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万江区华江初级中学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观测方法。
能正确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或日变化曲线图。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展标导入【活动一】展示天津一周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复习常用的天气符号。
并将图中的风向用附号展示。
【师生活动】除了天气符号,天气预报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气温播报。
让同学们试着说出图中的气温。
【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入手,简单明了,提出设问,引发探究兴趣。
转承:气温是如何测的呢?怎样直观地反映气温一天的变化趋势呢?二、师生互动【活动二】展示课件:气温观测、读温度计、整点气温读数【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日平均气温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得出日平均气温是每日8时、14时、20时、2时气温读数的平均值。
教师提问:你感觉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在什么时候?教师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学生: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总结规律。
学生归纳: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它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弯曲就明显。
三、达标测评【活动三】能否用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气温年变化规律呢?【师生活动】在学习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利用课本54页活动提供的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案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2.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成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活动,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例说明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尊重科学、探究自然、服务人类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气温资料,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难点: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设置情景-观看城镇气温变化预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同学们,图中展示的情景就是某镇气温的气状况。
从图中可以看到,气温是在变化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气温的变化。
一、气温的定义;二、气温的计算;三、气温的观测;四、气温变化的特点;五、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图,切入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气温的定义】活动:阅读课文,简单向学生说明信息。
讲解:气温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记作℃。
【气温的计算】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提醒学生看动态图中信息。
讲解1: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计算日(月、年)平均气温。
讲解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将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该月天数,得到的值就是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将一年中各月的月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得到的值就是年平均气温。
【气温的观测】活动:阅读课文,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讲解: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
气温的观测项目包括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观测仪器主要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能够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1.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2.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三、教材设计思路气温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这一节教材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和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分别从日变化和年变化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变化,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
这一节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说一说:冬天早上起床的纠结;说说春夏秋冬四季穿衣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气温无论一天中,还是一年中都在发生着变化。
(转承)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讲授新课】教师提问:什么是气温?气温是如何观测的。
(请同学阅读54页材料)教师讲解:气温就是大气的温度,反映大气的冷热状况的指标。
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气温,是指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
这个温度基本上反映了观测地点(当地)的气温。
国际上标准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教师提问:怎么求日平均气温?教师讲解:通常取该地一天当中的4时、8时、12时、16时四个点的平均气温就是日平均气温。
(转承)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
学生活动(一):气温的日变化特征。
方法指引:读图3.11及课本53页文字。
问题引领:1.一天中最高气温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
2.一天中最低气温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
3.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不在12点,而是午后2点。
4.什么叫气温日较差。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一边讲解、归纳)教师小结: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地形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气候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模拟实验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明气温的变化。
2.让学生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分布的规律2.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模拟实验法:让学生参与模拟实验,直观地感受气温变化的原因。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数据资料2.投影仪、幻灯片3.模拟实验器材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气温在季节上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温的季节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世界上气温最高的地区在哪里?最低的地区在哪里?2.气温分布是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世界气温分布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的规律,这与纬度有关。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分组探讨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每组选择一个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通过实验来观察气温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示范公示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气温的概念及单位、测量工具;2. 学会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3.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并且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并且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教学策略气温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这一节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分别从日变化和年变化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变化,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
在“气温的变化”中有以下几个要点:1.什么是气温;2.气温的表达方式;3.气温的变化及气温曲线图,为此教学活动中设计了“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让学生掌握绘制气温曲线图的能力,同时提高读图能力,掌握绘制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我国西部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A.降水量少B.气温日变化大C.气温年变化大D.平均气温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月气温出现在()A. 1月B. 2月C. 7月D. 8月3.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低温出现在( )A. 1月B. 2月C. 7月D. 8月某中学的气象活动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6℃、16℃、14℃、4℃根据相关材料完成4~5题。
4.该日的气温日较差最有可能是()A. 8℃B. 12℃C. 20℃D. 10℃5.该日的平均气温是()A. 12℃B. 10℃C. 11℃D. 15℃答案:B;C;D;B;B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的概念及测量二、气温的变化三、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2.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3.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2.通过冷暖色调差异来判读气温的地区分布差异。
教学难点: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图的判读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到天气预报时,了解了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怎样报道天气预报?学生:阴晴、风雨......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提问大家是不是经常听到气温这个词?大家是怎样理解气温的?课件展示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变化一、气温与生活教师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气温和最低气温。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还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板书 1.气温读图读出各时刻的气温。
引导教师出示气温计,告诉学生气温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让学生看气温计说出当时的气温。
阅读同学们打开课本,看阅读材料,了解气温的观测。
转承通过观测,我们可以获得每一时刻的气温,那么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3.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4.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转承午热晨凉,冬寒夏热,气温在不断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能通过读图、析图做相应练习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即:识读“气温曲线图”,分析出气温的变化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观看天气预报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哪位同学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根据实际情况)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多变:长时间,少变)3.通常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人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师小结:通常一提到天气,多数人首先关注气温,这是为什么呢?那时因为气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气温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承转]既然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习新课一、气温的变化问题设计:读课本53页,自学完成: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2.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时间变化。
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日较差)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举例让学生判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变化)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问题设计:阅读54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
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教师点评小结:气温的观测基本规范;气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凭你的经验,能说出一天中何时气温最高?何时气温最低?一年中哪个月份气温最高?哪个月份气温最低?谚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说明气温变化时有规律的,午热晨凉说的是气温日变化,冬寒夏暑说的是气温的年变化。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含2课时)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4.9
﹣2.5
5.1
12.5
19.6
24.8
27.2
25.5
21.2
13.6
6.2
﹣2.1
表4.3 B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6.1
4.3
5.6
10.5
15.1
18.9
22.5
25.2
23.2
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初识气温
1.气温的概念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预报,知道了气温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教师展示今天的天气预报并提问: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学生活动】说出当天的气温。(甲同学说16°C,乙同学说11°C。)
【小结】甲乙两位同学表述不同,因为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它是时刻在变化的,甲说的16°C和乙说的11°C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一天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2023年8月8日宣布,2023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而且可能是12万年以来的最热月份。另据新华社报道,气候科学家表示,在经历了一年破纪录的冰面流失之后,南极可能正从地球的“冰箱”变成地球的“暖气片”。
【承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全球变暖的因素——气温,探究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气温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气温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的认识尚不明确,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学会运用气温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数据和图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运用气温知识进行区域划分和气候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气温问题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生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3.气温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和运用气温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掌握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象资料、图像资料和实例。
2.制作课件,展示气温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提问:“你们认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受哪些因素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通过实例和图像资料,展示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向学生展示了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旨在让学生理解气温受哪些因素影响,并能够分析气温的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未必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可能知道气温有高有低,但未必能够说出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让学生能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并理解气温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气温变化的原因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数据,引导学生理解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表和数据,如气温变化图、世界气温分布图等。
2.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如气温变化对农业、旅游业等的影响。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气温相关的图片,如冬季的雪景、夏季的炎炎烈日等,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气温为什么会变化吗?它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气温变化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讲解,阐述气温变化的原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温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每组选取一个生活实例,如农业、旅游业等,进行分享和讨论。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上一节刚学过的天气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变化知识的基础,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可逐步深入学习气温的知识。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空间分布三方面。
本节教材与下一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有关天气知识的引申,更重要的是作为第四节气候知识的基础。
教材讲述气温,内容上更多是指向气候而非天气。
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更好地树立人文地理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2.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2.四季的形成。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气温计。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猜谜语直直一条小红河河水从来无波浪天热水位就上涨天冷必定往下落板书: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讲授新课】师:大家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2)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的是什么气温?(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知道什么气温?生:学生回答。
师:教师点评,展示课件总结。
师:那么气象观测用到哪些工具呢?生:百叶箱。
师:(展示课件)简单介绍百叶箱、气温单位、气象站等基础知识。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地球、陆地与海洋,同时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的能力,结合小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平均气温、绘制气温曲线图难度不大。
但是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课,所以对物体之间热力性质的差异不了解,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海洋与陆地升温、降温速度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在这部分学习时,需要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来突破。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三章第二节。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而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气温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此规律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本节内容既是对第一节知识的延伸,又是作为学习第四节气候的知识储备。
教材主要包含两大内容,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涉及到平均气温、气温的变化,需要阅读、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一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协作完成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讨论,思考,探究,总结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五、设计思路本节课程主要是研究气温的变化,包括气温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化,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我们通常称为气温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我们通常称为气温的分布,所以在第一课时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变化的原因,为学习气温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接着就是对难点的各个击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次用到气温表格数据、气温曲线图,而气温表格数据、气温曲线图很枯燥,要让学生从这些枯燥乏味的数据和表格中,找到气温的变化规律,对此我以设计游戏环节的方式做出突破:学生对微观的陆地和海洋分子运动形态不好理解,所以设计了学生扮演陆地和海洋传播热量,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让同学们更直观的看到陆地和海洋传递热量的快慢,也更好的理解气温变化的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地理角度认识气温变化与分布的重要性,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气温的测量方法、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2.使学生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3.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认识气温变化与分布的重要性,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测量方法。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与分布的意义。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总结气温分布规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与分布。
提问:“你们认为气温变化与分布有什么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展示气温测量工具(如温度计、气象站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气温分布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世界气温分布有哪些规律?”4.巩固(10分钟)讨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并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介绍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广东东莞市万江区华江低级中学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气温的转变与散布(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气温的转变与散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动身,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散布图,并说避世界气温的散布规律。
3.学会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转变规律。
教学难点:明白得气温的转变规律及散布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预备: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持续三天的天气情形,每一个小组别离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形,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天起状况时间阴晴状况风力大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同窗们,咱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形,那么,天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回答)请同窗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那个季节里,你们最想明白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同窗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舞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此刻天气慢慢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明白何时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明白呀?因此,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一、气温与生活二、提出问题:大伙儿能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伙儿在一路彼此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咱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试探)大屏幕投影: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念书上的"活动"部份的五那么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那么例子别离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若是同窗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咱们再来看一下适才的那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那个图表中,你能观看出气温与时刻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式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大屏幕投影:看一看算一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够得出答案,还培育了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安排:2
教学准备: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天起状
况
时间
阴晴状况
风力大
小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教学过程
第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二、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
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2和图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
(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根据书上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大屏幕投影:画一画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