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的灵魂
律师理想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分享我的律师理想。
律师,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舞台。
我坚信,每一位律师心中都怀揣着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用法律武器捍卫正义,为弱势群体发声,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首先,我想谈谈律师理想的基石——法治精神。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也是律师职业的灵魂。
一个合格的律师,必须具备坚定的法治信仰,时刻牢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我们要深入学习宪法和法律,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将法治精神融入到每一个案件的处理中,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其次,律师理想的追求——维护正义。
正义是法律的灵魂,也是律师职业的使命。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弱势群体,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通过正常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律师,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为这些弱势群体发声,用法律武器捍卫他们的权益。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公正、客观、严谨的态度,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再次,律师理想的实践——专业素养。
律师职业是一个对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的职业。
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法律知识、沟通技巧、逻辑思维、应变能力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案件中,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同时,我们要注重团队协作,与同事们共同进步,共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此外,律师理想的体现——社会责任。
律师不仅是法律专业人士,更是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当事人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信心。
同时,我们要关注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预防犯罪。
最后,我想谈谈律师理想的实现——自我提升。
律师职业充满挑战,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我们要关注国内外法律动态,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紧跟时代步伐。
同时,我们要关注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压力和挑战。
青年律师应当秉持的 10 个价值理念

青年律师应当秉持的10 个价值理念青年律师应当秉持的10个价值理念包括:1. 政治坚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 公平正义:具有法治精神,信仰法治,视法治为律师职业的立命之本,生命之源。
严格恪守宪法,尊重法律,精通法律,勇于担当,不畏权势,为法律尊严而斗争,依法执业,精益求精,真正做到“专业、专注、民主、平等、公正、公平、敬业、精业”。
3. 诚信服务: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群众要做到团结友善,为人民服务要争取和谐民主,努力培养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情怀,牢固树立“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的法律服务理念。
耐心、严谨,一丝不苟,淡泊名利,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 法律信仰:对法律有虔诚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认为法律是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正义的最高权威。
5. 社会责任:意识到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正义和公平做出贡献。
6. 客户至上:始终将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7. 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法律解决方案。
8. 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关注法律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9. 创新思维: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的法律思维模式,寻求更加高效、创新的解决方案。
10. 良好道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这些价值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青年律师应当秉持的价值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青年律师应当将这些价值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和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法律信仰的名词解释

法律信仰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信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着人们对法律的态度、认同和信仰。
法律信仰可以理解为人们对法律的尊重、遵守以及对法律体系的信心和信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律信仰进行解释,从法律的本质、社会背景以及在个体与社会中的作用来探讨这一概念。
首先,我们可以从法律的本质来理解法律信仰。
法律是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体系,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体权益而创建的一种制度。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依赖于社会的共识和信任,而法律信仰则是对这种共识和信任的表达。
通过遵守法律,人们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持社会的稳定。
因此,法律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成员对公正、公平和秩序的认同。
其次,法律信仰还与社会背景紧密相关。
社会的法律信仰程度与文化、历史和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稳定、成熟的法治社会中,人们通常对法律有较高的信仰。
这是因为法治社会建立在公正、可预见、公平的法律基础之上,人们相信法律能够为他们提供保护和正义。
然而,在一些非法治社会或法治不完善的地区,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度可能相对较低。
这可能是由于法律执行不公、腐败等问题造成的,导致人们对法律的失望和不信任。
此外,在个体与社会中,法律信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个体来说,法律信仰是对法律权威的认同和尊重,是约束自己行为的激励和依据。
个体的法律信仰程度也与其道德观念和个人原则密切相关。
例如,一个高度法律信仰的人可能会主动遵守法律、遵守交通规则并愿意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而社会中广泛的法律信仰也能够促进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经济的发展。
一个法制完善的社会,能够鼓励创新和投资,增强人们对公平正义的信任感,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加入社会建设。
然而,法律信仰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法律信仰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的法律实施仍然依赖于执法机构的执行能力和公正性。
如果执法机构存在腐败、滥用权力等问题,将严重损害人们对法律的信仰。
其次,法律制度可能会存在一些瑕疵或者与社会进步和价值观相冲突。
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对策建议

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对策建议一、培养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工作队伍的核心素质,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培养。
在教育、培训和实践中,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引导法治工作者树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自觉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尊严。
二、提高法律素养法治工作队伍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技能。
应加强法律教育,提高法治工作者的法律理论水平;提供专业培训,增强法律实务能力;鼓励自主学习,不断更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三、坚持德才兼备德才兼备是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基本要求。
要注重选拔具有高尚品德和优秀才能的人才进入法治工作队伍;在工作中,强化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确保法治工作者具备优秀的品德和职业道德。
四、强化实践锻炼实践是提高法治工作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应鼓励法治工作者参与实际案件的处理,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岗位交流,让法治工作者在不同领域和岗位上得到全面锻炼。
五、完善职业保障职业保障是稳定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措施。
要建立健全法治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机制,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确保法治工作者的待遇与职业发展相匹配;加强职业安全保障,降低法治工作者的职业风险。
六、推行专业认证专业认证是提高法治工作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手段。
建立法治工作者的专业认证制度,对具备一定资质的法治工作者给予认证;加强对认证制度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法治工作者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七、加强监督问责监督问责是确保法治工作者依法履行职责的关键环节。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法治工作者的行为进行监督;明确问责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对法治工作者的监督。
八、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激发法治工作者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优秀法治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提供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如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对法治工作者的奖励和激励,提高其社会荣誉感。
律师道德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有幸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而神圣的主题——律师道德。
律师,被誉为法律的守护者,社会的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我们的职业使命是捍卫法律的尊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这个神圣的职责背后,我们更应深知,律师道德是法律职业的灵魂,是我们履行职责的基石。
首先,律师道德的核心是忠诚。
忠诚于法律,忠诚于当事人,忠诚于自己内心的良知。
我们要始终坚守法律信仰,秉持公正之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忠诚,是律师职业道德的底线,更是我们职业生命的保证。
其次,律师道德要求我们保持诚实。
诚实,是律师职业的生命线。
我们要以诚信为本,公正无私,不隐瞒事实,不歪曲法律,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在法律实践中,我们要严守诚信,不搞虚假宣传,不参与不正当竞争,不破坏行业秩序。
再次,律师道德强调尊重。
尊重当事人,尊重法官,尊重同行,尊重法律。
我们要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法官的权威,尊重同行的劳动成果,尊重法律的尊严。
尊重,是律师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我们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
此外,律师道德还要求我们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要对当事人负责,对法律负责,对社会负责。
在面对复杂的法律关系和社会问题时,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律师职业道德。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资深律师,他一直秉持着律师道德的原则,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在他从业生涯中,曾遇到一个特殊的案件。
一位年轻的母亲因涉嫌拐卖儿童被捕,她带着年幼的孩子,生活陷入困境。
律师在详细了解案情后,坚定地表示要为她辩护。
经过艰苦的努力,律师成功为她争取到无罪释放。
这位母亲感激不已,她对孩子说:“是这位律师救了我,救了我们的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律师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当事人的命运,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
让我们共同努力,践行律师道德,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的演讲:“法律是神圣的,律师是光荣的,道德是永恒的。
因为信仰,律师成为我的事业

因为信仰,律师成为我的事业我为什么做律师?律师是我的工作还是事业?律师是我的谋生手段还是神圣使命?律师是我的职业跳板还是不二选择?律师作为文明之师、文化之师、道德之师、法律之师、正义之师,律师有信仰吗?律师需要信仰吗?律师的信仰是什么?在法律面前,律师丢失了自己,成了迷路的羔羊;在信仰面前,律师失去了自己,成了无门无派的孤儿;在职业道德面前,律师不但没有让信念、信心和信仰成就自己,反而毁坏了自己;在执业纪律面前,律师不但没有坚守住自己的法律底线,反而频频闯法律红灯,不是被法官打断发言、驱逐法庭,就是自身难保、锒铛入狱。
是中国的法律出了问题,还是律师自身出了问题?是律师的选择出了问题,还是律师的信仰出了问题?没有共同认可的律师文化,导致律师只能是虾兵蟹将、散兵游勇;没有共同遵循的执业理念,导致律师只能是闭门造车、孤军奋战;没有共同恪守的行业规则,导致律师只能是天女散花、各自为战;没有共同信奉的法律信仰,导致律师只能是妄自菲薄、不堪一击。
不可否认,自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年来,经过艰苦跋涉,律师已经崭露手脚,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万金油”式的律师不在少数,“小作坊”式的律师事务所比比皆是,我们有众多的律师,但是我们缺乏有思想、有深度、有魄力的大律师;我们有众多的律师事务所,但是我们缺乏国际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律师集团。
这固然与国家的体制和机制有很大关系,但是,与我们律师的信仰、与我们律师的认识和意识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作为律师,在埋怨、抱怨的时候,何不反省一下自己、让自己清醒起来?作为律师,在营销、合作的时候,何不携起手来,使自己强大、强硬起来?律师必须有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律师就如同没有方向的船,只能是随波逐流、外强中干。
律师事务所没有共同的信仰,只能是盲目蛮干、难有作为。
律师的法律信仰深植于律师的大脑,律师的法律信仰是律师灵魂,律师的法律信仰是律师的生命,律师的法律信仰是律师的自觉、自发、自愿行动,律师的法律信仰是律师的思维、律师的习惯、律师的文化。
律师坚持法律信仰的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信仰是律师职业的灵魂,是律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根本动力。
在我国,律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坚守法律信仰、为正义而战的优秀代表。
本文将以某律师为例,讲述他如何坚守法律信仰,为当事人辩护,守护公平正义的故事。
二、背景介绍某律师,男,45岁,法学博士,资深律师。
自2000年起从事律师工作,曾代理过众多重大、疑难案件。
他始终坚信,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律师是法律的守护者。
在执业过程中,他始终坚持法律信仰,为当事人辩护,赢得了业界和当事人的广泛赞誉。
三、案例概述2018年,某律师接到一起涉嫌诈骗罪的辩护案件。
当事人是一名50多岁的农民,因被他人诱骗投资,导致血本无归。
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当事人被认定为诈骗罪的嫌疑人。
面对当事人的绝望和信任,某律师坚定地表示:“我会尽我所能,为你辩护,还你一个清白。
”四、案件分析1.案件事实根据案件材料,当事人曾向他人借款,用于投资。
借款期间,当事人未能按时归还,导致借款人怀疑其诈骗。
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当事人承认曾向他人借款,但否认诈骗行为。
2.法律依据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辩护策略(1)证明当事人并非诈骗:某律师首先对案件事实进行了详细调查,收集了大量证据。
在法庭辩论中,他重点围绕当事人的投资行为、借款用途等方面进行辩护,证明当事人并无诈骗的故意。
(2)强调当事人认罪态度:某律师在法庭上强调,当事人对借款事实供认不讳,认罪态度良好,符合我国刑法关于从轻处罚的规定。
(3)提出减轻处罚的建议:某律师认为,当事人系初犯,且有悔罪表现,建议法庭从轻处罚。
五、案件结果经过某律师的辩护,法庭最终采纳了他的观点,认定当事人无罪,当庭释放。
浅谈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的要求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法律职业的发展,而如今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进行维权的过程中,通过咨询专业的法律职业人,进而能够做好更好的维权。
法律职业作为一个行业,其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法律教育的发展。
因此,主要针对于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进一步促进法律职业的发展,并且提高法律人才的培养水平。
法律职业法律人才培养法律信仰对法律人才的培养主要的目标就是使其能够成为一名专业的法律职业人,并且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如今法律职业的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法律人才培养措施,这样才能够提高法律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促进法律行业的良好发展。
1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培养的要求法律职业作为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需要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需要对法律的思想、法律的演变过程进行重点的把握,法律职业人要具有完善的法律知识结构体系,并且具有较高的法律信仰等等。
因此,在进行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法律职业的相关要求进行法律人才的培养,具体要满足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1要有坚定的法律信仰法律职业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要有坚定的'法律信仰。
因此,在进行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信仰,在法律面前,应该做到坚定不移的支持,并且坚决执行法律的相关要求,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坚决与其抗争到底,并且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
法律人才只有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在成为法律职业人的时候才能够一切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做好法律的维护者和倡导者,实现法律职业信仰。
因此,在进行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是前提条件。
在进行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法律思辨能力和法律技能。
这也是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培养的要求。
所谓的思辨能力,主要就是指,在进行法律推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自身的思维逻辑,将一些法律疑点能够推理出来,并且要能够对推理出来的事情进行合理的法律解释,让人们所信服。
论法律职业者的法律信仰

论法律职业者的法律信仰作者:连柏健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3期摘要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伯尔曼教授在《法律与宗教》中谈到,在学理上分析了法律与信仰之间的“内在的”、“深层的”联系①。
关键词信仰法律信仰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51-01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加大了法治建设的力度,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结束了“无法可依”的动乱时代。
但可惜的是法律却没有完全走进大众的生活,人们对大多数法律、法规无从知晓。
进而对很多纠纷和矛盾不知如何解决,把功夫下在“托关系、走后门、上访闹访”等非法律手段上。
总总鲜活的案例说明我们的法治进程虽然在进步,但其中有不少的“非法”案例让我们值得深思,让法律人值得深思,法律人应如何信仰法律呢?如何为实现法律信仰而怎样努力呢?一、对于法律职业者应对法律信或不信的思考许章润老师曾在《法律信仰》中提到过:“任何规则必须涵蕴有一定的法理,载述着一定的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②。
那么对于法律职业者来说,我们所熟知的法律更是种规则,是种以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一种规则,对于这种法律规则,应该自然而然的去信仰,毕竟,凡是法律,即有一个服从还是不服从的问题,其背后隐含的常常是对于法律信还是不信的主体心态;信,还是不信,甚至决定了法律究竟是法律,还是不算法律,或者,不被当作法律。
法律的信仰的动机并不相同或完全不同,有时甚至可能没有清醒的自觉意识,仅仅是出于习惯,但就总体来说,遵循或诉诸法律必定是由于法律可能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和利益,包括心理和感情上的利益(公正)。
如果一个法律仅仅给人们带来的是不便,甚至是损害,或是给大多数人带来的是不便和损害,那么,只要没有实际的强制在场,这个法律即使被人们公认为是法律,却也很难为人们自觉遵守,更不可能进入他们的心灵和身体,成为他们的信仰。
从这个角度出发法律必定是具有功利性的。
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

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作者:刘培阔王晓翔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4期【摘要】法律职业者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法律职业者为各种利益或其他不当目的而背弃法律职业道德的现象,直接导致人们对法律职业本身产生各种误解,进而对法律的权威产生质疑,甚至部分人对相关社会制度信心产生动摇。
我国法律职业者中因各种功利而弃道德甚至法律于不顾的根源在于缺乏对法律的精神信仰,建立法律职业者对法律的精神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法律职业道德;精神信仰;法律信仰一、我国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发展状况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称。
从法律职业的主体构成我们可以看出,法律职业者是法律的直接实施者,其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紧密程度不仅说明了法律职业者的作为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充当着在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法治思想的传播者角色。
鉴于法律职业者在建设法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对法律职业道德建设非常重视。
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对法律职业者的道德和行为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已经成为了我国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等对检察官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违反这些规范的纪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
而《律师法》、《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律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也进行了规范。
以上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给我国的法律职业的道德行为进行了有效约束,在促进我国法律职业更加秩序化、正规化的同时也表明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司法腐败案件不时呈现,冤假错案也时有发生,律师行业之中的各种“潜规则”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有人将之称为一种“行规”,说律师不是打赢官司,而是打通关系。
律师的法律信仰

律师的法律信仰有人说医生是白衣天使,而律师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我认为这句话说的不是太准确,我觉得一个好律师若良医,他就是天使。
你想想当一个犯罪嫌疑人触犯了刑法犯了罪被父母说就当我没有生过这个孩子,甚至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时候,律师和他站在一起,关心他,帮助他,这不是天使是什么呢?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律师呢?我认为一个好律师首要的就是要信仰法律。
一位哲人曾说过,有信仰的法律是良言,无信仰的法律既是狂言。
那什么是信仰呢?信仰,是人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是一个人行为处事的态度和准则,是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的体现。
现在一部分律师出现了对金钱的信仰变成了唯一信仰,常有人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后来更有甚者搞一些权钱交易,成为了掮客,律师为社会法制进步做了重要贡献,但是信仰危机也着实存在,如何重新树立律师法律信仰呢。
一、修订法律,重新定位律师职责。
从1996年律师法的颁布,经过三次修改,2001年修改,2007年修改,2012年修改,在2007年的修改把律师的服务对象由社会改为当事人,根据律师法规定律师就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这不就是定位律师是服务行业嘛,大家都知道服务人员的口号是客户是上帝,那么追求顾客利益最大化就显得无可厚非,但是从立法的本意来说,检察官、法官、警察律师这四类职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一样的。
社会上曾有这样的评价说,律师是当事人眼中的天使,是检察官眼中当事人的代言人,法官眼中的表演家,甚至包括律师自身都认为自己是当事人的代言人。
其实我认为律师不是什么当事人的代言人,也不是什么表演家,律师就是信奉法律的天使。
因此,应新修订立法给予律师重新定,应定位除检察官、法官、警察外的其他司法人,是信仰法律的法律人,这样律师信奉法律就顺理成章了。
二、肃清队伍,严格把关入门门坎。
律师队伍主体是由一批通过司法考试、律师资格考试和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组成,但是现在职业的队伍里有好多没有专业从事过法律培训就直接任职的,像美国从事律师行业的都是经过专门的学习,而以前司考只要有法学本科证就能考,好多人法学本科证是函授就得了,没去专业化学习,直接考司考拿证。
浅谈律师的法律信仰

浅谈律师的法律信仰[摘要]面对十八大提出的新政策,面对建立“法治体系”的新挑战,构建法治体系离不开法律信仰,而律师作为重要的法律人,他们的法律信仰又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文章介绍了何为法律信仰,律师树立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分析律师缺失法律信仰的原因,进而谈谈如何培育律师的法律信仰。
[关键词]法律信仰;律师;职业道德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1]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最坚固的基石。
而当今社会,律师队伍不断扩大,律师再也不仅仅是提供法律服务的“工程师”,而在社会公平、正义等价值的实现上有着更多的责任。
因此,培养律师的法律信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一、何为法律信仰其实法律信仰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当时就有了这一概念的雏形,后来西方的各种法将其定形。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法学家们都以培养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崇高情感为己任,即重视“信仰”的权威。
在法治国家里,法律是公平、正义的代表和象征,法律至上也是法治社会最重要的特性,那么何谓法律至上?即法律拥有最高权威,它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凌驾其上。
法律至上有两种表现形式,行为守法仅是其外在表现形式,而守法精神才是其内在灵魂。
当主体不仅遵守法律,更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变被迫守法为自愿守法,由强制守法到良心守法,由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时,法律才是真正的最高权威,这即是所说的法律信仰。
而所谓法律信仰,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把它作为行为的最高准则。
法治社会虽然需要一套正确的制度体系,但更离不开法律人对法律神圣性的终极信仰,这种终极信仰来自于法治精神的支撑和滋养,并且在社会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
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的灵魂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的灵魂2008年01月04日 08:34:03 来源:检察日报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不可能顽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样,一种没有信仰的职业和一个没有职业信仰的职业追求者,不可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中国的历史传统具有浓厚人治色彩,泛刑主义和重刑主义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而即便如此,我们优秀的法文化的传承并没有中断。
无论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以法家为代表倡导的变法改革,到清末图强的“戊戌变法”;还是从铁面无私的包拯,到执法如山的海瑞,无不透射着我们的先人对法律的执着追求和法律信仰的光芒。
他们的行为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尽管他们所从事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职业。
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职业,按照美国法学家庞德的说法,它是一种“有学问修养的艺术,共同发挥替公共服务的精神”的职业。
法律职业者,是作为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并实际操作和运用法律的人,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
而支撑人的理想信念的,是人的精神信仰。
法律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是人们从心灵深处和灵魂高度上对法律的价值认同和理性回归的心态。
司法活动本身是一个融法律职业语言、法律职业知识、法律职业技术、法律职业信仰和法律伦理等于一体的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活动。
然而,司法活动不是在脱离社会环境的真空状态下进行的,它不可避免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干扰。
在我国廉政制度还没有完全健全的今天,对法律职业者来说,如果没有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就容易在原则和是非问题上混淆不清、动摇信念乃至犯错误,亵渎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甚至陷入权力欲的极度膨胀中,搞权钱交易,滥用权力,玩忽职守,堕落腐化。
与法律职业信仰相背离的司法腐败,直接影响着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影响着人们对法律职业者职业品格的信赖度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曾经有人将法律职业者和普通社会公众在法律信仰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前者的法律信仰不像后者那么模糊,他们基于对法律的理解、运用或研究,而深切地认知和感悟着法律,并将其根植于心中。
法官生涯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从事法官职业已经十年有余。
在这十年间,我经历了无数的诉讼案件,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回首这段法官生涯,我感慨万分,现将我的感悟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深知,公正司法是法官的天职。
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秉持公正司法的原则,力求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
以下是我对公正司法的一些感悟:1. 严谨细致,确保案件质量。
法官审理案件,必须严谨细致,对每一个案件都要认真研究,确保案件质量。
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我注重查阅法律法规,充分了解案情,力求做到心中有数。
2. 公开透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要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我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告知当事人诉讼进程,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3. 依法独立审判,不受外界干扰。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要依法独立审判,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我始终坚持依法独立审判,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二、提升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法官法官是法律的执行者,也是法律的守护者。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以下是我对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些感悟:1. 不断学习,提高法律素养。
法律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基础。
我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在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 坚持原则,严于律己。
法官要具备坚定的原则,严于律己,做到清正廉洁。
我始终坚持原则,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树立良好的法官形象。
3. 良好的沟通能力,促进和谐司法。
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需要与当事人、律师、律师助理等各方进行沟通。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促进和谐司法。
我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努力做到与各方和谐相处。
三、关注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官审理案件,不仅关系到当事人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学生宣誓仪式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法学生宣誓仪式,我深感荣幸和自豪。
在此,我代表全体法学生,向各位领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向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作为新时代的法学生,我们肩负着维护国家法治、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
今天,我们在这里庄严宣誓,就是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守法律信仰,践行法治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坚定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是法治精神的灵魂,是法治实践的动力。
我们要深入学习宪法、法律知识,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和意义,树立法律权威,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我们要以宪法为核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其次,我们要坚守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是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
我们要弘扬法治精神,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我们要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将法治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努力成为法治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
第三,我们要强化法治实践。
法治实践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是法治成果的体现。
我们要积极参与法治实践,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我们要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宣传等活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我们要培养高尚品德。
法律职业要求我们具备高尚的品德。
我们要严于律己,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们要关爱他人,热心公益,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我们要勇担时代责任。
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我们法学生要勇担时代责任,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我代表全体法学生庄严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法治建设者,我承诺:一、忠诚宪法,遵守法律,坚定法治信仰;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法律知识;三、恪守职业道德,维护法律尊严,坚守法治精神;四、积极参与法治实践,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五、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理念,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法律案例个人感言(3篇)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自从踏入法学领域,我便对法律案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案例,它们或揭示了人性的善恶,或展现了法律的严谨,或彰显了法治的力量。
在此,我想就其中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法律案例谈谈我的个人感言。
这个案例发生在我国某地,当事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妇。
妻子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逮捕,而丈夫则在事发后选择离家出走。
起初,人们对妻子的行为表示愤怒和失望,认为她辜负了家庭的信任。
然而,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妻子在遭受家庭暴力、经济困境等多重压力下,无奈之下才走上了诈骗的道路。
她并非天生邪恶,而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
而丈夫在得知真相后,选择回到了妻子的身边,共同面对困境。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法律并非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具有人性关怀的温度。
它既惩治了犯罪,又关注了当事人的心理和生活状况。
以下是我对这个案例的一些个人感言:1. 法律的人性化。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充分考虑了妻子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况,最终对她从轻处罚。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人性化特点,即在严惩犯罪的同时,关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家庭的重要性。
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道路具有重要影响。
在家庭中,关爱、支持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家庭能够给予当事人足够的关爱,或许她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3. 社会责任感。
在这个案例中,丈夫在得知妻子的罪行后,选择勇敢地面对现实,回归家庭。
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丈夫和社会成员的责任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关心身边的人,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4. 法律的力量。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正是法律的严惩,使得妻子在犯罪后有所收敛;而法律的关怀,又让她重新看到了希望。
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是我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5. 人性的复杂性。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
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她天生邪恶。
律师感悟分享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律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
自从踏入这个行业,我便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在这几年的律师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法律素养是律师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律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素养。
这包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思维的培养以及对法律精神的领会。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律师在处理案件时,往往只关注案件本身,而忽略了法律背后的精神。
因此,我认为,律师不仅要精通法律条文,还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这样才能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1. 熟悉法律法规。
律师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还要关注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等。
只有对法律法规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处理案件时做到有理有据。
2. 培养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是律师的核心竞争力。
律师在处理案件时,要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判断力。
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找到问题的关键,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
3. 领会法律精神。
法律精神是法律的灵魂,律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守法律信仰,为弱势群体发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沟通能力是律师的关键技能律师在处理案件过程中,与当事人、法官、律师同行等各方面的沟通至关重要。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律师更好地了解案件情况,提高工作效率,赢得当事人的信任。
1. 与当事人沟通。
律师要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在沟通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善于换位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问题,让当事人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与法官沟通。
律师要与法官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法庭审理情况,争取在庭审中为当事人争取到有利判决。
同时,要尊重法官,遵守法庭纪律,树立良好的律师形象。
3. 与律师同行沟通。
律师同行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在处理案件时,可以借鉴同行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法律职业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职业的特征是什么???
一、法律职业的特征法律职业的特征如下:
第一,法律职业具有法律专业性。
法律职业的技能以系统的法学理论或法律学问为基础,并不间断地培训、学习和进取。
法律职业的从业者应当是经过专门法律训练、从而拥有法律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者。
法律职业的知识是一种专业性的知识,既包括关于法律规则的知识,又包括法律方法、法律观念甚至是法律理念的知识,法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知识类型。
第二,法律职业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自治性和精英性。
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职业化地从事法律活动,不受外部力量的于涉,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性活动负责,自主或自治地决定自己的活动。
第三,法律职业具有职业伦理性。
这种职业伦理不同于大众伦理或公共道德。
法律职业伦理维系着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
法律职业者都要遵守正直、忠诚、廉洁等道德要求,从而使其行为受到约束,使法律的公正得以保证。
第四,法律职业的思维是一种程序性思维。
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思维是一种程序性的思维,追求的是程序中的“真”,不同于科学中的求“真”。
第五,法律职业具有共同的职业精神追求。
法律职业是一种以法律为信仰的职业有着共同的职业精神追求,在法律职业形成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一种职业信仰,它成为法律职业共同的精神追求。
1。
一些法律案件的感悟(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法律便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基石。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法律案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正义的伸张,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通过对一系列法律案件的观察与思考,我深刻感悟到法律的神圣与严肃,以及法治社会的必要与紧迫。
一、正义的伸张法律案件中的正义,是对受害者权益的保障,也是对违法者应有的惩罚。
在众多法律案件中,正义的伸张令人欣慰。
1. 被害者的维权之路在许多案件中,受害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例如,一起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严重伤害案件,受害者经历了漫长的诉讼过程,最终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法治社会下,任何受害者都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2. 违法者的应有惩罚法律案件中的违法者,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以一起贪污腐败案件为例,涉案官员在法庭上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最终被依法判处重刑。
这个案例体现了我国法治的严肃性,也彰显了法律的威慑力。
二、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法律案件中的当事人,既有为正义而战的勇士,也有为了私欲而犯法的恶魔。
在这些案件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1. 光辉的人性在法律案件中,一些当事人展现了高尚的品质。
如一位为了揭露贪污腐败而牺牲自己的正义人士,他的勇敢与坚定令人敬佩。
此外,还有许多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他们无私奉献,为弱势群体发声,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2. 阴暗的人性然而,在法律案件中,也有一些当事人展现了人性的阴暗。
如一些为了一己私欲而违法犯罪的人,他们的行为令人痛心。
此外,还有一些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采取极端手段的违法者,他们的行为令人愤慨。
三、法治社会的必要与紧迫通过对法律案件的观察与思考,我深刻认识到法治社会的必要与紧迫。
1. 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
只有法治,才能使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安居乐业。
2. 法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是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
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及法律人的使命

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及法律人的使命
王荔
【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7(015)002
【摘要】只有当民众对法的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产生了双重认同,尤其是对于在文本与现实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法律人有了内心的信任,守法才可能真正内化为主体心中稳定的精神内蕴,进而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因此,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以法学家的批判精神和法律职业者的法治精神为前提和内在动因,并最终以民众的守法精神为其完美展现的统一;而法律人的使命则是促进和保障良法的生成以实现法的价值合理性,培育并成为有能力和有力量向社会输送公平正义的良法律人,以实现法的工具合理性,最终促成法律信仰的树立以及法治的最终实现.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王荔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0
【相关文献】
1.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信仰及其内蕴 [J], 邢国忠
2.批判精神、法治精神与守法精神——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及法律人的使命 [J], 王荔
3.法律信仰与法律精神论析 [J], 许利平
4.普通法的精神与法律信仰反思——读罗斯德·庞德《普通法的精神》 [J], 严格
5.法律信仰与法律怀疑精神 [J], 谢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的灵魂
2008年01月04日 08:34:03 来源:检察日报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不可能顽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样,一种没有信仰的职业和一个没有职业信仰的职业追求者,不可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中国的历史传统具有浓厚人治色彩,泛刑主义和重刑主义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而即便如此,我们优秀的法文化的传承并没有中断。
无论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以法家为代表倡导的变法改革,到清末图强的“戊戌变法”;还是从铁面无私的包拯,到执法如山的海瑞,无不透射着我们的先人对法律的执着追求和法律信仰的光芒。
他们的行为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尽管他们所从事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职业。
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职业,按照美国法学家庞德的说法,它是一种“有学问修养的艺术,共同发挥替公共服务的精神”的职业。
法律职业者,是作为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并实际操作和运用法律的人,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
而支撑人的理想信念的,是人的精神信仰。
法律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是人们从心灵深处和灵魂高度上对法律的价值认同和理性回归的心态。
司法活动本身是一个融法律职业语言、法律职业知识、法律职业技术、法律职业信仰和法律伦理等于一体的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活动。
然而,司法活动不是在脱离社会环境的真空状态下进行的,它不可避免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干扰。
在我国廉政制度还没有完全健全的今天,对法律职业者来说,如果没有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就容易在原则和是非问题上混淆不清、动摇信念乃至犯错误,亵渎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甚至陷入权力欲的极度膨胀中,搞权钱交易,滥用权力,玩忽职守,堕落腐化。
与法律职业信仰相背离的司法腐败,直接影响着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影响着人们对法律职业者职业品格的信赖度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曾经有人将法律职业者和普通社会公众在法律信仰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前者的法律信仰不像后者那么模糊,他们基于对法律的理解、运用或研究,而深切地认知和感悟着法律,并将其根植于心中。
前者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后者,对推动全社会的法治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反,前者如背弃法律信仰,正如一句著名法律名言阐述的那样: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对当事人和社会来说,要比十次犯罪的后果还要严重。
正是基于司法民主的原因,司法独立和法律职业专业化的构建以及遏制司法腐败,在当今世界各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虽然无论是在其他国家还是在我国,遏制司法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的建立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但如果不能切实有效地加强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加强监督,没有一支具有坚定法律信仰的法律职业者,遏制司法腐败难免一句空话,亦或收效不大。
因此,我国通过设立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通过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统一执法思想的做法,不失为重塑法律职业者法律信仰的良策。
(李诗灿:福建省建瓯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