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断句技巧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在选段中, “匡庐即庐山 ”、 “香炉峰 ”、“遗爱寺 ”、“太原 ”、 “峰腋寺 ”都是地名, “草堂 ”是常用的
名词, “元和十一年 ”是年号, “白乐天 ”是白居易的字,知道这些,对正确断句是很有益处的。
(句中划线词均为专用词,有年号时间、地名、人名及事物名。)
三、看虚词,找位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 “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
一、读文段,通文意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遍
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 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 “四步路 ”: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 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 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 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 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 事。主要分两层:一是 “微观 ”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基 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 “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 “方且图 之。”后弘被引见, 帝令主坐屏风后, 因谓弘曰: “谚言:‘贵易交, 富易妻 ’,人情乎? ”弘曰:“臣闻 ‘贫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 【例】(北京)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 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 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③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 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 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 “近塞上之人 ”(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 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 “得”与“失 ”。“好事 ”与“坏事 ”,“福”与 “祸”,在一定条 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 断句时,就可抓住 “失马 —— 得马 —— 儿子堕马 ”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 “塞翁 ”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提示: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时必须注意灵活性。 1.“乎 ”用在句中相当于 “于”时不能点断。例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一句中, “乎”用在句中相当于 “于”,就不能断句。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例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 也难矣。 ”是“说也,人常疑之。 ” 3.连词 “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所连接的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 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 “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面断开。例如: “石 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独以钟名,何哉? ” 4.“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 句中,有时甚至还可作名词,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例如: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 【例】(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5 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 “夫越之于齐楚扞蔽也 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 计者过矣。 【解析】 画线的部分是周子用唇亡齿寒的比喻来劝说齐王给粟救赵的。 这段话句末语气词较多, “也 ”、“矣” 都是句尾语气词, “夫 ”、“且”都是发语词, 是非常明显的断句标志, 要把握准确。 此外,多个判断句、 假设复句也能为恰当断句帮上大忙。 【答案】 夫赵之于齐楚 /扞蔽也 /犹齿之有唇也 /唇亡则齿寒 /今日亡赵 /明日患及齐楚矣 /且救赵 /高义也 /却秦 师 /显名也 /不务为此而爱粟 /为国计者 /过矣。 四、明语法,辨句式 1。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 判断句式: “……者, …… 也”,“为、乃、即、则 ”等 反问句式: “不亦 …… 乎 ”, “孰与 …… 乎 ”, “其…… 乎”,“安…… 哉”,“何…… 为” 被动句式: “为…… 所……”“受…… 于……”“见…… 于……” 其它固定句式: “如…… 何”况“…… 乎”“何(以) …… 为 ” 积累:如: “何…… 之有 ” (宋何罪之有?); “如…… 何 ”(如太行王屋何?); “唯…… 是 ……”(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 …… 抑亦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 —— 紧紧抓住 “曰”“云 ”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两人对话,一
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答案】
刻削之道 /鼻莫如大 /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 /为其后可复
者也 /则其事寡败
【例】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2005 年北京卷)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
(3)魏王:即梁惠王,早年建都于安邑,国号为魏;后来,害怕秦的强大,被迫迁都大梁,改
国号为梁,同时僭号称王,故魏王有时也称梁惠王。瓠:葫芦。
(4)树:栽培种植。成:成活。
(5)剖:破开。
(6)瓠落:平浅的样子。
(7)枵然:虚大。
(8)掊:击破。
【答案】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 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 【译文】 惠施对庄子说: “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石东西。 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皮薄易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把剖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 太平浅, 盛不了多少水。 葫芦不是不大啊! 可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 就把它砸碎了。 ”庄子说: “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 ” 2。语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 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 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 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它的如: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 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 【例】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 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解析】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 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 12 处标点,有 10 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游者 众 ”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 “非常之观 ”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例】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 亡然亦殆矣(《新序 ·刺奢》)
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
·草堂记》)
【答案】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 山北峰曰香炉峰 / 北寺曰遗爱寺 / 介峰寺间 / 其境胜绝 / 又甲庐山 / 元和
十一年秋 /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 若远行客过故乡 / 恋恋不能去 / 因面峰腋寺 / 作为草堂
【解析】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 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答案】 襄子曰: “不及纣二日耳, 不亡何待? ”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 ∕遇汤武 ∕今天下尽桀也 ∕而君纣也 ∕桀纣 并世 ∕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 ” 文言虚词断句歌 “曰”后冒(:), “哉”问叹(?!) “于”而“”一般在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则”前断句常加逗(,) “矣”耳“”“焉”后常加句(。) “者”也“”作用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 “盖”夫“”“若夫 ”纵“ ”向“使 ” “然则 ”是“故 ”于“是 ”苟“”经常用于句子首 解释: 1.“曰”后面加冒号是不言而喻的; “哉”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询问或反问语气,句末常用叹 号或问号。 例如: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2.“而”作连词经常用于句子中间,起连接作用,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于 ”是文 言文中用得最多的介词,由它和名词组成介词结构多数放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后作补语。 例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3.“则”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其中, “则”表示承接、假设、转折等关系时, “则”前常有停 顿。 例如: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则“”表示并列关系时,常 用于句中。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4.语气词 “盖、夫、且(若)夫 ”等常用在句首,它们前面要断句。此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 联词,如 “则”“苟”纵“”“是故 ”于“是 ”向“使 ”是“以 ”纵“使 ”“然则 ”等前面也常常要断句。 例如: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夫“战,勇气也。 ”若“夫淫雨霏霏,阴 风怒号,浊浪排空。 ”然“则何时而乐耶? ”苟“富贵,勿相忘。 ”向“使无君,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也。 ” 5.“矣、耶、乎、焉、耳、而已 ”等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句。 例如: “古之圣人其出他人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此“ 亡秦之续耳。 ”然“则何时而乐耶?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壮“士,能复饮乎? ”
以确定使用的标点。如北京卷,材料中有三处 “其父曰 ”,应在 “曰 ”后停顿。
【例】拙于用大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
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 ·逍遥游》
【注释】
(1)拙:笨。拙于:不善于。
(2)惠子:姓惠名施,宋国人,曾做过梁国相国,是先秦的思想家,据说是庄子的好友。
【答案】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也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 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 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 断出句读了。 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1)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 代词。其中 “我 ”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 当于现代汉语的 “你”“您”。其中 “阁下 ”陛“下 ”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 “他 ”或 “它 ”,不仅代人,还可 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 “有的人 ”,“有时 ”; “莫”,相当于 “没有谁 ”,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 “相互 ”彼“此 ”,也可以偏指,代 “你”我“”他“”。与 “相”的偏指现象极相 似的还有 “见”字,多代 “我”,即《辞源》所谓 “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 (2)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 问人的有 “谁”孰“”何“”;“何 ”也问事。问事的还有 “奚 ”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 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 “此”是“ ”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 还常作指示代 词。 注意: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 中, “初,鲁肃闻刘表卒 ”,先用全称,以下 “肃径迎之 ”肃“宣权旨 ”就不再提姓了。 【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韩非子 ·说林下》 【注释】 (1)刻削:雕刻。道:指道理,规律。 (2)举事:做任何事情。然: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