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试论老舍作品语言的幽默艺术

试论老舍作品语言的幽默艺术
山西 青 年
经验 交 流
试论老舍作 品语言的幽默艺术
王 春 华
潍坊科技 学院

要 :老舍是 中国现代 著名作 源自 ,也是一位 幽默 大师。其作品语 舍 的幽默 给人 的 阅读感 觉是 平等 、善 意 、宽容 。他 的幽 默艺 术也
言生动 幽默 ,极具艺术 魅 力。从修辞 学的角度着 ,老舍利用语 言的多
一 一
0 j 反 应 容嚣 中压 强不 随 时 问 变化 而 变 化 A 气体 和 B气 体的 生成 速 率相 等 混 含 气 体 的 平均 瘁 尔 质 爨 不 随时 间 变 化 两 变化 反应 混 台气体 的 密度 随时 间 变化而 变化 A ( B . 奢 c J 、 《 D . 0 童 4 ( 2 0 | l- 上海。 2 5 ) 自然 界的 矿 物 、 岩 石 的 成 因 和 变化 受到 许 多 条件的 影 螭。 地 壳 内 每 加 深 I k m, 压强增火约 2 5 0 0 0~ 3 { ) 0 0 0 k P a 。 霞地 壳 肉 S i O 和 H F存在 以下平 衡 : S i O ( ) 十 4 t t l ; ' { g )
可使 这 些 代 码 在理 性 信 息 之外 附有 其他 的补 充 信 息 ,如 多余 信
尔基 的苦涩 ” 。老舍 在 《 谈 幽默 》中说 : “ 幽默是 一种心 态 …… 息 、潜在 信息 、美学信 息等 ,由此达 到特殊 的幽默 效果 ,老 舍作
嬉皮 笑脸 并非 幽默 ;和颜悦 色 ,心 宽气 朗 ,才是 幽默 。”所 以老 品中就 常用这 种手 法。
A 2 ( l , ) { C O。 } 8 密 闭容 器 中总压 强不 变 C . 密 闭容 器 中混合 气体 的密 度不 变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

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

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

”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

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

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

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浅谈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浅谈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韩山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2018届)(英文)※※※※※※※※※(黑体三号加粗)韩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浅谈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提要: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老舍先生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这在《骆驼祥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的语言凝练含蓄,准确生动,幽默诙谐,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它的语言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俗白北京口语锤炼准确生动幽默人物语言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老舍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骆驼祥子》中的文字经过他的组织和调配,那语汇之丰富,字音之响脆,所表达的内容之深刻、准确、鲜明、生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现代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他的语言成就是分不开的!一、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艺术的热爱和熟悉。

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强调文学语言的“俗”与“白",这既是老舍个人艺术风格的追求,也是他的语言观的支撑点。

老舍用字“俗”与“白”,当然不是他识字少,学问低,老舍先生在海内外的大学里任教多年,是三十年代的名教授之一.他中文和英语的根基极深,知识丰富而又不像展览字典似地穷卖弄,一心一意在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把大白话处理得生龙活虎,花团锦簇.《骆驼祥子》中的那些文字都是明白如话,浅显通俗,如同清流的溪水那样自然流畅。

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

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

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老舍的小说语言通俗易懂、京味十足,朴实、自然、不造作,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杰出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其作品便成了人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他的作品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欣赏的材料。

本文就其四大特色,谈点个人的点滴认识。

一、通俗易懂老舍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毫无保留地信任着老百姓的日常口语的“全能”功效。

1951年,他在一篇文章当中宣言一般地说:“我们必须相信白话万能!否则我们不会全心全意地去学习白话,运用白话!……白话会一切,只怕我们真下功夫去运用它!我们不给白话打折扣,白话才能对我们负全责!”如《离婚》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张大哥的:张大哥……必须读书,好证明自己的意见怎样妥当。

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把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办公。

这只左眼便是极细密的小筛子。

右眼所读所见的一切,都要经过这半闭的左目筛过一番——那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向内看着自己的心的。

这样,无论读什么,他自己的意见总是最妥善的;那与他意见不合之处,已随时被左眼给筛下去了。

“永远把眼珠囚禁着一半”原因是左眼的上皮特别长,“右眼是照常办公,都要经过这半闭的左目筛过一番,那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向内看着自己的心的……”等句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呀!二、简洁准确老舍的小说,简炼准确的语言往往会让你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亲切自然,会吸引你继续往下读,甚至不知不觉地入迷。

简练的语言,据计算机统计,《骆驼祥子》全作近十一万字,只用了2400个汉字,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些常用字,认识621个字,相当小学高年级水平的读者就可以读通,这部杰出的文学名著。

他还善于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

比如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写刘四说一不二,用“放屁崩坑儿”,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如写虎妞为了勾引祥子,强迫他喝酒时骂他“窝窝头脑袋”,说如果不喝就“揪耳朵灌你”,不让祥子拉车就说“呕!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你个贱骨头!!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你别把我招翻了,我爸爸是光棍出身,我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明天你敢出去,我就上吊给你看看,我说得出来,就行得出来!”这些个性化的口语,寥寥数语,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使虎妞这个老处女,这个车厂主女儿的泼辣、粗俗又工于心计的性格跃然纸上,让读者眼前仿佛就有一个老处女在勾引祥子,仿佛身临其境。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中所运用的幽默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具体作品,深入探讨老舍小说的幽默创作特点及其表现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幽默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通过诙谐、戏谑的语言和荒诞、滑稽的情节,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小说中,幽默往往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能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

幽默在老舍的小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作品增色不少。

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

老舍擅长运用讽刺手法来展现人物的矛盾与荒谬。

在《骆驼祥子》中,作者通过描写祥子与虎妞的婚姻生活,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祥子身陷婚姻的枷锁,却又幻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用戏谑的笔触揭示了这一矛盾,使读者在捧腹之余,也能深入思考社会的现实问题。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还体现在诙谐的语言上。

他常常运用轻松幽默的对话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在《猫猫神和喇叭花》中,作者用“拦路抢劫”来形容两位老妇人争夺一只鸡的情景,使人忍俊不禁。

这种诙谐的语言为紧张的情节注入了轻松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乐趣,又能在轻松的语境中体味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老舍还运用滑稽手法来表现小说的幽默艺术。

他常常刻画一些荒诞滑稽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作品中的“笑点”。

在《小坡的生日》中,小坡的妹妹把自己打扮成“女皇”,摆出一副神气十足的架子,而小坡则扮演“臣子”,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作者通过这种荒诞的情节设计,以滑稽的手法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童真与憨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俊不禁。

老舍小说的幽默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作品常常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享受。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也使人们在欢笑之余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

老舍的幽默艺术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思考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

老舍语言的魅力

老舍语言的魅力

老舍语言的魅力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语言具有魅力,其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

老舍的语言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语言简洁精炼,富有形象性:老舍的语言简练明了,不矫揉造作,用词质朴自然,富有生命力。

比如《茶馆》中的“我一头牛”、“一坨屎”等,都是形象生动的语言。

二、表现力强,情感真挚:老舍的语言表现力强,能够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对生活的关注,情感真挚。

比如《骆驼祥子》中饱含着对贫苦人的同情和渴望生活的热情,读来令人动容。

三、鲜明的时代特色:老舍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他的作品中不仅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刻画,还有社会角色的生动描绘,包括民间艺人、苦力、小商贩等等,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总之,老舍的语言具有魅力,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

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

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

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

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

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5)浓郁的北京风味老舍的作品多用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充满独特的北京韵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离婚》中充满了“敢情”“瞎掰”“吃劲”以及“莲花白”酒、“杏仁茶”、“酸梅汤”等市民日常生活用语;《骆驼祥子》中关于洋车夫的描写体现了独特的北京地方风味等。

(6)“谈话风”式的语言老舍“谈话风”式的语言平易自然、简练明白、朴素随性,多用白描、极少雕琢。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Lao She)是中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写实主义: 老舍的作品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写实描绘为特征。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和风土人情。

幽默讽刺:老舍的作品常常夹杂着幽默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寓言手法,对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语言的抒发:老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擅长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贴近生活。

他的语言表达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充满了通俗感。

关注人性: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是老舍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善恶、悲欢、苦乐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社会批判: 老舍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了敏锐的批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体来说,老舍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幽默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特色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

论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_
论 老 舍 小 说 的 语 言 艺 术
张 春 胜
( 南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渭 南 渭 陕
摘 要 :老 舍 是 一 位 杰 出 的 语 言 艺 术 大 师 . 文 学 在 语 言 的 艺术 化 方面 作 出了 巨大 贡献 他 的语 言风 格 独特
740 ) 1 0 0
5结 语 .
映 生 活 内 容 。 例 如 “ 逼 着 她 拿 钱 , 且 骂 骂 咧 咧 … … ” 他 而 ,
“ 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 心的轻看她静 口而 出的把他骂 了
1 9 8, 1 . 9 9. ( )
[ ] a i w e .h tr f h tn M ] o d n 2 D vd Ha k s eSoyo eSo e[ . n o : T t L
阅 读 老 舍 先 生 作 品 ,最 常 见 的 是 带 有 北 京 地 方 特
色 、 富 表 现 力 的 地 方 词 汇 , 些 词 的 使 用 使 得 作 品语 极 这 言 具 有 浓 郁 的 北 京 风 情 和 文 化 韵 味 。 例 如 “ 那 天 对 我 妈
的 大胆 尝试 和创 新 。

词 , 在 作 品 中 随 处 可 见 ,今 儿 个 , 儿 俩 , 口 儿 , 这 “ 娘 门 不 大 会 儿 , 儿 , 儿 , 罗 纸 儿 … … ” 《 牙 儿 》 , 化 词 身 名 一 (月 )儿
的 运 用 . 得 作 品 语 言 带 上 北 京 口 语 特 有 的 亲 切 、 然 使 自
的 韵 味 。 [P 23 ]
口语 化 句 式 的 运 用 也 在 他 的 作 品 中 得 到 体 现 ,老 舍
帜 的语 言 风格 。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老舍先生,一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大师。

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让人在轻松诙谐之中品味出时代气氛的严肃和凝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浅析《茶馆》语言特色

浅析《茶馆》语言特色

浅析《茶馆》的语言特色摘要:老舍是语言艺术大师。

《茶馆》的语言就直接体现了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风范。

《茶馆》里10几个人物,之所以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得力于语言的性格化,时代化。

出于“葬送3个时代”的需要,老舍以特有的幽默语言尖锐地讽刺与嘲笑了那些光怪陆离的丑类;同时他运用经过提炼的北京话,赋予人物以生命。

《茶馆》的语言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就这3个方面加以说明。

关键词:性格化时代化幽默京味儿《茶馆》中还有许多语言幽默的地方。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的风格。

这种幽默寓庄于谐,能给读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

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

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如常四爷“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其正直、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从中表现出来。

康顺子“我饿死不要紧,可不能饿死这个无倚无靠的好孩子!”“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作家常饭,都会!我是乡下人,我能吃苦,只要不再作太监的老婆,什么苦处都是甜的!”“有三顿饭吃,有个地方睡觉,够大力上学的,就行!”四个感叹句,写出她的勤劳质朴、吃苦耐劳和心地善良。

其余如松二爷的胆小怕事、懒散无能,崔九峰的老气横秋、深深绝望等,也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展现出来的。

王利发的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

剧的第一幕,王利发正当青年时期,雄心勃勃,精明干练,一心要使祖传的大茶馆发达兴旺起来。

骆驼祥子 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 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可谓是独具匠心,充满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味儿。

这部小说的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读来仿佛能听到老北京胡同里传来的吆喝声,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北京风情。

首先,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这种语言风格不仅让读者容易理解,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

他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同时,老舍还善于运用北京的地方性词汇和俚语,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富有地域特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生活场景之中。

其次,《骆驼祥子》的语言还充满了幽默和讽刺。

老舍通过幽默的笔触,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在欢笑之余,也能够对人物的性格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他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

最后,《骆驼祥子》的语言还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老舍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北京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曲艺、民俗等,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传承了北京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韵味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独具匠心,充满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味儿。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得小说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理解,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老北京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浅谈《茶馆》的语言艺术

浅谈《茶馆》的语言艺术

浅谈《茶馆》的语言艺术一、口语化表达,做到雅俗共赏在阅读老舍的文学作品时,读者不难发现,他的语言十分接地气,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亲切感,并且还包含着浓郁的“京味特色”,浓厚的北京色彩就是老舍创作的独特性之一。

在《茶馆》中,他提炼北京的方言,然后再利用群众的口语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

在文章中,一些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等,他都运用口语,这样能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从中体会到北京口语的特色。

二、语言丰富多彩,富含艺术气息《茶馆》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变化。

该作品是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作者憎恨黑暗社会的不公,对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强烈渴望。

他以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为出发点,深刻地体会人们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然后利用幽默的语言,达到以笑转悲的效果。

“欢聚后更加凄凉”,通过以笑写悲更能将悲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表现出人们生活的无奈。

例如,在《茶馆》中,唐铁嘴的语言就颇具特点。

他是一个小市民,拥有一定的知识,利用自身的知识为人看相,但人很油滑,经常骗吃骗喝,对于自己吸毒的问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先说“自己已经不吃大烟了”,又说“我改抽白面儿啦”,读到这里,人们可能会有些失望,可能也会因为其诙谐的说辞而发笑。

笑过以后,其中蕴含的深意,十分耐人寻味。

这一幕正是当时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人们变成了帝国主义精神上的奴隶,这是充满仇恨的嘲笑,同时也揭示了人物的悲惨命运。

三、语言特色明显,北京味道浓郁《茶馆》的故事发生在老北京,因此,文章无论是言语还是喝茶方法,都具有浓厚的北京特色,彰显出民间风俗。

作者因受北京文化的影响,文章必然会带有本土的语言气息和特点,京味语言也就在茶馆中得以展现。

例如,常四爷与二德子发生口角时,马二爷说:有啥事好好说,别动不动的就讲打。

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去后头坐着去。

李三,今天的茶钱我候啦!这两句对话节奏鲜明,到处都有北京语言的独特魅力,十分接地气。

北京语言的应用,不仅可以彰显出北京的文化气息,还能通过语言的描写精准地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浅谈老舍的语言风格艺术

浅谈老舍的语言风格艺术
究成果 的基 础上, 试着从几个 方面探讨老舍 的语言艺术。学习和研 究这些风格 , 会给我们 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 词 老舍 语言 北京韵味 通俗 直 白 幽默 诙 谐 文献 标 识 码 : A 中 图 分 类号 : 1 2 0 6 . 6
1 北 京 韵 昧
在平静 的外界景物衬托下写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心理波澜。 与虎妞结婚 以后 的祥子 , 渐渐 的连拉车也厌恶 了: “ 原先 , 他 以 高尔基说过 :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 任何一位文学家都是 通 过 语 言 这 个 工 具来 反 映 生活 、 塑造 人物 、 表 达 思 想 的 。不 同 为拉 车 是 他 最 理 想 的 事 ,由拉 车 他 可 以成 家 立 业 。 现 在 他 暗 的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 , 形成 了作家各 自不同的语言 习惯 ; 不 暗摇头 了。不怪虎妞 欺侮他 ,他原来不过是连个小水桶也不 如 的人 。 ” 像 是 作 者 的叙 述 , 又像是祥子心中的思量, 二 者 有机 同 的 文 化 熏 陶和 时代 环 境 也 影 响着 作 家 的 语 言 风 格 。 《 骆驼祥子》的一大成功 , 就凸显了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 的结合在一起 。小说中那段关于烈 日和暴雨的描写,也同样 儿 。骆 驼祥 子 及 其 周 围各 种 人物 的描 写 被 置 于 一 个 老舍 所 熟 可 以说就是祥子心中的感受。虎妞 的人物描写也是闻其声如 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 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 门派的引言 , 到 见其人 , 虎妞这个车厂女儿的泼辣 、 粗俗 而又工于心计的性格 虎妞筹办婚礼的民俗的交代, 从对 于北平景物 的情景交融的描 跃 然 纸 上 。 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 , 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 的 3幽 默 诙 谐 地方色彩 。 小说写祥子在混乱的军营 中顺手牵走几匹骆驼 , 卖 幽默 诙 谐 是 老 舍 语 言 艺术 的一 个 重 要 特 色 ,也 是 他 的 语 得 了一 些钱 走 到 北 平 城 郊 的 时候 , 对 故 都 那 种平 和 、 静 谧 的 景 言 艺术 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 的一个突出标记 。 老舍 说: 物描写, 很 好 的 衬 托 了祥 子 此 时 的 心情 。 在 烈 日与 暴 雨 下 拉 车 “ 文 字 要 生 动 有趣 , 必 须 利 用 幽 默 。干 燥 , 晦涩 , 无趣 , 是 文 艺 的祥 子 , 对 瞬 间变 化 莫 测 的 大 自然 的感 受 , 既 切合 北 平 的 自然 的 致命 伤 。 ” 地理情况, 又 与祥 子 这 个特 定人 物 的身 份 相 一致 , 表 现 出作 者 老舍 的幽默是具有稳定风格的多元化 幽默 。 对 故 乡 了 如指 掌 的熟 谙 和 驾轻 就 熟 的描 写技 巧 。 短篇小说 《 一天》 里, 讲主人公“ 我” 忙忙碌碌 , 一天都被别 2通 俗 明 白 人侵 占的这个过程 。 老舍 的语言艺术得力 于他对北京市 民语 言及 民间文艺的 “ 晚饭后, 吃 了两个梨, 为是有助于消化 , 好早些动手写文 热爱和熟悉 。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 白浅易 的口语,用 章。刚吃完梨 ,老牛 同着新近结婚的夫人来 了。老牛 的好处 老舍 自己的话来说, 就是“ 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 烧 是天生来的没心没肺 。他能不管你多么忙,也不管你 的脸长 他要是谈起来 , 便把 时间观念完全忘掉 。不过, 出白话 的“ 原味儿” 来; 同时又在俗 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 写 到什么尺寸, 出“ 简单的、 有力 的、 可读 的而且美好 的文章” 。老舍成功的把 今天是和新妇同来 ,我想他绝不会坐那么大 的功夫 。牛夫人 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 做到了干净利落 , 鲜活纯熟, 的好处, 恰巧和老牛一样, 是 天 生 来 的 没 心 没肺 。我 在 八 点 半 平 易而不粗俗 , 精致而不雕琢 。其所使用 的语词、 句式 、 语气 的时候就看 明 白了:大概这二位是在我这里度蜜 月。我 的方 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 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 , 又隐约渗透 法说要去看 着 北京 文 化 。 朋友 , 叫老田上钟弦 , 问他们什么 时候安寝 , 顺手看看手表 …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 自己的一贯追求 ,他 多次表示这 老牛和牛夫人决定赛 开了谁是更没心没肺。十点了,两位连 种观 点: “ 我不论写什么, 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 白话; 即使是说 半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 。 ” 明比较高深一 点的道理 ,我也不接 二连三 的用术语与名词 。 ” 个很烦人的生活细节 ,被老舍写得意趣 盎然 。当事人 “ 我还保持着我的 ‘ 俗’ 与‘ 白’ 。 ” 老舍致力于 “ 俗 白” , 所谓 “ 俗 很烦 , 可读者读起来很有趣 , 觉得并不烦 。 白” 就是语言通俗 浅易, 朴实无华 。 自然 , 老舍的 “ 俗 白” 并不 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 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 是粗俗 浅露, 而是精炼含蓄、 耐人寻味。 法和语言要素 的综合运用 , 来达到预期 的效果。 老舍小说经 常 《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语言, 都是个性化 了的。作 品的叙 运用夸张、 比拟、 讽喻、 反语 、 谐音 、 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 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 口语 , 既不 夹杂文言词汇 , 也不 的情境。可以这样说 , 老舍 是一个幽默的语 言艺术家 , 他的幽 采用欧化句法 , 长短句 的精心配置与灵活调度 , 增加了语言 的 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 把“ 想得深” 的思想 内容 , 用“ 说 音乐感, 在老舍手里 , 俗 白、 清浅 的北京 口语显示出独特 的艺 得俏” 的语言表达 出来 , 含蓄隽永 , 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一、本文概述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析老舍如何通过精湛的语言运用,将这部作品塑造成一个生动的社会缩影和历史见证。

我们需要认识到《茶馆》的语言艺术不仅仅是对话的流畅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更是老舍先生对于北京方言的巧妙运用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

老舍先生通过对于北京话的精准把握和巧妙运用,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让整个戏剧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老舍在《茶馆》中展现了其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他通过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王利发的世故圆滑,还是常四爷的正直不阿,或是秦二爷的豪放不羁,每一种语言风格都与其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紧密相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社会揭示。

老舍在《茶馆》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俗语、谚语和歌谣,这些语言元素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这些地道的语言表达,老舍成功地再现了清末民初北京城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使得《茶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茶馆》的语言艺术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对白的生动传神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更体现在老舍对于北京方言的深入挖掘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上。

通过对《茶馆》的语言艺术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的艺术成就,以及《茶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老舍的语言风格与特点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在《茶馆》中,老舍运用了地道的北京话,使得人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地方特色。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人物的塑造增添了真实感。

老舍的语言风格中,幽默与讽刺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在《茶馆》中,他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巧妙地运用幽默和讽刺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2012.537关注【语文与成才】出身于市民阶层的老舍,远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立足于民间立场,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骆驼祥子》就是其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

本文就他在《骆驼祥子》中运用其最具特色的语言艺术———“京味”的运用加以分析。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出生在北京的贫民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他很了解底层的百姓生活,喜欢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艺术,这种阅历形成了老舍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味”风格,也使他成为了京味小说的代表人。

“京味”代表了一种风格,包括作家对北京的认识、特有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

《骆驼祥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老舍作品的“京味”在这部作品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物描写小说写祥子从混乱的军营中牵出三匹骆驼,卖了35元钱,而后走到北京城郊的时候,通过对古都那种平和静谧的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祥子当时的心情。

在烈日与暴晒下拉车的祥子,对北平熟悉变化莫测的天气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祥子特定的人物身份相一致,体现了老舍对故乡环境的熟悉。

“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社会环境结构的客观描写的统一。

二、语言运用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得力于其对北京市民语言的熟悉,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京味”十足,说得严重点,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嘴皮”。

小说人物的语言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

老舍习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简洁的方言,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如祥子的语言,厚实而朴拙,他在第一次买车时,由于心情激动,只会说:“我要这辆车!”卖车的车主夸耀车好,希望加价时,祥子还是那句话:“我要这辆车!”从祥子的语言中,透露出祥子的憨厚和淳朴。

四世同堂得语言特色

四世同堂得语言特色

四世同堂得语言特色《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口语化: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运用了大量的北京口语、俚语和方言,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地道北京味儿。

这种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使得作品读起来亲切自然,同时也反映了老舍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

2. 生动描绘: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在描写小羊圈胡同时,老舍写道“胡同里没有车马,没有喧哗,只能偶尔听到一两声犬吠”;在描写祁家大门时,他写道“大门虽敞着,可并不大开,因为门钉与门环已在暗中发出不便明言的响声”。

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北京的市井气息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3. 讽刺幽默: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运用了大量的讽刺和幽默手法,对于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陋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例如,通过描写冠晓荷为了讨好日本人而不惜出卖灵魂的行为,讽刺了那些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的人;又如通过对祁瑞丰贪图金钱和权利的描写,批判了权力对于人的腐蚀作用。

同时,老舍的讽刺幽默也是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智慧的,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4. 叙事流畅:老舍在《四世同堂》中采用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以祁家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贯穿始终。

他的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情节安排紧凑,让人读起来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5. 富含哲理:老舍在《四世同堂》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事件,表达了许多深刻的哲理思考。

例如在描述祁瑞宣的内心矛盾时,老舍写道“一个亡了国的人去给敌人鞠躬敬礼,还能有点人的气味吗?”这句话不仅揭示了祁瑞宣的内心挣扎,也反映了老舍对于民族尊严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总之,《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丰富多样,既有口语化的特点,又有生动描绘、讽刺幽默、叙事流畅和富含哲理的表达。

这些语言特色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也使得老舍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老舍的语言艺术——比喻

老舍的语言艺术——比喻

老舍的语言艺术——比喻比喻的艺术效果老舍的比喻不仅在结构、意象上有自己的特点,在艺术效果上更有其独到的魅力。

如前所述,在创作中老舍并不倚重比喻。

凡能直写的,他一般就直写;但是,凡确需比喻的,他又准能找到精彩的比喻,使形象更鲜明,语言更生动,给人的印象也更深刻。

如《赵子曰》中描写初冬的北京之夜:“夜深了,若不是钟鼓楼的钟声咚咚的代表着寒酸贪睡的北京说梦话,北京城真要像一只大死牛那么静寂了。

鬼似的小风卷着几片还不很成熟的雪花,像几个淘气的小白蛾,在电灯下飞舞。

”几个比喻便将冬夜之景写得活泼泼的。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虚、有实,让人过目不忘。

老舍比喻的艺术化主要表现在适应情境上。

他很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感受,选用不同的比喻,而且比得恰当、形象、精彩。

他十分讲究“如此人物,如此情节,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

”(《话剧的语言》)同一件事情,他可以用不同的比喻,因为人物、情境不一样。

例如:1)家里的人们很像一座小塔儿,一层管着一层。

自要把最底下的那层弥缝好了,最高的那一层便傻瓜似的什么也不知道。

想想!父亲坐在宝塔尖儿上像个大傻子,多么可笑!(《小坡的生日》)2)他像一株老树,在院里生满了枝条,每一枝上的花叶都是由他生出去。

(《四世同堂》)这两个例子都是比喻家庭中人们的联系的。

例1)是小坡心中的想法。

“小塔儿”的比喻,很符合孩子阅历不深、对喜欢的东西印象深刻的心理和眼光。

例2)是祁老人心中的比喻。

用“生满枝条、长满花叶”的树来喻他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无疑十分切合老人的心理。

满意、自得、骄傲、欢喜等等情感也都在这个比喻中得到突现。

又如,同是比喻嘴严,老舍在不同场合用了“石头子、蛤蜊、实心的核桃”等事物:“他的嘴比石头子还结实!”(《牺牲》)“他的嘴比蛤蜊还紧。

”“他们不和别人谈心,嘴能像实心的核桃那么严。

”(同见《柳屯的》)意象之间联系自然,也切合情境,用得恰当。

老舍作品中也有同一人物面对同一对象,因为情境、感受的不同,采用不同比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儿”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老舍语言风格中的地域特色,从不同角度浅析了老舍小说语言中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关键词:语言风格京味儿地域
正文:老舍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他善于运用纯正的北京口语进行文学创作。

他对北京话,北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北京人特有的性格、习俗、心理都了如指掌的。

所以他特别能把握住北京人独特的味儿。

老舍先生被公认为“京味小说”流派的宗师。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充满着浓浓的京味,体现着他的小说的语言的地域风格。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所提到的山水名、地方名、大街小胡同名及店铺名都是十分真实的。

举个例子,在祥子被大兵抓走时这样描写:“祥子拉着自己的新车,由新街口,出西直门,过高亮桥,被大兵抓走”。

通过类似这样的描写,让我们似乎跟着祥子满北京遛了。

不仅是地名,书中还描写了北京特色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

其中有一章中详细描写了北京的祭节,以及人物的语言风格。

“既决定了不利用幽默,也就极自然决定了文字要极平易。

”②这是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中写道。

他运用北京口语刻画人物形象,平易近人,新鲜活泼。

比如书中有“鼓逗”、“抠搜”、“挤兑”、“扫搭”等词都显现着浓浓的北京风味儿。

老舍独特的风格,特别是语言特色在《四世同堂》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四世同堂》成为一部地道的“京味小说”。

书中相近描写了
祁老人“自幼生长在北京,耳习目染的向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

第一章写道: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

”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出一种“文化性格”。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既充满了对北京蕴含着的高雅、含蓄、精致的美的赞美,以致对这种美被毁灭而产生的感伤,同时也包含着对北京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感到叹息不已。

这使作品更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另外,这种“京味儿”在《二马》、《离婚》的细微处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北京人多礼,《二马》中的老马赔本送礼;《离婚》中老李的家眷从乡下来,同事们要送礼,张大哥儿子从监狱中放出来也要送礼。

北京人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了。

老舍在小说的取材上同样是“京味十足”。

他用自己在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世俗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

他说:“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


③读老舍的作品,我们走近北京,走近北京,了解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的风土人情。

老舍的小说语言是具有地域风格的,地域文化是地域的,也是民族的。

老北京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老舍的作品也“全面地展现出了北京的众生相”。

正如李辉所说“老北京才是老舍真正的文学之根,创作之源。

”④老舍的小说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
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

老舍让艺术走进了人民群众的心里,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参考书目
①史继中:<斯人虽逝,京味弥香----读老舍小说《柳家大院》、《月
牙儿》>,见刘颖南、许自强:《京味小说八家》,1989出版,第39页,文化艺术出版社。

②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1990年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③老舍:《三年写作自述》,载一九四一年一月一日《抗战文艺》第
七卷第一期。

④李辉:《老舍:消失了的太平湖》,2000年出版,大象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