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分性别男女出生数量及出生性别比统计数据1872-2000
日本各年龄段人口比例、数量(男女人口及性别比)
![日本各年龄段人口比例、数量(男女人口及性别比)](https://img.taocdn.com/s3/m/720b7bdcba0d4a7303763a0a.png)
Japanese population by Age (Sex and Sex ratio)日本各年龄段人口比例、数量(男女人口及性别比)2011年(平成23年)10月1日(单位:千人)126,17761,45064,72748.70%51.30%94.945.88岁44.29岁47.39岁年龄男女各年龄段性别比共计人口比例图表数量人口比例数量人口比例图表※10岁1,0600.84%5440.43%5160.41%105.41岁1,0350.82%5300.42%5050.40%105.02岁1,0360.82%5300.42%5060.40%104.73岁1,0650.84%5450.43%5200.41%104.84岁1,0600.84%5430.43%5170.41%105.05岁1,0530.83%5390.43%5140.41%104.96岁1,0510.83%5380.43%5130.41%104.97岁1,0910.86%5580.44%5330.42%104.78岁1,1100.88%5690.45%5410.43%105.29岁1,1410.90%5840.46%5570.44%104.810岁1,1560.92%5920.47%5640.45%105.011岁1,1680.93%6000.48%5680.45%105.612岁1,1700.93%5990.47%5710.45%104.913岁1,1880.94%6080.48%5800.46%104.814岁1,1830.94%6050.48%5780.46%104.715岁1,1770.93%6030.48%5740.45%105.116岁1,2110.96%6210.49%5900.47%105.317岁1,2180.97%6260.50%5920.47%105.718岁1,1950.95%6140.49%5810.46%105.719岁1,2090.96%6220.49%5870.47%106.020岁1,1900.94%6110.48%5790.46%105.521岁1,1990.95%6150.49%5840.46%105.322岁1,2250.97%6270.50%5980.47%104.823岁1,261 1.00%6460.51%6150.49%105.024岁1,293 1.02%6610.52%6320.50%104.625岁1,322 1.05%6760.54%6460.51%104.626岁1,379 1.09%7030.56%6760.54%104.027岁1,423 1.13%7250.57%6980.55%103.928岁1,440 1.14%7340.58%7060.56%104.029岁1,440 1.14%7320.58%7080.56%103.430岁1,464 1.16%7450.59%7190.57%103.631岁1,531 1.21%7790.62%7520.60%103.632岁1,571 1.25%8000.63%7710.61%103.833岁1,643 1.30%8360.66%8070.64%103.634岁1,688 1.34%8580.68%8300.66%103.435岁1,773 1.41%9020.71%8710.69%103.636岁1,858 1.47%9450.75%9130.72%103.537岁1,961 1.55%9980.79%9630.76%103.638岁1,996 1.58%1,0140.80%9820.78%103.339岁1,957 1.55%9960.79%9610.76%103.640岁1,906 1.51%9680.77%9380.74%103.241岁1,852 1.47%9410.75%9110.72%103.342岁1,825 1.45%9240.73%9010.71%102.643岁1,787 1.42%9040.72%8830.70%102.444岁1,785 1.41%9030.72%8820.70%102.445岁1,392 1.10%7020.56%6900.55%101.746岁1,727 1.37%8710.69%8560.68%101.847岁1,615 1.28%8150.65%8000.63%101.948岁1,576 1.25%7940.63%7820.62%101.549岁1,527 1.21%7680.61%7590.60%101.250岁1,506 1.19%7570.60%7490.59%101.151岁1,519 1.20%7620.60%7570.60%100.752岁1,548 1.23%7750.61%7730.61%100.353岁1,508 1.20%7530.60%7550.60%99.754岁1,467 1.16%7320.58%7350.58%99.655岁1,543 1.22%7690.61%7740.61%99.456岁1,597 1.27%7960.63%8010.63%99.457岁1,601 1.27%7960.63%8050.64%98.958岁1,705 1.35%8440.67%8610.68%98.059岁1,800 1.43%8890.70%9110.72%97.660岁1,911 1.51%9430.75%9680.77%97.461岁2,056 1.63%1,0120.80%1,0440.83%96.962岁2,251 1.78%1,1050.88%1,1460.91%96.463岁2,233 1.77%1,0930.87%1,1400.90%95.964岁2,120 1.68%1,0360.82%1,0840.86%95.665岁1,322 1.05%6410.51%6810.54%94.166岁1,415 1.12%6790.54%7360.58%92.367岁1,720 1.36%8210.65%8990.71%91.368岁1,661 1.32%7900.63%8710.69%90.769岁1,700 1.35%8060.64%8940.71%90.270岁1,646 1.30%7770.62%8690.69%89.471岁1,484 1.18%6950.55%7890.63%88.172岁1,283 1.02%5960.47%6870.54%86.873岁1,358 1.08%6240.49%7340.58%85.074岁1,380 1.09%6280.50%7520.60%83.575岁1,363 1.08%6130.49%7500.59%81.776岁1,285 1.02%5690.45%7160.57%79.577岁1,1920.94%5200.41%6720.53%77.478岁1,1680.93%4990.40%6690.53%74.679岁1,1120.88%4680.37%6440.51%72.780岁1,0410.83%4290.34%6120.49%70.181岁9550.76%3840.30%5710.45%67.382岁8940.71%3490.28%5450.43%64.083岁8300.66%3160.25%5140.41%61.584岁7600.60%2800.22%4800.38%58.385岁7000.55%2470.20%4530.36%54.586岁6050.48%2010.16%4040.32%49.887岁5070.40%1580.13%3490.28%45.388岁4330.34%1210.10%3120.25%38.889岁3720.29%970.08%2750.22%35.390岁3140.25%780.06%2360.19%33.191岁2780.22%660.05%2120.17%31.192岁1900.15%440.03%1460.12%30.193岁1640.13%360.03%1280.10%28.194岁1330.11%280.02%1050.08%26.795岁1080.09%210.02%870.07%24.196岁780.06%150.01%630.05%23.897岁600.05%110.01%490.04%22.498岁420.03%70.01%350.03%20.099岁300.02%50.00%250.02%20.0100岁460.04%60.00%400.03%15.0※资料:日本总务省统计局 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lid=000001088119※说明:男性和女性数量是政府公布数字,其他是计算数字。
社会医学作业
![社会医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589459e719e8b8f67c1cb91a.png)
2010年日本与中国人口状况的比较2010年日本与中国人口状况如下表:2010年日本总人口为12705万人,人口增长率为-0.15%,出现了负增长。
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同时人均寿命达到了82岁;男女性别比仅为94.0;婴儿死亡率为2.8/1,000。
以下是对日本和中国的人口状况的比较。
一、人口增长情况2010年年末,中国总人口为 133,9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39万人,人口增长率为0.479%,是一个低速增长的范围。
而日本总人口12705万人,12725万人,比上年减少20万人,人口增长率为-0.15%,这可能会对日本的劳动力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2010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87%。
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2010年为74.53%。
而日本方面,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66万人,占总人口的22.6%,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为64.1%。
两个国家的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都大于7%,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人口社会,由此引起的的卫生费用增加和对社会卫生状况的的影响等问题应引起重视,但是似乎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人口负担系数更大一些。
三、男女性别比2010年中国人口性别构成中男性为686865万人,女性为6528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5.20。
日本人口性别构成中男性为6158万人,女性为654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94.0。
中国的男女性别比处于正常的范围(103—107),而日本的男女性别比不协调,不在103—107的正常范围,可能不利于日本社会的稳定,这个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中国婴儿死亡率高于日本2010年中国男婴死亡率为21.21/1000,女婴死亡率为27.5/1000,总计为24.18/1000。
同期日本男婴死亡率为3/1,000,女婴出生死亡率为2.58/1,000,总计为2.8/1,000。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远高于日本,说明中国在这一方面与日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妇幼保健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提高。
2017日本人口男女比例有多少
![2017日本人口男女比例有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12c2c31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0.png)
2017日本人口男女比例有多少你知道日本人口问题有多糟吗,日本人口正在日趋减少,日本总务省13日发布的人口动态调查结果显示,截至今年1月1日,日本人口总数为1.2589亿人,连续7年下降,较去年减少27.1834万人(2015年:-27.1058万人),人口年降幅再次刷新1968年调查开始以来最高纪录。
日本国内人口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1.26亿以上浮动,今次是17年来首度跌破此水平。
那么,日本人口数量2017年多少?日本人口男女比例又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资料。
日本人口数量2017 日本人口男女比例日本有多少人口2017作为日本重要产业都市的大阪,由于东京的集中发展,大阪在人口数上被东京拉开距离,到2015年排名下降,但人口规模依旧较大,拥有2024万人口,仍是日本西部最大的都市和经济中心。
日本人口统计人口约1亿2730万(2013年10月)。
其中日本人人口约1亿2570万。
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
通用日语。
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
首都东京(Tokyo)。
人口约1329万(2014年1月)。
日本人口普查:老龄化情况加剧独居家庭比例高日本总务省本月29日发布的2015年人口普查的“1%抽样速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老龄化率)达到了自1920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高值,为26.7%。
每4人中超过1人为老年人的情况尚属首次。
日媒称,此次与上一次2010年的调查相比上升了3.7个百分点。
日本未满15岁的人口比例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为12.7%,创最低记录。
日本少子老龄化加剧,将对社会保障的财源确保及地区的维持产生极大影响。
日本就业、择业中的女性比例(劳动力率)虽然几乎各个年龄层均比上次有所上升但幅度很小,抚养孩子的年龄段呈下降趋势的“M字曲线”依旧存在。
一个人独自生活的人数创历史新高。
比起老龄化率为22.4%的意大利及21.2%的德国等国,日本的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为世界最高水平。
日本概况
![日本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0f2747fd312b3169a551a491.png)
日本经济发展史
第二阶段:对外扩张与工业化
在“殖产兴业”政策下,日本走上了一条由官方主导的自上而下的 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纺织、钢铁、造船、化工等近代工业。然后 日本的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富国强兵”政策,使其 工业化始终与对外侵略战争联系在一起。1894年甲午中日战, 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1931年以后的侵华战争,1941年的太平洋 战争等成为日本对外掠夺资源、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占领市场的手 段。
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 日本渔业资源丰富
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 汇处,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 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 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 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 为世界第一大渔场。
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 重视科教兴国,国民素质高, 科技力量强
第五阶段:结构调整期(1985-1992)
日本在巨额的贸易黑字和日元升值背景下,致力于扩大海外投资, 加快了经济国际化步伐,然而,经历了80年代的泡沫经济,骑个90 年代的日本经济发展缓慢,至今未走出平成萧条。
பைடு நூலகம்
日本经济发展史
第六阶段:当今的世界经济大国(1992-现在)
·2000年日本国民总收入仅次于美国,人均收入仅次于瑞士和美国 ·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世界最大债权国 ·工业生产领域,钢铁、造船和汽车产量与质量位于世界前列 ·电子工业世界一流
日本种族
日本民族基本由大和族(日语:大和民族)、 琉球族、阿伊努人组成,大和族是构成日本 民族的主体,约占当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9%
日本宗教
日本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 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日本素有 “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
日本死亡胎儿及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
![日本死亡胎儿及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68e91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c.png)
日本死亡胎儿及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
张立明;宋光莹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年(卷),期】2001(12)4
【总页数】1页(P192-192)
【关键词】男女比例;日本;死亡胎儿;出生婴儿
【作者】张立明;宋光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
【相关文献】
1.21066 日本死亡胎儿及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 [J],
2.婴儿出生时的男女比例 [J], 孙晓祥
3.婴儿为什么突然死亡婴儿猝死的治疗和预防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如何治疗血压正常为什么还要降血压降血压程度和该用什么药他汀类药物还要应用多久 B超检查对胎儿有损伤吗什么是黄斑病变 [J],
4.婴儿出生时的男女比例 [J], 孙晓祥;
5.妊娠期高血压对胎儿出生结局及婴儿行为发育的影响 [J], 段左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
![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5df5446af5335a8102d220e3.png)
平和公园
平和公园的设立表达了日本人民对战争的痛恶 有厌恶,渴望世界和平的愿望。公园内部十分 敞大,这里也是观望富士山的最佳之地。园内 最著名的事印度舍利子塔,每年都会吸引许多 游客前来参观
石垣岛
石垣岛海上名胜景点很多。白保的海底清澈透 明,遍布绚丽多彩的珊瑚,为全世界所瞩目; 川平湾蔚蓝色的海水,在冲绳也堪称第一。在 这片郁郁葱葱的、有红树等热带植物的原始丛 林里有着这个岛上特有的珍贵的生态系统。
寿司
寿司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主 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再加上鱼肉, 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鲜美, 很受日本民众的喜爱。
日本玉吒
日本玉吒,名字很特别,因为你完全不知道 那是什么。卖相也很特别,四四方方的晶莹小 方块,好像水嫩嫩的,娇嫡嫡的,和本MM有 点像呢,呵呵。其实日本玉吒是一种日本小吃, 不过我们现在吃到的应该是改良过的,加入了 中国元素,因为里面还有冬菇、虾米呢!
自然气候
日本深受黑潮、亲潮等洋流影响,海洋性气候明显,一年四季温差很大。日本国土以温带季风气 候为主[55],但由于日本的岛屿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全国各地的 气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为六个气候区,分别是: 北海道气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响,降雨量较日本其他地方为少。夏季短暂且凉爽;冬季漫长 而寒冷。 日本海侧气候:范围为本州岛西部海岸地区。冬季受西伯利亚高气压所控制,吹西北风。同时由 于暖流对马海流在冬季通过日本海而带来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较少,有时因焚风 而会出现异常高温。 中央高地气候:典型的内陆性气候。冬寒夏凉。冬季与夏季及昼夜之间温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侧气候:包括了本州东海岸、南四国和九州大部分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梅雨强台 风多。冬季则降雪较少。 濑户内海式气候:包括了山阳地方、北四国、近畿与九州局部地区。这里天气常是晴天,降雨量 少,不时遭受旱灾之苦。 南西诸岛气候:范围为琉球群岛。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 台风吹袭。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7月(冲绳、奄 美为5、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 度纪录是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埼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56];有记载的最低温 度纪录是-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
日本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日本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3ee65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5.png)
日本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无【期刊名称】《江苏统计》【年(卷),期】2000(000)0S1【摘要】日本第一次人口普查(日本称为 "国势调查 ")始于 1920年。
为了及时了解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情况,法律规定以后每五年进行一次。
2000年日本将进行第十七次人口普查。
虽然每五年一次人口普查,但逢“ 5”年份的普查项目少一些,逢“ 0”年份项目多一些,如 1990年 22个项目, 1995年 17个项目,而普查的范围和方法都是一样的。
人口普查在中央由总务厅统计局组织实施,这也是统计局的一项最重要的基础统计。
在地方则以统计部门为主,由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地方人口普查实施机构(称“实施本部”)来组织。
如爱知县 2000年人口普查实施本部由总务部、企划部、环境部、民生部、卫生部、商工部、农业水产部、农地林务部、劳动部、土木部、建筑部、企业厅、教育委员会事务局等 13个政府部门组成。
地方人口普查实施机构主要担负普查员的招聘、培训、普查区划分、组织现场调查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地方机构一般在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年成立,现场调查和复查工作结束后随即解散。
普查员一般由基层的社区(称 "町内会 ")工作人员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老住户担任。
普查员被聘任后,统一由国家制发普查员证书,上面有总务大臣签名的任命状。
从参加培训开...【总页数】1页(P)【作者】无【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相关文献】1.资料:2000年日本人口普查数据 [J], 红利2.日本人口普查浅析 [J], 王忠联3.日本法人企业税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J], 无4.人口普查的特点和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 [J], 梁中堂5.日本国营企业民营化的基本情况、特点及其启示 [J], 陈小洪;张军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人口统计数据1872-2009
![日本人口统计数据1872-2009](https://img.taocdn.com/s3/m/af6daf7501f69e314332946b.png)
2-1 男女別人口・人口増減及び人口密度(明治5年~平成21年)2-1 Population by Sex,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Decrease, Population Density (1872--2009) (単位 1,000人)(2) 平成16年以前の人口推計には日本人の出入(帰)国者数に海外滞在期間90日以内の短 期滞在者を含む。
1) 明治5年~大正9年は内閣統計局の推計による,各年1月1日現在の,内地に現在する 日本人のみの人口。
ただし,内地外に出征・駐在している軍人・軍属等は内地に現在 するものとしこれを含む。
大正9年以降は国勢調査人口又は国勢調査人口を基準とする全国推計人口で,各年10月1日の現在人口(昭和25年以降は常住人口。
)。
ただし,昭和20年以降の地域範囲は,各年において我が国行政権の及ぶ地域。
2) 明治5年~大正9年は各年1月から12月末までの増減数。
大正10年以降は前年の10月から当年の9月末までの増減数。
3) 国勢調査結果による補間補正数を含むため,自然増減と社会増減の和に一致しない。
4) 明治5年~31年は内務省の戸籍法に基づく本籍地調べの,明治32年~大正9年は内閣 統計局の日本帝国人口静態統計による現在地調べの,それぞれ当年の届出数に,遅れて届け出られた数及び届け漏れ推計数を繰り入れて算出。
大正9年10月~昭和22年9月は,内閣統計局の日本帝国人口動態統計及び厚生省の人 口動態統計による,遅れて届け出られた数を含む日本人のみの出生数・死亡数。
昭和 22年10月以降は厚生省の人口動態統計確定数による外国人を含む出生数・死亡数であ る。
平成元年までは日本人については遅れて届け出られた数を含む。
5) 明治32年~大正9年は内地外における在留日本人の当年の人口増減数から自然増減数を減じて得た数。
大正9年10月~昭和20年8月は,内地外における一般日本人の当年 の人口増減数から自然増減数を減じて得た数。
认识日本的人口:七年级地理教案
![认识日本的人口:七年级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0bcf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1.png)
日本是一个小而美的岛国,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
拥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加之其特有的自然景观,日本成为世界各地旅游者眼中的热门景点。
而日本的人口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有着丰富文化背景的国家的人口情况。
一、日本的总人口概况2024年年底,日本的总人口约为1.26亿,是一个人口相对稀少的国家。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日本的总出生率为7.2‰,而总死亡率为10.9‰,两者的比例不平衡表现出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此外,目前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非常低,甚至出现了负值,这强调了日本政府在未来的临床人口管理中,需要考虑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二、日本的人口结构日本是一个有着严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国家,其年龄结构呈现出向老年人口倾斜的特点。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在日本的总人口中,0-1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10.6%、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57.1%、65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口占32.3%。
可以看出,日本的老年人口相对较多,而年轻人口比例不高,与这个趋势相对应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三大警报:“少年化”“女性道路”和“老龄化”已成为日本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涉及到日本的生育政策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建立。
三、日本的城市化与区域差异日本的城市化率非常高,目前日本全国的城市化率为91.5%。
但是,日本的城市化程度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都市圈,而其他地方相对落后,这个趋势说明了区域差异在日本的人口结构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力。
此外,日本的人口迁移和康复问题也比较突出,城市人口相对稳定的同时,农村人口持续减少,这也需要政府重点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关注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并享受到公共资源支持。
四、日本的外籍人口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日本的外籍人口也逐步增加。
截至目前为止,日本的外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其中,大多数是亚洲国家的移民,占比达到了当地外籍人口总数的96%,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移民相对较少。
日本人口及社会状况
![日本人口及社会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00b281c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4.png)
日本人口及社会状况一、日本人口及生育变动特征1.日本人口数量人口规模是一个地区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
1960-2010年日本人口在波动中上升,由1960年的9250万人,增长到了2010年的1280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65%。
除个别年份,1960-2018年,日本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减缓,2009年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2010年略有上升,随后又继续下降,2018年人口总数突破近10年来历史最低值,为 12653万,并且还伴随有下降的趋势。
从人口密度来看,日本人口密度先增加后减小,由1960年的258.91人/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010年的351.31人/平方公里,年均增量为1.85人/平方公里,随后人口密度开始下降,2018年降至347.07人/平方公里。
日本人口密度下降与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时间基本一致,目前,日本人口仍有下降的趋势,因此人口密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减小。
2.日本生育及死亡状况1960-2018年间,日本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上升过程后开始下降,2005年自然增长率下降到了0以下出现负增长,日本死亡率先下降后上升。
除1966年,1960-1967年,日本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由1960年的17.3‰, 9.7‰上升到1967年的19.4‰, 11.9‰,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上升了2.1‰和2.2‰。
在上升的过程中,1966年日本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突然下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这是因为在日本1966年是“火马年”,传统文化中意味着厄运降临,非常不吉利,尤其是出生在“火马年”的女子被认为生性暴躁不适合做妻子,所以1967年日本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出现骤跌的现象。
1967以后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2018年为7.4‰,-3.6‰。
分别下降了12‰,15.5‰,由于粗出生率的下降以及死亡率的上升,自然增长率的下降速度较快且与粗出生率的差距越来越大。
「日本の少子化问题について」
![「日本の少子化问题について」](https://img.taocdn.com/s3/m/cf5af46ca98271fe910ef950.png)
日本の少子化問題日本では、子供の数が減少していると言い、つまり少子化問題が深刻化している一方である。
では、具体的にどのような状況でしょうか、またその理由についても述べさせていただきたいと思う。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の「少子化情報ホームページ」によりますと、2000年、日本人口の年齢構成は子供人口(0~14歳)が15%、働き盛り人口(15~64歳)が68%、高齢人口(65歳以上)が17%だったが、2050年には子供人口11%、働き盛り人口54%、高齢人口36%になる見通しだそうだ。
つまり、子供人口が4%下がり、高齢人口がほぼ二倍にな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また、厚生労働省大臣官房統計情報部「人口動態統計」によりますと、日本では1950年代から出生率(一人の女性が生む子供の数)がだんだん低くなってきたそうだ。
例えば、1950年は4.32だったが、1974年はわずかその半分に過ぎない、そして三十年後の2004は1.29であり、史上最低記録になっていた。
社会問題として、少子化はますます注目されてきた。
では、少子化の原因はなんでしょうか。
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少子化情報ホームページ」は、少子化には親世代の人口の減少と子供の生み方の変化が同時に影響してきたと述べている。
そして、子供の生み方が変わった大きな原因は結婚の仕方が変わったことであるという。
日本では男女ともに結婚する年齢がだんだん高くなり、1970年平均初婚年齢は女が24.2歳、男が26.9だったが、2008年は女が28.5歳、男が30.2歳になったそうだ。
また、結婚しない人も増えてきた。
2000年に未婚率は25~29歳女性が54.0%、30~34歳男性が42.9%となっていた。
これらの晩婚化と未婚化は社会・経済全体の変化によって生活や価値観などが変化・多様化してきたことが関係しているとみられている。
例えば、Aさん夫婦が結婚して、もう10年になっているが、まだ子供は一人もいない。
日本人口及计划生育概况
![日本人口及计划生育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ca1a87d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4.png)
作者: 冯波
出版物刊名: 人口与经济
页码: 41-42页
主题词: 计划生育工作;日本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避孕套;五十年代;新生活运动;避孕知识;
保健;避孕药具
摘要: <正> 一、基本情况和趋势 日本在三十七万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养育着一亿一千六百多万儿女,平均每平方公里近三百一十人。
人口的发展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和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目前己处于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
一九七七年出生率为15.5‰,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9.4‰。
一九八○年出生率为13.7‰,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是7.5‰。
第1章 日本的国土与人口
![第1章 日本的国土与人口](https://img.taocdn.com/s3/m/c5f71122647d27284b73518d.png)
第一章日本的国土与人口在讨论日本经济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日本的基本国情。
当人们了解到战后日本是以占世界2.2%的人口,在仅占世界陆地面积0.25%、而且在自然资源其贫乏的国土上,发展成为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18%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或许就会对“日本经济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这个问题产生更大的兴趣。
本章内容是日本的国土与人口情况,重点谈日本的人口及高龄化问题。
第一节日本的国土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列岛国,东临太平洋,西面日本海,西南隔黄海、东海与我国相望,是我国的“一衣带水”的邻邦。
日本列岛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这4个主岛和大约30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为37.7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5%,约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25,同我国的云南省的面积大体相同。
日本国土的4/5是山地、丘陵,主要山脉有南北走向的北湾山脉与东西走向的南湾山脉,两者相会于本州中部,形成全国地势最高的地区,称为中央山脉,其中,风景秀丽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为全国最高峰,被公认是日本的象征。
其余1/5的国土多为分散的小平原,最大的关东平原(位于本州的东南部)的面积为1.57万平方公里。
在整个国土面积中,可居住面积仅占21%(远远低于美国的49%、英国的64%),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4%,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6.4%。
狭长的国土被南北走向的北湾山脉所分割,东侧为太平洋沿岸,海岸曲折,有很多天然良港;西侧为日本海沿岸,悬崖多,良港少。
太平洋沿岸称“表日本”,集中着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等日本有代表性的大城市;日本海沿岸称“里日本”,是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方。
日本的国土面积虽然狭小,其200海里经济海域的面积却达42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国土面积的约12倍,国土加经济海域的总面积居世界第10位,单位国土面积的海岸线长度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丹麦),在沿海地区集中着全国60%的市町村( 20万人以上)、53%的工业生产(按产值计)、60%的商业销售额。
日本人口变迁数据
![日本人口变迁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2856ce8bec3a87c24028c46f.png)
11 (1999) 126,686 18,742 14.8 86,758 68.5 21,186 16.7 1,178 9.4 982 7.8 196 1.6 77.10 17.02 83.99 21.89 1.34
(注)1 昭和45年以前には、沖縄県を含まない。 2 昭和55年、平成2年、平成7年、平成12年、平成17年、平成22年の総人口には、年齢不詳を含む。 資料:「総人口」「年齢階級別人口」は、総務省統計局「国勢調査」「10月1日現在推計人口」 上記以外は、厚生労働省大臣官房統計情報部「人口動態統計」「完全生命表」「簡易生命表」
18 (2006) 127,770 17,435 13.6 83,731 65.5 26,604 20.8 1,093 8.7 1,084 8.6 8 0.1 79.00 18.45 85.81 23.44 1.32
19 (2007) 127,771 17,293 13.5 83,015 65.0 27,464 21.5 1,090 8.6 1,108 8.8 △ 19 △ 0.1 79.19 18.56 85.99 23.59 1.34
16 (2004) 127,687 17,734 13.9 85,077 66.6 24,876 19.5 1,111 8.8 1,029 8.2 82 0.7 78.64 18.21 85.59 23.28 1.29
17 (2005) 127,768 17,521 13.7 84,092 65.8 25,672 20.1 1,063 8.4 1,084 8.6 △ 21 △ 0.2 78.56 18.13 85.52 23.19 1.26
凡例 1 本表の記号は次による。 … 不問 0または0.0 単位未満 △ 負数 ― なし ・ 統計項目のありえない場合 2 統計表で内訳の合計と合計数とが一致しない場合があるがそれは四捨五入によるものである。 3 統計数字のうち1円、1人、1件というような1位単位のものについては統計表から円、人、件等の単位を省略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