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对老年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对老年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论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对老年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阮世荣仙游县总医院消化内科,福建莆田 351200[摘要] 目的 研讨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治疗方案在老年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其调节胃功能、肠道菌群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仙游县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单用常规抗Hp 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益生菌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 根除率、治疗前后胃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状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Hp 根除率为94.00%,均高于对照组的82.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4.332,P =0.025、0.037)。

治疗后,观察组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值/肠杆菌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058、10.568、6.519,P <0.001)。

结论 益生菌+抗Hp 治疗方案能够提升对老年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Hp 清除,并且对患者的胃功能及肠道菌群有较理想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胃溃疡;益生菌;抗幽门螺杆菌;胃功能;肠道菌群[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9(a)-0013-04Clinical Efficacy of Probiotics +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Regi⁃me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and Effects on Gastric Func⁃tion and Intestinal FloraRUAN Shiro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Xianyou County General Hospital, Putian, Fujian Province, 351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robiotics +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and its effect on regulating gastric function and intestinal flora.Methods A total of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admitted to the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Xianyou County General Hospital from March2022 to March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nti-HP regimen al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biotics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Hp eradication rate, gastric function and intestinal flor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0%, and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Hp was 94.00%, both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82.00% and 80.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005, 4.332, P =0.025, 0.037). After treatment, the gastric 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alues of Lactobacillus, bifido⁃bacterium and bifidobacterium/enterobacterium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5.058, 10.568, 6.519, P <0.001).Conclusion The probiotic + anti-Hp treat⁃ment program can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elderly gastric ulcer patients, promote Hp clearance, and have abetter regulation of gastric function and intestinal flora of patients.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25.013[基金项目] 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SXY003)。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评价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应用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依据研究对象资料均衡原则均分50例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25例对照组与25例观察组均给予四联疗法,后组增加益生菌疗法,比对2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其Hp清除率92.00%(23/25)高于对照组68.00%(17/25),2组差距较大,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00%、8.00%,P>0.05。

结论: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对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增加益生菌疗法联合治疗Hp清除率更高,有助于纠正该类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用药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益生菌;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肠道菌群消化性溃疡患者常见症状为胃灼热、反酸以及上腹疼痛等症状,其主要是由Hp-感染幽门螺杆菌所致[1];目前临床广泛应用四联法治疗该类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长期用药会增加机体耐药性,进而导致其用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

益生菌制剂具有补充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抑制肠道有害菌增殖,进而有助于增强Hp清除作用[3]。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依据研究对象资料均衡原则均分50例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确诊病情且资料完整,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次研究,排除已接受相关治疗者、依从性差者、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

对照组由15例男性与10例女性组成,年龄为24~66岁,均值为(45.42±4.52)岁。

观察组由14例男性与11例女性组成,年龄为24~65岁,均值为(44.86±4.48)岁;2组一般资料差距较小,P>0.05。

1.2 方法1.2.1四联疗法(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本次研究对象胶体果胶铋胶囊、呋喃唑酮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每次分别口服220mg、100mg、20mg、1.0g,每天均口服2次,连续用药10d,观察疗效。

益生菌在婴幼儿消化道炎症性和功能性疾病中应用进展

益生菌在婴幼儿消化道炎症性和功能性疾病中应用进展

益生菌在婴幼儿消化道炎症性和功能性疾病中应用进展
陈钰波(综述);李宇宁(审校)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年(卷),期】2022(40)11
【摘要】微生态稳定失衡使儿童免疫功能的发育及成熟受阻,进而影响免疫力,其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

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减轻炎性损害、减少有害物质吸收等多种机制,在婴幼儿腹泻、炎症
性肠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功能性腹痛疾病等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综述最新文献,以探讨益生菌在婴幼儿消化道炎症性和功能性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
不同疾病有益菌株的选择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869-874)
【作者】陈钰波(综述);李宇宁(审校)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进展
3.胃肠道菌群新概念和益生菌治疗进展:肠菌丛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与益生菌治疗
4.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研究
5.北京市2家儿童医院益生菌制剂在儿童炎症
性肠病中的应用合理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益生菌联合高剂量二联疗法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益生菌联合高剂量二联疗法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益生菌联合高剂量二联疗法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2-03-10T02:56:59.466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4期作者:车兴影[导读] 目的研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合用益生菌与高剂量二联疗法的临床价值车兴影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摘要】:目的研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合用益生菌与高剂量二联疗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8名)和观察组(29名)。

对照组行高剂量二联疗法,观察组行高剂量二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中9名治愈(32.2%),13名有效(46.4%),6名无效(21.4%);观察组中13名治愈(44.8%),14名有效(48.3%),2名无效(6.9%)。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1%(27/29)显著高于对照组78.6%(22/28)。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实施益生菌联合高剂量二联疗法,可大幅提升临床疗效。

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炎;二联疗法;益生菌随着近年来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患病人数明显增多,此类患者治疗中需要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然而由于临床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使得耐药性增加,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

本文结合我院接治的57名患者,分组开展不同治疗方法,比对治疗结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8名)和观察组(29名)。

对照组中17名男性,11名女性,年龄19至69岁,平均(40.3±0.7)岁,病程4至21个月,平均(9.2±1.6)个月;观察组中16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20至68岁,平均(39.6±0.3)岁,病程4至22个月,平均(9.6±1.6)个月。

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 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 生 情 况 。( 1 )临 床 疗 效 判 定 标 准 :显 效 :临 床 症 状 完 全 消 失 ,胃 镜 观察胃黏膜炎症消除,肠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化生消失;有效:临床 症状大体消失,胃镜观察胃黏膜炎症基本消除,肠上皮不典型增生 及 化 生 基 本 消 失;无 效:临 床 症 状 及 胃 黏 膜 炎 症 无 明 显 变 化 或 者 加重,肠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化生不便或严重。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 总例数 ×100%。(2)完成治疗后,复查 14C- 尿素呼气实 验,HP 被彻底根除即表明其从阳性转化为了阴性。(3)不良反应 包含口干、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46 期
209
·药物与临床·
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Hp 相关性胃炎患者 80 例,将其随机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根 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明显高于对照组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 Hp 根除率 97.5%,显著高于对照组 75.0%;相比于对照组 3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 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运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采取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 Hp 根除率,可确保用药更加安全,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益生菌;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胃炎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6.123

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益生菌+康复新液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本院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4例分成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有助于使得整体治疗效果得到优化与提升,并且不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增加,用药的安全性比较高,建议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益生菌;康复新液;不良反应作为一种消化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及时进行治疗[1]。

目前临床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但是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复发率比较高[2]。

在这种情况下,我院对部分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取得不错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4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4例,年龄在24岁到77岁之间,平均(44.54±4.44)岁。

患者选取时间:2021年8月-2022年8月,分组方式:随机方式。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实证可比。

本次研究在获得所有患者的同意之后开展,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如下:给予患者同时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美沙拉嗪灌肠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如下:益生菌选择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国药准字S1*******),每次口服2粒,每天服用三次。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胃肠道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与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的病原体之一,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一、益生菌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在宿主消化道内生长繁殖,并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益生菌通过与肠道微生态平衡相关的多种机制,如竞争性排除致病菌、调控肠道免疫功能、分泌有益代谢产物等,有效改善肠道环境,预防及辅助治疗肠道疾病。

十二指肠溃疡通常是由于局部黏膜受到侵蚀而导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则是重要的引起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能够减少其在胃肠道内的存活数量,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益生菌被广泛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以期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四联方案治疗的临床意义四联方案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广泛推广的一种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法,也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联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胃蛋白酶抑制剂,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起到了良好的杀灭作用。

由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四联方案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的提出,旨在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减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减慢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速度。

益生菌还可以有效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并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

三、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一方面,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如胃痛、胃灼热、消化不良等表现均能得到明显的缓解。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局部缺损,可以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等部位。

它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溃疡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尽人意且易出现耐药性。

本文旨在探讨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希望为溃疡治疗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及安全性,通过对益生菌和四联疗法在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评估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疗法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为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通过本研究的进行,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们将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分析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在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旨在促进该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为溃疡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3 研究意义研究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进一步完善溃疡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通过对该疗法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可以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减少患者的治疗风险,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为临床治疗的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提高我国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水平和疗效。

2. 正文2.1 益生菌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机制1.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

口服细菌疗法在肠胃道疾病中的应用

口服细菌疗法在肠胃道疾病中的应用

口服细菌疗法在肠胃道疾病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疾病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进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胃道微生物组和肠-脑轴的研究逐渐深入,口服细菌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关注和应用。

口服细菌疗法是一种通过口服方式来给患者补充肠道益生菌或菌群的治疗方式。

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或缓解肠胃道疾病的效果。

首先,口服细菌疗法在治疗肠胃道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由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异常和失调往往是引起肠胃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口服细菌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被认为是非常有利于肠胃道健康的治疗方式。

例如,对于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胃病、腹泻等,口服细菌疗法可以增加肠道细菌群的多样性和数量,促进益生菌的生成,从而缓解病情。

其次,口服细菌疗法便携、易操作、患者易接受。

相比于西药治疗,口服细菌疗法具有更方便、易操作、患者较易接受的优势。

口服细菌疗法可以通过冷冻干燥、胶囊和粉剂等形式进行制剂和发展。

在患者的生活中,通常产品是在家里保持低温的,患者可以像服用保健品一样服用,不用去医院实施注射或消化道插管等困扰。

最后,口服细菌疗法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能力主要集中于肠道,肠道上皮能够产生免疫球蛋白和黏膜屏障,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而肠道菌群则能够调节肠道免疫状态,增强人体对于不同疾病的抵抗能力。

一些最近的研究表明,很多肠胃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都与肠道菌群的失调有关,所以口服菌剂能够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加强免疫力,并提高肠道对不良菌的防御水平。

不过,口服细菌疗法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选择口服细菌疗法时,应当注意选择高效、安全、规范的产品,特别是在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多种口服菌剂的情况下,需要在官方备案机构查看、咨询专业医师获取关于产品的信息。

其次,在口服细菌疗法使用期间,需要注意控制饮食,减少油腻食物,少吃辛辣食物,避免过量饮食纤维素等会造成不适感的食品。

微生态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微生态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微生态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对微生态的研究逐渐加深,微生态技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微生态是指一种由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组成的微小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并彼此影响和互动。

人体的肠道也是一个微生态系统,在肠道中生活着各式各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但是,当微生态失衡时,就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1. 微生态技术的概念及应用微生态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菌群和代谢产物等方法来调节和改善微生态环境的一种医疗技术。

微生态技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微生态技术有很多种应用,如通过口服益生菌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道内环境,增强肠道免疫能力和排毒功能。

微生态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便秘、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炎症等消化系统疾病。

2. 微生态技术在治疗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应用肠道菌群失调是指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的肠道功能障碍。

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导致便秘、腹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微生态技术可以通过口服益生菌、益生元等来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保持肠道微生态稳定,从而治疗相关消化系统疾病。

3. 微生态技术在治疗消化道感染中的应用消化道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微生态技术可以通过口服益生菌、益生元等来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抵抗有害菌的入侵,防止消化道感染的发生。

此外,微生态技术还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

4. 微生态技术在治疗胃肠道炎症中的应用胃肠道炎症是指消化系统中的炎症性疾病,包括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性肠病等。

微生态技术可以通过口服益生菌、益生元等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道黏膜修复,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

此外,微生态技术还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轻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通过文献回顾和研究分析,发现益生菌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作用具有一定效果,四联方案治疗在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临床研究方法包括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观察等。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在临床效果评价中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同时对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良好。

综合分析表明,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实显著,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研究,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四联方案、临床效果、治疗、安全性、研究方法、评价、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症状、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抑酸药物联合使用,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同时抑酸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活菌制剂,可以在胃肠道内生长和繁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消化吸收。

最近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以减轻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并且不会引起耐药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等作用。

而四联方案是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准方案,包括两种抗生素和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吸烟、饮酒等。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种方法,通过益生菌和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本文将从疗效和安全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作用。

一、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的疗效分析1. 益生菌的作用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在肠道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帮助人体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强免疫力,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

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过程中,益生菌能够调节胃肠道的菌群平衡,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和愈合。

2. 四联疗法的作用四联疗法是指同时应用一种抗生素和三种抗酸药物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

抗生素能够有效地杀灭幽门螺杆菌,从根本上消除溃疡的病因。

抗酸药物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促进溃疡的愈合。

四联疗法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将益生菌与四联疗法联合使用,能够充分发挥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能减少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破坏,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的治疗,患者的溃疡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能预防溃疡的复发。

益生菌属于一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长期服用益生菌对人体是安全的,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中,益生菌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胃肠道的抵抗力,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四联疗法是目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线疗法,其安全性已经得到广泛的验证。

通过合理的用药方案和监测,四联疗法在临床上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和安全性均得到了临床的验证。

微生物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微生物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微生物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消化系统疾病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中包括了胃病、肠病、消化道溃疡、炎症性肠病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微生物治疗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因其疗效显著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治疗的概念微生物治疗是指利用某种特定的微生物(通常是细菌或酵母菌)来治疗某个疾病。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通过口服或者直接注射的方式,将特定的微生物送入人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1.胃病治疗胃病一般分为两大类:功能性胃病和器质性胃病。

常见的功能性胃病包括焦虑性、紧张性、过度进食、服用药品等造成的胃部不适症状。

由于胃病症状复杂多样,不同的胃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微生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适量服用含有Lactobacillus reuteri的制剂,可以缓解轻度胃病症状,恢复肠胃的正常功能。

2.肠病治疗肠病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常见的肠病包括乳糜泻、炎症性肠病、细菌性肠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都需要长期的治疗。

微生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肠病治疗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益生菌的使用,益生菌是指能够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群生长的菌种。

有研究表明,高剂量的益生菌治疗可以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减少肠道炎症。

3.消化道溃疡治疗消化道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受到破坏,形成的溃疡。

这种疾病的主要病因是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消化道溃疡的治疗通常需要抑制胃酸分泌、排除幽门螺杆菌等。

微生物治疗是一种可以促进溃疡愈合的方法。

一些益生菌制剂可以增加胃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促进肠道道粘膜细胞的生长,从而减轻溃疡症状。

三、微生物治疗的优势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微生物治疗具有一系列的优势。

首先,微生物治疗不会对肠道内有益菌群造成伤害。

其次,微生物治疗可以针对特定的疾病,有更好的疗效。

最后,在预防疾病方面,微生物治疗可以建立肠道内有益菌群,并防止有害微生物在肠道内繁殖。

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发表时间:2018-10-31T10:45:19.2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赵喜雁[导读] 应用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101)摘要:目的探析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106例Hp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53)予以序贯疗法治疗,实验组(n=53)予以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参照组的83.02%;实验组的HP清除率为96.23%,高于参照组的81.13%;组间比较P<0.05。

实验组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4%、26.43%,组间比较无差异,P >0.05。

结论应用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益生菌;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消化内科中较为常见,是以胃黏膜上皮与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病因有多种,其中以HP感染最为多见[1]。

临床中对于该类患者,主要是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但近年来,随之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出现,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获得理想效果。

为提高疗效,我科主张为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现将治疗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数据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HP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06例,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意见》(2017)[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Hp检测结果为阳性。

其中男性55例,女性51例;年龄为23--64岁,平均(44.5±51)岁;病程在0.5--5年之间不等。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制剂治疗新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制剂治疗新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制剂治疗新进展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剂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治疗方法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制剂治疗新进展,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克罗恩病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生物制剂治疗近年来,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方法如抑酸药和抑制幽门螺杆菌等已经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生物制剂治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替代方法。

1.1 靶向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制剂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原因之一,靶向该菌株的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这些生物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活性和黏附能力来达到治疗溃疡的效果。

1.2 修复胃黏膜的生物制剂胃黏膜损伤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的关键环节,一些新型的生物制剂可以促进胃黏膜修复。

例如,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可以刺激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加速溃疡愈合。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生物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特点是食管和/或饭后充盈感。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抑制酸分泌和增强下食道括约肌功能等,但在某些患者中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生物制剂逐渐展现出它们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2.1 改善下食道括约肌功能的生物制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伴有下食道括约肌功能减退,生物制剂能通过调节神经信号传导、增强括约肌收缩力和修复黏膜屏障等作用来改善该病理问题。

临床实践证明,前述方法对于改善下食道括约肌功能具有一定的效果。

2.2 抑制胃酸分泌的生物制剂抑制胃酸分泌是控制胃食管反流病发作的关键措施之一,而一些新型生物制剂在这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并减少溢酸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

三、克罗恩病的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影响消化道下部和结肠。

益生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益生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益生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关键词:益生菌;消化病;临床应用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含生理性活菌经口服或其他途径投入可以改善黏膜表面的微生物群或酶的平衡或刺激机体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了机体定植力或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

又称微生态调节剂、生态制品、活菌制剂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活力、能独立存活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近10年来益生菌制剂的研制和临床应用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治疗和预防方面。

目前研究的益生菌主要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等市场上常见的制剂有丽珠肠乐(双歧杆菌)、金双歧(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等其中有乳酸杆菌是研究最为广泛的益生菌微生物[1]。

1 益生菌作用机制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

研究表明可能通过以下机制而发挥作用。

1.1黏附定标及生物屏障作用益生菌具有定植性、排他性及繁殖性占据肠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学屏障其代谢产物如小分子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的化学屏障阻止致病菌与肠黏膜上皮接触、黏附或定标植。

1.2 免疫调节作用可刺激宿主的免疫应答诱导机体特异性免疫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3 酶作用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含有乳糖酶可促进乳糖消化和刺激肠黏膜乳糖酶活性。

1.4 抑制或拮抗致病菌益生菌在肠道可产生有机酸、游离脂肪酸、氨和过氧化氢具有降低酸碱度和抗菌作用。

1.5 营养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生物素、叶酸、烟酸、泛酸等供人体所需。

1.6 保护肝脏功能益生菌可利用、吸收肠道内含氮有害物质、抑制产胺的腐败菌减少内毒素来源和对肝脏的损害并降低肠道内酸度而达到降低氨保护肝脏功能。

1.7 降低胆固醇作用益生菌可能通过产生游离胆酸盐与胆固醇共沉淀;细菌的酶对胆酸盐的去结合作用;细菌对胆固醇的吸收能力;共沉淀和吸收作用同时发生[2]。

2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1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主要因素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

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初治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初治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初治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初治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预处理可改善胃肠道环境,增强四联疗法的疗效。

四联疗法通过联合抗生素治疗和质子泵抑制剂攻击幽门螺杆菌。

研究采用临床试验方法,结果显示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临床效果评价显示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菌载量明显下降。

结论表明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未来有望成为治疗初治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选择。

【关键词】益生菌、预处理、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效果、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机制、研究方法、临床实验结果、效果评价、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初治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新颖的治疗策略,旨在提高治疗成功率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部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与消化道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药物耐药性的增加、治疗效果不佳等,这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益生菌是一种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群,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宿主免疫力,对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潜在作用。

在该背景下,结合益生菌预处理和传统的四联疗法,有望在治疗初治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初治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初治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肠道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由于幽门螺杆菌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不再有效,初治失败的情况也愈发频繁。

本研究旨在通过益生菌预处理联合四联疗法,寻求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临 床 应 用
目前 已 注 意 到 应 用 “ 联 ” “ 联 ” 案 治 疗 三 或 四 方
生菌 。益 生菌 制剂是 指 合有 活 菌和 ( ) 菌 . 或 死 包括
菌体成 分和 代谢 产物 的 生物制 剂 供人 体使 用的益
H. yoi可发 生抗 生 素相 关性 腹 泻 .甚 至 发 生伪 p lr 膜性 肠 炎 。该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除与 抗 生素 相 关外 , 质 子 泵抑 制 剂 ( P ) 胃酸 降低 也 是 一 个 重 要 因 P I使
po i i e ram n f ei bce y r ( p tr net n if mm t yb w l i aea dhp t ihs . rbo n a a r o e ds s n e a cc roi tsn h e oH c r o )i i l o e i r s
g sr it si a d s r e s a d p o e o b f cie a d s f . I hs a t l e r ve d t e ci i a p l a in o a ton e t l io d r n r v d t e ef t n a e n e v n t i ri e w e iwe h l c l a p i t f c n c o
肠道 中有 些细 菌是 有 害的 , 另一 类有 益 于健 康
的 肠道微 生物 可促进 肠屏 障功能 . 肠道 相 关淋 巴 向 样 组 织 转 递 信 号 .平 衡 促 炎 因 子 和 抗 炎 因 子 的 产
疗效 , 消化 道疾 病 中的应 用更 为广 泛 。本期 刊 登 在
了 4篇 有 关益 生 菌 的论著 . 文就 论 文 中所提 及 的 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田林县旧州中心卫生院广西百色533308)【摘要】消化道菌群与人体消化系统健康息息相关。

益生菌是其中一种防治肠道疾病,增进人体健康的有益菌群。

益生菌在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吸收、防治感染、提高定值抗力维护肠道菌体平衡、降低固醇和血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快节奏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质量下降,消化道疾病成为人们面临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大量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临床试验的研究分析证明,益生菌对防治消化道疾病,增进人体健康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生菌;消化道疾病治疗临床应用【中国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71-01 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肠胃功能普遍下降。

肠胃功能不健康,不仅会造成消化不良、便秘、腹痛腹胀等症状的发生,还会进而引发体内废物沉积,新陈代谢失衡,高血压、高血脂、早衰、免疫系统损坏等疾病形成[1]。

消化道系统疾病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威胁着人类健康。

大量医学研究表明,很多消化道疾病都是因为消化道系统内菌群不平衡造成的,现代医学采用微生态调节剂来调节消化道菌群,特别是益生菌的在消化道疾病临床医学的应用。

益生菌是维护肠道菌群秩序,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发育,减少亚健康状态等发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
将系统介绍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探索益生菌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合理有效的方法。

一、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1. 益生菌对口腔中病原菌的抑制:口腔疾病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以牙周病和龋齿病为主。

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口腔内微生态系统失调息息相关。

近年来,口腔医学采用无致病力的益生菌菌株替代致病菌株,从而恢复口腔生态平衡。

结果证明发现,益生菌能有效抑制牙周炎菌和咽喉炎病原菌,能有效治疗口腔疾病。

2. 益生菌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幽门螺杆菌(hp)能够诱发慢性胃炎和消化系统溃疡,也是诱发胃癌的主要因素。

目前全世界人口的胃癌大部分因感染所致,而幽门螺杆菌是首要致癌物质[3]。

我国也有很多感染病例,国内采用抗菌方法多样,但疗效都不太理想,再感染和复发率较高,还有可能引发菌群失调。

而益生菌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菌群平衡,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还可以有效抵抗感染。

3. 益生菌有效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轮状病毒:肠道储存了身体中很多菌群,益生菌是其中一种。

益生菌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协调菌群关系,维持菌群之间最佳排列组合的目的。

益生菌有效抑制了了肠道致病菌和轮状病毒的扩散生长,减少了肠道疾病的发生。

4. 益生菌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菌群失调会引发腹泻,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而消化道疾病术后抗生素的使用也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益生菌在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抗生素
相关性腹泻是消化道疾病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内原籍菌落失衡而造成肠胃功能紊乱的病症[2]。

益生菌可有效预防辨梭状芽胞杆菌性腹泻(cdad)及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其中对小儿和老人最为有效。

目前益生菌在治疗腹泻方面没有不良反应的情况。

5. 益生菌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应用:临床实践证明,益生菌在治疗慢性浅表胃炎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益生菌治疗,慢性浅表胃炎治疗有效率较高,慢性炎症好转,有效减少了由慢性浅表胃炎诱发的胃痛、胃酸、胃胀、腹胀、便秘等症状。

6. 益生菌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通过对患者使用益生菌制剂,患者结肠炎症状基本消失。

益生菌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着预防作用,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运动,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对肠源性毒素有吸收并解毒作用[4]。

7.益生菌在降低胆固醇,血糖血脂方面的应用:益生菌在维持肠道菌群秩序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

平衡血糖血脂,减少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病症的发生。

8.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方面的作用:患者发生肝硬化时,体内细菌群过度繁殖生长,造成细菌易位,降低肝脏防御病毒能力。

细菌易位导致的菌群失衡程度越高,肝硬化程度越高。

微生物是肝硬化的重要因素,而乳酸杆菌能有效抑制细菌易位,从而发挥对肝硬化的防治作用。

二、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1.密切关注益生菌制剂的安全性:由于乳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益生菌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造成人类盲目追
求经济利益,而不注意乳制品的安全。

且乳制品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规范。

益生菌的安全应用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因此,在食品生产时,应严把益生菌制剂安全关。

2.减少由益生菌引发的败血症的发生:益生菌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人群的身体状况。

益生菌引发的败血病有着相似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力功能薄弱,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益生菌使用具有风险因素,因此要谨慎使用。

目前我们已知道益生菌败血症的风险主要有早产儿,免疫系统薄弱,心瓣膜病,肠道功能受损,服用广谱抗生素等[5],因此要特别防范与重视。

3. 临床医学需要获得更多的人体试验数据:由于临床实践中,益生菌对消化道疾病的治疗缺乏足够的实验数据,缺乏系统权威的理论作指导,益生菌的治疗疾病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其作用机理也有待探讨。

因此,加强临床医学的实验,获得更多的人体数据,得出更多科学合理的治疗消化道系统疾病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增加对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摄入量,培养人体乳酸菌:健康的人群每天都可使用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如乳酸菌牛奶,能够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加体内营养,改善体内细菌机制,减少亚健康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益生菌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的前景和展望随着临床医学的深入发展,医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化道疾病不能够改变人类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益生菌乳制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
爱,益生菌和含有益生菌的乳制品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因此,可以扩大对含有益生菌食品的生产规模,同时加强质量监管,促进益生菌产品的发展。

目前,益生菌在医疗科研,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未来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深入研究发展:研究体外形成益生菌的方法和益生菌应用技术的成熟;扩大益生菌产品的生产规模;研究益生菌对肠胃疾病的作用和治疗方法;加大对益生菌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体试验,总结治疗应用方法;探索益生菌在肠胃感染及其他感染方面的作用;探索益生菌产品的抗菌稳定性;探索益生菌在维持菌群平衡方面的替代物;探索新的益生菌菌种;利用先进技术对益生菌进行改良等[6]。

利用微生态来预防和治疗消化道疾病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益生菌能够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吸收、防治感染、提高定值抗力维护肠道菌体平衡、降低固醇和血压,减少消化道感染和人类亚健康状态,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给胃炎,慢性胃溃疡,结肠炎,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益生菌与消化系统健康息息相关,但是目前益生菌子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乳制品等益生菌食品的安全度不高,益生菌在人体试验研究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系统权威的理论作为临床指导等都是我们必须注重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良好而广阔的前景,还有很大的科研探索领域和发展空间,因此,需要预科人员进一步钻研探索,为广大消化道疾病患
者带来更好的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1]张爱红.肠道菌群失调与广谱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 8(5): 619-620.[2]蔡访勤.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j].河南医学研究, 2001, (2): 38.[3]史权,薛艳华.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筛选[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 28(1): 28-30.[4]鞠宝玲,毕蕾,杨景云.四君子汤改善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3, 24(1): 4-6.[5]高云,梁尚栋.调节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探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5, 15(3): 164-166.[6]布坎南re,吉本斯ne.伯杰细菌鉴定手册[s].第8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6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