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逻辑和推理与证明

合集下载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证明方法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证明方法

31
⑨p
前提引入
⑩ pp
⑧⑨合取
推理正确, q是有效结论
.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唐存琛 刘峰
32
课堂实训
应用实例1 分析下列事实“如果我有很高的收 入,那么我就能资助许多贫困学生;如果我能资 助许多贫困学生,那么我很高兴;但我不高兴, 所以我没有很高的收入。”试指明前提和结论, 并给予证明。
.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唐存琛 刘峰
20
归谬法(反证法)的说明
欲证明
前提:A1, A2, … , Ak 结论:B
将B加入前提, 若推出矛盾, 则得证推理正确.
理由: A1A2…AkB (A1A2…Ak)B (A1A2…AkB)
括号内部为矛盾式当且仅当 (A1A2…AkB)为重言式
.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12
一、自然推理系统P的定义(续)
3. 推理规则 (1) 前提引入规则 (2) 结论引入规则 (3) 置换规则 (4) 假言推理规则 (5) 附加规则 (6) 化简规则
(7) 拒取式规则 (8) 假言三段论规则 (9) 析取三段论规则 (10)构造性二难推理
规则 (11) 破坏性二难推理
规则 (12) 合取引入规则
.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唐存琛 刘峰
16
(5)分情况证明法
为了证明 A1 A2 An B , 只需证明对任意的 i (1 i n) ,均有 Ai B 。
(6)附加前提证明法
为了证明 A1 A2 An A B ,
只需证明 A1 A2 An A B
.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唐存琛 刘峰

模态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模态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模态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模态逻辑是一种专门研究命题含有模态词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的逻辑系统。

模态逻辑主要研究命题的可能性、必然性、推断和推理等问题,以及与经典逻辑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一、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1. 模态词模态词是指用于表示可能性、必然性、可能真或必然真等概念的词语,如“可能”,“必然”,“或许”等。

模态词可以分为“必然性”和“可能性”两大类别。

2. 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指用于进行命题推理的基本规则,它们描述了命题在逻辑上的相互关系和推导转换的合法性。

在模态逻辑中,常用的推理规则有必然推理规则、可能推理规则、非必然推理规则等。

3. 证明方法证明方法是指用于证明模态逻辑命题成立或推导出结论的方法。

常见的证明方法包括形式证明、条件证明、反证法等。

二、模态逻辑的推理规则1. 必然推理规则必然推理规则描述了命题在必然性逻辑上的推导关系。

其中包括必然条件推理规则和必然蕴含推理规则。

- 必然条件推理规则:如果P必然蕴含Q,且P成立,则可以推导出Q成立。

- 必然蕴含推理规则:如果P必然蕴含Q,且Q成立,则可以推导出P成立。

2. 可能推理规则可能推理规则描述了命题在可能性逻辑上的推导关系。

其中包括可能条件推理规则和可能蕴含推理规则。

- 可能条件推理规则:如果P可能蕴含Q,且P成立,则可以推导出Q可能成立。

- 可能蕴含推理规则:如果P可能蕴含Q,且Q成立,则可以推导出P可能成立。

3. 非必然推理规则非必然推理规则描述了命题在非必然性逻辑上的推导关系。

其中包括非必然条件推理规则和非必然蕴含推理规则。

- 非必然条件推理规则:如果P非必然蕴含Q,且P成立,则可以推导出Q可能成立。

- 非必然蕴含推理规则:如果P非必然蕴含Q,且Q成立,则可以推导出P可能成立。

三、模态逻辑的证明方法1. 形式证明形式证明是一种使用推理规则和逻辑步骤来证明模态逻辑命题的方法。

它通常基于公理系统或证明系统进行推导,以确定给定命题的正确性。

形式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形式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形式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形式逻辑是一种研究命题、论证和推理关系的数学分支,它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来揭示命题之间的真值关系。

本文将从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它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语言表达中命题之间的关系。

形式逻辑关注的是推理的形式结构,而不关心命题的具体内容。

在形式逻辑中,我们使用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和分析逻辑命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学原理。

二、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形式逻辑中的基础,它是根据逻辑学原理总结归纳而来的。

形式逻辑中常用的推理规则有:1. 消去规则:如果A蕴含了B,而B又蕴含了C,则A蕴含了C。

2. 假言推论规则:如果A蕴含了B,而A成立,则可以推导出B成立。

3. 拒取规则:如果A和非A不可能同时成立,则可以推导出非A。

4. 析取三段论规则:如果A蕴含了B或C,而B和非C不可能同时成立,则可以推导出A蕴含了B。

5. 换言式规则:如果A等价于B,而A成立,则可以推导出B成立。

以上只是形式逻辑中常见的推理规则之一,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推理规则。

推理规则在推理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们帮助我们在分析和评估命题之间的关系时更加准确和清晰。

三、证明方法证明方法是形式逻辑中用来验证命题真值的一种方式。

常用的证明方法有:1. 直接证明法:通过根据已知条件和推理规则,逐步推导出结论的真值。

2. 反证法:假设命题的逆命题为真,然后通过推理规则逐步推导出矛盾,从而得出命题为真的结论。

3. 归谬法:假设命题为真,然后通过推理规则逐步推导出矛盾,从而得出命题的逆命题为真的结论。

4. 数学归纳法:对于一系列断言,在满足初始条件和递推规则的情况下,逐步证明每个断言的真值。

以上只是形式逻辑中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证明方法。

证明方法是形式逻辑中重要的工具,它们帮助我们验证逻辑命题的真假,提高逻辑推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学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推理的方法和技巧数学是一门以推理为基础的科学,而推理是数学解题的核心。

在学习和应用数学中,掌握有效的推理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推理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归纳法归纳法是数学推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已知的特定情形,然后推断出通用的结论。

归纳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首先观察一系列具有共同特征的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其次,推论这个规律是否成立;最后,通过证明或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通用的数学等式:"1 + 2 + 3 + ... + n =n(n+1)/2"。

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进行证明。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一系列具体的情况,如n=1、n=2、n=3等,计算其等式左右两边的值,发现等号两边相等。

接下来,我们假设等式对于某个特定的n成立,即"1 + 2 + 3 + ... + n = n(n+1)/2"成立。

然后,我们利用这个假设,推导出"1 + 2 + 3 + ... + (n+1) = (n+1)((n+1)+1)/2"也成立。

最后,我们通过归纳法证明了该等式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

二、推导法推导法是数学推理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它利用已知的定理、公理或已证明的结论,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出新的结论。

推导法分为直接推导和间接推导两种形式。

直接推导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应用数学定义、定理和公理,按照逻辑严密的步骤进行推导,最终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例如,我们要证明某个三角形的两角之和等于180度,可以通过利用已知的角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定义,按照一系列的推理步骤进行证明。

间接推导是通过反证法或对偶原理进行推理。

反证法是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和推导得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从而推翻了初始的假设,证明了所要证明的结论。

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复数

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复数

常用逻辑用语一、命题1、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1)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命题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p,q,r,m,n 等。

(2)命题有真假之分,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等都是真命题。

(3)命题“”的真假判定方式:① 若要判断命题“”是一个真命题,需要严格的逻辑推理;有时在推导时加上语气词“一定”能帮助判断。

如:一定推出;② 若要判断命题“”是一个假命题,只需要找到一个反例即可。

注意:“不一定等于3”不能判定真假,它不是命题。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1)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2)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①p 或q ;②p 且q ;③非p (即命题p 的否定)。

(3)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利用真值表):非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假真假假①当p 、q 同时为假时,“p 或q ”为假,其它情况时为真,可简称为“一真必真”; ②当p 、q 同时为真时,“p 且q ”为真,其它情况时为假,可简称为“一假必假”。

③“非p ”与p 的真假相反。

注意: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理解 在集合部分中的学习的“并集”“交集”“补集”与逻辑联结词中的“或”“且”“非”关系十分密切,对于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很有用处:①“或”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或”的意义不同,在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或”带有不可兼有的意思,而逻辑用语中的“或”可以同时兼有。

对于逻辑用语“或”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助于集合中的并集的概念:在A x xB A ∈=|{ 或}B x ∈中的“或”是指 “A x ∈”与“B x ∈”中至少有一个成立,可以是“A x ∈且B x ∉”,也可以是“A x ∉且B x ∈”,也可以是“A x ∈且B x ∈”,逻辑用语中的“或”与并集中的“或”的含义是一样的;②对“且”的理解,可以联想到集合中的交集的概念:在A x x B A ∈=|{ 且}B x ∈的“且”是指“A x ∈”、“B x ∈”都要满足的意思,即x 既要属于集合A ,又要属于集合B ; ③对“非”的理解,可以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的概念:“非”有否定的意思,一个命题p 经过使用逻辑联结词“非”构成一个复合命题“非p ”,当p 为真时,非p 为假,当p 为假时,非p 为真。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在数学中,逻辑推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推导出某个结论或者证明某个定理。

逻辑推理常常被应用于数学证明、问题求解和定理推导等方面。

下面将从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逻辑推理是基于一定的规则和原理进行的,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理:前提、推理规则和结论。

前提是逻辑推理的基础,它是问题的前提条件或已知条件。

通过对前提的分析和理解,可以确定问题的范围、限制和要求。

推理规则是根据已知条件和逻辑关系,通过逻辑推理从前提中推导出结论的规则。

常见的推理规则包括假设、归谬、逆反、直推等。

结论是逻辑推理的结果,是根据前提和推理规则得出的新的判断、定理或结论。

结论通常是通过逻辑思维和推导过程得出的,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二、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及应用1. 演绎推理方法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通过已知的一般规律或原理,推导出特殊情况或个别实例。

它常被用于证明数学定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已知的三角函数关系,可以推导出特殊的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

2. 归纳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过已知的特殊情况或个别实例,归纳出一般规律或原理。

它常被用于总结经验、归纳规律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通过观察一系列数据,归纳出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直接推理方法直接推理是通过已知条件和推理规则,直接推导出结论的方法。

它常被用于证明逻辑定理、判断问题的真假和推断结论的正确性。

例如,通过已知的两个等式,可以直接推导出它们的和等于另一个等式。

4.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通过假设某个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反证法常被用于证明数学中的一些定理和命题,例如费马定理。

三、逻辑推理在数学中的应用举例1. 证明与否定等价在数学中,有时需要证明一个命题与其否定是等价的。

这时,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它们的等价性。

高中数学推理证明题的常用证明方法及实例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证明题的常用证明方法及实例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证明题的常用证明方法及实例解析在高中数学中,推理证明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运用已知的条件和基本的数学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方法来得出结论。

这类题目不仅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证明方法,并通过具体的题目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它通过逻辑推理和运用已知条件来得出结论。

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我们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即要证明的结论是什么。

2. 其次,我们要分析已知条件,找到与结论相关的条件和信息。

3. 然后,我们要根据已知条件和结论,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

4. 最后,我们要对证明过程进行总结,确保每一步的推理都是合理的,并且符合数学规律。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直接证明法的应用。

【例题】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BC。

证明:∠ABC=45°。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B=90°和AB=BC。

接下来,我们通过直接证明法来证明∠ABC=45°。

由于∠B=90°,所以∠ABC+∠BCA=9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因为AB=BC,所以∠BCA=∠AB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将上述两个等式带入∠ABC+∠BCA=90°中,得到∠ABC+∠ABC=90°。

化简得到2∠ABC=90°,即∠ABC=45°。

因此,我们通过直接证明法证明了∠ABC=45°。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一种通过反证法来证明结论的方法。

它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反驳了假设,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

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我们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即要证明的结论是什么。

2. 其次,我们要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反面命题成立。

初中数学推理方法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推理方法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推理方法知识点汇总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推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推理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规律,来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推理方法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1. 数学归纳法 (Mathematical Induction)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常用于证明一些和自然数相关的命题。

它基于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证明当 n = 1 时,命题成立。

- 第二步:假设当 n = k 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当 n = k+1 时,命题也成立。

通过这种递推的方式,可以证明对于所有自然数 n,命题都成立。

2. 直接证明法 (Direct Proof)直接证明法是一种常见的证明方法,在数学推理中应用广泛。

它包括以下步骤:- 假设前提条件为真。

- 使用已知的数学定义、公理、定理和规则进行推理。

- 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3. 反证法 (Proof by Contradiction)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用于证明某个条件不成立。

它基于以下思想:- 首先假设条件成立。

- 然后推导出一个矛盾的结论。

- 由于假设条件不可能同时成立和不成立,所以假设条件是错误的,因此结论成立。

4. 数学对偶原理 (Mathematical Duality)数学对偶原理是指,如果一个定理在某个数学系统下成立,那么它在对偶系统中也成立。

对偶系统是指通过交换一些数学概念或者反转某些数学关系而得到的系统。

例如,在几何学中,点和线是对偶概念,对应的定理也成立。

这种对偶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

5. 数学归纳假设 (Mathematical Inductive Hypothesis)数学归纳假设是数学归纳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当我们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命题时,需要做出归纳假设,即假设命题在 n = k 时成立。

通过归纳假设,我们可以在 n = k+1 时推出命题的成立,从而完成整个证明过程。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命题逻辑是一种对简单命题和命题之间关系的形式化推理系统,广泛应用于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哲学等领域。

在命题逻辑中,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被用来推导出真实或假设的命题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命题逻辑的一些常见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1. 推理规则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是用来推导命题之间关系的规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推理规则:(1)析取引入规则(Disjunction Introduction Rule):如果命题P 成立,则P或Q成立。

表示为P -> (P ∨ Q)。

(2)析取消去规则(Disjunction Elimination Rule):如果P或Q 成立,且根据P和Q均能推导出命题R,则R成立。

表示为((P ∨ Q), (P -> R), (Q -> R)) -> R。

(3)合取引入规则(Conjunction Introduction Rule):如果P和Q 成立,则P且Q成立。

表示为(P, Q) -> (P ∧ Q)。

(4)合取消去规则(Conjunction Elimination Rule):如果P且Q 成立,则P和Q均成立。

表示为(P ∧ Q) -> (P, Q)。

(5)蕴含引入规则(Implication Introduction Rule):如果根据P 能推导出Q,则P蕴含Q成立。

表示为((P -> Q) -> Q) -> (P -> Q)。

(6)蕴含消去规则(Implication Elimination Rule):如果P和P蕴含Q成立,则Q成立。

表示为((P, (P -> Q)) -> Q)。

2. 证明方法证明是在命题逻辑中用于证明命题之间关系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证明方法:(1)直接证明法:假设前提命题成立,通过适当的推理规则证明出结论命题成立。

这种方法常用于证明蕴含关系。

(2)间接证明法(反证法):假设结论命题不成立,通过适当的推理规则推导出与已知事实相矛盾的命题,从而得出结论命题成立的结论。

逻辑学常用图表和公式

逻辑学常用图表和公式

逻辑学常用图表和公式一、命题逻辑1. 命题命题是陈述语句,能够判断其真假,可以用P、Q、R等符号表示。

例如:P表示今天是晴天。

2. 求反命题、逆命题和对偶命题反命题:把命题中的主语和谓语都取反,如“P:今天是晴天”;则“非P:今天不是晴天”。

逆命题:将命题中的主语和谓语分别取反,如“P:今天是晴天”;则“Q:不是晴天就不是今天”。

对偶命题:对一命题中的“存在”、“全称”、“或”、“与”等词进行逆否,如“∀x P(x)”则对应的对偶命题为“∃x (~P(x)”。

3. 否命题否定某些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命题,称为否命题。

例如“P:今天是晴天”;则“~P:今天不是晴天。

”4. 蕴含若P成立,则P蕴含Q;用符号表示为P——>Q。

(当P成立时,Q也必定成立。

)5. 充分必要条件若Q成立,则P充分必要;用符号表示为P《——Q。

(当Q成立时,P必定成立。

)6. 前提、结论和推理规则前提:一个论证中被认为是真实的命题。

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论。

推理规则:从前提出发,推得结论的规则。

包括假言三段论、假言推理、乘积原则等。

7. 假言三段论若P——>Q是真的,Q——>R也是真的,则P——>R也是真的。

例如:“若今天下雨,我就不去”,“若我不去,就不会迟到”,“所以如果今天下雨,我就不会迟到。

”8. 内容永真性和形式永真性内容永真性:一个公式无论描写何种情况,它的真值都为真,则称其具有内容永真性。

形式永真性:一个公式无论取什么命题作为变量,都为真,则称其具有形式永真性。

9. 逻辑等价式若P<——>Q是真的,则P和Q逻辑等价。

例如:“非(P& Q)<——>(~P V ~ Q)”。

10. 常见逻辑公式与(^)、或(V)、非(~)、蕴涵(——>)、等价(《——》)、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等。

二、谓词逻辑1. 谓词谓词是有个体变元的陈述语句,如“x>y”或“P(x,y)”。

科学发现的逻辑推理与证明

科学发现的逻辑推理与证明

科学发现的逻辑推理与证明科学发现是基于逻辑推理和证明的过程。

通过逻辑推理,科学家可以从已知的观察事实和经验中推导出新的科学结论。

通过证明,科学家可以验证这些结论的正确性,并将其纳入科学知识体系。

本文将探讨科学发现的逻辑推理和证明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方法中常用的几种推理和证明形式。

一、科学发现的逻辑推理科学发现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之上的。

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和推断已知的事实和经验,从中得出新的科学结论。

在逻辑推理中,科学家遵循着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原则。

首先,科学推理要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

科学家首先观察到一些特殊现象或规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和归纳的方法,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例如,达尔文通过对珍贵鸟类和龟类的观察,归纳出了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其次,科学推理要遵循“因果关系”的原则。

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某种因素或事件与另一种因素或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例如,爱因斯坦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了质能等效原理,即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最后,科学推理要遵循“经验证明”的原则。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他们的推理结论的正确性,确保其科学发现能够经得起验证。

科学实验证明了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得科学发现能够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二、科学发现的证明科学发现需要通过证明来验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证明是科学方法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科学发现取得公认的科学地位。

首先,科学证明要求具备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科学家在证明科学发现时,必须采取客观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确保其证明过程不受主观影响。

同时,科学发现必须是可重复的,其他科学家必须有能力重复相同的观察和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

其次,科学证明要求具备统计学的支持。

在证明科学发现时,科学家通常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学方法,可以证明科学发现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最后,科学证明要求具备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科学家通过在学术界发表科学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向同行专家提交他们的科学发现。

数学学习中的推理与论证技巧

数学学习中的推理与论证技巧

数学学习中的推理与论证技巧数学是一门需要严密推理和准确论证的学科。

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一些推理与论证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解决问题以及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推理与论证技巧,并给出一些实例进行说明。

一、数学推理1.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具体的事物总结出一般规律的一种推理方法。

在数学中,归纳推理常用于证明数列的性质、数学归纳法的运用等方面。

例如,在证明一个数学命题时,可以首先验证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为任意正整数)时,命题也成立;最后通过递推关系推导出当n=k+1时,命题仍然成立,从而得到结论。

2.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按照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得到结论。

在数学中,演绎推理常用于数学证明、定理证明等方面。

例如,在证明一个定理时,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规则逐步得到结论。

演绎推理一般包括假设、条件、推理和结论四个步骤,其中推理过程需要运用到一些常见的逻辑规则,如析取、合取、蕴含等。

3.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通过假设反面来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方法,从而证明原命题为真。

在数学中,反证法常用于证明一些命题的唯一性。

例如,要证明一个命题P成立,可以先假设P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命题,从而得出假设错误,即P成立。

二、数学论证1.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为任意正整数)时命题也成立,最后通过递推关系证明当n=k+1时命题仍然成立。

数学归纳法常用于证明数列的性质、不等式的成立等。

举个例子,我们来证明当n为正整数时,1 + 2 + … + n = n(n + 1)/2。

首先,当n=1时,左边为1,右边为1,两边相等,命题成立。

接下来,假设当n=k(k为任意正整数)时,命题也成立,即1 + 2 + … + k = k(k + 1)/2。

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 共77页

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 共77页
且p q r n.
证明:先考虑特殊情形:
(1)当 n3 ,pqr1 时不等 a3b 式 3c3 即 3 a,b 是 不 c : 等 .
(2)当 n3 ,p2 , q 1 , r0 时不等 a3b 3 式 c3 即 a2bb2 是 cc2a .:
下证不(等 2)成 式立 .
受1( )的启发,可以得到:
在a3b3c3 3ab中 c ,a令 c有:
2a3b3 3 a3a3b3 a2b,同理有 2b3: c3 b2c,2c3a3 c2a.
3
3
3
三式相加a3有 b3: c3 a2bb2cc2a成立 .
(3)一般的情形:由( 2),由于 n N , p 、 q 、 r都 是非负整数,且 p q r n. 根据类比有:
归纳法.
特殊
一般
归纳 不 法 完 完全 全归 归 — — 纳 纳 纳 属 法 法 法 于 ( 、 演 实 经 绎 验 — 数 验 — 推 归 学 归 属 理 归 纳 于 ( 纳 法 归 比
我们借助于归纳推理可以从大量的个别事例中发现数学 真理,引出新的数学命题.但此时的数学命题还只是一种猜想, 它往往是冒风险的、有争议的和暂时成立的。要使它成为真 正的普遍命题,还要借助于论证推理进行严格的证明.
学习合情推理的意义——还数学的 本来面目,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 的“冰冷的美丽”转化为数学知识 的教育形态的“火热的思考”.
数学中的合情推理主要有:归纳推 理、类比推理、直觉、顿悟等.
这里主要谈谈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2. 归纳推理
1)定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把某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规律 作为该类事物的普遍规律,这种思维进程 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或称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逻辑是一种以证明、推理和推断为基础的理性思维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 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逻辑问题, 如何正确运用逻辑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就常用的逻辑用语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假言命题1. 假言命题是由“如果……,则……”的句子构成的命题。

它表示的是一种条件关系。

2. 假言命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是指如果A成立,则B必定成立;必要条件是指B成立就必定是A成立。

3. 常用逻辑连接词:如果……,就……;只要……,就……;每当……,就……。

4. 示例:如果下雨,地面就会湿。

这就是一个假言命题,如果下雨是充分条件,地面湿是必要条件。

5. 常见的假言命题推理错误:偷换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否定假设;无中生有。

二、联言命题1. 联言命题是由“而且”、“也”、“而且还”等词连接的两个或多个简单命题构成的命题。

它表示的是多个条件同时成立的关系。

2. 常用逻辑连接词:而且、又、且、还、除此之外还。

3. 示例:他不但聪明,而且还非常勤奋。

这就是一个联言命题,表示他既聪明又勤奋。

4. 常见的联言命题推理错误:谬误的联言;与联言条件无关;由联言推出联言分解。

三、析言命题1. 析言命题是由“但是”、“除了……还有”等词连接的两个或多个简单命题构成的命题。

它表示的是两个条件相互排斥的关系。

2. 常用逻辑连接词:但是、然而、不过、相反、相反地、与……相反。

3. 示例:他很有学识,但是思维缜密不足。

这就是一个析言命题,表示他虽然有学识,但思维缜密不足。

4. 常见的析言命题推理错误:非提出人之谬误;擅自坚持;不正当引用。

四、复言命题1. 复言命题是由多个简单命题以及相应的逻辑连接词构成的复杂命题。

2. 常用逻辑连接词:如果……,就……;且;但是;不是;如果……则……;不是因为……而是因为……。

3. 示例:如果你努力学习,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这就是一个复言命题,由假言命题构成。

5. 常见的复言命题推理错误:对联言的否定;混淆假言及联言;推而广之。

数学证明和推理的方法与技巧

数学证明和推理的方法与技巧

数学证明和推理的方法与技巧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解决问题和证明定理。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证明和推理题目,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数学证明和推理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数学思维。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和最直观的证明方法之一。

它基于已知的前提和规则,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在使用直接证明法时,通常需要说明前提条件、引用已知定理或公理,并使用推理规则逐步证明所要证明的结论。

例如,在证明一个几何问题时,可以利用几何定理和公理,通过一系列推理推导出答案。

二、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无法直接证明的问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反证法的关键在于对假设的否定进行推理,如果能够推导出明显的矛盾,那么原假设一定是错误的。

例如,在证明某个数是无理数时,可以假设其为有理数,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推断出其为无理数。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于证明自然数性质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一个递归关系的基本情况成立,以及任意情况成立时,下一个情况也成立,从而证明整个递归关系的性质。

在使用数学归纳法时,需要明确归纳假设、确定基本情况的成立,以及推导下一个情况的成立。

例如,证明任意正整数的和公式成立时,可以通过归纳法证明各个基本情况和递推关系的正确性。

四、递推关系法递推关系法是一种常用于证明数列性质和逻辑关系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已知条件和递推关系式,逐步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确定关系的规律。

在使用递推关系法时,需要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条件和递推关系,结合已知的数学知识,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例如,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可以利用其递推关系式和已知的初值,逐步推导出通项公式的形式。

通过以上介绍的直接证明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和递推关系法,读者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数学证明和推理题目。

小学数学中的简单数学逻辑推理

小学数学中的简单数学逻辑推理

小学数学中的简单数学逻辑推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解决各种问题。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简单的数学逻辑推理,这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中的简单数学逻辑推理。

一、分类思维分类思维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逻辑推理方式之一。

通过观察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将其归类,有助于形成清晰的思维结构。

例如,给出一组数字:2、4、6、8、10,要求将其分类。

经过观察可以发现,这组数字中都是偶数,因此可以将其归为一类。

二、反证法反证法是逻辑思维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当我们需要证明某个结论为真时,可以假设其反面为真,通过推导出矛盾的结论来证明原结论的正确性。

例如,对于一个等边三角形ABC,如果需要证明其内角都是60度,可以先假设其中一个内角不是60度,比如为70度,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三条边不相等,与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矛盾,因此可以证明原结论的正确性。

三、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条件和逻辑关系,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逻辑推理题包括找规律、判断真假等。

例如,给出一组数字序列:1、4、9、16、25,要求找出规律并继续序列。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组数字是1的平方、2的平方、3的平方、4的平方、5的平方,因此可以判断下一个数字是6的平方,即36。

四、推理证明推理证明是通过已知条件和逻辑关系来证明一个数学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

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推理证明题涉及到类比、对称性、等差数列等。

例如,对于一个三角形ABC,已知AB=AC,要求证明∠B=∠C。

通过推理可以发现,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AB=AC,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性质,可以得出∠B=∠C的结论。

五、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将实际问题抽象化成数学形式,通过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模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代数方程的解答中。

例如,求解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x+3=7。

可以将该方程看做一个数学模型,通过逻辑推理和运算可求得x=2的解。

7种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

7种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

7种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1. 假设推理假设推理是一种基于假设的推理方式,它假设某个前提为真,然后推导出结论。

这种推理方式常用于科学研究和推理论证中。

例如,我们可以假设“所有人都需要呼吸氧气”,然后推导出“小明也需要呼吸氧气”。

这个假设是基于我们对人类生理结构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2.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它基于一系列特殊的事实或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

这种推理方式常用于科学研究和统计分析中。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所有的梨子都是黄色的”,然后归纳出“所有的水果都有颜色”。

这个结论是基于我们对水果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3.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它基于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特殊性的结论。

这种推理方式常用于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中。

例如,我们可以假设“所有的猫都有四条腿”,然后推导出“这只猫也有四条腿”。

这个结论是基于我们对猫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4. 反证法推理反证法推理是一种通过假设相反的情况,来证明某个命题的推理方式。

这种推理方式常用于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中。

例如,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这个命题不成立,那么会出现矛盾的情况”,然后推导出“这个命题是成立的”。

这个结论是基于我们对命题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5. 消解法推理消解法推理是一种通过消除命题中的某些元素,来证明某个命题的推理方式。

这种推理方式常用于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中。

例如,我们可以消除“所有的狗都会叫”中的“所有”,然后得到“这只狗会叫”。

这个结论是基于我们对狗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6. 比较法推理比较法推理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来推导出结论的推理方式。

这种推理方式常用于科学研究和统计分析中。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猫和狗都是宠物”,然后得出“猫和狗都需要人类的照顾”。

这个结论是基于我们对猫和狗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大全

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大全

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复杂判断的逻辑关系,是我们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的重要工具。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它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1. 命题命题是一个语句,它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命题的逻辑关系是我们进行推理和论证的基础。

常见的命题有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是不能再分解的命题,如“今天下雨了。

” 复合命题由几个简单命题用逻辑联结词(如并且、或者、如果...就、非...)连接而成。

2. 逻辑运算逻辑运算是指用逻辑联结词(如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和双条件等)对命题进行组合运算。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有非(否定)、合(合取)、或(析取)、如果...就(条件)、当且仅当(双条件)等。

3. 逻辑等值在命题逻辑中,逻辑等值是指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

当两个命题的真值表一致时,我们称这两个命题是逻辑等值的。

4. 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指在命题逻辑中根据已知命题推导出新的结论的方法。

常见的推理规则有化简、合取演算、析取演算、假言蕴涵、双条件蕴涵等。

二、谬误谬误是指推理过程中产生的逻辑错误。

谬误有很多种类,常见的谬误有形式谬误和实质谬误。

1. 形式谬误形式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由于逻辑结构错误而导致的错误结论。

形式谬误是由于推理中的逻辑规则错误,而导致结论错误。

常见的形式谬误有偷换概念、非黑即白、因果混淆等。

2. 实质谬误实质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由于判断的前提错误而导致的错误结论。

实质谬误是由于推理前提的真实性错误,而导致结论错误。

常见的实质谬误有虚假假设、漏判、过度概括等。

三、推理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一些前提,得到一个新的结论的过程。

推理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论证的重要手段,也是逻辑判断的一个核心内容。

1.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指根据个别事实推断出普遍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归纳推理常用于科学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领域。

2.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指根据一般规律推断特殊情况,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

数学推理的推理规则

数学推理的推理规则

数学推理的推理规则数学推理是数学思维和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逻辑推理从已知事实出发,得出未知结论的过程。

数学推理的推理规则指导着我们在数学问题中正确推导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介绍数学推理的一些常见推理规则,并以例子进行说明。

一、命题与逻辑连接词在数学推理中,命题是可以判断为真或假的陈述句。

逻辑连接词则用来表示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连接词包括“与”、“或”、“非”等。

1.1 与运算(∧)与运算表示两个命题同时为真时,整个复合命题才为真。

例如,若命题P为“2是偶数”,命题Q为“3是奇数”,则命题P∧Q为假,因为2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奇数。

1.2 或运算(∨)或运算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整个复合命题就为真。

例如,若命题P为“2是偶数”,命题Q为“3是奇数”,则命题P∨Q为真,因为2是偶数同时也是奇数。

1.3 非运算(¬)非运算表示取反命题的真假。

例如,若命题P为“2是偶数”,则命题¬P为假,因为2是偶数。

二、条件命题推理条件命题是一种常见的逻辑命题,它包含一个条件部分和一个结论部分。

条件命题推理是根据已知条件,利用推理规则得出结论的过程。

2.1 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一种条件命题的推理形式,表示如果条件成立,就会发生结论。

例如,若命题P为“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会带伞”,命题Q为“今天下雨”,则命题P→Q为真,表示如果今天下雨,我会带伞。

2.2 逆命题、逆否命题、逆否等价式逆命题是将条件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得到的新命题。

例如,原命题为P→Q,则逆命题为Q→P。

逆命题与原命题的真假性相同。

逆否命题是在逆命题的基础上取反得到的新命题。

例如,原命题为P→Q,则逆否命题为¬Q→¬P。

逆否等价式指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即P→Q与¬Q→¬P是等价命题。

三、等价命题推理等价命题是在逻辑上等价的两个命题,它们的真假性相同。

等价命题推理是根据已知等价命题,通过推理规则得出结论的过程。

高考高三理科常用逻辑用语推理证明

高考高三理科常用逻辑用语推理证明
∴选 C. 答案:C
5.设 a= 3+2 2,b=2+ 7,则 a,b 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
解析:a= 3+2 2,b=2+ 7两式的两边分别平方,可 得
a2=11+4 6,b2=11+4 7,显然, 6< 7.∴a<b. 答案:a<b
说考点
拓展延伸串知识
疑点清源 证明数学问题的方法比较多,我们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综合法、 分析法和反证法.在证明问题时,既可独立运用,又可综合应用. (1)对于较复杂问题的解决,往往既使用综合法又使用分析法, 其结合使用的基本格式为:P⇒P1⇒P2…⇒Pn⇒Qm⇐Qm-1⇐…⇐Q1⇐Q(P 是已知的条件、公理、定义、公式,Q 则表示要证明的结论.) (2)反证法是从反面的角度思考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 结论,从而导出矛盾推理而得.适合使用反证法证明的命题有:① 否定性命题;②唯一性命题;③至多、至少型命题;④明显成立的 命题;⑤直接证明有困难的问题.
变式探究 1 对于定义域为[0,1]的函数 f(x),如果同时满足 以下三条:①对任意的 x∈[0,1],总有 f(x)≥0;②f(1)=1;③ 若 x1≥0,x2≥0,x1+x2≤1,都有 f(x1+x2)≥f(x1)+f(x2)成立, 则称函数 f(x)为理想函数.若函数 f(x)为理想函数,证明 f(0)= 0.
由①②得,B=3π.③ 由 a、b、c 成等比数列,有 b2=ac.④ 由余弦定理及③可得,b2=a2+c2-2accosB=a2+c2-ac. 再由④得,a2+c2-ac=ac. 即(a-c)2=0,因此 a=c. 从而有 A=C.⑤
由②③⑤得,A=B=C=3π. 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
点评:综合法是中学数学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证明方法,也 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它是从题设条件和已知定义、定理、 公理、法则等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直接证明 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聪明的马克.吐温
在一个社交舞会上,一个慈善家得意洋洋地告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上个星期我根据困难程度将50枚银元施舍给了10个穷人,他们得到的数目各不相同。

”马克吐温听了笑起来,当场揭穿了慈善家的伪面目。

你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吗?
答案:各人得到数目各不相同的银元,至少要1+2+3+……+10=55枚银元。

逻辑学的用处
有个学生请教爱因斯坦逻辑学有什么用。

爱因斯坦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来,一个满面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
“当然是脏的那个。

”学生说。

“不对。

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哪里会去洗澡?”
理发师悖论
某村上的理发师声称,他只给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村上人刮胡子。

那么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如果他给自己刮,按规定他不应当给自己刮,按他的规定又应当给自己刮!秃头悖论
一个人有了10万根头发,当然不能算秃头,不是秃头的人,掉了一根头发,仍然不是秃头,按照这个道理,让一个不是秃头的人一根一根的减少头发,就得出一条结论:没有一根头发的光头也不是秃头!这种悖论出现的原因是:我们在严格的逻辑推理中使用了模糊不清的概念。

什么叫秃头,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一根头发也没有,当然是秃头。

多一根呢?还是秃头吧。

这样一根一根增加,增加到哪一根就不是秃头了呢?很难说,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西湖古诗中的数学《晓出净慈寺送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学们,你能从这首咏西湖的名诗中,发现数学“痕迹”吗?可能同学们立即回答:有啊! 如“万”(10000),六(6),四(4),还有吗?对了,还有呢:无穷,“别样”不就是简易逻辑中的“或、且、非”中的“非”。

华罗庚的退步解题法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介绍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游戏: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三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然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他们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两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睛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

三个学生相互看了看都异口同声的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答案:“先考虑2人1顶黑帽子,2顶白帽子”问题,因为黑帽子只有一顶,我带了,对方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但他踌躇了一会儿,可见我带是白帽子。

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就解决了。

象形法猜谜
并肩向前—平行擦去三角形一边—余角
谐音法猜谜
从严判刑—加法剃头—除法
没有来的请举手
从前,山东省有一个大军阀,在一次会议开始时想点名,了解一下哪些人来,哪些人没有来。

可是,到会的人数比较多,点名很费时,于是这个不学无术的军阀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大声地叫道:“没有来的人情举手了!”他认为没有来的人总是少数,只要知道哪些人没来,来的人无需一一点名就明白了。

到会的人面面相觑,都感到莫名其妙。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老师说“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上十二天盖好,十二人就只需要一天。

二百八十人只需要一小时就够了。

”一个学生接着说:“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此外,一艘轮船横渡太平洋要六天,六艘轮船只要一天就够了,四杯25度的水加在一起就变开水了,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生死人数
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第N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还生……”有一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

信上说:“尊敬的阁下,读罢大作,令人一快,但第N行不合逻辑,害难苟同。

根据您的算法,每分钟生死相依,地球上的人是永恒的,确切的说,每分钟相对地计算地球有1.6749个人在诞生,为了符合实际我建议您将语句改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诞生……’”
奔跑的狗
一名德国的数学家出给我国数学家苏步青一道题: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甲带了一只狗与他同行,狗以10千米/时的速度在甲、乙两地之间来回奔跑,直到甲、乙两人相遇,问题是狗所跑的路程。

答案:狗跑的时间直接计算比较困难但是可间接求出:因为狗跑的时间就是甲乙两人从开始到相遇的时间t=100/(6+4)=10 s=10*10=100千米。

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6月7日德国中学教师哥德巴赫提出:(1)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2)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

“熟鸡蛋悖论”理论解释获实验支持
熟鸡蛋在旋转过程竖立起来,这看上去是违反物理规律的,因为它的重心升高,整个系统的能量似乎增加了,这一现象事实上是熟鸡蛋的部分旋转能量在蛋壳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转换成了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使熟鸡蛋的长轴方向改变,在一系列的摇晃震荡中由水平变为垂直。

风与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

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

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

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的一服。

风刮疲倦了,太阳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