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选址与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古城选址与环境分析 苏州古城选址与环境分析
苏常(州)熟,天下足。 —— 陆游 《奔牛水闸记》
1. 城市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城市选址存在三种主要的思想学说,其中以《管子》 为代表的“地利说”在城市选址的水源、交通、军事防御、地质、 气候、防灾等方面均有详细而科学的论述。
苏州,古称吴,又叫阖闾( hé lǘ)大城,姑苏,平江,茂苑, 吴门,东吴等。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 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 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
谢谢观赏
建筑101 解振宇 201011001109 建筑101 邓俊 201011001111
苏州府城内水道四 隅分治图主要表示 苏州内近百条经纬 交织的长短水道及 三百多座桥梁。是 历史上表示苏州城 内河道最详细的一 幅图,对研究城市 内部水网分布及太 湖沿海地区水文地 理和水利发展史有 重要价值。
民国时代 苏州古城
宋《吴郡志》引时人胡舜申所作《吴门忠告》,文中说:“吴城以 乾亥山为主,阳山是也。山在城西北,屹然独高,为众山祖,杰立 三十里之外。其余岗阜累累,如群马南驰,皆其支陇。城居陇前, 平夷如掌。所谓势来形止,全气之地也。”
古代苏州是军事战略要地。《周 易.坎.彖》云:“王公设险以守 其国”,古人选择城址很重视“扼 要冲,利交通”的地理位置。春秋 时期诸侯纷争,战火四起。城址选 取首先要具备军事攻守防御的有利 条件。
综观古代苏州地理形势,西抱太湖, 北依长江,东近海口,南临水网密 布的沼泽之地。太湖号称三万六千 顷七十二峰。相传,上古有南蛮部 落首领防风氏,在太湖中设立十二 个山门以保卫百姓安全,其中最大 最险的山门在长沙山与渔阳山之间, 古代为进出太湖必经之口,无风三 尺浪,是军事防御的天然屏障。
伍子胥将城址选于自低丘陵 至平原过渡地带的地形较高 处,与太湖之间隔着一群小山, 避开太湖洪水的直接冲击,城 区地势略高于周围地区,加上 建设了城池,城内历史上罕有 洪涝之灾。 古代城池是王者统治的政治 中心,又是百姓的聚居空间, 更是军事防御的重地。伍子 胥选址古代苏州建吴国都城, 无论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还是自然环境,都是理想建 都之全气之地。
2.历史各个时期的苏州古城
秦汉吴县城 秦汉吴县为会稽郡治,也 就是今天的苏州城。吴县 城是在春秋吴国都城吴城 的基础上重建的,大体上 就是吴子城,周回五里, 位于今苏州城的中部地区。 唐代苏州城 唐代的苏州城水陆交通便利, 全城被划分为60坊。坊市、 河道、街巷交错并行,形成 了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城 中央的子城仍是郡守衙署所 在地,是全城建筑的中心,
பைடு நூலகம்
古代苏州是王者统治与享乐的领地。而古代苏州“四角山水”的地 理环境,山水奇秀的自然景色,似乎更适合营建供统治者游乐享受 的离宫别馆和场圃苑囿。新建的吴国都城有三重城垣,外郭“六十 八里六十步”,大城“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除了大城之外, “城中有小城二”。其中“吴小城,周十二里”,“伍子胥城,周 九里二百七十步”。
《吴越春秋》记载:“子胥乃使相土尝 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 陆门八,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 聪。”所谓“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即考察城址周围的山川地理环境,看土 质是否坚实,水质是否洁净。苏州建城 2500多年,城址不变,说明伍子胥选址水 平和规划水平是很高的。 平江(今苏州城)图,南宋绍定二年 (1229)李寿明刻绘,该图是中国现 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
太湖
苏州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北,地当长江三角洲的东部,京杭大运河 和吴淞江(苏州河)交汇于此,市区和郊区有虎丘、天平、灵岩诸山。 吴大城(即伍子胥创建的阖闾大城)位于太湖水系的东部,地势低下, 为水乡泽国。
太湖在城的西面,它是江南水系的中心,古称具区,别称五湖,又称震泽、 笠泽,相传广袤316万ha,经实测为2,425km2,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古代南方以水运为主。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出:“西北山高陆行, 而无舟楫,东南泽广,舟行而鲜车马。”(《广志绎》卷之一,方舆崖略) 吴大城址,为长江、太湖水运交通枢纽的位置,交通十分便利,有用水 之便,关键是如何避免或减少洪水之灾。
古代苏州是生产生活与战备的基地。管仲认为,“地之守在城, 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立城郭之目的在于“设 守备、实仓廪、治兵库”。城市需要后备的农业生产基地,战争 需要充裕的粮草。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部位,除西部为丘陵 地带,其余是广袤平川,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吴有“三江五湖利”,便于兴修 水利、农田灌溉和航行交通。吴国都城选址苏州,是立国建都之 后发展农业、备战囤粮、强国富民的需要。古代苏州的城市建设 者们有意或无意间构建了古代城市的生态和谐。这块土地上发达 的农业经济,便利的商品集散条件,使它跃然成为了天下粮仓和 江南城市的商业中心。
宋代平江城 平江是南宋时苏州的名称。宋平江城是平江 军、平江府及吴县、长洲县的驻地。从宋刻 《平江图》来看,平江城有大城和子城,袭 五代吴越城规模。。各城门旁的水门与城内 的河道相通。
明清苏州城 明代苏州城市平面布局因袭过去,县署仍在 城的北部,居民区多在城的东部。明代时资 本主义萌芽,商业区扩大,商业市场以乐桥 为中心,向西延伸,逐渐移向养育巷、道前 街一带,阊门则成为苏州的经济枢纽。
苏常(州)熟,天下足。 —— 陆游 《奔牛水闸记》
1. 城市与外部空间要素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城市选址存在三种主要的思想学说,其中以《管子》 为代表的“地利说”在城市选址的水源、交通、军事防御、地质、 气候、防灾等方面均有详细而科学的论述。
苏州,古称吴,又叫阖闾( hé lǘ)大城,姑苏,平江,茂苑, 吴门,东吴等。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大 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城至今,2500 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
谢谢观赏
建筑101 解振宇 201011001109 建筑101 邓俊 201011001111
苏州府城内水道四 隅分治图主要表示 苏州内近百条经纬 交织的长短水道及 三百多座桥梁。是 历史上表示苏州城 内河道最详细的一 幅图,对研究城市 内部水网分布及太 湖沿海地区水文地 理和水利发展史有 重要价值。
民国时代 苏州古城
宋《吴郡志》引时人胡舜申所作《吴门忠告》,文中说:“吴城以 乾亥山为主,阳山是也。山在城西北,屹然独高,为众山祖,杰立 三十里之外。其余岗阜累累,如群马南驰,皆其支陇。城居陇前, 平夷如掌。所谓势来形止,全气之地也。”
古代苏州是军事战略要地。《周 易.坎.彖》云:“王公设险以守 其国”,古人选择城址很重视“扼 要冲,利交通”的地理位置。春秋 时期诸侯纷争,战火四起。城址选 取首先要具备军事攻守防御的有利 条件。
综观古代苏州地理形势,西抱太湖, 北依长江,东近海口,南临水网密 布的沼泽之地。太湖号称三万六千 顷七十二峰。相传,上古有南蛮部 落首领防风氏,在太湖中设立十二 个山门以保卫百姓安全,其中最大 最险的山门在长沙山与渔阳山之间, 古代为进出太湖必经之口,无风三 尺浪,是军事防御的天然屏障。
伍子胥将城址选于自低丘陵 至平原过渡地带的地形较高 处,与太湖之间隔着一群小山, 避开太湖洪水的直接冲击,城 区地势略高于周围地区,加上 建设了城池,城内历史上罕有 洪涝之灾。 古代城池是王者统治的政治 中心,又是百姓的聚居空间, 更是军事防御的重地。伍子 胥选址古代苏州建吴国都城, 无论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还是自然环境,都是理想建 都之全气之地。
2.历史各个时期的苏州古城
秦汉吴县城 秦汉吴县为会稽郡治,也 就是今天的苏州城。吴县 城是在春秋吴国都城吴城 的基础上重建的,大体上 就是吴子城,周回五里, 位于今苏州城的中部地区。 唐代苏州城 唐代的苏州城水陆交通便利, 全城被划分为60坊。坊市、 河道、街巷交错并行,形成 了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城 中央的子城仍是郡守衙署所 在地,是全城建筑的中心,
பைடு நூலகம்
古代苏州是王者统治与享乐的领地。而古代苏州“四角山水”的地 理环境,山水奇秀的自然景色,似乎更适合营建供统治者游乐享受 的离宫别馆和场圃苑囿。新建的吴国都城有三重城垣,外郭“六十 八里六十步”,大城“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除了大城之外, “城中有小城二”。其中“吴小城,周十二里”,“伍子胥城,周 九里二百七十步”。
《吴越春秋》记载:“子胥乃使相土尝 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 陆门八,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 聪。”所谓“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即考察城址周围的山川地理环境,看土 质是否坚实,水质是否洁净。苏州建城 2500多年,城址不变,说明伍子胥选址水 平和规划水平是很高的。 平江(今苏州城)图,南宋绍定二年 (1229)李寿明刻绘,该图是中国现 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
太湖
苏州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北,地当长江三角洲的东部,京杭大运河 和吴淞江(苏州河)交汇于此,市区和郊区有虎丘、天平、灵岩诸山。 吴大城(即伍子胥创建的阖闾大城)位于太湖水系的东部,地势低下, 为水乡泽国。
太湖在城的西面,它是江南水系的中心,古称具区,别称五湖,又称震泽、 笠泽,相传广袤316万ha,经实测为2,425km2,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古代南方以水运为主。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出:“西北山高陆行, 而无舟楫,东南泽广,舟行而鲜车马。”(《广志绎》卷之一,方舆崖略) 吴大城址,为长江、太湖水运交通枢纽的位置,交通十分便利,有用水 之便,关键是如何避免或减少洪水之灾。
古代苏州是生产生活与战备的基地。管仲认为,“地之守在城, 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立城郭之目的在于“设 守备、实仓廪、治兵库”。城市需要后备的农业生产基地,战争 需要充裕的粮草。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部位,除西部为丘陵 地带,其余是广袤平川,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吴有“三江五湖利”,便于兴修 水利、农田灌溉和航行交通。吴国都城选址苏州,是立国建都之 后发展农业、备战囤粮、强国富民的需要。古代苏州的城市建设 者们有意或无意间构建了古代城市的生态和谐。这块土地上发达 的农业经济,便利的商品集散条件,使它跃然成为了天下粮仓和 江南城市的商业中心。
宋代平江城 平江是南宋时苏州的名称。宋平江城是平江 军、平江府及吴县、长洲县的驻地。从宋刻 《平江图》来看,平江城有大城和子城,袭 五代吴越城规模。。各城门旁的水门与城内 的河道相通。
明清苏州城 明代苏州城市平面布局因袭过去,县署仍在 城的北部,居民区多在城的东部。明代时资 本主义萌芽,商业区扩大,商业市场以乐桥 为中心,向西延伸,逐渐移向养育巷、道前 街一带,阊门则成为苏州的经济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