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经方精方串烧 杨建宇教授
孙光荣教授运用中和理论诊疗妇科病学术经验点滴
作 者单位 :1 广东省中医院 ( 广州 5 O 2 1 1 0)
2 北京同仁堂中医院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
作室 ( 京 1 0 6 北 0 0 1)
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 北京 1 0 3 ) 0 0 1
中是气机的基本动态 。《 问・ 素 六微 旨大论》说 : 非 出入 “ 则无 以生长壮老 已, 非升 降则无 以生长化 收藏 。 孙老认 ” 为,医临床无论 以何种 方法辨证论治 ,气血 、津 液 、脏 腑 、六经、表里 、寒热 、虚实、顺逆 、生死 ,都离不开 阴阳这一总纲 。临证用 药,不论寒热温凉 ,还 是辛甘酸 苦咸 ,无论升 降浮沉 ,还 是补泻散收 ,毋论脏腑 归经 , 还是 七情配伍 ,同样不离 阴阳之宗 旨。归根 结底 ,阴阳 最终 还是离不开气血 ,这 是因为 “ 人之所有者 ,血与气 耳 ”( 素问・ 《 调经论》 。而气血之 间的 “ ) 中和 ”关系尤为 密切 ,“ 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 “ 气 , 中和 ”是气 血合和 的稳态 。论生理 、病理 ,不管在 脏腑、在经络 ,还是在 皮 肉、在筋骨 ,都离不 开气血 ,离不 开气机 的升 降出入 , 离不 开气血平衡 的稳态—— “ 中和 ” 。孙老 指出,如果说 中华文化 的灵魂是“ ” 中医医德的核心价值就是“ ” 和 , 仁 , 中医 医术 的最 高水平就是 “ ” 调 ,中医疗效 的终极指标就 是 “ ” 平 。什么 叫 “ ”?就 是调整,调和 ,调理 。调什 调 么 ?调 阴阳,调气血 ,调气机 的升降出入 、消长机转 。 调到什么程度 ?调 到平衡 ,调到 “ 中和 ” 。所 以,在 调气 血 的前提 下,还要善于平升 降、衡 出入 。综合一句话 , 就是 “ 中和 ” 致 。 所 以,孙老 临床辨证遣方选 药,总是 “ 谨察 阴阳之 所在而调之 , 以平为期 ” 审诊疗之 中和 , , 致机体 之中和 。 观其处方 ,多 以参 、芪 、丹参 为君药共调气血 ,并作为 “ 中和 ”班底 ,率领加减诸药 ,组成 “ 中和 ”团队 ( 自 拟 “ 调气活 血抑邪汤 ” ,平升 降,衡 出入 ,以达用 药中 ) 和 ,而使机体 中和 。 2 孙光荣教授临证组方 用药经验 21 遣 方选 药基本 原则— — 心 中有 大 法 笔下无 死 方 . 孙老幼承庭 训,深研经典 ,继拜 名师,博采众长 ,中医 功底尤 为深 厚。经过长期 临床实 践,他 达到 了 “ 中有 心 大法 ,笔下 无死方 ”的境界 ,擅 长 以调阴 阳、和气血 为 纲治疗疑难 杂症,善用单方 复方 祛顽 疗疾 ,经方 时方尽 为所用 。 中医治病 ,当先审证求 因,明确病 机 ,然后确 定治 则治法 , 再遣方选药 , 如果 “ 医方 以医病 , 执 误人 深矣 ! ” 孙老认 为,作为中医 ,背诵经 典和汤头歌诀是基本 功, 没有这种 “ 垫底 ”的功夫 ,就无 法行医 ;但是 ,疾病 和 证候是千变 万化的 ,中医辨证论 治的精髓就是 因人 、因 时、因地制 宜,而不是用统一 的 “ 套餐 ” ,不 是用程 式化 的“ 套路” ,大部分 的 “ 汤头”必须悉罗于胸 中,但 又要
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当归饮子
中华中和医派杨建宇论首批经典名方系列(37)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当归饮子*黄衍强1于大远2△袁骏3△杨建宇4.5* 杨婕2 黄帅11、山东淄博延强医院(山东淄博255130)2、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北京10002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4、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慢病医养中心(龙脉温泉)中和医派传承工作室(北京102211)5、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杨建宇京畿豫医工作室北京知医堂中和国医馆(北京100031)*基金项目: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中和医派经方经药专项课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北京昌平沙河高教园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和医派传承工作室专项课题;南阳张仲景传统医药研究会中和医派杨建宇经药科研专题项目*通讯作者/指导老师△执笔人【摘要】当归饮子出自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由当归、白芍药、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炙甘草组成。
此方具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证属阴血亏虚兼有风邪的各种主要表现为瘙痒的慢性皮肤病,如皮肤瘙痒症、银屑病、慢性荨麻疹、湿疹等。
【关键词】当归饮子;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皮肤瘙痒症;银屑病;慢性荨麻疹;湿疹;杨建宇;经方;经药;中和医派;免疫疾病当归饮子出自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原文“治心血凝滞,内蕴风热,发见皮肤,遍身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疹㾦㿔。
”此方由当归、白芍药、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炙甘草组成。
“血虚风动,风胜则痒”方中之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为四物汤组成,滋阴养血以治营血不足,同时取川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何首乌滋补肝肾,益精血;防风、荆芥穗疏风止痒;白蒺藜平肝疏风止痒;黄芪益气实卫固表;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全方配伍严谨,益气固表而不留邪,疏散风邪而不伤正,有补有散,标本兼顾。
此方具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诊疗胃肠病学术经验点滴
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诊疗胃肠病学术经验点滴杨建宇;李彦知;张文娟;王兴;孙文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1(9)14【摘要】@@ 孙光荣教授是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中医药文献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同仁堂"代表人物中医药大师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笔者有幸在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侍诊,师从孙老教授研修,在其麾下工作学习.深被孙老教授所倡导的"中医万岁"和崇尚践行的"中和"学术理念所吸引,深为孙老教授高尚的医德医风、高超的诊疗医技、神奇的临床疗效及超小剂量的临床用药的"王者"风范所折服.现谨就孙老教授运用"中和"理论治疗肿瘤的学术经验,挂一漏万做一总结,以飱同仁.【总页数】5页(P129-133)【作者】杨建宇;李彦知;张文娟;王兴;孙文政【作者单位】北京同仁堂中医院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北京100051;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21;北京知医堂中医专科门诊,北京100031;北京同仁堂中医院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北京100051;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21;北京知医堂中医专科门诊,北京100031;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21;北京知医堂中医专科门诊,北京100031;北京同仁堂中医院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北京100051;北京同仁堂中医院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北京10005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和医派再添新著——《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学验集萃——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研究与传扬》读后感2.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诊疗老年病学术经验点滴3.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诊疗肿瘤学术经验点滴4.中和医派之旗在云岭飘扬!——兼贺《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临床经验集》出版!5.中和医派再添新著!——《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学验集萃——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研究与传扬》读后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组方思路与经验方
国医大师孙光荣认为,中医治疗之方药应该是“平和”的方药组合,其有“三忌”。
一忌在未固护正气的前提下施以大热、大寒、大补、大泻之剂;二忌过度滋腻,过度攻伐;三忌崇贵尚奇,动辄以昂贵难求、不可寻求之奇方怪药而求奇验。
所以,“中和组方”,就是在“中和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和辨证”的结果,采用的不偏不倚、调平燮和的组方用药方法。
“中和组方”的基本原则:1.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
2.谨守病机,以平为期。
3.中病即止,不滥伐无过。
4.从顺其宜,病人乐于接受。
“中和”组方的用药要阴阳结合、动静结合、升降相应、收散兼融、寒热共用等。
以期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
孙老组方思路是:1.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之药。
2.依功能组成“三联药组”,严格按君臣佐使结构组方。
3.“三联药组”注重其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4.药少量精,注意产地、炮制。
5.重益气活血,讲究专病专药。
6.必要时,用子母方,内外合治。
孙老经过大量的临床探索和实践,体悟出经方继承创新之心得,即以治法来定君臣佐使,再依每种治法组成每个“三联药组”。
根据确定的治则治法,每方可由1~4组构成。
必要时,还可根据病症需要,在常用药组中增减。
下面以生脉散为例说明。
生脉散源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之中·暑伤胃气论》。
方由人参五分、麦门冬五分、五味子七粒组成。
何以谓之“生脉散”,吴昆释曰:“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
”对于方解,原书解释详尽,云:“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
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之苦寒泄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
”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
”此方之要旨为甘、苦、酸并用,后贤区少章在此方加一味黄芪,组成区氏复方生脉散,即人参6g(另炖服),黄芪4.5g,五味子1.5g,麦冬4.5g。
原方之上,加一味黄芪,用于阳气未充,阴血未长,禀赋薄弱,血气不和者。
中和医派杨建宇教授经方治疗疑难病学验点滴
中和医派杨建宇教授经方治疗疑难病学验点滴穆俊平;魏素丽;李杨;钟丹珠;张朝杰;杨建宇【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17【总页数】3页(P2480-2482)【关键词】杨建宇;经方;中医肿瘤学;疑难病;名医经验;中医药疗法【作者】穆俊平;魏素丽;李杨;钟丹珠;张朝杰;杨建宇【作者单位】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柘城 476200;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北京 102200;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 100031;北京知医堂中医专科北京 100031;光明中医杂志社北京 100045;成都市正道中医养生康复研究院彭州 611941;北京知医堂中医专科北京 100031;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 100031;北京知医堂中医专科北京 100031;光明中医杂志社北京100045【正文语种】中文经方以其卓越的功效流传于世,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解决了诸多疑难病症。
杨建宇教授认为对经方的认识需要以辩证的思维,不能拘泥于特定药材。
杨建宇教授以自己独到的认识与分析处理疑难病的思维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现以肿瘤临证为基础,探讨杨建宇教授经方治疗疑难病学经验点滴。
中和中医是以《黄帝内经》为生理学、病理学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作为药理学的根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六经辨证作为处方指导。
经方的主治很明确,方药的配伍简单明了。
经方相当严谨,动一药即换一名,改一量即换一名,主治与功效也发生相应改变,体现了严格的构效关系,表现出古典朴素的结构美[1]。
经方是中医方剂的鼻祖,组方选药严谨精炼,在相辅相成、相反相须、加减增损等处理中,皆具章法,君臣佐使,组织配伍,有条不紊,风范昭然,历经千年而不衰,是现代医家必须的基本知识,临床必须要娴熟应用。
古方今病不相能。
经方固然治病神效,但不是所有符合症状的现代人都能用。
经方论述有些只讲症状没有辨证,给现代临床应用带来一些困惑。
目前临床既讲辨证又讲病症,应用经方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但不能做古人的傀儡[2]。
国医大师孙光荣“以平为期”学术思想论要
国医大师孙光荣“以平为期”学术思想论要作者:谭开云孙光荣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第12期〔摘要〕《素问·至真要大论》倡导诊治疾病“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以平为期”不仅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遣方用药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原则。
孙光荣教授将“以平为期”作为指导思想,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倡导中西医感情相亲、真诚合作、互惠互利、开放包容,推进中西医结合;临证遣方用药,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用药清平轻灵,以平为期。
深刻领会并临床践行“以平为期”学术思想,需要中医师着力提升文化与医学两方面修养。
〔关键词〕以平为期;传承;创新;中西医结合;遣方用药;孙光荣〔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3.12.021National TCM Master SUN Guangrong's academic thought of"achieving balance"TAN Kaiyun, SUN Guangrong*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07,China〔Abstract〕 Su Wen·Zhi Zhen Yao Da Lun (Plain Questions: Essentials on Diseases and Therapy) advocat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by "carefully observing the location of yin and yang and adjusting them to achieve balance". "Achieving balance" is not only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SUN Guangrong, the National TCM Master, in clinical prescription and medica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principle for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CM and facilit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new era. Professor SUN Guangrong takes "achieving balance" as his guiding ideology,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rinciples", "methods", "formulas", and "medicines". He advocates emotional affinity, sincere cooperation, mutual benefit,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promote their integration. In addition, his clinical prescriptions and medication follows the essence of classic prescriptions without sticking to them,using mild and flexible medication to achieve balance. Therefor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the academic concept of "achieving balance" requires TCM practitioners to focus on enhancing their cultural and medical cultivation.〔Keywords〕 achieving balance; inheritance; innovation;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rescriptions and medication; SUN Guangrong國医大师孙光荣创立的中和医派以“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为基准,把握“失中失和”的基本元素,以“调平變和”为目的[1],使生理恢复到平衡状态,审察阴阳所在,调其所偏,乃其要旨所在。
孙光荣教授调气活血抑邪汤临证验案2则
孙光荣教授调气活血抑邪汤临证验案2则
王兴;杨建宇;李彦知;孙文政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1(009)004
【摘要】@@ 孙光荣教授是国家非物质遗产"同仁堂"20名中医药大师之一,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著名中医药文献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王兴;杨建宇;李彦知;孙文政
【作者单位】北京同仁堂中医院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100051;北京同仁堂中医院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100051;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北京十里河路391号100021;北京同仁堂中医院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100051;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北京十里河路391号100021;北京同仁堂中医院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100051;湖南泰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浏阳,410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孙光荣教授调气活血抑邪汤临证验案3则 [J], 陈瑞芳
2.孙光荣教授调气活血抑邪汤简述 [J], 李彦知;杨建宇;孙文政;王兴
3.孙光荣教授调气活血抑邪汤临证验案2则 [J], 孙文政;杨建宇;李彦知;王兴
4.孙光荣教授调气活血抑邪汤临证验案3则 [J], 杨建宇;李彦知;孙文政;王兴
5.孙光荣教授调气活血抑邪汤临证验案3则 [J], 翁俊雄;李彦知;杨建宇;孙文正;薛武更;王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血中和百病消
气血中和百病消
孙光荣
【期刊名称】《保健与生活》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为了学习、总结、传承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根据孙老讲学和谈话的一些内容及其弟子杨建宇、李彦知等人的一些资料,整理了此文,以孙老名誉刊发,以彰显中和医派的学术要旨。
要说明的是,本文未经孙老本人审阅,有些观点可能不太成熟,尚不能全面反映孙老中和学术思想,谨供参阅。
【总页数】1页(P33)
【作者】孙光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略论气血以并百病由生
2.气血中和百病消
3.消雷器消雷的可靠性——兼论消雷原理的“电荷中和论”
4.勤练八段锦,助您"百病消"
5.浅谈“百病皆在调气血”在哈氏妇科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和医派杨建宇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
中和医派杨建宇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陆锦锐;罗俊;龙贤齐【摘要】为了更好地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对杨建宇教授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有效的病案进行整理和挖掘,结果显示这首方剂在杨教授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疼痛,除此之外亦还经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男科病和妇科病等症的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07【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杨建宇;麻黄附子细辛汤;中和医派;自身免疫性疾病;男科;女科【作者】陆锦锐;罗俊;龙贤齐【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贵州都匀 558013;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贵州都匀 558013;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贵州都匀 558013【正文语种】中文杨建宇教授为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学创始人、掌门人,国医大师孙光荣学术继承人、掌门弟子。
临床经验以调和气血为本,谨守中和之道,善用经方为法,不忘攻邪之术,平衡升降出入,期术生生之平、以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肿瘤、风湿类病、过敏性疾病等)为临床学术专长。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该方具有温经解表的作用,用于少阴里虚兼表证[1]。
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片一枚组成,吾师对于此方的用法用量为麻黄6~10 g,细辛3~10 g,附片9~20 g,以水1200 mL,先煮麻黄、附片40 min,入细辛再煮40 min,取药400 mL,分两次温服。
对于此方临床用药剂量调整,如若患者寒凝经络、疼痛较重,则可重用细辛;如若患者素体阳虚较重或老年患者则重用附子。
且吾师结合自己临证及黄煌教授等研究成果认为此方是古代温热性止痛剂、兴奋剂和免疫调节剂[2],是一首经典的温经散寒通络方剂,也是治疗太阴少阴两感的代表方。
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诊疗老年病学术经验点滴
C J G MC M Ma r c h 2 0 1 4 . V o l 2 9 . 3
・ 4 6 1・
5 典 型 病 例
年 未复 发 。
6 小 结
周某 , 男, 3 5岁 , 工人 , 就诊时 间 2 0 1 2年 7月 1 4 日。 自诉 2 0年 前 在 初 三 时 出 现 失 眠 多 梦 , 晨 起 后 头 昏, 脑 子不 清楚 , 随 后 自觉注 意力 不集 中 , 烦躁 , 未经 治
改善 患者 人 际交往 能 力 和心 理 适 应 功 能 , 有 助 于 疗效
热 。治 以疏 肝 理 气 , 清热祛湿, 健 脾 和 胃。处 方 : 柴 胡
1 0 g , 白术 1 5 g , 黄芩 1 0 g , 薄荷 1 0 g , 牡丹 皮 1 5 g , 栀 子
1 0 g , 荷叶 3 0 g , 制 远志 1 0 g , 黄连 1 0 g , 龙骨 3 0 g , 郁 金 醋 1 5 g , 连翘 1 5 g , 南 沙参 1 5 g , 淡竹叶 1 5 g , 炒 鸡 内金 1 5 g , 甘草 3 g 。嘱 睡 前 口服 阿 普 唑 化 片 0 . 4 mg 。 服 用 7剂
于肾, 则 阴 虚 火 旺 。 并 由 此 发 展 成 各 种 虚 损 之 证 。 张
疗 考试 结 束后 上述 症状 消失 。近年来 脾气 不好 , 烦躁 , 自觉后 背 沉 , 在 多 家医 院治疗 , 口服舒 比例 , 开克, 氯氮 平, 氯丙嗪, 舒 乐安 定等 药物 , 均无 效 , 随后 来我 院门诊
后上 症好 转 , 心情 开 朗 , 睡 眠正 常 , 巩 固 2个月 , 随访 半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思想在养生中的应用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思想在养生中的应用李忱;王朋金;张鹏起【摘要】国医大师孙光荣,是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创始人.今有幸拜于中和门下,聆听大师慧音,感悟颇深.对其养生思想领悟如下:①养生之道,循法自然,和于术数;②养生之道,调其形骸,身无偏颇;③养生之道,养心为贵,慈悲融汇;④养生之道,四缓为妙,阴阳和兆.意思就是说:①养生之道,要遵循自然规律,获得自然的庇护;②养生之道,要调整整个身体状态,保证阴阳平和而无偏颇;③养生之道,要重视养心,对苍生万物若有慈悲之心,则心和身静;④养生之道,要参悟”四缓”之奥妙,参透即是阴阳平和之先兆.本文通过对孙老师中和思想在养之道中的探究,以期更深刻领悟孙老的养生思想精髓.【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15【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孙光荣;中和思想;养生;四缓【作者】李忱;王朋金;张鹏起【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鹤岗154100;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鹤岗1541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系,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孙光荣(1940~今),男,汉族,湖南浏阳人。
第二批国医大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中医药大师之一,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著名中医临床家和中医药文献学家,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创始人,国家级名老中医。
有幸拜在中和门派麾下,近距离聆听大师的声音,感悟中和思想在大千世界中的神奇。
孙老的中和思想更多的人认为适合养生术,但经过近距离的学习,我认为养生包含治疗之中,养生是医疗活动中至高阶段。
一点愚见,以供同道们参考。
何谓养生,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延长生命、预防衰老和拥有健康。
也可以理解为通过保养获得更好的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
养生者,养者生,弃则害;贵养者得生,漠弃者为夭。
1 养生之道循法自然和于术数养生之道,要遵循自然规律,获得自然的庇护。
运用孙光荣中和医派学术思想化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疮疡病
运用孙光荣中和医派学术思想化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疮疡病刘巧巧;石春燕;孙光荣;曹柏龙;王志楠;班颖;于婉君;金潼;杨玉婷;宋迪;彭慧【摘要】国医大师孙光荣出身于中医世家,幼秉庭训,擅长中医内科、妇科、肿瘤等疑难杂症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其临证处方,注重形神一体、气血调和、升降相因、出入相衡、阴阳相扣,以达中和,最终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重形神、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的学术思想运用于脏腑、经络、皮肉、筋骨各类疾病的调理,通过调理气机的升降出入,实现气血升降失衡后的新稳态.我们在治疗中医外科病、皮肤病患者中,运用孙光荣学术思想对经方进行加减化裁,取效颇多.本文仅对运用孙光荣学术思想化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疮疡病做一介绍.【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02【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孙光荣;中和医派;经方;疮疡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带状疱疹;疖肿;痈;荨麻疹【作者】刘巧巧;石春燕;孙光荣;曹柏龙;王志楠;班颖;于婉君;金潼;杨玉婷;宋迪;彭慧【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 101121【正文语种】中文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秉庭训,继拜名师,终成大器。
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诊疗肿瘤学术经验点滴
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 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 委员 ,国家科技部科技 奖励评审专家 ,国家食 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药品、医疗器 械审评专家 ,《 中国中医药年鉴 ( 学术卷 ) 》编辑委 员会 委员等…。 1 中和 医派学 术思想概 述 孙光 荣老教授 倡行 的中 . 2 和学 术思想认 为:“ 中和是机 体 阴阳平衡 稳态 的基本 态 势 ,中和是 中医临床遣方用药诊疗所追求的最高佳境 。 ” 如果说 “ 阴阳平衡 ”是机体稳态 的哲学层面的概念 ,那 么“ 中和 ” 就是人体健康 的精气神稳态的具体描述【。 中 l“ J
第 9卷第 1 3期 ・ 总第 17期 1 2l 0 1年 O 7月 ・上 半 月 刊
◎呷
DDO I远教 SUF TCC AA篡 l1 '程 I0 CH E
中医大师孙光荣 教授 中和 医派 诊 3 , 2 , ,
南省第七届 、第八届委员会常委 ,中华 中医药学会继续 教育分会主任委 员、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常务副主任委 员、中医药编辑 出版分会副主任委员/ 问、亚健康分会 顾 副主任委 员,老干部健康指 导委 员会委 员、中华 中医药 学会 第五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受聘为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孙老教授 高尚的医德 医风、高超的诊疗医技、神奇的临 床疗效及超 小剂量的临床 用药的 “ 王者 ”风范所折服 。 现谨就孙老教授运用 “ 中和 ”理论 治疗肿瘤 的学术经验 , 挂一漏万做一 总结 ,以殆 同仁 。 1 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及 中和 医派学术思想简 述 11 中医大 师孙光 荣教授简介 孙光荣 ,字知真,号天 . 剑 ,男 ,庚辰 年 ( 9 0年 )农历十 一月初 八 ,出生于 中 14 医世家 。 籍贯湖南 省长沙 市, 祖居安徽省庐江县云路街 , 建居湖 南省浏 阳县柏嘉 乡双洲 村起 凤坡 ,现居北京市朝 阳区世纪东方城 。汉族 。无党派人 士。幼承庭 训,师从 全国著名 中医药 学家李 聪甫老教授 。中医学徒 出身 ,本 科学历 。研究员 、教授 、主任 医师 ,著名 中医药文 献学 家 、临床家 ,中医药文献研究 学术 带头人之 一 ,中医药 现代远程教育创 始人之 一 ,享受 国务 院特殊津 贴的有突 出贡献专家 。原任湖南省 中医药研究所理论研 究室副主 任 、文献研究室主任 ,湖南省 中医药研 究院硕士研 究生 班 医古文 、中医文献 学教师 ( 连任 l ) 6届 ,科教处副处 长 ,湖南省 中医药研 究院文献 信息研究所所长 ,湖南省 中医药科技 信息 中心主任 ,《 中医药 时代 》杂志执 行主 编 ,《 湖南 中医药 导报》杂 志主编 ,任 北京二十 一世纪 中医药网络教育 中心 ( 中联< 世 北京> 远程教育科技发展 中心 ) 主任/ 名誉主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 院副 院长 ,中国网络教育集 团・ 国讯 医药集 团总裁,《 中国中
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甘草泻心汤
中华中和医派杨建宇论首批经典名方系列(11)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甘草泻心汤*陆锦锐1孟令涵2△杨建宇 3.4*牛萍4△1、贵州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都匀三汇中医门诊(贵州都匀558016)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3、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慢病医养中心(龙脉温泉)中和医派传承工作室(北京102211)4、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杨建宇京畿豫医工作室北京知医堂中和国医馆(北京100031)*基金项目: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中和医派经方经药专项课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北京昌平沙河高教园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和医派传承工作室专项课题*通讯作者/指导老师:△执笔人【摘要】甘草泻心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甘草、黄芩、干姜、大枣、半夏、黄连组成(后世《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中此方有人参)。
此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辛苦合用,使虚者得补、热者得泄、寒者得温、痰湿得化,具有益气和胃、消痞止呕之功。
用为炙甘草,取其温补中焦之意,而《金匮要略》方中所用甘草为生甘草,取其清热解毒之效。
现代临床上此方常应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癌症、白塞氏病等疾病。
【关键词】甘草泻心汤;三焦;甘草;口腔溃疡;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癌症;白塞氏病;中和医派;杨建宇;经方;经药甘草泻心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属甘草泻心汤。
”此方由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组成。
据后世《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中应用此方皆有人参,因为人参能增强此方补虚之力。
中和医派掌门杨建宇教授也十分认同此观点,临床多用人参10g左右或党参18g。
本证脾虚较重,故此方重用炙甘草以温中补脾,佐以人参、大枣更加强其补虚之力,干姜、半夏温中散寒,和胃止呕,黄芩、黄连苦寒清热,诸药合用,使虚者得补,寒者得温,热者得清,则脾胃健运,阴阳调和,气机升降平稳。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临证六步法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临证六步法张艳宾;曹柏龙;孙光荣【摘要】孙光荣教授为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创始人,其学术经验可以概括为“中和”二字,即“中和辨证——中和处方——中和用药”,本文主要介绍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思想之临证六步法.孙光荣教授认为临证时当按照四诊审证、审证求因、求因明机、明机立法、立法组方、组方用药的步骤进行,辨证论治时重形神、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24【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孙光荣;中和医派;六步法;学术思想【作者】张艳宾;曹柏龙;孙光荣【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孙光荣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临床家和中医药文献学家,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创始人。
孙光荣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及文献研究工作60年,经过长期实践,创立了独特的组方思路,善用经方化裁治疗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现将孙光荣教授临证六步法介绍如下:孙光荣教授临证时注重四诊合参,认为只有望闻问切统筹兼顾才能明确审查病因病机,尤其注重望诊和脉诊。
《灵枢·营卫生会》中曰:“血者,神气也。
”孙光荣教授四诊时注重通过观察形神来了解人体气血津液的盛衰,认为人体只有气血充足,脏腑得养,才能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论:“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灵枢》言“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望神时,孙光荣教授注重病人明堂气色,观察患者颜面形、神、气、血的状态。
望形时,孙光荣教授通过观察患者形体的强弱、胖瘦、体形特点及皮、肉、筋、脉、骨五体等来诊察病情。
求道在于坚守医术在于仁心r——读《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有感
求道在于坚守医术在于仁心r——读《医道中和——国医大师
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有感
吴大真;王凤岐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7(032)019
【总页数】1页(P2866)
【作者】吴大真;王凤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和医派的又一力作——读《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有感 [J], 范竹雯;吴大真
2.医道真功在于明心求谛组方高妙在于平淡见奇——直寻孙光荣教授平淡方药见奇功 [J], 韩世辉
3.《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摘编 [J], 何清湖;曹柏龙
4.《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 [J], 徐荣谦;曹柏龙
5.《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摘编 [J], 王耀献;杨建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中和医派调气活血抑邪汤临床体会
应用中和医派调气活血抑邪汤临床体会杨剑峰;李彦知【摘要】@@ @中和医派是以孙光荣教授为代表的具有独自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新兴学术派别,其代表方是调气活血抑邪汤.在中和医派的基本学术思想指导下,应用调气活血抑邪汤治疗内科杂症,疗效显著,颇有一些心得,现简要总结如下,以期有益于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10)006【总页数】1页(P111-111)【关键词】调气活血抑邪汤;中和医派;对药;角药;中医药疗法【作者】杨剑峰;李彦知【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呼和浩特010050;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和医派是以孙光荣教授为代表的具有独自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新兴学术派别,其代表方是调气活血抑邪汤。
在中和医派的基本学术思想指导下,应用调气活血抑邪汤治疗内科杂症,疗效显著,颇有一些心得,现简要总结如下,以期有益于临床推广。
1.1 一般资料运用“调气活血抑邪汤”加减治疗内科杂病60例。
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22岁,平均46.5岁;病种有脾胃病证16例,心脑病证(含失眠、精神系疾病)18例,泌尿系疾病(含妇科带下杂病)12例,肺卫病证(含虚劳、亚健康类)14例;依据《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进行临床诊断。
1.2 治疗方法1.2.1 调气活血抑邪汤基本方人参(或党参、太子参、西洋参)10~15g,黄芪10~15g,丹参10~15g。
1.2.2 加减对药①龙骨、牡蛎,可用于眩晕、心悸、带下等。
②川杜仲、川牛膝,可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之腰膝酸软、下肢无力等病(虚劳、亚健康等)。
③蔓荆子、西藁本,多用于高血压、头痛等。
④石菖蒲、郁金,可用于神志类疾病(癫狂、癫痫、失眠)以及胸痹心痛等病。
⑤明天麻、石决明,可用于补肝及通和血脉。
⑥金樱子、车前子,多用于泌尿系病、带下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之药三联药组”注重其相须、相使、相畏、 相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4、药少量精,注意产地、炮制。 5、重益气活血,讲究专病专药。 6、必要时,用子母方、内外合治。
9
.
(一)小柴胡汤(《伤寒论》)
1、原方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 (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 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歌诀】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7
.
三、孙光荣中和组方的思路与方法
以“三联药组”的功能按照君臣佐使模式组方用药。 每组三药,应充分发挥其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的功能。 如:西洋参、生黄芪、紫丹参组合,可益气活血;谷麦芽、 生山楂、鸡内金组合,可消积化食。每组功能可明确为 “扶正组合”、“攻邪组合”、“辅助组合”等。根据确 定的治则治法,每方可由一组、二组、三组、四组等组成。 必要时,还可根据病证需要,在常用药组中增减。
.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经方精方串烧
建宇
京畿豫医 明医中和斋主 杨
2015年10月 中国 • 深圳
1
1940.11.8 ——
.
孙光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员 教授 主任医师 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主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培训班班主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化建设与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国名老中医孙光荣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第一任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全国中医健康指导首席专家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国家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专家 政协湖南省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常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中医大师 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
更用黄芩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 2、应用大旨:宜:中气 中焦 中和
忌:大汗 大吐 大泻
10
.
【经方要义】小柴胡汤 ⑴方剂分类:属于“和解剂” ⑵针对病证: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喜呕不欲 饮食 心烦口苦 咽干目眩 寒热发作有时 ⑶配伍特点:扶正祛邪兼顾(人参、大枣、 甘草扶正,其余祛邪);一清一散并行 (柴胡、黄芩) ⑷选方提要:少阳证,但见一证便是,不 必悉俱。
“贵中尚和”理念的中医临证指导
思想。 中和思想的主旨:
辨识其偏盛偏衰,矫正至其中; 察知其太过不及,燮理达其和。
4
.
中和思想的主要内涵:
⒈ 以“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 真要大论》)为基准,认知和坚持中医维护健康、治疗 疾病的主旨。 ⒉ 以阴阳为总纲、以气血为基础、以神形为主线,把握
12
.
3、孙光荣化裁之经验方之一—— 孙光荣扶正祛邪中和汤(基本方):
【君】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 ——益气活血
【臣】北柴胡12g 川郁金12g 制香附12g ——疏肝解郁
【佐】法半夏10g 广陈皮10g 淡黄芩10g ——清热化痰
【使】大红枣10g 生姜片10g 生甘草5g ——补引纠和
14
.
(二)小建中汤(《伤寒论》)
1、原方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 (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 两(切),胶饴一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 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失中失和”的基本元素,进行中医辨证。 ⒊ 以“调平燮和”为目的,以扶正祛邪、补偏救弊
为总则,根据临证实际化裁经方,针对“失中失和”组 方用药。
5
.
中和组方的原则、要领、思路、方法
“中和组方”,是在“中和思想”指导 下,根据“中和辨证”的结果,采用的不偏 不倚、调平燮和的组方用药方法。 一、“中和组方”的基本原则: ⒈ 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 ⒉ 谨守病机,以平为期。 ⒊ 中病即止,不滥伐无过。 ⒋ 从顺其宜,病人乐于接受 。
2
.
著名中医药文化者 中医临床家 中医文献学家 中医教育学家 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 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创始人 中医书法家 中医演讲家 中医思想家 中医战略家
(中国中医药报中医君)
(吕炳奎) (孙永章) (徐江雁) (李彦知) (刘从明) (邱德亮) (杨建宇)
3
.
引言 中医“中和思想”,是融入儒家
(补引纠和:补益、引导、纠偏、调和)
13
.
孙光荣扶正祛邪中和汤适应病证:
【脉象】弦,弦细,弦滑,沉弦。 【舌象】舌质红、淡红,舌苔黄,微黄,黄白而稍腻。 【症状】发热,持续低热,寒热往来;心烦胸满,欲呕,呕吐,口苦, 萎靡不振,懒言,不思食。 【适应病证加减举例】 急、慢性胆囊炎:去制香附、淡黄芩,加蒲公英15g、海金沙15g、金 钱草15g。 厌食症:去制香附、淡黄芩,加鸡内金6g、谷麦芽各15g;津少咽干再 加金石斛15g。 抑郁症:去制香附、淡黄芩,加炙远志10g、石菖蒲10g;舌苔白腻, 再加佩兰叶6g。 急性肝损害:去制香附,加田基黄15g、蒲公英15g,鸡骨草15g;中焦 痞格,再加隔山消10g。
6
.
二、中和组方的要领
中医治疗之方药应该是“平和”的方药组合。 一忌在未固护正气的前提下施以大热大寒大补大泻 之剂;二忌过度滋腻,过度攻伐;三忌崇贵尚奇,
以昂贵难求、不可寻求之奇方怪药而求奇验。 “中和”组方用药就是要强调谨守病机、以平
为期。方药中要阴阳结合、动静结合、升降相应、 收散兼融、寒热共享等等。以期在保证用药安全的 前提下,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
11
.
【应用精义】 曹颖甫《伤寒发微》:柴胡以散表寒,黄芩以清里热。湿甚 生痰,则胸胁满,故用生姜、生半夏以除之。中气虚则不欲 食,故用人参、炙甘草以和之,此小柴胡汤之大旨也。 吴谦等《医宗金鉴》:邪传少阳惟宜和解,汗、吐、下三法 皆在所禁……故立和解一法,既以柴胡解少阳在经之表寒, 黄芩解少阳在府之里热,尤恐在里之太阴正气一虚,在经之 少阳邪乘之,故以姜、枣、人参和中而壮里气,使里不受邪 而和,还表里以作解也。 《伤寒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