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八版-复习笔记
财政学学习笔记
财政学学习笔记保荐代表人考试复习笔记之——《财政学》学习笔记1、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而且是指在无数个买者与卖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商品交易机制。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
2、帕累托最优由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要达到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3、新凯恩斯主义的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4、政府干预程度的衡量指标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而政府规模一般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
政府干预手段主要有: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5、公共物品、私人物品(1)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
6、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
财政既参与由价格形成的起始阶段的要素分配,又参与在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
(3)经济稳定和发展7、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当前,各国几乎公认由洛仑兹曲线来计算基尼系数,反映公平分配的程度。
基尼系数处于0.3—0.4之间被视为合理区间,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说明收入差距已经较大。
8、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财政功能性质(又可称为按国家职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2)按支出用途分类:从静态的价值构成划分,可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从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考察,则可分为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一)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就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就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就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就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与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四)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2、市场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性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性:就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她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她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5、经济波动(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手段①宏观调控②立法与行政手段③组织公共生产与提供公共物品④财政手段2、政府干预失效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与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
简述税收支出及其主要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年工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简述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债务化融资、货币化融资)及其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税、铸币税)
低竞争性
高排他性(拥挤产品)
公园、
图书馆
停车位、路桥
(公共产品)
晚霞、国防
湖、河
(公共地悲剧)
(私人产品)(带有外部性的产品)
★CPA真题:某商场
以下购销业务,
万元,进项税额
40万元;计算
①进项税额
②销项税额
③应纳税额
★CPA真题:某商品。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精编版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
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教学提纲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
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
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第一篇: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道德风险:指市场交易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行为时,所发生的另一方故意损人利己的情形逆向选择:指市场交易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财政支出规模:绝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绝对数,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相对数额比GDP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或各项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规定的负有代纳税人扣留税款并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或个人计税依据:是指征税对象的计量标准税基:是指征税对象中的应税部分定额税率;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税比例比例税率: 是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受益原则;是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作为税收负担分配的标准支付能力原则;按照纳税人的个人福利状况来相应安排他们的税收负担,包括横向公平原则和纵向公平原则税收中性;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个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部门预算: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1.掌握税收主要的分类方法(1)按征税对象分类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2)按税负能否顺利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详细见152)(3)按计税依据分类从价税从量税(详细见153)2.掌握财政支出主要的分类方法(1)按最终用途分类: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消费性支出(2)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有偿性)转移性支出(无偿性)(3)按国家职能分类:军事职能行政统治职能经济建设职能社会文化职能其他职能3.掌握公债的特点、种类、负担的衡量特点:1 借债主题不同 2 偿债依据不同 3 信用等级不同种类1 国家借款与发行债卷 2 内债外债 3 可转让国债与不可转让国债 4 凭证式公债与记账式公债4.掌握财政支出增长理论(书62页)(1)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必然增长。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一、财政学的概念及其对象财政学的概念: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在收入与支出方面的一门社会科学。
财政学的对象:政府的财务活动及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二、财政学的基本特征1. 政治性和社会性:它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问,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社会性。
2. 经济性:它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影响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3. 社会管理性: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管理学科,研究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手段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的。
4. 实践性:财政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政府正确制定财政政策和预算。
三、财政学的核心概念1. 政府财政:政府执行财政职能的全部活动,主要包括预算、税收、财政支出、借款等内容。
2. 预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书面文件。
3. 税收:政府依法从居民和非居民取得财产收入的一种手段,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4. 财政支出:国家在实现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的各种开支,包括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
5. 财政赤字:政府收支中支出大于收入形成的负债,或者指政府为满足支出而向金融市场借贷形成的负担。
四、财税体系1. 财政体系:是指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组成的两级财政组织,其中中央财政为整体上的协调组织机构。
2. 税收制度:政府依法征收税费的体制,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3. 预算制度:是指政府编制和执行年度预算的规定及其实施方法。
五、政府债务1. 定义:政府因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而向银行、投资者等借款而形成的债务。
2. 财政赤字:构成政府债务的一种方式,指政府面临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必须向银行等借款以弥补赤字的现象。
3. 影响因素:政府债务的数量、结构、成本和分摊方式等,都会对经济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六、税收1. 个人所得税:是指按税法规定对个人纯收入征收的一种税费,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经营所得、财产转让等收入。
2. 增值税:是对商品销售或者进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等项目征收的一种消费税。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复习思考题分析
《财政学》练习题(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第八版)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当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主张政府进行“粗调”。
A、理性预期学派B、公共选择学派 C、供给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2.()提出“廉价政府”应成为财政追求的目标,政府只当“守夜人”就行了。
A、凯恩斯B、布坎南C、亚当·斯密D、马克思3.通过投票论、政治联盟论、官僚主义论等,运行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制度运行的是()。
A、萨缪尔森B、布坎南和图洛克C、拉弗D、马克思4.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
A、增加居民收入B、促进经济增长C、实现社会公平D、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亚当·斯密将()形容为“看不见的手”。
A、价值规律B、帕累托最优状态C、宏观调控D、市场规律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7.财政补贴通过直接影响( ) 来影响经济。
A、需求结构B、价格结构C、供给结构D、资源配置结构8.我国《社会保险法》自()年7月1日起施行。
A.2010 B.2011 C.2012 D.20139.挤出效应是指公共工程支出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的需求量,可能带来市场利率的上升,导致每人投资的萎缩。
A、商品B、物资C、货币D、土地10.在我国,本地区组织征收的属于当地可自主支配的财政收入称为()。
A、地方财政总收入B、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C、公共预算收入D、全口径预算收入11.企业财务中,同财政收入成正比例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A、利润B、费用C、工资D、折旧12.财政收入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
A、国有资产收入B、公债收入C、收费收入D、税收收入13.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B、政府收费C、国债收入D、国有资产收入14.()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取得公共收入的形式。
A、国有资产收入B、公债C、税收D、政府收费15.被称为“延期的税收”的是()。
财政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第一节财政学对象1.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Public finance 财政通常也称为国家财政。
2.财政是经济与政治的“二元”结合体,必须强调从国家治理角度研究财政问题。
第二节财政职能(四个职能、机制和手段)1、资源配置职能(名词解释):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简答题)(1)明确政府职责。
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优化财政税收政策,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4)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名词解释)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简答题)•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规范工资制度。
•加强税收调节。
•实行转移性支出。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运用特殊的机制和手段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经济稳定目标。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简答)•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运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量平衡。
•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
•财政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定环境。
第三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核心问题•完整的市场系统•家庭•企业!!•政府•帕累托经济效率标准,又称帕累托最优状态:(名词解释)是指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帕累托改进:一部分人福利改善的同时并未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帕累托最优就是指没有更多帕累托改善的余地。
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必需条件:•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市场失灵(含义考名词解释)含义: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完整word版)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 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
有资产效应,所以国债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
国债的资产效应和“国债错觉”的概念相联系。
“国债错觉”是指国债持有者在持有国债时认为自己的财富增加了,由此可能增加自己的消费需求,因而国债的积累和增加相联系。
承认国债的资产效应,也就是否定李嘉图的等价原理。
②国债的需求效应: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国债融资,增加支付支出,并通过支出的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或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国债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情形是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增加总需求;另一种情形是在原有总需求内部只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
中央银行购买国债相当于过去传统体制下的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债务货币化。
它将导致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增加基础货币,对总需求发挥扩张作用,构成通货膨胀因素。
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一般说只是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会产生增加货币供给从而扩张总需求的效应。
③国债的供给效应:发行国债主要注重于它的短期需求效应,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但实际上国债不仅具有需求效应而且同时具有供给效应,即增加供给总量和改善供给结构。
各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实践证明,国债是具有经济效应的,而其在财政政策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国债的政策功能主要有三点:①弥补财政赤字,这是国债产生主要原因,也是当今各国家的普遍做法。
②筹集建设资金。
③调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5)国债市场:国债是一种财政收入,国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
证券市场是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政府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和偿还国债,意味着国债进入了交易过程,而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
国债市场按照国债交易过程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
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政策【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财政政策16.1复习笔记一、财政政策概述1.财政政策的含义概括来说,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2.财政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
3.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财政政策的一般政策目标主要有:(1)经济的适度增长适度增长的含义,在我国当前就是落实“五个统筹”,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①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
②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⑤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2)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相对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空间。
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解释为,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3)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往往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潜在GDP:在保持价格稳定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
潜在GDP也称为充分就业产出量,意思是说,在这个产出水平上实现了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在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存在的失业。
(4)收入的合理分配收入分配既要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又要防止过分贫富悬殊。
通过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是实现收入合理分配目标的有效措施。
(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经济系统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不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而且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实现。
这种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综合表现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4.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共支出(包括财政补贴)、政府投资、公债等。
财政学笔记 Chapter8
Chapter 8 税收原理1、税收的属性(1)强制性: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无偿性: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2、税收术语(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3)课税对象: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现代社会,国家的征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
(4)税源: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5)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
(6)课税标准: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
确定课税标准,是国家实际征税的重要步骤。
(7)税率: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
课税对象与税率的乘积就是应征税额,反过来说,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即为税率。
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一般来说,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①比例税率。
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在比例税率下,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相同,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有利于税收征管的优点,一般应用于商品课税。
比例税率的缺点,是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我国大部分税种采用的都是比例税率。
②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定额税率在计算上更为便利,而且由于采用从量计征办法,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但是,由于它是一个固定的数额,随着税基规模的增大,纳税的比例变小,故税率具有累退的性质。
它的缺点,是负担不尽合理。
因而只适用于特殊的税种,如我国的资源税、车船牌照税等。
③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财政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概念第二节政府和市场第三节财政职能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收支活动;或者说,财政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并使它们相协调,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第一,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因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
第二,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自然具有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所谓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所谓财政分配的无直接偿还性是指每一个纳税人,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称的。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一)公共物品(Public goods)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指具有产权上的排他性(excludability in property rights)和消费时的竞争性(rivalness in consumption)的产品与劳务。
是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需要。
公共物品: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其它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的产品和劳务。
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第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标准。
(2)第二个标准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私人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公共需要: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2、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具有不可分割性。
(2)具有非排他性。
(3)具有非等价交换性。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
公共需要的层次(1)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2)半社会公共需要(3)满足再生产条件的需要第二节政府和市场关系——财政学的基本问题一、学习财政学为什么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说起两种资源配置系统:市场和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问题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p21(一)市场与市场效率1、市场: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是一种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规则2、效率的含义1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般指帕累托效率2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财政学复习重点知识讲解
财政学复习重点知识讲解财政学复习重点财政学复习重点⼀、财政与财政学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种活动。
在现实⽣活中,财政活动表现为政府的⼀系列收⽀活动及其管理活动。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活动及其对经济运⾏所产⽣的影响的经济学分⽀。
财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进⾏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为的学科。
⼆、财政的本质、演进形态财政的本质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关系主要包含两⽅⾯的基本分配关系:在经济系统中,主要是个⼈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在国家机构系统内部,主要是中央与地⽅政府之间、各级地⽅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演进形态:奴⾪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三、西⽅财政理论代表⼈物和代表作品第1时期,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成因》的著作,从⽽创⽴了财政学。
第2个时期: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
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3个时期:新⾃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
货币学派代表⼈物:弗⾥德曼供给学派代表⼈物:阿瑟·拉弗公共选择学派代表⼈物:詹姆斯·布坎南、⼽登·图洛克四、中国传统财政理论1949年以前,我国基本上处于引⼊西⽅公共财政学的阶段。
1949年后,我国的财政学说先是以学习借鉴苏联财政理论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注重结合我国实际进⾏财政理论研究——形成以“国家分配论”为主的财政理论。
五、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帕累托效率1.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资源分配的⼀种状态,在不使任何⼈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的处境变好。
2.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那条件是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体系符合帕累托效率的标准,完全竞争市场是⼀种理想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①有⼤量的卖者和买者②产品同质⽆差异③要素⾃由流动④信息完备充分⑤⽣产者和消费者的⾏为是理性的⑥经济利益可分,所有权确定五、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市场失灵通常也称作市场⽆效: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四)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2、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性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
外部负效应: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他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
4、收入分配不公平5、经济波动(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和政府干预手段①宏观调控②立法和行政手段③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④财政手段2、政府干预失效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②政府失效的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六)公共物品(Public Goods)1、产品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分类:①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②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判别标准:①私人物品: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②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第一特征)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第二特征)公式表示:n丫二送x【纯私人物品:亠j 21 jX :商品的总量x〔:第i个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量此公式表明:商品X j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拥有)数量之和;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
v 一vi纯公共物品:旳Ulj此公式说明: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i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X n+j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3、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①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征②具有非竞争性,不具备非排他性③具有非排他性,不具备非竞争性④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过分拥挤或外部效应引起花园(正外部效应)4、物品(产品)的类型①纯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②纯私人物品: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③公共资源不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
由于不能确定对其消费的限定条件,或者即使能确定却很难实施,且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即产生拥挤问题,因此,这种准公共产品又被称为“可拥挤物品”。
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另一个人对该物品消费 (受益)的减少,被称为拥挤成本。
在产生拥挤时, 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不再为零,而是大于零,同时低于平均成本。
④ 俱乐部物品: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俱乐部物品的消费具有排他性,通过限定消费资格,将非成员排除在外,即对外是排他的。
但在内部是 共享的,一个成员对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另外成员对该物品的消费。
俱乐部物品的排他性是不完全的,在内部又是共享的,有可能导致成员过多从而产生拥挤:一个人受益 的增多可能会减少另一成员的受益。
这时,可拥挤物品与俱乐部物品相交叉,形成“可拥挤的俱乐部型物品”非竞争性(七)1、 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共同的需要;2、 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3、 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需付出代价 (缴税或付费);4、 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第二章(一) 财政支出的定义、分类定义: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取得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分类:1、 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新收支分类和预算设置原则:公开透明借鉴国际经验竞争性 排他性非排他性便于操作2、我国现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①一般公共服务支出②外交支出③国防支出④公共安全支出⑤教育、科技、文体传媒支出⑥社会保障支出⑦医疗卫生支出⑧节能环保支出⑨交通运输支出……按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①经常性支出②资本性支出③净贷款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①购买性支出②转移性支出按政府职能分类①经济性支出②社会性支出③维持性支出(二)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满足社会需要的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一是政府。
- 纯公其物品公宾物品一r 准公扶物品(或称混合公共物1、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公共提供-政府供给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因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是政府本来应当承担的职责;另一方面,政府拥有向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2、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准公共物品: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性。
准公共物品分类:可拥挤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①公共提供方式;②市场提供方式;③混合提供方式。
3、混合提供方式:①政府授权经营;――自然垄断行业②政府参股;-大型基础设施项目③政府补助。
-教育、公共卫生、高新技术研发4、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实践①公路的“贷款修路,收费还款”方式②公共项目采取“ BOT方式探BOT: Build (兴建)、Operate (营运)、Transfer (转移)。
其为将政府所规划的工程交由民间投资兴建并经营一段时间后,再由政府回收经营。
% 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
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三)公共定价1、什么是公共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主要包括:纯公共定价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2、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①平均成本定价法在保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前提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自然垄斷的公共定价法②二部定价方法定额定价与从量定价结合定额定价基本费从量定价一一从量费电话③负荷定价法针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 电力、自来水、电话(四)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1、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① 3E 原则: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有效性(Effectiveness)兼顾的原则;②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③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④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2、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①规模效益指标体系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占GDP勺比重=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当期GDP 100%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贡献率=当期GDP勺增加值/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总额X 100%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公共物品产出率=当期公共物品总额/当期财政支出(分类别支出)总额X 100%②结构效益指标体系本级财政支出占本区域财政支出的比重=当期本级财政支出总额/当期本区域财政支出总额X 100%各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当期某类支出总额/当期财政支出总额X 100%各项目支出类别的比重=当期某项目支出总额/当期类别支出总额X 100%③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率=期间支出项目的经济收益/期间项目支出总额X 100%财政资源使用成果率=财政支出项目成果/财政项目支出总额X 100%④公共部门(单位)效益指标体系履行职能的标准成本率=履行某项职能的实际成本/履行某项职能的标准成本X 100%政策目标(计划)完成率=政策目标(计划)完成数量/政策目标(计划)数量X 100%第三章(一)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① 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r 绝对数指标财政收支电I 相对数指标一一财政收支占GDP 勺比重② 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P 51)K 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财政支岀占ADP (或GNP )的比重2,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② 维持性支出:工业化一市场扩张一市场管理经济性支出:工业化一外部性一政府干预社会性支出:工业化一收入提高一需求的收入弹性 (三) 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1、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① 经济性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 財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哪个增长更快 (3) 财政支岀增长边际倾向: MGF A 0(%) AGDP(%)A G A GDPGDP 每増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増加多少(二)瓦格纳法则① 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公共部门特别是国家活动家扩张。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财支占的重②政治性因素。
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③社会性因素。
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①部门支出效益②单位支出效益③项目支出效益(四)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1、经济发展阶段论用经济发展的阶段论来解释财政支出的增长原因,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转移支出分别予以考察,具体地探讨了财政支出的增长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