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激进建构主义 两条基本原则: 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人被动的接受
的,而是由认知主义主动的建构起来的,建构 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认知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 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 的现实。
激进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我们无法知道 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去推测它,我们所知道的 只是我们的经验。
生成性学习
1.生成性学习的过程 两个前提:
第一,人们生成对所知 觉事物的意义,总是与 他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第二,人脑并不是被 动的学习和记录输入 信息,它总是建构对 输入信息的理解,主 动的选择一些信息, 忽视一些信息,并从 中得出推论。
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 者原有认知结构——已 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 事件和脑的信息加工策 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 感觉信息(新知识)相 互作用,主动的选择信 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 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
知识观 学生观 教学观
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 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 动态性。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 是一种解释、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 的概括世界的法 则,在具体问题 中,我们并不是 拿来便用,一用 就灵,而是需要 针对具体情境进 行再创造。
应该用“生存力”来代替“真理”,只要某种 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或能提供关于 经验世界的一致性解释,那它就是适应的,就 是有“生存力”的(适者生存),不要去追求 经验与客体一致。
该理论的缺陷:
知识是主体赋予自己的经验流的一种形式,每 一个主体只能认识自己的经验世界,否定社会 交往在个体知识建构中的作用。
理解的生成过程经历的 环节。
认知灵活性理论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为了灵活 的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学习者 必须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的理解。
1.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 的知识
根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多变程度, 斯皮罗将知识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知 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结构良好领域的知 识:是指有些知识领 域的问题是比较规 则和确定的,解决 这样的问题有明确 的规则。
学习的情境性
传统教学观念对学习基本持 “去情境”的观点,认为概括 化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 这些知识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 象出来,让学生脱离具体物理 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进行学习, 而所习得的概括化知识可以自 然地迁移到各种具体情境中。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 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 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 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 “成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 改造。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 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 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 通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学 生能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 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每 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 而建构起来。
学生观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 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近年来关于 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即便 年龄很小的孩子也已经形成了远比我 们所想象的要丰富得多的知识经验。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 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 一过程通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 互动来完成。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教师、 专家、辅导员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 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共 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了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一定 的规范和文化。
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体现出来三个密 切相关的重要倾向: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的情境性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 知识的过程,而是学 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认 知活动是高水平思维。 高水平思维是需要学 习者付出较高的认知 努力的思维活动,它 需要学习者对知识进 行分析、综合、评价 和灵活运用,解决具 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确 定性的问题。
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许 多实际问题常常没 有这样规则和确定, 在解决问题时,不 能简单套用原来的 解决方法,面对新 的问题,在原有经 验的基础上重新分 析,建立新的解决 方案。
结构不良领域有两个特点:
第一,概念的复杂性,在应用知识 的每个实例中,都包含许多广泛的 概念的共同作用,而不是只涉及某 一个知识点。
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个体建构主义所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是如何 建构某种认知方面的或者情感方面的素质的, 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过程。
新旧知识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表现为同化和 顺应:学习者需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 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 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 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调整或改组。
建构 “鱼化”
在个体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上, 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建构主义分类 1990年开始的“教育中的新认识论”系列研讨 会上出现了六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 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论; 控制论系统。
三、当代建构主义今本理论观点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 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
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 皮亚杰。
皮亚杰认为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 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 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 展。
“建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固然是重要的, 但知识是多种类型的。
强调课程目标要有一定弹性,但如果把这一观 点极端化,反对任何统一的课程目标,则是错 误的。
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的见解,但如果 将这一观点极端化,则将陷入彻底的相对主义 认识论,反对任何统一的认识标准。
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
生成性学习 认知灵活性理论 探究性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