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病理科】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脾脏疾病

(医学课件)脾脏疾病
(医学课件)脾脏疾病
2023-11-05
contents
目录
• 脾脏的解剖和生理 • 脾脏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 脾脏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脾脏疾病的治疗与预后 • 脾脏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01
脾脏的解剖和生理
脾脏的解剖位置
脾脏位于腹腔内,紧靠胃、胰腺等器官。 脾脏位于肺之间,略偏左侧,紧靠胸骨后方。
• 感染因素: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脾脏肿瘤发生。
脾脏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脾脏肿瘤细胞在遗传、免疫和炎症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异常增生和分 化,形成肿瘤。
肿瘤细胞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导致相应症状和体征。
脾脏炎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感染源可能导致脾脏炎症。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或免疫缺陷者易发脾脏炎症。
脾脏血管病变
血管炎
如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纳氏肉芽肿等,可引起脾脏血管炎症。
血栓形成
如脾静脉血栓形成等,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
03
脾脏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 制
脾脏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脾脏肿瘤病史的患者较易发病。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易发脾脏肿瘤。
脾脏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03
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血流不畅、血栓形成或组织缺血坏死等后果,引起相应症状 和体征。
04
脾脏疾病的治疗与预后
脾脏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脾脏肿瘤的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脾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部分脾切除 和全脾切除。对于早期的脾脏肿瘤,手术切除可以取得 较好的疗效。
脾脏肿瘤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和放疗。 对于晚期或转移的脾脏肿瘤,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医学课件)脾脏疾病

(医学课件)脾脏疾病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了解患 者全身情况及肝、肾、心等器官功能状态。
进行B超、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观 察脾脏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 组织的关系。
脾脏疾病的早期发现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脾脏病变。
掌握医学知识
了解脾脏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健 意识和能力。
脾脏肿瘤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淋巴 瘤、白血病等。
脾脏血管性疾病
包括血管炎症、栓塞等,如门静脉 高压症等。
脾脏损伤性疾病
包括外伤和医源性损伤等,如车祸 伤、手术伤等。
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史、家族史等, 以及是否有相关症状和体征。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腹部检查等 ,注意脾脏大小、质地、有无异常回声等。
03
治疗
脾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包括囊肿开窗术、脾部分切除术
等。
脾破裂
症状
脾破裂表现为左上腹疼痛、肿胀,同时可能出现失血症 状,如头晕、心悸、血压下降等。
分类
脾破裂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外伤性脾破裂通常 由外部暴力引起;自发性脾破裂则可能由内部病变如血 管瘤、淋巴瘤等引起。
治疗
脾破裂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包括脾修补术、脾 部分切除术等。
查,以便早期发现脾脏病变。
生活习惯改善
02
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减少熬夜等不良生活习
惯,有助于预防脾脏疾病。
控制慢性疾病
03
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等慢性疾病易导致脾脏病变,控制好
这些慢性疾病可有效预防脾脏疾病。

(医学课件)脾脏疾病

(医学课件)脾脏疾病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 状况,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鉴别诊断要点
与其他腹部疾病的鉴别
脾脏疾病需要与其他腹部疾病进行鉴 别,如肝病、胰腺疾病等。医生会根 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结果进行鉴别。
与血液系统疾病的鉴别
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脾脏疾病有时可能是恶性肿瘤的转移 灶或原发病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影 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 鉴别。
腔镜手术等。
脾修补术
对于脾脏损伤较轻的患者,可采用 脾修补术进行治疗。
脾部分切除术
对于部分脾脏功能正常的患者,可 采用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
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术后护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保 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 方面的指导。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 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如吸烟、饮酒等不良生 活习惯可能增加患脾脏
疾病的风险。
02
脾脏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脾脏肿大
脾脏肿大是脾脏疾病最常 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 可能因脾脏肿大而出现腹 部不适、腹胀等症状。
脾脏疼痛
脾脏疾病可能导致脾脏疼 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 隐痛,有时可放射至左肩 或左背部。
全身症状
脾脏疾病可能引起全身症 状,如发热、乏力、食欲 不振等。
针对出血性并发症
应迅速止血,补充血小板,必要时输血治疗。同 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出血 。
注意事项
对于脾脏疾病患者,应注意定期随访复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在饮食方面,应 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脾脏疾病的CT诊断 ppt课件

脾脏疾病的CT诊断  ppt课件
CT是首选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可达 95%;易发现腹部多器官的复合外伤,如肝、 肾、胃肠道损伤。
ppt课件
7
1)脾外伤分型:
①挫伤; ②包膜下血肿;
③包膜完整性实质损伤;
④脾破裂;
2)临床表现:
①外伤可引起早发性、迟发性脾破裂,感染、肿瘤、血液病可引起自发性 脾破裂;
②外伤后,可出现左腹部疼痛,脾大、压痛,腹膜激惹症状及体征;
强化动脉期不均匀,静脉期变均匀,延迟期可发现小病灶。
ppt课件
4
脾脏疾病
一、脾先天发育异常;
二、脾外伤; 三、脾脓肿; 四、脾囊肿; 五、脾肿瘤;
六、脾弥漫性疾病;
七、脾梗死;
ppt课件
5
一、脾先天发育异常 1、游走脾:指脾位于正常位置以外的腹腔内其他部位,多系
脾蒂及脾有关的韧带松弛或过长所致,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扭转时可出现疼痛。
ppt课件 16
3)脾转移瘤
五、脾脏肿瘤
I、临床病理:
①以往文献认为少见,现认为恶性肿瘤晚期伴全身转 移时,有人报告50%累及脾脏; ②途径以血行播散为主,少数淋巴管转移; ③恶性黑色素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是脾脏转移 瘤的最常见来源,其中恶性黑色素瘤接近占放射学 诊断脾转移瘤的50%;
ppt课件
2、副脾:为正常脾组织构成,多近脾门,结节状或球状,一 或多个,数毫米至数厘米,密度或增强特征均与脾脏相同, 出现率为10%-40%。
3、无脾综合征:指脾脏缺如,多合并其他如心血管异常。
4、多脾综合征:一或多个副脾;伴多脏器异位症,个别可见 胆囊缺如,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全、畸形等。
ppt课件
6
二、脾外伤
ppt课件
22

脾脏疾病ppt课件

脾脏疾病ppt课件

储存血小板
脾脏是血小板的主要储存 场所,有助于维持血液凝 固和止血。
产生免疫细胞
脾脏还产生重要的免疫细 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 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和调 节。
脾脏疾病的分类
感染性疾病
如单核细胞增多症、结 核等,由病原微生物引
起。
免疫性疾病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等,与免疫系统
脾脏的损害。
保健方法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有利于 脾脏的保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 护脾脏健康。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对脾脏保健有益。
情绪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有 助于减轻脾脏负担。
注意事项
关注症状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骨髓检查等手段,检 测相关指标,如血小板计数、白细胞 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以辅助诊断 脾脏疾病。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因疾 病类型而异,如左上腹疼 痛、食欲不振、乏力、发 热等。
实验室指标
实验室指标异常可提示脾 脏疾病的存在,如血小板 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异 常等。
总结词
紧急手术、止血、纠正休克
详细描述
脾脏破裂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和失血症状。急救措施包括补充 血容量、纠正休克,并尽快进行手术止血。手术方法包括脾脏切除和部分脾脏切除,具体取决于破裂程度和患者 状况。
病例三:慢性脾脏疾病的康复历程
总结词
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理支持
出血、牙龈出血等。
脾大或脾功能亢进
脾脏疾病可能导致脾脏肿大或 功能亢进,影响血液过滤和免

脾脏病变PPT课件

脾脏病变PPT课件
4
CT表现:
脾门区类圆形结节,密度均匀。 平扫密度与脾脏一致。
增强后与脾脏同样程度强化。 有时可见供血血管。
5
6
7
二、脾囊肿
1.寄生虫囊肿:包虫囊肿 2.非寄生虫囊肿:
(1) 真性囊肿:先天性,内衬 分泌性上皮细胞。
(2)假性囊肿:外伤、感染、 梗塞、胰腺炎。
8
CT表现:
真、假性囊肿CT表现相似。 水样密度,边界光滑,囊壁可有钙 化,病灶不强化。 可以单发或多发。可呈多房改变。
22
23
24
25
26
27
(二)转移瘤
较原发性肿瘤多见,血行转移常见。 原发灶:肺癌、胃癌、结肠癌等
28
CT表现:
无特征性。 1.多个大小不等或不规则形低密度
区。不均匀强化。 2. 巨大肿块,中央可有坏死。 3. 脾大。 4. 注意和淋巴瘤鉴别.
29
30
31
32
33
(三)白血病
38
39
40
五、脾外伤
包膜下血肿:新月形。1-2d—等密度;>10d—低 密度;血肿不强化
脾实质内血肿:圆或卵圆形,等或低密度,周围被 脾实质包绕
脾撕裂:单一线状低密度区。边缘不清(平扫,早 期),边缘清楚(增强,愈合期)
粉碎脾或脾中断:多发低密度区,不增强.部分为挫 伤或血栓影响
41
脾破裂
脾脏增大或低密度肿块. CT又称恶性血管内皮瘤。好发于 青壮年男性。生长速度快,愈后差。
CT表现:多发或单发低密度肿 块,可含有囊变、坏死区。不均匀 强化。
36
37
(五)血管瘤
先天性疾病。原发或全身性血 管瘤的部分病变。单发或多发。

外科学教学课件:脾疾病

外科学教学课件:脾疾病

缓解病情 缓解病情 生存期延长
脾功能亢进
• 充血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 原发性重度脾功能亢进
巨脾伴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
1腹腔内大出血:
再次剖腹止血
2隔下感染:术后高热、左季肋部叩击痛
B超、CT…
治疗:抗生素 置管引流 切开引流
3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肠系膜V、门V血栓
与血小板骤升有关
脾疾病Leabharlann 原则正常脾要谨慎切脾;病理脾要果断切脾
脾切除-主要适应证
• 外伤性脾破裂 • 门脉高压症 脾大
脾功能亢进 • 脾原发性疾病及
占位性病变 • 造血系统疾病
脾原发性疾病及占位性病变
1 游走脾:异位脾。 2 脾囊肿:真性、假性 3 脾肿瘤: 良性:血管瘤、内皮瘤
恶性:肉瘤 4 脾脓肿:血行感染、继发感染 5 其他 副脾、脾结核、脾梗塞
造血系统疾病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疗效明显
•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有效
• 丙酮酸激酶缺乏
有助较少输血量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严重贫血、巨脾、脾亢
• 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激素治疗无效、量大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满意
• 一般4岁以下儿童不宜切脾。
造血系统疾病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症 • 多毛细胞白血病 • 霍奇金(Hodgkin)病
术后血小板>1000×109/L 肝素 预防
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 远期并发症
• 机体免疫功能削弱、抗感染能力降低,可 发生暴发性细菌感染。
• 婴幼儿易发,病死率高。 • 50%以上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 • 起病隐匿,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寒战高

《脾脏病变》ppt课件

《脾脏病变》ppt课件

【诊断要点】 1.脾脏增大,不规则发热,贫血,胃肠道症状等。 2.全身淋巴瘤: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区可触及 肿大淋巴结。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B型超声: 1)弥漫性脾肿大,脾实质呈弥漫均匀中等或低水 平回声。 2)局限性病变:可分为囊肿型、低回声型、回声 增强型和钙化型。 5.MRI检查:T1WI呈等信号或等低混合信号, T2WI信号略高于脾。
3.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破裂: 1)CT平扫:显示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区。 2)增强扫描: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与增强的脾 脏实质形成对比。
4.脾破裂: 1)局部破裂:脾实质内局限性低密度带状影和/或 稍高密度区,增强扫描更为清楚,早期血肿境界 可不清晰,随着时间延长血肿呈境界清晰的椭圆 形低密度区。 2)完全破裂:脾周、脾曲、腹腔内均可见不规则 的血肿存在,此时脾脏轮廓不规则,体积增大, 实质内可见有撕裂裂隙贯穿脾脏,呈不规则状低 密度带。
【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通常无临床症状,较大者可于上腹部触及 肿块。 2.消化道钡餐造影:位于胃壁或胃周围者,可显示类似胃 粘膜下肿瘤征象。 3.MRI检查:形态上呈圆形或椭圆形,信号特征与主脾相 同,增强扫描,脾与主脾的强化一致。 4.DSA检查:可见脾动脉的小分支进入副脾,与主脾染色 一致。
脾脏疾病诊断
医学影像学科
脾肿大
脾脏弥漫性疾病多表现为脾肿大(enlarged spleen)。脾脏大小个体差异较大,解剖 学测量脾脏的平均长10.5cm,宽6.5cm, 厚2.5cm,最大径超过15cm者肯定增大。 引起脾肿大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炎症性、 淤血性、增殖性、寄生虫感染、胶原病和 浸润性病变等。
左图.CT平扫示脾脏肿大,肝脏及脾脏内见多发小结节 状低密度灶,边界欠清; 右图.增强扫描低密度灶未见明显强化,边界清楚

脾疾病ppt课件

脾疾病ppt课件





临床症状 多数无症状,可有上腹部疼痛,左膈抬高和左 胸腔积液。 CT表现 急性脾梗死 表现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区,尖端 指向脾门,宽基底位于脾边缘,也有表现为不 规则低密度的,增强扫描不强化。可见脾周积 液。如果出现梗死后出血则可见梗死灶内高密 度。


慢性脾梗死 脾体积缩小,轮廓不规则, 可见脾内或包膜下钙化。 MRI表现 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 为高信号。


超声是很好的检查方法。 CT 显示脾增大程度,形态。密度变化。CT 横断面脾外缘的肋单元超过5个,肝下缘 消失的层面仍能见到脾下缘也可视为脾 大。
脾脓肿




临床与病理 常继发于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腹腔感染,败血症 等。 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增高。左上 腹或左肩胛区疼痛,触痛和胸膜摩擦音,左胸 腔积液,脾大。 血细菌培养阳性。 早期脾弥漫性增大,密度不均匀;脓肿形成, 脓肿呈单房或多房。
二十二


脾弥漫性病变


临床与病理 脾弥漫性病变表现脾肿大。病因很多 : ①炎症性 :肠伤寒、败血症、结核等; ②淤血性 :门脉高压、心脏病; ③增殖性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④肿瘤性 :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瘤; ⑤寄生虫 :血吸虫病; ⑥胶原性疾病 :红斑狼疮、类风湿、淀粉样 变等。



CT表现
弥漫脾肿大型、粟粒型主要表现脾肿大, 因脾内病灶太小而不能显示。 多发结节型和孤立大肿块型不仅显示脾 大,脾内可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增 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全身性恶性淋巴瘤可见腹膜后淋巴结肿 大。

脾转移瘤
脾梗死


病因 脾动脉的分支阻塞,常见的介入治疗脾 亢;血液病导致动脉内皮细胞侵润和血 管内凝血;心脏病的血栓脱落等。AIDS 也可发生急性脾梗死。

(医学课件)脾脏疾病

(医学课件)脾脏疾病

脾脏疾病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脾脏的解剖和生理•脾脏疾病的分类和诊断•脾脏常见疾病•脾脏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脾脏疾病的治疗•脾脏疾病的预防和康复01脾脏的解剖和生理脾脏位于左侧肋弓下缘,通常被九、十肋软骨所覆盖,是一个重要的淋巴器官,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脾脏由红髓和白髓组成,具有丰富的血窦和淋巴组织,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之一。

脾脏的解剖脾脏作为一个过滤器,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

脾脏的生理功能过滤血液脾脏在需要时可以储存一部分血液,以满足机体在运动、失血等情况下的需要。

储存血液脾脏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过程,特别是对于T细胞和B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制造和调节免疫脾脏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当抗原进入体内并在淋巴结中刺激免疫应答时,脾脏会参与免疫细胞的激活和增殖过程。

脾脏中的树突状细胞和其他抗原提呈细胞可以刺激T细胞和B 细胞分化,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和免疫记忆。

作为免疫器官,脾脏在体内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02脾脏疾病的分类和诊断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感染等,如流行性感冒、肺炎、结核病、阿米巴病等。

感染性脾脏疾病非感染性脾脏疾病脾脏相关性疾病包括肿瘤、血管病变、代谢性疾病等,如淋巴瘤、血管瘤、淀粉样变等。

如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等。

03脾脏疾病的分类0201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了解患者症状、体征及家族史等信息。

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X线和CT检查病理学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免疫学等相关检查。

观察脾脏形态、大小及位置等信息。

进行脾脏穿刺或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出现持续性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消瘦等脾脏疾病常见症状的患者,应及早就医。

对于有家族史、既往病史及特殊接触史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对于脾脏相关性疾病,如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等,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03脾脏常见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病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等,表现为发热、左上腹疼痛、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脾外伤切除的标本
• 取材
• 沿与破裂口垂直的方向取材1~2块,包括出血区与周围 正 常脾组织交界的区域。脾门处淋巴结或副脾。
• 脾病变性质、与周围器官之间的关系、有无脾门淋巴结累 及。
• 示例
• 脾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T细胞型),伴脾 梗死,脾门淋巴结未见肿瘤。
脾脏切片,HE染色
1.肉眼观察:紫红色部分为红髓,散在于红 髓之间蓝色的小点就是白髓。
2.低倍镜观察:区分脾脏的被膜、小梁、白 髓和红髓。
3.高倍镜观察:
(1)被膜和小梁:脾的表面被覆浆膜,浆膜下是致密结缔组织和 大量的平滑肌纤维构成的被膜。致密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深 入实质形成小梁,内含有血管。
(2)实质:分白髓、红髓和边缘区。
①白髓 由动脉周围淋巴组织鞘和脾小结构成。动脉周围淋巴组 织鞘在切面上是围绕着1~2个小动脉周围的一团淋巴组织。脾 小结是位于淋巴鞘一侧的淋巴小结。
因脾大切除的标本
• 取材 • 瘀血性脾大:2 ~3块,其中至少有1块带被
膜,1块带脾门。 • 肿瘤:视肿瘤大小而定,包括肿瘤的不同
质地、肿瘤与 被膜及周围脾组织的关系。 • 脾门处淋巴结或副脾。
因脾外伤切除的标本
• 观察与固定 • 脾脏大小、重量、表面被膜薄厚、是否光
滑、裂口的长 度、深度及部位、其他部位 有无搬痕/凹陷、有无梗死。沿脾 长轴从边 缘向着脾门的方向呈扇形书页状切开,观 察切面颜 色、质地等。将已剖开的脾脏置 于充足的10%中性福尔马林 缓冲液中固定 过夜,固定时要保持脾标本平放,防止卷 曲。
②红髓 位于白髓和小梁之间,由脾索、脾窦和边缘区构成,呈 红色。脾索为彼此吻合成网状的淋巴组织索;脾窦为血窦;
③边缘区 是结构较疏松的淋巴组织。
1被膜 3白髓 2小梁
4红髓
谢谢
4. 诊断和分期:霍奇金病和不明原因的脾肿大
• 禁忌证: 1. 重度门脉高压 2. 严重脾外伤 3. 巨脾 4. 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并发症
• 出血: 1. 脾包膜损伤 2. 胃短血管出血 3. 脾门血管出血 4. 脾周围静脉交通支破裂出血
• 内脏损伤: 1. 胰腺损伤 2. 胃壁损伤 3. 结肠损伤
特殊情况
包膜下血肿——有再破裂可能 儿童脾破裂:尽量保脾
腹腔镜脾切除术
• 适应证: 1. 原发性脾功能亢进:
血液学肿瘤(淋巴瘤、白血病) 浸润性疾病(结节病、高雪病)
2. 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红细胞破坏性疾病
3. 脾脏肿瘤或占位性病变:霍奇金病、非霍奇金
病、毛细胞白血病、脾囊肿、脾脓肿
-腹部平片 -B超-首选 -CT
影像学表现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80%-90%) 1.无休克,血流动力学稳定或经抗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理后血压
稳定; 2.无腹膜炎体征; 3.影象证实为轻度损伤; 4.无巨大后腹膜血肿; 5.需输血少于4个单位
可严密观察,暂不手术
出血性休克:
1 剖腹探查 2 脾切除 3 保守术式:缝合,脾部分切除,脾动脉结 扎,包裹,生物胶
• 脾的生理功能: 1. 造血和储血 2. 滤血及毁血 3. 免疫功能 4. 其他功能:如产生VIII因子......
脾主要相关疾病
• 脾与造血系统疾病:
1 溶血性贫血 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 慢性白血病 4 淋巴瘤 5 MDS 6 脾相关的遗传代谢性疾病
• 感染性疾病:
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结核etc.
• 充血性脾肿大:门脉高压症 • 脾占位性病变 1. 脾囊肿 2. 脾脓肿 3. 脾肿瘤
• 脾损伤 • 其他少见疾病: 1. 脾动脉瘤 2. 脾梗塞 3. 副脾 4. 游走脾 5. 脾种植 6. 脾紫癜
脾破裂
脾破裂
1.发生率 40-50% 2.损伤形式:
爆裂 脾门撕裂 断裂
临床表现
左下胸壁的挫伤 左下肋骨折表现 左上腹疼痛和肌紧张 左肩胛区疼痛 血腹(包膜下出血无血腹) 出血性休克
脾脏

(SPLEEN)
研究生 史静丹 2016-08-30
解剖与病理生理
• 脾的解剖: 1 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体积约为12-
14cm*7-10cm*3-4cm 2 正常人脾重100-250g.3。位于左季肋深部,
9-11肋 3 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
脾结肠韧带
4 脾的血循环: 腹腔动脉→脾动脉→脾叶动脉→脾段动脉→ 小动脉→终末动脉 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 脾静脉→门静脉 5 脾的淋巴引流: 汇入脾门淋巴结→腹腔动脉旁淋巴结
• 感染: 1. 左膈下感染 2. 肺部感染:左胸腔积液
•脾静脉血栓形成
因脾大切除的标本
• 观察与固定
• 脾脏大小、重量、表面被膜薄厚、是否光滑、有 无瘢痕/ 凹陷、有无梗死;脾边缘(圆钝、锐利) 等。沿脾长轴从被 膜向着脾门的方向呈扇形书页 状切开,观察切面颜色、质地、 脾小体是否明显、 大小及分布是否均匀、余切面有无出血、 梗死、 囊肿、结节等。将已剖开的脾脏置于充分的10% 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固定过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