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3版
组织行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高劳动生产效率。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缓解早期工业社会劳资关系的矛盾在早期工业社会,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是资方的目标,而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和改善工作条件是劳方的要求。
资方追求利润和效益,劳方期待劳动回报、公平及生活和人性方面的需要能得到满足。
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劳资矛盾非常突出,出现了大规模的罢工、关闭工厂甚至流血冲突等事件,使得劳资双方两败俱伤。
解决劳资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产出和利润,提高工资和改善条件。
只有这样,劳资双方才能获得各自的需要。
2.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满足军需物资生产的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的男性青壮年大量应征入伍。
工厂因缺乏熟练工人,除雇用大量妇女外,还不得不采取加班加点、延长劳动时间等办法来增加生产。
但延长劳动时间不仅会增加工人的疲劳度,还达不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目的。
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有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兵员选拔的需要也推动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各交战国为了有效地使用兵员资源,需要对应征入伍的大量兵员进行甄别和选拔。
这有力地推动了心理学的人员测评研究。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有很多心理学家被征召从事兵员的选拔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心理学家设计的人事测评方法和技术很快就被应用于工业界,成为选拔工人的重要手段。
从 20世纪 20年代起,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心理学在工作环境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业心理学开始兴起。
这里所指的工业心理学是指以企业中的人机关系、人际关系和人工作环境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由于工业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和渗透,因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二、霍桑实验的影响1927—1932年,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罗特利斯伯格(Fritz Roethlisberger)和其他一些人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1章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思考题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研究层次和任务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指的是通过对组织内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帮助管理者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组织中人的行为,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聚焦于分析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个体、群体和组织。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其一,揭示不同的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征及行为规律对工作效率产生的影响,为管理者高效地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提供理论依据;其二:深入了解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现象及变化过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能力;其三,掌握个体动机激发的规律,以及个体行为表现出的规律,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达成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对群体的研究主要包括群体的结构与功能、群体的发展过程、群体的凝聚力、人际关系、群体沟通、群体决策等。
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点:其一:正确把握群体的心理规律,打造群体内部良好的关系氛围,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二:处理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引导非正式群体为正式群体的目标服务。
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任务主要集中在: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管理原则的制定、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突破,以及组织中沟通的有效建立。
2.管理者的三大技能分别指什么?答:一般而言,管理者的能力可以分为三大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完成组织内具体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一般可通过学习教育和正规培训取得,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才干,它们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展而来。
人际技能指的是个人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具体能力。
概念技能指是管理者进行抽象思考的能力。
概念技能较强的管理者能够看到“宏观景象”。
管理者不仅要懂得回答“是什么”(理解表面现象)这样的问题,还要懂得回答“为什么”(了解深层原因)及“怎么办”(寻求并选择解决方案)这样一些与事物发展规律及组织目标实现有关的重大问题。
3.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哪些角色?答:作为管理者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亨利·明兹伯格(Henry Mintzberg)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管理者的所有活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共十种不同但又高度相关的角色。
组织行为学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述.pptx
2020/8/18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七人分粥
▪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 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
▪ 5. [美] Don Hellriegel : Organization Behavior,8th Edition (英),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1998。
▪ 6. [美] John W. Newstrom: Organization Behavior,10th Edition (英),机械 工业出版社,1998。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学习过程
▪ 一、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演进 ▪ 二、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 ▪ 三、专题讲座(1-2次)
2020/8/18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考核方式
▪ 期中一次作业(10分) ▪ 平时成绩:含点名或小测试(20分) ▪ 期末考试:开卷或闭卷(70分)
曾国军
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 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 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 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
讲
导论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概论
波特的五力模型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新进入者的威胁
市场地位 竞争优势
替代品的威胁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三 中国古代思想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三、古代管理思想简介
任何管理思想都不是先验的,而是有着一定历史传统的维 系,我们祖先的管理思想综合体现了“顺道、重人、求和、 法制、守信、预测”对提高现代人的决策者管理水平有着重 大的意义。
ORGANIZATION BEHAVIOR
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版PPT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概论 管理思想发展的演变中的组织行为学 中国古代思想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段万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段万春春
学习目标
•理解组织行为学概念及内涵,了解其发展历程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熟知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念 •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四)法家思想
用 法 家 思 想 进
创行 新
韩非子
“势”“术” 法令的实施与
法 律 和 法 令 为 最
相高
配准
合绳
(四)法家思想
➢ “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 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 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 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 因循守旧。
—弗雷德里克·W ·泰勒
(二)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2.法约尔的计划组织理论
“管理的过程是 计划、组织、指 挥、协调和控制 的过程.”
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 法国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生日 1841/29/7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 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为组织 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
系统性
组织行为学强调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系 统的研究,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 人文性:组织行为学关注人的心理和行为,强调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
详细描述
实验法也是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通过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某些变量,观察 和测量组织成员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变量 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实验中改变工作 条件或奖励方式,观察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行 为变化,进而探讨不同管理策略对员工行为 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特定组织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织的竞争力,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学科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 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旨在 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研究领域
组织行为学涉及个体、群体和组 织层面的行为与心理,包括知觉、 沟通、领导力、激励、决策等。
应用价值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团队建设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组织 的竞争力。
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组织行为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多样 性、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技术影响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组织行为学提供更多数据和实证支 持,推动该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组织变革与适应
面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行为学将更加关注组织变革 与适应性的研究,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挑战。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2。管理策略:
(1)不只追求金钱、物质,社会需求 (1)更应注意为完成目标而必
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须工作的职工的个人需求;
(2)工作丧失了内在的乐趣和意义, (2)关心职工的心理健康和人 它们只能在工作中人们的社交中获得。 际关系、归属感和地位感等;
(3)对团队意识比对经济报酬更重视; (3)注视群体的存在和团体奖
能力 动机 压力
个体行为
微 观
组
行 为
权力
织
政治行为
行
冲突
人际与群体行为
为
谈判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 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 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
·组织行为学的 研究对象是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
(4)工作效率随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励;
而变化。
(4)不仅是管理者,更是为职
工创造条件、方便,富有同情心
的支持者;
(5)参与管理。
(三)自动人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提出来 的。这一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 要人得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概念技 能、人际技能。
二、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 出来的所有行为。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的种类:
组织结构
宏
·微观组织行为 ·宏观组织行为 ·正向组织行为
第一章 导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证方法 组织行为学研究建立在大量的经验材料的分析基础上,在经过控制的条 件下收集数据,并采用合理严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测量和解释。具体方 法包括案例研究、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现场实验以及聚合定量评价 等方法。 (2)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指全面地考虑因素,同时严谨地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罗宾斯认为,系统研究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解释其中的原因 和结构,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之上。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5.群体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结成群体的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 学分支。
二、社会学
1.社会关系 社会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2.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 系。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管理学
1.职能学派 管理职能学派又称管理过程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 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 2.协作学派 职能学派说明了组织成员的基本行为规律是职能活动,但是该学派将组 织、组织目标、组织制度视为既定的前提,没有探讨组织如何形成、组 织目标如何产生、组织制度如何制定并能够得以实施。 3.决策学派 了解了组织成员参与协作的原因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如何通过管理措施 调整组织成员的行为,最终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高效地运作。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现状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发展
1.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1)社会交换理论 (2)社会认知理论 (3)自我决定理论
2.研究对象的发展 (1)组织承诺 (2)职位外行为 (3)创造力与创新 (4)团队协作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01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运用专门实验仪器测试被试者(个人 或群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实验室实验法的最大特点在于, 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其控制条件严格,可以避免 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其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但是,实验室实验为达到精确性和可控性而牺牲了现实 性和普遍性,再加上人工实验室脱离了活生生的组织环 境,增添了人为因素,真实性较差。因此,对于实验室 的结果不能迷信,对其实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必须持 慎重态度。此外,许多心理和行为规律,如群体行为中 的情绪感染、冲突等,难以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本章提要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组织 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 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与组织运作绩效的科学。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大家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 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通过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体系,了解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通过了解组织行为 学的历史沿革,把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比较组织 行为学和相近学科的关系,正确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 性质。
四、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即在正常工作和劳动情景), 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如 对领导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研究,对于职工的工作技能、 工作压力等的研究都可以用现场观察怯。运用现场观察法,必 须明确了解“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和“怎样记录”等问 题,以便不失时机地捕捉到有关信息。 现场观察的最大优点在于:对于所研究的群体不施加任何 影响,不改变活动进程,因此能够掌握研究对象的许多生动活 泼的实际材料,所以它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资料的可靠性、可 信度较高。但这种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研究者对于被研 究者的情况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但任何群体都有其特殊性,因 此很难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的群体中去。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在一个组织中,发生各种人际关系所产生的行为及其心理原因,通过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定义的理解第一,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第二,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第三,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第四,研究的目的是提高预测和引导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边缘性2、应用性第二章人的知觉差异与行为管理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的适应性感觉的对比性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是直接作用于认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共同点:都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是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反映。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之上产生的,它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织,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影响知觉的主要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兴趣、爱好、动机、知识、经验、情绪等等2. 客观因素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1947年提出分类: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社会知觉的偏差与管理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是人们初次见面时,通过对方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的表面层次的认知而形成的人际印象。
晕轮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近因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25865-2《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后案例分析提示
25865-2《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后案例分析提示课后案例分析提示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案例分析:十字路口的女主管分析提示:案例主要涉及“工作生活平衡”及职场“玻璃天花板”现象。
它反映了大多数职业女性——无论职位高低——有过或即将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女性经理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同时,职业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多困境,如职业发展的承诺难以兑现,人们对职业女性普遍抱有的刻板印象,晋升之路受阻等等。
这些问题是今天的组织需要关注的内容。
案例中的两个问题均为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分享,但要尽量避免单凭个人主观感受进行评判,而应在分析中逻辑清晰,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第二章个性与行为案例分析:总经理秘书的人选1.如果你是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负责人,现在总经理让你负责这个秘书职位的招聘,你认为作为该职位的人选,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特征和人格特征?分析提示: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逐条记录总经理秘书职位需要处理的工作;2)回顾教材中“能力与职业的匹配”章节中提及的能力的二因素结构理论,以及“性格与职业的匹配”章节中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3)分小组讨论,对各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与人格特征进行分析,并逐条记录。
2.能适应该公司秘书职位的人,还能适合哪些职业?分析提示:此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来解决,建议使用头脑风暴。
1)先利用头脑风暴找出适合的职业类型清单(建立假说);2)再利用问卷调查或上网调查的方式了解清单中职业的具体特征;3)最后将总经理秘书所需能力、人格特征与清单中职业特征相匹配,找出适合的职业(假说的验证)。
第三章知觉与行为案例分析一:应用归因理论解决绩效问题1.根据一致性、区别性和一贯性,你如何评价玛丽的绩效?分析提示:结合案例中的描述,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在相同的工作情景中玛丽和其同事的绩效水平是不是基本一致的(一致性);2)玛丽的绩效问题是在部分工作中存在,还是在所有的工作中存在(区别性);3)玛丽的绩效问题是阶段性的、偶发性的还是持续性的(一贯性)。
公共组织行为学 第三版 第1章 绪论
1.1 公共组织概述
1.1.1 组织
对组织的内涵,我们可作如下理解: 第一,组织是由人构成的,但组织中的人不是单个意志的表达者,而 是整体意志的表达者,即组织中的人是从属于一定群体的。 第二,组织是有特定目标的。组织目标是组织使命在未来某一时期所 要达到的活动结果的具体化。 第三,组织是有边界的。任何组织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但又区别于环 境。组织边界使一个组织有别于其他组织,使一个组织有别于其所处 的环境。 第四,组织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关系体系。这是组织的本质。
●了解组织与公共组织的含义
●掌握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掌握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了解公共组织的特点与类型
●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
●掌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了解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掌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引例与思考
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简述非政 1 府公共组织的特点。
2.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资设备 (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运行程序、制度规
范
3.公共组织的特点(基本属性)
4.公共组织的类型 根据我国公共组织在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处的层次和所发挥的作用, 可将其划分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组织 和非政府公共组织。
组织行为研究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切入点,研究组织内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并提 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这些研究促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的诞生。1953年,在美国福特 基金会的召集下,美国各大学的科学家们将这门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文 化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新学科正式命名为“行为科学”。由此,从企业界开始, 行为科学的理论广泛渗透到各种管理理论、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中。组织行为学正是 将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运用于各种组织管理中的必然产物。
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述PPT课件
提高的源泉。
二、组织行为
(一)组织行为的定义 组织行为是组织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一系列活动。 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组合起来的人的
集合体。这种集合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必须实施 各种活动,这些活动称之为组织行为。
二、组织行为
举例: 企业是组织,企业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
三、组织行为学
(3)有助于群体的发展,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一个复杂的活动和工作需要很多人配合才能完成,这 样就形成了群体。要促进群体的良性发展,增强群体凝 聚力和向心力是十分重要的。在一个群体中,只有人际 关系和谐,这个群体才能健康、正常地发展,才能有助 于提高一个组织的绩效。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群体都存 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
现代的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人们工作、学 习和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组织中度过的。因 此,搞好组织的管理,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 二、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
一、组织
(一)组织的含义 1、组织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组织的定义表述不同。但我国学术界
一般用这样的一句话来阐述组织的概念,即:组织 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一、组织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作实现目标 组织的存在是由于有自身的使命和目标,这
些使命和目标是社会所必需的而单个人又不能完成 的,必须由组织者和它所管理的人来完成,因此组 织中的活动便分为两大类:作业和管理,这就形成 了分工和协作。
一、组织
(二)组织要素 1、目标
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如企业要实 现赢利最大化;学校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医院 要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等目标决定了一个组织 作为社会一分子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知识纲要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知识纲要第一章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认得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的区别第二章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求知、求美、自我实现)的主要观点1对一般人来说,这些需要由低到高行成一个梯级,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2人的行为由主导需要(最迫切的需要)决定。
3人们对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别。
任何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并不会自行消失,只会对行为的影响比重减轻。
若满足了高层次需要,未满足低层次需要,有的人会牺牲高~而谋求低~。
4一个国家的人对各个需要层次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2、社会知觉的含义和类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类型:1对人的知觉(对他人)2人际知觉(对人与人的关系)3自我知觉(对自己的行为观察和心理状态的感知)4角色知觉(对社会角色行为)3、举例说明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1兴趣和爱好 2需要和动机 3知识和经验 4个性特征此外,个人的价值观、对未来的期望、身体状况、自身条件等也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1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十五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
整合规律(知觉组织的“简明性规则”):接近律相似律闭锁律连续律;2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高低…三、知觉的情境因素1适应:刺激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变化(提高或降低)的现象2对比:同一感觉器官、不同刺激,有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对象与背景的对比)3敏感化: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感受性暂时提高的现象。
4感受性降低:感受性降低与适应的感受性变化不同,由其他因素引起(不是刺激感觉器官引起)4.举例说明社会知觉中的效应,分析他们所造成的偏差P67~69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近因效应(最后或最近留下的印象) 4对比效应 5与我相似效应(投射效应)6严格、宽大和平均倾向 7定性效应(定势效应、刻板印象)第三章1.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含义承诺:一种约定,这种约定庄重而有约束力,限制了个体行动的自由。
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01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1.科学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与 一般管理理论
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
马克斯•韦伯与社会
组织、经济组织理论 巴纳德与组织 性质和理论
组织 行 为学
一、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2.行为科学理论 人际关系学派
著名的“霍桑实验”,促进了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哈佛大学教授梅 奥(E.Mayo)就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研究,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 文明中人的问题》。随后,以梅奥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管理学、心 理学和社会学者形成了“人际关系学派”。 主要思想:把人由“经济人”看成“社会人”(Social man),他 们有归属和尊重的要求;不应当把工人看成生产过程中的机器部件。
组织 行 为学
四、组织行为学的价值
2.组织行为学研究对企业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知识有利于分析、解释、预测人的行为, 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个体研究
群体研究
组织行为学对群体行为进行研究,使个人更加了解群体的行为 规律,有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组织行为学中涉及领导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层的 领导行为研究 领导水平。
组织 行 为学
对管理方式的研究
对领导方式的研究
三、学科特性与学科体系
1.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性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观组织行为:指的是组织内的群体行为,包括了人际 行为、群体及群际行为。
宏观组织行为:指的是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
来的行为,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学习等。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一、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 学
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研究对
象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学科,研究工作组织中的个人、
主要思想:把人由“经济人”看成“社会人”(Social man),他们 有归属和尊重的要求;不应当把工人看成生产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机器部件。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一、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2.行为科学理论
人力资源学派
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各种客观因素促使行为科学家重新 探讨激励员工积极性的途径,于是从人际关系学派中发展出一个 新 的学派——人力资源学派。其中心思想:企业中发生种种问题的根源 在于未能发挥员工的潜力。
—
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St究ep,he即n 组P 织Ro是bb怎in样s
产生、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它们怎样对各个成员、组成这些组织
的群体、其他组织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
一、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 学
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研究对 象
研究 对象
➢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 ➢ 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
发展
最早运用权变思想:伯恩斯和斯托克1961年的《革新的管理》
权变理论创始人:劳伦斯和洛希合写《组织和环境》
主要代表人物:弗雷德•卢桑斯,系统地介绍了权变管理理论, 指出权变理论可以统一各种管理理论的观点,引导管理学 走出丛林之路,从而使权变理论迅速普及。
实用文档
代表性 定义
群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 ——
组织行为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Wi,ll以ia及m 成Di员ehl
个体、群体、整个组织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为
研究对象。
——组An织dr行ew为J学D是ub一ri个n 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
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绩效。
阿吉里斯,在1957年发表的《个性与组织》。
麦格雷戈,1960年他在所著《企业的人的方面》(Human Side of an Enterprise)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观点:X-Y理论。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一、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3.权变理论
形成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 核心思想和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1.科学管理理论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最初源自于对劳动生产率与劳资关系的关注。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是为劳资关系矛盾斗争寻求解决办法的结果。
泰勒关注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 原理》(1911年)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有:
① 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
这些知识来实现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 对行为的分析在三个不同层次上进行:个体、群体和组织。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一、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 学
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研究对
象
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微观的考察研究,考虑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
个体
心理因素,包括人的思维方法、归因过程、动机、个性、态度 、情感、能力、价值观等。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 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 调一群人的活动。
——E H Schein
组织是一个互相影响、相互依赖,为了达成某一共同目标的
工作群体的集合。
——Jack Duncan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一、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 学
1.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学科体系
的价值
5.挑战与发展 趋势
• 组织行为学的 • 组织有效性的四
学科特性
个基本观点
• 组织行为学的 • 组织行为学研究
学科体系
对企业的意义
• 组织行为学面临 的挑战与机遇
• 组织行为学的学 科发展趋势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一、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 学
1.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Stephen P Robbins
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1.科学管理理论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一、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2.行为科学理论
人际关系学派
著名的“霍桑实验”,促进了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哈佛大学教授梅 奥(E.Mayo)就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研究,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 明中人的问题》。随后,以梅奥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管理学、心理 学和社会学者形成了“人际关系学派”。
华 章
为组 文 渊
学织 行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Organizational
实用文档
本章内容
1. 组织相关概念
• 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 组织行为的定义及
分类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及研究对象
2.学科形成与发展
• 科学管理理论 • 行为科学理论 • 权变理论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本章内容
3.学科特性与 4.组织行为学
群体
群体行为的特征、作用、意义、群体内部的心理与行为 、群体之间的心理与行为、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信息传 递方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个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 。
研究 对象
组织
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 、组织学习、网络组织等。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北美的组织行为学家把自20世纪初以来组织行为学的 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特征
组织有明确的目标。
组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 如设备、人才、资金等。
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实用文档
组织 行为学
一、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行为 学
2.组织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部的群体和个体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类
微观组织行为:指的是组织内的个体的行为,也就是 个体行为。
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②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
工人在岗位上成长;
③ 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
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
;
④ 管理和劳动分离; ⑤ 倡导精神革命,劳实用资文双档 方利益一致。
组织 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