(n=80)and low risk group(n=479).General data and laborato­ry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was drawn to asses s predictive value of MHR and MLR for ASCVD high risk in a decade.Results:Compared with low risk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rise in monocyte count[(0.36±0.09)109/L vs.(0.41±0.11)109/L],MHR[(0.17±0.22)vs.(0.29±0.13)]and MLR[(0.17±0.12)vs.(0.21±0.13)]in high risk group,P<0.01all;ROC curve indicatedthat MHR(AUC=0.621,95%CI0.555-0.687,P=0.001),MLR(AUC=0.607,95%CI0.530-0.684,P=0.004)possessed predictive value for ASCVD high risk in a decade.Conclusion:Percentage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w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igh risk in a decade is high in China.As novel inflammatory indexes,MHR and MLRcanbeusedtoa s e s highriskofcardiovasculardiseases.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iseases;Atherosclerosis;Monocytes;Cholesterol,HDL;Lymphocytes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疾病(如下肢动脉栓塞等),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ASCVD死亡是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年轻人猝死:心血管病变是主因

年轻人猝死:心血管病变是主因

年轻人猝死:心血管病变是主因年轻人猝死:心血管病变是主因●猝死的发生与人体血管病变密切相关,专家提醒心脏血管即使狭窄了70%也不一定有症状,但随时有可能诱发猝死●预防猝死,不仅要关注血压和血糖,还要密切关注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医学指导/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资讯部主任、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陈伟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高血压病研究室副主任冯颖青教授6月29日傍晚,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突然晕倒,经路人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4岁。

7月1日清晨,年仅45岁的广州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医生金丹被发现在宿舍离世,疑因脑血管意外发生猝死。

两条年轻鲜活的生命,都因为猝死而离开了他们热爱的家人、朋友和生活。

近年来,青壮年猝死的新闻一直不绝于耳,网络上、媒体上,很多声音将青壮年猝死归咎于过劳、加班、熬夜、压力……但这些因素其实都并未击中猝死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心脑血管病变。

日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以下简称年报)宣讲会在广州举行。

年报主编之一、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陈伟伟指出,猝死的背后几乎都隐藏着心脏病或脑血管病变。

而在诱发猝死的众多危险因素中,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必须引起重视。

“低密度脂蛋白可以附着在人体血管壁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会让血管变窄,而斑块一旦脱落,堵塞了心脏的血管就会引起心源性猝死,堵塞了脑血管,就会引起脑卒中。

”陈伟伟特别指出,年轻人的血管斑块的特点就是没症状、不稳定,特别容易脱落。

数据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

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猝死在包括车祸、自杀、恶性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总死亡人数中占20%,是仅次于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相关统计显示,猝死等急症约70%发生在家中,25%发生在其他场合,仅有5%发生在医院内。

防动脉硬化记住3个关键词

防动脉硬化记住3个关键词

防动脉硬化记住3个关键词
陈伟伟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年(卷),期】2016(0)3
【摘要】说起动脉粥样硬化,大家并不陌生,它就像血管中的潜伏杀手,公众熟知的
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肾脏疾病等都与它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大家煮粥时会发现,如果粥煮得很稀,"哗"的一下就能倒出来,不挂壁。

但如果粥很稠,就会挂壁,干了就更难铲下来。

【总页数】1页(P49-49)
【作者】陈伟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预防动脉硬化,记住三个关键词
2.防钓鱼防木马防套现银行防骗堵漏关键词
3.过去一年,
你记住了哪些关键词?4.记住这几个关键词买电视就看它们了5.“两学一做”要记
住五个关键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陈伟伟 教授 学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病防治 Email:cww123123@ 通讯作者:胡盛寿 Email:shengshouhu@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5)07-0617-06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5.07.001
200
185
184 206
175 174 170
174 177
0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年份 )
图 1 1990 年 ~2013 年中国城市、农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
2.7 亿, 卒 中 患 者 至 少 700 万, 心 肌梗死患者 250 万,心力衰竭患者 450 万,肺心病患者 500 万,风湿 性心脏病患者 250 万,先天性心脏
(3)2011 年一项研究调查了 12 040 血脂异常 患者,39.0% 的患者接受降脂治疗,大多数为他汀 类药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率仅 为 25.8%,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者达标 率分别仅为 19.9% 和 21.1%。2012 年血脂异常国际 研究—中国(DYSIS-China)住院患者的他汀类药物 治疗率 88.9%。在所有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38.5% 未达到 LDL-C 目标值,且心血管病危险分层 较高组不达标率较高。 2.4 糖尿病
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 根据 2010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每年由
于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 200 万,每 年直接医疗费用达 366 亿元人民币。
(1)据 2002 年调查,中国 18 岁以上成人高 血压患病率为 18.8%。近几年各地高血压患病率都 呈上升趋势。北方地区高于南方,部分北方地区高 达 30% 以上。从 1979 年到 2002 年的演变趋势看, 不同性别人群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城乡人群高 血压患病率差别在缩小,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在 1979 年 分 别 为 10.8%、6.2%, 在 2002 年 分 别 为 19.3%、18.6%。
300 275 250 225
210
城市 农村
215 230 210
294
265
262
257
255
242 255 254 257 252 259
212
221
死亡率(1/10 万 )
1 心血管病患病与死亡情况
1.1 心血管病患病情况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
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 管病患者 2.9 亿,其中高血压患者
图 2 2013 年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图 3 2013 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胡盛寿、李惠君、郑哲、蒋立新 ); 北京天坛医院 ( 王拥军 );北京安贞医院 ( 吴兆苏 )
(1)2010 年中国慢性病调查(≥ 18 岁成人 98 658 名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 11.6%,男性 12.1%,女性 11.0%;其中新诊断糖尿病占 8.1%,男 性 8.5%,女性 7.7%;有糖尿病史者为 3.5%,男性 3.6%, 女性 3.4%。城市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糖尿病 前期为 50.1%,男性 52.1%,女性 48.1%。知晓率为 30.1%,男性 29.7%,女性 30.5%;治疗率为 25.8%, 男性 25.5%,女性 26.2%;治疗达标(HbA1c 小于 7.0%) 率为 39.7%,男性 40.7%,女性 38.6%。知晓率、治 疗率和治疗控制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和中等 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5)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血压水平均呈上 升趋势。1991 年 ~2009 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 示,少年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 1991 年的 7.1% 上升到 2009 年的 13.8%,年均 上升率为 0.47%。2010 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 19 万 余 名 7~17 岁 汉 族 学 龄 儿 童 血 压 结 果 显 示:儿 童 高血压患病率为 14.5%(其中男生 16.1%,女生 12.9%),且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呈 上升趋势。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年 7 月 第 30 卷 第 7 期(总第 205 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July,2015,Vol. 30 No.7(Serial No.205)
617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4》概要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郑哲,蒋立新,胡盛寿 代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
12.6% 8.7%
11.5%
44.8%
心血管病 肿瘤 呼吸疾病
13.9% 6.3% 12.4%
41.9%
心血管病 肿瘤 呼吸疾病
病患者 200 万。每 5 个成人中有 1 名患心血管病。 1.2 心血管病死亡情况
22.4%
损伤 / 中毒 其他
25.5%
损伤 / 中毒 其他
2013 年 农 村、 城 市 的 心 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 管 病 死 亡 率 分 别 为 293.69/10 万 和 259.40/10 万
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图 1);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
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态势, 44.8%,在城市为 41.9%,居各种疾病之首,高于
脑血管疾病死亡是影响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主 要原因之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全国疾 病监测系统的死亡数据分析表明,2010 年去脑血管 疾病死因增寿年龄为 2.26 岁,城市 / 农村分别为 1.79 岁 /2.41 岁,其中 97% 归因于 40 岁以上人群的去脑 血管疾病死亡。与 2005 年相比,2010 年脑血管疾 病死亡率有所降低,城市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农村。
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 10 年心 肿瘤及其他疾病(图 2、3)。每 5 例死亡者中就有
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2 例死于心血管病。
目 前, 心 血 管 病 死 亡 占 城 乡 居 民 总 死 亡 原 因 的 首 位, 农 村 为 44.8%,城市为 41.9%。心血管病的 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 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下的 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618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年 7 月 第 30 卷 第 7 期(总第 205 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July,2015,Vol. 30 No.7(Serial No.205)
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缺血 性心脏病(IHD)死亡上升所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2004 年 ~2011 年死因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各类地区 35 岁以上人群 IHD 标化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男性 IHD 死亡率的年增长率为 5.00%,女性为 3.65%。 农村居民 IHD 死亡率上升速度较快,无论男性还是 女性,农村居民 IHD 标化死亡率均由 2004 年的低 于城市居民上升为 2011 年的高于城市居民。
(6)住院高血压患儿的病因以继发性高血压 为主(占 52.0%),且年龄低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 肾原性疾病始终占据首位,占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 1/3~2/3;近年发现,药物因素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成为第 2 位病因,占 18.3%。 2.2 吸烟
(1)吸烟率:根据 2010 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 (GATS)中国项目报告,中国 15 岁及以上男性总吸
(3)中国多省市心血管危险因素队列研究对 30 000 名 35~64 岁人群的 10 年随访研究结果表明: 吸烟是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 险因素之一。19.9% 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 11.0% 的 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归因于吸烟。1986 年 ~2000 年 间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 26 607 名成人平均随访
(2)戒烟率:戒烟率从 1996 年的 9.42% 上升 到 2002 年的 11.5%,2010 年继续上升至 16.9%,戒 烟人数增加了 1 500 万人。2010 年 GATS 中国项目 调查显示,16.1% 的现在吸烟者打算在未来 12 个月 内 戒 烟。 复 吸 比 例 在 1996 年 为 10.5%,2002 年 为 32.5%,2010 年为 33.1%。
(1)2010 年全国调查显示,≥ 18 岁的男性和女 性总胆固醇(TC)≥ 6.22 mmol/L 患病率分别为 3.4% 和 3.2%,甘油三酯(TG)≥ 2.26 mmol/L 患病率分别为 13.8% 和 8.6%。男性 45~59 岁和女性≥ 60 岁年龄组 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
(2)2007 年 ~2008 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异常 研究发现,≥ 20 岁男性和女性 TC ≥ 6.22 mmol/L 的患病率分别为 8.7% 和 9.3%,知晓率分别为 27.6% 和 20.7%,治疗率分别为 21.4% 和 14.0%,控制率分 别为 18.3% 和 11.2%,治疗控制率分别为 88.1% 和 78.4%。
(2)队列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从 1991 年 ~199列的 5.3/100 人年。
(3)正常高值血压:据 2002 年调查,中国 18 岁以上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 34%,男性高于 女性,正常高值检出率在 40~59 岁年龄段最高。估 算全国有 3 亿人为正常高值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群 相比,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 56%, 冠心病危险增加 44%,总心血管病危险增加 52%。
烟率为 62.8%,现在吸烟率 52.9%,男性吸烟者总 数 达 3.4 亿, 现 在 吸 烟 者 2.9 亿;女 性 总 吸 烟 率 为 3.1%,现在吸烟率为 2.4%,女性吸烟者总数 为 1 639 万,现在吸烟者 1 046 万。目前 15 岁以上 总吸烟人数 3.56 亿,被动吸烟者 7.38 亿。全人群吸 烟率农村人群明显高于城市人群(29.8% vs 2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