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教学工具小球、细绳、弹簧测力计、钩码、坐标纸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一、导入重力概念1.学生观察漂亮的瀑布图片,思考:是什么力使瀑布飞流直下?2.学生观察运动员蹦极的图片,思考:是什么力使蹦极的运动员急速下坠?3.学生观察跳伞运动员跳伞的图片,思考:跳伞运动员为什么会落向地面?经过学生观察思考,对重力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充分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引入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面受的力教师通过图片说明: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种。
二、研究重力方向【提出问题】从刚才同学们的举例中可以看出,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猜想】向下。
【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自由下落的物体和重垂线【师生归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提出问题】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为了检验墙砌的直不直,要用重垂线还检查一下,大家知道这是利用了什么道理吗?并请一位同学上前展示。
三、探究重力的大小【提出问题】重力有大小吗?你如何感受到重力是有大小的?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假设】学生通过刚才的讨论很容易得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教案模板初中物理下册重力
教案模板: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重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掌握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称为重心。
-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学会用重力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 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力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2. 重力作用点的确定。
3. 重力与质量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
2. 不同质量的物体。
3. 绳子、细线等实验器材。
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力的作用效果。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知识讲解:- 讲解重力的概念,说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 讲解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
3. 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
-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探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公式讲解:- 讲解重力公式 G=mg,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5. 巩固练习:-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的重力。
6.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 强调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7.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数据,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练习题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重力》教学教案设计
《重力》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重力实验器材,如悬挂的重物、测量工具等。
2.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地球重力场、物体自由落体等。
3.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重力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
2. 探究重力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悬挂的重物,感受重力的存在,引导学生总结重力的概念。
3. 探究重力的方向: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重物悬挂的方向,引导学生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学习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引导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5. 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如估算自身重力、设计简单的起重机等,运用重力知识解决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重力概念、重力方向、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力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3《重力》
教案:7.3《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7章第3节《重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
5. 重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大小,能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大小。
难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重物、细线、地球仪。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地球引力作用的现象,如地球吸引物体、物体自由下落等。
(2)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的概念:(1)讲解重力的定义: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强调重力是一种基本的自然力。
3. 重力的方向:(1)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演示实验:用地球仪和重物进行实验,验证重力的方向。
4. 重力的作用点:(1)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2)演示实验:用细线悬挂物体,找到重心的位置。
5. 重力的大小:(1)讲解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
物理《重力》教案范文
物理《重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G=mg 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 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3.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悬挂重物的绳子、测量质量的电子秤、不同质量的重物。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 knowledge,如“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2. 讲授新课:a. 讲解重力的概念,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重力的含义。
b.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引导学生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d.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得出公式G=mg。
3. 巩固知识: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力的概念、方向和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5.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感受,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与反馈本节课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重力方向的确认以及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掌握。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重力》教案(精选12篇)_1
《重力》教案(精选12篇)《重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重力产生的缘由。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二、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只能发现地球的某一局部。
假如在宇宙空间里看地球,地球近似是圆球型。
(老师画图)北京在北纬40°左右。
一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请同学画出苹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
(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海南省盛产椰子,椰子落下来沿着什么方向?南半球上果树上落下的水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老师: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沿着黑板上所画的方向落向地球,缘由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产生老师:地球对地面四周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四周都受到重力。
老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四周的物体。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老师: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
我们常发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
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
你有爱好的话,可以采纳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五、重力的大小1.试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外形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
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
人教版初中重力说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重力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重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重心,以及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重力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重力的概念,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和重心。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重力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和三要素。
(2)提问: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一种特殊的力,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 探究重力的概念和三要素(1)介绍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
(2)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3)介绍重心的概念,演示重心实验,让学生理解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3. 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体质量和所受重力。
(3)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
4. 总结重力的应用(1)讲解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校准等。
(2)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数据分析环节,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发现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通用7篇)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
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
人教版物理八下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重力的方向。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和方向。
2. 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力的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演示仪、悬挂物体演示仪。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重锤、悬挂绳、平衡尺等)、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地球附近的物体为什么总是落回地面,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
2. 讲解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本质。
3. 演示重力实验:使用重力演示仪,展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通过悬挂物体演示仪,引导学生观察重心位置,理解重力的作用点。
5. 讲解重力的方向:通过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观察重心位置,验证重力方向。
8. 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材料:了解重力的历史和发展。
(2)思考题:为什么地球附近的物体总是落回地面?(3)实验报告: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施力物体:地球3. 作用点:重心4. 方向:竖直向下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材料:了解重力的历史和发展。
物理《重力》教案
物理《重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重力》。
具体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和方向。
2. 让学生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 G=mg 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器、悬挂装置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苹果,感受重力的作用。
2. 概念讲解:通过地球仪模型,讲解重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 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和方向:引导学生观察悬挂装置,明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定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得出 G=mg 的公式。
5. 例题讲解:运用 G=mg 公式,解决一些有关重力的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 G=mg 公式,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力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施力物体:地球3.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4. 方向:竖直向下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答案:20N2. 题目: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5N,它的质量是多少?答案:1.5kg3. 题目:请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并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和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重力的作用,接着讲解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心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学会使用重垂线测量重力方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心的确定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利用“苹果砸牛顿”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新课介绍1. 重力概念:介绍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大小: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呈正比关系,引入重力加速度g的概念。
3.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引入重垂线的概念,演示重垂线的作用。
4. 重心的概念:介绍重心的定义,即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点。
3. 实验探究1. 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重力的方向:让学生使用重垂线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方向,观察并总结规律。
4. 知识巩固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人教版)《7.3--重力》-教案设计
物理(人教版)《7.3 重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肥皂水、实心球、烧杯、水、铁架台、细绳、漏斗、细盐、水槽、黑色水、红色水、直角板、水平仪、不倒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演示:1.抛出手中的实心球,球下落;;2.把杯中的水倒出来3.吹气泡,气泡最后也落下来。
播放图片,水往低处流,鹅毛飘落到地面,苹果落地,宇航员在空中飘浮等,引入新课: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二、进行新课1、重力的概念(1)定义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这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 能把它们拉向地面。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对重力的理解①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③重力是非接触力,在空中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原来相同。
④在空中运动的物体,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3)重力的由来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这时,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
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万有引力重力产生的原因就是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万有引力2、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①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播放视频:用弹簧则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初中物理重力的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重力的教案优秀6篇初中物理重力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重点: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1、重心概念的理解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法教学用具: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质地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学生准备)、木圆环、直角三角尺(教师用)重锤线(演示用)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有关重力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重力二、新课教学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学生猜疑: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教师释疑: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个分力,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
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的。
提问: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实例物体是谁?学生:是地球。
强调:物体只要在引力范围内,就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1)实验:重锤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分析球的受力情况,由二力平衡知重力竖直向下。
《重力》教案(优秀10篇)
《重力》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重力》教案(优秀10篇)《重力》08-0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10篇《《重力》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重力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案
重力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2. 能用G=mg计算重力,并能解释相关的现象;3. 理解重心的概念,并能找出物体的重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2.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3. 运用物理学方法,寻找物体的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认识到重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重力现象的兴趣;2.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科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2. G=mg计算重力;3. 重心的概念和寻找方法。
教学难点:1.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确定;2. 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3. 重心的寻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重力。
二、探究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15分钟)1. 实验一:用悬挂法验证重力的方向是否总是竖直向下。
实验器材:绳子、重物(如课本、书包等)、直尺。
实验步骤:(1)用绳子悬挂重物,使其自由下垂;(2)用直尺垂直于绳子,观察直尺与重物的接触点;(3)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结论。
2. 实验二:用悬挂法找出重力的作用点。
实验器材:绳子、重物(如课本、书包等)、直尺、铅笔。
实验步骤:(1)用绳子悬挂重物,使其自由下垂;(2)用直尺垂直于绳子,找到重力作用点;(3)在重力作用点处用铅笔在直尺上做标记;(4)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重力作用点在重物重心处的结论。
三、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5分钟)1. 实验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大小。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重物(如课本、书包等)、桌台。
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台上;(2)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重物,读出测力计示数;(3)改变重物的质量,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重力》教案(高效课堂版)
第3节重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 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以及重锤线的应用;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 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教学难点】重心、重锤线的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重锤、细线、橡皮、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刻度尺等.【教学课时】1课时【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 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课件视频: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引导大家观看视频, 并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 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就学生举例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 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生: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 它们最终都落回了地面.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重力.【进行新课】认识重力、重力的大小1.认识重力师生活中, 同学们可以随处发现像上面视频中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 物理学中把地球的这种吸引作用叫做引力.板书: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通常用字母G 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师既然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那么地球以外的太空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吗?生:没有.师为什么?生:因为不受到地球的吸引.师由此可见, 重力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吸引.那么,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学生思考, 答复:地球.板书:〔1〕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师我们知道, 但凡力都有大小, 那么重力的大小如何呢?重力的大小通常叫重量.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有的物体所受重力大, 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小.请大家猜测, 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 发表看法:生1: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生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生3: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生4:可能与它相对地面的位置有关;生5: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教师总结学生的猜测: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 重力越大.师请大家设计实验探究.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析数据〔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参照教材P10页提供的方法做图象进行分析〕, 并得出结论.教师找多组学生出示实验记录, 对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教师进一步补充说明.教师总结:〔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 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这个定值用g表示.〔3〕用公式表示为:G/m=g(或G=mg)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注意:g是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 就地球上某一点而言, 它是一个常数.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不是不变的, 因为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赤道上g值最小, 在两极上g值最大, g=9.8N/kg是个平均值, 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g在不同的星球上数值也不同, 如在月球上, g月= 16g地.板书: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例题(用多媒体展示)一块质量为0.5 kg的冰, 它所受的重力为N.假设它遇热融化成水, 水受到的重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析:根据公式G=mg可得, 冰的重力G=0.5 kg×9.8 N/kg=4.9 N.假设冰遇热融化成水, 水的质量不变, 受到的重力也不变.不变重力的方向、重心1.重力的方向师好, 我们再来探究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如何呢?请大家猜测.生:向下, 向上, 水平方向……教师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 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 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板书: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教师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不能理解为垂直于支持面向下.所谓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方向垂直并指向地球中心.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其方向与支持面的情况有关, 而竖直向下是唯一的、确定的方向, 不随支持面的情况而变化.注意不要把竖直向下等同于垂直向下.师重力的方向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锤线〔教师演示实物〕.请同学们说说它有什么特点?生:重锤线总是竖直向下的, 与水平面垂直.师请大家说说重锤线的应用在哪些方面?如何用这个重锤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示用“水平仪〞〕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水平仪〞, 并讲解“水平仪〞的工作原理.水平仪〔多媒体课件〕(1)水平仪的制作:找两块木板A、B, 相互垂直钉在一起, 如下图, 在A木板中间画一条线, 在线的上端钉一个钉子, 将重锤线拴在下面.便可用它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2)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当把它放在桌面上时, 如果重锤线与所画的直线重合, 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假设不重合, 被检查的桌面就不水平.因为A木板与B木板互相垂直.假设桌面水平, B木板就是水平的, A木板上的刻线就在竖直方向上, 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锤线总是竖直向下, 这时两线重合.桌面不水平时, B木板也不水平, 刻线就不在竖直方向上,重锤线就不能与它重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页《想想议议》, 并答复下列问题.生:这里说的“下〞指的是地球的中心.2.重心师重心.好, 先看一个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教师在刻度尺的重心处标上记号, 引导学生理解刻度尺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对重心的六点认识〞, 并讲解.对重心的六点认识〔多媒体课件〕①重心是一个物体各局部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②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有规那么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 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如铅球的重心就在球心;③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 重心的位置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 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④物体重心的位置, 可以在物体上, 也可以在物体外, 如图甲所示, 一个平板的重心在板上, 而一个铁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图甲图乙⑤薄板重心的求法〔悬挂法〕:薄板的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求出, 如图乙所示.先在A点把板悬挂起来, 物体静止时, 所受的重力与悬绳的拉力在同一竖直线上, 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A点的竖直线AB上.然后在C点把物体悬挂起来, 同理知,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C点的竖直线CD上, AB和CD的交点O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⑥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内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 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如一个充气的篮球, 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 假设将篮球内充入一半体积的水, 那么球〔含水〕的重心将下移.板书: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那么的物体, 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由来教师演示教材P12页《想想做做》实验.〔也可以让几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然后谈感受〕学生完成实验后, 谈感受:我感觉到手被向外拉, 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学生观察实验, 感受到手被向外拉, 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橡皮正是受到手的拉力的作用才不会离开手.其实, 早在300多年前,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通过大量实验研究, 发现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 大到天体, 小到灰尘之间, 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这就是万有引力.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地球吸引月亮的这个力使月亮绕地球转动而不会跑掉;地球上物体与地球之间也有互相吸引的力, 这个力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 使物体下落.板书:〔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 大到天体, 小到灰尘之间, 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局部, 因此不能说重力就是物体的吸引力, 更不能说重力就是万有引力.——重心的位置.好, 谢谢!课后作业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与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对局部猜测假设进行筛选, 找出共同的研究目标,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泼了课堂气氛.2.在解决重力的方向这一局部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遵循了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重锤线、水平仪, 使学生体会到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 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重心〞——分析——再感知, 具体——抽象——具体,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开展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3.能源与可持续开展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优点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 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 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 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 继续为我们效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开展, 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活动1:冬天, 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 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 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 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 一般情况下, 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不能相反. 否那么会引起其他的变化, 消耗别的能. 再如, 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 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 可见, 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 不可逆的, 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 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 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 哪些不能?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 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 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 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 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局部, 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 不可防止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 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 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 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 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开展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讨论交流后答复: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学生答复: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未来的理想能源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 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 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 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 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 并说明其道理, 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板书设计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开展教学反思在帮助学生分析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时, 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视频, 将枯燥的说教变成动态影响呈现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会给学生直观视觉效果, 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发言,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建立低碳生活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并且针对目前有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枯竭而提出的开发理想新能源的设想,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大胆设想未来理想的新能源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样不仅活泼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参与教学, 同时,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能源的开发、合理利用与环保对社会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测量重力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测量重力: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3. 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运用公式 G=mg 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悬挂钩、质量不同的物体。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同学们感受重力的存在,可以拿一个物体向上抛出,观察物体落回手中的现象。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叫重力。
3. 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可以通过悬挂钩实验来验证。
4. 测量重力: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5.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
6. 例题讲解: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求它的重力。
解:G=mg=2kg×9.8N/kg=19.6N7.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自己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测量重力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2. 方向:竖直向下3. 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4. 关系: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 3kg 的物体,求它的重力。
答案:G=mg=3kg×9.8N/kg=29.4N2. 题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体重除以 10,求出自己的重力。
答案:假设体重为 50kg,则重力为G=mg=50kg×9.8N/kg=490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然后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初中物理重力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和重力的方向。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重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2. 重力的方向3. 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的引力,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
2. 提问:什么是重力?重力是如何产生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重力的定义: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 讲解重力的产生原因:地球的质量和物体与地球的距离。
3. 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实验一: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将物体悬挂在绳子上,观察物体是否垂直下落。
2. 演示实验二: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施加不同大小的力,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学生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小球、绳子、斜面、尺子等。
2.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方向和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拓展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和重力的方向。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
2. 详细内容:(1)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重力的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9.8N/kg。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计算方法。
2. 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悬挂重物的绳子、重物(如苹果、书包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如悬挂重物的绳子。
(2)提问:这些物体受到的力是什么力?它的方向和作用点在哪里?2. 知识讲解:(1)讲解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讲解重力的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9.8N/kg。
(5)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
3. 例题讲解:(1)讲解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解答:G=mg=2kg×9.8N/kg=19.6N。
(2)提问: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和作用点在哪里?4. 随堂练习:(1)练习题: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解答:G=mg=3kg×9.8N/kg=29.4N。
2023最新-《重力》教学设计【优秀4篇】
《重力》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重力》教学设计【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重力》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思想】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重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
在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者情况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A、大于600N重的物体
B、小于600N重的物体
C、等于600N重的物体
D、无法确定
6、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他重多少?如果要把他抱起来,你所用的力至少是多少牛?
(g=10N/Kg)
7、当你紧靠墙站立时,向前抬起一只脚,你会。
做做看,把前面的空填上,然后把你分析的原因写在下面原因:。
能力提高
8、小红在家设计制作了一个仪器,竖直的木板与底板相互垂直,在竖直木板的上部O点钉一钉子,在钉子上系一根细绳,绳子的下端吊一小石子。
回答:这个仪器的可能用处是什么?为了方便使用,请你帮她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画草图,并作必要的文字叙述。
)
9.请同学们以“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课后延伸学案:
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跟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C.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D.只有竖直悬挂着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汽车在坡路上下行,受到的重力是垂直于坡面的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地面附近的物体在没有受到支持的时候,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3.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
A.5N B.50N C.500N D.5000N
4.下列关于“g=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kg物体的质量是9.8N B.1kg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C.重lkg物体的质量是9.8N D.9.8kg的物体重1N
5.掉在地上的乒乓球会向上弹起,在乒乓球向上弹起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乒乓球( )
A.不受力 B.只受重力 C.受到重力和弹力 D.只受弹力
6.在空中飞行的子弹沿曲线很快落回地面,则子弹在此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
A.子弹的飞行方向 B.始终竖直向下 C.始终垂直于地面向下 D.以上都不对7.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 A.前锋队员 B.守门员 C.地球 D.足球
8.若先后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分别用天平和弹簧秤称同一物体,会发现( )
A.天平示数变大,弹簧秤示数不变 B.天平示数变小,弹簧秤示数不变
C.天平示数不变,弹簧秤示数变大 D.天平示数不变,弹簧秤示数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