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上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50f38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8.png)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名称:五年级校本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2.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校园文化认知学习学校的校史、校训、校风等文化内涵。
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布局和功能。
2. 第二单元: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能力。
3. 第三单元:环保教育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参与校园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4. 第四单元:传统文化体验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等文化知识。
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泥塑等。
5. 第五单元: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规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校园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成果。
3. 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六、第六单元:科学探索1. 教学内容: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开展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第七单元:信息技术教育1. 教学内容: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如计算机操作、网络使用等。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八、第八单元:艺术欣赏与创作1. 教学内容:学习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如音乐、美术、戏剧等。
开展艺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材教案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4d743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6.png)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材教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本课教学的古诗是《蜂》。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和背诵古诗,理解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以及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答疑,并进行点拨讲解。
例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这句话,表现了无论在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都能看到蜜蜂奔忙的身影。
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另一句话“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则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最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并进行小结,让学生能够将“借物喻人”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二课:本课教学的古诗是《书湖阴先生壁》。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导入,介绍古人在墙壁上题诗的俗,并向学生解释诗句所表达的意思和背景。
例如,“长扫”是指经常打扫,“静”通“净”,“畦”是田园中的小区,“护田”是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排闼”则是指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人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最后,老师可以进行读读讲讲问问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可以跳过本课。
教学过程:1.解读“江南”春: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XXX,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江南的草长花繁,小桥流水,山郭水村,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感慨。
南朝时期,社会动荡,XXX盛行,留下了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建筑。
这些古老的建筑在烟雨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3.补充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五年级上学期校本教案
![五年级上学期校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0b0558580216fc700afde8.png)
1、学习要有好习惯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养成好的习惯,学习和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们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原因是什么呢?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关。
有了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没有好的习惯就可能影响你的学习成绩。
可见,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我们今天就学习新的一课《学习要有好习惯》。
二、学文明理教师按课文提示,帮助学生明事理,让学生明白:习惯有好坏之分,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我们应该不断约束自己,养成好的习惯。
三、活动明理(1)演一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学习剧中人物的某种精神。
(2)填一填教师在黑板上写两段话,让学生读,并思考在空白处填上什么词语,才能使勉励子完整。
目的是使学生记住,只有办事认真才能有好结果。
学生填空时,不拘于词语的准确,只要意思对就行。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天学习和工作的提高,小学生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2、展开兴趣的翅膀教学目标:1、通过讲故事形式讲课,让学生理解兴趣的概念,引导学生参加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有趣活动,教给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
2、在课堂学习和活动中,认识兴趣是自己学习成功的动力,自己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培养兴趣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主导兴趣是什么吗?愿意把个人兴趣培养的方法告诉同学们吗?我们今天这节课,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怎样培养兴趣的机会。
二、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讲故事方式,向学生讲述课文。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已认识到兴趣对我们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要确定一种中心兴趣,同时要维护自己兴趣的稳定性,不能让兴趣变化多端,最后一事无成。
三、课堂活动。
1、你是否有过做感兴趣的事情而入迷的情形?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当时快乐的感受吧!2、讨论:兴趣是从哪里来的呢?怎样才能使自己对学习充满兴趣呢?四、总结。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34dfc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4.png)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校本课程简介1. 课程意义: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课程内容:介绍校本课程的起源、发展以及我校校本课程的特点和设置。
第二单元:学科知识普及1. 语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数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结果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校本课程教材、学科知识教材。
2. 教辅:练习册、参考书。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校本课程简介(2课时)2. 第二单元:学科知识普及(语文、数学、英语各2课时)3. 第六单元:实践活动(4课时)4. 第七单元:传统文化学习(2课时)5. 第八单元:心理健康教育(2课时)6. 第九单元:安全教育(2课时)七、实践活动:1. 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校本课程的起源。
2. 学科竞赛: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传统文化学习:1.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五年级上册语文校本
![五年级上册语文校本](https://img.taocdn.com/s3/m/e8c8c6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8.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校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校本课程大纲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五年级上册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
2.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3.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1.课文阅读:精选适合五年级学生的优秀课文,包括现代文、古诗、文言文等。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3.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戏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如古代诗词、书法、绘画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实施本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包括:1.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思想内涵。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自主学习:布置课外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评价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成绩的70%。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cd725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05.png)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校本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丰富学校课程体系而设立的一种课程形式。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2)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3)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1.3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团队协作训练、创新思维训练、社会实践等方面。
第二章:学习方法指导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2 教学内容(1)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2)时间管理技巧;(3)阅读与笔记方法;(4)思维导图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1)讲解学习方法的理论知识;(2)示范操作,引导学生实践;(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4)总结评价,反馈改进。
第三章:团队协作训练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团队凝聚力。
3.2 教学内容(1)团队意识的培养;(2)沟通协作技巧;(3)团队角色定位;(4)团队冲突解决。
3.3 教学活动(1)团队建设游戏;(2)角色扮演,模拟团队协作场景;(3)小组讨论,分享团队协作经验;(4)总结评价,反馈改进。
第四章:创新思维训练4.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4.2 教学内容(1)创新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2)头脑风暴法;(3)逆向思维训练;(4)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4.3 教学活动(1)讲解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2)头脑风暴练习;(3)创新项目设计;(4)总结评价,反馈改进。
第五章:社会实践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1)社会公德心培养;(2)志愿者服务实践;(3)环保意识教育;(4)关爱弱势群体。
5.3 教学活动(1)社会实践基地参观;(2)志愿者活动组织;(3)社会现象讨论;(4)总结评价,反馈改进。
第六章:科学探究与实验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五年级上册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365b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7.png)
五年级上册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校本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年级上册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 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以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包括以下主题:1. 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国家历史、地理、文化和传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安全教育: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美育教育: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健康教育:学习健康饮食、运动和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5. 社会实践教育:参观社区、企业等场所,了解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概念,确保学生对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3.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归纳:通过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5. 评估: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如小测验、作业、项目等,以评估学生对主题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校本课程的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
2.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实地考察场所:安排学生参观社区、博物馆等场所,提供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布置与主题相关的作业,通过批改和评分,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项目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评估他们在实践和合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教案扩展:1. 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内容和拓展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3篇)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cfba6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8.png)
第1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
2. 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分类。
2. 将几何图形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图片。
2. 实物教具: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3. 绘图工具: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图形。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几何图形?二、新授1. 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3. 通过实物教具展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对称性、圆形的连续性等。
三、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找图形”游戏,在教室或校园内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2. 每组选取一个图形,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类。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几何图形?它们的特征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授1. 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活动,使用几何图形拼出指定的图案。
2. 鼓励学生在拼图过程中思考如何合理地使用各种几何图形。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几何图形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和互动情况。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51ef2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1.png)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教案名称: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五年级上册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
教学时间:每周五天,每天五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周一:1. 语文课:单元一《生活在童话世界里》- 导入: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和角色,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 学习目标: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和内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 教学活动:观看并分析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让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并进行相关练习。
2. 数学课:单元一《整数概念》- 导入:通过手中的负数和正数卡片,引导学生了解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 学习目标:理解整数的正负概念,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整数,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 教学活动:让学生互动游戏,模拟数轴上的正负运动,巩固整数概念,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
周二:1. 英语课:单元一《My Friends》- 导入:师生互动,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 学习目标:能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朋友特点和喜好,并能够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
- 教学活动: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资源,演示并教授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朗读和对话练习。
2. 科学课:单元一《力的作用》-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力的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力的概念。
- 学习目标:认识不同类型的力,并能够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和测量不同力的效果,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周三:- 导入:展示一些著名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和描述各种颜色的表现力。
- 学习目标:认识基本的色彩,能够用色彩传达情感和表现力。
- 教学活动:讲解基本的色彩概念和理论,进行色彩搭配实践,让学生创作一幅富有表现力的画作。
2. 音乐课:单元一《乐器的韵律》- 导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引导学生听出其中的乐器声音,并表达个人感受。
- 学习目标:了解常见的音乐乐器,能够识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9f532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4.png)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学习,使五年级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发展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学科知识、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2.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包含15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如下:1. 学科知识拓展2. 科学实验与探究3. 作文技巧与鉴赏4. 传统文化学习5. 绘画与手工制作6. 音乐与舞蹈7. 体育活动与竞赛8. 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9.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10. 英语口语与听力训练11. 数学思维训练12. 物理现象探索13. 化学实验与观察14. 生物知识与观察15. 地球与宇宙知识学习四、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结合传统文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学生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科学实验、作文写作、绘画手工制作等。
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我们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网络资源、校内外实践活动等。
我们还将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和指导,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七、教学进程本课程共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安排5个教学周。
五年级上册 校本教案
![五年级上册 校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e91e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3.png)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五年级上册各科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科目:语文教学内容:《小草和小树》阅读理解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和提问,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小草和小树》的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小草和小树》这个故事所要传达的主要意义。
科目:数学教学内容:四位数的拆解与组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出示一个四位数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拆解。
2. 拆解与组成:引导学生拆解这个四位数,并将其拆解后的各位数相加。
3. 组合与计算:让学生将各位数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四位数,并计算其值。
4.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科目:英语教学内容:日常交际用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猜测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2. 学习交际用语:教授一些常用的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3.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用语进行对话。
4.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用语进行交流。
科目:科学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兴趣。
2. 学习知识:教授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知识,如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互动情况。
五年级英语校本课程教案上
![五年级英语校本课程教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8c2a392ea417866fb84a8e67.png)
五年级英语校本课程教案上五年级英语校本课程教案(上)总体目标五年级的学生,基本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在350左右,介于这一基础,本学期校本课程设计总体目标为:一、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尽量拓展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引导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努力向横向拓展,适当向纵向延伸。
二、结合生活与课本,本学期完成十个场景的学习任务。
每个场景两个活动课完成。
场景设计以每个场景主题为核心,分四个步骤发展、完成、完善之。
具体程序为:1.学习扩充的单词,扩大词汇量;2.学习利用场景展开的重要句型;3.围绕重点句型进行情景会话学习;4.表演会话,发展对话张扬自己的特长。
三、达到标准通过这十个场景的训练,要求每个参与校本学习、训练的学生都能运用这十种场景简单,灵活地再现生活语言。
场景设计:场景1(Scene one) Introduce to each other.(互相介绍自己)具体要求,达到目的,1、能把所给单词尽量带到句型中,灵活、正确地说句子;2、能依托句型,学会所给会话,并能流利上口,甚至背熟。
3、能借会话样本,发展对话,表演对话。
教学方式:英汉互译,快速抢答,学习单词、句型;二人、三人对话,操练句型。
校本呈现:一、Words:Well 健康的 matter 问题、情况 holidays 假期 quite 很,相当 greetings 问候 glad 高兴 know 认识 introduce 介绍 myself 我自己 grade 年级二、drills:May I introduce myself ? This is my friend… Nice to meet you. Nice talking to you/… How do you do / How are you.三、Dialogue:(Daming、Sam、Lidan三人会话) A:Good morning/afternoon…B:Good morning/afternoon…A:I’m daming/…B:I’m Sam / I’m Lidan. A:How do you do? B:How do you do ?A:Nice to meet you.B:Nice to meet you, LiDan. A:Hi Sam, this is my friend Lidan. B:Glad to see you LiDan.A:Glad to see you, too. May I introduce myself?B:Yes, please.C:I’m Lindan. I’m ten. I’m Chinese. I’m a pupil. I’m in Class Three/…Grade Five.B:Oh, your English is good. /very good.C:Thank you.四、1.Practice:三人/四人一组模拟对话拓展生活演练会话,力争人人都能真实再现生活。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07720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b.png)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以学校为主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自主研发或选用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课程主题本课程主题为“探索与创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2 课程内容(1) 科学探索: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艺术创新:学习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社会实践: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2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3 问题导向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4.2 成果评价对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作品、实验报告等。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课程介绍与分组介绍校本课程的背景、目标、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教学计划。
5.2 第二周:科学探索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5.3 第三周:艺术创新学习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5.4 第四周:社会实践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5.5 第五周:总结与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展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上
![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f6939726b90d6c85ec3ac69f.png)
大蒜怎样吃药用价值才高?(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蒜的吃法)
教案
总课时第课时
教学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第二课天文观测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
2.初步学会进行天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和手段;
3.扩展学生知识面;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天文望远镜
落在地球的表面上,在影子里的观测者就会看到太阳被月球遮蔽的现象,叫做
日食。
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与日环食三种。全盘和环食的过程分初亏、食既、
食甚、生光、复圆等5种,偏食只有初亏、食甚与复圆3种食象。
日食是可以用肉眼进行观测的,当然,在太阳只有部分亏缺时,阳光依然
会很刺眼,观测时必须考虑有效的减光对策,千万不要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
4、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如要爱护植物,不能去破坏它们等。
教案
总课时第课时
教学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知道关于更过关于植物的科学知识,从而培养自己爱护
植物、爱绿护绿的好习惯。
2、能联系生活说说植物改良土壤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个小反射镜斜镜上,经斜镜的又一次反射,再由目镜放大。
3、折反射望远镜基本上就是一架反射望远镜,仅在物镜前面加一个特制的
改正透镜,用来克服反射望远镜有像差这一最大的缺点。
[利用光学原理分析天文望远镜的性能]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的人,首先得掌握一定的天文望远镜和天文学的基
础知识。望远镜的性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
阳像以使观测日食的全过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7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e1ec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c.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优秀7篇)五年级课程教学计划篇一一、教材分析:我们学校的特色是:打造绿色校园。
教师根据实际适当补充校本教材,我们分年级编写,教材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
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有:一,工具的认识与使用,二,认识部分菜种子,三,种子的萌发,四,整理菜园,五,部分蔬菜的种植,六,浇水施肥和管理。
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措施:根据本学期五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要求、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
凡要求学生会做的,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2、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的方法。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40分钟教学质量。
4、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时掌控。
6、写好教学反思,取得上劳动技术课经验。
五年级课程教学计划篇二一。
指导思想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纲要”的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
坚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追求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将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思考、探索、判断能力的培养及人文社会知识的掌握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aa96c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9.png)
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新兴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教案第一课学会自立,热爱劳动教育一、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情感: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教学难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一、说一说提问:同学们,早晨起床后,穿衣、叠被是你自己做的吗?师:有这么多同学都自己穿衣、叠被,我们给这些同学鼓鼓掌。
二、学一学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春生,今年上一年级,请你们听听他的故事。
这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四周静悄悄的,春生在被窝里甜甜地睡着。
过了一会儿,他家的大公鸡叫了起来,春生被惊醒了。
他揉揉眼睛,坐了起来,撩开窗帘,啊!窗外,一轮红日已经从东方升起,大公鸡正昂头叫着,原来起床的时间到了。
1.说一说:春生现在该做什么了呢?他等着别人帮忙了吗?春生为什么不等别人帮忙,自己穿衣服呢?如果奶奶要帮春生穿,他该怎么做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小结:穿衣服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
春生每天起床后都自己穿衣,已经养成习惯了。
三、想一想,讨论一下1.我们是五年级学生了,自己在家中做过哪些事情?2.你参加过哪些公益劳动?是自愿的吗?3.自己是值日生时是怎样做的?四、总结我们一块来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做好值日保洁,保持教室和校园整洁。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也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3.学会布置、打扫自己的房间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自我服务的良好生活习惯,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4.养成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的良好习惯。
5.懂得在我国各种劳动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没有贵贱之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受到尊重。
五、布置作业把这节课总结的五条写在作业本上。
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2b163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0.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1】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2×7 25×4×8 9×10×6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1)出示例题7:(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0.81×100=81(平方米)(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5)如果有110块够吗?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第一种:0.9×0.9×110 第二种:0.9×0.9×10+81=0.81×110=0.81×10+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756164a26925c52cc5bfe1.png)
篇一:五年级上册校本教案《水浒传》导读教学目的:★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学会阅读名著。
★★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养成良好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思路:《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
并且,通过赏析中央电视台的《子午书简——浅谈水浒》了解《水浒传》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浅谈水浒传》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教学活动情境设计: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准备央视《浅谈水浒传》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精彩之处:一部《水浒传》精彩纷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水浒人物不胜枚举,短短一节导读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其中的精彩全部教授给学生。
那么,水浒人物、小说主题、成书背景、艺术成就等等需要讲的好像很多很多,究竟该从哪里入手呢?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也确实办不到。
于是我就把重点定在激发学生对《水浒》的兴趣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感受《水浒》的精彩,进而想去读、想去品味,这样就达到了导读的目的。
因此,这一节课我就没有涉及关于写作背景、小说主题等方面的内容,甚至对《水浒》的艺术特色也讲的很少。
因为将来如果他们认真的读了,这些肯定会接触到、体会到的。
我把这节课分成了?我讲我知道?、?我看我记牢?、?我品我明了?、?老师考考我?等四个板块,让学生去讲、去看、去品、去悟。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比较、品读、思考、竞争,阅读《水浒》成了他们的阅读目标和阅读需要。
遗憾之处:还有四五个孩子没有准备好《水浒传》,发动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字乡青山小学校本课程教案科技篇(五年级上学期用)第一课植物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第二课天文观测教学目的:1.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2.初步学会进行天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和手段;3.扩展学生知识面;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天文望远镜教学目的:了解天文望远镜的种类、工作原理和性能教学过程:[介绍常见的望远镜种类]简易的天文望远镜一般由物镜、物镜镜筒、目镜、寻星镜等部分组成。
望远镜主要有折射式、反射式与折反射式三种类型。
1.折射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
天体的光线通过物镜聚集在焦平面上成像,然后由目镜放大。
2.反射望远镜的物镜是凹面反射镜,天体的光线经过它的反射,投射在一个小反射镜斜镜上,经斜镜的又一次反射,再由目镜放大。
3.折反射望远镜基本上就是一架反射望远镜,仅在物镜前面加一个特制的改正透镜,用来克服反射望远镜有像差这一最大的缺点。
[利用光学原理分析天文望远镜的性能]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的人,首先得掌握一定的天文望远镜和天文学的基础知识。
望远镜的性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1.有效口径和相对口径物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做物镜的焦距,用符号F表示。
物镜的直径没有被框子和光阑挡住的部分叫做物镜的有效口径,用符号D表示。
天文望远镜的性能主要就是以这两个数据为标志。
有效口径与焦距的比叫做相对口径,用符号A表示。
即:A=D/F,其中D、F用毫米作单位。
2.放大率望远镜的物镜焦距(F)与目镜焦距(f)之比,叫做望远镜的放大率,用符号M 表示。
一架天文望远镜通常配有好几个不同焦距的目镜,从而可得到几种不同的放大倍率。
比如当望远镜的物镜焦距为840毫米,目镜的焦距是10毫米,那么放大率就是84倍,若另一目镜的焦距为20毫米,则望远镜的放大率就是42倍了。
但是望远镜倍率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是望远镜的有效倍率。
如果选用过高的倍率,成像就会变暗,观测效果反而不好。
对普通天文望远镜来说,最高有效倍率约是口径的2倍。
例如,望远镜的口径是80mm时,最高有效倍率是160倍左右;口径是100mm时,最高有效倍率为200倍左右。
3.集光力光线是通过瞳孔进入人眼的,人眼只能收集到相当于瞳孔面积范围的光。
在暗处时,人眼的瞳孔直径一般约为7mm。
因此,就把望远镜物镜的有效面积相对于瞳孔面积的倍数叫做集光力。
即:集光力=(D*D)/(7*7),其中D用毫米作单位。
4.分辨率由于光的衍射作用,天体在望远镜中所成的像,会成为一个小圆盘。
如果两颗星星接近到刚刚能分辨出来,它们的最小角距就叫做分辨率,用符号θ表示,单位为角秒。
望远镜分辨率同物镜有效口径的关系可粗略表示为:θ=140/D,其中D用毫米作单位。
对于天文观测来说,分辨率往往比放大率更重要。
5.极限星等在晴朗无月的夜晚,用望远镜能够看到的最暗的星等,叫做这架望远镜的极限星等,用符号Me表示。
Me的数值主要决定于物镜的有效口径,有一个经验公式可供参考:Me=7.1+51gD,其中D用厘米作单位。
当然这是理论数值,由于大气层及观测者视力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数值和计算值不一定一致。
6.视场在望远镜中能够看到的天空区域的角直径叫做视场。
用符号ω表示。
对于一架望远镜来说,视场同目镜的焦距有关,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现场越小。
换句话说,望远镜的放大率越大,视场就越小。
天文望远镜的相对口径越大,聚光能力就越强,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天体就越明亮。
另外,在物镜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口径越大,相对口径也就越大。
显然,有效口径越大,望远镜的性能就越好。
也就是说,天文望远镜的性能好坏,主要由口径来决定。
[实习]利用望远镜进行观测[作业]搜集资料:了解天文观测的历史;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
第二课时:太阳的黑子观测教学目的:1.了解太阳概况;2.初步学会进行太阳黑子观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太阳概况,观测前清同学们就自己掌握的一手材料进行交流。
[介绍注意事项]1.不能直接用肉眼上观看太阳,因为太阳的强光会把眼睛刺痛。
必须用涂了浓墨的玻璃遮住眼睛去看太阳,而且不能看太长时间。
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是非常小的,太阳表面的情况及变化必须用天文望远镜观测。
2.太阳就好象生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活动着。
太阳表面的黑子数量和太阳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目就越多。
因此,根据长时间连续观测的黑子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研究太阳温度的变化。
3.观测太阳黑子所必需的物品用口径5-10cm的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可以对太阳的黑子进行充分的观测了。
观测太阳黑子常用有专用镜片的反射式望远镜,最好配备投影板。
当然,也可使用有普通物镜的折射式望远镜。
为了便于对太阳进行观测,须准备如下一些小附件。
(1)太阳投影板:对折射式天文望远镜来说,作为附件的投影板,通常在出厂时就配备好了。
这种装置安装简单方便,安装好后不会晃动就行了。
另外,投影板前后位置可以调整,很方便。
(2)目镜:作为观测太阳用的目镜,可以任意选用耐热类型的高增益式。
应准备一个能看到太阳全貌的50-60倍的目镜,和一个能看到黑子深部的高倍率目镜。
(3)太阳滤光镜:直视观测太阳时应该用专用滤光镜,因为滤光镜有隔热减光的特性,望远镜口径在10cm以上肘,物镜前面应盖上一个中间开有直径5cm 以下孔的盖子,或用三面反射棱镜,使通光量适当减少。
观测太阳千万要注意眼睛的安全。
(4)观测用图纸:在洁白的纸上画好直径15cm(或者10cm)的圆并写好数据,事先制成观测用的图纸。
其他如铅笔、橡皮擦、秒表等都应事先准备好。
[对太阳表面和太阳黑子进行观测]做好观测纪录[作业]太阳黑子的观测报告第三课时:日食的观测教学目的:1.了解日全食;2.学会观测日全食。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日全食产生的原因及人类对日全食的认识过程,观测前请同学们就自己掌握的一手材料进行交流。
[背景材料介绍]月球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有时会走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的表面上,在影子里的观测者就会看到太阳被月球遮蔽的现象,叫做日食。
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与日环食三种。
全盘和环食的过程分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等5种,偏食只有初亏、食甚与复圆3种食象。
日食是可以用肉眼进行观测的,当然,在太阳只有部分亏缺时,阳光依然会很刺眼,观测时必须考虑有效的减光对策,千万不要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简单的办法进行观测:第一种办法是,找一个脸盆,里面盛满水,再放入些墨汁,日食的时候从脸盆里看太阳的倒影。
这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第二种办法是,找块玻璃板,用煤油灯把它熏黑,日食的时候隔着这块熏黑了的玻璃板看太阳。
第三,找几张120的照相底片,把它们重叠起来,R食的时候隔着这些底片看太阳。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太阳光的强弱随时增减底片张数,还可以装在自己制作的眼镜框上,使用起来很方便。
第四,用望远镜观测,但不要直接通过望远镜上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用望远镜观测太阳,要事先找几张照相底片,剪成合适的形状,装在物镜的前面。
要注意装牢,防止移动望远镜的时候底片滑掉。
比较妥当的办法还是使用投影板。
投影极安装在目镜的一端,调整目镜焦距,使投影板上出现清晰的太阳像以使观测日食的全过程。
发生日食之前,对于日食的时刻、方位以及整个日食的过程,一般都有预报。
我们要根据预报作好准备,除了准备好观测用具以外,还要准备一些日食观测纸。
日食观测纸上有一个大圆,圆上逆时针方向标有0°-360°。
记录的时候,大圆表示太阳的圆面,0°位置表示太阳的北点。
为了了解日食的全过程,要从初亏到复圆的各个阶段,每隔一定时间画一张食像图。
对于日全食,从食既到生光只有三、四分钟,有时不到一分钟,要在这段时间内描绘一、二张或者三、四张食像图。
初亏的时刻和方位是比较难测准的,在预定的时刻到来之前,就要密切注意着预报的方位。
当出现初亏现象,就立即记下出现的时刻以及太阳圆面和月亮圆面相外切的切点方位。
初亏以后,太阳圆面和月亮圆面相交于两点,每次观测时要记下观测时刻和两个交点的方位,并且及时把食像描绘在日食观测纸上。
这项工作只要做得很仔细,就会获得一套日食全过程的食像图。
日全食的机会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因此,参加观测日全食是要注意协作,进行适当的分工。
每个人要熟悉所用仪器,掌握操作方法,学会做观测记录。
最好预先排练几次,使实地观测日全的短暂时间内不忙乱。
能及时准确地记下日全食的种种现象。
观测场地要预先选择好,保证自始至终都能看到日食。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观测月球影子在日全食即将来临和刚要结束的短时间内,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影子由西向东迅速移动。
为了观测月影,要登上比较高的地方。
事先选择几个大致东西向排列的、到观测点距离不同的远方目标,如大建筑物电线杆、高树、山坡等,并测量出它们到观测点的距离(也可以事后补测)。
观测的任务是定出影子从远方目标到达观测点的时间。
由于影子移动速度快,计时要用种表或者数数的方法。
由距离和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月影移动的速度。
月影移动的速度大约每秒1公里。
(2)观测倍利珠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所以月亮的边缘崎岖不平。
在食既或生光到来的瞬间,太阳光通过月球边缘的山谷射出来,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象在太阳的周围镶嵌着一串珍珠似的,这就是著名的倍利珠。
观测倍利珠现象并没有特殊的科学价值,但这是一种很有趣而美丽的现象。
当发现月面边缘有倍利球现象出现的时候,要记住它的方位、形状和珠的数量,并立即画下来。
食既瞬间,倍利珠一般出现在太阳的东边缘,生光瞬间,倍利珠一般出现在太阳的西边缘。
[作业]模拟观测日全食,以绘图、照片和文字形势写出观测报告。
第四课时:流星的观测教学目的:1.了解流星现象和流星雨产生的原因;2.学会观测流星雨。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流星现象和流星雨产生的原因,观测前清同学们就自己掌握的一手材料进行交流。
[肉眼对流星进行观测]注意事项:观测流星不需那些大规模的工具,用肉眼就可以进行观测。
当然,正规的流星观测,还是要根据其观测目的使用天文望远镜,或用照相机及其他的观测工具并用的方法,以及使用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或器具进行观测。
流星是每大都有的,世界各地的夜空部会不时有飞行的流星,而且出现在离地面100公里左右。
不论处在哪个地方的您,用肉眼观测流星,只要方法正确,就会得到充分有用的资料和数据。
观测流星应注意以下问题:1.统计流星的数量根据观测目的的不同,肉眼观测流星也应有不同的方法。
观测流星应从数流星的数量开始,应使用计数器来计算1小时内出现的流星数量以及随着时间的逝去流星出现数量的变化情况。
可是,我们的眼睛不可能象鱼的眼睛那样可以同时向四处观望。
当一个人观测时,只能数在自己视野内的流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