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效应理论研究及其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教师四个效应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四个效应”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这四个效应的心得体会。
一、期望效应期望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我教学生涯中,我始终坚持正面激励,对学生充满信心。
当我发现某个学生在某方面有潜力时,我会给予鼓励和期望,使学生在这一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发现小明对图形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鼓励他多参与课堂讨论,并在课后为他提供一些相关资料。
结果,小明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这充分证明了期望效应的威力。
二、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表现。
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我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我发现,当我对某个学生给予肯定时,该学生往往会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例如,小华在课堂上表现不佳,但我在课后与他交流,发现他对物理很感兴趣。
于是,我在课堂上鼓励他多参与讨论,并在课后为他提供辅导。
渐渐地,小华的物理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三、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在我教学生涯中,我深知教师期望的重要性。
因此,我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同时,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例如,在课堂上,我发现小刚总是沉默寡言,于是我主动与他交流,了解他的想法。
通过关心和帮助,小刚逐渐变得开朗,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四、教师期望的反馈效应教师期望的反馈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期望的反馈会影响学生的表现。
在我教育实践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变化,并及时给予反馈。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给予关心和帮助。
这种反馈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小李在语文课上总是跟不上进度,但我没有放弃他,而是耐心地为他讲解,并及时给予反馈。
国外教师期望效应研究进展与当代教育启示
收稿日期: 2007-12-19作者简介: 范丽恒(1977)),女,河南西平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金盛华(1957)),男,江苏盐城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24卷第1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社科版) Vo.l 24No .12008年2月J ournal of North Ch i na Instit u t e ofW ater C onservan cy and Hydroel ectri c Pow er(Soci al S ci ence)Feb 12008国外教师期望效应研究进展与当代教育启示范丽恒1,金盛华2(1.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3; 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摘 要: 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得到证实的现象,它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开展该现象的研究对教师观念的改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对教师期望效应的种类、理论模型及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其对教育现实的一些重要启示。
关键词: 教师期望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维持性期望效应;教师区别对待中图分类号: G 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44(2008)01)0079)04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未来可能发展的看法和态度,教师期望效应则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得到验证的现象。
自从1968年罗森塔尔和杰克布森(Rosentha,l &Jackbson)发表他们在奥克学校的实验结果,即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最终导致学生智商的提高,教师期望效应现象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尽管国外对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从1968年开始至今都未曾停过,可是我国教育界对教师期望的了解仍多停留在罗森塔尔效应上,而对国外研究的新成果和进展却知之甚少。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期望效应的定义和原理,指出了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其次阐述了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期望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接着详细说明了教师如何运用期望效应提升教学质量,包括建立积极的期望、提供支持和鼓励等方法。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期望效应在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说明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期望效应,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
【关键词】期望效应、小学教育、教学、学生、动力、教师、教学质量、应用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期望效应是一种被广泛关注和认可的教育心理学原理。
通过对学生的期望和信任,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期望效应的实际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期望和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如果对学生能力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激励,更有动力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了解并运用期望效应是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期望效应的定义和原理、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利用期望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教师如何运用期望效应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具体应用实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期望效应,从而对小学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期望效应的定义和原理期望效应是指人们或组织对某人或某事的期望会影响到该人或该事的表现。
在教育领域中,期望效应通常指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
这种效应有时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人们的信念或期望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使之符合这些期望。
教师期望效应的个案教育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教师期望效应的个案教育研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把“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所以,转化学习困难学生是英语教师取得最大化整体教学效益的关键。
下面结合教育实践案例,就教师期望效应在转变初中英语学困生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一、关于教师期望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证明: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待心理会在师生教学活动中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这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expectancy effect of teacher ),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当教师以期待的心情对待学生时,既可消除教师在教学中的急躁心理,和谐教学双方的情绪;又可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鼓励,缓解心理紧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持续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期望效应也可运用于对学困生的转化。
如果我们对某学困生寄予很大的期望并通过各种方式将这种期待传递给他们,就可使他们的学业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发展,最终摆脱学困生的行列。
二、教师期望效应的个案教育研究(一)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王某,男,15岁,来自贵阳,父母离异,从小和姑妈生活,使他养成了察颜观色,阳奉阴违的坏习惯。
小学毕业后亲生母亲争取到了抚养权,把他带在身边,就读于本校。
入学时,教师一致认为他是个好学生,班主任还委任他为临时班长。
在入学摸底考试中,数学成绩全班第一,但英语成绩37分却是全班倒数第一(全班平均90.5分)。
(二)第一阶段研究:分析学困原因,重树学习信心笔者通过和王某促膝谈心,让其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期待他改变英语学习现状,以树立班长威信的良好愿望。
王某也畅所欲言,谈了真心话。
原来他认为英语是一门副科,学好学差一个样,所以在贵阳上学时基本没学过英语。
暑假里找过家教,专门补习英语,但因基础差,补课缺乏系统性,效果不理想。
笔者和王某一起分析了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是学习动机不明确,很难纠正英语是副科、学了没用的观念。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从而对其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
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如能恰当运用这种效应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结合实际工作,就如何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帮助中职学生对于爱上学数学做了一些探讨。
标签:教师期望效应;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设计完成的。
罗森塔尔来到一所普通的学校,随机走进一个班里,在班里转了一圈,然后在班级的花名册上随机圈了几个学生的名字,告诉这个班级的老师,这些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将来一定能成就大的事业。
几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向老师了解那些被圈中的学生,果然,那些学生的成绩在这几个月里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都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这时,罗森塔尔才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被选出来的学生他并不了解,只是随机圈中的,这让老师感到很意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在罗森塔尔教授告诉教师他对学生的看法后,教师对这位心理学家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便对所圈出的学生或明或暗的表达出很高的期望,学生在接受这种期望后,提高了自信,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为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的实验来自于一个普通的中学,但揭示的心理暗示作用,表现在各个阶段、各个性质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上,都是通用的。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呢?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生源特点,大多数学生曾在小学以及初中时代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甚至部分学生被看做问题学生,他们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但是此阶段的他们性格活泼,积极性高,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走出校门,成为一名技工。
有极少数学生有毕业后继续深造之后再进入社会的打算。
教师期望效应_的理论和应用
“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和应用左金娣(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教师期望效应表现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结果,这是由许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
作为一名教师应使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富有弹性,永远要用发展的观点去期望学生并信任学生。
教师期望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寄予高期望,使情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关键词:教师期望;期望效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63(2005)04-0082-03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定义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 )和雅各布森(L .F .Jacobson )做过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
教师对实验者的暗示,不仅是对普通学生的“未来花朵”抱有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为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提问、辅导等。
学生获得期望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encouragement -effect ),于是更加信赖老师,积极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
教师见到这种反应,也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和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这种现象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 ),即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Expectationseffect )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强化学生原有的某些特性(强化效应),二是诱发某些过去所没有的行为(自证预言效应)。
二、教师期望效应的相关研究Robert Merton 于1948年最先提出自我预言的概念,随后把它解释为,对某个人的期望引起这个人的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又符合了原来别人对他的期望。
1965年EnnethClark 等人对教师对学生低期望做了研究,认为教师低期望是学生成绩差的一个原因。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森和罗森塔尔共同进行“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关注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品行、兴趣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呈正相关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期望效应”。
由此可见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期望效应,对学生及教育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标签:期望效应教育教学学生一、期望效应的内涵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所研究的对象产生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曾做过一个实验证明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即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如果能对学生抱以正面、积极的期待,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肯定、信任、赞扬和鼓励,那么当学生获得认可、赏识和鼓励后,就会激发对教师的尊敬与信赖,从而能主动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积极进取,以便能维持在教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要适度,期望值过高,易导致揠苗助长,适得其反;期望值过低,不仅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还可能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期望效应的具体实施要结合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特点。
(一)尊重、热爱学生,用爱浸润学生心田我们要以一颗赤诚之心去热爱祖国的每一朵“鲜花”,有了我们爱的期待与浇注,他们定能茁壮成长。
我曾带过一个三年级学生,在同学与家长的眼中他是一个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的孩子。
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密集观察发现,这个不太合群的学生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
每次的课堂提问他都有表现的渴望,但是他又羞于表现,害怕老师的批评,害怕同学们的嘲笑,所以总是欲言又止,想举手又缩回手。
看到这位学生,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所以我能设身处地地理解这位学生。
我时常找他聊天,起初他依然是极度自卑与慌张,或是低头不语,或是吞吞吐吐。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地强拉硬拽,而应以最自然的情境让他慢慢接受老师的关爱。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期望效应是指人们对一件事情的期望会影响他们对这件事情的行为和结果。
在教育教学中,期望效应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利用期望效应,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积极行为和提升学习成绩。
本文将浅谈关于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习兴趣和动机的表现。
期望效应对学生学习动力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越强。
一项研究表明,当教师抱有高期望时,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困难,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期望效应,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1.建立正面期望教师应该积极向学生传递正面期望,即相信学生能够取得进步和成功。
当教师表达对学生的信任和赞许时,学生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期望,并受到鼓舞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和亲切的语言来建立正面期望,例如称赞学生的努力和成绩,提供积极的反馈等。
2.设定可达目标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和超越这些目标。
当学生感觉到自己可以达到目标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去努力学习。
教师可以适时调整目标的难易程度,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
3.提供支持与引导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学习效果。
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时,他们会更加自信,更加有勇气面对学习挑战。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组织有趣的学习活动、提供辅导和指导等方式来支持学生。
二、期望效应对学生积极行为的促进期望效应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影响,还对学生的积极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积极行为越多。
一项研究显示,当教师对学生有积极期望时,学生的纪律表现和课堂参与度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期望效应,促进学生的积极行为。
浅析教师的期望效应
浅析教师的期望效应我们常常用一句形象的话语来形容期望效应,那便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如此神奇的话语如果运用于教学之中,效果可想而知。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
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
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
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
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我们今天要谈的便是教师的期望效应,那什么是教师的期望效应呢?从教育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到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信赖、支持、鞭策等在内复杂的情感体验,这是教师特有一种心情,教师的这种深沉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起学生对教师做出积极的反应,它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教师应充分重视他的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这种影响,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以激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
那么怎样有效地运用这种期望效应呢?(一)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热切的期待,亲切、和蔼地鼓励学生。
要想做好这些就必须给学生以真正的爱。
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影响》的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教师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领悟教师期望效应的真正内涵,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来促成各种积极期望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变,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教育策略上努力践行,从学生评价、课堂提问、师生交往的方面来对每一个学生建立起积极期望。
关键词:教师期望期望效应案例:一个六年级的小男孩,因为入学早,在班里年龄偏小。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科老师似乎都对他有意见,有的老师建议家长给他上课外补习班,快要考试了,老师把男孩家长请来,当着学生面说:“你家孩子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作业总是忘记,上课好像没有睡醒,做什么事都慢腾腾,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我建议你们应该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智力有没有问题.”学生听老师这么说眼睛湿润了,但当着老师面没有哭出来。
家长听了老师的话很沮丧也很生气,以为孩子在学校真的没有好好学习,回家后便对孩子严厉斥责,甚至动手打了孩子。
期末成绩出来了,男孩成绩并不差,英语九十多分,语文和数学都是八十多分,老师没有批评他,也没有表扬他。
下面一些话是男孩从老师那里听到的,这些话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你真次考试肯定会不及格,会给班里丢脸,希望你能抓紧点。
你真是不可救药了,我没能力较好你这种学生。
教你这样的学生,我会少活十年在这样下去的话,你就去当环卫工人吧案例中的老师对学生所表达的期望能起到积极作用吗?案例中的老师希望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能够考出好成绩,话语中表达了对该生的期望,但是这种期望是以消极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如,不好好努力就会不及格,给班里丢脸,让老师无能为力、生气,到医院检查智力等。
对学业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这种期望表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随对某些学生来说,老师的指责、激将法会促使学生发奋图强,但毕竟那是少数,多数学生会因老师的消极期望而丧失自信,从而对丧失学习兴趣。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引言教育是培养下一代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和未来影响至关重要。
在教育过程中,期望效应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探讨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2.认知方面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和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告诉学生他们有能力取得好成绩。
这种积极的期望和表达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研究表明,学生在受到教师高期望的影响下,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积极的期望也能够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可以用肯定的语言和姿态来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这种积极的互动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校氛围。
3.情感方面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教师的高期望和肯定的评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自豪感。
这种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愿意面对挑战和困难。
另外,积极的期望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4.行为方面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教师的高期望和赞许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自制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通过积极的期望引导学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道德和品德发展。
另外,积极的期望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目标。
这种积极的期望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未来的希望和梦想,并引导他们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以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影响的实验的教育启示
以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影响的实验的教育启示(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教育启示【内容摘要】:教师在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会对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有所推测,这被称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期望,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塑造自己行为。
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不过教师期望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的期望学生的心理因素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有关的理论和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教师自己的行为以及学生的成绩有关。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osenthal&Jacobson,1968)最早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
他们在开学初对小学生进行了一个非言语之力测验,并告诉教师这个测验能预测学生的智力发展。
研究者随即选取20%的学生,然后将学生名单告诉了老师,并称这些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
当然,教师是不知道该测验并不能够预测智力的发展潜力,也不知道所选取的学生与测验分数无关。
然后让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并在一学期后、一年后和两年后分别对学生进行重测。
前两次测试中,学生被安排到教师有研究者提供的学生名单;在后一次测试中,学生被安排到教师没有名单的新班中。
一年后,被指定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和控制组的学生(没有指定为有发展潜力者)之间出现了智力上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在随后的一年中,这些年幼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但是高年级学生之间差异增大,被指定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表现最为优秀,并且这种差异在成绩中等的学生之间表现的比较明显。
在各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认为,教师的期望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语言,因为学生的成绩最终反映了这种期望。
教师期望效应理论对师幼互动的启示
教师期望效应理论对师幼互动的启示
老师期望效应是泰勒(1969)提出来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一个学生感知到老师有充分的信心和期望,他就会专注于学习,从而掌握技能、任务和所学知识,最终获得成功。
因此,老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可以作为师幼互动的重要参考,来引导和规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师期望效应的理论提出,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老师的期望。
如果一位老师有高度的信心和期望,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任务。
所以,老师在师幼互动中应多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多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并给予其正面的期望,让此育儿必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满足感。
其次,借助老师期望效应理论,可以使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学生,不仅要让学生做到积极主动,还要教会学生把期望转化成可以操作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自我、从角色表明期望以及及时以条件形式奖励等方式来管理教学行为,并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最后,老师期望效应理论提示老师必须在师幼互动中正确地注重学生的发展,更多地瞄准孩子的未来取得成功。
老师应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挖掘孩子的能力,与孩子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增加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孩子在学习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所作为。
因此,老师期望效应理论为师幼互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以更加有效和有益的方式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坚定的信心和期望,以提高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教师期望效应研究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教师期望效应是指由教师的期望所引起的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效应。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抱有何种性质的期望,都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的态度、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在他们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针对作为教育观念的期望在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表现,结合影响教师期望形成的因素,讨论期望效应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教师期望职业教育自我归因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旧金山市奥克学校进行了“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
实验中,对1-6年级各三个班学生施以弗拉根普通能力测验,然后实验者随机从各班抽取20%的学生,在推荐给教师时指出,这些学生将大有发展前途。
结果8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测验时,发现这些所谓的特殊儿童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无形和无穷的。
研究者认为,教师接受了“权威的谎言”的暗示,认为这些学生有培养前途,对学生给予很高的期望,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一期望通过各种途径或明或暗的传递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两者交融贯通,从而产生了皮格马利翁效应[1],社会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人际关系的自我现实”,教育心理学上则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内涵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各自根据直接交往或者间接得到的有关对方的信息,去推断和预测对方的性格特征以及可能出现的行为,便是社会心理学中常讲的人际期望。
这种期望表现在教学环境中就是教师期望。
教师期望指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或预测。
这种期望会使教师对个别学生未来的学业成就、智力发展或社会行为形成了深信不疑的推断或者猜测,并采取了促使期望实现的行为,使学生的表现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予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
“期望”,亦称期待、预期,即一种可变化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不断反映的经验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因而它是一种认知变量,是信念价值动机[2]。
关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影响》的案例分析
关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影响》的案例分析第一篇:关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影响》的案例分析关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影响》的案例分析内容摘要:教师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领悟教师期望效应的真正内涵,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来促成各种积极期望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变,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教育策略上努力践行,从学生评价、课堂提问、师生交往的方面来对每一个学生建立起积极期望。
关键词:教师期望期望效应案例:一个六年级的小男孩,因为入学早,在班里年龄偏小。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科老师似乎都对他有意见,有的老师建议家长给他上课外补习班,快要考试了,老师把男孩家长请来,当着学生面说:“你家孩子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作业总是忘记,上课好像没有睡醒,做什么事都慢腾腾,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我建议你们应该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智力有没有问题.”学生听老师这么说眼睛湿润了,但当着老师面没有哭出来。
家长听了老师的话很沮丧也很生气,以为孩子在学校真的没有好好学习,回家后便对孩子严厉斥责,甚至动手打了孩子。
期末成绩出来了,男孩成绩并不差,英语九十多分,语文和数学都是八十多分,老师没有批评他,也没有表扬他。
下面一些话是男孩从老师那里听到的,这些话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你真次考试肯定会不及格,会给班里丢脸,希望你能抓紧点。
你真是不可救药了,我没能力较好你这种学生。
教你这样的学生,我会少活十年在这样下去的话,你就去当环卫工人吧案例中的老师对学生所表达的期望能起到积极作用吗?案例中的老师希望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能够考出好成绩,话语中表达了对该生的期望,但是这种期望是以消极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如,不好好努力就会不及格,给班里丢脸,让老师无能为力、生气,到医院检查智力等。
对学业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这种期望表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更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成功发展的基石。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处于学龄期(6-12岁)的儿童主要发展冲突为“勤奋对自卑”,这一阶段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必需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这个阶段的儿童十分在乎周围人对他们的评价,在别人评价中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大多数儿童进入小学时,都认为自己没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因此,为了受到大家的欢迎,引起老师的关注,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最棒的一面,如果成功,他们的能力感就会增强,使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成为积极的、有成就的社会成员。
失败的体验则会使儿童产生无能感,导致对创造性与幸福感的不良预期。
这个时期,儿童要么形成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心,要么形成自卑感和对自己天分与技能的低评价[1]。
因此,这个阶段儿童对外界的积极评价是十分渴求的,环境的积极期望将有助于儿童形成勤奋感,进而形成健康人格。
一、什么是期望效应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一个古老的希腊神话。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不喜欢凡间女子,于是将全部精力、热情、与爱恋赋予一座自己雕塑的象牙少女像。
最终,他的执着打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于是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执着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后来被用于教育心理学中。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关于“在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
实验研究了教师的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间的关系,试验先对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所谓预知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实则不然),而后在各班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学生作为实验组,称这些孩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其余学生则作为控制组。
8个月后,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同样的测试。
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智力提高得更快[2]。
教师期望效应理论研究及其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教师期望效应理论研究及其对早期教育的启示【摘要】教师期望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的行为或学业成绩,甚至未来发展状况的期望得到证实的现象。
该现象的研究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教师期望效应的早期研究、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探究了其对早期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自我实现预言;早期教育一、教师期望效应理论的早期研究(一)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著名雕塑家。
他在自己的一件雕刻作品――一尊少女雕像上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与才智,甚至对其产生了爱慕之情。
此事感动了爱神阿芙逻狄蒂,最终赋予了雕像生命。
这则美丽的神话在西方广为流传,它的引申意义多指迷恋自己作品的人。
在心理学上,这种通过真诚的期望感动别人,在不断的鼓励下被感动者的行为结果逐渐趋向于期望者的心理预期的现象被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哈弗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Jacobson)发表了他们在加州旧金山布奥克学校进行的课堂实验研究结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小学各年级的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教师提供信息,说:“这些儿童有发展的可能性”。
实际上这些孩子完全是随机抽取的。
几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研究者根据研究数据指出从实验中引发的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待最终使这种期待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那些教师对其期待高的学生(即使这种期待没有现实的基础)一般能够做得更好。
因此这种现象也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二)教师期望效应理论的内涵教师期望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的行为或学业成绩,甚至未来发展状况的期望得到证实的现象。
罗森塔尔教授将此现象解释为:学校和教师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期望,而且通过态度、表情、言行等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的传递给学生,当这些学生获得教师期望的信息后,便会产生积极反应,进而更加努力,导致学习结果的快速变化。
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
教师期待效应研究之所以成为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经典,是因为它揭示出教育环境中独有的,也是教育环境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个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中的人际互动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下面仅介绍有关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学习及行为影响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从互动的角度分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的研究和自我实现的预言(一)《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的研究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旧金山的一所初等学校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
他们从每个年级的一个班中随机选择出20%的学生,向任课教师说,根据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发展测验的结果,估计在未来的一年里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会有显著的进步,并称这些学生为特殊儿童,然后,向教师通报了名单。
8个月后,两位心理学家再次来到这所学校,他们发现,被指名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教师给他们做的品行评定也更好了。
其实,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并没有做任何心理发展的测验,名单也是随机抽样而定的。
这个名单除了告诉任课教师以外并未向外透露,所以这些学生的进步只能假设为是从任课教师的期待中产生的。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以《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待和学生的智力发展》(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Teacher Expectation and Pupil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为题发表了这一研究的报告。
他们解释说,教师收到了以专家的身份提出的特殊学生的名单,并对这些学生今后会有很大进步的虚假预言信以为真。
这个预言变成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期待。
由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也不同,学生的行为反应自然也不同。
反过来,被期待的学生的行为又影响教师,强化教师的期待,两者相互影响,连锁反应,结果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将这一教师的期待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的国王。
他擅长雕刻,曾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雕成一尊象牙的少女像,并深深地爱恋她。
教师的期望效应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教师的期望效应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续润华,曹 艳(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南新乡 453007)摘 要: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歌布森等人的研究证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的态度,通过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
这一实验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期望效应,对于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罗森塔尔;教师的期望效应;学生观;职业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7)05-0009-04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历史由来教师的期望效应又称为教室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 gmalion in the classroo m),意指教师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情感态度。
它来源于古代希腊的一个神话传说。
相传古代希腊的赛普路斯岛上有位俊美的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对老国王为他包办的婚姻很不满意,整天陶醉于雕刻,他精心雕刻了一具美丽的象牙少女像,每天都含情脉脉地看着她,希望能够和她共度终生。
他的忠诚感动了天上的爱神阿夫迪德罗,他为那具少女像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美丽的少女最终和皮格马利翁国王结为夫妻。
这一传说说明,任何人只要关注于一个对象,对其真心关爱,是会促使其发生变化,达到精诚所止,金石为开的效果的。
20世纪中后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读到关于皮格马利翁的传说时,很受感动,他们决定先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教育者的期望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他俩到自己研究机构的动物饲养室里随机抽取了一定数量的小白鼠,把他们分成A 、B 两组,然后对动物饲养室里的管理员说A 组的这几只小白鼠更聪明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教师期望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的行为或学业成绩,甚至未来发展状况的期望得到证实的现象。
该现象的研究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教师期望效应的早期研究、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探究了其对早期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自我实现预言;早期教育
一、教师期望效应理论的早期研究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
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著名雕塑家。
他在自己的一件雕刻作品――一尊少女雕像上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与才智,甚至对其产生了爱慕之情。
此事感动了爱神阿芙逻狄蒂,最终赋予了雕像生命。
这则美丽的神话在西方广为流传,它的引申意义多指迷恋自己作品的人。
在心理学上,这种通过真诚的期望感动别人,在不断的鼓励下被感动者的行为结果逐渐趋向于期望者的心理预期的现象被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哈弗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Jacobson)发表了他们在加州旧金山布奥克学校进行的课堂实验研究结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小学各年级的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教师提供信息,说:“这些儿童有发展的可能性”。
实际上这些孩子完全是随机抽取的。
几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研究者根据研究数据指出从实验中引发的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待最终使这种期待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那些教师对其期待高的学生(即使这种期待没有现实的基础)一般能够做得更好。
因此这种现象也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二)教师期望效应理论的内涵
教师期望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的行为或学业成绩,甚至未来发展状况的期望得到证实的现象。
罗森塔尔教授将此现象解释为:学校和教师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期望,而且通过态度、表情、言行等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的传递给学生,当这些学生获得教师期望的信息后,便会产生积极反应,进而更加努力,导致学习结果的快速变化。
即教师期望并不能使学生自动产生自我实现的愿望,只有当教师用行为表达出这种期望,并且学生能感知到教师的期望行为时,教师期望效应才能产生。
这种效应又表现为两种效应,正效应与负效应。
其正效应是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在教师真诚的关怀下顺利的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成长发展,而负效应则正好相反。
自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发表了他们的实验结果以来,教育界已经进行了一百多次有关教师期望的研究。
研究者们根据教师期望对学生造成的实际影响不同,区分出两种教师期望效应类型,即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和维持期望效应。
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是指原先错误的期望会引起人们把这个错误期望变为现实的现象。
罗森塔尔在奥克学校的实验就是这种基于诱导的期望实验,属于自我实现语言效应的研究。
维持性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对学生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学生的期望,并且在学生的行为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依然按照自己已有的期望对待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变化与发展潜力。
一般情况下,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发生的频率较小些,但其实现的可能性一直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且其发生时作用更大。
而维持性期望效应实际发生的频率更为频繁,但其作用效果相对较弱。
二、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因素
教师期望效应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依赖于一定的因素。
大致可以归纳为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两大方面:
(一)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的性格特点不同。
不同的教师在运用教师期望的,会因为个性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其次,教师的教学观点不同。
由于受到自身教学经验、人生观、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点也不尽相同,在对待学生的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与表现时,会造成期望效应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学生方面
学生的自然状况。
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特征、家庭情况等一系列与学生个人相关的、客观存在的内容。
这些内容是学生无法改变的,却在教师形成期望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
三、教师期望效应理论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以上有关教师期望效应的早期研究、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等信息对当前教育实践具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早期教育有很大启示作用。
因为在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实验中,其结果显示一二年级学生的教师期待效应尤为显著。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认为:儿童早期的自我主要是“镜像自我”,即把别人的脸色当做一面镜子来了解自己的形象,来形成和改变自我形象。
当儿童从教师的言行中体验到教师的积极评价是,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就会相应地提高。
自我概念的改变会导致自信心的提高和自尊心的增强。
教师期望效应对处于早期阶段的儿童的作用更为显著。
因此在儿童早期教育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教师期望效应的运用和影响。
(一)教师应该尽量以开放、灵活的态度看待儿童的发展
教师期望效应的两种类型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和维持性期望效应暗含着一种共同的趋势,即一旦教师在形成了对儿童的看法或期望,总会倾向于注意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期望相吻合的行为,而忽视与期望相悖的儿童行为表现。
尤其是对于处在尚未表现出发展潜力的早期儿童而言,这种稳定的期望可能会限制儿童各方面潜能的发挥。
库伯的理论模型中也突出强调了教师的高控制感对学生发展的束缚。
因此,教师在儿童的早期教育阶段,应该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尽量以开放的态度看待儿童的发展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对儿童原有的看法与期望,以达到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教师应对所有儿童持积极期望
以往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教师对儿童持有积极的期望可以促进其发展,相反教师的消极期望则会对儿童产生阻碍,特别是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儿童。
因此,在儿童早期教育阶段,教师更应尽量避免对儿童进行优差等级的区分,避免减少区别对待行为,而应对所有儿童持符合其个人实际的积极期望,创设公平合理的学习环境。
可以利用罗森塔尔的四因素理论模型,创设一个温和的社会情感氛围,帮助儿童解决更多问题,给其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闽阳.教师的评价和教师期望效应.龙岩师专学报[J].2004,22(2).
[2]范丽恒.金盛华.国外教师期望效应研究进展与当代教育启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4(1).
[3]胡俊丽.杜红芹.杨梅.论教师期望理论与初中生发展的关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5).
[4]包兴敏.教师的期望――学生自我实现的预言[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