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与动脉硬化的防治

合集下载

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探究》一、不饱和脂肪酸的概念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是指碳链上有一个或多个双键的脂肪酸,相对于饱和脂肪酸来说更为健康。

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具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有助于调节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维持皮肤健康等。

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和功效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ω-3和ω-6两种类型。

它们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对细胞膜的构成和维持以及神经传导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抗炎、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等。

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与平衡虽然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或部分饮食习惯的原因,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足,甚至可能引起ω-6和ω-3不平衡。

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调配和食物选择来保持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成为当前健康饮食的重要议题。

四、不饱和脂肪酸的烹饪与储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不饱和脂肪酸在烹饪和储存过程中的影响。

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因此在烹饪和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食物的新鲜和营养价值。

五、对不饱和脂肪酸的个人理解对于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应该从饮食健康、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和引导。

只有在全面认识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与摄入方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合理饮食、促进身体健康。

六、总结与展望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不饱和脂肪酸的了解,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保证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

【个人观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和平衡,通过科学的膳食搭配来保证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我们还需要关注食物的烹饪和储存方式,避免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破坏。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科学研究和健康指导,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不饱和脂肪酸,使其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理功效(PPT 13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理功效(PPT 13页)

Plasma Membrane
NF-B Activ Receptors
Cellular Damage
Phosphorylative Pathway
NF-κB Activation
p50
NF-κB Complex
p50
p65
IκB P
IκB
p65
Degradation
者再对上述酶的表达进行调控,从而间接影响肉品质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
3、共轭亚油酸的作用
• CLA是十八碳共轭二烯酸的多个位置和几 何异构体的混合物。它主要有8,10-、 9,ll-、10,12-、ll,13-四种位置 异构体。
基基因因表表达达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
2、PUFA调控体脂沉积的主要机制
➢ 增强参与产热作用或脂肪酸氧化的酶的基因表达 ➢ 抑制与脂肪生成有关的酶基因表达 ➢ 通过调控转录因子PPARα 和ADD1/SREBP1的生成,后
脂肪细胞
➢ CLA 通过调控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降低前脂肪细胞 的分化,加速前脂肪细胞的凋亡
➢ CLA 通过抑制与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促进与脂 肪氧化相关酶的活性,降低脂肪合成
共轭亚油酸 --对免疫的调控机制
CLA
激活PPARγ
抑制
NF-κB活性 MAP通路 AP1表达 STATs表达
调控免疫反应,抗炎症作用(抑制IL-1、 IL-6 、 TNF-α的表达)
共轭亚油酸(CLA)的生理调控作用
CLA
共轭亚油酸 --降低脂肪细胞生成及脂肪沉积
• 以猪前体脂肪做细胞原代培 养体系体外培养,CLA降 低了DNA的合成,降低猪 前体脂肪细胞的合成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作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作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作用、医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乌日娜,李建科(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62)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 PU FAs)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保健和治疗作用 1 。

主要包括亚油酸、α- 亚麻酸两种必需脂肪酸及它们的衍生物。

亚油酸在人体内可以变成γ- 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这一系列统称为n - 6 系列。

α- 亚麻酸在人体内通过去饱和酶和碳链延长酶的催化作用,最后合成EPA和DHA ,统称为n - 3 系列。

但老人、幼儿及糖尿病人则不能转化,必需从食物中直接摄取EPA 和DHA。

PUFAs不仅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且对人类很多疾病具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 是其它脂肪酸无法取代的2 。

今天四大文明病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PU FAs作为这四大文明病的克星之一,近二十年来倍受瞩目,鉴于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集多种保健功能于一身的PU2FAs必将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1 PUFAs 的营养作用1. 1 PU FAs对细胞和细胞膜的影响PU FAs是细胞膜磷脂的主要成分,对细胞膜的功能有决定性影响。

要保持膜的相对流动性,脂肪酸必须有适度不饱和性,以适应体内的粘度且具有必要的表面活性。

n - 3PU FAs可以选择性的渗入某些重要器官,如大脑皮质、视网膜等,参与构成乙醇胺磷脂和神经磷脂,对神经系统起作用。

人的视网膜、脑及神经组织均含有极高浓度的DHA。

研究表明,DHA 在受精卵分裂细胞初期就开始作用,若母体缺乏,DHA 会造成胎儿或婴儿脑细胞磷脂质的不足,进而影响其脑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或造成流产、死胎等。

老年人大脑脂质结构发生变化,DHA 含量明显下降,加上其他因素,使老人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痴呆症 3 。

EPA 可激活脑神经递质,使信息传递和处理速度大大加快,因而是决定大脑反应能力的关键。

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张岫美;魏欣冰;吴葆杰
【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年(卷),期】1995(3)2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

【总页数】3页(P133-135)
【关键词】鱼油;动脉粥样硬化;n-3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作者】张岫美;魏欣冰;吴葆杰
【作者单位】山东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505;R965
【相关文献】
1.饲料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变化对小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J], 田春雨;樊超男;刘新丽;徐锋;齐可民
2.鱼油和亚麻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饲料对小鼠脑聚集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影响 [J], 田春雨;朱海燕;樊超男;徐锋;齐可民
3.亚麻籽和鱼油对蛋鸡蛋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r含量与肝脏脂肪酸代谢的影响[J], 邓波;门小明;朱冬荣;陶新;姚云昕;徐子伟
4.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与抗血栓、抗炎症的机制 [J], 王建中[1];朱瑞龙
[1]
5.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J], 汪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

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

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迪拉热·阿迪【摘要】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是在鱼类或鱼油中发现的,目前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在人整个生命周期中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对机体生长发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篇综述将系统地阐述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及高三酰甘油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影响.%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 m-3 PUFAs ) are found in fish and fish oil. ω-3 PUFAs have been attributed with several health benefits including mitigating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ffecting hum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efficacy of ω-3 PUFAs on sudden cardiac death, arrhythmias, heart failure, 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atherosclerosis.【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2(033)006【总页数】4页(P768-771)【关键词】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心血管疾病;保护作用【作者】迪拉热·阿迪【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最初来源于藻类、浮游生物及植物类,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主要是通过摄入鱼类获得。

PUFAs有两个基本类型,即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和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1]。

目前国外大量研究证明,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多种生理作用机制对心血管疾病起保护作用。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抗氧化剂:普罗布考、VitE
多烯脂肪酸类:多烯康(海洋生物) 亚油酸、亚麻酸(植物油)
粘多糖和多糖类:低分子肝素:伊诺肝素 天然类肝素:硫酸软骨素
冠心舒:猪粘膜提取的含硫酸乙酰肝素、硫酸皮肤素和软骨素的复合物 具有调血脂、降心肌耗氧、抗血小板、保护内皮细胞和阻滞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 抗凝血作用仅为肝素的1/47且口服有效 有良好前景
作用机制
病率和死亡率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炎和稳定AS斑块的作用。
大剂量能轻度降低血浆TG水平
上LDL受体的合成、降低血浆LDL水平、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可以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
轻度增加HDL-C水平
阻碍VLDL的合成和释放
阻碍内源性Ch合成、代偿性地增加了肝细胞膜
药理作用
用于各种原发性(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III型高脂蛋白血症)和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性、肾性高脂血症)。 多数statins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能合成LDL受体)无效,即无降低LDL作用,而atorvastin对该类患者有效。
较少而轻,大剂量偶见胃肠反应、头痛等
横纹肌溶解症 是较为严重的副反应,其中西立伐他汀尤为突出,产生高剂量致死性反应。因此2001年拜尔公司主动从市场上撤出了该产品拜斯汀。 # 使用中, 控制剂量、及合用药物品种; 观察肌痛、肝功等
不良反应
2. 影响胆固醇吸收的药物: 胆汁酸结合树脂 (bile acid binding resin)
03
应用及不良反应
4、苯氧酸类
最早的苯氧酸类氯贝特(氯贝丁酯) 降脂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多。 新的苯氧酸类、药效强、毒性低、有吉非贝齐,苯扎贝特、菲诺贝特等。 药理作用: 降低病人血浆TG、VLDL、IDL 含量,使HDL 含量升高。(对单纯高TG 血症患者的LDL 无效,但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LDL下降15%。此外,本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和降低血浆黏度、增加纤溶酶活性。 作用机制: 降低TG、VLDL、IDL 与增加LPL活性有关,也与减少VLDL 在肝脏中合成与分泌有关。

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理功效

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理功效

CLA 通过抑制与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促进与脂 通过抑制与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 肪氧化相关酶的活性, 肪氧化相关酶的活性,降低脂肪合成
共轭亚油酸 --对免疫的调控机制
CLA 激活PPARγ
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NF-κB活性 NF-κB活性
MAP通路 MAP通路
AP1表达 AP1表达
STATs表达 STATs表达
3、共轭亚油酸的作用 CLA是十八碳共轭二烯酸的多个位置和几 何异构体的混合物。它主要有8,10-、 9,ll-、10,12-、ll,13-四种位置 异构体。
共轭亚油酸(CLA) 共轭亚油酸(CLA)的生理调控作用
CLA
共轭亚油酸 --降低脂肪细胞生成及脂肪沉积 --降低脂肪细胞生成及脂肪沉积
NF-κB Complex
p50 NF-κB Activation IκB P p50 p65 IκB Degradation p65
20S Proteasome
20S Proteasome P IκB
Nuclear Membrane
Up-regulates Transcription
Cell Destruction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营养机理
1、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
PPARα 调控
PUFA
调控
ADD1/SREBP1
增强 增强 增强 抑制 抑制
抑制
解耦联蛋白解耦联蛋白-3 、 乙酰辅酶A氧化酶、 乙酰辅酶A氧化酶、 肉碱棕榈酸转移酶肉碱棕榈酸转移酶-1 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 脂肪沉积减少
乙酰辅酶A羧化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脂肪酸合成酶、 脂肪酸合成酶、 甘油甘油-3-磷酸酰转移酶

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将介绍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脂肪酸,其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人体所需的脂肪酸主要分为两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是指其碳链中没有双键的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则是指具有一个或多个双键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进一步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具体取决于它们碳链中双键的数量。

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健康、血脂调控、炎症抑制、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健康以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还能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它们在调节细胞通透性、维持细胞的液态结构以及促进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需求,包括它们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地摄入不饱和脂肪酸。

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性,并提供关于膳食中不饱和脂肪酸摄入的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先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定义进行介绍,然后探讨人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

接着,我们将会阐述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摄入不饱和脂肪酸。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在2.1节,我们将会给出不饱和脂肪酸的定义。

我们将讨论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特点以及与饱和脂肪酸的区别。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例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并探讨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在2.2节,我们将会深入研究人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

我们将分析不饱和脂肪酸在身体中的作用,比如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调节胆固醇代谢等。

我们还将探讨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和摄入比例,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况下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需求。

在3.1节,我们将重点强调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性。

我们将综合前面的论述,从健康角度探讨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脑功能、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物质,它包括亚油酸、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

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对脑发育至关重要,可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硬化,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减少急性心肌梗塞,预防高血压等。

对于大脑和视网膜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分别占该处脂肪酸总量的约20%及约35%,并主要以磷脂形式存在。

因此,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

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适宜量

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适宜量

一、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与营养需求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膳食结构中,脂肪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之一。

而对于脂肪酸的摄入量,尤其是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之一。

二、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概念n-6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碳碳双键在第6个碳原子上的双不饱和脂肪酸。

常见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等。

这些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摄入过多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三、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1. 细胞结构:n-6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对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炎症调节:适量摄入n-6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机体的炎症反应的调节,对预防和治疗炎症相关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3. 血脂调节:适量摄入n-6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调节人体血脂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四、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适宜量1. 国际推荐摄入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脂肪总量的15-30的热量,其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占脂肪总量的5-10。

2.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适量摄入脂肪,其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控制在总脂肪摄入量的8-10之间。

3. 个体差异:适宜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因人而异,需考虑个体的芳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生理状态等因素。

五、如何保持适宜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1. 合理膳食:多样化的膳食结构是保持适宜脂肪酸摄入量的关键。

优先选择来自植物油、坚果、种子类食物的脂肪,适量摄入动物性脂肪。

2. 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含有大量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部分植物油、肉类等。

3. 注意搭配:在膳食中合理搭配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亚麻籽等,有利于平衡膳食中的脂肪酸摄入。

六、结语适宜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过量摄入或不足摄入都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答案
1)促进细胞生长方面:ω-3族具有促进脑细胞的生长与发育,增强记忆力的作用,ω-6族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及妊娠;特别是皮肤和肾的完整性和分娩。

2)防止心血管疾病作用:防血栓和中风,预防老年人痴呆症;并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3)抗癌、免疫调节作用
4)ω-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增强视力、预防视力退化作用
5)合成其他脂肪酸的前体物质:a-亚麻酸:是ω-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前体;亚油酸和r-亚麻酸是ω-6族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合成的前体。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陈则华;胡慧芸;陈鹰;李子福【摘要】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是近年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从调脂、抗炎、抗氧化、抑制血栓形成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发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药食同源,在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较大潜力.%Regulation of blood lipid and anti-atherosclerosis is a hot topic in the study of 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 showed that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can inhibit atherosclerosis by reducing lipid, anti-inflammatory,anti-oxidative, inhibiting thrombosis and protec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due to their medicinal and edible homologues,have great potential drugs for regulating blood lipids and anti-atherosclerosis.【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37)011【总页数】5页(P1334-1338)【关键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者】陈则华;胡慧芸;陈鹰;李子福【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无限极现代制剂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 430074;解放军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 430070;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 430065;解放军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 430070;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s)又称多烯脂肪酸,是指碳链中含有多个不饱和键的脂肪酸,按不饱和键出现在碳链的位置分为不同的系别,ω(n)-3系不饱和脂肪酸和ω(n)-6系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系别,ω-3系PUFAs是指从脂肪酸碳链的第一个甲基端算起,双键出现在第3个碳原子上的PUFAs。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注释牛油2% 44 54 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血脂过高,也可使全身动脉硬化,其中包括脑动脉。

羊油36% 10 54猪油48% 10 42 食用太多,体内胆固醇易增加,易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鸡油48 21 31深海鱼油23 49 35棕榈油18 54 28 饱和度较高,常用油炸油棉籽油18 54 28花生油49 30 21 为各类脂肪酸成份比较平均,适合高温油炸。

芝麻油54 30 16 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以及独特芝麻醇大豆油24 61 15 含丰富卵磷脂(卵磷脂食品)、胡萝卜素。

但不宜高温油榨橄榄油73 12 15 可降低胆固醇及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生玉米油29 57 14 含丰富维他命E与F,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增进新陈代谢,耐高温,含卵磷脂及生育酚为一高级食用油葡萄籽油71 18 11葵花籽油19 70 11 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苦茶油7 82 11菜籽油58 36 6 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罹患亚麻油20 70 10红花籽油21 73 6 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里沉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效果(一)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是家畜肉和乳类的脂肪,还有热带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等),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

它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但如果饱和脂肪摄入不足,会使人的血管变脆,易引发脑出血、贫血、易患肺结核和神经障碍等疾病。

(二)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含单元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品为:橄榄油、芥花籽油、花生油等。

它具有降低坏的胆固醇(LDL),提高好的胆固醇(HDL)比例的功效,所以,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虽然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但它不管胆固醇好坏都一起降,且稳定性差,不适合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容易氧化形成自由基,加速细胞老化及癌症的产生。

内分沁科对血脂代谢和动脉硬化的调控机制

内分沁科对血脂代谢和动脉硬化的调控机制

4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在必要时,可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 好的治疗效果。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血脂代谢调控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内分沁科在血脂代谢中的关键作用 ,包括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胆固醇代谢等方面。
01
动脉硬化发病机制
阐明了内分沁科与动脉硬化发病机制的 紧密联系,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 皮细胞损伤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 化的主要因素。
动脉硬化风险评估方法
颈动脉超声检查
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情况,评估动脉硬 化程度。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利用CT技术对冠状动脉钙化情况进行量化评估,预测冠心病风 险。
踝臂指数(ABI)
通过测量踝部和上臂的血压比值,评估外周动脉疾病风险。
运动强度和频率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制定个性化 的运动处方,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
心理干预在调控中应用
1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建立健康的 生活方式。
2 放松训练
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和 降低血压。
3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 等心理问题。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

导致皮质醇等激素分泌过多,促 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合成,引发 高血脂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患 者常出现高雄激素血症和高胰岛 素血症,导致血脂代谢紊乱。
03
内分泌系统与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形成机制
脂质沉积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水 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水平降低,导致脂质在血管壁内 沉积。

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以下功能:
1.调节血脂: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对血管有危害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血管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

2.预防血栓: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增强红细胞的载氧量,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减少血液的粘稠度,从而防止血栓的发生。

3.免疫调节: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类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保护视力: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DHA,它能为眼睛提供视觉神经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能调节眼部疲劳、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等。

趣味阅读: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

趣味阅读: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叫多烯酸,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

双键愈多,不饱和程度愈高,营养价值也愈高。

随着科学的发展,某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进一步被认识,特别是以廿二碳六烯酸、廿碳五烯酸和一般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常与亚麻酸共存)等为代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下面就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谈一下粗浅认识。

1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殊营养物质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种现象,在现代社会心脑血管疾病日趋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以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血栓等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以40%的比例高居各类疾病之首,面临死神的威胁,许多人都在寻找病因及防治方法。

60年代末,科学家们偶然发现身居北极冰原的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几乎不患心脑血管疾病,而欧洲和美国人的发病率最高,亚洲的日本人发病率较低。

原来爱斯基摩人具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食谱“生鱼和海豹肉”,其中富含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有效的物质。

鱼肉的脂肪中含有独特作用的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廿二碳六烯酸(DHA)、廿二碳五烯酸(NPA)、廿碳五烯酸(EPA)、廿碳四烯酸、十八碳四烯酸等。

鱼类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高,是其他食物无法与之相比的。

因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比所致,而高血脂症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

因此纠正高血脂症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如下影响人体内脂质代谢的作用:(1)促进胆固醇代谢,防止脂质在肝脏和动脉壁沉积。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可来自食物,也可由肝脏合成,前者是外源性的,后者是内源性的。

胆固醇虽然是高等真核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在细胞生长发育中是必需的,但是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堆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引起冠心病。

当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缺乏或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时,饱和脂肪酸可刺激胆汁分泌,而促进饮食中胆固醇吸收,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当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充裕时,胆固醇便与之结合形成胆固醇酯,促其形成胆酸而从肠道排出。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代谢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代谢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关键作用。

它们是一类含有多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3和ω-6两大类。

在人体内,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过程与人体的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我将逐步深入探讨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机制、其对身体的益处以及如何合理摄入。

1. 了解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通过饮食摄入进入人体。

它们在人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维持细胞膜的弹性、调节基因表达以及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等。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3和ω-6两大类,分别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代表。

ω-3脂肪酸主要存在于鱼类油和一些植物油中,如鲑鱼、金枪鱼和亚麻籽油等。

而ω-6脂肪酸则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油中,如大豆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等。

2.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在人体内,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包括摄入、吸收、转运、氧化和合成等多个环节。

2.1 摄入和吸收:多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饮食被摄入,并在消化道中被分解为单个脂肪酸分子。

它们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2.2 转运:在血液中,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结合着专门的转运蛋白,如脂蛋白和胆固醇酯转蛋白,以达到组织和细胞。

2.3 氧化和合成: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在组织和细胞中被氧化为能量或转化为其他重要的代谢产物,如炎症介质和细胞信号分子。

另它们也可以通过合成途径转化为更复杂的脂类结构,如磷脂和神经酰胺。

3.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益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益处。

它们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三酰甘油水平,并改善血脂谱。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

在胎儿和幼儿期,足够的ω-3脂肪酸摄入可促进大脑和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

另外,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炎症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治动脉硬化的饮食原则

防治动脉硬化的饮食原则

控制胆固醇的摄入
胆固醇的来源: 动物内脏、蛋黄、 海鲜等
胆固醇的危害: 增加动脉硬化风 险
控制胆固醇的方 法:选择低胆固 醇食物,如瘦肉 、鱼类、豆制品 等
增加膳食纤维摄 入:促进胆固醇 的排出,降低血 液胆固醇水平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不饱和脂肪酸的 作用:降低胆固 醇,预防动脉硬 化
食物来源:鱼类、 坚果、橄榄油、 亚麻籽油等
物风味
5
增加钙和镁的摄入
适量食用奶制品和豆制品
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 等,富含钙和镁
适量食用:根据个人身体状况 和需求,适量摄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皮 等,富含钙和镁
搭配其他食物:与富含维生素D 的食物一起食用,促进钙吸收
增加绿叶蔬菜和坚果的摄入
绿叶蔬菜:富 含钙和镁,有 助于预防动脉 硬化
建议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量为每 公斤体重0.8克
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 禽、蛋、奶、豆制品等
注意豆类食物的摄入
豆类食物富含蛋白质,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 豆类食物中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老年人和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 豆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豆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可以促进铁的吸收,有助于预防贫血
6
保持适量的蛋白质摄入
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
鱼类:富含 Omega-3脂 肪酸,有助于 降低胆固醇
瘦肉:富含蛋 白质,脂肪含
量较低
豆制品:富含 植物性蛋白质, 有助于降低胆
固醇
坚果和种子: 富含蛋白质和 健康脂肪,有 助于降低胆固

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适量摄入蛋白质有助于预防动 脉硬化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代谢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代谢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代谢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曹野;王伟琼;陈晨;覃雅婷;郭小梅
【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年(卷),期】2018()6
【摘要】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通过调节血脂谱、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等多种机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本研究综述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代谢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机制和进展。

【总页数】11页(P633-643)
【关键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作者】曹野;王伟琼;陈晨;覃雅婷;郭小梅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谱与内脏脂肪的关系 [J], 龚维坤;童竑章;陈孟达;郭小芳;胡静艳;赖静波
2.结直肠癌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与△6脱饱和酶关系的研究 [J], 杨凯;田文;董矜;董岩;李红
3.代谢综合征患者腹内脂肪面积与血清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谱的关系 [J], 龚维坤;童竑章;罗建平;赖静波;楼大钧;胡静艳;郭小芳;王苏华;罗滢
4.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龚维
坤;陆静尔;郭小芳;胡静艳;赖静波;罗滢;罗建平
5.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的动脉粥样硬化拮抗机制 [J], 赵银娇;姚柳;张栩;朱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代谢途径 与动脉硬化的防治
在碳原子之间含有两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 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其中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血栓素 和白三烯等在体内有着重要和广泛的生物活 性,它们参与几乎所有细胞的活动,而且与 炎症、免疫、分娩、发热、疼痛、消化性溃 疡、心血管疾病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其中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的代谢与动脉硬化和 血栓疾病的发生于防治密切相关。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生物学效应
对血管的影响 1. 对冠状动脉的影响 PGI2、PGE1和PGA1对冠状动脉均有显著扩张作用,PGE1血管扩张作用 是硝酸甘油的5倍; TXA2是强烈的冠状动脉收缩剂。 2. 对脑血管的影响 生理条件下脑组织游离花生四烯酸和PGs浓度很低,但在脑损伤或急 性脑缺血时环氧化酶的代谢产物急剧增加,PGI2具有扩张脑血管、抑 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随年龄增加脑血管内皮合成PGI2能力逐渐下降, 而TXA2的合成能力却增强,这是老年人易患脑血管病的原因之一。 3. 对肾脏血流的影响 肾脏合成PGsE2、PGA2和PGI2可以扩张肾血管、调节肾内血流、增加 肾小球率过滤,还可合成少量收缩血管的PGF2α。镇痛剂肾病的发生 与内源性PGs合成减少有关。
2013-8-27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代谢途径与动脉硬化 的防治
5. 前列腺素制剂 常用PGE1,常规剂型稳定性差,静脉用药刺激大,体内易被代谢,目 前常用脂微球包裹技术,如凯时等药。通过包裹减少肺循环灭活,减 轻血管刺激。 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引起 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改善心脑血管 微循环障碍。 脏器移植术后抗栓治疗,用以抑制移植血管内的血栓形成。 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用以缓解低氧血症,保持导管血流以 等待时机手术治疗。 用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本品具有易于分布到受损血管部位的靶向 特性。
2013-8-27
总 结
2013-8-27
2013-8-27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生物学效应
对肺循环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PGI2、PGE1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并使肺动静 脉舒张,肺循环阻力下降;PGF2α和TXA2使肺动静 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TXA2可引起支气管平滑 肌收缩。 对胃酸分泌的影响 PGE1、PGE2和PGI2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 的作用
2013-8-27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生物学效应
对卵巢和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PGE2和PGF2α促进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排卵,PGE2和 PGF2α的某些合成类似物用于妇科引产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PGE是中枢发热介质
2013-8-27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代谢途径与动脉硬化 的防治
出血与凝血的平衡 前列腺素合成酶存在于血管内皮,而血栓素合成酶 主要存在于血小板 正常状态下血管内膜完整,PGI2正常产生,血小板 不易粘附,血管内膜完整性被破坏后如外伤,即可 发生血小板的聚集诱发凝血,防止大出血。 动脉硬化发生后,血管内膜产生粥样斑块,完整性 被破坏,血管硬化狭窄,而且血液多为浓、凝、粘、 稠的状态,易于凝血。这也就是药物干预的必要性。
2013-8-27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代谢途径与动脉硬化 的防治
2. 作用于磷脂酶A2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磷脂酶A2的抑制剂,通过此途 径减少膜磷脂释放花生四烯酸,抑制PGs和TX的合成, 主要用于抗炎和退热。
2013-8-27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代谢途径与动脉硬化 的防治
3. 作用于环加氧酶的药物 环加氧酶(COX):体内存在COX1与COX2,即原生 型与诱生型。原生型存在于血管内皮与血小板等各 种组织中,诱生型存在于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而不存在于血小板。 生理环境下COX2不表达,只有受到炎症释放的细胞 因子如IL1、IL2、TNFa才合成,生成与炎症有关的 PGs,使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 红肿热痛。
作用于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代谢途径 的常用药物
1. 软磷脂、月见草油和鱼油制剂 2. 糖皮质激素 3. 阿司匹林 4. 前列腺素 5. 奥扎格雷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代谢途径
生物膜上的膜 磷脂含有花生 四烯酸,它可 被磷脂酶A2水 解,释放花生 四烯酸。由花 生四烯酸合成 前列腺素与血 栓素过程如图:
2013-8-27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代谢途径与动脉硬化 的防治
1. 多不饱和脂肪酸制剂:包括软磷脂、月见草油和 鱼油制剂如多西康 普通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增加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的合 成,而鱼油制剂富含廿碳五烯酸,在体内可合成 PGI3、PGE3和TXA3,其中TXA3对血小板作用较弱, 但PGI3与PGI2有着相似的生物学效应,从而改善前 列腺素与血栓素的平衡,达到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由此可以解释爱斯基摩人动脉硬化发生率低的现象, 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凝血时间的延长。
2013-8-27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代谢途径与动脉硬化 的防治
4. 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 奥扎格雷:可抑制TXA2合成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 和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动物实验表现,静脉给药 能降低血浆TXB2水平,对不同诱导剂所致血小板聚 集均有抑制作用,对大鼠中脑动脉引起的脑梗塞有 预防作用。 适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梗死所伴随的运 动障碍。 成人一次40~80mg,一天1~2次
2013-8-27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代谢途径与动脉硬化 的防治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消炎痛和阿司匹林为环 加氧酶的抑制剂,其中阿司匹林和消炎痛阿司匹林 对COX1抑制作用强,阿司匹林通过使此酶中心的丝 氨酸残基乙酰化而不可逆的抑制COX1。其中非选择 抑制剂主要用于解热镇痛,而阿司匹林可使血小板 TXA2合成障碍,用于抗凝防治血栓性疾病。
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生物学效应
对血小板的影响 TXA2、PGG2、PGH2和PGF2α促进血小板聚集,以 TXA2作用最强,PGI2、PGE1和PGD2抑制血小板聚集, 以PGI2最重要。 对血压的影响 PGI2和PGE2舒张血管平滑肌 抑制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抑制肾小管髓襻升支Na的重吸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世纪30年代首先发现前列腺素,因误认为来自于 前列腺而称为前列腺素(PG),70年代先后从血小 板和白细胞中分理出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的血栓素A2 (TXA2)和白三烯(LT)。以上物质作用于自身细 胞或邻近组织,极少量就可产生广泛而强大的生物 效应,属于机体在健康和疾病时行使调节功能的局 部激素或细胞内传递的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