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201X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 (V)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高考制度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从大学到中学,从国家民族到个人家庭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任何对高考的改革应该是稳妥而慎重的。
特别是像高考历史的类似题型,要想通读“上下五千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还需高中学生多多练习,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仅供大家参考练习!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如下:一、单项选择题(20×3=60分)1.“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
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
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2.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说:“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
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他可能属于A.古希腊思想家B.文艺复兴倡导者C.宗教改革家D.启蒙思想家3.1776年7月4日北美发表《独立宣言》,宣称:“……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材料中的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A.伏尔泰、卢梭B.洛克、卢梭C.孟德斯鸠、狄德罗D.康德、孟德斯鸠4.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C.但丁D.薄伽丘5.“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已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C.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6.到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不断降低。
高二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盐山中学高二年级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项35题,每题2分,共70分)1、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丞相 B.御使大夫 C.太尉 D.诸卿2、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立军机处,说明了A.皇权日益加强 B.封建国家军事实力不断加强C.相权战胜皇权 D.近代民主制度雏形出现3、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①开埠通商②开办工厂③割占土地④战争赔款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4、“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
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6、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和科学精神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勇于解放精神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8、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B.多党执政、互相监督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9、党和政府在少数民主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10、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11、新中国建立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破产的标志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 D.中美建交1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2021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试题
2021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对内开拓疆土,加强君主专制;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A.破坏了分封制B.不符合古代宗法制C.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2.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3.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
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4.《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
”这一现象表明()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D.分封制度遭到挑战5.“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
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
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A.全面辩证的方法B.发展的方法C.比较的方法D.史料解读法6. 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D. 明朝废除丞相,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A2.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B. 唐朝时期,商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夜市C. 宋代,纸币开始出现,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D.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并未得到充分发展答案:D3.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B.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C. 道教在唐朝时期成为国教D.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答案:C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B.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C.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D.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答案:C5. 关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的贸易通道B. 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C.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外界隔绝答案:D6.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C. 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答案:D7. 关于中国现代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C.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全民族抗战D. 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答案:D8. 下列关于世界古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B. 罗马法是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C.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成为国教D.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答案:D9. 关于世界近代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 启蒙运动推动了欧洲的民主思想发展C. 工业革命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D. 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答案:D10. 下列关于世界现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B.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C.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战争D. 冷战是美苏两国之间的全面对抗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1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普通班
高二重点班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B. 民为贵,君为轻C.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
”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 宗法血缘思想强烈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 家国一体观念普遍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3. 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4. 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A. 以哲学探究为己任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C. 贯穿唯物、唯心之争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5. 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
”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A. 直接民主B. 代议制民主C. 精英政治D. 贵族政治6. 《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A. 农民阶级力量壮大B.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7. 1946年11月,中共中央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指出:“蒋介石在其攻击能力快要枯竭之时,即使用突袭方法,占领延安,亦无损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挽救不了蒋介石灭亡的前途。
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高新部) 新版 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高新部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图1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
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图12.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
在这一过程中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B.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C.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D.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3.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逐渐形成了专制权力。
中原各国的专制权力多由“卿室”主导,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国和秦国的专制权力则是由国君(“公室”)掌握。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西周分封的同姓诸侯集中于中原地区B.中原诸侯国更加遵守西周的礼乐制度C.楚国和秦国传统的贵族势力比较薄弱D.宗法分封制在边缘国家首先遭到破坏4.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吸收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B.封诸侯王,因俗而治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D.清静无为,与民休息5.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
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
该发现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6.读右图 1,能准确、直接反映图中所示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特点的是A.一州监察区内,郡、国交错设置B.郡国间相互监视,维护中央集权C.汲取秦灭亡的教训,册封诸侯国D.国小于郡,便于中央政府的控制7.唐宋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出现了“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霍保军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2小题共48分)1.《礼记·礼运》中有“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的论断,《博物志》中也有“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的说法,而《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更是人所共知。
这表明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A.缺少经济管理职能B.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动乱C.突显政治、军事功能D.大多选在战略要地建造2.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
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
这反映出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B.家长制受到挑战C.个体意识增强D.中央集权的削弱3.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4.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
这些铭文证实A.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B.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C.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5.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6.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
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校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龙泉第一中学高二下期6月月考试题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某某、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梭伦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中,收益最大的阶层是( C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农民2.西汉“文景之治”垂X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 A)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3.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C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有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4.西欧某某改革中英国的某某改革最具独特之处,其独特的表现是( D )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C.最激进,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D.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5.在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D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C.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俄国的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6.《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从事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下学期6月考试高二历史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满分56分)1.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可将其认为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物名字写在陶片上。
如果某人得票超过半数,就会被放逐国外十年。
此制度开创于()A. 梭伦执政时期B.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C. 查理一世执政时期D. 拿破仑执政时期2.《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这说明商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实施D.重视赏罚并重3.有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A. 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 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 商鞅奢侈浪费4.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
这充分反映出()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5.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6.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
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他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王安石变法7.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原因有()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
2019学年度6月月考卷高二历史考试范围:中国古代政治、经济;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
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恃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等行为。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 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D. 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2、“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中国古代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A.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B.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C.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D.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枢密院3、“今(西汉),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该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4、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 播种方式的变革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A. 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B. 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C. 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D. 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6、“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 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 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7、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2021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
2021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1.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
这表明西周()A.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 B.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C.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D.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2.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C.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3.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
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
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
可见言谏制度A.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4.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成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
唐文宗曾说。
“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唐代朋党之争A.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B.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D.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5.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
这种做法()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扩大了地方权力C.加强了君主专制 D.导致了冗官局面6.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
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
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
这反映了()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7.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 (V)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
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恃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等行为。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 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D. 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2、“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中国古代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A.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B.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C.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D.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枢密院3、“今(西汉),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该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4、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 播种方式的变革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A. 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B. 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C. 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D. 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6、“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 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 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7、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该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局面。
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
由此可见,汉文帝A. 抑商政策有所放松B. 提升了商人地位C. 注重发展对外贸易D. 注重与百姓同乐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 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9、《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 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D.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10、1971年,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全面积有42万平方米,其中一个窑穴还存有唐代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储放时约25万公斤)。
与此同时,粮价越来越便宜,“斗米十五钱”。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封建剥削的残酷B. 滥发货币的影响C. 垦田面积的扩大D. 唐代农业的发达11、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颁布律令指出:“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系,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这一做法突出反映了A. 商品经济出现繁荣B. 金属货币使用量增加C. 统治者重视中央集权D. 国家钱币规范化12、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
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13、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
高原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
……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
据材料可知A. 唐朝后期黄河流域经济衰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浙地区B. 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相关C. 黄河流域环境的恶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 小农经济模式不利于保护环境14、中国瓷器在宋代以后外销的主要途径是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郑和下西洋D.唐僧西天取经15、《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
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A. 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B. 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C. 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D. 李四出售价格昂贵的青花瓷1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A.流通铜贝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17、.南宋时期,苏州等地流传这样一种观念:“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辱先者,皆可为也”这反映了南宋时期A. 佛教、道家的影响不断扩大B. 重农抑商观念出现动摇C. 政府施行宽松的思想政策D. 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18、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
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 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由此材料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A.农耕经济的落后B. 西方国家的侵略C.人口压力的承重D.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19、《水浒传》中凡涉及打点官差狱头、收买人心等都离不开银子;据史料记载,宋初全国白银总产量维持在20多万两的年产水平,当时每年全国财政收人有数千万贯,换算成白银达数千万两甚至,上亿两,GDP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
据此可知A. 白银在北宋已是主要货币B. 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C. 北宋并没有出现财政危机D. 明朝可能广泛流通白银20、明初建房、骑马乘轿,应根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有所限制。
嘉靖末年,逐渐发生了变化,“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宫衙然”。
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A. 贫富差距的逐步缩小B. 等级限制受到冲击C.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D.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21、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2、朱元璋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女当尼姑,并严禁寺院收儿童为僧,二十岁以上的青年愿意出家,须由父母申请,经官府批准,出家三年后还得赴京考试,不合格的遣发为民。
这些规定A. 使佛、道等宗教走向衰落B. 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C. 是为了提高僧尼的宗教水平D. 是实行政治专制的重要表现23、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A. 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的补充B. 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C. 社会转型缺乏动力D. 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24、圆明园中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官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
铸工精整,清晰逼真。
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这说明当时A.我国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B.官营手工业仍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
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
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湖州太湖婆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
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
因为有了太湖缕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
——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材料二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
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
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
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
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
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
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
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
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
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
——摘编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
(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材料一佛山俗善鼓铸,其为镬(锅),……以轻杖敲之如木者良。
良以质坚,……以其薄而光滑,消熔炼)既精,工法又熟也。
——屈大钧《广东新语》材料二 (雍正九年十二月)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
粤东所产铁锅,每连(五或三口为一连)约重二十斤。
查雍正七、八、九年(1729-—1731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带铁锅,少者自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