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湿地生态系统科学事实与案例

合集下载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效应。

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但是,气候变化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威胁着湿地的健康和稳定性。

1.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气温持续上升,这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湿地的温度升高会引发湿地植被的生理变化,如生长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等。

同时,温度升高还会加速湿地中有机质的分解速度,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2. 湿地水位和水文变化气候变化对湿地的水文过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湿地的水位和水体循环发生了改变。

首先,降雨模式的改变导致了湿地降水量和降雨强度的变化。

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增加,使得湿地地区遭受洪涝和泛滥的风险加大。

另外,全球气候变暖还导致了冰川融化加快,湿地地区的蓄水量下降,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受到了极大挑战。

3.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湿地是地球上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气候变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湿地水位和水文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湿地中的植被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一些特定的湿地物种,如候鸟和湿地植物,对于特定的水位和水体循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气候变化打破了它们的生态平衡,造成物种数量的减少和分布范围的收缩。

4. 湿地的碳储存和排放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碳储存库,湿地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质并存储在湿地土壤中。

然而,气候变暖导致的湿地退化和干旱增加,加速了湿地碳储量的释放。

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暖的速度。

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提供了众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资源净化、洪涝调节、食物供应等。

然而,气候变化给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系统的碳汇作用研究——以天津为例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系统的碳汇作用研究——以天津为例

的碳 汇功 能使 其 系统 具有 调节 气候 的 特性 。而 碳 的 前提 是 完善 整体 [
的湿地 系 统保 护 , 这已 璺成 为湿 地 系统 实现 净碳 汇 的关 键 . 由此 可 见在 气 候变 化的 时代 背景下 . 津湿 地系统 保 护恢复 规划 的重 要性 。 天
热 岛效 应有 咀 显增强 的趋 势 。然而 . 津湿 地 自古 以来 天
e vrnme l l p o lm W h n cy w s rpil t e rgo l we ln s se ni o n a r be e i gr a dy h e ina t o t d y tm wi e s te e so e te ct a l a e h l n in l h i l y
e r e e  ̄ an h f h r na g m n J d ep 0 a mon e te rgbn T e weln s e J z ; h e h t d  ̄l m c r uae te l ae a an eg ll h ci l an 1 i ov m d o mpr e gee h us g s e s in T rf t c o te p e i O ic s te uge c o wel n c n i r n o e a miso s heee e he oe f h ap r s r r f ds u s h r n y f l d abo snk a r e a yt css em s mie u d h pe s r e cm ae h g B e o h sv wet n pan ig l tc o an e t n ert e s u e l l t c an e y t c mpr en i r i h e e a l d l nn e pr e t n o i d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正文】案例一:湿地保护与修复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受到破坏。

作为环境生态部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参与了一个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

以下是该案例的分析。

1. 案例背景在我所属地的沿海地区,森林湿地的种植和湿地资源的非法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作为湿地专家,我积极参与了该地区的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以期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

2. 问题分析湿地遭受破坏后,导致多个生态系统功能逐渐丧失,包括水质净化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此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确保湿地的健康发展。

3.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湿地保护与修复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3.1 建立保护区:设立湿地保护区,限制未经许可的开发行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2 生态修复: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修复湿地植被。

我们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湿地植物,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土壤改善。

3.3 引入保护性动植物:通过引入一些湿地特有的濒危动植物,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同时,引进适宜的鱼类和鸟类等,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种类和数量。

4. 实施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1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得到恢复,水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为周边地区的水资源提供了保护。

4.2 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植被和动物群落得到修复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4.3 社会效益增加:修复湿地不仅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提供了社会教育和旅游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5. 反思与展望通过该案例的分析,我认识到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湿地保护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致力于更好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结束语】以上是我参与的一个湿地保护与修复案例的分析。

通过该案例,我们认识到了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湿地保护案例

湿地保护案例

湿地保护案例湿地保护案例:丹江口水库湿地保护与恢复一、引言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全球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湿地保护。

本文将以中国的丹江口水库湿地保护与恢复为例,详细介绍其背景、目标、措施和效果。

二、背景丹江口水库位于中国湖北省境内,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水库之一。

该水库建成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工湖泊,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其中之一就是原有的河流和湖泊被淹没,导致大量的湿地消失。

这些湿地是当地众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三、目标为了保护和恢复丹江口水库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相关部门制定了以下目标:1. 保护湿地物种多样性:恢复和保护湿地中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特别是濒危物种。

2. 改善水质:减少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高水质。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湿地保护和恢复,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湿地保护区划定:将丹江口水库周边的湿地划定为湿地保护区,加强对该区域的管理和监测。

2.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人工造林、湖泊修复等方式,恢复被淹没的湿地生态系统。

3. 引入外来物种管理:对入侵性外来物种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防止其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4. 加强科研与监测: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丹江口水库周边湿地保护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1. 湿地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通过湿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许多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提高。

2. 水质明显改善:减少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染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丹江口水库周边湖泊的水质得到了改善。

3. 当地经济发展良好:湿地保护与恢复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动力。

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doc

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doc

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课程论文题目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目录1引言32湿地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42.1 湿地生态系统是CO2的“源”与“汇” 42.2湿地生态系统是甲烷(CH4) 的重要“源” 42.3湿地生态系统是氧化亚氮(N2O) 的“源” 42.4湿地开发对全球变化的影响53 全球变暖对湿地的可能影响53.1对湿地水资源面积的影响53.2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64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展望64.1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74.2湿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的研究74.3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与应用74.4湿地生态系统的阈值研究74.5极端事件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84.6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84.7适应性对策研究85 结果与展望8参考文献9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 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 从而对气候系统形成反馈。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近期全球变化与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

关键词:湿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综述1引言作为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足由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1]。

景观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窄间上的配置,是景观形成因素与景观生态过程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景观形成过程和景观生态功能的外在属性。

景观类型与格局的完整性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将会影响湿地景观的演变过程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因此,研究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可以把握湿地景观在结构单元和功能方面随时问的变化,探明其内部景观组合特征及整体性特征,为湿地的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湿地保护与开发方面的几个成功案例

湿地保护与开发方面的几个成功案例

湿地保护与开发方面的几个成功案例
湿地保护与开发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以下是一些湿地保护与开发的成功案例:
1. 浙江鉴洋湖湿地公园:AECOM团队借助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废弃圩田湿地进行改造,打造了占地16hm²的鉴洋湖湿地公园首启区。

项目以“保留–打破–整合”为设计理念,建立起包含林–塘–田–湖–岛的复合生态系统,并通过后期的监测和维护保障湿地净化系统的有效运行,引导场地植物群落的自发性演替。

2. 海南红树林保护: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海南红树林遭遇严重损毁,但为有效遏制生态恶化状况,一系列湿地保护措施陆续出台。

《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和《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发布,明令禁止对红树林的砍伐及其他破坏行为。

同时,相关部门严打毁林挖塘行为,开展大规模退塘还林。

目前,海南红树林面积在以较快速度增加,科学保护修复理念得到逐步推广,珍稀濒危物种也得到了较大保护。

3. 国际湿地保护合作:中国深度参与《湿地公约》事务和规则制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例如,2017年成立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中国分会,2020年中国科学院牵头的“国际湿地研究联盟”入选“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

在国家层面,2019年成立了“国家湿地研究中心”,这也标志着我国湿地研究国家级平台的成立。

4. 中国湿地保护的法律框架:中国的湿地保护经历了摸清家底和夯实基础、抢救性保护、全面保护3个阶段,并随着《湿地保护法》的施行,进入了法治化发展新阶段。

如今,中国湿地面积达到了5635万公顷,以占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而湿地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保护措施。

首先,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

全球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和风暴频繁发生。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由于暴雨的增加,湿地的水位上升,导致湿地境内的水域面积扩大。

然而,这对于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来说并非好事。

某些物种可能会因为栖息地的改变而受到威胁,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

其次,干旱会导致湿地干涸,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减弱,同时也会导致湿地生物的死亡。

最后,风暴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威胁因素。

变暖的气候使得风暴更加猛烈,造成湿地河道的变动和水流的加快,这对于湿地的植物和动物都是一种威胁。

其次,气候变化还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湿地是一个独特的生境,许多物种依赖于湿地中特殊的生态条件。

然而,气候变化使得湿地的生态条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湿地内的物种多样性。

一些特殊适应湿地环境的物种可能无法适应湿地环境的改变,从而面临灭绝的威胁。

此外,湿地中重要的生态过程,如营养循环和水质净化,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然而,针对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湿地管理来缓解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是阻止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可以加强湿地的保护力度,提高湿地的管理和监测水平,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另外,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最高人民法院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你知道吗?湿地就像是地球的肾脏,对生态环境超级重要。

最高人民法院弄出了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这可就像是给湿地保护竖起了一个个闪亮的路标呢。

比如说,有这么个案例,是关于有人非法在湿地上开垦种地的。

湿地本来就有它自己的生态系统,那些小动物啊、植物啊都在湿地上好好地生活着。

可这些人就为了自己那点私利,把湿地的宁静给打破了。

最高法的这个案例判决,就像是一声大喝:“你不能这么干!”这就明确地告诉大家,湿地可不是能随便乱搞的地方。

还有那种在湿地上违规建房子的。

湿地可不是用来盖房子住人的地儿啊,那是鸟类、鱼类还有各种湿地生物的家园。

最高法的案例处理这个事儿的时候,就像是给湿地拉上了一道保护的警戒线。

那些想打湿地主意的人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因为一旦触犯了,就得接受法律的严惩。

这些典型案例的意义可大了。

一方面,对于那些破坏湿地的人来说,这就是警告,让他们知道湿地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不能乱来。

另一方面呢,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也是一种教育。

我们能通过这些案例更清楚地了解湿地的重要性,知道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

就好比我们住在一个小区里,小区的花园要是被人乱破坏,我们肯定也不乐意,湿地就是地球这个大“小区”里非常重要的“花园”呢。

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些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就像是一个个生动的法治故事,在保护湿地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让湿地能够在法律的守护下,继续发挥它的生态价值,为我们人类和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生态保护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些生态保护的典型案例:1. 保护森林:巴西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生态系统,巴西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限制非法伐木、推动可持续林业管理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努力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调节全球气候和维护当地居民的生计。

2. 恢复湿地:美国恢复湿地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附近的芝加哥河流域。

该地区曾经严重受到工业污染和城市化的影响,导致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

通过清理污染物、修复湿地、引入濒危物种等措施,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并成为鸟类迁徙重要站点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3. 海洋保护: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也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为了保护大堡礁的生态系统,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保护区、限制捕捞和海洋污染等。

这些努力有助于保护珊瑚礁、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旅游。

4. 城市绿化: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它也致力于保护和增加绿色空间。

通过在建筑物上安装垂直花园、创建公园和社区花园、推广屋顶绿化等举措,新加坡成功地将城市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城市。

这些绿化项目不仅美化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休闲场所、改善空气质量,并帮助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5. 可持续农业:荷兰是全球农业领域的先驱之一,他们致力于实施可持续农业方法。

荷兰农民通过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实践,例如精确灌溉、有机肥料和蔬菜种植在玻璃温室中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侵蚀、水资源利用和化学物质的使用。

这种可持续农业方法有助于保护土地和水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上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和领域的生态保护努力,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地方提供启示,并促进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气候变化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恶化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温度上升和海平面上升。

1. 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而湿地的生态系统高度依赖于气温的稳定和适宜范围。

温度上升导致湿地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湿地水位下降,水体变得稀缺,影响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

同时,温度上升还会加剧湿地内陆的干旱程度,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对海岸湿地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更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是盐水入侵,这对淡水湿地、河口湿地等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盐水入侵破坏了湿地内部的生态平衡,影响湿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群。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方法:1. 加强湿地保护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区、设立监测站等手段,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力度。

在保护区内,禁止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活动,防止湿地开垦、围垦等行为。

同时,加强对湿地植物和动物的保护,确保其生存环境的稳定。

2. 增加湿地的水源补给湿地的生态系统需要充足的水源来维持其生态平衡。

可以通过引入降雨水、减缓排水速度等手段来增加湿地的水源补给。

同时,减少湿地内的水资源浪费,合理利用湿地水资源,保持湿地的湿度和浸润水位。

3. 促进湿地恢复与重建对已经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湿地,需要积极采取恢复和重建措施。

这包括重新引入湿地植物和动物种群,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

通过生态修复技术等手段,修复湿地受损处,提高湿地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除了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外,还需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湿地影响的研究

气候变化对湿地影响的研究

气候变化对湿地影响的研究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湿地是指受到淹水或饱水状态影响的地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和沿海湿地等。

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对湿地的水循环产生了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水汽含量增加,湿地地表蒸发增加,降水量分配不均,许多湿地地区出现干旱现象。

湿地中的河流、湖泊和沼泽是蓄水和水域调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水量变化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和生物可持续生存。

过多或过少的水都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失衡,破坏湿地的水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

湿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气候变化导致湿地中的温度和湿度等气候因素发生变化,引起湿地植被和动物群落的改变。

许多湿地中的物种面临威胁,比如冬候鸟的迁徙时机和路线受到影响,湿地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时间发生改变。

这些变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挑战。

气候变化对湿地的生态功能产生了影响。

湿地具有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洪水调节和生物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等重要生态功能。

气候变化引发的降雨模式的改变,会影响湿地的水流动态,影响湿地水体的氮、磷等有害物质的净化效果。

洪水频发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影响湿地的功能发挥。

针对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和适应措施。

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湿地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湿地的水质、动植物种群和生态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可持续湿地管理和保护。

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湿地的变化,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对湿地影响的关键措施。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湿地这一重要的生态宝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城市湿地适应气候变化案例研究

城市湿地适应气候变化案例研究

日数增加 ,降水资源 的时空 分布更加 不 分析 的角度看待人和环境系统 的相互作 均 。阅海湿地地处 中国西北 内陆干旱半 用 ,描述 了一条 因果链 :社会 、经济 、
干 旱 地 区 ,相 比湿 润 地 区 的 湿地 生态 系
城 市 湿 地 面 临 气 候 变 化 的 挑 战
人 口 的 发 展 作 为 长 期 驱 动 力 作 用 于 环
城 市 湿 地 适 应 气 候 变 化 案 例 研 究
口 周景博 冯相昭 田春秀/ z L
以 全球 变暖 为主 要特征 的 气候 变 化及 其不 利影 响是 人类 共同 关注 的问 题 ,湿 地等 对气 候 变化 尤为 敏感 的生 态 系统 ,更 易 受气候 变化 的不 利 影 响 ,同时 ,城市 湿地还 受到人 类活动 因素的 更多 干扰 ,在 气候 变化背景下 面 临更大挑 战。
湿 地 游 客 、湿 地 旅 游 开 发企 业 、相 关 科 造成 阅海湿地水资源量 的压力 ;同时 ,
驱 动 力 的 变 化 增 加 了 对 阅 海 湿 地 的 压 研机构等 ,这些利益相关者具有不 同的 在人 口增长加快 、经济发展加速 、城市
力 ,如黄河来水量减少 、地表水蒸发量 利 益诉 求—— 经济 的 、社会 的 、生 态 化 和工业 化程 度 加深 等驱动 力 的作用
湿
凳鬈 套
地 ,是 银 川 西 部 的重 要 生 态 屏 障 ,也 是 会 发 展 快 速 稳 定 ,但 仍 属 中 国经 济 欠 发
我国温带干旱荒漠地 区水生 野生 动植 物 达 地 区 ,湿 地 保 护 的 资 金 、设 施 、人
的 适 应 比发 达 地 区 面 临 更 大 的挑 战 。如
阅 海 湿 地 正 面 临 气 候 变 化 的 挑 何减轻这些不利影响和适应气候变化是

阿坝州湿地保护案例

阿坝州湿地保护案例

阿坝州湿地保护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阿坝州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地级行政区,位于川西高原的东北部,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

近年来,该地区为了保护和发展自身的湿地资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湿地资源概况阿坝州地处高原地区,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适宜湿地的形成。

据统计,阿坝州拥有各类湿地面积超过2000万亩,其中包括高山湿地、草甸湿地、湖泊湿地等多种类型。

这些湿地不仅是珍稀的生态资源,也是动植物的天堂,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湿地保护现状由于阿坝州拥有大片的湿地资源,一些湿地面临着过度开发利用的危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

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阿坝州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三、保护措施1. 制定保护规划:阿坝州政府根据湿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制定了湿地保护规划,明确了各类湿地的管理范围和保护措施,为湿地的有效保护提供了依据。

2. 建立保护体系:阿坝州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湿地资源的监测调查、规划设计和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宣传教育:阿坝州政府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关注湿地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保护湿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4. 强化执法监管:加强对湿地资源的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开发和破坏湿地行为,维护湿地资源的完整和稳定。

四、保护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阿坝州的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湿地资源的面积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动植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得到了有效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得到了恢复和维持。

阿坝州湿地保护案例充分证明了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也为其他地区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希望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能更加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共同保护我们宝贵的生态环境,让湿地成为动植物和人类共同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

【2000字】第二篇示例:阿坝州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生态区域。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应对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应对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应对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温度的升高会直接影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许多适应特定温度范围的物种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其生存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一些珍稀的湿地植物和动物,由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可能会在这场气候变化的浪潮中逐渐消失。

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降雨量的增减以及降雨时间的分布变化,会影响湿地的水位和水流速度。

如果降雨量减少,湿地可能会面临干涸的危险,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减弱。

反之,过多的降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淹没湿地内的植物和动物栖息地。

气候变暖还会导致冰川和积雪融化速度加快,这对于依赖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湿地来说,影响巨大。

短期内,融水增加可能会导致湿地水位上升,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和积雪的减少,补给水源将逐渐减少,湿地可能会陷入缺水的困境。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

例如,海平面上升会侵蚀沿海湿地,破坏其生态结构。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如飓风、暴雨、干旱等)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会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

这些极端事件可能会摧毁湿地的植被,破坏湿地的土壤结构,影响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面对气候变化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的诸多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是当务之急。

这包括划定湿地保护区,禁止非法开发和破坏行为,同时积极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也是关键。

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湿地有足够的水源补给,维持湿地的正常水位和生态流量。

此外,还可以建设水利设施,应对可能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同样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机制,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生态监测站等,对湿地的生态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十二件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十二件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十二件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一、西溪湿地的重生。

西溪湿地在杭州,以前被各种开发和污染威胁。

后来当地政府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开始大力保护。

他们控制周边的污染源,禁止乱搭乱建。

还重新引入了很多本地的水生植物,像芦苇、菖蒲这些。

现在西溪湿地成了城市里的绿肺,鸟儿多了,水质也好了,还能让游客体验到江南水乡那种独特的湿地风情,就像把一个生病的美人重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二、鄱阳湖湿地候鸟的守护。

鄱阳湖是好多候鸟的越冬天堂。

当地的保护者们可是操碎了心。

他们建立了很多保护站,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巡逻,防止有人偷猎候鸟或者破坏候鸟的栖息地。

而且还和周边的村民合作,教村民们湿地保护的知识,让村民们从破坏者变成守护者。

现在每年冬天,都能看到成群的天鹅、大雁在鄱阳湖湿地自在地嬉戏,那场面就像一场盛大的鸟类派对。

三、扎龙湿地丹顶鹤的家园保卫战。

扎龙湿地是丹顶鹤的老家。

以前因为干旱和过度开垦,丹顶鹤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不过呢,人们开始采取措施啦。

他们修建了水利工程,保证湿地有足够的水源。

还严厉打击那些捕捉丹顶鹤和破坏它们巢穴的坏蛋。

现在扎龙湿地的丹顶鹤数量慢慢增加了,这些优雅的“白衣仙子”又能在湿地里翩翩起舞了,感觉就像给它们重建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四、洪湖湿地的生态修复。

洪湖可是有名的大湿地。

但是之前由于围湖造田和渔业过度捕捞,洪湖湿地的生态遭到了破坏。

后来呢,开始实施退田还湖政策,把那些围垦的土地重新变回湖的一部分。

同时,限制了渔业的捕捞强度,让湖里的鱼有机会繁殖。

现在洪湖湿地又恢复了生机,荷花盛开,鱼儿畅游,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宝藏又被重新发掘了。

五、微山湖湿地的综合保护。

微山湖湿地是山东的一颗生态明珠。

当地政府把湿地保护和周边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一方面,加强对湿地水质的治理,关闭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小工厂。

另一方面,发展生态旅游,让游客来体验湿地的美。

还建立了湿地保护区,保护里面的珍稀植物和动物,像睡莲、水雉这些。

现在微山湖湿地就像一个既美丽又能赚钱的好地方,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湿地保护的典型案例

湿地保护的典型案例

湿地保护的典型案例
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还具有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全球湿地正在逐步缩小和消失。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下面是一些湿地保护的典型案例。

1. 美国休斯敦湿地公园保护区
休斯敦湿地公园保护区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湿地保护区之一,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内。

该保护区内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湿地,包括沼泽、湿草原和湿地森林等。

这里是大自然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地带,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迁徙站。

2.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沙特兰德湖保护区
沙特兰德湖保护区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是该省最大的湖泊湿地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内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湿地草原和湿地森林等,还是北美重要的水鸟栖息地。

3. 中国长江三角洲湿地保护区
中国长江三角洲湿地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之一,涵盖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三江口、洞庭湖、太湖和长江口等湿地。

这里是非常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和迁徙站,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渔业养殖区之一。

这些典型案例表明,湿地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永续发展。

- 1 -。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区域湿地的影响研究——以南矶湿地为例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区域湿地的影响研究——以南矶湿地为例







圈 … 雨_区受 都 澍 戎面积 分布煎线 圈— — 一 … 为 有 更 好 的
( 大 规模 、 范 围 的 “ 湖 造 田 ” 致 湿 地 的 面 积 减 少 , 1 ) 大 围 导 从 而 进 一 步 造 成生 物 多 样 性 锐减 。() 2受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 , 5 近 0年 来 鄱 阳 湖 洪 水 水 位 抬 高 幅 度 大 、 旱 现 象 频 繁 、 端 气 候 现 象 干 极
是 由气 候 变 化 和 人 类 活 动 共 同 作 用 引 起 的 。 在 一 定 的 时 间 和 但
空 间 范 围 内 , 类 活动 无 疑 是 主 要 的 影 响 因 素 。 人
等 , 8 的 被 3%
调 查 者 认 为
这 种 方 式
4 主 要 结 论 和 对 策 建 议
4 1 主 要 结论 .
重 旱相 继 发 生 : 其 是 l 6 — 9 8年 。 续 3年 出现 特 旱 与 重 尤 9 6 16 连
湿 地 保 护 宣 传 力 度 , 高 社 区 和 农 户 的 湿 地 保 护 意 识 。 ( 建 立 提 3 )
相 关 的 经 济 调 控 机 制 , 湖 区 人 民尽 快 富 裕 。 ( 建 立 鄱 阳湖 湿 使 4 ) 地 保 护 的 补 偿 机 制 。() 据 鄱 阳 湖 区 特 点 , 究 血 吸虫 病 综 合 5根 研
增加。 21 鄱 阳湖 区年 平 均 气 温 的年 际变 化 .
统 观 和 人 类 发 展 观 理 论 。一 个 健 康 的 生 态 系 统 应 具 备 下 述 特
参考 文 献 : 【 ] 王 广成 、 1 阉旭骞 , 区生态 系统健康评价理论 及其 实证研 究[ . 矿 M】

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论文之勘阻及广创作题目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目录1引言32 湿地及其在全球变动中的作用42.1 湿地生态系统是CO2的“源”与“汇”42.2 湿地生态系统是甲烷(CH4) 的重要“源”42.3 湿地生态系统是氧化亚氮(N2O) 的“源”42.4 湿地开发对全球变动的影响53 全球变暖对湿地的可能影响53.2 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64 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展望64.1 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74.2 湿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的研究74.3 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与应用74.4 湿地生态系统的阈值研究74.5 极端事件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84.6 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84.7 适应性对策研究85 结果与展望8参考文献9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湿地作为一种共同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 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动中有着特殊的位置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动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年夜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 从而对气候系统形成反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近期全球变动与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关键词:湿地;全球气候变动;影响;综述1引言作为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足由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各种生态过程在分歧标准上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1].景观格局是指年夜小和形状纷歧的景观斑块在窄间上的配置, 是景观形成因素与景观生态过程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反映了景观形成过程和景观生态功能的外在属性.景观类型与格局的完整性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 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动将会影响湿地景观的演变过程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因此, 研究湿地景观格局的静态变动可以掌控湿地景观在结构单位和功能方面随时问的变动, 探明其内部景观组合特征及整体性特征, 为湿地的呵护、修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全球性的气候变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主要暗示为气温升高、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 冰川和冻土消融, 海平面上升等.由于年夜气中CO2 及其它温室气体(CH4、N2O 等) 浓度的增加而招致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政府、科学界及社会公众所关切的问题.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全球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刚刚过去的1998年是有记录的100多年来最热的一年.根据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的数据, 1998 年地球概况年夜气层平均温度到达1.4157℃的新记录,比1997年上升了0.117℃如果年夜气中CO2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会明显变暖, 这一点已经获得全世界年夜大都科学界的认同.虽然分歧的科学家利用分歧的模型对全球各地升温的幅度和范围还存在着不尽一致看法.至于何时年夜气中CO2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一倍, 则取决于人们对这些气体减缓排放的办法实施.全球变暖不单使全球年夜气环流、气候带、洋流、风、降水、气温等气象气候因子呈现明显的变动, 而且对全球的生态系统、作物产量、社会经济、乃至政治过程等城市发生一系列的影响.湿地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生态系统, 其组成、结构、分布和功能等都与气候因子休戚相关.因而, 全球变暖势必会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随着气候变动研究的深入, 同时湿地越来越多地暗示出整体面积萎缩、平均斑块面积减小、破碎度增年夜和景观多样性减少等特征, 气候变动对湿地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针对气候变动对湿地水资源面积、湿地土天时用格局、湿地植被空间格局、湿地生物多样性格局等方面的外在影响, 以及由此发生的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环境效应变动等外在影响做r较多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功效.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并对完善气候变动下湿地景观格局变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探讨.2 湿地及其在全球变动中的作用湿地是一种多功能、共同的生态系统, 根据《湿地公约》界说,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 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或静止或流动, 或为海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 包括高潮时水深不超越6 m 的海域”.我国学者经常使用的湿地界说为: 陆地上终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 m 以内, 积水4个月以上) 和过湿的土地, 并与其上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罕见的自然湿地有: 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人工湿地包括稻田、虾田、蟹田等.湿地类型多, 面积年夜、分布广.据统计, 全世界共有湿地81558×108 ha, 占陆地总面积的614%.湿地对全球变动的贡献主要暗示在以下几个方面:湿地生态系统是CO2的“源”与“汇”据估计, 蕴藏在分歧类型湿地内的碳约占地球陆地碳总量的15% , 因而,湿地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据Franzen 估计,世界上泥炭干物质总量为240×109~280×109t,如果按碳含量50%~55%计算, 蕴藏在泥炭中碳的总量将是120×1015~260×1015g.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地表经常性积水, 土壤通气性差, 地温低且变幅小, 造成好气性细菌数量的降低, 而嫌气性细菌较发育.植物残体分解缓慢, 形成有机物质的不竭积累.泥炭是沼泽湿地的产物, 是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积累速率较强类型之一,是CO2的“汇”.湿地经过排水后, 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 地温升高, 通气性获得改善, 提高了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 而在湿地生态系统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中发生年夜量的CO2气体, 向年夜气中排放,此时,湿地生态系统又暗示为CO2的“源”.2.2 湿地生态系统是甲烷(CH4) 的重要“源”甲烷,CH4,俗名沼气,发生于厌氧微生物活动在厌氧条件下,甲烷菌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 发生甲烷,同时,在好气土壤或土层中, 甲烷又被氧化菌所氧化.由于甲烷是在厌氧条件下发生的,所以发生甲烷的土壤环境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沼泽、较浅的水体及水稻田.据估计全球湿地每年约释放150Tg (1Tg= 1 000 000 t) 甲烷,约占每年年夜气总甲烷来源的25%.在湿地和稻田中,甲烷发生和再氧化受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和淹水深度的影响, 并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植物生长一方面是有机物质的来源;另一方面,植物通气组织是土壤中甲烷进入年夜气,以及年夜气中氧气进入土壤的主要通道.根据王明星等人.估计, 1988 年我国稻田CH4 排放量约为17±2×1012g, 约占全国CH4 总排放量35±10×1012g 的一半.各种天然湿地的排放量约为212×1012g, 约占总排放量的6% 左右.甲烷生产与湿地类型、水分状况、温度、土壤理化特征等因素有关.2.3 湿地生态系统是氧化亚氮(N2O) 的“源”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CO2和CH4 的温室气体.年夜气中N2O的95%来源于生态系统氮循环中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高温、湿润、高碳氮含量的土壤是N2O发生的最佳环境.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 N2O发生的速率呈现高峰, 但土壤含水量到达饱和以后,N2O释放率会显著下降.N2O的排放源主要是土壤, 其中农业土壤每年的释放量约3×106 t, 自然土壤为6×106 t.由于土壤性质和覆盖状况等因素的不同, 土壤排放N2O的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动很年夜.目前对N2O的测定工作年夜部份是在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 和各种农田上, 而对天然湿地研究的很少.2.4 湿地开发对全球变动的影响湿地曾是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是许多生物种群的优良生境, 存在着丰富的物种, 堪称生物多样性的贮存库, 以我国湿地为例,湿地哺乳植物有65 种, 约占全国总数的13%; 湿地鸟类300 种, 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 爬行类50 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 两栖类45 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6%;鱼类1 040 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7%和世界海水鱼总数的8% 以上.中国湿地还有高等植物1 548种, 其中被子植物1 322 种、裸子植物10种、蕨类植物39种、苔藓植物167 种.湿地集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即是一体.可是在人类活动长期影响下, 特别是近年来湿地过度开发与利用的影响下, 湿地被不竭围垦、污染和淤积, 面积日益缩小, 物种逐渐减少.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分布等的变动肯定会对区域, 甚至更年夜范围的气候和气候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3 全球变暖对湿地的可能影响虽然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很有限, 但可以肯定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动势必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极年夜影响,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在20世纪, 北美洲、欧洲、澳年夜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特有的一些湿地, 50%以上已经发生了改变171;我国3期全国湿地分布遥感制图也显示, 近20年间我国湿地总面积减少了11.46%, 这些都与气候变动不无关系.目前, 国内外都在积极研制气候变动模式, 且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圆.气候因子中的气温与降水量的分歧组合形式是地表自然界景观干差万另外基础, 也是湿地形成、发育及分歧生态特征差另外控制因素.气候变动能够影响湿地的水文情势, 诱发侵蚀并改变湿地沉淀速度, 招致湿地景观面积的静态变动, 是湿地扩张与萎缩的主要因素.Poiani等应用数学模型(WETSIM)研究了北部草原在气候变动下的静态响应, 结果显示北部草原湿地景观面积变动与气候改变有良好的规律性.气候因子中, 气温是控制湿地消长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气温升高能够引起湿地水温及土壤温度升高, 因而湿地的蒸发量也增加.赵慧颖等采纳回归统计方法得出呼伦湖面积在气温升高1℃时约减少28~80 kmz;Li等应用线性回归及主成份分析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 认为湿地景观面积与径流量呈正相关, 与温度呈负相关.除气温的显著影响外, 降雨对湿地水文特征的影响最为明显, 降水量下降则减少湿地水源补给, 影响湿地水资源的分布, 因此湿地景观面积与降水具有正相关性.葛德祥等n.1采纳灰关联分析法分析了辉河湿空中积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研究标明辉河本地植物生长期的降水量是影响辉河湿空中积变动的主导因子.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经典统计学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例如应用回归分析、主成份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气候因子与湿地景观面积进行数学建模;同时将灰色关联分析法等非统计学方法应用到湿地景观静态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气候变动还能够引发海平面上升, 而河口湿地、滨海湿地及三角洲湿空中临的主要威胁来自气候变动, 因而海平面上升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这三类湿地的研究上.其中海平面上升对滨海湿地影响的研究模型主要包括海平面影响湿地模型(SLAMM), 特定区域的过程模型(POSSM), 湿地变动模型(WCM)1151.Nichollstl61根据IPCC的SRES设定情景分析, 应用“3s”(GIS、RS与GPS)技术得出, 到2080年时, 全世界滨海湿地将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减少5%一20%.Tian等应用“3s”技术、潮汐计量表、海图, 研究了IPCC海平面上升情景下上海崇明东滩自然呵护区的滨海湿地的响应.结果标明, 到2100年时, 海平面上升0.88 m的情景下, 40%研究区的陆地将被淹没.以上研究均应用了“3s”技术, 同时Goetz等‘也强调了光学、雷达技术及多重传感器在研究气候变动对河口、滨海湿地影响中的重要性.3.2 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它为多种无脊椎植物、冷血和热血的脊椎植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湿地最为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为植物提供终年的居住环境, 还是一些候鸟越冬的生境(取决于湿地的地舆位置).因而, 湿地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全球变动的影响.可是, 由于气候和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异性, 地质地貌的区域不同, 湿地中的生物群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时空分异性, 各地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对全球变动的响应也暗示出极年夜的区域性.在一些湿地, 气候变动引起的生物群落的变动, 有可能招致一些种群的变动(如有的种群可能会逐渐消失, 有的种群则会发生新的变种) , 例如,在塞舌尔, 小面积湿地的丧失, 有可能造成本地爬行类和小型鸟类的灭绝.在半干旱地域, 鸟类对湿地的依存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动, 这主要取决于区域年降水量.如果塞舌尔西部的湿地变干, 一些依赖湿地生存, 而且相对容易迁移的鸟类将会东移, 例如, 迁移至尼日尔、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德等国.由于湿地, 尤其是温暖地域的季节性湿地,为许多严重疾病, 如疟疾、丝虫病、血吸虫病等的病媒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栖息地, 所以温度的升高和季节湿地分布的变动将改变这些疾病的时空分布.防洪作为湿地的基本功能之一也会受到全球变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4 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展望由于湿地生态系统自身的复杂性, 湿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因子及其它环境因子之间的错综关系.因此, 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初步的, 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 因而, 是未来全球变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来说, 以下几个方面将可能是此研究领域近期的重点方向: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年夜气中CO2浓度增加会提高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叶概况的CO2浓度梯度, 使得CO2容易进入叶片内部而提高光合速率.光合途径分歧的植物, 其光合强度对CO2浓度响应曲线有显著不同.CO2浓度增加提高光合效率对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亦造成影响.根据国内外的研究,CO2增加, 大都作物取得明显的增产效应(如小麦、年夜麦、水稻等) , 但对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影响还未见详细报道.CO2增加的直接效应的另一个方面是影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植物叶片的气孔是CO2和水汽进入植物的窗口,CO2增加会减小气孔的开度, 从面降低蒸腾量, 减少需水量, 提高水分利用率.2×CO2后可使C3、C4 类植物的气孔孔径减少40% , 降低蒸腾量23%~46%.目前, 此方面的研究年夜都集中在农田生态系统中, 而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还较少, 因而是未来全球变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4.2 湿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的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中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不单与年夜气中CO2、CH4、N2O、NO x 等气体的浓度、水分和能量收支状况、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等因素有关, 而且与气候因子(如降水、气温、辐射等) 休戚相关.但目前这种关系的认识多为定性分析, 缺乏定位定量研究, 因此, 从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动身, 有待于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中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及其主控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4.3 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与应用确定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涉及到许多分歧条理的复杂系统,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来处置这种复杂的系统.尽管现在已经有一系列的生态模型被分歧的学者用于全球变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但年夜都适用了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 而直接用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模型还很少.同时, 还需要从模型参数的率订和修改、模型物理结构的细化、模型精度的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湿地模型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模型、湿地化学模型和湿地形态模型等三年夜类, 按其笼统的对象可以细分为能量循环模型、物质循环模型、水文学模型、空间场生态模型、植物生长模型、因果关系模型、区域综合模型等.4.4 湿地生态系统的阈值研究正如气候变动框架公约指出, 气候的变动及其晦气的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所谓气候变动的晦气影响是指气候变动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或生物区系的变动, 这些变动对自然的和管理下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复原力、生产力, 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 或对人类的健康和福利等发生重年夜且有害的影响.因此, 探讨和寻求造成湿地生态系统有害影响的阈值是极为重要的课题.昔时ö月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高于某一特定值时, 某些物种便存在着可能灭绝的危险, 此时的温度即可以称为此物种对全球变暖响应的阈值.显然, 不单温度可以是阈值的一个指标, 降水、土壤水分、养分等诸多环境因子都可成为阈值.分歧湿地生态其阈值显然是有区另外.4.5 极端事件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特有的历史文献、树木年轮、冰芯和古气候资料及数据, 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动对极端气候事件影响, 例如旱、涝、高温、病虫害等发生的频次、幅度、范围和强度等, 继而探讨这些气候极端事件发生时, 湿地生态系统的响应, 从而为未来全球变暖情景下, 气候极端事件发生的估计以及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的评估提供依据.4.6 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目前, 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 往往只是考虑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对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分布、功能的影响.事实上, 这种影响是十分复杂而多变的, 例如, 温室气体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光合作用造成直接影响, 再比如, 全球变暖有可能改变害虫的数量和种类, 从而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认真分析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各个方面和条理, 探讨其物理机制和反馈机理, 对此问题进行综合和深入的研究, 是此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核心课题.4.7 适应性对策研究全球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如何采用积极而有效的办法, 降低或减缓其负面效应, 增年夜和加强其正面效应是全球变动中极其重要和不成缺少的组成部份.5 结果与展望针对国内外气候变动对湿地生态水文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 年夜大都生态水文研究均是在情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松散式”的机理识别, 未能从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发生的物理机制上进行紧密耦合.全球气候变动布景下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湿地生态水文规律的探求和应用上, 以后湿地生态水文学将从单一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为主要对象发展成为以研究气候-水文-生态三者相互作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2) 新兴交叉学科与地学信息技术和湿地生态水文生态模型耦合的特征将会日益明显.而且, 随着湿地生态水文之间的机理性认识不竭深入, 具有物理机制的生态水文模型将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开展气候变量-水文变量-湿地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 解决气候模型与湿地生态水文模型标准转换问题, 实现气候模型和湿地生态水文模型相耦合, 是研究气候变动对湿地生态水文影响的重要环节.( 3) 生态需水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实质是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水分之间相互关系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动对湿地系统需水机理及规律的研究, 预估未来气候变动情景下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变动趋势, 为湿地生态需水核算、湿地生态补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4) 从流域标准上研究气候变动对湿地生态水文的影响及反馈作用机制, 揭示湿地生态水文格局、过程的变动机理, 制定应对气候变动的湿地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呵护的对策办法, 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提高流域湿地系统的整体应对气候变动的能力, 保证流域水平安、生态平安和经济社会可继续发展.参考文献[1]李胜男, 千根绪, 邓伟.湿地景观格局与水文过程研究进展fJI.牛态学杂志, 2008, 27(6):1012—1020.Li Sheng-nan, Wang Gen-xu, Deng Wei.Research advancesin wetl and landscape pattern and hydrological pm—ces[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H)8, 27(6):1012-11)20.(in Chinese)[2]Bai J H, Ouyang H, Cui B S, et a1.Changes in landscapepattern of alpine wetlands on the Zoige Plateau in the pastfour decades[J].Acta Ecologica Sinica, 21W)8,28(5), 2245-2252.[3]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996.Zhao-qing. Advances in wetland hydrology [J]. Advancesin Water Science, 2003, 14( 4) : 52l-527. ( in Chinese) )[4]BURKETT V, KUSLER J. Climate change: Potential impacts and interactions in wetl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 Virginia [J]. Journal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2000,36( 2) : 3l3-320.[5]LAHMER W, PFUTZNER B, BECKER A. Assessment of land use and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the mesoscale[J]. Physics andChemistry of the Earth: Part B: Hydrology Oceans and Atmosphere, 200l, 26( 7 /8) : 565-575.[6]张建云. 气候变动对水的影响研究及其科学问题[J]. 中国水利, 2008( 2) : 14-18. ( ZHANG Jian-yun. Impacts of climate on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and its relevant scientific problems to the further studied [J].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8( 2) : 14-18.( in Chinese) )[7]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996.[8]《气候变动国家评估陈说》编委会, 气候变动国家评估陈说[M]. 北京: 科学出书社, 2007. ( Editorial board of China’s nationalassessment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China’s National Assessment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M]. Beijing: Science Press,2007. ( in Chinese) )[9]张建云, 王国庆, 杨扬, 等. 气候变动对中国水平安的影响研究[J]. 气候变动研究进展, 2008, 4( 5) : 290-295.( ZHANGJian-yun, WANG Guo-qing, YANG Yang, et al.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security in China [J]. Advances in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08,4( 5) : 290-295. ( in Chinese) )[10]王浩, 严登华, 贾仰文, 等.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J]. 水科学进展, 2010, 21( 4) : 479-489.( WANG Hao, YAN Deng-hua, JIA Yang-wen, et al. Subject system of moder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research frontiersand hot issues [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10, 21( 4) : 479-489. ( in Chinese) )[11]任国玉, 姜彤, 李维京, 等. 气候变动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J]. 水科学进展, 2008, 19( 6) : 772-779. ( RENGuo-yu, JIANG Tong, LI Wei-jing, et al.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China’s water resources[J]. Advancesin Water Science, 2008, 19( 6) : 772-779. ( in Chinese) )[12]张建云, 王国庆, 贺瑞敏, 等. 黄河中游水文变动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动的响应[J].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2) : 153-158.( ZHANG Jian-yun, WANG Guo-qing, HE Rui-min, et al. Variation trends of runoffs i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its responseto climate change [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9, 20( 2) : 153-158. ( in Chinese) )[13]IPCC. Climate change and water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14]吴绍洪, 赵宗慈. 气候变动和水的最新科学认知[J]. 气候变动研究进展, 2008, 5( 3) : 125-132. ( WU Shao-hong, ZHAOZong-ci. Updated understanding of climate change and water [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08,5( 3) : 125-132.( in Chinese) )[15]CL MENT B, AIDOUD A. Report of the integrated project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global change 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与湿地生态系统:科学事实与案例
科学事实1: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四次气候变化评
估报告指出,自1750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大气二氧化
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

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
化的主要原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使用
和土地利用变化(如湿地围垦等),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的变化主要来
自于农业。

●近250年来,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工业化前的约280 ppm增加
到2005年的379 ppm,甲烷浓度值从工业化前的约715 ppb,增加到2005
年的1774 ppb,氧化亚氮浓度从工业化前的约270 ppb,增加到2005年
的319 ppb。

科学事实2: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保护湿地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强度
●湿地中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茂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无机碳(大气中
的CO2)转变为有机碳。

湿地中含有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碳,它们在湿
地中不断积累。

湿地是陆地上碳素积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态系统。

●湿地是陆地上巨大的有机碳储库。

尽管全球湿地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
4 %~6 %[即(5. 3~5. 7) ×108 hm2 ],碳储量约为300~600 Gt (1Gt=109
t ),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12%~24 %。

如果这些碳全部释放到
大气中,则大气CO2的浓度将增加约200 ppm,全球平均气温将因此升
高0.8~2. 5℃。

●我国科学家对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的研究表明,东滩湿地芦苇群落的年固
碳能力可达(1.63±0.39) kg·m-2,是全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2.3~4.9
倍(平均3.3 倍)和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2.7~5.9倍(平均4.0倍)。

科学事实3:湿地生态系统对洪涝、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具有调节功能,能够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鄱阳湖湿地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天然水量调节器,起着调蓄洪峰、减轻洪
水灾害的作用。

据研究,上游河流注入鄱阳湖的最大流量的多年平均值
为30 400 m3/s,而湖口相应出流的最大流量多年平均为15 700 m3/s,洪
水流量平均被削减14 700 m3/s,削减百分比为48. 3 %。

如果没有鄱阳
湖的调蓄,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将更为频繁和严重。

科学事实4:人类对湿地的破坏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减弱湿地的调节功能并对人类未来产生不利影响
●湿地的围垦使湿地的储碳能力大大降低,甚至成为碳源。

科学家对我国
三江平原等湿地的研究表明,在积水条件下,湿地是CO2的汇。

当湿地
被疏干围垦后,土壤中有机物分解速率大于积累速率,湿地变为CO2
的源。

●湿地植物从大气中获取大量CO2。

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导致湿地中碳物
质的积累。

气候变暖或降水减少都可加速湿地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可能
促使它们成为大气的碳源。

在1950年至2000年间,我国天然红树林湿地面积减少约73 % ,珊瑚礁湿地约80 %被破坏。

滨海湿地的围垦和改造利用,不仅使湿地生物失去了栖息地,而且导致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