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及格式
唐山沟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
4.全井田布置四个盘区,初期移交生产时,在8号煤层中布置了两个回采工作面。
5.选用单体液压支柱和切顶墩柱联合使用的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既充分利用了矿方现有设备,也比较适合唐山沟煤矿目前的技术装备水平。
二、地形、地貌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的北端,吕梁山北部的黄土高原,与大同盆地相接。
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的北部边缘,宏观为丘陵黄土地貌景观,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井田内最高点为1363.2m,最低点为1268.7m,相对高差94.5m。地面黄土广布,植被较少,枝状“V”字型冲沟发育,沟谷底部多有白垩系地层出露,主要沟谷有南刘家沟和刘家沟。
三、河流
本区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主要沟谷有南刘家沟和刘家沟,且常年无水,只是在雨季有短时洪水流径,并与淤泥河相接,淤泥河位于井田北部,常年汇集上游工业及生活废水流入大同平原,经御河汇入桑干河。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冬季较长,寒冷干燥,夏无酷暑,春秋多风,气温干燥,风沙大,风期长,四季分明,温差显著为本地区气候特点。
8、矿井原煤全员效率7.5t/工;
9、矿井在籍总人数570人;
10、矿井建设总工期11.4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1个月,建井工期10.4个月;
11、矿井建设总投资13205.04万元权威部门对除8号煤以外的其它煤层的自燃性及煤尘爆炸性进行鉴定,以便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大同市新荣区唐山沟煤矿11-2号煤层煤质、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发火倾向性测试资料。
5、矿方提供的现有采掘工程、地面设施、设备等技术资料。
6、大同市新荣区唐山沟煤矿关于委托我公司编制“大同市新荣区唐山沟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委托书”。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前言一、编制设计的依据二、设计的指导思想三、设计简况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二、地形地貌三、河流四、气象及地震五、矿区经济概况六、矿区煤炭生产建设概况七、交通运输八、电源、水源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层二、构造三、煤层及煤质四、水文地质条件五、工程地质条件六、环境地质条件七、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八、勘探程度及可靠性第二章井田开拓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一、井田境界二、矿井储量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矿井工作制度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三、矿井服务年限第三节井田开拓一、井田地质构造、老窑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二、矿井开拓三、水平划分四、大巷布置五、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第四节井筒一、主斜井二、副斜井三、回风平硐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一、井底车场形式二、井底车场硐室三、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第三章大巷运输第一节运输方式选择一、运输方式二、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第二节矿车一、矿车选型二、矿车数量计算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一、设计依据二、设计选型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第一节采煤方法一、采煤方法的选择二、工作面设备选型三、工作面支架与顶板管理方式四、工作面回采方式五、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数、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六、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七、生产时主要材料消耗指标第二节采区布置一、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采区数目、位置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二、采区尺寸、开采顺序及回采方式三、采区巷道布置四、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五、采区煤、矸运输、辅助运输及设备选择,采区通风和排水第三节巷道掘进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三、掘进工作面个数及掘进设备配备四、采掘比例关系和掘进率、矸石率预计五、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产时的三个煤量第四节移交标准及建井工期一、建井工期二、工作面开采顺序第五章矿井通风与安全第一节概况一、瓦斯二、煤尘三、煤层自燃倾向性四、地温第二节矿井通风一、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三、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四、矿井风量、负压及等积孔五、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措施第六章提升、通风、排水设备第一节提升设备一、提升方式二、主斜井提升设备三、提升安全第二节主要通风设备一、设计依据二、设计选型三、调节、反风措施第三节排水设备一、设计依据二、设备选型第四节压风设备一、设计依据二、设计选型第五节架空乘人器设备一、设计依据二、设备选型第七章地面生产系统第一节煤质及用途一、煤质分析二、煤的用途、用户第二节煤的加工第三节地面生产系统布置一、工艺方案及布置原则二、生产系统能力及主要设备配置三、工艺流程四、排矸系统第四节地面生产辅助设施一、矿井机电设备修理车间二、坑木加工三、煤样化验室第八章地面运输第一节概况第二节煤炭外运方式第三节进场公路第九章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第一节概况第二节平面布置一、平面布置的主要原则二、平面布置设计三、场地绿化和美化设施第三节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一、竖向布置原则二、竖向布置形式三、土石方工程量及填挖平衡四、场内排水第四节场内运输一、窄轨铁路二、场内道路第五节矿井其它工业场地一、风井工业广场二、排矸场三、爆破材料库第六节管线综合布置第七节防洪排涝第十章电气第一节供电电源第二节电力负荷第三节送变电一、矿井供电方案二、送电线路技术特征三、矿井中心变电所四、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校验第四节地面供配电一、地面供配电系统二、工业及民用建筑物防雷、照明第六节井下供配电一、井下负荷及井筒电缆选择二、井下供电系统第七节调度、通信一、行政通信二、调度通信第八节生产安全监测与计算机管理一、生产安全监测二、计算机管理第十一章工业建筑及行政、公共建筑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一、设计依据、指导思想二、气象条件三、工程地质、地震资料、建筑材料及设计依据第二节工业建筑物及构筑物一、生产系统的建筑物结构选型二、建筑结构特征第三节矿井行政、公共建筑物一、设计依据二、矿井行政、公共建筑面积计算三、浴室、更衣室设备计算第十二章给水、排水和采暖通风供热第一节概况及设计依据一、概况二、主要设计依据第二节给水一、矿井及工业场地用水量估算二、给水水源三、给水系统及主要给水构筑物第三节排水第四节采暖供热一、室外气象参数二、采暖三、供热四、设备选型第十三章节能减排第一节节能一、井下开采节能二、地面建筑节能三、矿井供电节能四、机械设备节能五、节煤六、给排水、暖通及环保节能第二节节水一、用水指标分析二、节水措施第三节减排一、瓦斯利用二、矸石利用三、矿井水利用第十四章矿井灾害防治及安全装备第一节开拓布置及矿压控制一、矿井、水平、采区及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二、采煤工作面、主要运输巷及回风巷的支架选型及顶板压力、下沉量的关系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评述一、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性说明二、矿井通风系统抗灾能力分析三、矿井风质、风量合格分析及合格率第三节防灭火一、开采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治措施二、井下外因火灾防治措施三、地面防灭火系统第四节防治水第五节粉尘防治一、概述二、综合防尘措施三、建立完善的井下防尘洒水管路系统四、矿井粉尘的检测、监测第六节矿井瓦斯防治一、瓦斯二、防爆措施三、隔爆措施第七节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一、生产监测系统二、计算机管理系统第八节矿井安全仪器和装备一、矿井安全仪器和装备第九节电气安全一、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分析二、电气设备接地、漏电、过流三大保护及其可靠性分析三、雷电及设置的雷电保护装置四、电气防火和防爆措施五、在预防触电方面的措施六、为防止静电第十五章环境保护第一节水污染及处理一、生活污水处理二、井下废水的处理第二节噪声污染及防治第三节矸石、废渣处理一、防治矸石山污染措施二、生活垃圾处理三、锅炉灰渣处理第四节矿井绿化、水土保持第五节地表沉陷对环境影响的预测第十六章技术经济第一节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定员一、劳动定员二、劳动生产率第二节概算投资及资金筹措一、概算投资二、资金筹措及投资分配第三节原煤生产成本一、成本计算依据二、原煤成本计算第四节销售收入、税金及利润一、煤炭用户及价格二、矿井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三、利润第五节财务评价一、盈利能力分析二、盈亏平衡分析第六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十七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第一节概况第二节产品需求状况及市场预测一、煤炭产品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二、产品的价格分析第三节回采率计算一、工作面回采率二、采区回采率。
矿井建设初步设计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任务为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已势在必行。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2009】108文批复精神,由主体企业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山西####县龙潭沟煤矿、山西####曹家村煤矿等二座煤矿及新增区兼并重组整合为一个矿井,整合后的矿井名称为山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山西####曹家村煤矿整合后不在山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田内。
2009年12月22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140000200912120049873号采矿许可证,批采10号煤层,整合后生产能力为45万t/a,为了满足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的需求,矿方委托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补充勘探并编制《山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编制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及主要地质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4、晋煤规发[2010]177号文《山西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5、2009年9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颁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
报告的主要地质任务、技术要求:1、详细查明井田内及周围较大的构造形态的发育情况,查明断层、褶曲的性质、延伸方向及长度,评价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
2、详细查明含煤地层特征,查明山西组及太原组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情况。
3、详细查明井田内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煤类、化学组成、工艺性能,评价其工业利用方向。
4、详细查明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类型,预计矿井涌水量。
5、详细查明井田内工程地质岩组划分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力学性质,说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编制内容
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编制内容煤矿的初步设计安全专编制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勘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确定煤矿区域的地质特征、地下水情况、矿层厚度和煤层赋存等信息。
根据勘察结果,评估煤层的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井的布置和开发方案。
2.工程结构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煤层特性,设计煤矿的工程结构,包括矿井的坍塌支护系统、巷道和坑口的支护结构、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等。
工程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矿井的稳定性、地质压力、地震和爆炸等因素。
3.矿山大气环境设计:进行矿山大气环境设计,包括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矿井的风流状态分析。
设计通风系统时需要考虑矿井的开采方法、矿井的布置和通风设备的选择。
通过分析矿山大气环境,评估矿工的安全和舒适性。
4.通风设计:根据矿山的开采方法和工作面的布置,设计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应确保矿井内瓦斯、煤尘等有害气体的迅速排除,矿工的进出通道和作业面的空气流通顺畅。
通风设计还需要考虑矿井的地质压力、温度、湿度和空气污染等因素。
5.火灾和爆炸防护设计:根据煤矿的工作面和设备等区域,设计火灾和爆炸防护系统。
火灾和爆炸防护系统包括瓦斯抽放系统、煤尘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等。
设计火灾和爆炸防护系统需要考虑火源的产生、传播和发展等因素。
6.废弃物处理设计:设计废弃物处理系统,确保煤矿的废弃物能够安全处理和排放。
废弃物处理系统应包括废水处理设施、废矸石堆放和回填等设施。
设计废弃物处理系统需要考虑废弃物的产生量、成分和处理方法。
7.安全设备和装置设计:根据煤矿的开采和处理流程,设计安全设备和装置,确保矿工的人身安全。
安全设备和装置包括通风设备、防尘装置、工作面监测系统、安全通信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等。
设计安全设备和装置需要确保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总之,煤矿的初步设计安全专编制内容应围绕地质勘察、工程结构设计、矿山大气环境设计、通风设计、火灾和爆炸防护设计、废弃物处理设计以及安全设备和装置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煤矿的安全运营。
矿井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一、投资范围本次初步设计概算投资范围包括矿井从筹建至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前设计所规定的全部井巷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安装工程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投资,预备费、铺底流动资金按规定列入建设项目总资金。
二、编制依据(一)工程量:依据本次设计提供的工程量表、图纸、说明书及机电设备器材目录。
(二)采用定额指标1、井巷工程:执行煤规字[2007]第90号文颁发的《煤炭建设井巷工程概算定额》(2007基价)及《煤炭建设井巷工程辅助费综合定额》(2007基价)。
2、土建工程:执行煤规字〔2000〕第183号文颁发的《煤炭建设地面建筑工程概算指标》(99统一基价)。
3、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执行煤规字〔2000〕第183号文颁发的《煤炭建设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指标》(统一基价)。
1(三)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及有关费用设备价格:采用询价和《2010年机电产品报价手册》,以及《煤炭工业常用设备价格汇编》(九九版)。
材料预算价格:材料预算价格采用《山西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信息》2010年第2期,不足部分采用《煤炭工业安装工程定额外材料预算价格》(九九版)。
建安工程概算综合调整系数参煤邯价字【2008】17号《关于对建安工程概算综合调整系数的批复》。
设备运杂费:按设备原价的6%计算。
材料运杂费:按材料原价的8%计算。
备品备件购置费:按设备价值的1%计算。
(四)工程取费井巷工程执行中煤建协字〔2007〕第90号文的规定。
见“费率计算表(一)”。
土建工程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执行煤规字〔2000〕第48号文的规定。
见“费率计算表(二)”。
(五)工程预备费根据中煤建协字〔2007〕第90号文的规定按7%计取。
2(六)煤炭建设其他费用:执行中煤建协字〔2007〕90号文。
(七)资金来源根据国发[2009]第27号文的规定,项目总造价的70%拟采用银行贷款,30%由企业自筹解决,建设期间投资贷款利率按银行现行规定为5.76%。
三、投资分析根据以上编制依据,计算出矿井本次建设项目总资金为35969.41万元,吨煤投资为399.66元。
某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审定版)
山西省原平市石豹沟煤矿奇村井田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工程编号:设计规模:所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目录前言 (1)第一章井田自然概况及资源整合前矿井现状 (5)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 (5)第二节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 (6)第二章资源整合的条件 (10)第一节资源条件 (10)第二节外部条件 (35)第三节资源整合条件综合评述 (36)第三章井田开拓 (37)第一节资源整合前各矿开拓开采现状 (37)第二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37)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2)第三节井田开拓 (43)第四节井筒 (48)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49)第四章大巷运输及设备 (52)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 (52)第二节矿车 (60)第五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61)第一节采区布置 (61)第二节采煤方法 (64)第三节巷道掘进 (71)第六章通风和安全 (74)第一节矿井通风条件概况 (74)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81)第七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101)第一节提升设备 (101)第二节通风设备 (110)第三节排水设备 (112)第四节压缩空气设备 (114)第八章地面生产系统 (116)第一节煤质及其用途 (116)第二节煤的加工 (118)第三节生产系统 (119)第四节生产系统辅助设施 (122)第九章地面运输 (123)第一节概况 (123)第二节场外公路 (123)第三节其他运输 (124)第十章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125)第一节概况 (125)第二节平面布置 (126)第三节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128)第四节场内运输 (129)第五节矿井其他工业场地布置 (129)第六节防洪排涝 (130)第十一章电气 (131)第一节供电电源 (131)第三节送变电 (132)第四节地面供配电 (139)第五节井下供配电 (140)第六节监控及计算机管理 (149)第七节通信 (155)第十二章地面建筑 (157)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 (157)第二节工业建筑物及构筑物 (158)第三节行政、生活福利建筑 (160)第十三章给水和排水 (164)第一节给水 (164)第二节排水 (170)第三节室内给排水 (172)第四节消防及洒水 (172)第十四章采暖、通风、供热及节能 (175)第一节采暖与制冷 (175)第二节井筒防冻 (178)第三节锅炉房设备 (178)第四节室外热力管网 (180)第五节节能与节水 (181)第十五章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184)第一节概述 (184)第二节各种污染的防治措施 (187)第三节地面塌陷治理 (190)第四节水土保持措施 (192)第五节机构设置及专项投资 (192)第十六章建井工期 (194)第一节建井工期 (194)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197)第十七章技术经济 (198)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198)第二节建设项目资金概算 (200)第三节原煤生产成本 (202)第四节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206)第五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8)山西省原平市石豹沟煤矿奇村井田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前言山西省原平市石豹沟煤矿奇村井田位于位于山西省原平市长梁沟镇奇村西,距原平市40km,行政区划属长梁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8°45′27〞— 38°46′10〞,东经112°18′04〞—112°19′02〞。
矿井设计初步设计的基本内容
矿井设计初步设计的基本内容初步设计的基本内容矿井初步设计是矿井建设的基本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完成时,应提交下列文件: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清册、初步设计概算书、初步设计附图。
初步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1.矿井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地质条件,地质勘探程度,说明井田境界及划分、储量以及生产能力。
2.对几个主要的井位及工业场地位置方案和开拓方案进行的经济技术比较,确定推荐方案,进行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设计,提升运输设计,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设计,各辅助系统设计,巷道掘进和支护设计,矿井降温以及预防井下灾害的措施。
3.采矿方法、巷道布置和开采工艺以及采掘机械配备,确定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能力时生产要求,矿石和矸石的运输与相关设备选型。
4.矿石品质、品位与用途,洗选加工工艺流程、地面生产系统及相应各环节的设备;矸石处理方法和排矸、处理系统;机修厂、化验室和坑木场;设备及面积。
5.地面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铁路及公路),相关装车站、桥涵和铁路经营管理。
6.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风井工业场地及平面布置,爆破材料库库址,防洪排涝措施。
7.矿井供电和供配电系统、通信及运输调度,矿井的安全和生产监控与计算机管理系统。
8.地面建筑设计所需的数据资料、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条件,地面工业建筑物、构筑物内容及居住区布置。
9.全矿给排水、暖通和供热,消防系统,以及井上下除尘降尘,井筒防冻。
10.矿井环保标准和环境保护的设计依据与要求,地表塌陷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噪声治理等。
II.工业卫生设施与绿化规划,环境监测任务的范围及其内容,以及监测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2.井巷工程量、施工顺序、进度指标和工期,土建工程与机电安装工程量和施工顺序,工程综合排队和总工期。
13.矿井劳动定员、成本估算、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总概算,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文本书
XX煤炭运销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二○一一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井田自然概况及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 (7)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 (7)第二节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 (8)第二章兼并重组的条件 (14)第一节资源条件 (14)第二节外部条件 (41)第三章井田开拓 (45)第一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 (45)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52)第三节井田开拓 (53)第四节井筒 (60)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62)第四章大巷运输和设备 (64)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 (64)第二节矿车 (65)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 (66)第五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73)第一节采煤方法 (73)第二节采区布置 (78)第三节巷道掘进 (80)第六章通风和安全 (84)第一节矿井通风安全情况 (84)第二节瓦斯抽放 (87)第三节矿井通风 (102)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111)第七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155)第一节提升设备 (155)第二节通风设备 (164)第三节排水设备 (168)第四节压风设备 (173)第五节瓦斯抽放设备 (176)第八章地面生产系统 (188)第一节煤质及其用途 (188)第二节煤的加工 (188)第三节地面生产系统 (188)第四节辅助设施 (192)第九章地面运输 (194)第一节概况 (194)第二节场外公路 (194)第十章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196)第一节概况 (196)第二节平面布置 (197)第三节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199)第四节场内运输 (200)第五节矿井其它工业场地布置 (201)第六节管线综合布置 (202)第七节工程建设项目用地 (202)第八节防洪排涝 (203)第十一章电气 (204)第一节供电电源 (204)第二节电力负荷 (204)第三节送变电 (204)第四节地面供配电 (208)第五节井下供配电 (210)第六节监控与计算机管理 (212)第七节矿井通信 (217)第十二章地面建筑 (220)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 (220)第二节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 (222)第三节行政、公共建筑 (225)第十三章给水排水 (228)第一节给水 (228)第二节排水 (231)第三节室内给排水 (235)第四节消防及洒水 (236)第十四章采暖、通风及供热 (237)第一节采暖与制冷 (237)第二节井筒防冻 (238)第三节锅炉房设备 (238)第四节室外供热管道 (238)第十五章节能减排 (240)第一节节能 (240)第二节减排 (249)第十六章职业安全卫生 (250)第一节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250)第二节主要防范措施 (252)第三节主要防范措施 (257)第十七章环境保护 (258)第一节概述 (258)第二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262)第三节地表塌陷治理 (267)第四节机构设置及专项投资 (268)第十八章建井工期 (270)第一节建井工期 (270)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273)第十九章技术经济 (274)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274)第二节建设项目资金概算 (274)第三节原煤生产成本 (277)第四节技术经济分析及评价 (279)第五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80)附录:一、设计委托书。
山西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前言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XX重组办发[2009]20号”《关于XX市XX市城区、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同意山西XX无烟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已关闭)整合为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
兼并重组整合前原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是由原XX市城区XX五门联办煤矿改制而成,位于矿区中部,始建于1983年,于1984年投产,批准井田面积1.1164km2,批准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生产能力为9万t/a;原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0.3321Km2, 批准开采3号煤层,于1983年建井,1985年投产,生产能力9万t/a,现已关闭;原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0.9734Km2,批准开采3号煤层,于1984年建井,1985年投产,生产能力9万t/a。
2009年11月19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公司颁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XX,批准该公司开采3#—15#煤层,井田面积为7.4176km2,开采深度标高775m~640m,生产规模60万t/a。
为尽快使矿井投入正常生产,产生经济效益,保证矿井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当地劳动就业问题,依据省煤炭工业厅【2010】1596号文对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地质报告的批复,井田内的3号煤层达到勘探程度,并按省煤炭厅XX办基发【2009】83号文的精神,应矿方委托,我院编制《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1、《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设计委托书。
2、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1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XX)。
3、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XX重组办发【2009】20号“关于XX市城区、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4、XX市煤田地质勘探队编制的《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煤矿整合改造初步设计
前言XX井XX煤矿(以下简称XX煤矿)位于XX井镇西约3km,行政区划属乌海市海南区管辖。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8年5月22日以内国土资采划字[2008]0087号文下达《划定矿区范围批复》,XX井XX煤矿与乌海市海南区东方红后矿(以下简称东方红后矿)进行重组整合,合并组建为XX井XX煤矿(以下简称XX煤矿),由17个拐点控制,矿田面积为1.8816km2,开采标高为1350-1220m。
根据煤矿(原XX井XX煤矿、鄂托克旗阿尔巴斯黑龙贵煤矿和东方红后矿)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通过的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本矿16-1、16-2、17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共计为627万吨,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328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91万吨,氧化带资源储量8万吨。
根据计算包括原井工矿采空区的复采煤量534.30万吨,复采毛煤量548.19万吨,XX露天矿的全矿总计毛煤量为1108.7万吨。
本矿田拟改扩建为年产0.60Mt/a的露天煤矿进行开采。
XX井XX煤矿委托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科学研究所编制《XX井XX煤矿整合改造初步设计》。
本《安全专篇》就是与《XX井XX煤矿整合改造初步设计》相配套设计的。
一、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2、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XX井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3、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XX井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内国土资储备字[2004]230号);4、《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XX井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内国土资储评字[2004]26号);5、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3勘探队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阿尔巴斯黑龙贵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6、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阿尔巴斯黑龙贵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内国土资储备字[2004]177号);7、《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阿尔巴斯黑龙贵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内国土资储评字[2004]177号);8、内蒙古自治区矿业开发总公司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东方红后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9、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东方红后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内国土资储备字[2005]166号);10、《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勘探区东方红后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内国土资储评字[2005]166号);11、《XX井XX煤矿整合改造初步设计》;12、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关于《XX井XX煤矿整合改造初步设计》的批复;13、参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矿井、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国安监监一字[2002]65号);1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6年版《煤矿安全规程》;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2005;16、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17、矿方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18、煤层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精品
前言一、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的核准文件,参与兼并重组各矿井名称及隶属关系,兼并重组后矿名及隶属关系。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25号文“关于吕梁市离石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XX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重组整合原山西吕梁离石区XX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吕梁石州煤业有限公司,整合后矿井名称为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吕梁离石区XX煤业有限公司与原山西吕梁石州煤业有限公司均为过渡生产井。
二、编制矿井兼并重组设计的依据1、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委托书;2、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11月3日颁发的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C1400002009111120041626号《采矿许可证》;3、山西XX能源有限公司2009年10月编制的《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4、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 25号文《关于吕梁市离石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5、山西省工商局(晋)名称预核内[2009]第008068号文《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6、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所执行的煤炭工业规范、规定有:《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矿井电力设计规范》、《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矿井防灭火规范》、《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救护规定》、《煤矿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规定》、《煤矿反风规定》、《煤矿安全通风装备标准》、《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巷道煤柱留设与带压开采规程》等;7、矿方提供资料及现场调研资料。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尽量利用矿井现有的设施及设备,充分考虑地方煤矿的特点,同时本着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原则进行设计。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布置以采、掘、运为中心的各主要生产环节,力求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
推荐-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初步设计说明书 精品 精品
目录前言 (1)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第一节矿井概况 (1)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4)第三节矿井开采现状 (13)第二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5)第一节矿井资源/储量 (15)第二节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7)第三章井田开拓 (18)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 (18)第二节井口、主要大巷位置及水平划分 (21)第四章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 (22)第一节井筒 (22)第二节井底车场 (23)第三节主要硐室 (24)第五章采煤方法、工艺及采掘机械化 (26)第一节采煤方法、工艺及采煤机械化 (26)第二节巷道掘进及掘进机械化 (31)第六章井下运输 (33)第一节井下煤炭运输 (33)第二节井下辅助运输及车辆配备 (39)第七章通风与安全 (41)第一节设计依据 (41)第二节矿井通风设计 (42)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46)第四节抽放瓦斯 (53)第五节安全监控、监测 (54)第八章矿井主要生产环节设备选型 (56)第一节主井提升设备 (56)第二节副井提升设备 (64)第三节矿井排水 (69)第四节主通风机选型 (72)第五节压气设备 (74)第九章生产地面系统 (77)第一节煤质及产品方案 (77)第二节地面生产系统 (77)第十章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 (81)第一节总平面布置 (81)第二节竖向布置 (82)第三节地面运输 (83)第十一章供电 (84)第一节电源和负荷 (84)第二节地面供配电 (84)第三节井下供配电 (87)第十二章监控、通信及计算机管理 (89)第一节监控与计算机管理 (89)第二节矿井通信、信号与计算机管理 (89)第十三章地面建筑、给排水和供热通风 (92)第一节地面建筑 (92)第二节给排水 (92)第三节井上、下消防除尘洒水 (96)第四节采暖、供热及通风 (97)第四节井筒防冻及锅炉供热 (99)第十四章环境保护 (101)第一节概述 (101)第二节环境保护设计 (101)第三节管理机构及投资 (105)第十五章工业卫生、消防及节能 (107)第一节工业卫生 (107)第二节消防灭火 (107)第三节节能 (108)第十六章建井工期 (111)第一节建井工期 (111)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113)第十七章经济 (114)第一节劳动组织及定员 (114)第二节经济分析 (115)附件:1.设计委托书2.《采矿许可证》3.《检验报告》前言一、概述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XX县XX镇XX村,经济类型属有限责任公司。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版) 精品
总论一、项目建设背景1、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及隶属关系项目名称:XX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
隶属关系:XX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XXXXXX集团有限公司,行政区划隶属XX市XX县XX镇。
所在位置:XX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煤田西北部,XX县境内,东距XX市约34km,西距XX县城24km。
2、建设单位概况XXX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集团)成立于1980年,是全国四家具有XX出口成交权的出口企业之一和XX省唯一拥有出口内销两个通道的大型国有企业。
XX集团业务目前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即XX能源产业、高铁轮对制造产业和金融投资产业。
截至2008年底,总资产达136亿元,职工总数6314人,子公司35个。
2008年XX集团共完成煤焦贸易量42.85Mt,销售收入达219亿元,利润10.4亿元。
XX贸易已形成覆盖XX 主产区、遍布重要运输线、占据主要出海口的独立完善的XX内外贸运销体系,在XX省XX工业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XX用户及众多国内用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
XX集团在2009年全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列第254位,在XX省企业百强中位居第十位。
2008年5月15日,以XX集团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XX国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通过股份制改造和重组,实现产业与资本的融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争取到“十一五”末迈进国内先进的特大型XX产销企业行列。
3、项目前期工作与核准过程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2009年8月编制完成《XXXXXX 集团有限公司XX鹊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XXXX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方案中规划XX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0.60Mt/a。
晋煤重组办发[2009]9号文《关于XX市市直和XX县、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对上述文件进行了批复。
煤矿方案的格式
煤矿方案的格式煤矿方案是指针对煤矿开发项目的一个全面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资源估算、采矿、工艺选用、设备配置、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
煤矿方案的编制是煤炭企业开展煤炭开采的前置工作,是煤炭企业获得开采许可证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文将介绍煤矿方案的编制内容和格式。
1. 煤矿方案的编制内容1.1 煤矿规划煤矿规划是煤矿方案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资源估算、选矿、采矿和煤炭加工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煤矿矿藏资源储量估算。
•煤炭的品位、质量、物理和化学特性分析。
•选矿流程和工艺设计方案。
•采煤方案和采煤工序的设计方案。
•煤炭的运输、储存、煤炭加工等方面的设计方案。
1.2 环境保护在煤矿方案编制过程中,环境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包括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两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煤矿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和分析。
•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和管理方案。
•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重复利用方案。
•煤炭产区生态恢复和保护方案。
1.3 安全生产煤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频繁,安全生产是煤矿方案中不可忽略的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煤矿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管理方案。
•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投入、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设计方案。
•各类事故预防和应对方案。
2. 煤矿方案的编制格式煤矿方案的编制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法规和标准,同时还应该符合当地煤炭企业资源特点和技术水平。
一般来说,煤矿方案应该包含如下部分:2.1 封面煤矿方案的封面应该包含煤矿名称、煤矿规划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基本信息,并将中英文名称并列,使用宋体字体,字号16号。
2.2 目录煤矿方案的目录应该列出整个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章节,便于读者查看和使用。
2.3 前言煤矿方案的前言应该介绍煤矿方案的编制目的、背景、范围、内容、编制方法、编写依据,并对主要设计思路和方案做简要介绍。
2.4 煤矿规划煤矿规划部分是煤矿方案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应该包含煤矿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和技术要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一、××煤矿资源整合的核准文件,参与资源整合各矿井名称及隶属关系,资源整合后矿名及隶属关系。
二、编制矿井资源整合设计的依据三、设计的指导思想四、资源整合设计的特点五、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需在下一阶段设计中解决或提请审批机关决定和有关单位注意的问题与建议第一章井田自然概况及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一、交通位置:矿区、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及隶属关系。
插图: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
三、河流:河流的分布、范围、流量、流速、水深及最高洪水位等。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气象资料来源及其完整性,矿区气候性质及气温变化。
雨季时间、年平均及最大降雨量、年蒸发量。
结冰及解冻日期,最大冻结深度,平均积雪厚度。
全年最大和最小频率风向和最大风速。
地震情况及地震烈度。
第二节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各矿生产建设情况,开采方式,主要装备和能力。
(分矿叙述)插图:各矿井田范围及采掘实测图(标明采空区、老空区、火区和四邻关系)附表:各矿能利用的井巷断面特征表,能利用的主要设备明细表第二章资源整合的条件第一节资源条件一、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及地质报告批准文号二、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地层层序,沉积厚度及岩石特征,煤系地层走向、倾斜、倾角及其变化规律,煤田和井田地质构造及其相互关系,断层和褶皱发育情况及其分布规律,火成岩侵入情况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陷落柱、剥蚀带等其它构造情况。
附表:主要断层特征表。
表2-2-1 井田断层一览表三、煤层及煤质:含煤层数、煤层厚度、层间距、顶底板岩性、物理力学性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与顶板管理有关的实测指标、参数,煤层硬度和节理发育情况;煤层结构,夹石的岩性、厚度及分布规律,结核伴生情况;煤层露头及风氧化带。
煤质概述。
附表:可采煤层特征表。
各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四、瓦斯赋存状况及其涌出量,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性及发火期,地温情况。
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情况。
五、井田水文地质含水层、隔水层分布发育情况及其变化规律;含水层的富水性(水位、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补给来源及其与地表水的联系;井田内小窑及采空区积水情况,断层、陷落柱等裂隙导水性,钻孔封孔情况。
矿井涌水量预测(正常、最大涌水量)。
六、对井田地质勘探程度的评述1.对勘探类型和勘探基本网度的评价。
2.地质构造对开采影响的分析。
3.煤层对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分析及对开采的影响。
4.能利用资源/储量的复核、验算,高级资源/储量的范围、储量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
5.水文地质,瓦斯等级、煤质分析等资料的精确程度及对开采的影响。
6.对地质资料的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应补充勘探工作的建议。
第二节外部条件一、外运条件分析二、水源情况三、电源情况四、征购地情况五、市场分析第三节资源整合条件综合评述第三章井田开拓第一节资源整合前各矿开拓开采现状分矿叙述井田面积、保有能利用资源/储量、设计可采储量、井型,简述开拓开采情况。
第二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一、井田境界:确定井田境界的依据、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及井田面积。
与四邻矿井及小窑的关系。
二、资源/储量:根据地质条件结合开采技术经济等因素,提出经济可采储量的范围和界限。
计算资源/储量的煤层最小可采厚度、最高灰分、最高硫分、夹石剔除厚度。
计算井田内保有能利用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设计储量和设计可采储量。
(分水平和分煤层统计计算,全井田及第一水平高级储量占工业储量的百分数)附表:矿井保有能利用资源/储量汇总表(按煤层、牌号、级别、水平分别列出)。
矿井设计储量汇总表(按煤层、牌号、级别、水平分别列出)。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汇总表(按煤层、牌号、级别、水平分别列出)。
表3-2-2 单位:Mt表3-2-3 单位:Mt三、安全煤柱及各种煤柱的留设和计算方法。
第三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矿井工作制度:设计年工作日,日工作班数,每天净提升小时数。
二、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依据。
三、矿井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及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采用的储量备用系数。
第四节井田开拓一、井田内地质构造、老窑范围、火区、煤层及水文条件、资源整合各矿采空区等对井田开拓开采的影响。
二、井田开拓方案:开拓布置时,在不影响总体布置的合理性和设计井型、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已有设施和设备。
列举各主要开拓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阐述选定方案的理由(对已有井筒和场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三、井口数目和位置的选择。
插图:各主要开拓方案平、剖面图。
四、水平划分及阶段垂高的确定。
各水平之间的连接方式。
五、主要运输大巷及总回风道的布置方式和位置选择。
六、矿井各水平、煤层、上下山和采区的开采顺序,第一水平采区划分和配采关系。
七、对于受开采影响的建(构)筑物、水体、铁路,论述哪些搬迁,哪些留设煤柱,哪些进行“三下”开采。
需要搬迁的村庄的数目、面积和人口,并提出安排意见。
第五节井筒一、井筒用途、布置及装备(对改造利用的井筒,应明确如何改造)。
附表:井筒特征表表3-5-1插图:井筒断面图(1:50)二、井壁结构:利用井筒井壁结构。
新开井筒井筒检查孔资料,井筒穿过的表土层和岩层的性质及井壁结构。
第六节井底车场及硐室一、井底车场形式的选定(利用或改造利用的,应阐明如何利用和改造)。
二、空重车线长度的确定、列车运行及调车方式、车场通过能力的计算(采用矿车做主运输时计算)。
插图:井底车场线路图。
三、井底车场硐室名称及位置。
井底煤仓的形式、容量、清理撒煤方式。
水仓布置及容量计算,水仓的清理方式。
井下爆破材料库(或发放硐室)的形式、容量及通风系统。
四、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的支护方式及支护材料。
插表:井底车场及硐室工程量表。
第四章大巷运输及设备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一、结合矿井设计井型和资源整合前各矿的煤炭及辅助运输方式,对矿井煤炭及辅助运输方式进行选定,煤、矸、材料、设备的运输系统和转装站的布置,人员运送方式和系统。
二、确定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
第二节矿车一、矿车选型(应考虑资源整合前各矿已有矿车情况)。
二、各类矿车和运人助行设备的数量计算(利用的、新增的)。
附表:矿车规格特征表。
附表;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各类矿车数量表。
表4-2-1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一、设计依据(列出选型计算中需要的原始依据)。
二、选型计算。
当采用电机车时,应包括(1)列车组成及机车类型和数量的确定;(2)整流设备;(3)接触线网;(4)大巷运输以外的机车型号、数量。
当采用胶带输送机时,应包括输送机型号、长度、带宽、运输速度、运输能力、输送机功率以及驱动装置等的选择和计算。
并附胶带输送机规格特征及数量表。
第五章采区布置及装备第一节采煤方法一、根据地质构造,煤层的稳定性及其开采条件,具体分析适用于各种采煤设备的块段及储量。
说明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二、工作面采煤、装煤、运煤方式及设备选型。
三、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支护设备选型。
四、工作面回采方向与超前关系。
五、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数、月进度、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
各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及倒替接续关系。
六、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第二节采区布置一、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能力时的采区数目,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二、煤层分组、分层关系和开采顺序。
三、采区尺寸、巷道布置,沿煤层的、集中的和岩石集中巷道的数目、作用及其联络巷的布置形式。
四、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大巷主运输为矿车时设计)。
五、采区煤、矸运输和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选型。
采区通风和排水。
附表:达到设计能力时采区工作面特征表。
表5-2-1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采区工作面特征表第三节巷道掘进一、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
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三、掘进工作面个数、组数。
掘进的机械配备。
四、矿井生产时采掘比例关系,矸石率的预计。
五、移交生产时的井巷工程量(新增的、改造的),掘进率。
附表:井巷工程量汇总表。
表5-3-1 新增井巷工程量汇总表第六章通风和安全第一节矿井通风条件概况一、资源整合前各矿及地质报告提供的井田瓦斯、煤尘、自燃、煤和瓦斯突出及地温等情况。
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对各水平瓦斯等级及地温变化的预计和依据。
第二节矿井通风一、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选择(对已有井筒利用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
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三、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四、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的计算。
附图: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系统图附表:风压计算表。
五、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
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针对本矿安全条件,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
二、预防煤和瓦斯突出的措施。
三、采用抽放瓦斯时,应说明瓦斯的来源、涌出量、压力和资源整合前各矿的情况,论述抽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抽放方式及系统的选择,设备的选型,预计的抽放效果(附抽放系统图)。
四、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和工艺。
五、粉尘的综合防治。
六、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七、井下安全监控设备选型及布置。
自救器的配备。
八、矿山救护。
明确矿井发生灾害时的矿山救护队及其位置、规模、编制和救护行程。
第七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第一节提升设备一、资源整合前各矿的提升设备情况对资源整合前各矿的提升方式及设备进行简述和能力核算,明确对本次设计是否有利用价值。
二、提升方式装有提升设备的井筒特征、用途,提升设备的种类和配置情况。
提升方式的确定。
三、主提升设备设计依据(列出选型计算中需要的原始依据)。
提升容器、钢丝绳、绞车(包括机械部分、电动机和电气控制设备)的选型计算,列出主要计算步骤和结果,并验算提升能力,采用摩擦轮提升时,要作防滑验算。
当采用胶带输送机提升时,包括输送机型号、长度、带宽、提升速度、提升能力,输送机功率、驱动装置等的选择和计算。
四、副提升设备内容同主提升,验算提升能力时,需作出最大班作业提升时间平衡表。
五、辅助提升设备,内容参照主提升。
六、采区提升设备,内容参照主提升。
第二节通风设备一、设计依据,包括前、后期风量和负压的变化情况。
二、通风设备(包括通风机、电动机和配电控制设备)的计算选型。
对资源整合前各矿的主扇进行简述和能力核算,明确对本次设计是否有利用价值。
三、反风措施。
插图:通风系统特性曲线图。
第三节排水设备一、主排水设备设计依据(列出选型计算中需要的原始依据)。
排水系统的确定。
明确资源整合前各矿的主排水设备对本次设计是否有利用价值。
水泵的台数和型号选择,电动机和控制设备选型,并对大型电动机作起动验算。
排水管路需要趟数和管材,规格的选择。
二、井底水窝、采区排水设备的选择。
分别列出设计依据和选型结果。
插图:主排水泵工作状况特性曲线图、排水系统图。
第四节压缩空气设备一、设计依据,包括风动工具种类和使用数量、需要压缩空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