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交流课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交流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1c439f51e79b8968022675.png)
例6:一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有四种,其比例 为3:1:3:1,这种杂交组合为( )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适用范围:
细胞核遗传
用豌豆做杂交实验
孟德尔
a、自花传粉,严格的闭花授粉,避免外 来花粉干扰,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 b、花大,易于人工去雄,授粉。
c、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植株做杂 交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分析
如何利用豌豆进行杂交?
1.选择杂交亲本 2.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 部雄蕊; 3.套袋—给去雄的花朵套上 纸袋,以防外来花粉授粉;
2)双亲性状相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思路: 1、判断显隐性状 例: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 的枣红马杂交,生出了20匹黑马和20匹红 马。据此可推断何种颜色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A、黑色 B、枣红 B C、黑色或枣红 D、无法确定 若亲代之一为显性纯合子,则子代全为 显性性状。(即AA×__→A_)
红色长果与杂合黄色圆果番茄杂交,写出子
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P: Aabb 配子:Ab ab
X
aaBb aB ab
子代:AaBb Aabb aaBb aabb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思路: 1、判断显隐性状 Aa 例: 红花×白花 全是红花 AA×aa 1)双亲性状不同,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 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显现的为隐性 例: 红花×红花 3红花:1白花 Aa×Aa 3A_:1aa 正常×正常 白化病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 机结合,使F2出现三种 组合,DD,Dd,dd,数量 之比接近1:2:1,性状 之比接近3:1。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1c21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1.png)
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人的正 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对 应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XB XB XB Xb Xb Xb XBY
正常 正常 色盲 正常
(携带者)
Xb Y
色盲
人类红绿色盲的 几种遗传方式
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 Х 男性红绿色盲
(遗传图解及解释)
2.女性携带者 Х 正常男性
母本
父本
子一代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A.高矮茎杂交试验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在杂交时两亲本的相对性状 能在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叫 显性性状 。不表现出来的叫 隐性性状。
自交:
相关符号
P: 表示亲本(parent) ♀: 表示母本(female parent) ♂: 表示父本(male parent) ×: 表示杂交 F (filial generation): 表示杂种后代 F1: 杂种一代 F2: 杂种二代 Fn: 杂种n代 : 自交
(遗传图解及解释)
3.女性携带者 Х 男性红绿色盲 (自行练习)
4.女性红绿色盲 Х 正常男性 (自行练习)
其他性遗传
血友病(X隐性遗传 ) 毛耳(Y连锁遗传 )
例3生产上的应用 ─初生雏鸡自别雌雄
★ 快慢羽速(k和K)
Zk Zk ×ZK W
♂快
♀慢
ZKZk×Zk W
♂慢
♀快
★快慢羽识别: 时间 部位 表现:快羽型:主翼羽>覆主翼羽2mm。
慢羽型:倒长型 主未出型 等长型
主 翼 羽
覆 羽主
翼
分离规律的意义
➢ 具有普遍性,不仅植物中广泛存在,在其他二倍 体生物中都符合这一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1b5f3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6.png)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般指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了遗传学诞⽣的著名定律。
下⾯⼩编给⼤家分享⼀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交:植物体中⾃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交是获得纯合⼦的有效⽅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性状:⽣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理特性的总称2)相对性状:同种⽣物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个体类1)表现型:⽣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4)纯合⼦:基因型相同的个体。
例如:AA aa5)杂合⼦: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例如:Aa⼆、⾃由交配与⾃交的区别⾃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称随机交配;⽽⾃交仅限于相同基因型相互交配。
三、纯合⼦(显性纯合⼦)与杂合⼦的判断1.⾃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
例如:Aa×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AA(显性性状)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Aa(显性性状)鉴定某⽣物个体是纯合⼦还是杂合⼦,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交法均可以,但是对于⾃花传粉的植物⾃交法较简便。
《孟德尔遗传规律一》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78ac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f.png)
孟德尔的贡献和影响
揭示了遗传规律,为遗传学奠 定了基础
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对农业 、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影响 至今
0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分离定律
总结词
遗传物质在亲本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详细描述
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杂合子自交时,遗传因子会发生自由组合,使得后代出现多样性。
新组合的现象。
重组可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或非同 源染色体之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
之一。Leabharlann 通过基因重组,生物体可以产生新的基 因组合,增加基因多样性,从而适应不
同的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都有一个特定 的位置和功能。
基因突变的解释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偶然变化,可以由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引起。
突变可以发生在基因的任何位置,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功能的丧失、增强或产生新的功能,从而影响生物体 的性状。
基因重组的解释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生命周期内,基 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重
这些实验包括异花授粉实验、自交实 验、正反交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进 一步验证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规 律。
04
遗传定律的应用
在农业上的应用
作物育种
通过应用孟德尔遗传规律,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进行杂交,培育出抗病、抗 虫、高产的优质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转基因技术
基于孟德尔遗传规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实现基因改良 和品种创新。
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7a1dc9c0912a21615792962.png)
孟德尔遗传规律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在1858~1865年的8年间做了大量豌豆杂交实验。
他把子叶为黄色和绿色的豌豆杂交,第1年收获的豌豆的子叶都是黄色的;第2年,当他把第1年收获的子叶为黄色的豌豆再种下时,收获的豌豆的子叶颜色既有黄色也有绿色。
同样地,他把圆粒和皱粒豌豆杂交,第1年收获的都是圆粒豌豆;第2年,当他把这种杂交圆粒豌豆再种下时,收获的却是既有圆粒豌豆又有皱粒豌豆。
实验的具体数据如下:为什么表面完全相同的豌豆会长出这样不同的后代呢?而且每次试验第2年收获的结果比例都接近3:1,非常稳定。
孟德尔认为其中一定有某种遗传规律,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研究,终于找到了规律,并提出了一种遗传机理的概率模型。
这一发现为近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孟德尔本人也成了遗传学的奠基人。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且是随机组合的。
用DD表示子叶为纯黄色的豌豆的一对遗传因子,用dd表示子叶为纯绿色豌豆的一对遗传因子。
当这两种豌豆杂交时,子一代(第一年收获的豌豆)的遗传因子全部为Dd。
当把子一代杂交豌豆再种下时,子二代(第二年收获的豌豆)同样是从父本和母本各随机地继承一个遗传因子,所以子二代的遗传因子有三种类型:DD,Dd,dd。
对豌豆的颜色来说,D是显性因子,d是隐性因子。
当显性因子与隐性因子结合时,表现显性因子的现状,即DD、Dd都表现为黄色;当两个隐性因子集合时,才表现隐性因子的性状。
即dd 表现为绿色。
由于子代的遗传因子是父本和母本的遗传因子等可能随机组合,因此在子二代中,DD,dd 出现的概率都是0.25,Dd出现的概率是0.5,所以子二代中子叶为黄色的豌豆(Dd,DD)与子叶为绿色的豌豆(dd)的比例大约是3:1。
在孟德尔豌豆实验中,设A等于“子二代豌豆中随机选择一粒子叶是绿色的豌豆”,则A是一个随机事件。
孟德尔的实验试验(次数为8203)表明,事件A发生的频率约为0.2494。
孟德尔遗传规律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cab5f55ef7ba0d4a733b76.png)
生 物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命题热点· 课堂讲练 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课时作业
[易误警示] 基因的行为并不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1)并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并不是真核生物中所有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叶绿体、线粒体 中的基因都不遵循遗传规律。 (3)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命题热点· 课堂讲练 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课时作业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生 物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命题热点· 课堂讲练 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萨顿的假说
染色体 携 带 着 从 亲 代 传 递 给 下 一 代 的 , 即 1 . 内 容 : 基 因 是 由 _______
B.X、灰身,常、白眼 D.X、黑身,常、红眼
生 物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命题热点· 课堂讲练 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课时作业
生 物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命题热点· 课堂讲练 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课时作业
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后代中灰身∶黑身=3∶1,且雌雄比例相同,故
生 物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命题热点· 课堂讲练 知能演练· 轻巧夺冠 课时作业
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 上有许多个基因。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 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 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萨顿的“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平行关系”的假说是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6.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利用了假说—演绎 法。
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2d2da60010a6f524ccbf85e5.png)
⑵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 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纯合子杂 交,后代会出现杂合子) ②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 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判断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方法 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为杂合子,不出现性状分离为纯合子 测交(已知显隐性):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为杂合子,不出现性状分离为纯合子
应用b.育种—— 杂交集优、自交选种 (要求正确书写遗传图 解来表示该过程)
若所需优良性状为显性,则杂交后需连续 多年自交,直到性状不再分离为止。 若所需优良性状为隐性,则先杂交,后自 交一代便可出现,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 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最终接近于1,且显性纯 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杂合子每代递减50%,最终 接近于零。 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Fn中杂合子占1/2n, 纯合子占1-1/2n
因子 YyRr 性状 黄圆 比例 1 : Yyrr 黄皱 绿圆 1 : 1
这个理论值与实际结果是否一致呢?
黄色圆 黄色皱 绿色圆 表现型 粒 粒 粒 项目 实际子 F1作母 31 27 26 粒数 本 F1作父 24 22 25 本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 1 : 1
绿色皱 粒 26 26
来表示, 那么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 aa, 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
孟 德 P 尔 两 对 相 F1 对 性 状 的 杂 交 F2 实 验 个体数
×
纯种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纯种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315 108 101 9 : 3 : 3
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32bf47a1711cc7931b71645.png)
如果把上述结果中的2对性状分别考虑,按一对性状进 行统计分析,可得如下结果: 从子叶颜色看: 黄色 315 +101 = 416 74.8% 3/4 绿色 108 + 32 =140 25.2% 1/4 从粒形看 圆粒 315 + 108 = 423 76.1% 3/4 皱粒 101 + 32 = 133 23.9% 1/4 每一对性状的分离仍然接近3:1。说明在杂交后代中, 各相对性状的分离是独立的,互不干扰,即子叶颜色 的分离和种子形状的分离彼此互不影响,两对相对性 状在F2代中是自由组合的。
验证的方法有几种,主要的是测交法、自交法和F1花 粉鉴定法。
1.测交法 回交:杂种一代(F1)与亲本之一的杂交组合称为回 交。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从杂交后代 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推测被测个体是纯合基因型还 是杂合基因型,这样的杂交组合称为测交(test cross)。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实验值(O) 315 101 108 32 理论值(D) 312.75 104.25 104.25 34.75 O-D +2.25 -3.25 +3.75 -2.75 这就是Mendel发现的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二、Mendel对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 良种生产中要防止天然杂交而发生分离退化,去杂 去劣及适当隔离繁殖。 4. 利用花粉培育纯合体: 杂种(2n) ↓ 配子(n) ↓加倍 纯合二倍体植株(2n) ↓ 品种
七、显性表现及与环境的关系
1、完全显性 2、不完全显性:紫茉莉花色 白(rr),红色(RR),粉红(Rr) 3、共显性 MN LMLM×LNLN---------LMLN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ef913ec19e8b8f67c1cb982.png)
一因多效 ----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豌豆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也控制种皮的颜色和叶腋有无黑斑。红花豌豆,种皮有色, 叶腋有大黑斑。 家鸡中有一个卷羽(翻毛)基因,是不完全显性基因,杂合时,羽毛卷曲,易脱落, 体温容易散失,因此卷毛鸡的体温比正常鸡低。体温散失快又促进代谢加速来补偿 消耗,这样一来又使心跳加速,心脏扩大,血量增加,继而使与血液有重大关系的 脾脏扩大。同时,代谢作用加强,食量又必然增加,又使消化器官、消化腺和排泄 器官发生相应变化,代谢作用又影响肾上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体,使生殖能力降 低。由一个卷毛基因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两对相对性状独立分配的实质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别 位于非同源的两对染色体上。杂合体F1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发生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而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进入同一 个配子,这样形成四类配子,且比例相等。 在受精过程中四类雄配子和四类雌配子随 机结合。
第三节 孟德尔规律的扩展
一、等位基因间的互作 1、完全显性
2、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incomplete dominance
F1的表现介于双亲之 间
基因型与表现型一致
3、共显性
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 AA 碟形红血球,aa 镰刀形红血球,Aa两 种红血球同时存在
共显性 codominance
2.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南瓜果形 圆球形 AAbb × 圆球形aaBB ↓ AaBb扁盘形 ↓自交 9A B : 3A bb :3aaB :1aabb 9扁盘形 6圆球形 1细长形
3.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
大豆子叶颜色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aa6b9c192e45361166f549.png)
显性纯合体:如CC个体,隐性纯合体:如cc个体。 ➢等位基因异质构成的基因型,例如Cc,称为杂合基因型,简称 为杂合体。
AAbb:纯合体;AABb:杂合体 。 2. 前面提到的红花和白花,圆形种子和皱缩种子,黄子叶和绿子叶 等,都是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性状表现,遗传学上称为表现型,简称表 型。表现型是生物体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和表现型是否始终一致呢?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测定F1基因型,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1、测交法
2、自交法
豌豆 F2 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后的 F3 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 (引自季道藩,1991)
性
状 在 F3 表现显性:隐性=3:1 在 F3 完全表现显性性
F3 株系总数
的株数及其比例
..\genetic movies\自 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MO V
三、独立分配定律的验证
1、测交法
豌豆两对性状的测交结果
分项 理论期望的
测交后代
孟德尔的实际 测交结果
♀ ♂ yr 表现型种类 表现型比例 F1 为母本 F1 为父本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解:(1)据题意可初步确定亲本基因型为: R__A__tt× R__aaT__
由题目知道后代出现了8种表现型,故红与白、有芒与无芒、高与 矮均存在,据分离规律可分别推导如下:
①红× 红→子代有红和白类型则一定是: Rr× Rr→1RR:2Rr:1rr 即3/4红:1/4白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6ba6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3.png)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 的发生,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 影响。
基因突变也为生物适应环境变 化提供了可能,有助于生物在 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
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与机遇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压力,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导致许多物 种濒临灭绝。
03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解释
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
配子
生物体产生的具有生殖能力的生 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
表型
生物体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 境因素共同决定。
01
02
遗传因子
在生物体中,控制遗传性状的物 质单位。
03
04
基因型
生物体的遗传组成,由基因和等 位基因组成。
显性与隐性遗传的机制
显性遗传
当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 ,它就会掩盖住另一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使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为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生物资源利 用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基因工程
基于孟德尔遗传定律,通过基因工程 技术,将优良性状基因导入农作物中 ,实现快速育种。
生物多样性的解释
物种形成
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即基因变异和重组导致新物种 的形成。
适应性进化
生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适 应性进化。
05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展与挑战
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同时开始进行植 物学研究。
孟德尔的科学研究
采用科学实验方法研 究植物杂交,发现遗 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PPT)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cbd6e310661ed9ac51f3be.png)
CHENLI
17
•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 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 • 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 ②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分 • 离比为9:3:3:1,则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性状。
CHENLI
19
•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 表现为隐性性状的肯定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的 则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 ⑴自交:让某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 若后代无性状 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 和摩尔根在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过程中,均
• 使用到“假说—演绎法”,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 常
• 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全过程如下(以孟德尔的总
• 结过程为例):CHENLI
10
CHENLI
11
• 例1.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 • 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属于假说内容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 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 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 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
![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4260599680203d8ce2f24d4.png)
虽然Cc与CC的表现型一致,但其遗传行为不同。 可用自交鉴定: CC纯合体 稳定遗传; Cc杂合体 不稳定遗传; cc纯合体 稳定遗传。 表现型是指生物所表现的性状,他是基因型和环境 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可以被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具体 性状。 如红花,白花 在基础 环境 内、外在表现 基因型 ------ 表现型 (根据表现型决定) 3.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基因型+ 环境 表现型。
第二节 分离定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性状(character):
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 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 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 例如,豌豆的花色、种皮的颜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 豆英形状、豆英(未成熟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性状, 就是7个不同的单位性状。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 不同的表现,如豌豆花色有红花和白花、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 粒、子叶颜色有黄色和绿色等。这种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 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
③豌豆花器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
制。 ④豌豆豆英成熟后子粒都留在豆英中,不会脱 落,故各种性状的子粒都能 准确计数,这对以研究子粒性状为目的的试验 是非常重要的。 ⑤豌豆生育期短,很容易栽培,管理非常方便。
二、孟德尔的实验方法
孟德尔从单因子试验到多因子试验,即从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到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同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杂种每一个世代 中的每一种类型的植株都进行一一统计,进而 明确肯定各类型植株数之间的统计关系。并 且,他观察到这些数字的意义,提出了明确的理 论来解释他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还进一步设计 实验以验证所提的理论是否正确。他的这种 严格谨慎的科学态度,为他的伟大创举奠定了 坚实基础。
孟德尔遗传定律详细
![孟德尔遗传定律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737f153f360cba1aa811dafc.png)
基因型(genotype) 指生物个体基因组 合,表示生物个体 的遗传组成,又称 遗传型;
表现型(phenotype) 指生物个体的性状 表现,简称表型。
结论:分离规律对杂种F1基因型(Cc)及其分离 行为的推测是正确的。
36
纯合体(如CC)只产 1. F2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
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其自交后代也都是 纯合体,不会发生 性状分离现象;
1) (1/4)表现隐性性状F2个体基因型 为隐性纯合,如白花F2为cc;
2) (3/4)表现显性性状F2个体中:1/3 是纯合体(CC)、2/3是杂合体(Cc);
19
20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1
22
三、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
基本概念 (一)、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二)、 纯合(homozygous)与杂合(heterozygous) (三)、 生物个体基因型的推断
精选可编辑ppt
23
根据遗传因子假说,生物世代 间所传递的是遗传因子,而不 是性状本身;生物个体的性状 由细胞内遗传因子组成决定; 因此,对生物个体而言就存在 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两方 面特征。
体称为杂种二代,即F2。由于F2总是由F1自交得到 的所以在类似的过程中符号往往可以不标明。
7
1. 试验方法
8
F1(杂种一代)的花色全部 P 为红色;
红花(♀) × 白花(♂) ↓
F1
F2(杂种二代)有两种类型
的植株,一种开红花, 一种开白花;并且红花 F2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讲义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09297b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2.png)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讲义在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中,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其重要性在最初并未被广泛认识,直到后来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努力,孟德尔遗传规律得以再发现,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孟德尔是一位奥地利的修道士,他在 19 世纪中期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了两条重要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则表明,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但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直到 1900 年,荷兰植物学家德弗里斯、德国植物学家科伦斯和奥地利植物学家丘歇马克几乎同时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
德弗里斯进行了月见草的杂交实验,他在研究中发现了与孟德尔相似的遗传现象。
科伦斯则通过玉米杂交实验,也得到了与孟德尔定律相符的结果。
丘歇马克同样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观察到了类似的规律。
他们在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重复孟德尔的实验,而是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和拓展。
他们的工作使得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重视。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此之前,对于遗传现象的解释往往是模糊和不确定的,孟德尔的规律为研究遗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
其次,促进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通过对遗传规律的应用,人们能够有目的地选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和家畜的产量和品质。
再者,对于人类健康和医学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在遗传病的研究和诊断方面,孟德尔遗传规律为理解和预测疾病的遗传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孟德尔遗传规律再发现之后,遗传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究了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矮茎; •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
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
孟德尔发现在1064株F2中,高
的787株,矮的为277株。高茎 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于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F2出 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
孟德尔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 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 豌豆,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 实验,其中豌豆杂交实验非常成功,通过 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两条遗传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
.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 YR、 yR、 Yr、 yr,数量比为1:1:1:1。
.
F1配子
YR yR Yr yr
YR YY Yy YY Yy
RR RR Rr Rr
yR Yy yy Yy yy
RR RR Rr Rr
棋 盘
Yr
YY Rr
Yy YY Rr rr
Yy rr
法
yr
Yy Rr
yy Rr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 给后代
性状:生物表现出来可以观测到的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
对性状常用一对“反义词”来描述。如茎的“高-
矮”、“粗-细”、果实的 “大-小”,生长速度
杂合子:遗传 因子组成不同 的个体,如: Dd
纯合子:遗传因 子组成相同的 个体,如: DD,dd
.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dd
减数 分裂
减数 分裂
配子 D
d
受精作用
高茎
F1 Dd
配子 D d
高茎
Dd
Dd
F1
Dd
高茎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遗传因子组合比= 1:2:1 性状类型比= 3显:1隐
皱粒种子 101+32=133 结论:豌豆的粒 圆粒∶皱粒≈ 3∶1 形、粒色的遗传
都遵循基因的分
{ 粒色 黄色种子 315+101=416 离定律。 绿色种子 108+32=140 黄色∶绿色≈ 3∶1
.
二、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 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 因子Y、y控制。
① 显性遗传因子(D) ② 隐性遗传因子(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①纯合子:DD、dd ②杂合子:Dd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三、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的“快-慢”等。
.
.
图人 工 异 花 传 粉 示 意
2 1
去雄
套袋
传粉
.
再套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遗传学上的符号
亲本:P
父本: 母本:♀
杂交:×
自交: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
杂交
P
概念
显性性状:
把在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F1
自交
隐性性状:
把在F1中没有显现出来的 性状
F2
性状分离:
Yy rr
yy rr
.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验证----测交实验
1、测交推理: 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YyRr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子代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子代表现型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1 ∶ 1∶ 1 ∶ 1
.
2、进行实验
类型、比值相. 等的配子
返回
四、归纳综合、揭示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互不的干;扰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决离定 不同性状 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把遗传因子改
那么,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遗 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
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
问: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的?
配子分别是YR和yr
F1的遗传因子组成就是:YyRr 性状表现是:黄色圆粒
.
2、孟德尔再假设:F1在产生配子 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
一、发现问题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所用亲
本的性状表现如何?
(2)Fl的性状表现是什么? 谁是显性?
(3)F2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 和亲体相比性状表现有何
异同?比例是多少?
.
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比例 如何?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粒形 圆粒种子 315+108=423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高茎 1:
dd
矮茎 1
.
测交:——让F1 代与隐性纯合子
杂交。
假说----演绎法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
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为: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F1黄色圆粒与双隐性类型绿色皱粒测交实验结果
项目 测交后代表现型 黄圆 黄皱
实际 F1作母本 31 27 子粒数 F1作父本 24 22
表现型比
11
绿圆 26 25 1
绿皱 26 26 1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证明
解释是正确的。从而证实了:
F1是杂合体,基因型为YyRr
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测交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 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 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