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2)
![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2)](https://img.taocdn.com/s3/m/ce778d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5.png)
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引言家庭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工作者的介入,帮助家庭解决问题,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的一种服务形式。
本文将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家庭评估1.确定评估目的:在开始实施家庭社会工作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目的和重点,例如了解家庭的困难、需求和资源等。
2.收集必要的信息: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交流、观察现场以及收集其他相关资料,获取与评估目的相关的信息。
3.进行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家庭进行评估,包括家庭的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评估,以及发现家庭的问题和需求。
步骤二:制定家庭支持计划1.分析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家庭的问题和需求,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制定具体的支持计划:根据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制定出可行的家庭支持计划,明确包括目标、步骤、时间和责任等内容。
步骤三:实施计划1.组织资源:根据支持计划,组织相应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金等,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
2.进行家庭访问:根据计划,与家庭成员进行系统的访问,了解他们的情况、感受和需求,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3.提供咨询和辅导:根据家庭的问题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家庭关系以及提高生活技能。
4.协调服务资源: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调动其他社会工作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资源,进行协调和合作,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步骤四:监督和评估1.监督实施过程:定期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包括家庭访问、咨询和辅导等,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评估实施效果:在实施计划结束后,对家庭的状况进行评估,了解计划的实施效果,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的支持计划提供经验和参考。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总结工作经验:对整个家庭社会工作过程进行总结,总结工作经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并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参考。
2.反思个人角色:反思个人在工作中的角色和表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进一步的专业发展和提高。
《社会工作概论》PPT 第十五章 家庭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概论》PPT 第十五章 家庭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89b1dd5edd3383c4ba4cd2c6.png)
段:新婚期(2年左右),从结婚到生育第一个孩子 。 第二阶段:育儿期(5至6年),从生第一个孩子至最后一个 孩子上小学。 第三阶段:教育期(15年左右),从孩子入小学至孩子独立 。 第四阶段:向老期(20年左右),子女相继离家。 第五阶段:孤老期(10至15年),夫妻中只剩一人,直至该 家庭生命终结。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家庭救助:家庭在遇到生活变故引起的特殊困 难和意外灾害时,国家和政府给予家庭现金和 实物的救济,以使他们增强应对困境的能力, 度过困难。
婚姻家庭调解:对婚姻家庭中有冲突、危机或 面临关系破裂者,公检法司及社区通常会将调 解作为第一步的工作,对当事人进行劝导,目 的是缓和紧张关系,促进功能恢复。
二、 香港和台湾地区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
1. 香港地区
香港社会福利署于1958年成立,最早开设的服务就是家 庭服务,目标以赈济贫民、保护妇孺及伤残人士为主 。
目前香港接受家庭辅导服务以家人关系居多,25%与婚姻 有关;另有照顾老病弱智者出现的困难,余下属于经济、 房屋、儿童情绪及行为等问题。这些服务基本满足了衣食 住行、升学、就业、人际关系方面的需要。
2. 台湾地区
台湾1946年成立妇女会,主要职责是改善家庭生活,健全 家庭组织,调解家庭纠纷,及从事婚姻辅导。
徐震、林万亿(1982)将台湾家庭社会工作归为四大要项: ➢ 经济的协助; ➢ 心理的治疗; ➢ 配合社区资源、邻里关系,提供社会服务; ➢ 制度的配合,建立社区对家庭的网状服务体系,维护家庭
(三)家庭冲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将家庭冲突理论应用于实践,可以对各类冲突进行 分类辅导与干预。 对于情境性的冲突,如家务分工、生活习惯等需要 协助家庭成员协商、妥协、退让,最终达成一致。 对于个性的冲突,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相互了解、接 受、学习相处之道。 对于权力的冲突,即家庭成员因权力、资源和地位 不同导致的控制与依附关系,比如婚姻暴力、儿童虐 待等,应着力提升弱者的能力,增权于受害人,达到 家庭权力的重新分配,使其境况得到改变。与此同时 ,工作者还要全力调动外部资源辅助受害方改变处境 。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945d8dce28ea81c758f578f1.png)
B.家庭成员过度保护
C.家庭成员对小柔的病过于关注 D.家庭解决冲突的能力不足 E.父母与孩子的界线不清
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 强调家庭成员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定义 (一)基本内涵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1、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治疗修补取向、成长发展取向。 3、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家庭,是对象,也是场景。 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为背景、以家庭为对象,以家庭 为活动单位。
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危机、 潜能发挥、提高生活水平
结合家庭治疗和支持,保障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有效、满意的日常 生活方式。
一、家庭社会工作定义
(二)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
主要区别: 1、起源不同(家庭社会工作早,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延伸) 2、关注焦点不同(家庭社会工作 关注更广,如个人、亲子、家庭与 家庭,家庭治疗集中于家庭结构和 互动) 3、工作理念不同(家庭社会工作 强调日常生活场景和人在情境中, 家庭治疗关注互动和结构,在辅导 室中开展。) 4、专业关系不同(家庭社会工作 强调情感交流,良好合作;家庭治 疗则不突出) 联系:
把握危机介入的时期,结合危机在家庭成 员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危机解决的方式 把家庭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另 外强调社会环境中重要他人的影响
《家庭社会工作》课件
![《家庭社会工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f105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d.png)
家庭治疗技巧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掌 握一定的家庭治疗技巧,如设 置界限、促进沟通、解决冲突 等,以帮助家庭改善关系和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治疗与个体治疗的关 系
在处理家庭问题时,社会工作 者需要将家庭治疗与个体治疗 相结合,既关注个体成员的需 求,也重视整个家庭的互动模 式。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案例二:离异家庭的儿童心理辅导
总结词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减轻心理创伤
详细描述
针对离异家庭中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创伤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通过与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了解他们的感受和困惑,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同时,为家长提供相关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更 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减轻心理创伤对孩子的影响。
庭需求。
特点
个性化、深入、直接、针对性强 。
实施步骤
建立关系、收集资料、分析和诊 断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评估与结案。
小组工作方法
定义
小组工作方法是通过组织家庭成员参加小组活动,促进家庭成员 之间的互动与支持,改善家庭关系,提升家庭功能。
特点
互动性强、集体性、共同成长。
实施步骤
前期准备、建立小组、开展活动、总结评估。
06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享
案例一: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辅导
总结词
改善亲子关系,增强家庭支持
详细描述
针对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的问题,通过家庭访谈和观察,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和困惑,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 划。辅导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培训、情绪管理辅导、家庭角色分配等,以帮助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 家庭支持。
历史
家庭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 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学科。
008.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
![008.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6cad22b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3.png)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1.以下不属于家庭社会工作特点的是( )。
A.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B.要求社区家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C.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D.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答案】B【解析】不同类型的家庭社会工作虽然具有不同形式,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解析】①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②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③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B不属于家庭社会工作特点。
2.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不包括( )。
A.学龄子女家庭阶段B.学龄前子女家庭阶段C.家庭变迁阶段D.青少年家庭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可以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家庭组成阶段、学龄前子女家庭【解析】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以及老年人家庭阶段。
不包括家庭变迁阶段,C错误。
3.近期社会工作者小欧接待了来访的刘亚林夫妻,通过会谈,小欧简单了解了他们夫妻二人的情况。
刘亚林因为工作压力较大,经常酗酒,喝的醉醺醺回家,妻子便会和他争吵,两个人处于互相指责、互相抱怨的状态,有时候甚至会上升到谩骂乃至动手的地步。
小欧计划让刘亚林夫妻双方看到丈夫的恶习与他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密切相关,并希望能够尝试打破这样的沟通方式。
小欧的做法依据的是( )理论。
A.家庭抗逆力理论B.家庭生态系统论C.萨提亚家庭治疗D.家庭系统论【答案】D【解析】家庭系统理论是家庭社会工作中运用最广、最受欢迎的理论,已成为很多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家【解析】庭社会工作者提供了评估和干预家庭功能的基本框架。
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所有的家庭都是一个社会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fcd65b2fda38376bae1fae9f.png)
4、人必须和其他系统不断接触,并从互动体验 装逐渐建立自我观念,形成特别的行为模式。
标题内容
标题内容
标题内容
标题内容
对自己的看法
对别人的看法
心目中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根据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所产生的对自己的看法
鲍文(Murry Bowen)是家庭系统理论的奠基人, 他最初是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20世纪50年代,随着 他对精神分裂症家庭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家庭系统理 论。
他的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1、家庭成员间过度的情 感联系和家庭功能失调有着直接的联系,自我分化是家庭 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2、在一代没有解决的问题趋向于 传给下一代,即多代传承理论。
社会退行:在社会慢性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焦虑氛围中, 会形成社会不稳定的情绪系统,社会成员很可能走向未分化, 其结果是更多的不适应行为和焦虑的产生。
家庭生命周期,即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 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最终本家庭消 亡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新婚期; 第二阶段:育儿期; 第三阶段:教育期; 第四阶段:向老期; 第五阶段:孤老期;
家庭沟通理论之非暴力沟通
观察:什么是我的 观察
需要:哪些需要导 致这些感受
感受:我的感受如 何,体会和表达感 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 的请求是什么
基本假设与概念
1、相信人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各种能力和资 源,使人能够过快乐和有建设性的生活。
2、人是由身体、心智、情绪、感觉等不同部分 构成的,必须是这些部分和谐。如果某些部分 受到忽视和排斥,就会产生身心困扰。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课件
![家庭社会工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a7c5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8.png)
可以尽快暴露家庭关系中的不合理成分
3
可以促使家庭成员尽快改善生活质量
4
冲突的正功能:“安全阀”
01
负功能:成为家庭暴力
02
冲突的强度---耗能
03
冲突的列度---手段
04
降低冲突强度,可从改变冲突手段入手
05
讨论:“家暴”
06
家庭暴力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调适方法
第五节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比较强调人们的价值系统和解释对家庭事件和行为的影响,强调符号沟通方式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对情境的依赖性。
给予孩子积极关注;
改善学习不良儿童家庭环境的建议:
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01
改善家庭功能,明确角色定位;
02
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03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04
家庭治疗的概念:
心理社会学派: 家庭治疗乃是协助家庭成员认识其角色关系和沟通形态,联结其关系的感受、态度和行为,以促进家庭关系的成熟和家庭功能的实现,进而达成社区和社会对人类的主要功能
家庭和人格的关系
结构功能论在家庭社会工作中强调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家庭的传统功能已经逐渐外移,主要表现是家庭的经济、教育、娱乐、健康保护和宗教功能向其他机构转移,只剩下情感满足和个人的初级社会化功能未完全被取代
--伯吉斯
1
2
家庭社会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使那些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发挥其功能的家庭恢复其功能。
“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务工作的参考架构,这四个系统是:
改变媒介系统
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赢利机构、组织、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以及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士。他们是案主改变的媒介,又是改变努力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
家庭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常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a3879f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1.png)
家庭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1、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观点:
①家庭成员的基本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
的。
②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③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让家庭成员认识到家庭“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方式之间的关联,及时改变这样的交流方式,建构新的交流方式,既能解决家庭功能的失调,又能使家庭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他们的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
3、家庭抗逆力。
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拥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且通过克服逆境的过程寻求新的发展。
家庭抗逆力理论认为,所谓健康家庭,并不是说没有“问题”,而是拥有能力应付“问题”。
社会工作者要从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两个方面考察家庭应对逆境的过程,在介入时,要提升家庭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
生态系统理论假设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可以分为四个系
统,这四个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及宏观系统。
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对家庭展开社会服务的同时,要全面考虑四个系统的重要性及作用。
家庭社会工作的名词解释
![家庭社会工作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070e4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d.png)
家庭社会工作的名词解释嘿,朋友!咱今儿来聊聊家庭社会工作这回事儿。
您想想,家庭就像一艘在生活海洋里航行的小船,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又会遇到狂风巨浪。
这时候,家庭社会工作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帮助这艘小船稳稳地向前航行。
那啥是家庭社会工作呢?简单说,它就是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念,来帮助解决家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家庭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比如说,一个家庭因为经济压力,夫妻天天吵架,孩子也变得沉默寡言。
这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就会出马,帮助分析家庭的财务状况,提供一些理财建议,同时还会教夫妻怎么好好沟通,别一说话就像点着了火药桶。
这不就像在热锅上浇了盆凉水,让气氛冷静下来嘛!再比如,有的家庭里老人没人照顾,家庭社会工作者就会想办法联系社区资源,或者组织志愿者,让老人能得到关爱和照顾。
这难道不像是在黑暗中给人点亮了一盏明灯吗?家庭社会工作可不只是处理这些明显的大问题,一些小细节也不放过。
像孩子学习压力大,和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成员之间有误会,心里有疙瘩等等。
家庭社会工作者就像心灵的魔法师,用各种方法解开大家心里的结。
您可能会问,家庭社会工作者都干啥呢?他们要倾听,像个耐心的听众,让家庭成员把心里的苦水都倒出来;他们要观察,像个敏锐的侦探,发现家庭中的问题所在;他们还要协调,像个优秀的指挥家,让家庭成员各就各位,发挥各自的作用。
家庭社会工作也不是单打独斗,它得和其他方面配合。
比如说和学校合作,关心孩子的教育;和社区合作,利用社区的资源帮助家庭;和医疗机构合作,照顾家庭成员的健康。
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演出,需要各个角色相互配合,才能赢得观众的掌声。
您瞧,家庭社会工作多重要啊!它就像家庭的贴心小棉袄,温暖又实用。
有了它,家庭这艘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就能航行得更稳、更远。
它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亲密,让家庭充满爱和温暖。
您说,这样的工作是不是特别有意义?所以啊,咱们得重视家庭社会工作,让更多的家庭受益,让每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您说对不?。
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864dcc0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f.png)
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了解]:(一)家庭1.家庭的定义社会工作者之所以关注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服务活动,是基于以下共识:家庭是社会成员获得基本需要并且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场所,在家庭中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识,并且为家庭之外的生活做好准备,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保证其社会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
2.家庭的类型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家庭分为六种常见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和单亲家庭等。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领养家庭是指通过法律长久收养子女的家庭;在寄养家庭中,父母暂时托管和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单亲家庭则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3.家庭的变迁与社会工作家庭结构的转变不仅是简单的结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互动交流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改变。
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家庭结构的改变与家庭成员互动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联系起来,并且将这些变化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考察。
值得社会工作者特别关注的是,社会工作者自身对家庭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由于社会工作者也生活在家庭中,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经验,这些家庭生活的经验就构成了社会工作者认识和了解家庭的基础,影响社会工作者对受助家庭成员需求的理解以及对服务计划的制订和执行。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a205a13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0.png)
家庭社会⼯作⼀、家庭社会⼯作的⼀般性内容(⼀)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活有序进⾏家庭经济收⼊是物质⽣活的保证,家庭遇到突发灾难、家庭成员失业、病患、贫困,将直接影响家庭⽣活的质量。
城市与农村对贫困户都有最低⽣活保障制度,农村还有扶贫、救灾的专项款项。
(⼆)提供⼼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家庭或家庭成员遇到家庭关系冲突或紧张、⼦⼥教育困惑、婚姻危机、财产继承等问题,可以到相关的家庭⼯作及服务机构求助。
⽬前⼤中城市开展的婚姻家庭⼼理辅导及法律咨询援助是专业⼈员进⼊家庭社会⼯作的标志。
(三)开展教育与培训,提⾼家庭整体素质。
⽬前社会处于急剧变迁,不断充实知识,调整观念,在沟通中达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是每个家庭都要⾯对的问题。
因此,针对家庭开设的婚姻,家政、家教等教育与培训,⽬的就在于向家庭传授现代⽣活观念,以推进家庭的发展。
⼆、欧美国家家庭社会⼯作的内容(⼀)基本内容1.间接的服务间接的服务是指家庭福利机构把求助者的个案加以分类,然后照会和转介到其他机构,有其他机构对其进⾏帮助。
(1)分类和转介服务(2)综合和调整服务2 .直接的服务直接的服务的定义:直接的服务是指家庭社会福利机构直接针对案主的服务,包括去除导致案主出现困扰、困难的社会的、⼼理的、⽣理的条件因素,或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服务。
直接服务包括:(1)开发的服务开发的服务是指促进家庭成员的⾓⾊扮演能⼒和态度的改变,并且为了使家庭成员的⾓⾊更容易实⾏⽽开发新的社会资源或扩充社会资源。
开发的服务内容以社区、⼩团体和个别家庭为对象来实施。
(2)治疗的服务治疗的服务是为了帮助有问题的家庭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协助家庭及其成员调整⾃⼰的⼀种服务。
家庭成员遇到困难往往是由于贫困、失业、疾病、孤独、⾝体或者精神⼼理的残障、酗酒、吸毒等外在原因以及夫妻不和、亲⼦冲突、⽆知、性格偏执等家庭内在缺陷⽽导致的。
治疗的服务也可以从社区(家庭社会⼯作者应该设法帮助案主利⽤社区资源来解决⾃⾝所⾯临的问题。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dcee0f2eaf45b307e8719793.png)
第一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和内容家庭——家庭成立——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一、什么是家庭?(一)家庭定义: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婚姻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就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一夫一妻制度下可以适用。
以婚姻、血缘、收养、同居等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共同生活以及经济相关、情感分享的社会群体。
家庭特征——1、是群体而非个体——最基本特征。
有明确成员关系、有持续交往、一致群体意识和规范、分工协作、一致行动等。
2、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婚姻是起点,夫妻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婚姻关系有了血缘关系。
最稳定的关系:血缘、婚姻、收养。
3、家庭以共同生活、经济共有、情感共享为条件4、家庭是变化着的历史范畴(二)家庭的成立婚姻的本质特征是规范性——包括三个阶段:婚姻缔结和成立、婚姻关系维系、婚姻关系的解除与消亡——全部行为规范。
(三)家庭结构:家庭的组成(构成状况)方式,即有哪一种或哪几种家庭关系组成(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两个层面含义:一是具体人员构成;二是互动和关系整体模式,即“硬件”和“软件”。
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
从互动关系看,家庭结构是抽象的——日常运转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制约着相互关系,固化了的家庭关系;结构对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行为有影响;结构受到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区文化影响。
家庭结构分类:1第一个维度——家庭人口组成。
多少人组成、哪些人组成,影响到家庭结构特征。
涉及规模变迁与什么因素有关?社会平均家庭规模对社会的影响?家庭结构对成员社会化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家庭规模会越来越小。
按照人口多少可以分为:大家庭(5人)、小家庭(4人及以下)和单身家庭。
人口组成特征表现在代际要素方面,按照家庭代际关系和亲属关系特征分类是最常用的,主要有:夫妻家庭——只有夫妻二人,包括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未生育的家庭。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5dc5bf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e.png)
《家庭社会工作》(一)家庭的内涵、结构、功能1、家庭的内涵(1)家、户、家庭的区别:家是一个地域概念,侧重于居住地和居住场所;户是一个户籍概念,指居住在同一单元房屋的人们;家庭是一个群体概念,指具有实际功能的确切的生活单元(2)变迁中的家庭家庭是共同生活的夫妻构成的单元;家庭是人类进化中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家族);家庭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设置的组织形式;(3)家庭的本质特征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以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是人类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和产物;家庭是最典型的社会初级群体;家庭是最普遍的社会运作制度。
内涵小结:家庭作为群体概念,具有特定功能的生活单元;家庭是家庭关系、家族利益、社会设置的集中体现;家庭作为社会运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家庭的结构(1)概念:家庭中成员构成及其相互协同状态以及家庭成员在协同过程中形成的联系模式。
(2)考察维度:家庭的人口组成状况;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家庭成员的日常交往关系模式;(3)家庭结构的分类:按照规模分(大家庭和小家庭);按照家庭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划分(父权家庭、母权家庭、舅权家庭、平权家庭);按照代际与亲属关系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小结:家庭成员及协同关系会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有赖于家庭良性的运作机制;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3、家庭的功能(1)概念: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上所具有的功能和效用经济功能,生育,性生活,教育,托养与赡养,感情交流,休息与娱乐(2)萨提亚的七种家庭功能P5为配偶提供异性恋的性经验、生育孩童以促进种族延续、根据性别,先别条件和便利性进行劳动分工以便协作、明确乱伦禁忌,以便社会运行稳定和顺利、实现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和传播、给予家庭成员成年仪式和角色认可、由子女提供提供父母晚年的照顾。
小结:家庭功能是家庭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家庭功能的规范性有利于家庭成员成长、家庭功能失调也会给家庭成员带来伤害。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dddabbf3f705cc1755270912.png)
22
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步骤 任务 注意 接触 初次见面,初步评估需求,建立 约定初次会谈时间和安排,注 意自身安全 阶段 初步信任关系 开始 阶段 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全面评估 受助家庭成员问题以及明确 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制定服务合同 制定服务介入计划 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 影响受助家庭成员,协助家 庭成员解决面临问题 需求评估:家庭成员的问题; 家庭成员的能力;家庭系统的 互动方式;家庭与外部环境的 交流;家庭的生命周期等 介入计划:问题界定及操作化; 总目标;阶段目标;介入方案 角色:支持者;教育者;咨询者; 使能者;资源调动者
• 例、小柔,女,14岁,父母在她6岁的时候出国读书,到 她10岁时回国,这四年里,小柔一直与母亲生活,母亲将 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小柔身上,对她倍加呵护,父亲回来后 ,小柔因与母亲一起睡惯了,不肯单独睡,母亲也就依了 小柔,每晚母女同睡,父亲看不惯母亲如此宠爱小柔,夫 妻俩时常发生争吵,小柔对此非常忧虑。前年,小柔被诊 断为厌食症,一家人非常着急,父母也不再争吵了,父母 带小柔去过多家医院,但小柔的病总不见好,医生建议小 柔父母在为小柔治病的同时求助社会工作者,经过对小柔 生病前的家庭情况的了解,社会工作者发现,小柔的病可 能与( )有关。 • A.父女关系疏离 B.家庭成员过度保护 • C.家庭成员对小柔的病过于关注 D.家庭解决冲突的 能力不足 • E.父母与孩子的界线不清
11
• 例、张先生是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妻子是中学教师,家庭 生活其乐融融。独生女儿乖巧聪明,学习成绩优良,去年 高中毕业,以优秀成绩被国外某大学录取。张先生和妻子 都非常高兴,但女儿离开后,妻子便开始不安,担忧女儿 是否习惯异国他乡的生活,面对空落落的家愈感寂寞,常 常流泪,还时常与丈夫争吵,在家庭辅导中,社会工作者 帮助张先生夫妇学习适应女儿离开后的生活,并调整各自 的家庭角色,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是以( )理论为 基础开展家庭辅导的。 • A生态系统 • B家庭系统 • C家庭生命周期 • D家庭结构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家庭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家庭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ce075c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5.png)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家庭社会工作()是指由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A.主干家庭B.核心家庭C.联合家庭D.大家庭正确答案:B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 )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江南博哥)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A.妇女社会工作B.社区社会工作C.家庭社会工作D.青少年社会工作正确答案:C 所谓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 )不仅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环境中考察,同时也要把家庭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
A.社会视角B.优势视角C.生态视角D.综合视角正确答案:C 运用生态视角:家庭成员生活在家庭中,而家庭又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
运用生态视角不仅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环境中考察,同时也要把家庭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
尤其对于处于困难的家庭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而且家庭环境的影响又常常与周围环境的影响交错在一起。
( )的角色要求社会工作者为受助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深入了解面临的困难,以便其作出准确的判断。
A.资源的调动者B.咨询者C.使能者D.支持者正确答案:B 咨询者是家庭社会工作者在介入阶段主要承担的角色之一。
咨询者的角色要求社会工作者为受助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深入了解面临的困难,以便其作出准确的判断。
( )认为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A.家庭处境化原则B.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C.家庭个别化原则D.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正确答案:C 在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7第七讲 家庭学校社会工作
![7第七讲 家庭学校社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f8b1033bee06eff9aef80786.png)
单项选择题
9、为解决影响政府计划生育号召的 农村独子或双方户家庭的特殊困难,国 家人口计生委与财政部拨专项资金对年 满( C )周岁的夫妇基于奖励扶助, 使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A.50 B.55 C.60 D.65
单项选择题
10、在我国,有些夫妻双方由于思 想感情、性格、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原 因产生矛盾和纠纷,导致婚姻失调。由 有关单位出面( B ),以维护家庭的 稳定,减少破碎家庭的出现。这是具有 中国特色的婚姻工作手法。 A.支持 B.调解 C.批评 D.裁决
多项选择题
11、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任务和 内容有( ABC )。 A.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 活有序运转 B.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 应变能力 C.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家庭整体 素质 D.提高家庭收入
多项选择题
12、“五好家庭”评比的标 准是(ABCD)。 A.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 B.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 C.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 D.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 E.科学进步,发展经济好
4、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一)接触阶段
◦ 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 ◦ 为初次会谈做好准备;
◦ 安排第一次会谈等。
(二)开始阶段
◦ 与受助家庭建立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 ◦ 与受助家庭成员一起制订服务介入的目标和签订服务合同。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三)介入阶段
ABC)
多项选择题
9、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表现 在哪些方面?(ABCD) A.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比例相应 增加 B.婚姻冲突、家庭暴力问题 C.亲子代际间的隔阂与冲突 D.家庭养老问题 E.教育发展不平衡
多项选择题
002.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002.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38243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4.png)
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本考点要求考生掌握家庭社会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以此为依据指导家庭社会工作的设计和执行。
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一)家庭处境化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要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二)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增强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能力,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三)家庭个别化原则要求直接从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处境出发,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要求。
(四)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既要关注当前需要,也要关注长远需要。
习题演练小红向社会工作者小李反映,最近常与妈妈发生冲突,小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但妈妈还是像小孩儿那样管自己。
认为他很幼稚,容易上当受骗,根据家庭处境化原则,小李在评估小红的需求时,应该关注( )。
A.小红与妈妈日常的沟通状况B.小红拥有的能力C.小红家庭特定发展阶段的要求D.小红自己的想法【答案】A【解析】【解析】家庭处境化原则假设,家庭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场景。
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求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赵女士经常当着外人的面指责儿子小辉,不是说他学习不用功,辜负了妈妈的期望,就是抱怨他不听话,总是和妈妈对着干。
赵女士的抱怨没有让小辉有任何改变,反而让小辉对妈妈产生了抵触情绪。
社会工作者依据家庭成员增能的原则,尝试缓解母子间的紧张关系。
社会工作者对赵女士的下列提问中,符合家庭成员增能原则的是( )。
A.“您认为孩子为什么会这样?”B.“孩子哪些表现让您不满意?”C.“您能谈一下孩子让您感到满意的地方吗?”D.“您认为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与孩子的表现有什么关系“【答案】C【解析】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解析】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家庭成员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社会工作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如何划分的?生命周期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有何意义,请举例说明。
答: 家庭生命周期始于20世纪30年代,来源于乡村社会学中家庭生命周期的概论和儿童心理学、人类发展学中发展过程的需要与任务的有关论述以及社会学中功能学派与象征互动学派的性别、年龄、角色的概念,以及将家庭视为一个系统的思想,即偏重于家庭系统在长时间的变迁情况,其中包括了在变迁或发展过程中,家庭内人际互动与关系的研究。
家庭生命周期有以下四种划分:第一,划分为原始家庭和生殖家庭。
家庭生命周期包括了父母“个人生命循环”的后半部及“个人生命循环”的前半部,默多克认为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原始家庭或生长家庭,一是生殖家庭。
第二,学者朗特里和索罗金的划分。
最早是朗特里根据“发展理论架构”来研究英国贫穷家庭的生活状况并以二个阶段来设定贫穷家庭的生活史,因而将其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兴隆阶段和贫困时期。
20世纪30年代,乡村社会学者索罗金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夫妻开始一起生活的阶段;(2)夫妻及幼小子女共同生活阶段;(3)子女中有人能独立而离去阶段;(4)子女全部自立门户后的老年夫妻阶段。
第三,社会学家杜瓦尔的划分。
杜瓦尔的家庭生命周期架构偏重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及职务,这些技能包括生理上的成熟与对社会压力的反应。
她将其分为八个阶段(1)新婚期(没有孩子);(2)育儿期(从第一个子女出生到该子女2.5岁);(3)学龄前期(从第一个子女2.5岁到该子女6岁);(4)学龄期(从第一个子女6岁到该子女13岁);(5)青少年时期(从第一个子女13岁到该子女20岁);(6)空巢期(从第一个子女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离家);(7)中年父母期(空巢退休);(8)老年家庭成员(退休到双亲死亡)。
杜瓦尔认为,家庭有其生命周期和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各种任务。
第四,学者格里克和罗兹的划分。
1965年格里克提出一种更一般性的划分方法,将家庭分为五个阶段,即:(1)家庭形成的初婚期;(2)长子女出生;(3)最后一个子女出生;(4)最后一个子女结婚,为空巢期;(5)家庭解体,夫妻之一去世。
1977年罗兹将家庭分为七个时期,即:(1)二人之间的关系及婚姻关系之前出生的孩子;(2)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入学;(3)学龄前儿童的生育与养育期已结束;(4)有青少年子女的阶段;(5)孩子离家有自己的生活;(6)第一期的次双亲阶段(即空巢到退休的阶段);(7)第二期的次双亲阶段(即从退休到死亡的阶段)。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对于家庭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该理论说明家庭是呈阶段性发展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家庭自有它的表现特征。
在现实工作中,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帮助求助家庭充分认识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不同的,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同的么帮助求助家庭共同正确地对待不同阶段中的问题。
第二,不同发展阶段的家庭具有不同的问题及表现形式,因而家庭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也应该以“个别化”的态度,针对不同家庭所处不同的阶段及面临不同问题提供不同服务,以求服务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案例:小明是S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
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当时他才刚入校一个多月。
其母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一人独立承担着两人的生活重担。
父亲去世后,案主在学校的表现令老师和家长非常头疼,他情绪易激动,自我控制力差,行为处事冲动,攻击性强,但事后却又会主动认错;人际关系紧张方面:与同学相处不融洽,时有冲突发生,遭到同伴的排斥;创伤性经历方面:一直把父亲的去世看作是生命中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经常会想爸爸,做梦梦到爸爸,一个人的时候会常常想着爸爸在家中的情景,且不愿或者说避讳和他人谈及自己的爸爸;学习方面:成绩在班级中等偏下,作业字迹很差,自认为课业负担重,厌烦学习。
从案例中可以分析出,案主是处在杜瓦尔家庭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学龄期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家庭发展任务是以建设性方法适应社区的生活,鼓励子女教育上的成就,所以社工能更快的从教育方面入手,让老师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从而更快解决问题。
所以对家庭生涯发展阶段的了解有助于家庭工作者从事家庭评量,以确认家庭在何种生涯发展阶段的压力,各阶段有何种任务,尤其针对这种非传统家庭,这对于社会工作者的了解个案家庭是处在何种家庭阶段,以及预测个案家庭可能有的人物和角色压力非常有帮助。
二、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常见的问题是什么?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分别举例说明。
答: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中的一方与其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家庭,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有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者未婚生子。
和双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结构的特殊性,这些家庭经常会遇到经济不稳定、情感紧张等问题,具体而言,单亲家庭的问题主要有一下三点:第一,经济贫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体制转换及结构调整对单亲家庭贫困化特别是女性单亲家庭贫困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另外,由于中国目前对单亲家庭还没有特殊的、专门的优惠政策,单亲家庭所产生的经济问题、子女抚养问题、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单亲家庭自身的努力来解决,因此会使单亲家庭家长不堪重负,陷入经济贫困。
第二,子女教育问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社会化场所,对孩子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作用不同,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两个角色都是需要的,但单亲家庭却难以做到,其次在单亲家庭的教育中,父母往往会对孩子迁就溺爱或者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子女,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第三,社会支持问题。
单亲家庭时常面对着各种压力,父母在经济、或是心理都处于无助和困惑中;对孩子而言,单亲生活带来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容易造成自闭、孤僻等性格。
重组家庭也叫继亲家庭,是指一个双方至少有一方带有来自前一次婚姻或婚恋关系的孩子的家庭。
由于家庭关系和结构的不同,重组家庭的问题更为复杂,面临的挑战更多,主要问题表现在家庭关系的调试以及孩子的社会化方面。
第一,婚姻关系的调试问题。
对于重组家庭来说,每个成员都经历了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变化的过程,如何在新建的家庭中和谐相处是一个现实中的难题。
第二,亲子关系的调试问题。
由于重组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都处于一种特殊的环境和关系之中,即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存在着较大的隔阂,所以这种亲子关系的调试非常的困难。
第三,孩子的社会化问题。
有关子女社会化有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孩子的严格训练,二是孩子的脾气和性格的调理,三是得到孩子的承认。
单亲家庭案例:刘明,男,14岁,初二学生。
他从小就没有享受过宁静的家庭环境,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战争不断,他整日提心吊胆,养成了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性格。
父亲还经常把怨气撒在他身上,动不动就打骂他,久而久之,他形成了了逆来顺受或仇视一切的心理。
他为了化解父母的怨气,为了少挨打骂,为了维持住家庭,绞尽脑汁说谎,养成爱说谎的习惯。
父母离婚后,法院把刘明判给母亲,但母亲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无暇顾及他;父亲也很冷淡,从来没回来看过他。
在学校里、社会上,他也是提心吊胆,生怕被别人知道“家丑”而受歧视和嘲笑,小心翼翼地生活,自我封闭,缺乏竞争勇气和远大抱负,与老师和同学疏远。
对待学业也很不认真,旷课、逃学、打架、骂人等状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报复社会的倾向。
由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刘浩栋是典型的单亲家庭子女,并且因为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离婚受到了不少的伤害,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本案例中的刘明,社会工作者要从案主个人、家庭和学校这三方面进行介入,并通过三者的联结与互动来共同解决案主问题,促进其发展。
工作者可以通过言语如加油,鼓励或非言语等方式向案主表达尊重、信任和接纳,给予案主足够的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和勇气,让案主负面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与排解, 并且应该引导案主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情况, 通过一些行为治疗的方式让其敢于打破孤立,从而帮助案主更好的适应现在的生活。
重组家庭案例:张某,14岁,在她还没有上学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
最终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
父母离异后,张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后来又娶,后母对她是不理不睬,甚至不要她呆在自己的身边,赶得越远越好。
父亲又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
使得张在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家庭中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使张自卑,苦闷。
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张对家庭无归属感,上课老是心不在焉,一副无所谓的状态,学习成绩极差。
张某家庭的问题关键在于她的生父与后母,只要他们改变了教育方法,为张某创造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环境,一切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社会工作者应多与张某的生父进行交流,指出他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重组家庭造成家庭的缺损,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重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的失落和创伤。
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多和张某对话,对她加以鼓励和劝解,让她对新家庭重新充满自信,使这个重组家庭能够变得和谐美满。
三、亲职辅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亲职辅导分为哪几种,请以案例说明如何进行亲职辅导。
答:“亲职辅导”是由早期的“家庭教育”(“家长教育”)发展而来的,其实质是一种专业化的“亲职教育”,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中国学术界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家庭教育指导”,特指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机构,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我国港台地区较为广泛使用的则是“亲职教育”一词。
亲职教育又与家庭教育不同,王连生先生曾对二者做了区分,主要涵盖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在教育重心上,亲职教育采取儿童中心的立场,父母施教宜顾及儿童的生活需要及困难;家庭教育采用父母中心立场,父母以成人眼光、期望来施教。
其二,在教育原理上,亲职教育注重亲情的交融与内心的感动;家庭教育注重伦理的启迪与精神的感召。
其三,在教育模式上,亲职教育采用辅导的方式,注重鼓励与引导;家庭教育采取训导的方式,注重训诲与管理。
其四,在教育气氛上,亲职教育强调民主,但不流于放任态度;家庭教育偏重权威,而易趋于严格管教。
其五,在教育方法上,亲职教育运用多种角色,通过亲情交流,试图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沟通和了解,减除代沟的存在;家庭教育利用身教和管教交互作用,企盼子女依父母单一标准的价值观行事。
可见,“亲职”的概念相对“家庭”来说,对父母的角色有更为明确的界定,“亲职”强调的是父母的职责,要求父母亲首先要学习“如何做好父母亲”,然后才是“教育好子女”。
与此相应,“亲职教育”便是一种帮助父母亲自身成长的辅导与教育,它注重如何使父母具备扮演“好父母亲”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教养“好子女”,以维系家庭幸福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