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杨式太极拳之左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談楊式太極拳之“左掤”

李建禎李仲良

《武當》2004年第07期

太極拳運動,是“天理運人生,人生適合天理”的運動。天人相應,悟道養生。太極拳與哲學之祖——《易經》之五行八卦相照應,由八五十三勢組成,分別代表運行之八門方位,與順逆生克之五行轉換。以陰陽魚之玄機為標誌的太極圖象徵著天地陰陽之無窮變化,太極拳祖師張三豐所傳授的“拳訣歌”曰:“棚捋擠按四正方,探捌肘靠斜方成,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楊澄甫先師在家傳太極拳老拳譜中也講,太極有八門五步……八五共數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勢也。進而講,“棚捋擠按四正手,探挒肘靠四隅手,合隅正之手,得門位之卦”。進退顧盼定五步,象徵火水木金土五行之轉換。太極拳之十三勢怎樣與五行八封——即八門五步相照應呢?太極拳的掤按捋擠四勢,分別代表南北西東四門——四正方位。對應離坎兌震四卦;探捌肘靠四勢,分別代表西北、東南、東北、西南四門——四斜角方位。對應乾巽艮坤四卦。按照楊澄甫家傳拳譜的“太極四時五氣圖解”(見後圖),掤是八勢之首,代表離位——正南方也。棚式是橫臂胸前架撐對方攻手,伺機引化待發之勢。正如楊班侯宗師所傳的“十三字行功訣”中講的“掤手兩臂要圓

撐”,以“架禦對方按手”。棚式又分左棚右棚上搠下棚。不管哪種棚,道理總是一樣的,即化攻以待發。這本是拳家公論之常理,也是克敵制勝之法寶之一。但就在“左掤手”這個招式上,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和練法及解釋。

一種認識是——棚看一致。即楊式太極拳架面南起式接“攔雀尾”首式之“左棚手”,應該棚向正南,看向正南,與身體的方向和左腳尖的方向左弓步的方向均一致向南,右腳尖則朝西南。這樣棚法勢順勁整。另一種看法是——棚看分離。即“左棚手”棚向西南,而看向正西,棚手與身體的方向一致,也向西南,而看的方向則與右腳尖的方向一致向正西。這樣棚法是棚看分離。用楊式太極拳的拳理拳法和拳的技藝來對照,第一種認識棚看一致符合要求,合乎情理,勢順而勁整。另一種認識棚看分離,勢必造成勢逆而勁散。其理由有三:

第一、左棚手定式棚向正南,完全符合楊氏家傳古典手抄太極拳老拳譜“關於掤式代表離位……正南方的論述”。老拳譜在“八門五步”目的開頭就講“棚南”,即棚向正南。面南起勢之“左棚手”定式棚向正南,就十分準確地體現了棚式代表離位元……正南方的規範動作標準。這樣棚法手眼的方向一致,勢順勁整,恰到好處。把左掤於定式棚向西南,而看向西方,顯然是違背楊氏家傳老拳譜“掤南”的要求的,結果是手眼分離,勢逆勁散,力不通達。

第二、“左棚手”棚向正南完全符合楊澄甫先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中關於“攔雀尾”捧法的論述。書中講:“我將右足向右側分開坐實,髓將左足往前踏出一步,同時將左手提起至胸前……用橫勁向前往

上棚去。”這裏提到兩個“前”的問題,一是左足往“前”踏出一步,二是左手向“前”棚去。這個“前”的方向應該是一致的,並且這兩“前”都是正前,即正南方無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西南起勢時兩腳尖均是向前,向正南方的,當右腳向右側分開而提左腳向前踏出一步,顯然是順左腳尖向正南邁出的,絕不可能是其他方向。而向前上棚去的“前”也必然是捧向正南定式。這樣捧手與左腳尖、左弓步的方向相一致,勢順勁整。不可能也不應該是腳向正南而棚向其他方向。有的拳家為使“左棚手”與左腳尖的方向相一致,均向西南。就在練法和著述中把提左腳向前踏出一步,硬性要求左腳尖內扣踏實,而使左腳尖朝向西南。這樣做的目的是想使左腳尖的方向與左棚手的方向均向西南。這樣練法和傳法是對楊澄甫先師著的《太極拳體用全書》的一種誤解和誤導。為什麼這樣說呢?楊振基宗師在所著的《楊澄甫式太極拳》中對這個問題有明確的解釋。他說:“楊公澄甫的左棚式圖左腳尖的方向是正前方的,左腳往前踏出一步……左腳尖沒有內扣的意思。”他怕人們誤解誤導,在左棚動作7“左腳提起向前邁出一步”的說明中,特別在“前”寧的後面專門用括弧注明“南”。左手捧起在胸前……腰左轉帶動左棚手轉向正前,也特別在“前”字的後面專門用括弧注明“南”,強調指明“前”就是南。這足以證明左棚手是掤向正南的,與左腳尖的方向相一致,均朝向正南方向。是完全符合楊澄甫先師關於“攔雀尾棚法”的本意的,勿庸置疑。

第三、左棚手正南,棚看方向一致,完全符合楊式太極拳的拳理拳法中關於勁整的要求的。眼隨拳勢移動是太極拳,特別是楊式太極拳的

一條最基本的原則,必須遵照悟練。正如楊澄甫先師的外甥及弟子趙斌宗師在所著《楊式太極拳正宗》中特別強調提出的,練楊式太極拳要“眼隨手動,眼以領手”。也就是說,練拳手眼必須協調一致。只有這樣勁路才能通達,以實現勁整這個拳理拳法的要求。楊振基宗師認為,左棚式眼看的方向與捌手的方向一致。他明確指出:“楊式太極拳在拳理拳法上要求勁整,腳、身、手、眼的方向必須一致,打那眼要看那,不能打這看那。”楊澄甫先師的傳人弟子也是這樣認為的,這樣習練的,這樣傳授的,這樣著書立說的。楊振基宗師進一步講:“我父親楊澄甫就是這樣教的,大哥楊守中在香港傳授楊式太極拳左棚式也是眼看棚手的方向的。”給楊澄甫先師筆述《太極拳十要》的陳微明宗師1925年著《太極拳術》,吳志清1940年著《太極正宗》,和1917年在北京拜楊澄甫為師的汪永泉1990年著《楊式太極拳述真》等書中,均一致強調左棚式必須“眼看左手打出的方向”。原國家体委五十年代以來先後組織專家編輯推廣的以楊式為主體的“國家套路”太極拳,也都特別強調左棚手棚向正南,眼看棚手的方向,棚看一致。這裏所說的國家套路包括88式、48式和42式太極拳。因為這樣的認識和練法是完全符合楊式太極拳拳理拳法中關於勁整的最基本要求的。

另一種認識是棚看分離。即左棚手定式必須棚向西南而看向正西。持這種觀點的主要依據有兩條。

第一、演示圖照問題。認為楊澄甫先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關於“攔雀尾棚法”的演示照片就是棚看分離的——棚向西南,看向正西。有的拳家在縮編簡化楊式太極拳架時,還專門把左棚正南再轉回到棚向

西南,看向正西,認為只有這樣才符合楊公澄甫先師的演示照,才是正宗,才是正確的。詳看楊澄甫先師的演示圖照也確是如此。為什麼會這樣呢?經與一些專家反復研究探討對照分析,應是兩種情況所致。一種情況是用錯了照片。即印刷排版時把過渡形式的演示照片誤用在定式上了。因為作為過渡形式的演示是在變化之中,變化過程中的拳式手眼的短暫分離是在情理之中的。有時為誘敵深入,專門以手眼分離而令對方上當。但作為拳架定式的演示圖照就不可理解了。因為那就等於楊澄甫先師用自己的演示動作圖照來否定自己對拳理拳法的論述。作為一代宗師、太極拳泰斗的楊澄甫先師,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那樣做的。我們也決不應該那樣理解和認識此演示圖照。所以只能是出現的誤用演示照片的情況。另一種情況是誤照。就是照相技術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楊振基宗師在所著《楊澄甫式太極拳》一書中有個明確的解釋:“是拍照者出現了失誤……因為拍照者不懂拳”,“象這種照相技術不滿足需要的情況在個別拳式中也存在。如退步跨虎式與白鶴亮翅式本不相同,但所列圖照卻完全相同。抱虎歸山式和斜飛式方向是偶角,所列圖是正方向的。所以我們不能以一兩個誤照之圖像來否定拳理拳法。楊振鐸宗師在所著《楊式太極拳劍刀》一書中關於左棚動作攝影的說明中也特別講到這個問題。即“演練者的方向與攝影者的攝影位置關係很大,望學者在觀看圖像和說明時儘量弄清楚演練者基本套路的方向位置以及角度,以免造成錯覺,影響套路之順序”。

第二、橫勁棚去的問題。楊澄甫先師在所著《太極拳體用全書》中指出:“將左手提至胸前,用橫勁向前往上棚去。”認為這裏講的橫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