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高茎 1:
dd
矮茎 1
.
测交:——让F1 代与隐性纯合子
杂交。
假说----演绎法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
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为: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那么,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遗 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
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
问: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的?
配子分别是YR和yr
F1的遗传因子组成就是:YyRr 性状表现是:黄色圆粒
.
2、孟德尔再假设:F1在产生配子 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测交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P7):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 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 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的“快-慢”等。
.
.
图人 工 异 花 传 粉 示 意
2 1
去雄
套袋
传粉
.
再套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遗传学上的符号
亲本:P
父本: 母本:♀
杂交:×
自交: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
杂交
P
概念
显性性状:
把在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F1
自交
隐性性状:
把在F1中没有显现出来的 性状
F2
性状分离: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 给后代
性状:生物表现出来可以观测到的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
对性状常用一对“反义词”来描述。如茎的“高-
矮”、“粗-细”、果实的 “大-小”,生长速度
.
孟德尔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 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 豌豆,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 实验,其中豌豆杂交实验非常成功,通过 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两条遗传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
.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类型、比值相. 等的配子
返回
四、归纳综合、揭示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互不的干;扰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决离定 不同性状 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把遗传因子改
杂合子:遗传 因子组成不同 的个体,如: Dd
纯合子:遗传因 子组成相同的 个体,如: DD,dd
.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dd
减数 分裂
减数 分裂
配子 D
d
受精作用
高茎
F1 Dd
配子 D d
高茎
Dd
Dd
F1
Dd
高茎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遗传因子组合比= 1:2:1 性状类型比= 3显:1隐
① 显性遗传因子(D) ② 隐性遗传因子(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①纯合子:DD、dd ②杂合子:Dd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三、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 YR、 yR、 Yr、 yr,数量比为1:1:1:1。
.
F1配子
YR yR Yr yr
YR YY Yy YY Yy
RR RR Rr Rr
yR Yy yy Yy yy
RR RR Rr Rr
棋 盘
Yr
YY Rr
Yy YY Rr rr
Yy rr
法
yr
Yy Rr
yy Rr
皱粒种子 101+32=133 结论:豌豆的粒 圆粒∶皱粒≈ 3∶1 形、粒色的遗传
都遵循基因的分
{ 粒色 黄色种子 315+101=416 离定律。 绿色种子 108+32=140 黄色∶绿色≈ 3∶1
.
二、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 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 因子Y、y控制。
.
一、发现问题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所用亲
本的性状表现如何?
(2)Fl的性状表现是什么? 谁是显性?
(3)F2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 和亲体相比性状表现有何
异同?比例是多少?
.
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比例 如何?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粒形 圆粒种子 315+108=423
Yy rr
yy rr
源自文库
.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验证----测交实验
1、测交推理: 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YyRr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子代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子代表现型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1 ∶ 1∶ 1 ∶ 1
.
2、进行实验
F1黄色圆粒与双隐性类型绿色皱粒测交实验结果
项目 测交后代表现型 黄圆 黄皱
实际 F1作母本 31 27 子粒数 F1作父本 24 22
表现型比
11
绿圆 26 25 1
绿皱 26 26 1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证明
解释是正确的。从而证实了:
F1是杂合体,基因型为YyRr
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
孟德尔发现在1064株F2中,高
的787株,矮的为277株。高茎 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于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F2出 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名为基因(gene); •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
和矮茎; •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
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高茎 1:
dd
矮茎 1
.
测交:——让F1 代与隐性纯合子
杂交。
假说----演绎法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
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为: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那么,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遗 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
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
问: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的?
配子分别是YR和yr
F1的遗传因子组成就是:YyRr 性状表现是:黄色圆粒
.
2、孟德尔再假设:F1在产生配子 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测交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P7):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 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 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的“快-慢”等。
.
.
图人 工 异 花 传 粉 示 意
2 1
去雄
套袋
传粉
.
再套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遗传学上的符号
亲本:P
父本: 母本:♀
杂交:×
自交: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
杂交
P
概念
显性性状:
把在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F1
自交
隐性性状:
把在F1中没有显现出来的 性状
F2
性状分离: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 给后代
性状:生物表现出来可以观测到的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
对性状常用一对“反义词”来描述。如茎的“高-
矮”、“粗-细”、果实的 “大-小”,生长速度
.
孟德尔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 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 豌豆,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 实验,其中豌豆杂交实验非常成功,通过 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两条遗传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
.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类型、比值相. 等的配子
返回
四、归纳综合、揭示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互不的干;扰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决离定 不同性状 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把遗传因子改
杂合子:遗传 因子组成不同 的个体,如: Dd
纯合子:遗传因 子组成相同的 个体,如: DD,dd
.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dd
减数 分裂
减数 分裂
配子 D
d
受精作用
高茎
F1 Dd
配子 D d
高茎
Dd
Dd
F1
Dd
高茎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遗传因子组合比= 1:2:1 性状类型比= 3显:1隐
① 显性遗传因子(D) ② 隐性遗传因子(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①纯合子:DD、dd ②杂合子:Dd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三、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 YR、 yR、 Yr、 yr,数量比为1:1:1:1。
.
F1配子
YR yR Yr yr
YR YY Yy YY Yy
RR RR Rr Rr
yR Yy yy Yy yy
RR RR Rr Rr
棋 盘
Yr
YY Rr
Yy YY Rr rr
Yy rr
法
yr
Yy Rr
yy Rr
皱粒种子 101+32=133 结论:豌豆的粒 圆粒∶皱粒≈ 3∶1 形、粒色的遗传
都遵循基因的分
{ 粒色 黄色种子 315+101=416 离定律。 绿色种子 108+32=140 黄色∶绿色≈ 3∶1
.
二、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 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 因子Y、y控制。
.
一、发现问题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所用亲
本的性状表现如何?
(2)Fl的性状表现是什么? 谁是显性?
(3)F2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 和亲体相比性状表现有何
异同?比例是多少?
.
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比例 如何?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粒形 圆粒种子 315+108=423
Yy rr
yy rr
源自文库
.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验证----测交实验
1、测交推理: 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YyRr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子代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子代表现型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1 ∶ 1∶ 1 ∶ 1
.
2、进行实验
F1黄色圆粒与双隐性类型绿色皱粒测交实验结果
项目 测交后代表现型 黄圆 黄皱
实际 F1作母本 31 27 子粒数 F1作父本 24 22
表现型比
11
绿圆 26 25 1
绿皱 26 26 1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证明
解释是正确的。从而证实了:
F1是杂合体,基因型为YyRr
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
孟德尔发现在1064株F2中,高
的787株,矮的为277株。高茎 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于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F2出 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名为基因(gene); •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
和矮茎; •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
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