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农业气侯区划
梨树县农业气候区划分及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梨树 县经 常发 生 的有 春旱 、 伏旱 和秋 旱 。 根 据 春旱 发 生
的 时 间可 把 春 旱分 为 播 期旱 、 苗 期 干旱 和 整 春旱 。 伏旱 , 群 众称 之 为 “ 葆脖 旱 ” , 此 时正 是伏 天 高温 , 大 田作 物 处 于抽 穗
有 效性 高 。 春 季 温度 升 高 比降 水增 多速 度 快 , 有 利于 种 子萌 发 与蹲 苗 , 作物 生 长旺 季 正值 高温 多 雨季 节 , 水 热条 件 均可 满 足 作 物 需要 . 作 物 灌 浆成 熟阶 段 , 雨量 减 少晴 天 多 照 , 昼
摘 要 梨树 县经 常发 生 的气 象 灾害有 干旱 、 大风 、 冰 雹、 低 温冷 害等 , 灾害发 生都 有一 定 的规 律性 和地 域性 。 介 绍 了梨树县 农 业 气候 区 划分 . 并 分析 了干旱 、 大风 、 冰 雹、 低 温 冷害 等 气象 灾 害带 来的损 失 , 提 出了相应 的 对 策防御 各 种 气象 灾 害 , 以期 为 梨树 县农 作 物有 效避 开
可 以 满足 作 物 需 要 , 有 时略 有 盈 余 。 三是雨量适中 , 地 域 差 异大。 从 全县 平均 来看 , 雨量 比较 适 中 , 但 因地 形复 杂 , 雨量 地 方 分 布差 异 大 , 加 上降 水 变 率 大 , 因而 季 节 性 、 地 方 性 的 干 旱经 常 发 生 , 干 旱 的危害 不 容忽 视 。 四 是水 热 同季 资源 的
该 区包 括 孟 家岭 、 十 家 堡 2个 乡镇 , 为低山丘陵区 , 海
拔 高度 一般 在 2 5 0 ~ 4 0 0 m, 地 势较 高 , 气候 温 和湿 润 , 年 降水
量 正常 年 份 在 6 0 0 ~ 7 0 0 mm, 较 中西 部 明 显 偏 多 , 气 温 较 中 西部 明显 偏低 , 适 于 各种 作物 早 、 中、 熟 品种 种植 。
内蒙古扎赉特旗主要农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综述
内蒙古扎赉特旗主要农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综述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地处东经97°12′-126°2′,北纬37°21′-53°23′之间,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扎赉特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所辖的一个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赤峰市境内,东邻阿鲁科尔沁旗、通辽市奈曼旗,南接赤峰市喀喇沁旗,西连赤峰市林西县,北靠额尔古纳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扎赉特旗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下辖8个嘎查、54个社、1个社区,总人口9.1万人。
扎赉特旗地处黄土高原与呼伦贝尔草原相接处,地形东高西低,属中山丘陵。
农作物种植是扎赉特旗的主要农业生产形式之一,旗内农田面积广阔,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农业大县,农业生产一直是旗内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扎赉特旗位于中国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天气相对干燥,日照时间充足,日照条件好,适宜农作物生长。
下面就扎赉特旗主要农作物、农业气候和区划特点进行一综述。
一、扎赉特旗主要农作物1. 小麦小麦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扎赉特旗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
扎赉特旗因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种植小麦的农场广泛分布,小麦种植面积较大。
小麦在扎赉特旗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种植,随着科技的发展,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旗内的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玉米玉米是扎赉特旗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旗内玉米种植面积很大,市场需求也很大。
旗内的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玉米,玉米的品质在逐年提高,在市场上销路广阔,对拉动乡村经济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4. 畜牧业扎赉特旗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畜牧业。
旗内畜牧业资源丰富,因而扎赉特旗的畜牧业是旗内的一大特色产业。
扎赉特旗养殖的主要畜牧业种类有:牛、羊、猪等。
畜牧业是扎赉特旗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旗内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畜牧业的养殖、加工和销售对拉动旗内经济有很大的作用。
中国的气候区划
中国的气候区划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的气候特点,人们对中国的气候进行了区划。
气候区划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对气候进行研究和描述。
中国的气候区划主要基于气温、降水和季风等因素进行划分,下面将对中国的气候区划进行详细介绍。
一、热带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南部属于热带气候区,这个区域气温高,年平均温度超过20摄氏度,并且降水充沛。
热带气候的典型代表是海南岛和台湾地区,这些地方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二、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是指位于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之间的区域,中国的亚热带气候主要包括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降水较为充沛。
其中,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尤为适宜农业生产,被誉为中国的“麦田”。
三、温带气候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区,这个区域的气温和降水相对较为适宜。
中国的北方黑龙江、辽宁以及东北地区属于寒冷型温带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凉爽。
而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则属于暖温带气候,冬季温和,夏季较为炎热。
四、西北干旱气候中国的西北地区主要由高原和戈壁沙漠组成,属于干旱气候区。
这个区域的气温较高,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
西北干旱气候对植物生长和农业产出的限制较大,是中国最具挑战性的气候类型之一。
五、青藏高原高寒气候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寒气候,这里气温低,冰川和雪峰常年覆盖,降水量较大。
由于气候寒冷,植被生长稀疏,人口稀少。
六、东南沿海地区的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这个区域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潮湿,雨水充沛。
综合来说,中国的气候呈现出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分布不均等的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的气候区划主要包括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西北干旱气候、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季风气候。
每个气候区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挑战,这些特点和挑战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旅游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农业气候资源
4,农业气候资源的可调节性-农业气候资源具有可调节性,人类可以改善-局地或小范围的环境条件。如设施农业等等 5
大®-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低层大气-阳光-红夕处线福身时不省能-家上温室的室页-温室效应-6
第二节-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的内容-1,光、热、水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农 业生产对象和农业过程的关系。-2,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品质形。-4,气候条件与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关系。
绿色植物能接受的太阳辐射在0.3~0.75um之间,这部分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称为生理辐射 -对植物光合作用有益的太阳辐射,即具有光合效应的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辐射最强〔0.47049 0.15-0.76-4.0um-紫外福射-可见光-红外辐射-7%-50%-43%-福射最强0.51-地表能 -0.29-2.8-受的福射-L-生理福射-0.75m-0.38-0.71m-光合有效福射》
。单位面积植物产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植物利用光能的多少-光能生产潜力,这一方面取决于各地光能资源的优劣-同时 物利用光能的效率-从叶绿体光化学的角度,光能转化率(光能利用率)最高-为20~25%;但由于植株的反射、株 漏光、自身呼吸消-耗等原因,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的理论计算值一般可达6.0-8.0%,而实际生产中仅为0.5一 .0%。-10
http/ cn-主要为南-本-疆陇西-、-青藏高原-大部和内-蒙古高原部、青-藏高原为-高值中心-丰富区>1700-较丰富区1500~1700-主要为四川重庆贵州-可利用区12 01500-大部分地区其中四川-贫乏区<1200-盆地为低值中心-单位:kW·h/m2-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的 布
为什么东南少西北多?-东南地区靠近海洋,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较短,太阳辐射少-为什么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 最乏?-青藏高原:①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②纬度较低-四川盆地: 围高山环绕,-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气多,晴天少,太阳辐射弱-13
原阳县水稻农业气候区划
原阳县水稻农业气候区划作者:张书亮来源:《山西农经》2018年第12期摘要:利用3S技术,结合原阳县及周边台站近三十年气候资源分布、灾害分布情况以及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对本地水稻适宜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结合调查数据,针对各地特色提出种植建议。
关键词:水稻;农业气候;灾害分布;适宜性区划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2-005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162.2 文献标志码:A1 气候资源原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1月平均气温-1.0℃。
7月份平均气温27.2℃。
年平均气温13.9℃。
年平均降水量615.1mm。
无霜期214d。
雨热同步特点明显。
1.1 年平均气温原阳县年平均气温在13.7℃-15.6℃之间,变幅较大。
1.2 年降水量海拔高度和地形是影响降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从分布规律和形态上来看,本区内降水由北向南随着海拔高度递增,年均降水量为1 046~1 332mm。
1.3 年日照时数本区内日照主要受海拔和地形的共同影响,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年日照时数为1 710~1 941h。
2 作物区划水稻是原阳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充沛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为原阳县水稻高产提供了基本条件。
区内水稻品种主要以中熟品种为主的一季杂交籼稻。
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9月上、中旬收获,其生育期为145d左右。
2.1 水稻气候条件原阳县水稻各发育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其中12.0~18.0℃是播种-出苗的适宜温度,幼苗生长期为20.0~25.0℃,返青-移栽期要求大于15.0℃,分蘖期为20.0~30.0℃,幼穗分化期为20.0~35.0℃,抽穗期为25.0~30.0℃,灌浆-成熟期为20.0~25.0℃。
通过分析原阳县常年温度条件可知:原阳县的温度条件基本满足水稻的正常发育所需。
水稻正常生长所需的积温≥3 500℃,而原阳县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多年平均≥10℃的活动积温为3 250-3 700℃之间,基本可以满足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及分区简述
第二节 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及分区简述 一、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安徽省农业气候区划,以热量为一级区划指标,水分为二级区划指标,个别区域在二级区划指标中也参与冬季的最低气温为辅助指标。
〔一级区划指标〕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80%保证率积温为主导指标,以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越冬天数、夏季(6至8月)平均气温为辅助指标。
〔二级区划指标〕在二级区划指标中,淮北和江淮丘陵地区,水分条件比较突出、采用干燥度作主导指标,定干燥度大于1.1为少湿润,1.1至1.0为半湿润,干燥度小于1.0为湿润,并以5~9月降水量为辅助指标,以反映喜温作物在生长期间的水分状况。
沿江及江南地区采用11月至次年5月期间降水量为二级区划的主要指标,以保证率80%的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值为辅助指标。
二、农业气候区划及分区简述。
根据上述区划指标,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80%保证率积温5300℃、5500℃、5700 C、5900℃及干燥度和11月至5月降水量等值线为基础,结合各相应辅助指标,参照安徽省农林生产布局、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将全省分为8个一级农业气候区和10个二级农业气候分区。
详见表5—3—2和图5—3—3。
一级农业气候分区简述如下:[淮北北部旱作二年三熟暖温带农业气候区]本区处于暖温带内,是全省热量条件最少的区域,相当于10℃积温不足4700℃,年平均气温不足15℃,无霜期不足220天。
本区内北部热量条件不如南部、东部不如西部。
本区域年降水量800至850毫米,季节分配不均,6至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冬春仅占22%至26%,常有旱涝、霜冻、冰雹及秋季连阴雨危害。
本区为旱作二年三熟农业区。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在本区南部水分条件较好的局部地方,可有一定比例的一年二熟制。
[淮北南部及沿淮稻麦一年二熟暖温带农业气候区]本区10℃积温4700℃至4800℃,年平均气温15℃左右,无霜期220天左右,年降水量800至1000毫米。
中国气候区划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一、农业气候资源概述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
由于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南近印度洋,东部和南部湿润多雨,西北内陆远离海洋而少雨干旱。
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从大兴安岭起,沿长城,经甘肃南部和川西大雪山脉一线以东为东部季风区;昆仑、阿尔金、祁连山脉以南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的南部与青藏高原相接,其东南部接东部季风区。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35-83×l0焦耳8/平方米,但利用率尚低。
热量资源方面,东部农业区≥10℃的积温为2000-9000℃,跨温带、亚热带、北热带,可满足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
大致在4100℃、6000℃的地带分别是一熟与二熟、二熟与三熟的分界线。
我国夏季偏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使一年生喜热作物种植的界线偏北,而多年生越冬作物的界线偏南。
水分资源方面,我国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地区变化幅度很大,由东南沿海的2000毫米向西北减少到50毫米以下。
我国农业气候特点是:①生长期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可以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也有利于进行复种。
春季气温北方升温快,南方因多雨天气升温较缓慢,南北之间平均气温差异缩小;夏季7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仅相差2℃左右,而与东北差4-8℃。
秋季北方降温快,南方较慢,南北之间差异增大。
冬季1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相差达6-10℃,与东北可差16℃以上;②雨热同季,有利于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生产效力。
我国大部分地区随着温度的升高,降水量增加,夏季气温升到一年中最热时期,降水量达到最大值。
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75%,≥10℃生长期内降水量约占60-90%不等。
东部由于热量丰富,降水比较充足,一般多适合农作物的需要,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大;③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有利于形成优质高产的农产品。
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由南而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年较差由南部的8-18℃增大到北部的30-48℃,年平均日较差由南部的6-8℃增大到北部的10 -14℃。
中国的地理气候区划和农业发展
资金支持: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农业保险:为了降低农业风险,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农业保险政策,为农民提供生产保障。
农业科技支持: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发展绿色农业:鼓励 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 生物农药,减少化肥 和农药的使用量,保 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发展的政 策支持与保障
农业政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农业政策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演变历程 当前农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补贴政策与资金支持
农业发展与地理 气候的关系:农 业发展受到地理 气候的影响,不 同地区的气候条 件决定了农业生 产的类型和方式。
添加标题
农业布局与地理 环境的关系:农 业布局受到地理 环境的制约,不 同地区的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条 件决定了农业生 产的布局和结构。
添加标题
农业技术与地理 环境的适应性: 农业技术的发展 需要与地理环境 相适应,不同地 区的地理环境条 件决定了农业技 术的选择和应用。
地理气候区划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广适宜的农 业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东部季风区:主要 种植水稻、小麦等 粮食作物,是我国 主要的农业生产基 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主要种植棉花、甜 菜等经济作物,是 我国重要的畜牧业 基地。
青藏高寒区:主要 种植青稞、牦牛等 特色农产品,是我 国重要的高原特色 农业基地。
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述
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述摘要:农业气候资源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过程, 且能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资源已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本文从气候资源的内涵、分类、区域划分、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农业气候资源的认识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字:气候资源分类利用与开发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1]。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人口增长了2倍,能源和天然资源的消费增长了10倍。
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气候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提供无污染的能源,是未来可开发利用的理想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是指那些属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它们不仅影响而且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能为农业生产对象所利用, 例如太阳辐射(光能)、二氧化碳、氧和水等。
作为农业生态环境的农业气候,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害则称为灾害,称为农业气候灾害。
目前, 农业气候资源已成为农业气候学的两个重要学科分支,目前已经有许多相关研究[ 2-4]。
一般来说, 农业气候资源是以其自身的量值、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各资源不同量级的组合类型等来表示其质量优劣的;而以各资源不同量级控制的面积或总量以及各资源不同量级组合类型所控制的面积来表示其数量多少的。
农业气候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 具有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等特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气候资源的地方差异对各地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通过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对合理指导地方农业生产活动、发展适合地方气候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5]。
1.气候资源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候资源已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农业区划是管理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我国农业区划种类较多,其划分方法也不尽一致,目前主要有:①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制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它是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重大问题和关键措施及行政单位的完整性等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农业区,即东北农林区、内蒙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黄淮海农业区、黄土高原农林牧区、长江中下游农林养殖区、华南农林热作区、西南农林区、甘新农牧林区、青藏高原牧农林区。
②根据我国客观存在的三条地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青藏高原边缘线和秦岭淮河线),将我国分为四大农业类型区:即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南方水田农业区;秦岭淮河以北,400毫米等降水线以东,北方旱地农业区;长城、青藏高原北,400毫米等降水线以西的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这里还可分为东部的半农半牧区和西部甘新的绿洲农业和荒漠放牧为主的农业地区;青藏高寒牧业、农业区域,这里地高天寒,有广阔的草原,居民3/4是藏族,盛行季节放牧;农业集中在雅鲁藏布江谷地,以种植特有的青稞著名,并有小麦、马铃薯、玉米和豌豆等。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农业区和38个二级农业区,其中第十区为海洋水产区,一般将海洋水产区外的其他九个综合农业区称为九大综合农业区。
详细内容为:一、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地区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共181个县(市),面积95.3万平方公里。
土地、水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热量资源不够充足。
由于纬度高,冬季严寒,无霜期由北至南80-180天,除辽南外,大部分地区只能一年一熟。
北部地区6-8月的作物生长期内常出现低温冷害造成减产。
本区是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最多的地区,每个农业人口平均产粮801公斤,常年向国家提供大量商品粮和大豆。
榨蚕茧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
本区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
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两侧和松嫩平原北部,有大量的宜农荒地,是我国开荒扩耕的重点区。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林气象学的定义与任务1. 定义:农林气象学是介于气象学和农学、林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和改善这些条件以提高农林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
2. 任务:(1)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布局农林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2)分析气象因素对农林生态环境的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3)探讨气象灾害对农林生产的影响,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4)研究气候变化对农林生产的影响,提出适应性对策,保障农林生产可持续发展。
(5)开展农林气象观测、实验和研究,为农林气象业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二、农林气象学的研究方法1. 观测研究:(1)气象观测:包括常规气象要素(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的观测。
(2)生物观测:观测农林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3)生态环境观测:观测土壤、水文、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
2. 实验研究:(1)田间试验: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气象因子处理,研究其对农林作物的影响。
(2)模拟实验:在实验室或人工气候箱内,模拟不同气象条件,研究其对农林生物的影响。
3.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模拟气象条件与农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预测农林生产变化。
4.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测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气象因子与农林生产关系的数学模型。
5. 遥感与GIS技术:(1)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获取大范围农林气象信息。
(2)GIS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气象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农林生产的影响。
三、农林气象学的发展简史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农林气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林气象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如作物气象、林业气象、畜牧气象等分支学科的形成。
地球上的气候区划
地球上的气候区划地球上的气候具有多样性,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都存在着不同的气候带。
根据气候特征的不同,地球被划分为多个气候区,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
本文将介绍地球上常见的气候区划,以及每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和影响。
1. 热带气候带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包括了南北纬度约23.5度之间的区域。
该气候带的气温较为稳定,年平均温度往往在20摄氏度以上,且季节变化不明显。
降水量较大,常伴有植被茂盛的雨林,例如亚马逊雨林和刚果雨林等。
这种气候带的特点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
2. 温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位于热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之间,大致在30度至60度之间。
该区域的气候较为温和,四季分明。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分布均匀,产生了适宜农业和植被生长的条件。
温带气候带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中纬度地区,如欧洲、北美和亚洲的温带地带。
3. 寒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位于北极圈或南极圈以及高海拔地区,纬度较高。
该气候带冬季极端寒冷,夏季凉爽,日照时间短,降水相对较少。
寒带气候带的地区主要包括北欧、加拿大、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其气候条件对人类居住和农业耕种有一定的限制。
4. 地中海气候带地中海气候带位于地中海周边地区,如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
这种气候带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暖而湿润。
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使得这些地区适宜农业和葡萄种植。
地中海气候带因其宜人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5. 高山气候带高山气候带位于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等。
由于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气压变薄,气候条件极端。
高山气候带常伴有冰雪覆盖和永久冻土带,植被相对较少。
高山气候对植物和动物生态系统的生存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这些气候区划不仅反映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也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了解和研究这些气候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农业区划第七章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Ⅷ1.蒙宁甘农牧区 Ⅷ.甘新区 Ⅷ2.北疆农牧林区
Ⅷ3.南疆农牧区
V.长江中 下游区
V 1.长江下游平原丘陵农林水产区 V 2.豫鄂皖平原山地农林区 V 3.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产区 V 4.江南丘陵山地林农区 V 5.浙闽丘陵山地林农区 V 6.南岭丘陵山地林农区
Ⅸ.青藏区 X.海洋水 产区
Ⅸ1.藏南农牧区 Ⅸ2.川藏林农牧区 Ⅸ3.青甘农区 Ⅸ4.青藏高寒牧区
一级区
二级区
一级区
二级区
I.东北区 Ⅱ.内蒙古及 长城沿线区 Ⅲ.黄淮海区
I 1 . 兴安岭林农区 I 2 . 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 I 3 . 长白山地林农区 I 4. 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 Ⅱ1.内蒙古北部牧区 Ⅱ2.内蒙古中南部牧农区 Ⅱ3.长城沿线农林牧区 Ⅲ1.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 Ⅲ2.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 Ⅲ3.黄淮平原农业区 Ⅲ4.山东丘陵农林区
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
黄淮平原农业区
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
山东丘陵农林区
农业资源特点
农业生产特征和发展方向
Ⅳ.黄土高原区
❖ 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 山以东、 伏牛山和秦岭 以北、长城以南
❖ 土地总面积为41.6km2, 总人口为7976.18万,人 口密度为191.7人/km2。
❖ 该区是中国农业的发源 地,但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亟待治 理开发。
农业资源特点
农业生产特征与发展方向
Ⅹ.海洋水产区
❖ 本区南至南沙群岛,北至辽东湾,跨纬度约 44°,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
❖ 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 湾以东太平洋西部五大海域;
❖ 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沿海有大小岛屿 5000多个,岛屿岸线有14000多公里;
乌伊岭区气候资源与农业气候区域划分
维普资讯
从上 表 可 以看 出 ,作 物 生 长期 的 6 9月 降 水
利 用 作 物 生 长期 6 9月 ≥1 ℃积 温及 同期 降 — O
量 占全年的 7 . 3 %,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水得 到 如下数 据 : 4 8 月 份有偏 多 。 干燥 度 的计算 公式 如 下 :
温和稍干适合 温凉湿润 ,无大块可耕种 寒冷 、湿润 、早霜、易受冻 农牧业 生产 地 害,适合早熟作物生长 ,可 可种 植一些蔬菜和 饲料 以发展蔬菜大棚等
,
。
通 过 乌伊 岭 区农 业 气 候 资 源 的分 析 和农 业 气 产 。也有一 些 区域不 适 合农 业发 展 , 做好农 业 气候 候 区域 的划 分 , 以看 出 , 可 乌伊岭 区虽 然属 于林 区 , 资源 的分析 是地 方农 业 发展 的一 个可 靠依 据 , 以 可
量 ≥2 . "h a . 。7 0 P 有 弱 的负垂 直速度 区 。 雨 。二是 , g m 1 P ~s c . 一 0h a 不具备强 降水 的云 系 , 在进 入本地 后受地
维普资讯
文章编号 :O 2 2 2 (0 6 l )2 - 2 l0 - 5 X2 0 ) - 0 0 0 O q
鸟铲 鳓臻
帻资 斓蛰
喻 晓天 , 昆 张
( 伊岭 气 象局 , 乌 黑龙 江 乌伊 岭 133 ) 508
摘 要: 根据对乌伊岭 区气候资源 的分析 , 对乌伊 岭进行 了农业气候 区域 的划分 , 分成 A、 C B、 区. A区又分成两个亚 区 A1A 。简要提出 了每个区域是否适应农 业的发展。 、2 关键词 : 气候 资源; 农业气候区域 ; 划分
、 能 资 源包 括 太 阳辐 射 、 光 生理 辐 射 、 日照 时 数 月上 旬 和 9月上 旬各 有轻 霜 出现 。 . 和百分 率 。 由于 太 阳辐射本 站 无观 测 资料 , 这里 主 23 水份 资源
中国的气候区划
中国的气候区划1. 引言气候是地理环境的基本因素之一,它对人类活动、生物繁衍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也极其丰富。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我国的气候特点,有必要对中国的气候区划进行深入探讨。
2. 气候区划的概念与方法气候区划是根据地球表层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规律,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区域。
气候区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按气候要素划分: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差异,将气候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气候系统划分:根据大气环流系统的差异,将气候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气候成因划分:根据气候形成的地理环境、地形、洋流等因素,将气候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中国气候区划主要依据气候要素的差异,将中国划分为以下几个气候区:3.1 热带气候区热带气候区主要包括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的南部。
这一区域气候特点是全年气温高,≥10℃的积温在8 00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降水丰沛,年降水量一般在1 600 mm以上。
3.2 亚热带气候区亚热带气候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这一区域气候特点是全年气温较高,≥10℃的积温在4 000~8 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年降水量在800~1 600 mm之间。
3.3 温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
这一区域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10℃的积温在1 600~4 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0℃~0℃之间,年降水量在400~800 mm之间。
3.4 寒温带气候区寒温带气候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等地区。
这一区域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温凉,≥10℃的积温在1 600℃以下,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
3.5 高原气候区高原气候区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区的高原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农业气侯区划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目的与任务
农业气候区划是在对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的基础上,以对农业地理有决定意义的农业气候指标为依据,遵循农业气候相似理论,参考地貌和自然景观,将某一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农业气候条件有明显差异的区域。
以便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为农业合理布局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气候区划和气候区划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
其共同之处是二者都以气候因子为指标,根据气候的相似性,将大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差异明显的小区域。
其不同之处是气候区划往往考虑气候因子较多,并结合气候形成来划分的;而农业气候区划侧重考虑对当地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农业气候因子,其指标的选择是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定量要求来确定的,因此,其针对性较强。
但建国后的几次全国性气候区划工作,都明确了重点要为农、林、牧等服务。
所以,全国性气候区划所选用的指标,也多是结合农业,为农业气候区划提供依据。
因此,对小区域区划,两者关系就更密切了。
(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
区划一般以热量为Ⅰ级指标,水分为Ⅱ级指标,灾害作为Ⅲ级指标,然后进行套叠,这种划区方法在客观定量化方面存在一定的缺欠。
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北京气候区划工作又应用了基于模糊关系的聚类法和逐步聚类法划分农业气候相似区。
采用决定熟制的热量条件,即≥0℃的活动积温为主导因子,以<0℃的负积温为限制因子,辅之以年干燥度和年降水量,作为分区的综合指标。
它既考虑了热量条件,又兼顾了全年的水分平衡,同时将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等因素考虑在内。
依据以上的分类原则,将北京划分三个大区,八个亚区。
(三)农业气候区划分区
1.暖温带半湿润平原农业区Ⅰ
本区分布在海拔100米以下的洪积冲积平原和冲积低平原。
地势低平、热量、水分条件较好。
是本市主要的农业区。
根据水分条件和地势、土壤的差异,本区又分为两个亚区:
(1)平原、山前暖区,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过渡区Ⅰ1 (简称山前暖区)地貌为洪积冲积平原微倾斜平地,海拔约在100米以下,大部分地区为20—50米。
主要土壤为普通褐土、潮土、潮褐土等。
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和京密引水流经本亚区。
年平均温为11.5—12.3℃,最热月平均温25.7—26.1℃,最冷月平均温-4—5℃;≥0℃积温达4550—4650,80%保证率的积温可达4420—4490℃;≥10℃积温的持续日数200天;负积温-330—370℃;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温-16—18℃。
年降水量为650—700毫米,但变率大,各季降水分配不均。
农业上常受春旱、夏涝和麦收连阴雨的威胁。
近几年的夏季低温对秋粮生产有不利影响。
风廊的大风也常造成作物减产。
根据热量条件,本亚区一茬绰绰有余,两茬平播略感不足。
因此,在种植方式上,大部分地区为一年两茬间作套种,部分地区为两茬平播和两年三熟。
(2)低平原两年三熟区Ⅰ2本亚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南,包括通县大部和大兴的南部。
地貌为冲积低平原,海拔10—40米。
主要土壤为湿潮土,沙潮土、潮土等。
永定河、天堂河、港沟河和凤河流经本区。
河流大部分为地上河,河床狭窄,地表排水不畅,常形成季节性内涝。
是京郊主要水稻产区。
热量条件比山前暖区略低,年平均温11.2—11.5℃,最热月平均温为25.8℃左右,最冷月平均温
-5.0℃≥0℃的积温4500—4580℃,80%保证率的积温4400℃左右;负积温-360—380℃;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温为-17—-18℃。
大于0℃、5℃、10℃、15℃的持续日数比Ⅰ1区少2—4天。
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水热条件均比Ⅰ1区要差。
大风较强较多,瞬时风速曾出现35米/秒的极值。
本区大部分地区宜两年三熟。
2.暖温带半湿润缓坡、丘陵、盆地粮果区Ⅱ 本区分布在海拔100—600米,分三个亚区:
(1)缓坡、丘陵粮果区Ⅱ1 地貌是低山侵蚀剥蚀山地、浅山丘陵地、山间河谷以及洪积冲积扇,海拔100—400米。
主要土壤有普通褐土、山地淋溶褐土、粗骨性褐土等。
错河、怀九河、潮河、白河、永定河、大石河、拒马河等流经本区,水源较充足。
是本市干鲜果的主要产地。
河谷阶地以农为主。
种植方式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热量条件仅次于平原地区,年平均温10—11℃,最热月平均温24℃,最冷月平均温-5℃—-7℃;≥0℃积温400—4500℃,80%保证率的积温3800—4300℃;负积温-400—-600℃;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温-17—-19℃。
年降水量600—700毫米,个别地方达750—800毫米。
为全市降水量及暴雨最多地区。
由于降水强度大,地表迳流大,水土流失严重,沟谷地区甚至出现泥石流,降水有效性差,灌溉条件不及平原,水分仍入不敷出,干旱仍是主要灾害之一,春旱尤甚,威胁农业的还有大风、冰雹、霜冻。
(2)延庆盆地粮果区Ⅱ2海拔500—600米。
地貌为山间洪积冲积倾斜平原盆地和扇形地。
土壤以碳酸盐褐土、潮褐土、潮土等。
地势高,气温低,年平均温8—9℃;≥0℃积温3600—3800℃;80%保证率的积温为3500—3670℃;平均极端最低温-22—-23℃,无霜期短,150天左右。
气温日较差大。
雨量少,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干旱多风,多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
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
(3)汤河口盆地粮果区Ⅱ3 海拔400—600米。
地貌为低山侵蚀山地。
土壤:低山主要为山地淋溶褐土;丘陵为粗骨性褐土;沟谷为普通褐土。
热量条件较Ⅱ2好,年平均温9—
表4-40 北京农业气候区划系统表
表4-41 北濂城区与郊区日照时对比
10℃;≥0 ℃积温3800—4000℃,≥10℃积温3700℃;平均极端最低温-20℃左右。
无霜期179天。
年降水量500—550毫米。
春旱严重,夏季常有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河谷川地以农业为主,一年一熟兼两年三
熟。
3.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山地林果牧区Ⅲ
海拔600—2000米的山区,范围较广。
地貌为侵蚀剥蚀山地。
西部山区的热、水条件均比同高度的北部和西北部山区要好。
根据海拔高度和植被情况,分三个亚区。
(1)低山丘陵果粮区Ⅲ1 海拔600米上下的山区。
年平均温8—10℃,≥0℃积温3600—3800℃,80%保证率的积温在3500—3670℃;≥10℃积温3200—3400℃,80%保证率的积温在3100—3300℃。
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山地为淋溶褐土、粗骨性褐土等。
清水河和大石河流经本区。
宽坦河谷地区为一年一熟的粮果间作。
缓坡地培植牧草,陡坡地植树造林。
(2)中低山林果区Ⅲ2 海拔600—800米山区。
年平均温 7—8℃;≥O℃积温 3100—3600℃;≥10℃积温2700—3245℃。
年降水量550—600毫米。
因气温较低,不宜发展粮食作物,应发展果牧业。
(3)中山林牧区Ⅲ3 海拔800米以上山区。
年平均温低于7℃;≥O℃积温3300℃, 80%保证率的积温<3150℃。
无霜期在150天以下。
年降水量450—550毫米。
气候寒冷,山势陡峭,森林少,灌丛多。
土壤为山地棕壤。
是发展林业,涵养水源的重要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