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解析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1,你认为汉语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汉语之美,美在其音,美在其形,美在其意。
形神意兼备。
用词上,词藻可华丽,可朴实,可冗长,可精简,灵活万变,语感上,节奏韵律强,跌宕起伏,给人听觉享受,书写上,可一笔一划,可一气呵成,具有视觉冲击美,历史渊源上,中华文明上下5千年的进步离不开它。
音调,字体要是汉语的一大特色。
2,汉语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答:首先1 汉字使用人数目前世界第一. 2 汉字是联合国官方文字之一,所有文件必须翻译成汉字存档. 3 但是目前被用作官方文字最多的是英文. 4 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增强,学习汉语\汉字的外国人日渐增多。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
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3,你认为汉语会走向拼音化道路吗?答:我觉得是不会的!汉字真的是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它的意义。
在中国,汉语拼音只是帮助学习汉字,降低汉字的学习难度,提高汉字的实际交际能力的一种工具。
建设汉语拼音并不是要汉字彻底拼音化。
我们应该强烈反对那些以汉字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借口而要求汉字全盘西化的观点。
因为“现代文化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灭,传统文化将于现代文化并存”。
我们在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性的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4,汉语繁体字将会取代简化字吗?答: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的繁体字回取消,而简化字回越来越流行的。
但是目前来看简体中文不会取代繁体字的。
但我想做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繁体字的。
简体字相比较繁体字,书写便捷;且学成简体字繁体字也可以无师自通,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繁体字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它包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说,谁取代谁都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价值。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秋水6张中丞传后叙7婴宁8蒹葭9湘夫人10春江花月夜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2秋兴八首13长恨歌14无题15苦恼16饮酒17赤壁赋18哭小弟19断魂枪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课后思考题1. 什么是语文?语文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研究并传播语言文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和思维能力。
语文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1) 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字、词、句、篇章的基本规律和运用方法;(2) 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交际技能;(3) 培养文化素养,包括对语言文字背后文化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 语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理解和解读各种类型的文本,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语文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有助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第二章:课后练习题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其目自立于文明,而于知识未可以不免矣,且目自礼法齐全者,未可以不免于戾也。
国之先事也,不可以不察也;臣之言也,不可以不察也。
古之既有将相帅,不可以不察也;今之或有将相帅,不可以不察也。
处理之谓也,不可以不察也。
虽察之言也,不可以不说也。
问题: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谈谈你对“不可以不察也”一句的理解。
答案: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可以理解“不可以不察也”一句是强调了察觉、观察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的察觉和观察,才能够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处理。
在文言文中,提到了“其目自立于文明,而于知识未可以不免矣”以及“国之先事也,不可以不察也”的句子,都是在强调察觉、观察的重要性。
最新-2012大学语文(本)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课件ppt
本文比喻,层见叠出。 一连用了井蛙、夏虫、 曲士三个比喻来说明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本文援譬设喻往往连类生发。如用小石小木之在 大山、似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豪末之在 于马体这样连类的比喻将其要阐发的哲理论述得 十分清楚。
4.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 什么不足?
2.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A.娴熟论辩技巧。
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循循善 诱,因势利导,引人入彀,从而使对方心 悦诚服。
B.善于运用譬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 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C.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 使其文章形成气势磅礴、畅达雄辩的风格。
3.从择选、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谈谈 “狡兔三窟”的双重性意义(积极的和消 极的)。
这些道理能够启示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地 认识和处理事物。
2.本文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 形象的?
整篇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与北海若 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 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哲理与形象的 结合,达到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神奇效果。
五、赞美
1.本诗表现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内心情感? 这些情感怎样构成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的庄严宣告?
本诗在“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激情 歌唱中流露出悲悯、痛苦、幸福、负疚、 激昂、深沉等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这些 民族情感,通过对一组组的意象群客观冷 峻的描写,得以飞升,构成了“一个民族 已经起来”的庄严宣告。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坐井观天 太仓稊米
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相关问题。(10分)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 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 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 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2010-2011大学语文(本)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试析本诗中的农民形象塑造。 2. 试析本诗中的农民形象塑造。 诗人采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抓 住生活化的细节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吃苦 耐劳、坚强不屈、勇于牺牲、无怨无悔的 充分体现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农民形象。 又运用超越时空的抽象性语言将个体形象 提高到普遍性与群体形象的高度,使一个 具体的农夫的形象成为中华民族主体形象 的象征。
六、我的世界观
1.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贡献无论在科学研究上还 1.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贡献无论在科学研究上还 是社会进步上都是非常伟大的, 是社会进步上都是非常伟大的,请结合他这篇文 章谈谈你的体会。(确实伟大) 。(确实伟大 章谈谈你的体会。(确实伟大) 2.爱因斯坦认为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 2.爱因斯坦认为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因此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对别人尽力有所报偿, 对别人尽力有所报偿,你觉得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是否有得也有失?(得到的是主要的, ?(得到的是主要的 是否有得也有失?(得到的是主要的,失去的微 不足道) 不足道) 3.自然科学家关心政治 自然科学家关心政治, 3.自然科学家关心政治,也以追求真善美作为 自己的理想,这对科学研究有无副作用, 自己的理想,这对科学研究有无副作用,是否浪 费精力和时间?文要学点理,理要学点文, 费精力和时间?文要学点理,理要学点文,这能 有什么益处? 理能够渗透、互补么?( ?(能 有什么益处?文、理能够渗透、互补么?(能)
2010-2011大学语文(本)
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齐桓晋文之事
1.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1.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谈谈你对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 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 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用“礼义” 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 现“王道”理想。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 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 民等多方面的含义 。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 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 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 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大学语文书后思考题答案
大学语文书后思考题答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在课本的末尾给出一些思考题,并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并回答。
这些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回答一些大学语文书后的思考题,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例子。
1. "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唐诗中的“花”和“水”在比喻什么?这句唐诗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其中“花”比喻人的一生,而“水”则比喻时间的流逝。
作者通过描绘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景象,表达了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
人们如同花朵随风飘落一般,终将离世;而时间也像水流一样,不可遏止地流逝。
这样的比喻使得人们对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珍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2. 在古文《咏鹅》中,鹅的事物描写反映了怎样的审美价值观?在《咏鹅》这篇古文中,鹅的事物描写反映了“简朴”和“质朴”的审美价值观。
文中描写的鹅并不华丽,但它却具备了天然和真诚的特征。
与绚丽多彩的孔雀不同,鹅只是普通的白色,但正因为这样的朴素,它才显得纯粹和美丽。
这里的审美价值观强调了对真实、朴实和纯洁的赞美,而非外表华丽的虚饰。
3. 现代文中经常用“大提琴声”形容深情的音乐,这是源于哪一个古代诗人的作品?现代文中用“大提琴声”形容深情的音乐源于唐代诗人李贺的《长恨歌》。
这首古代长诗中有一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中“大提琴声”一词形容了金络脑的声音,展现了激情和深情的音乐韵律。
这样的描述方式运用了对比和隐喻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冲击。
4. 古代文人为何常以自然景物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古代文人常以自然景物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自然景物客观存在,并且人们对其有着共同的感知和意义。
通过借用自然景物,作品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其次,自然景物具备了独特的美感和象征意义,能够与人的情感产生契合和辩证关系。
借助自然景物描写来表现内心情感,使作品既具有美感,又能够更深入地探讨情感和人生的意义。
《大学语文》部分篇目课后思考及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篇目课后思考及练习参考答案《论语》课后思考与练习:1、意图在于将曾皙的性格与其他三位弟子加以对比,将读者的关注点聚焦在他的身上;其效果是突出了曾皙晒脱放达的人格特征,并为其出人意料的回答作了铺垫。
2、《韩诗外传》在构思上受到“侍坐”章的影响,但没有本章自然、平实和蕴藉;其句式更为华丽,感情更加张扬、外露,并带有战国文章的雄辩色彩。
《世说新语》课后思考与练习:2、重人不重事。
不是单纯地写事记人,而是选择人物生活中最具戏剧化、最能体现人物精神气质的片段,加以适当地渲染。
语言以简洁隽永见长,着墨不多,重在神似。
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动作和语言,寥寥几笔,不求巨细无遗,只求传神写照,表现出人物的神情气质。
遗貌取神,意味深长,形成一种简澹、疏落而有意境、有余韵的美学风格。
4、《世说》玄虚空灵,《语林》政治功利色彩浓;《世说》言约旨远,《语林》摹写具体,有较强的故事性。
《李商隐无题》课后思考与练习:2、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
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苏轼临江仙》课后思考与练习:1、如“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句,颇可见出作者的幽默与安适。
2、黄州时期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为人称颂的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赋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富于理趣的句子也颇多,如《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
《纳兰性德金缕曲》课后思考与练习:1、顾贞观的酬答之词赞扬了纳兰的高洁人品和对友谊的珍重,并表述了自己对友情的态度。
从思想内容看,与纳兰性德的思想完全相合,表示其愿意生死相托,来生再结为知己。
在写法上,也同纳兰此篇有相类处,用典恰切自然。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
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供学生独立思考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
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
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韩非子。
《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答案:
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
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在大学语文课后的思考题中,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以下是我对几个典型思考题的回答:1. 如今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人们的交际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答: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人们的交际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其次,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交空间,使得人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互动,并拓展了社交圈子。
然而,社交媒体也使得人们更加重视虚拟的社交关系,对面对面的交流有所冷淡,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化。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泛滥和谣言传播也给人们的交际方式带来了负面影响。
2. 电子书对传统纸质书有何影响?是否会取代纸质书?答:电子书的出现对传统纸质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电子书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可以随时随地携带大量的书籍,避免了传统纸质书的体积和重量限制。
其次,电子书的出现降低了出版成本,使得更多的作品可以进入市场,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
尽管电子书在便携性和经济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传统纸质书的存在仍然重要。
纸质书更加有质感,可以带给人们更好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传承。
因此,电子书不太可能完全取代纸质书,而是两者相互补充、共存发展。
3. 现代科技对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答:现代科技对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简洁、便捷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缩写、表情符号等。
这种趋势使得语言变得更加简练,但也可能导致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深度下降。
其次,现代科技为语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自己的语言观点和思想,促进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交流。
然而,现代科技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网络语言的泛滥和语言交流的简化,可能导致语言质量下降和沟通困难。
4. 近年来,网络小说的兴起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冲击?答:近年来,网络小说的兴起对传统文学产生了重大冲击。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大学语文第十一版思考与训练答案
大学语文第十一版思考与训练答案1、68. 下列选项中,文言现象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学学半。
B、使老有所终。
(正确答案)C、选贤与能。
D、北冥有鱼。
2、1礼貌、坦诚、平等、避讳是交谈文明得体的基本原则。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下一句是“唯见江心秋月白”。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中括号内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泣[涕](tì)[蒜]瓣(suàn)(正确答案)B.汤[匙](shí)[熬]粥(āo)C.机[杼](shū)初[旬](xún)D.杂[拌]儿(bàn)公[侯](hòu)6、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赘语(zhuì)熨帖(yù)淬火(cuì)B、浩瀚(hàn) 克隆(lóng)感慨(kǎi)C、玄虚(xuán)国粹(cuì) 鱼翅(chì)D、摩登(mó)神祗(qí)裨益(pì)(正确答案)7、1“欢迎你到我家来拜访!”这句话表达得体。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休憩(qì)眉黛(dài)(正确答案)B、点缀(zhuì) 遒劲(jìn)C、皱褶(zhě) 砂砾(lè)D、訇然(hōng) 晕车(yūn)9、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滑稽(jī)宽宥(yǒu)菡萏(hán)殚精竭虑(dān)B.门槛(kǎn)缄默(jiān)胸脯(pú)间不容发(fà)(正确答案)C.坍塌(tān)锃亮(zèng)怯懦(ruò)信手拈来(diān)D.盘桓(yuán)褴褛(lǚ)拾级(shè)舳舻相接(zhóu)10、《望岳》的作者是()[单选题] *李白杜甫(正确答案)李贺李商隐11、1自我介绍关系到能否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在自我介绍时可以适当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绩。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第一单元议论文寡人之于国也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答:1反对兼并战争;2大力发展农业、渔业、林业;3注重教育;4反对暴政,提倡施行仁政;5以民为本;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是本文说理的特点;抑扬兼施表现在先对梁惠王的治国方法进行批评,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就可以使民加多,这些都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循循善诱表现在抓住惠王的心理,先易后难、步步引导、层层推进方面;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此喻来说明什么问题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秋水节选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思想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文章中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陪衬河伯与海神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答:本文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的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出叠见,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例如:“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以“稊米之在大仓”比喻“中国之在海内”;“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毫末之在于马体”比喻人与万物的关系,结论是微不足道,不必自多;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答:本丈的论证方法颇有特色,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在论证中又多用形象比喻来说明抽象道理,其中多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法;其中又包含性质相似的类比论证法,如“拘于虚”之井蛙,“笃于时”之夏虫与“束于教”之曲士之间的比较,便是类比论证;还包含性质相反的对比论证法,如“束于教”之“曲士”与“观于大海”、已知已丑、可与语大理的河伯之间的比较,便是对比论证;五代史伶官传序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答: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精辟透彻,发人深省;这两企警句告诫后人,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一个人为事业奋斗,都必须勤勉、发奋;不可贪图安逸、意志消沉;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勤勉及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答:1文章第二段选用了事实论据,用庄宗先成功后失败、先强盛后衰微的历史事实恰当、准确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文章第三段的论点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其论据有二:其一是理论论据,尚书上的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其二是庄宗“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围之,而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本段是对全文中心论点的进一步阐释和论证,强调“人事”因素对国家“盛衰”的决定作用;论毅力1.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本文所说道理有何启发意义;答:本文论述毅力对事业成败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观点,并强调只有毅力至强者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其意图在于激励当时从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志士仁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而应以坚忍的毅力去战胜逆境,争取成功,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其思想认识及其所阐发的事理,对我们如何处置人生道路上的不同境遇,如何面对工作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可结合自身求学、工作过程遇到的具体困难、挫折来谈感受;2.本文是如何在论证过程中贯串正反对举方法的请作具体分析;答:本文说理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运用正反对举的方法;文章的2、3、4三个自然段始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方法,说明事业的成与败、境况的顺与逆、毅力的强与弱、别人和自己的种种不同,总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指出文中运用层递手法的地方,并说明其作用;答:运用层递的语句有:“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这一段中“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形成了层递,这样写层次清楚、语义轻重分明,逻辑性强;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你怎样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答:1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学习贵在自己探索,老师只起引导、指导作用,要坚持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2做学问是为国家、民族的进步发展,而不是升官发财;要勇于探索真理,为社会服务;2.本文的说理有何特点答:本文说理特点有二:1说理简要明白,情理并重;2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在讲述“三事”时总是与当下社会或北京大学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对比着论述,这样论述,观点鲜明突出,说理有力;容忍与自由1.谈谈你对“容忍”与“自由”之关系的理解;答: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容忍,每个人的行为、言论才不受限制,才会有自由;自由是需要以容忍为前提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自由比容忍更重要;2.胡适认为不存在“绝对之是”,你的看法如何答:赞同胡适的观点;原因有二:1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总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有“绝对之是”;2不存在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一定的条件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真理也会变化;3.识记文中的三个例证及其所说明的道理;答:第一例证:少年时自己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封神榜;当时自己是一种不容忍的做法;自己是无神论者,但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信神的,他们容忍了我这个无神论者四十多年的言论,说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是容忍的;没有他们的容忍,就没有我的言论的自由;这一例证恰当地论证了“有容忍才有自由”这一分论点;第二例证: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深信自己不会错”的心理;有了“自己不会错”的心理,就容忍不下“异己”的人和事,这样就不会有自由可谈,就只有专制;从而论证了“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这一论点;第三例证: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陈独秀“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的态度是不宽容的,其实这种态度最易引起别人的恶感,引起别人的反对;说明在社会问题、政治思想上也应提倡宽容的胸襟和度量;4.谈谈本文“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大家风范;答:文章从自身的经验谈起,坦诚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以身说法,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灵距离,极具亲和力;作者不摆理论架势,将至理深意融化在平易的白话之中,剀切道来,排除了读者阅读和理解障碍,极易被读者接受;这种文笔和态度,充分体现出胡适所倡导的“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风;这种文风,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深入浅出的极高境界,故被誉为“大家风范”;咬文嚼字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答:中心论点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第一,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第二,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主要采用了归纳论证法;3.本文有些自然段的开头是这样的:“这是炼字的好例”,“这番话不免噜嗦”,“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试问,这些话在文章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答:这些句子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使行文流畅而又紧密关联的作用;吃饭1.“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请就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这里实际涉及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人类所有的活动不外这两个方面,“穷则思变”,物质生活不满足时会催人生发变革、创新,去开创新的生活;“肠胃空虚”才能“精神充实”,我同意这种观点;2.找出本文中的比喻句,并联系钱钟书谈比喻时说的:“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分析本文比喻手法的特点及其审美效果;答:比喻句有:1“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这是一个明喻,本体与喻体看似不名边际,但经钱钟书一生发,“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就直奔主题,让人恍然大悟,新奇而巧妙;2“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这是一个明喻,好菜与乐曲看似没有可比性,但作者抓住“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做可分不可离的综合”这一共同特征,就使这一比喻显得合情合理,又妥帖得当;3“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这是明喻;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统治者与民众,虽有不同,但又都相成相济,像厨房一样,把各种菜品搭配成美味佳肴;阐发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把深奥的道理演绎得浅显易懂;3.本文体现了怎样的散文风格它与作者的个性特征有何联系答:文章主要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从吃饭说到结婚,说到艺术,说到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其中,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是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如“吃饭有时很像结婚”、“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广征博引,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乐趣;从柏拉图到孔子,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从人情世态到人生观,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但处处涉笔成趣;这与钱钟书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特征直接相关,也是他任性挥洒的个性的体现;我的世界观1.作者认为,人生“目的何在”“不必深思”,但却得出一个“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结论,这如何理解答:因为这在作者看来是一个十分简单、并不复杂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由于其他的人的付出和劳动,他常常为“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那么作者也就自然地得出了一个“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结论;2.作者既认为“客观世界”是“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却又坚执探索“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宗教感情”,这如何理解答:这里的“客观世界”是指艺术和科学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永远探索不尽的,永远发展着的,所以作者说是“永远达不到的对象”;这里的“宗教感情”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作者献身科学研究探索科学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那种执着、坚毅,犹如宗教徒的信仰一般;3.谈谈这篇演讲词的文风与作者人格的一致性;答:这篇演讲词思想深远而言语朴实、见解独特而态度谦虚、坦率自然而又真情涌动,这同作者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深邃见识、朴素的生活作风、谦虚的态度、坦荡的胸襟、高尚的人格息息相关,是他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1.概括本文所提出的造成愚蠢见识的原因和避免愚蠢见识的途径;答:要避免愚蠢的见识,首先要找到造成这种愚蠢的原因;文章认为,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是形成人类这种“通病”的主要原因;由于文章从三个层面阐述了避免愚蠢见解的方法;第一层面讲科学的认知态度;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第二层面讲听取不同意见;除了类似我们经常说的“兼听则明”这一层意思,作者还提出了“心理想象力”,用“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第三层面阐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些问题“本来就根本无法解决”,有些问题“没有明显正确的答案”,所以只有采取谦虚慎重的态度,才能克服自高自大;而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理念;2.本文是如何通过例证方法来阐明自己的主要观点的答:本文在论述自己观点时,常常援引具体事例,用例证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如,在论述要坚持科学的认知方法时,就举出了亚里士多德误以为男人的牙齿比女人的多;自己以为刺猬爱吃油虫;古代作家谈起麒麟和火蛇来头头是道却并未见过它们等等;3.本文的行文风格有什么特点答:本文逻辑层次清晰,行文要言不烦,论述周密严谨;作者将一个关涉哲学认识论的大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读者侃侃而谈,尤其是从头到尾使用了一般文章中较少采用的第二人称“你”,又引入“我”的生活经验作为论述的依托,使文章形成了“你”“我”,之间面对面谈话的表达风格,产生了亲切、贴切的效果;文中还大量运用了以“如果”开头的句式,还有“也许”、“说不定”、“设想一下”等表意委婉的虚拟语,体现了作者谨慎的作风与谦和的态度,这也正是对自己文章观点的身体力行的表现;第二单元记叙文冯谖客孟尝君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冯谖初为门客无功而频频要求增加地位,仿佛他是一个无能又不知满足的贪婪之徒,等他感受到孟尝君礼贤下士后,后来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显示出冯谖超人的才智;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更能突出冯谖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从哪里可以看出冯谖与孟尝君之间是互为对照的答:孟尝君与冯谖形成鲜明对照;冯谖的再三弹铗,反衬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而当冯谖大展奇才的时候,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他不懂“市义”的意义,不明诸侯之间的矛盾可资利用,不知借宗族关系保护自己;而冯谖则深知百姓的艰难,以“市义”来赢得民心,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的矛盾来抬高孟尝君,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人物之间的映照,使全文波澜迭起,姿态横生;3.请谈谈你对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看法;答:本文记叙了策士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展现了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养士”风气和政治风貌;对冯谖注重民心向背在今天也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对其中的权术观念和“士为知己者死”等意识,则还须进行现代理性分析,不可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概否定;垓下之围1.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这三个场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本文通过三个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第一个场面写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同时也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第二个场面写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同时也表现出他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原因的悲剧性;第三个场面写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宁死不辱,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他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2.指出文中的细节加工之处,说明其表现作用;答: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虞兮虞兮”的悲歌,成为“霸王别姬”的典型情节;“天之亡我”在项羽口中先后三次重复出现,充分表现出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嗔目而叱”,吓退汉将杨喜数里,在失败关口仍见出项羽的英武气势;将宝马赠与乌江亭长,既是对亭长好意的报答,又是对战马的爱怜深情;最后自刎,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则表现出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情致丰赡,艺术效果十分显著;3.结合文中“太史公曰”一段评议,谈谈你对项羽功过及其失败原因的看法;答:太史公的一段评议我认为是正确的;项羽在起兵灭秦的重大政治斗争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他专恃武力、缺乏政治远见和政治头脑是其致命的缺点,也是他从威武的“西楚霸”的成功而一步步走到众叛亲离而终于“乌江自刎”的根本原因;张中丞传后叙1.体会并说明本文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的特色;答:全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事迹,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共同“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了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其他轶事;两个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着内在联系:前者议论为后者的“纲”,后者叙事是前者的事实佐证,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从而使文章显得神气凝聚;2.本文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方法试作具体分析;答:一是细节描写,二是让正面人物的不同性格互相映衬,三是用反面人物来反衬正面人物;本文几个英雄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首先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写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写张巡的超人记忆力和就义时的动作、语言,都是文中精彩的片断;其次,作者注意让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的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许远的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南霁云的嫉恶如仇、忠贞刚烈,一经互相辉映,就更加光彩照人;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行径,又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3.本文为什么叫做“后叙”答:因为本文是韩愈读了李翰所写张巡传之后,感到叙事、议论、评价都有所不足,又精要、传神地补写张巡等人守城的英勇事迹,同时给予客观的赞扬,因而名为“后叙”;4.概括南霁云的性格特征,并分析作者所用的细节描写手法;答:南霁云的性格特征可概括为:嫉恶如仇,忠贞刚烈;作者用“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两个典型的细节形象地突出了南霁云对贺兰进明等人为了个人私利而置国家存亡于不顾的卑劣行径的愤怒以及南霁云忠贞刚烈的性格;种树郭橐驼传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答:这篇人物传记带有寓言性质,作者借植树能手郭橐驼之口,揭露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了“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2.说明文章的类比方法; 答:本文说理,总体上采用类比方法: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用种树要“其置也若弃”类比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用“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应,说透了种树的原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讲清楚了;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层次内容;答:第三自然段可分两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这是以正面阐述郭橐驼成功的种树经验;这一层又可分三个小层次:1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则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2树木的天性;3郭橐驼恰当的植树态度和方法;第二层:从“他植者则不然”到结束这一层主要写“他植者”错误的种树方法,与郭橐驼的成功经验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中心;这一层又分两个小层次:1马马虎虎、不认真的种树态度;2“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种树态度;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令为什么能够成功推行答:他采取了正确方法来推行这一举措:一是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二是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父作为突破口;三是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四是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于是取得了成功;2.赵武灵王是怎样说服公子成的答:赵武灵王首先以国家利益为重,派人去说服公子成,公子成不同意;赵武灵王又亲自登门拜访,耐心地分析国家周边形势,以国家的发展、强盛为目的,细心地向公子成陈述,有理有据有情,终于说服了公子成;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何历史意义答:这则故事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善于变革的智慧,今天看来,尤其值得肯定,值得学习;前赤壁赋。
大学语文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三)《报刘一丈书》一、选择题1、《报刘一丈书》暴露封建官场黑暗所采用的笔法是()A. 客观的求真笔法B. 夸张的漫画笔法C. 含蓄的暗示笔法D. 犀利的怒斥笔法2、在《报刘一丈书》一文中,权要者的性格特征是( )A.阿谀奉承B.狡猾多诈C.残忍凶狠D.贪婪虚伪参考答案:1、B2、D二、解词题1.上下相孚,才德称位()2.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3.主者故不受,则固请()4.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5.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参考答案:⒈融洽,信任⒉名片⒊坚持⒋整年⒌只怕三、翻译题1.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2.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3.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4、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参考答案:1.有人从早到晚都骑着马到权贵者门前恭候。
2.守门人故意不让他进去,(他)就献媚说好话,装得象妇女的样子,袖子里藏着银子偷偷地送给守门人。
3.幸好主人出来,面朝南坐着召见他,于是他赶紧跑过去,趴在台阶下。
4.这就是我心胸狭窄的地方,因此常常不为长官所喜欢,我却越来越不顾这些。
四、简答题1、作者刻画的三个反面人物形象,各有哪些性格特征?参考答案:1)“干谒者“趋炎队势,低三下四,摇尾乞怜,献媚取宠,奴颜婢膝( nú yán bì xī ),一旦见过相公,爱宠若惊,欣喜若狂。
四处吹嘘,狐假虎威,一副奴颜媚骨,得意忘形的奴才相。
2)“权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卖官鬻爵,贪污纳贿,故作资态,虚伪狡诈,假里假气,令人作呕。
3)“门者”狗仗人势,以势欺人,敲诈勒索,见钱眼开。
《声声慢》一、填空题:1.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_________。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思考题思路提示现代文你怎样评价“人定胜天”一类的口号?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夸张的一面。
后者不加以矫正,就是季羡林文中所批判的情况。
季文较多地是强调了传统文化中与自然和谐的一面,陈文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家族宗法的一面。
因为都不是专题论文,所以各自强调不同,引申出的看法也有区别。
2. 怎样看演讲中的幽默与噱头的区别噱头往往是外加的,内容是浅薄、哗众取宠的。
幽默是内容本身的有机组成,是深化、生动化的手段,是包含着智慧的,给人以启示的。
3. 天才是否注定要有悲剧命运遭遇悲剧命运的原因主要在社会方面还是在自身?天才的命运当然注定不是悲剧,但悲剧的情况较多也是事实。
原因两方面都有:自身性格的偏执和社会的缺少宽容与理解1. 概括与分析本文中“我”的矛盾心理。
父亲喜爱女儿,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却又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作“假想敌”。
2. 举例说明本文中作者对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
作者关注和叙写他人的举止言笑,如小女儿的天真未凿,女儿们对男友照片的“供奉”,“假想敌”来访时与女儿的亲密状,吃饭时的哑剧等等,均是对人情事态的生动再现。
3. 本文作者的幽默风趣表现在哪些地方?妙喻连篇,抓住题目中“敌”之一义,时时扣紧题旨,屡屡用军事上的术语与事物,暗喻父亲与候选女婿对女儿的争夺战,描写“敌”之情状与“我”之心态。
4. 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富书卷气。
. 分析本文的中心意象及其象征意蕴。
“女孩子的花”即传说中由名叫百叶的女子变化而来的重瓣水仙花──百叶水仙是本文的中心意象。
这一意象蕴涵着复杂的象征意义,作者赋予它以女孩子的性格、美丽和命运,她就成了青春女性的象征。
重瓣水仙的灿烂开放、散发芬芳,美丽而短暂的花期,受到冷落的不幸和“刀一样”的性格,在此都是青春女性之绚烂生命、人生际遇、悲剧命运、纯真性情的写照。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一、思考练习1. “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 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你怎么理解这话?3. 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4. 能力提高请就你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试为这本大学语文教材写一篇短序。
(500字)二、参考答案1. 参见“知识识记”第1项。
2. 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
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3. 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
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
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
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
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4. 能力提高序言可叙事、可议论,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
可以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个人对这种教学的感受、目前教学的不足和需求谈起。
不过写作时,应注意结合书的特色去谈问题。
一、思考练习1. 简要评述傅雷对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的观点。
2. 本文采用书信日记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在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什么?二、参考答案1. 西方文化受宗教影响很深,特别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中自我的觉醒和传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形成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矛盾。
自我对无限自由的争取和人对神的臣服两者之间的矛盾折射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自然、健康,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思路提示现代文你怎样评价“人定胜天”一类的口号?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夸张的一面。
后者不加以矫正,就是季羡林文中所批判的情况。
季文较多地是强调了传统文化中与自然和谐的一面,陈文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家族宗法的一面。
因为都不是专题论文,所以各自强调不同,引申出的看法也有区别。
2. 怎样看演讲中的幽默与噱头的区别噱头往往是外加的,内容是浅薄、哗众取宠的。
幽默是内容本身的有机组成,是深化、生动化的手段,是包含着智慧的,给人以启示的。
3. 天才是否注定要有悲剧命运遭遇悲剧命运的原因主要在社会方面还是在自身?天才的命运当然注定不是悲剧,但悲剧的情况较多也是事实。
原因两方面都有:自身性格的偏执和社会的缺少宽容与理解1. 概括与分析本文中“我”的矛盾心理。
父亲喜爱女儿,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却又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作“假想敌”。
2. 举例说明本文中作者对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
作者关注和叙写他人的举止言笑,如小女儿的天真未凿,女儿们对男友照片的“供奉”,“假想敌”来访时与女儿的亲密状,吃饭时的哑剧等等,均是对人情事态的生动再现。
3. 本文作者的幽默风趣表现在哪些地方?妙喻连篇,抓住题目中“敌”之一义,时时扣紧题旨,屡屡用军事上的术语与事物,暗喻父亲与候选女婿对女儿的争夺战,描写“敌”之情状与“我”之心态。
4. 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富书卷气。
. 分析本文的中心意象及其象征意蕴。
“女孩子的花”即传说中由名叫百叶的女子变化而来的重瓣水仙花──百叶水仙是本文的中心意象。
这一意象蕴涵着复杂的象征意义,作者赋予它以女孩子的性格、美丽和命运,她就成了青春女性的象征。
重瓣水仙的灿烂开放、散发芬芳,美丽而短暂的花期,受到冷落的不幸和“刀一样”的性格,在此都是青春女性之绚烂生命、人生际遇、悲剧命运、纯真性情的写照。
反过来说,作者把年轻女子的性格、情感赋予水仙花,水仙花成了作者抒发对女孩子人生境遇感喟的载体。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董小玉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董小玉1.分析“吾辈”看月与他人有何不同,表现了怎样的审美情趣,从中可看出张岱小品文的哪些特点?一喜喧嚣,一喜清幽,故而是两种境界,两种天地,两种情感。
从中可看出作者文人情趣的流露,以及其小品清新空灵、率性任真的文风。
2.比较袁宏道的《虎丘记》与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两篇同写望月之夜,不过彼此之內容及感慨有同有异,试加以分析、讨论。
袁宏道的《虎丘记》所写的是中秋月夜,主要笔墨倾注在叙写游虎丘的游人身上,作者的感慨,在于做官的身份,使他与游人之乐隔绝开来;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亦主要写游湖之人,但对游人持嘲笑态度,意在凸显“吾辈”的清雅。
3.在写到曾晳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关于弹瑟的声音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和效果是什么?意图在于将曾晳的性格与其他三位弟子加以对比,将读者的关注点聚焦在他的身上;其效果是突出了曾晳洒脱放达的人格特征,并为其出人意料的回答作了铺垫。
4.在描述百姓对齐王好乐和田猎的两种不同反应时,孟子使用了同中有异的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写法的意图何在?效果如何?“今王鼓乐于此”至“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与下段“今王鼓乐于此”至“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两段,采用了类似诗歌的重章手法,即结构和语句大体一致,仅更换个别词句;且每段中也采用了类似诗歌的叠句手法。
重章的效果是同时强化了两种现象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对比,有很强的说服力;叠句则产生了积累性效果,增强了情绪的感染力。
5.比较本文与《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思考二者的语言风格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侍坐”章平实自然、谈言微中,措辞简约而余味隽永;本文则富思辨性与逻辑性,有很浓厚的雄辩色彩。
这种差异首先源自话语的对象、内容、场合及目的。
大学语文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四)
大学语文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四)《菉竹山房》一、《菉竹山房》中的悲剧的社会根源。
这是一个恋爱、婚姻悲剧。
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社会。
在那个社会里,是容不得男女自由恋爱的,更不要说少男少女一时冲动野合于后花园,那是人人鄙夷的。
在那个社会里,让女子抱着死去男人的灵牌做新娘这种扼杀人性的荒唐之举反而会得到嘉许。
从此,二姑姑在枯寂阴暗的老宅中销蚀尽青春年华。
这是封建社会和礼教造成的悲剧。
二、简析结尾"窥房"在人物刻划和艺术结构上的作用。
“窥房”在艺术结构上将小说前文渲染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森森鬼气推到了极致,同时,又突然逆转,以来窥房的是二姑姑主仆二人。
这一结局,在艺术上出奇制胜,在思想上发人深省。
“窥房”在人物刻划上使鬼气转化为人气,使两个生活在非现实境界中的女人,表现出最为世俗的欲望,“鬼脸”一晃,晃出了人性的微光,晃出被礼教牢笼禁锢成鬼的躯壳中,一颗灼热的充满人欲的心灵。
自然,这一晃,使读者在小说喜剧性的结尾中,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
三、分析作品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表现悲剧的艺术特色。
小说不在悲剧故事上多化笔墨,也不在悲剧人物性格的刻划上尽遣才华,而是着重于悲剧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
阴森的住地,尘封的住房,作伴的生物,姑爹的鬼魂……一切是那样的死寂与恐怖。
在那古墓式的环境中,生活着曾是十分心灵手巧的美丽姑娘,她们被摧残、扭曲成了充满鬼趣的人,其沉重的悲剧气氛令人窒息。
“窥房”将神秘恐怖的环境气氛渲染到了极致,然而,鬼气向人气发生了转变,使我们看到了充满鬼趣的女主人公其内心深处的人欲的涌动。
在此,悲剧的冲击力再次震撼了我们。
《再别康桥》一、《再别康桥》的抒情线索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诗七节,感情线索由:惜别——美丽的母校——甘心做一条水草(成为母校的一部份)——母校给我理想——回忆在母校愉快的生活——回到现实,心情沉重——照应开头这七部份组成。
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单元通古今之变《大同》(精读)1.阅读《墨子·尚同》,跟《大同》作比较研究,与同学讨论或撰写一篇诸如《墨家尚同思想与儒家大同思想的比较》之类的文章。
或选读《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
答:(1) 《墨子》的“同”是“同一”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二者的内涵不一样。
(2) 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
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大公无私。
(3) 墨家要求民众以贤人、君主为服从的标准,人类又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
《墨子·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
……同,重体,合类。
”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
儒家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
(4) 课外阅读相关论著,在《老子》、《庄子》、《韩非子》中找出阐论社会理想的文字,与大同作比较。
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分析先秦诸子中的道家与法家的社会理想。
2.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
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
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3.《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 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
再如“礼”、“纪”、“里”、“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泛读)1. 总结王安石所列仁宗治国的主要政治措施。
答:在第三段中,王安石提纲挈领地指出仁宗的几种善政:即“忠恕诚悫,始终如一,未尝忘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
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如兵。
刑平而公,赏重而信。
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
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
”接着便举例说明“忠恕诚悫,始终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
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之效也”、“刑平而公之效也”、“赏重而信之效也”、“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始终如一之效也”。
2. 总结王安石指出的宋朝政治积弊。
答:在第四段文字中,重点找出(1)“因循末俗”、“一切任自然之理势”;(2)“名实之间有所不察”两个要点。
而文中重点批评的是“名实之间有所不察”,如取士、课试、检察、成绩、官职、将守、财政等方面,——剖析其积久之弊,指出了这些名实不察的原因正在于“因循末俗”,这正是宋朝政治的积弊所在。
3.收集有关王安变法的史料,分析这篇文章与王安石变法思想之间的关系。
答:可通过课外阅读邓广铭《王安石传》,重点考察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是如何针对这些积弊进行改革的。
第二单元乡土中国《七月》(精读)1. 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曾说:“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见《吕氏春秋》和《礼记》,是战国时期一部行政历法)。
妇子入室,茅、绹、升屋,似风俗书。
流火、寒风,似《五行志》(《汉书》中始设《五行志》,叙述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及其对人类历史和政治生活的影响)。
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
田官、染织、狩猎、藏冰、祭、献、执功,似国家典制书。
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
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实为)天下之至文也。
”试结合《七月》将周代农民一年的劳动生活按时间顺序作一简要的概括。
答:正月:于耜、纳于凌阴二月:举趾农作、其蚤,献羔祭韭、播百谷三月:女子求柔桑、采蘩;条桑,伐远扬四月:五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食瓜八月:(采)萑苇、载绩、其获、剥枣、断壶九月:授衣、叔苴、采荼薪樗、筑场圃十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获稻、为春酒、纳禾稼、农夫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乘屋、涤场。
飨酒、杀羔羊,跻彼公堂十一月:于貉,取狐狸为裘十二月:其同,载缵武功、凿冰(注:均用夏历标示。
)2. 你觉得《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答:(1)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2)为公子裳,为公子裘,食我农夫(喜悦);(3)嗟我农夫,上入执宫功(忧虑);(4)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满足)。
3. 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族公子强行娶走。
你觉得哪种理解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答:此题分歧产生于“殆”字解释的不同。
“殆”解释为“始”,是传统的训诂,即指将要发生的事,是自己所愿望;近代以来将“殆”解释为“只怕”。
传统的说法以郑《笺》为代表,近代解释以郭沫若为代表。
清代姚际恒认为“子”为女公子,害怕自己作为陪嫁品。
我们认为传统的说法在没有充足理由否定时仍可采用。
《乡土本色》(泛读)1. 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
答:乡土本色是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
而“乡土性”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乡下人身上的泥土气。
在这里,中国基层社会土地与人的关系被作者准确地揭示出来。
2.“乡土性”是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上规定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答:土地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和隔膜”以及从时间里的“熟悉”,进而这种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缔结的生态状态,又直接构成中国基层社会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规定性。
3. 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社区,尝试运用“社区分析”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去提炼出它的特性来。
答:略。
第三单元文明:对话与冲突《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精读)1.本文在取譬和比较方面相当出色,体会这样行文的好处。
答:艺术特点:一、取譬和比较。
整个文章都在比喻和比较当中,城乡文化始终如影随形,跟随在东西文化之后,既是鲜明的映衬,又形象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二、语言质朴生动,文气生动,语言幽默诙谐,形象表达事理。
2. 你赞同文章的观点吗?为什么?答:赞同与反对都可以,关键要求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进行论证。
3. 你觉得“东西文化之分”除了用“城乡文化之别”来比较,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式?试举一例。
答:如经验丰富但已衰老的老年人和充满朝气却缺乏深度的青年人等。
只要能有自己的道理即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泛读)1.赵武灵王和公子成分别代表了变革和保守的两面,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主张的哪几项理由?你觉得公子成听服于赵武灵王的原因又有哪些?答:公子成的理由:中原大同为礼乐中心,不能效法蛮夷之道,否则人心不服。
赵武灵王的理由:(1)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2)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3)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1)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能礼遇自己;(2)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
2.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变革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然而历史却一次次地证明没有冲突的变革,便没有文明的前进与发展。
北魏孝文帝迁都汉化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异曲同工,一个是主张胡族向汉人学习,一个是主张汉族向胡人学习,前后相映成趣,都遭到了巨大的困难,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资治通鉴》对魏孝文帝迁都汉化也有详细的记载,阅读下列文字,谈谈孝文帝是怎样让大臣们听从他的主张的。
(齐明帝建武元年[494]二月)壬寅,魏主北巡;癸卯,济河;三月,壬申,至平城。
使群臣更论迁都利害,各言其志。
燕州刺史穆罴曰:“今四方未定,未宜迁都。
且征伐无马,将何以克?”帝曰:“厩牧在代,何患无马!今代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
”尚书于果曰:“臣非以代地为胜伊、洛之美也。
但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
”平阳公丕曰:“迁都大事,当迅之卜筮。
”帝曰:“昔周、邵圣贤,乃能卜宅。
今无其人,卜之何益!且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黄帝卜而龟焦,天老曰‘吉’,黄帝从之。
然则至人之知未然,审于龟矣。
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昭成皇帝更营盛乐,道武皇帝迁于平城。
朕幸属胜残之运,何为独不得迁乎!”群臣不敢复言。
……魏主欲变易旧风,(十一月)壬寅,诏禁士民胡服。
国人多不悦。
(卷一百三十九)(建武二年五月)甲午,魏太子冠于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谓曰:“卿等欲朕远追商、周,为欲不及汉、晋邪?”咸阳王禧对曰:“群臣愿陛下度越前王耳。
”帝曰:“然则当变风易俗,当因循守故邪?”对曰:“愿圣政日新。
”帝曰:“为止于一身,为欲传之子孙邪?”对曰:“愿传之百世!”帝曰:“然则必当改作,卿等不得违也。
”对曰:“上令下从,其谁敢违!”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各宜深戒!王公卿士以为然不?”对曰:“实如圣旨。
”帝曰:“朕尝与李冲论此,冲曰:‘四方之语,竟知谁是;帝者言之,即为正矣。
’冲之此言,其罪当死!”因顾冲曰:“卿负社稷,当令御史牵下!”冲免冠顿首谢。
又责留守之官曰:“昨望见女犹服夹领小袖,卿等何为不遵前诏!”皆谢罪。
帝曰:“朕言非是,卿等当庭争。
如何入则顺旨,退则不从乎!”六月,己亥,下诏:“不得为北俗之语于朝廷。
违者免所居官!”(卷一百四十)答:第一步,说服尚书于果和平阳公两位要臣,讲明治国不应墨守陈规,也不能诉诸迷信。
第二步,在朝廷上,当众问明群臣意见;采用严厉的措施,命令全国上下坚决执行,违者治罪。
孝文帝也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这是最主要的;其次,他能抓住主要官员进行劝说,讲明道理;对一般臣民,则采用严厉的惩罚制度,迫令执行。
第四单元人间世《伊豆的舞女》(精读)l.《伊豆的舞女》的叙事技巧里有一种纤秾的诗意,请以“我”与舞女熏子的几次单独相会为例,试加分析。
答:参见“文本资料·艺术特点”中的“人物塑造”、课文[评析]与“延展资料”中王静《<伊豆的舞女>与川端康成的早期创作》一文中的“三”。
2.川端康成擅长抒写“心理事件”,请以“我”与熏子的心灵交流为例试加分析。
答:参见“文本资料·艺术特点”中的“人物塑造”与课文[评析]。
3.小说中的恋情故事与风俗画、风景画一起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它传达出了作者的什么叙事意图?答:参见“文本资料·艺术特点”中的“环境描写”与课文[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