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对投资者、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本文将分析国内外两个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并探讨舞弊的成因、手段以及如何防范。
二、国内财务报告舞弊案例:万福生科万福生科是一家以农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引起了广泛。
经调查,该公司通过虚增收入、隐瞒负债和夸大盈利能力等手段,达到了骗取上市资格和增发的目的。
这一舞弊行为导致了企业信誉的严重受损,投资者利益也受到了侵害。
三、国外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安然公司安然公司是一家曾经的大型能源公司,因财务报告舞弊而破产。
该公司利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隐藏的关联方交易来虚增利润,同时隐瞒了大量的债务。
这一行为欺骗了投资者,也使公司的声誉扫地。
四、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1)为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而追求高利润;2)管理层道德风险和诚信问题;3)内部控制失效;4)外部审计师的失职。
五、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主要包括:1)虚增收入和利润;2)隐瞒负债和成本;3)利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关联方交易进行造假;4)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进行操纵。
六、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为了预防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2)提高管理层和员工的道德意识;3)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监管力度;4)提高投资者的识别能力和风险意识。
七、结论财务报告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对投资者、企业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舞弊的成因和手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只有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道德意识、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措施的综合施策下,才能有效地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典型案例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日益凸显。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故意对财务报告进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法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也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以下是对某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
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在连续几年的财务报告中,通过虚构销售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负债等手段,夸大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这种行为在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的股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最终导致了公司股价的暴跌和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销售收入:公司A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虚构了大量的销售收入。
这些交易在账面上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商品或服务交换。
2. 虚增资产:公司A通过高估存货价值、固定资产折旧不充分等手段,虚增了公司的资产总额,从而提高了公司的净资产和盈利能力。
3. 隐瞒负债:公司A通过将负债转移到表外,或者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掩盖真实的负债情况,使得公司的负债水平看起来比实际情况要低。
舞弊动机分析:1. 提高股价:公司A的管理层可能希望通过财务舞弊来提高公司的股价,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
2. 满足业绩指标:公司A可能面临来自股东或市场的压力,需要达到一定的业绩指标,因此采取了财务舞弊的手段。
3. 个人利益:公司A的某些高管可能为了个人利益,如股票期权等,而参与或默许了财务舞弊行为。
舞弊后果分析:1. 股价暴跌:随着财务舞弊的曝光,公司A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信誉损失:公司A的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度下降,公司的业务受到了影响。
3. 法律责任:公司A及其管理层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处罚,包括罚款、赔偿损失以及刑事责任。
防范措施建议: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提高透明度:企业应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及时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判断的重大信息。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导言: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或隐瞒财务数据、信息,以达到欺诈、非法获利或其他不当目的的行为。
在商业世界中,会计舞弊案例屡见不鲜。
本文将分析历史上的几个著名会计舞弊案例,并从中总结出常见的舞弊手段与预防措施。
案例一:安然公司会计舞弊案安然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与本世纪初最具声誉的能源公司之一。
然而,由于虚假会计操作的揭露,该公司于2001年破产。
安然公司的会计舞弊主要集中在其特殊目的实体(SPEs)及股票价格操纵等方面。
该公司通过虚构利润以隐藏巨额负债,并在内部员工之间实行高度激励机制,导致信息层级混乱,监管不力。
案例二:范罗斯基会计舞弊案范罗斯基是一家以市政工程和农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然而,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报告中进行了多项违法会计手段,以逃避税务和获取非法补贴。
范罗斯基公司员工通过恶意计算投标价格,故意误报资产负债表,虚构他方资助等方式进行会计舞弊。
该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对经济、税收等方面的严重影响。
案例三:世纪环球会计舞弊案世纪环球是一家电信公司,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迅速崛起。
然而,该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存在大规模的伪造行为。
世纪环球的会计舞弊主要是通过虚构销售收入、修改报表数据,违反会计原则等手段进行的。
该案例揭示了公司高层管理者往往是会计舞弊的主要发起者和受益者。
案例四:南海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装修公司。
该公司在其2016年的财务报告中虚构销售收入,减少负债,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和股价。
此外,该公司还通过虚假合同和交易来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该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在中国企业中的普遍存在和对投资者利益的严重侵害。
结论:以上仅是历史上几个著名的会计舞弊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的危害性及其可能导致的经济、法律问题。
为了避免会计舞弊的发生,企业和监管机构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索菱股份(以下简称“索菱”)是一家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汽车配件制造商。
然而,近年来,索菱卷入了一系列财务舞弊的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以索菱股份为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一、案例背景索菱股份成立于2005年,业务涵盖了汽车轴承、离合器、传动系统等汽车配件制造。
在上市前,公司外部声誉良好,投资者对其前景充满期待。
然而,在2016年,索菱被曝出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舞弊行为。
二、财务舞弊行为据调查,索菱的财务舞弊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增收入:索菱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等手段,虚增了一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
这导致公司财务数据的失真,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产生了误判。
2. 资产负债表造假:索菱在财务报表中虚构和隐瞒了大量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从而掩盖了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他们通过虚报资产、虚减负债等手段,使得公司资产看起来更加庞大,而负债看起来更小,给投资者提供了误导。
3. 利润管理:索菱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虚增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字。
这些做法使得公司的净利润看起来更高,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但实际上并未反映真实的经营状况。
以上行为都违反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准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那么,为什么索菱会出现财务舞弊行为呢?三、原因分析1.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行为通常是由公司高管为了获取私利而进行的。
索菱的高管可能因为个人利益驱动,通过虚增财务数据来提高公司的市值,获取更高的报酬。
2. 监管不力: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往往与监管不力密切相关。
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相关监管机构并未及时发现问题,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财务舞弊得以持续进行。
3. 内部控制薄弱: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公司内部的风险管控机制明显不足。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和风险防控机制使得财务舞弊行为得以长期发生。
四、教训和反思1. 强化监管责任:监管机构需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核实,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以东芝公司为例

目录1 绪论 (1)1.1论文研究的案例背景 (1)1.2论文研究意义 (2)1.3东芝公司财务舞弊案情回顾 (3)2 东芝公司会计主要舞弊手法 (3)2.1利用会计方法中的完工百分比法,推迟计提利润损失 (3)2.2虚报该公司存货价值,实现资产的虚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对其个人电脑(PC)业务填塞分销不当处理,实现盈利的提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控制费用业务的确认时间,实现利润的增加 (4)3导致东芝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 (5)3.1管理高层参与会计报表造假 (5)3.2对薪酬的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不具有长期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公司内部监事没有发挥到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日本企业之间法人交叉持股 (9)3.5 外部民间审计的形式化 (10)4东芝会计舞弊事件对我国审计制度的启示 (11)4.1健全外部审计制度 (11)4.2优化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模式 (9)4.3加强高管的会计合规意识 (11)4.4外部民间审计的形式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充分发挥员工举报作用 (12)5东芝公司会计舞弊案件对我国企业员工管理的借鉴 (13)5.1优化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13)5.2 建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企业员工管理体系 (14)5.3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监督问责体制 (14)5.4建立一套民主有效的员工参与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谢辞 (16)参考文献 (17)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以东芝公司为例摘要: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为了保持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可持续性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准确性在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的消除信息不对称等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下面就选取蓝田股份及东方电子等会计舞弊事件做具体的描述。
一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分析(一) 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概述1 蓝田股份简介蓝田股份股票(600709)1996年发行上市,后改名为生态农业,以销售农副水产品和饮料为主营业务。
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劵市场。
公司总资产规模五年间增长了近十倍,上市后资产收益率始终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也曾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
然而,在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管理人员却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
2 蓝田股份优秀业绩引发疑问(1)应收账款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在其公司2000年及2001年中期的应收账款均不足其上亿元销售的0.5%,这使人怀疑其巨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因为无论是其水产品还是饮料的销售都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2)产品毛利率与同行相比高得异常。
2001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与同一行业相比毛利率高出很多。
而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产品市场被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或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优势的情况才会有如此高的毛利率。
(3)融资行为与现金流量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增大了对银行的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符合。
(4)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亿多元,而其中仅有3590万元是通过销售网点销售,而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使其存在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5)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如此廉价的收入水平,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是不合理的。
(二) 蓝田股份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会计案例分析-法尔莫公司存货舞弊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存货舞弊的手段
3.非法销售。主要是指高管人员或经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商品 或材料私自销售,然后采取弄虚作假的办法,冲销商品或材料记录,将销售 所得款项私设“小金库”或据为己有(贪污)。如某公司将自产的某类日用消 费品以馈赠(招待)客户的名义由办公室主任办理手续,以招待费的名义直接 在公司管理费用中列支,再从仓库将商品发给关系密切的经销商直接收回现 金,私设了数千万元的“小金库”。再如,仓库保管人员将库存商品私下销 售,将销售款据为己有,然后采取故意将不同型号的产品串号、故意多计少 计产品数量弄乱仓库账以掩盖账实不符,或者勾结财务人员采取调账的手法 将账做平。
4.规避税负,偷逃增值税、所得税。 5.在企业改制、资产重组、清产核资等涉及资产或产权价值、结构变动的重
大经济活动中侵占国有资产。 6.满足资本资质要求,特别是流动资产占整个资产的比重较高时。 7.其他,如经管人员贪污、挪用、私分存货等。
案例分析——存货舞弊的手段
1.虚增虚减存货数量。如将合格产品报废以虚减存货,无依据预估人账以虚 增存货,将存货转列往来以虚减存货,通过往来虚增销售、虚转成本以虚减 存货,以非法购买的发票虚增存货,聘请中介评估虚增虚减存货等。
案件经过——舞弊手段
自获得第一家药店开始,莫纳斯就梦想着把他的小店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药
品帝国。
其所实施的策略就是他所谓的“强力购买”,即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
售商品。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导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了高效、精确的财务数据处理和管理,然而,信息化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本文将通过讨论两个实际案例,分析会计信息化舞弊的案件细节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案例一:网络支付系统的滥用案例描述:某公司采用先进的网络支付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和管理,并且设立了专门的财务部门负责信息化会计工作。
然而,某位财务部门员工利用自己在系统中的权限滥用,将公司资金转移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
由于该员工同时负责日常财务及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他能够轻松地删除操作记录、篡改账目,长期隐匿舞弊行为。
案件分析:这个案例中,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滥用是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段。
该员工通过滥用自己的系统权限,隐瞒和篡改了账务数据,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从而达到了个人牟利的目的。
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不严密:公司在设置权限和访问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地限制员工对财务系统的滥用。
2. 巡查监管不到位: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异常交易和账目篡改,缺乏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巡查制度。
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特定的员工能够访问财务系统,并强化对权限的动态调整和审计。
2. 强化审计与监督: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同时加强与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合作,增强监管力度。
案例二:虚构交易的盗窃行为案例描述:某公司采用了自动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包括账务管理、采购和销售等模块,并设立了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然而,某位财务人员利用系统的漏洞,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交易,将虚拟的销售收入转移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
案件分析:这个案例中,财务信息系统的漏洞成为了会计舞弊的工具。
财务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并篡改账目,成功地转移了公司的资金到个人账户上,导致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失真。
原因分析:1. 弱化内部控制:公司在系统的设置和维护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及时修复和防范系统的安全风险。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达尔曼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规模,公司的财务运作备受关注。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系列涉及财务舞弊的问题,这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二、案例概述1. 舞弊手段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主要涉及虚增销售收入、隐瞒负债和资产减值等方面。
公司高层人员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合同,将本应计入下一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以提高公司的业绩表现。
同时,他们还隐瞒了一些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2. 舞弊动机达尔曼公司的高层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公司的业绩表现,采取了这些财务舞弊手段。
他们希翼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来提高公司的市值和股价,从而获取更高的薪酬和奖金。
此外,他们还希翼通过掩盖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维持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3. 舞弊过程在达尔曼公司的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财务数据。
进一步调查后发现,高层人员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勾结,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定单和合同。
他们通过伪造销售凭证和收款凭证,将这些虚构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同时,他们还将一些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隐瞒起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三、案例影响1. 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由于虚增销售收入和隐瞒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达尔曼公司的财务状况实际上比财务报表中显示的要差。
这导致公司的财务指标失真,给投资者和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公司声誉受损达尔曼公司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其声誉向来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然而,财务舞弊案件的暴光使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投资者和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可能导致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受到挑战。
3. 法律风险增加财务舞弊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到伪造财务报表、虚增收入等罪名。
一旦这些行为被发现,公司高层人员将面临法律追责。
此外,公司还可能面临监管机构的处罚和诉讼风险。
四、案例启示1. 强化内部控制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表明,强化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XX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XX公司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会计法律制度分析。
二、案例概述1. 舞弊行为(1)虚构收入:XX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方式,虚报营业收入,虚增公司业绩。
(2)虚增资产:XX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项目、虚增资产等方式,虚增公司资产,误导投资者。
(3)隐瞒费用:XX公司通过隐瞒真实费用、虚增费用等方式,降低公司净利润,误导投资者。
2. 舞弊原因(1)公司内部管理不善: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舞弊行为发生。
(2)利益驱动: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业绩,满足投资者期望。
(3)监管缺失: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敢于铤而走险。
三、会计法律制度分析1. 违反了《公司法》(1)虚假记载:XX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关于公司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的规定。
(2)误导性陈述:XX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误导投资者,违反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
2. 违反了《证券法》(1)虚假记载:XX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规定。
(2)误导性陈述:XX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误导投资者,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
3. 违反了《会计法》(1)违反了会计真实、完整原则:XX公司虚构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费用等行为,违反了《会计法》第八条关于会计核算真实、完整的规定。
(2)违反了会计监督原则: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违反了《会计法》第十七条关于会计监督的规定。
财务舞弊避税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和避税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本报告将以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避税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舞弊手段、避税方式以及舞弊动机,为我国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财务舞弊和避税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
近年来,甲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崛起,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甲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和避税问题被监管部门调查。
经调查发现,甲公司通过虚构交易、隐瞒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逃避税收,给国家造成了巨额损失。
三、案例舞弊手段及避税方式1. 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甲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将部分销售收入计入关联方账户,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向关联方低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同时收取高价款项,从而将部分收入转移至关联方账户。
(2)隐瞒收入:甲公司通过隐瞒销售收入,降低利润总额。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对部分销售收入采取现金交易方式,不进行财务核算,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3)虚增成本:甲公司通过虚增成本,降低利润总额。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虚构业务费用,如广告费、咨询费等,以达到虚增成本的目的。
2. 避税方式(1)利用关联方交易:甲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从而降低税负。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向关联方低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同时收取高价款项,从而将部分收入转移至关联方账户。
(2)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甲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通过设立多家子公司,将部分业务转移至子公司,从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虚构出口业务:甲公司通过虚构出口业务,享受出口退税政策,降低税负。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虚构出口业务,将部分销售收入计入出口业务,从而享受出口退税。
四、案例舞弊动机1. 虚增利润:甲公司通过财务舞弊,虚增利润,以提高股价,吸引投资者关注,从而扩大企业规模。
公司舞弊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
公司成立初期,凭借其创新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层的不当行为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
二、案情简介2019年,科技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一次常规审计中发现,公司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嫌疑。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某涉嫌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手段,侵占公司资金,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具体舞弊行为如下:1. 李某利用公司采购部门职权,虚构采购订单,将资金划拨至个人账户。
2. 李某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开发票,将公司资金转入个人账户。
3. 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项目收入据为己有,未计入公司账目。
4. 李某指使财务部门篡改财务报表,隐瞒公司真实财务状况。
三、法律分析1. 虚构业务侵占公司资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李某虚构业务侵占公司资金的行为,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李某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虚开发票侵占公司资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李某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开发票,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李某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 篡改财务报表,隐瞒公司真实财务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李某指使财务部门篡改财务报表,涉嫌构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李某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4. 公司内部责任除了李某的个人责任外,公司管理层也存在一定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负责。
因此,公司管理层可能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李某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手段,侵占公司资金,其行为涉嫌职务侵占罪、合同诈骗罪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频频发生,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些舞弊事件中,戴尔公司(Dell Inc.)也牵涉其中,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以戴尔公司为案例,深入剖析其会计舞弊事件的全过程,以期帮助读者了解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戴尔公司是一家知名的电脑制造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
它于2002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享有盛誉的公司,却陷入了会计舞弊的丑闻之中。
2015年,戴尔公司公布了一份财务报告,显示其在2012年至2014年间虚增了约5亿美元的收入。
调查发现,戴尔公司的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收入、虚增库存等方式来夸大业绩。
这一舞弊行为直接导致了戴尔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的影响十分恶劣。
该事件曝光后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和质疑,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戴尔公司的股价在事件曝光后大幅下滑,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该事件还引发了监管机构的调查,戴尔公司因此遭受了巨额罚款和处罚。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
公司内部治理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会计人员有机可乘。
管理层过于追求短期业绩,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审计机构在此次事件中也遭受了巨大信任危机。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企业应该重视内部治理和道德建设,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
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和监督,对于发现的舞弊事件要严惩不贷。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也应该更加谨慎,做好尽职调查工作未来展望虽然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已经过去,但其所带来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未来,戴尔公司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弥补这一事件给公众带来的信任危机。
公司需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管理层需要转变观念,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戴尔公司还应该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积极配合调查,并采取措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会计法律实务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销售业务。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甲公司为了提高销售额,采取了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其中包括虚开发票。
2018年,当地税务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甲公司存在虚开发票行为,随即展开调查。
二、案情分析1. 虚开发票的具体行为通过调查,发现甲公司存在以下虚开发票行为:(1)虚构交易。
甲公司与多家供应商进行虚假交易,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增销售额和进项税额。
(2)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
甲公司向下游客户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虚列成本,降低税负。
(3)利用他人账户开具发票。
甲公司通过他人账户开具发票,逃避监管。
2. 虚开发票的原因(1)税收筹划。
甲公司为了降低税负,采取虚开发票手段,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2)市场竞争压力。
甲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采取不正当手段提高销售额。
(3)内部控制缺陷。
甲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发票管理存在漏洞。
3. 虚开发票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二)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核算软件变化情况报送税务机关的;(四)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五)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六)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七)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修改或者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八)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九)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变化情况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变化情况报送税务机关的;(十)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十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十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修改或者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十三)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十四)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变化情况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变化情况报送税务机关的;(十五)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十六)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十七)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修改或者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十八)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计核算软件变化情况报送税务机关的;(二十)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虚假的会计记录、报表或其他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财务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本报告将通过对一起财务舞弊案件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原因、手法和影响,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案件背景(一)公司简介本案涉及的上市公司为A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曾一度是国内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近年来因财务舞弊丑闻陷入困境。
(二)财务舞弊原因1. 公司内部治理缺陷:A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 业绩压力:A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等压力,业绩下滑,为达到业绩目标,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 利益驱动:部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参与或默许财务舞弊行为。
三、财务舞弊手法1.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虚报销售收入。
2. 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订单、虚报库存等方式虚减成本,虚报利润。
3. 隐瞒债务:A公司通过隐瞒负债、虚构担保等方式隐瞒债务,虚报财务状况。
四、案件调查过程1. 监管部门介入:监管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A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2. 内部审计:监管部门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对A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发现财务舞弊事实。
3. 调查取证:监管部门通过调查取证,查明A公司财务舞弊的具体手法和涉案人员。
4. 公开处理:监管部门对A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公开处理,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追究刑事责任等。
五、案件影响1. 公司股价下跌: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曝光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利益受损。
2. 行业信誉受损: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损害了整个电子行业的信誉,影响了投资者对我国电子行业的信心。
3. 监管环境恶化: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加剧了监管环境的恶化。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与防范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与防范近年来,会计舞弊案例层出不穷,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会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误导他人,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会计舞弊案例,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会计舞弊案例:安然公司。
安然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在2001年因为会计舞弊而破产。
该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报收入,隐瞒负债,以获取高额的股价和股票期权。
然而,这种虚假报表最终被揭穿,导致了公司的破产和数千名员工的失业。
那么,为什么会计舞弊会发生呢?首先,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资产、防止舞弊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就容易出现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
比如,安然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导致了会计舞弊的发生。
其次,企业的道德风险也是会计舞弊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企业的管理层缺乏道德约束和责任感,就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比如,一些企业高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会故意虚报财务数据,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这种道德风险不仅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整个市场的信任和稳定。
那么,如何防范会计舞弊呢?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严格的审计程序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其次,企业应加强道德教育和培训。
管理层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企业社会责任。
员工应接受道德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通过全员参与,才能形成企业良好的道德风气。
此外,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监管机构应定期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应依法追究责任,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最后,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自己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和监督的活动。
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审计。
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分析

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分析在商业世界中,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界展示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重要窗口。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惜采用舞弊手段来粉饰财务报告,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诚信。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揭示其舞弊手段和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
一、案例介绍(一)安然公司舞弊案安然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然而在 2001 年,其财务丑闻被曝光,引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企业破产案。
安然公司通过设立大量的特殊目的实体(SPE),将债务和不良资产转移到表外,同时虚增利润和资产。
此外,安然公司还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和关联交易来操纵财务报表,使其表面上看起来业绩良好。
最终,安然公司因财务舞弊而破产,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世通公司舞弊案世通公司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在 2002 年被揭露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舞弊行为。
世通公司通过将大量的经营费用资本化,虚增利润达数十亿美元。
同时,公司管理层还故意隐瞒了巨额的债务和亏损,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
世通公司的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和数千名员工的失业。
(三)蓝田股份舞弊案蓝田股份曾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但其财务报告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
蓝田股份通过虚构收入、虚增资产和伪造交易等手段,营造出公司业绩优良的假象。
例如,公司声称其养殖的甲鱼和莲藕产量惊人,且销售价格高昂,但这些说法在实地调查中被证明是虚假的。
蓝田股份的舞弊行为最终被揭露,公司股票被停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二、舞弊手段分析(一)虚构交易和收入这是财务报告舞弊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企业通过虚构客户、合同和交易,伪造发票和收款凭证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例如,安然公司通过与SPE进行虚假交易来增加收入,蓝田股份则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业务来虚增收入。
(二)隐瞒债务和费用企业将债务和费用转移到表外,或者故意低估债务和费用,以美化财务报表。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然而,最近该公司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案件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案件概述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虚假销售额:公司高层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销售收入,夸大公司业绩,吸引投资者和股东。
2. 虚增利润:通过虚构费用支出和减少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使公司利润看起来更高,从而提高股价。
3. 虚假财务报表:公司会计部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掩盖了上述财务舞弊行为,使投资者和股东无法发现问题。
三、案件原因分析1. 管理层压力:雅百特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高层为了维持公司形象和股价稳定,选择了不道德的手段来提高业绩。
2. 公司文化问题:公司内部缺乏良好的道德和风险意识培养,导致员工容易被诱导参预财务舞弊行为。
3. 内部控制不完善: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审计和监督机制,为财务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四、案件影响分析1. 投资者损失:由于公司虚假业绩,投资者可能在股市中遭受巨大损失,导致信心受挫。
2. 公司信誉受损:雅百特公司的声誉受到严重伤害,可能导致客户和供应商的流失,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
3. 法律责任:公司高层和相关部门可能面临法律追责,包括罚款和监禁等处罚。
五、应对措施1. 彻底调查:公司应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对财务舞弊案进行全面调查,查明责任人和具体操作细节。
2. 及时公告:公司应向投资者和股东公开透明地披露案件发展情况,以恢复市场信心。
3.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审计和监督机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严肃问责:对参预财务舞弊的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包括开除、追究法律责任等。
5. 加强道德教育:公司应加强员工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会计舞弊案例分析会计舞弊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通过虚构、伪造、隐瞒或者歪曲财务数据的手段,达到欺骗或者误导利益相关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分析会计舞弊行为及其影响。
案例: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该公司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电子科技公司,为了迅速扩大规模,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公司高层决定采取会计舞弊行为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
主要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赊销虚构收入:公司虚构了大量的赊销收入,通过虚构销售订单以及与供应商的假合同来夸大公司的销售额。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公司的收入,也能够提高公司市场价值。
2. 不良资产的计提冲销:为了让企业看起来财务状况良好,公司将一些已经变为不良资产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通过计提坏账准备等手段进行冲销,导致企业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不真实。
3. 银行贷款资金的挪用:公司高层将银行贷款的资金挪用到其他违规行为,例如高管的个人消费、投资其他项目等,借此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这些会计舞弊行为会产生以下的影响:1. 误导投资者:虚构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使投资者根据虚假信息做出投资决策,若虚假信息被揭露,投资者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丧失对公司的信任。
2. 影响行业形象:会计舞弊行为不仅损害自身企业的声誉,也对整个行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一旦揭露,会导致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
3. 企业自身损失:会计舞弊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
虚构的收入和恶意冲销会使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真实,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公司被迫破产。
为了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控制度、审计流程等,确保公司内部及外部环境的监管和合规性。
2. 加强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会计伦理的认知,加强风险防控意识。
3. 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审计机构、监管机构合作,及时关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自身监管不力导致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关于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

首先,会计人员没有坚守客观公 正的原则。在银广夏事件中,公 司管理层为了追求更高的业绩和 利润,采取了虚构资产和利润的 手段。而会计人员没有对这些行 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反而 参与其中,助长了造假阴谋的实 施。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会计行 业的公信力,也给投资者和其他 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 责的 司通 银行 这些 需要 养和 于会 义务 期存 关者
2001年,银广夏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一份总价值约为50亿元人民币 货合同。为了实施这个合同,银广夏声称已向德国诚信贸易公司预付了巨 为借口在财务报告中虚增了大量资产和利润。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预 支付给德国诚信贸易公司,而是被用来虚增公司的资产和利润。通过这种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这个财务造假 阴谋持续了数 年,直到2003 年底才被揭露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分析
最后,会计人员缺乏必要 的职业操守
他们参与了造假阴谋的实 施或者故意隐瞒了真实情 况,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12
+
34
在银广夏事件中,一 人员为了迎合公司管 需求或者为了个人私
弃了职业操守和道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 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大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结论与启
结论与启示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案例,它不仅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了许多
例如,银广夏 通过伪造购销 合同、出口发
此外,公司还 通过虚报员工
会计人员违反 道德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分析
在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中,会计 人员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 们是公司财务报告的主要编制者 和审核者,对于保证财务报告的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银广夏 事件中,会计人员严重违反了职 业道德,成为了整个造假阴谋的 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下面就选取蓝田股份及东方电子等会计舞弊事件做具体的描述。
一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分析
(一) 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概述
1 蓝田股份简介
蓝田股份股票(600709)1996年发行上市,后改名为生态农业,以销售农副水产品和饮料为主营业务。
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劵市场。
公司总资产规模五年间增长了近十倍,上市后资产收益率始终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也曾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
然而,在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管理人员却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
2 蓝田股份优秀业绩引发疑问
(1)应收账款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在其公司2000年及2001年中期的应收账款均不足其上亿元销售的0.5%,这使人怀疑其巨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因为无论是其水产品还是饮料的销售都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2)产品毛利率与同行相比高得异常。
2001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与同一行业相比毛利率高出很多。
而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产品市场被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或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优势的情况才会有如此高的毛利率。
(3)融资行为与现金流量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增大了对
银行的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符合。
(4)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亿多元,而其中仅有3590万元是通过销售网点销售,而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使其存在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5)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如此廉价的收入水平,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是不合理的。
(二) 蓝田股份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三)蓝田实现会计舞弊的手段
蓝田股份主要是通过会计处理上的一些不合规手法,在收入和成本两方面一增一减,大幅增高利润,特别是通过固定资产来调节利润。
因为作为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其固定资产是不断增加的,只有详细分析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配比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而这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做到。
蓝田股份1998.1999.2000年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一直很好,其造假手法就是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投资性现金流出。
蓝田股份1998-2000三年间累计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77734万元,但同期投资性净流出187981万元。
蓝田股份虚构收入的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然后通过虚增投资名义将虚增的现金流消化掉,使其账面现金流十分好看。
(四)蓝田股份会计舞弊的后果
由于蓝田股份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该公司董事长等10人被警方拘传。
二东方电子会计舞弊案分析
(一)东方电子会计舞弊案概述
东方电子的母公司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原来是一家困难的小企业,后来工厂规模由小变大,技术由弱变强。
1994年1月,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作为独家发起人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设立了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拥有电网监控及能量管理系统等八大系列300多种产品。
东方电子曾业绩及股价连年翻番,不仅是中小投资者追捧的对象,而且还是多家机构重仓持有的股票。
然而,随着检察官的公诉,一度号称中国第一股的东方电子绩优高成长的伪装被一层层剥开,真相大白于天下…
(二)东方电子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其主要原因是公司高层为了获取高额的利益
(三)东方电子如何造假及涉及的会计实现舞弊的手段
1 东方电子造假的操作手段
东方电子的股市神话开始于内部职工股,东方电子将职工股过户至个人账户,并隐匿职工股。
东方电子上市后,每年初都制定了一个年增长速度在50%以上的发展计划和利润目标,而按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每年年中和年底,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目标的差异,由抛售股票收入来弥补。
其具体造假过程如下:1 证劵部负责抛售股票提供资金。
东方电子从1998年开始抛售持有的内部职工股,一直到2001年8月份,每年抛售的时间大约集中在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披露前,每次抛售的数量有由公司业绩的需要而定,在证劵公司抛售股票,并将所得收入转入公司在银行的账户。
2 公司经营销售部门负责伪造合同与发票。
销售部门人员采取修改客户合同.刻客户印章.向客户索要空白合同,粘贴复印伪造合同等四种手段。
同时,为了应付审计,销售部门还伪造客户的函证。
此外,使销售部门人员与个别客户串通,通过向客户汇款,再由客户汇
回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3 过桥账户—“东方电子技术服务公司”的账户。
1998年10月,东方电子在华夏银行开立账户,通过它东方电子1044万股内部职工股套现后所得的资金以及投入巨资炒卖本公司股票所得的利益,被拆细为一笔笔小额资金,再根据东方电子提供的假合同和假发票伪造银行进账单以及相应的对账单,最后,再把“合法化”了的资金转入东方电子自己的账户上。
4 公司财务部负责拆分资金和做假账。
5 华夏银行负责制作假对账单和进账单。
2 东方电子造假过程中涉及的会计舞弊手段
东方电子会计舞弊是一种“倾轧帐”式的舞弊模式。
主要是将巨额炒股收益列作主营业务利润。
虽然,从利益额上看,这样进行会计处理,并不影响利润总额,但会影响利润质量,特别是这部分收益在总收益比重很大时。
在收益的众多组成部分中,主营业务利润的来源最稳定,最具可持续性,所以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上升,其他利润的比重下降,可以提高收益质量,从而有利于股价上升。
(四)东方电子会计舞弊的后果
东方电子的造假行为使得众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东方电子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最后,涉嫌参与造假的相关人员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三琼民源会计舞弊案分析
(一)琼民源会计舞弊案概述
“琼民源”是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1993年4月30日,以“琼民源A股”在深圳证劵交易所上市,上市后,琼民源继续以较好的势头发展着。
然而,在1995年,公司濒临亏损的边缘,股价应声而跌,成为垃圾股。
但令人惊奇的是1996年中期,琼民源进入回档期,股价进一步升至21元,高速的成长,市场无不震撼。
那么,美丽的背后是什么呢?事实上,破除这层假象我们就可以看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
(二)琼民源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1994年以来,业绩的持续滑坡,直至濒临亏损,停牌摘牌等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经营管理层出现经营理念动摇,产生造假舞弊的动机。
(三)琼民源实现会计舞弊的手段
琼民源实现会计舞弊主要是通过直线造假及曲线造假这两种方式。
直线造假主要指其通过虚构业务,违规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来粉饰报表。
曲线造假指其在资产重组和业务往来中,通过不公允的关联方交易转移资金.操纵利润来粉饰上市公司业绩,来避免其上市公司退市或被打入ST,PT行列。
(四)琼民源会计舞弊的后果
由于会计舞弊事件的披露,琼民源的相关负责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负责为琼民源虚假财务报告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证书被吊销。
四关于会计舞弊事件的反思
从国内的蓝田.麦科特.锦州港.东方电子.银广夏到国外的双“安”.世通…等等事件的发生,一再证明诚信的重要。
在上述案例中。
舞弊行为千姿百态,有的是企业内部独立作假,有的与中介机构窜通一气,有的初衷虽无不良动机但最终玩火自焚…其被淘汰出局的根本共性都是违背了诚实守信这一职业基本要求。
这其中也不乏企业会计人员迫于无奈.会计师事务所自有苦衷,但都不能成为其提供或者被迫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合法理由。
一个有着专业操守与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总是能掌握或察觉非常情况的动机,对舞弊伪造的财务报告有预警及阻止的作用。
问题是:算盘是人的手去拨的,手是人心去主宰的,有什么样的心就拨出什么样的果来。
所以,要拨准算盘,先拨正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