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尝试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尝试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尝试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能动性、选择性、批判性、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

而传统的教学不外乎是老师讲,学生听。

其存在弊端是重形式的完成,轻情境的建立,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教材的灌输,轻教法的改进和学法的指导;重理论认识,轻实践环节等等。

这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制约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抹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为此,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作了如下一些尝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了兴趣,才会"乐学”,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要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已原意去学,主动去学,创造性地学。

1。

利用数学的趣味性故事,创设”新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热情。

数学的每一分支,知识体系,定理公式,数学方法无一不是前辈数学家进行创造性研究得出的,特别是某些数学定理与知识还存在一些十分有趣的故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经常适当地穿插介绍给学生,不仅能使学生从中学到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而且还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这些先辈们的敬仰和羡慕,使学生从羡慕到萌生跃跃欲试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授高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通过古印度国王玩国际象棋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又如在讲解"简易逻辑”中反证法之时,我引入了一则故事:从前,三个古希腊哲学家,由于争论和天气炎热,而感到疲倦了,于是躺在花园里一棵大树下休息,结果三个都睡着了,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三个人醒来后,彼此看了看,都笑了起来,但这些人都以为是其他两个人在互相取笑;突然其中一个不笑了,因为他发觉自已的前额也涂黑了。

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者:张玉华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2年第06期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即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师生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质疑,启迪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学习兴趣主体性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师生角色学生的知识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获得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浓厚的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

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问要想,思维也被激活。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直接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制作的课件,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

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奇妙方法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训练,品味美的意蕴。

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要、欣赏庐山云雾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时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知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下面就课堂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1转变思想,确立学生主体观念以往人们习惯于把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种传递知识、训练技能形式来加以组织,而且也是通过经验和情感来获得知识。

这就是说如果课堂缺乏温暖的师生关系和多向信息沟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条件,就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维,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转变观念,用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使学生课堂上的生活,在以学习为主的前提下成为学生全部生活中的一部分。

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参与包括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觉参与三个方面。

自主学习就既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愿望,又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

自我教育就是要学生具有自学的愿望,具有自我发展的意向,渴望成为一个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并付之于自己的实践。

自觉参与就是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对事物现象进行思考、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参与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成为课堂教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

为此,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①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想方设法去“接近”所有学生,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②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认同感;③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学生在学习中能否获得成就感,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控制程度。

小学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教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制定教案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在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

对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做出差异化教学计划,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并考虑到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发现知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问题导向、情境引导、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探究能力。

四、评价机制的建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形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并通过评价制度的完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评价应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五、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并提升自我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以往的教学模式总是老师教,学生学,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一切知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步认识到这种模式已经落伍。

现代教学中,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主体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尊重学生,转变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是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独立人格的前提,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最重要条件。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开始懂得并学会自尊、自信、自立,面对老师的要求、鼓励,他们总是表现出一副自信的样子。

尊重是指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需要的尊重,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的最直接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支持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切忌对学生横加指责,更不能语罚学生。

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

”其次,教师要多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吸引学生个性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还学生以读书、思考、语言实践的自由。

这样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等过程中,自己实践,自己感悟,学生无疑更易接受,因而效果更好。

此外,尊重还体现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在课堂中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要通过自学、讨论解疑;对学生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并给予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及时纠正。

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敢说“不知道”,对于自己的错误要敢于承认,这是尊重学生的体现。

二、培养兴趣,激发活力,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音乐是一门古老而常青的艺术,千百年来风韵尤存。

着实让人痴迷、陶醉。

随着新课程的诞生音乐艺术越来越光彩夺目,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单一的“心传心授”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转变,同时教师的形象由教书匠转为了设计师、指导师、合作伙伴,那么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角呢?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有了以下的看法:一、微笑面对学生,创设轻松环境我还记得蒙娜丽莎的微笑,它甜美、动人、和蔼可亲、可爱,吸引了全世界的人。

正如俗话所说,“不以技能微笑的人”,更不用说一群精力充沛、活泼可爱的学生了。

它教授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音乐。

我记得我第一次当老师。

我记得老老师的建议,学生们在前几节课上必须被欺负,这样学生们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就不会大喊大叫了。

所以我在课堂上总是有一张脸。

只要学生们说一点,动一点,我就会大声批评和指责。

但有一件事很快改变了我最初的态度。

我记得有一次在音乐课上,当我问一个问题时,我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它。

出乎意料的是,坐在座位上的男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示了这一点。

大家都笑了,我忍不住笑了。

这时,一个学生向我示意,偷偷地对我说:“老师,你的笑脸比你僵硬的脸要好得多,也更贴近我。

”当时,我没有批评男同学,而是及时表扬了他。

我发现在课堂上,我总是对学生微笑,学生们也不会乱说话。

相反,他们与我进行了眼神交流。

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们都愿意和我联系,教室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和谐。

二、巧妙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当孩子出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被优美的声乐环绕时,他们才能发展自己非凡的音乐天赋,用语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和再现音乐。

因此,语言的巧妙运用对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和主动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⒈引导的语言简练、鲜明,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

简洁明了的语言能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和启发。

例如,在“摇篮曲”课中,老师使用了女中音的示范演唱,这吸引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堂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方法

政治课堂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方法

政治课堂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政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政治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时,可以引入时事热点,让学生了解政治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课堂讨论是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手段。

政治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疑问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引擎。

政治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点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寻找答案。

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运用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案例分析是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

政治教师可以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六、注重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

政治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优秀生,教师要设置更高层次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七、优化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教师要优化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试析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试析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试析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把这些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是基础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很多老师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点认识。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生学习的师生间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动态因素。

学生不仅是教育过程中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

”由此可见,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在课堂上,如果师生是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高涨,他们就能参与到教学中来,独立进行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被调动出来了。

主体地位基本上也就确立了。

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深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

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

要利用“微笑效应”展开教学活动,同时要做到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创设互动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本文强调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作用、互动环境、提问、讨论、思考能力、实践活动、多媒体技术、巩固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创设一个积极互动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希望对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创设互动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

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

因此,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

我觉得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

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

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

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二、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三、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常常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

许多老师平时不注意学习研究,对现代教育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手段一无所知,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满足于现状,把学生禁锢于他们设计的框框中,授课往往流于从语言到语言,乏味单调,使学生处于一种“学语文就是读,记、背”的思想状态,跟不上教学要求,妨碍了教学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索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索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索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学生能否主动投入学习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需抓好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氛围,创设乐学环境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彼此感染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角色的方方面面无一不产生对教学的影响。

如: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附庸化。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力求言谈文雅、举止端庄、精神充沛、和蔼可亲、情绪乐观;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每一个学生,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睦相处,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

在这样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反过来也会给老师以积极的情感回报,必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灵活运用教法,诱发求知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

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以教材为载体,以灵活运用教学为手段,以“双基”训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会学习学习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教育中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作的尝试。

一、营造和谐课堂,送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双向交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所谓“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平等、互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呈现在课堂上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而不应是教师强制学生被动学习。

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2、用爱心召唤、感染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催化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奉献一片爱心,生活中关心,学习上鼓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这样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激发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究它,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比如,运用媒体技术,化学实验,化学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实、现象等。

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

比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开始先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大多数学生凭感觉回答显中性;抓住学生的这一错误认识,演示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的实验,使学生感到惊奇,充满了疑问。

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钻研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促使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几点做法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几点做法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纵观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前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大量权威性的事实和结论,课堂上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

这种教学的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因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很多教师也开始意识到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知识。

我们金泽中学提出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本质也就是把学生主体性发挥出来,使学生自己想学,那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会事半功倍。

一、了解你的学生我任教于农村中学,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农村中学生的学科基础较薄弱,知识面窄,反应比较慢等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往往许多教师也有这样的感受:总是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

难道这只是学生的问题吗?针对农村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了认识学生的整体情况外,还要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学习心理以及生活状况等。

因为,学生是教育的基础。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孩子的能力与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

师生之间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会使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

因此,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和谐、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构建和谐教育氛围,是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三、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探索性的发展过程。

课堂上最能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是设置“问题情境”。

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是教育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

作为小学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与策略。

I.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度,教师需要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与舒适。

其次,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敢于尝试和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

II. 调整教学角色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角色。

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III.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讨论、研究、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立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一个问题,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互相合作完成任务。

IV.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见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V.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同时,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如何让课堂教学各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让课堂教学各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让课堂教学各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指出,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中心,整个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过程。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参与,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学生的主体性。

一、课前精心备课所谓精心备课,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案写的很多,干净就说明备课认真,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促进者。

这就需要教师除了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以及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外,同时还要全方位地考虑学生,比如学生对前后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之间的差异情况等等。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制订好教学目标,编排好课堂活动计划与程序,设计好每一个活动的情景和每一项检查的练习,充分为学生在各环节中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

1、新旧知识的连接在复习环节中,新旧知识的连接很重要。

起点合适,做到温故而知新,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学生学而有趣。

但如果起点过低或过高,便会使学生因易而没兴趣,或因难而退缩,这都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2、重点要突出一堂课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就是重点。

而对重点的掌握也是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时间上一定要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的理解,并围绕重点展开各种形式的练习,比如小组练习、同伴练习、填空练习、写作练习及总结等形式。

而所有活动形式都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设计的。

3、难点要突破每节课上都会有学生不易理解、掌握、易错的知识点,这就是难点。

而对于难点,教师如直接告诉学生“这是难点,大家要注意”没有用,只有通过练习,学生反复去说、写、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熟练运用。

同时通过学生犯了错误,才会告诫自己。

如“他非常喜欢数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译成:He very likes math.(He likes math very much.) 改错形式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能突破难点。

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伊始,教师首先必须以真挚的情感、极具亲和力的教态和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

语文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教态要亲切自然,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要耐心解答、认真倾听,视学生为朋友,只有在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即是学习活动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从而会把自己的学习行动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敢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

但解放学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随便学,教师应作好指导和监督、组织和调控,放得过度,学生会乱作一团,毫无学习实效性而言。

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是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有时看起来很乱,仔细观察,不是在闲谈,而是在讨论问题。

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在静静思考。

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

教师“放”要有目的,有布置,有指导、有汇报,有检查,有评价。

总之“放”出实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动脑筋思考了,也动口表达了,动手实践了。

鼓励学生在学完新课后,注重对知识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练笔、作画、表演、操作等拓展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学以致用。

语文课上,教师要舍得放手,不要用照本宣科式的讲述来,剥夺课堂上学生读书感悟、探究的宝贵时间,努力做到:书本让学生多读,见解让学生多说,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发现,总结让学生说。

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钟超广德县新杭中心小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新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正呼唤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化为培养能在当代现实生活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参与、交往和思维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可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应转变老的教学模式,以前是教师有条不紊地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

现在我们应尝试着将课堂的“主权”放到学生手中。

当然这并不是一味地由着学生在课堂上玩,而是正确地引导学生,组织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或未尾有零的除法》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西游记》中唐僧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化缘带回四个西瓜,猪八戒主动要求由他来分配,其他三人等呀等,等了好一会儿,在后山来找八戒,发现西瓜全被馋嘴的八戒吃光了的事。

这时候,就问学生其他三人分得几个西瓜呢?得出数学问题,也就是课堂学习内容“0÷3”。

学生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学习兴趣,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知识,都能轻松地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这一数学概念。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标准》要求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要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过程,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呢?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小组活动中相互交流。

在学生的讨论与疑问中,我适时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同时也为他们解难。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为他们每个小组都制作了小转盘,让每一个学生预先猜测指针会停在哪一个区域内,然后由他自己亲自旋转转盘。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创新方法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创新方法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创新方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语文教学的基本点即对人的培养培养人的崇高人格、坚强的意志力和对社会群体的责任感等等。

这都是人的基本素质,这些培养目标主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

我认为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基本素质才能得以培养,对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了如下几点尝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情感的交融和激发,是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因此,课刚开始,我便用精彩引人的导语和精彩的画面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下进入课堂。

教学过程中,我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教学,潜心创设情境着意活化形象,诱导学生入境,使学生对课文心领神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文育人,点燃情感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而语文课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我们的课文本身就是感情的结晶,为情感教育实现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基本。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充满感情的文章,就会使学生激情飞扬,难以忘怀。

讲课时,我抓住课文的感染性和陶冶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我对文章进行抽筋剥皮式的分析,努力为学生营造完整的艺术整体,通过架筑语言桥梁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3新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要常有疑点。

要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激发起他们内心潜藏的自主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讨论、设疑、互相解答疑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讲到《五彩池》时,我是这样设疑布障的作者为什么偏偏喜欢五彩池呢?五彩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它真是五光十色的吗?那五彩池一的水五光十色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由此打开学生的思维,并放手让他们去做实验,看看阳光怎样透过池底进行折射的。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
文学 习兴 趣 。 二 、 堂 上 教 师应 感 情 饱 满 。 动 学 生的 积 极 性 课 带
语 文教 师 更难 因为 语 文教 学 工 作 的 境界 和 品位 的 高 低 . 接 直
影 响 了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和审 美 观 念 在 二 十 年 的语 文 教学 实 践 中 , 者认 为 要 搞好 语 文 教 学 . 做 到 以 下几 点 : 笔 应
位 教 师 在 讲 解 “ 形 统 计 图” . 学 生 的 日常 生 活 出发 . 扇 时 从 利
用 学生 生 日分蛋 糕 的 已有 经 验 . 学 生 理 解 了 自己分 得 的蛋 糕 使
从 事 数 学 活 动 的机 会 . 示 其 才 能 . 助 他 们 自主探 索 . 展 帮 主动 参
四 晤 璁 鼬 学 围 见 腮 觋
韩建忠 ( 赞皇 中学 , 北 河
俗 话 说 : 人 难 , 名 人难 , 一 名 好 教 师 难 , 一 名 好 的 做 做 做 做
赞皇
0 13 ) 5 2 0
帮 助学 生 解 决 提 出 的问 题 . 过 多 鼓 励 . 表 扬 . 养 学 生 的语 通 多 培
据 新课 标 的 内容 . 合 学 生 的 知识 结 构 等 情 况 进 行 设 计 . 对 结 针 课 本 内容 和新 课 标理 念 , 积极 创 设 问 题 情境 、 出 疑 问 、 置 问 提 设
题 障碍 。 学 生感 到新 奇 、 秘 , 使 神 由此 来 刺 激 学 生 的 兴 趣 , 到 达 学生能“ 积极 参 与 、 动 创造 、 主 群体 交流 、 层发 展 ” 目的 。 如 深 的
教 学 研 究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
李 朝 红 ( 安 市 北 安 庄 乡 中 学 , 北 武 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能动性、选择性、批判性、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

而传统的教学不外乎是老师讲,学生听。

其存在弊端是重形式的完成,轻情境的建立,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教材的灌输,轻教法的改进和学法的指导;重理论认识,轻实践环节等等。

这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制约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抹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为此,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作了如下一些尝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了兴趣,才会"乐学",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要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已原意去学,主动去学,创造性地学。

1.利用数学的趣味性故事,创设"新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热情。

数学的每一分支,知识体系,定理公式,数学方法无一不是前辈数学家进行创造性研究得出的,特别是某些数学定理与知识还存在一些十分有趣的故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经常适当地穿插介绍给学生,不仅能使学生从中学到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而且还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这些先辈们的敬仰和羡慕,使学生从羡慕到萌生跃跃欲试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讲授高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通过古印度国王玩国际象棋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又如在讲解"简易逻辑"中反证法之时,我引入了一则故事:从前,三个古希腊哲学家,由于争论和天气炎热,而感到疲倦了,于是躺在花园里一棵大树下休息,结果三个都睡着了,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三个人醒来后,彼此看了看,都笑了起来,但这些人都以为是其他两个人在互相取笑;突然其中一个不笑了,因为他发觉自已的前额也涂黑了。

你能想出他是怎样发觉自已的前额也涂黑了?这时学生个个开始议论起来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

此时我趁热打铁,将"反证法"的定义及证题步骤各盘托出。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心弦与教学情境产生共鸣,自发地启动思维机制,快速地进入问题情境。

2: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认知活动的时空情境。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例如我在讲解"异面直线所成角"时,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动画课件。

旋转、拉伸、平移,在立体中多角度地观察异面直线所成角,直观形象。

而且旋转产生的动画效果引起了学生巨大的求知热情。

现代媒体可产生许多特有的绚丽多彩的画面,有其极其丰富的动感效果,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直观感,以逼真的形象占领学生的认识空间,变静止为运动,变抽象为直观,在教学上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着极大的作用。

3:利用生活实例,展现学生的主体热情。

例如我在讲解概率时,结合社会上市民对福利彩票的热情,提出如下思考问题:深圳福利彩票是从1,2,3,4..........35个数字中选7的彩票投注法,如果你买了二注,那么你获一等奖的概率有多大?同学没有想到这身边经常发生的事还隐藏着令人回味的"数学问题"。

惊讶!诧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当学生的情绪引起波动时,话锋一转,单刀直入提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使讲课迅速进入问题情境中。

(二):及时把握新教材内容,构建主体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独立自主性。

新的教材内容十分注意学生主体性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教者必须挖掘教材,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我在讲解"二倍角公式的发现、证明及其应用"时我采用以下授课模式:1:温故知新,让学生回顾和角公式:①②③2:提出问题:如果将上式的α,β特殊化后,你能得到那些有价值的结论?让学生自主探索。

3:归纳总结学生探索到的"结论":①导出了诱导公式,②导出型诱导公式,③导出了同角关系式,④导出了"二倍角公式"等等。

4:去伪存真,进入主题--二倍角的发现、证明与应用(教师引导)。

5:深入探索,揭示内涵(集体讨论)。

6:简单运用与综合运用。

填空: _____,..........。

计算:cos200cos400cos600cos800.........。

整个课堂过程,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思维之中。

通过自已的主体认识,学生不仅发现了"二倍角",意识到二倍角公式只是和角公式的一个特例,而且对和角公式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的学生犹兴末尽、依样画瓢导出了半角公式、万能公式。

主体性教育是指对所用的材料从学习者本身,用自已的思维方法去处理加工信息的思维过程。

对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发现的也许是人们已熟悉的东西,但对自身来说也许是某种新发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有不同的内心数学世界,学生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和思维式,他们要用自已的知识去过滤和解释新知识,新信息,以致同化它,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内容,挖掘知识的本质与形成的原因,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特点去诠释,去领悟。

这对培养学生思维与主体独立自主性都是极有益处的。

(三):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学生的主体选择性。

例如我在讲解题目: ,首先让学生自已探索其解法,然后归纳其解法:方法1:。

方法2:方法3:作三角换元:x=sin2α,y=cos2α,则有: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我又给出如下命题:通过这几道题的分析与解答,学生感到方法2具有"通用性"。

不仅如此,还体会到均值不等式不可乱用、多用。

最好是"一次性"解决,这需要"化归"。

自觉地对认知结果与能力发展进行了发散和迁移,学到了探索知识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学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头脑中主体构建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性行为,是用自身的创造活动去感受数学,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四):设疑、置疑、释疑,展现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创造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过程是一种对末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就是为了不教,其实有成就的人读书时都设法搞清事物的联系与本质,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例如我在复习"抛物线有关性质"时,以课本习题为蓝本进行如下教学设计,有意思地设疑、置疑于知识的矛盾冲淡中。

例: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交于两点A、B,设A(x1,y1),B(x2,y2)求证:y1y2=-p2在让学生给出解答后,提出抛物线的"焦点弦"还具有那些性质?问题一提出,有的学生就开始翻(图二) (图三) (图四)看教材,有的学生就开始查看资料,有的学生就开始"凝思苦想"........。

学生1:利用焦半径公式可得到: 。

学生2:以抛物线y2=2Px(P0)过焦点的弦AB为直径的圆,必与此抛物线的准线L: 相切。

学生3: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P,Q,经过点P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于点M,则有直线MQ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

学生4: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则有直线AC经过原点O。

学生5: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的一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A,B,则有: 。

当学生围绕"焦点弦"的性质展开的研究快要接近尾声时,提出如下疑问:那么如果我们研究的不是"焦点弦",是否也具有同样的性质?例如OA⊥OB?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那似乎"奄奄一息"的思维火花又开始燃烧起来了。

学生6:A,B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两点,满足 (O为坐标原点)则有:①y1y2=-4P2 ② x1x2=4P2学生7:还有性质:③直线AB经过定点(2P,0)学生8:第五位同学提出的结论还可以推广:若AB为抛物线y2=2Px( )上两点且AB弦的斜率存在,则 .........。

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学生如"游客"一样,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不时有"胜景"在课堂上出现,"游者"兴致勃勃,缘"题"行,似乎已忘路之远近。

"疑"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是十分有价值的。

(五):暴露思维,展示他们的"成果",让学生的"成果"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反思,培养学生的主体批判性。

学生解题"成果"的展示,老师的点拔与分析,师生与同学的交流,都能使学生的认识通过内化与外显的交替而逐渐发展,完善。

思维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

例如我在进行:"设 ,且a+b=1,求证 "教学时,我先给出如下证法:老师:接着提出问题:上述证法正确?引导学生探索又得到如下解法:学生1:令t=ab,则 ,易知函数f(t)= 在时单调递减,则函数f(t)= 在的最小值是 ,命题获证。

学生乙: ,命题获证。

学生丙:令 , 则只需方程在上有解即可。

学生丁: ,即:(4ab-1)(ab-4) ,而此不等式显然成立。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辩论。

师:上面的几种解法那些是正确?那些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请寻找错误的原因。

大家开始了激烈的争论,不一会有同学发言了:老师的解答不正确,违背了同向不等式相加的原则......。

学生们以自已的方式建立起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对自已建构的反思稳定,深化其理解,具有很强的认知主体性。

总之,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即新的学习内容和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数学主体性教学既需要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又需要借助提出的课题,激发学生议论,探索,研究问题的热情,既需要设问置疑,又需要在研究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需要进行学法的影响,又需要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

主体性教学既是教与学的心理呼应,又是学生人格与思维品质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1: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