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体系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湖泊和地下水的基本知识3. 地貌- 地壳的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山地、平原、高原等地貌形态的形成-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过程和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等)- 农业布局的因素- 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类型-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和功能-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和导航中的应用五、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环境2. 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 地方性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城市污染等)3. 可持续发展策略- 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 生态农业和绿色建筑- 教育和公众参与请根据以上概要在Word文档中创建相应的文档,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编辑和排版。
您可以添加适当的标题、小标题、列表和段落,以确保文档的清晰性和专业性。
此外,您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图表、图片和案例研究,以增强文档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高一地理第1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第1册知识点归纳高中地理第一册是地理学科的基础教材,主要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的概述、地球与地理环境、自然与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该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
一、地理学的概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特征、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
它包括两个基本领域: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空间、结构和运动规律,包括地质学、气象学、海洋学等。
而人文地理学则研究人类在地表上的分布、利用和改造地球表层现象及其规律,包括经济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人口学等。
二、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
地球的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它们分别占地球表面的29%和71%。
地球上存在着大气、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重要地理要素。
水圈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称,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自然地理1. 大气和天气:大气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形成的气体包围物。
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氩气和二氧化碳等。
天气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表现,它受到高空环流、水汽含量等影响。
2. 水文地理:涉及水资源、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地理现象。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3. 地貌与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地形则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和。
常见的地貌有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它们的形成受到地质作用和风化、水力等因素的影响。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个地区的居民总数。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
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差异很大,城市化也是当前人口问题的重要方面。
2. 经济地理:研究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规模和利用情况。
经济地理学关注产业分布、经济区位、交通运输等问题。
3.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地表土地的各种利用方式和方式的总称。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1. 地球与地球运动:
-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2. 大气与天气:
-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环流和海洋流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形成和对天气的影响
- 气温、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的测量及其表示方法
3. 气候与气候区划:
- 气候要素和气候要素分布规律
- 气候类型和气候区划的划分方法
-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4. 水资源与水循环: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 水的循环过程和路径
-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作用
5.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和社会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6. 人口与城市:
-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和特点
- 城市化过程及其影响
- 城市规模、城市体系和城市景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7.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内容。
下面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其特点是球形、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季节的变化。
2.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构造运动有地板运动和地震,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和沉积。
3. 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短时间内的气象条件。
4. 气候区划与地带性气候: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变化规律,将地球划分为寒冷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三大气候带。
5.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循环流动,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等过程。
6. 生物地理:研究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生物地理可以分为动物地理和植物地理两个方面。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人类聚居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城市经济和社会功能的不断扩大。
3. 农业与农业区划: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农业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将地球划分为农业区和农业带。
4. 工业与工业布局:工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工业布局是指工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5. 交通与交通发展:交通是连接城市和城市、城市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6.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平衡发展,区域规划是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规划。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 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具有赤道略鼓起和两极略扁平的特点。
- 地球的尺度指的是地球的大小,通常用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表示。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进行自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公转周期为一年。
3. 地图的制图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 地图的图例:用于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 地图的方向:利用指南针或者指北针确定地理方向。
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调查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来研究地理问题的一种技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气候预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利用航天器或者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 遥感技术的应用:用于监测气候变化、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域。
3. 地理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式获取地理数据。
- 实验方法:在实验室中进行对地理问题的模拟与实验。
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 行星的运动规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同时自转。
2.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 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等。
3. 地球的地理环境- 大气环境:指大气的组成、结构和运动等。
- 水环境:指地球上的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 生物环境: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第四章: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壳-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岩石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 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差异:大陆地壳较厚、密度较低,海洋地壳较薄、密度较高。
2. 地幔- 地幔的特点: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固态岩石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知识概述《高一地理必修一》①基本定义:这本书是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的第一本必修教材,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②重要程度:作为高中地理的入门教材,它不仅是学习后续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高考文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前置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需要一些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
④应用价值:通过学习这本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明白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未来从事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重要帮助。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高一地理必修一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表形态塑造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以及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等。
②关联知识:与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关联,例如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化学知识能帮助我们理解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循环。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在于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形成原理和相互关系,难点在于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④考点分析:考试中常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对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详细讲解(以“气候与天气”为例)①概念辨析: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天气则是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具有多变性。
②特征分析: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风向等多方面的特征,不同气候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
③分类说明: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它们各有特点,适应了不同的自然环境。
④应用范围:了解气候特征对于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都有重要指导意义,比如热带气候区适合种植热带水果,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四、典型例题例题一:《判断气候类型》题目内容:某地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高温多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和产生的现象。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等。
- 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
- 地球公转: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五带划分)。
4. 大气环境- 大气组成:主要成分(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
-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类型、气候分布。
5. 海洋与陆地- 海洋的分布: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环流、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 陆地的形态:陆地的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陆地的分布。
6.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定义、特点、利用方式。
-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水、干旱、台风等。
-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预警系统、应急措施、灾后重建。
7.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 人口迁移:原因、类型、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管理。
8. 经济与文化-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的指标。
-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类型、文化景观的形成。
-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9.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措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10.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遥感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定义、GIS的应用。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全解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全解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它涉及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高一必修一地理课程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知识,下面将通过几个方面来全面解析这些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具体位置。
我们所处的地球位于太阳系内,地理上主要有两个基本位置来进行定位,即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指地球上任何位置东西方向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纬度是指地球上任何位置南北方向的角度,以赤道为基准,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
地理位置的了解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各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势与地形地勢是指地球表面地形与地貌的总称。
地貌是地球地壳的外表诸现象的总和,包括地表形状、地表地质结构以及地貌单元的分布。
地球上有陆地和海洋两种主要地形,陆地在地势上表现出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海洋则以洋脊、大洋盆、大陆边缘、大陆斜坡和海岸沉积平原等地形形态为特点。
地势和地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地貌的形成与演变,对于资源分布、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三、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风力、湿度等方面的要素。
而气象则是对天气状况的具体观测和分析。
气候的形成与地球位置、地形地势、太阳辐射、大气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
气候研究不仅对农业、林业、地理环境等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生态地理环境和生态过程三部分构成的整体。
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地理学研究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群落的构成、分布规律及其演替过程,生态地理环境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等。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五、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是指地球自然界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环境的深入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高一年级的地理课程通常分为必修一和必修二两部分,其中必修一主要围绕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概况、地球上的大气、水和地貌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对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自转和公转运动导致了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通过学习地球的经纬度系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和位置。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对于解读地图和获取地理信息至关重要。
二、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本部分内容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圈层的基本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地球上的大气大气是地球表层的气体层,对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结构、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现象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原因。
此外,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也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和关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水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本部分内容包括水的性质、水循环、河流和湖泊等。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对于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议题。
五、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层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地形。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水流侵蚀等。
通过学习地貌的类型、特征和形成原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表景观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
六、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计算机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首先,我们从地球和地图学起。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是地理学的基础,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习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
接着,我们探讨了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础。
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都是重要的知识点。
海洋和陆地也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海洋的分布、洋流的形成和影响,以及陆地的地形地貌,如山脉、平原、高原等,都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此外,陆地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以及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和作用,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点。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地理学中的重要主题。
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对于理解人类活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洪水、干旱等的形成机制和预防措施,也是地理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
最后,我们学习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
人口的分布、迁移和城市化,以及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变迁,都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以及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和发展,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的地理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干货丨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
干货丨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梳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梳理一、地理学基本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现象及其相关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1.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研究。
2.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人口、城市、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二、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1.地球结构: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分为陆壳和洋壳。
2.地壳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
板块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相对移动,导致地球的地壳地震、火山、地台等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陆地形态1.地表水体:包括大洋、海洋、河流、湖泊等。
大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占据地球表面面积的70%以上。
2.地表地貌: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形态。
3.高山地带: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四、地球的气候与气象1.气候带:根据不同纬度地带的气侯特征进行划分,主要有寒带、温带和热带。
2.气象要素:主要有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降水。
3.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草原气候等。
五、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1.地球的水资源:主要有地下水、河流、湖泊、雪山冰川和海洋。
2.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六、地球的生物资源和保护1.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物资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2.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地区或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物种和遗传差异的数量和种类。
3.生态保护:重要保护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城市与人口: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面积扩大、人口集中等,这对资源和环境提出了挑战。
2.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等,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有所差异。
3.交通运输: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是人们进行物质和信息流动的重要方式。
八、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地图制图、统计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地理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球的各种现象。
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必修一是考生们必须要掌握的科目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新高考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框架,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科目。
1. 自然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了解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地理现象至关重要。
在新高考地理必修一中,自然地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部向外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构成物质。
(2)板块构造和地质灾害:地球的表面由若干个板块组成,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可以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3)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变化规律,而天气是指短期的气象状况。
了解气候与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至关重要。
2. 地域分布与特点知识点地理学中,地域分布与特点是研究各个地理现象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差异性。
在新高考地理必修一中,地域分布与特点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全球人口及其分布:了解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人口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全球产业格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具有明显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趋势。
(3)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了解各地资源禀赋的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挑战。
3. 地理实验与调查知识点地理实验与调查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来收集和分析地理信息。
在新高考地理必修一中,地理实验与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地图与地图制图:了解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
(2)实地考察和实验: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全)讲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形成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中心天体:太阳 中心天体:地球 河外星系 地月系 卫星:月球 总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统(行星及卫星) 银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他恒星系统注: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仅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而不是整个宇宙。
半径约为150~200亿光年。
4.5.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一看位置:在地球大气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二看形态:是物质形态三看轨道:有自己的轨道并独自运行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的特征 注意: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并不完全相同,最大的特点是金星逆向自转(自东向西转) 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4H→He(在聚变过程中亏损了质量转变为能量)波长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0.4~0.76微米(um)之间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可见光部分。
意义: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地球上的能源来源:太阳能是直接利用的来自太阳的能源,水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属于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能源。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等。
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对地球环境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行星地球1. 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四季的划分等。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
3.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基本要素、类型和使用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热量平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风、气压带和风带等)、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受力分析等。
4.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1. 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和特点,以及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和影响,以及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3.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以上仅为高一必修一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学校课程设置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本文旨在总结和概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知识点。
第一章大地构造
1.1 地球的形状
1.2 地球的内部结构
1.3 潮汐和地球自转
1.4 地球的外部环境
1.5 地形的分类和特征
1.6 大地构造运动
1.7 大地构造与地震地质灾害
在本章节,我们学会了地球形状、内部结构,以及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点。
第二章气候与水文
2.1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2.2 气候变化和影响
2.3 降水形式及其分布特征
2.4 地表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本章节,我们研究了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并了解了气候变
化带来的影响。
我们还了解了降水形式及其分布特征和地表水循环,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
第三章生态环境
3.1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3.2 湿地及其生态保护
3.3 森林及其生态保护
3.4 草地及其生态保护
3.5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6 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在本章节,我们学会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了解了湿地、
森林、草地及其生态保护相关的知识点。
我们还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第一章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 地图的类型、制图方法和使用
- 气候与天气
- 气候要素和类型
-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 植被与土壤
- 中国的森林资源和保护
- 土壤的形成、类型和肥力
- 水资源
- 世界水资源、用水和管理
- 中国的水资源、用水和保护
-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
- 生物圈的组成和结构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
第二章人文地理
-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
- 城市发展和规划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的概念和类型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 旅游与文化
- 旅游资源和类型
-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 全球化的特征和趋势
- 区域发展的对策和机遇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征
- 自然灾害的防治和减灾
该教材详细介绍了地理学知识点,旨在让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了解自然、人文地理,以增强地球环境和地球人文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生阅读此教材,他们将了解到自己所在的环境,学会保护和关爱它,保障人类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缩影。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综合地图。
地图可根据投影方式、色彩、等高线等进行分类。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分布规律:暖流与寒流的形成与影响。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的规律: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人口迁移。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 工业布局的因素: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
- 工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的演变:陆路、水路、航空、管道。
- 交通网络的布局:铁路、公路、航空港、港口。
- 通讯技术的发展:邮政、电话、互联网。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组成、功能、应用领域。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问题:沙漠化、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
- 人文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城市病、农村问题。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清洁能源、绿色经济、生态农业。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涵盖了地球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环境、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三个模块。
下面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与地理环境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介绍了地球形状的测定方法和地球的结构层次,包括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壳和地幔等。
2.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解释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地球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等。
3.大气圈和天气:介绍了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气压、气温、湿度、风向和降水等天气要素的测定和变化规律。
4.水文圈和水资源:解释了水文圈的概念和组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以及水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情况。
5.岩石圈和矿产资源:介绍了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矿石和矿产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二、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环境1.山地:介绍了山地的形成和分类,以及山地的地形、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等特点。
2.高原:解释了高原的形成和分类,以及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等特点。
3.平原:介绍了平原的形成和分类,以及平原的地形、气候、植被和农业资源等特点。
4.河流:解释了河流的形成和分类,以及河流的地貌发育、水量变化、水力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等特点。
5.海洋:介绍了海洋的形成和分类,以及海洋的地形、海洋循环、海洋资源和珊瑚礁等特点。
6.湖泊:解释了湖泊的形成和分类,以及湖泊的地貌发育、水文特征、湖泊生态和湖泊资源等特点。
7.冰雪:介绍了冰雪的形成和分类,以及冰雪的分布、变化和冰雪资源等特点。
8.气候:解释了气候的概念和分类方法,以及气候要素、气候区划和全球气候变化等特点。
9.生态环境:介绍了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以及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
三、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1.农业:介绍了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方法,以及农业发展和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
2.工业:解释了工业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方法,以及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和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④安全的宇宙环⑤太阳光照稳定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 ——He●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促进水、大气的运动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影响气候,图1.13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晨昏线(圈):晨昏线平分地球,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
●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连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国际日界线:基本沿东经180度。
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期变更:0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把全球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
当0时区和中时区重合时,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时区=经度/15,十分位四舍五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三、地球的公转与季节●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图中红线为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南纬用负值代入。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秋分:➢➢ 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线赤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地轴和晨昏线重合 ➢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 ●夏至: ➢ 侧视图:➢日期: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
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太阳光线地轴➢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
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夏半年与冬半年: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四季划分: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太阳辐射最多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辐射最少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即地震波。
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全球均深17km,陆壳均深33km,洋壳均深6-7km))、➢古登堡界面(2900km深处)●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4.地震波与地理圈层知识简述: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 max)-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 max)-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7.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8.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9.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1.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2.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3、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4.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15.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16.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同一高度(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压低、气温高;不同高度→越往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17.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8.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冬半年我国的寒潮(初春、秋末对农业的影响最大)。
19.要求你自己绘制出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热力环流图(要求绘制等温线与等压线)20.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旋中心一定是低压,锋面只会发育在低压槽内,左侧槽部发育冷锋,右侧槽部发育暖锋。
北部为冷气团,南部为暖气团控制。
21.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①气旋(低气压)垂直上升,北半球近地面逆时针辐合,天气阴雨台风。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下沉,北半球近地面顺时针辐散,天气晴朗伏旱(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 7月中旬到8月中旬)。
22.气压中心名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7月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的热低压切断大陆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北美低压海洋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 1月副极地低气压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大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北美高压海洋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冰岛低压(北大西洋)风向气候影响风压带名称(个数) 成因特征气候影响北半球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2 热力原因冷高压冷干东北东南冷干极地东风带 2副极地低气压带 2 动力原因冷低压温湿西南西北温湿中纬西风带 2副热带高气压带 2 动力原因热高压干热东北东南干燥低纬信风带 2赤道低气压带 1 热力原因热低压湿热2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5.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类型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夏季风冬季风夏季风冬季风源地副热带太平洋西伯利亚-蒙古印度洋赤道附近海域西伯利亚-蒙古风向东南西北西南东北性质温暖湿润寒冷干燥温暖湿润低温干燥强弱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影响范围我国东部、朝日我国大部、朝日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26.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