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爱国主义教育资料
梁屯中心小学2004-2005学年度爱国主义教育资料一-、国魂教育国魂,指的是作为国家的公民应有一种民族精神。
加强国魂教育,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为何能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生存几千年?就是千千万万的民众有一个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中国魂,就是有一颗大义凛然的中国心。
而爱国主义就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的基础。
当今有个别人为何总是对自己的国家妄自菲薄,就是因为在他们的灵魂中缺了国魂,缺少了民族精神。
二、国运教育国运,指的是国家发展的方向,她的命运及其前途。
加强国运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可以使人们正确地处理权力、责任和义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的命运,自然是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
在今天谈国运,当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运,只有建成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强国富民。
这就要树立“奋斗、拼搏、进取和贡献”的观念。
为什么当今包括有的领导干部在内的一些人只顾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为什么只想索取,而不想奉献?为什么只要权力而不想尽一点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呢?重要原因就在千将民运与个人的命运对立起来。
三、国忧教育国忧,指的是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
当今一些同志所缺乏的,所害怕的正是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好大喜功、文过饰非、自欺欺人是其主要表现。
必须加强国忧教育,它可以使人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采取扎扎实实的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可以使人们产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民族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
四、国耻教育国耻,指的是我国在近代蒙受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欺辱。
加强国耻教育,可以使人民牢牢记住历史的教训,使人们团结起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坚定“振兴中华”的决心。
国耻教育,不等于让人们自卑、垂头丧气,不等于让中国人民不尊重、看不起自己。
而是让人们明白:落后、腐败是要挨打的,也是没有出路的。
八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走进社会生活1.1 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不同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形成的观念、行为习惯也有所不同。
1.2 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同时,社会也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环境和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
二、遵守社会规则2.1 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包括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定等。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2 尊重他人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三、维护国家安全3.1 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3.2 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不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发现可疑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建设美好集体4.1 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来自于每个成员的齐心协力。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自觉遵守集体的规章制度,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2 集体的成长与个人的发展集体的成长和个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我们应该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五、走进法治天地5.1 法治观念的重要性法治观念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权威,不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5.2 法治社会建设人人有责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素养,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监督和评价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200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2021年改名为《思想道德与法治》。
这门课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一起构成了面向所有高职高专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它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二)课程任务该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的教学条件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理论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示范、呈现、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结合具体的时政内容、鲜活的案例来提高课堂的抬头率。
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
课内实践主要以辩论、演讲、知识竞答、学生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
课外实践包括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在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动中,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该课程以培养时代新人为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治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高职、社会、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符合时代新人要求的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谈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级:软件102学号:101012221姓名:陈宣宣2011年05月05日谈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摘要: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无论在那里工作,我们都要具备以下基本的三点: 1)健康的身体.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充分的自信。
一、"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关键词:人际关系、自信、体魄、信念、理想、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关于价值的基本观念,是人在对人生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其核心是关于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基本观点.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换句话说,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一生从18岁开始工作到60岁,则可以工作42年;每年除去65个休息日(如周末、节假日等),则一年有30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除去吃饭、睡觉、休息时间外,平均有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那么人的一生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为:10*300*42=126000小时,若折合成天数为126000/24=5250天,再折合成年数为:5250/365=14.4年,亦是说这42年中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只有约1/3. 人的一生是这么的短暂,而用于工作的时间更少,你难道不应该从现在起就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自己人生中的目标吗?无论在那里工作,我们都要具备以下基本的三点:(1)健康的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那么他做任何事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研究表明:成功=(能力+机遇)*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是两个人的能力和机遇是一样的,那么谁的人际关系越好,谁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谁掌握的资讯越早、越多,他就能及时的策划或调整战略,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人际关系非常差的人,是没有谁愿意和他分享快乐和忧愁的,也不会有人愿意和他分享各种信息资讯;当他失败时,也不会有人愿意扶持和帮助他的.也许,他偶尔会有短小的获得,但是他不可能取得人生长久的大成功.(3)充分的自信.无论在那里工作,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四点: 1)不要好高鹜远2)要认真地工作3)花上三年时间,培养自己的专长4)大成功从小成功开始一、"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这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因此,做为大学生我们要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八章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此外,这一章中,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重点.会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教学设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第二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本节课紧承上一节课的内容,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展开,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才是正确的人生目标,我们怎么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材重点从“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四个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但大部分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理想、目标,只有少数学生还处于懵懂状态,得过且过。
加之受自己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目标往往比较现实,大都着眼眼前,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
政治认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道德修养培养爱社会、爱国、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找准人生前进的方向。
健全人格1.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2.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性,并学会在实践中平衡二者。
1.结合第一框的内容,进一步探讨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
2.利用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树立与社会利益相一致的人生目标。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结合的实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P86“生活观察”: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甲: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乙:我想通过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丙:我希望和朋友一起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力量。
丁:我希望自己能为国争光。
思考问题: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你的人生目标。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教师导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事情,它有助于我们规划人生的方向,提升生活的质量。
我与社会+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
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社会生活? 感受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关系的类型?
1
PART ONE
感受社会生活
P2运用你的经验——情境探究
➢ 李铭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的?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 ➢ 参与社会生活获得了哪些感受?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感受)社会?
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日 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媒介 (广播、电视、网络等),如阅读报刊;收看电视; 收听广播;上网查询等。
6
感受社会一生、活感受社会生活
健康成长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这时对社会的感 悟是模糊的, 处于懵懂状态。
感受社会一生、活感受社会生活
备战中考,高考冲刺,是当前他们的主要任务,这时对 社会的感悟是感性的,也是较容易发生变化的。
练习
随堂练习
4.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寄语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 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读无字之书的
正确途径不包括( B)
A.要乐于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开拓视野,培养兴趣 B.捕捉网络海量信息,依赖网络丰富知识促进交往 C.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投身实践 D.积极服务和奉献社会,培养劳动精神和敬业精神
小萌、李明是八年级学生。图一是小萌在家时的身份,图二是小萌在学 校时的身份,图三是李明9岁时的身份,图四是李明20岁时的身份。
1.小萌在家和在学校时的身份分别是什么?小萌在家和在学校时的不同 身份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2.李明9岁时和20岁时的社会身份分别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们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
试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试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陈晓晓(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摘要: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贯穿西方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对这三个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梳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针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指出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三种类型,以及存在的不足。
针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目的与手段的分野,提出两派对立观点,并分别列举重要思想家的观点予以论证。
关键词:个人;社会;国家;西方政治思想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政治学,尤其是政治社会学所关注的核心命题,是贯穿社会发展始终的最基本的人类社会关系,正确处理和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人类创造和拥有的全部政治机制和思想意识所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因而过去和现在都是西方政治思想家所极目关注的中心。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兴起与拓展,一股以试图对个人、社会与国家间极度的紧张作出检讨、批判与调整,以求透过对公民社会的重塑和捍卫来重构个人、社会与国家间应有的良性关系的理论浪潮开始冲击世界各国。
全面、合理地评价西方政治思想家关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探寻西方政治思想家在认识与思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时走过的思想轨迹及其在理论建构中的成功与失误,对于思考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社会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基本概念辨析个人、社会与国家三个概念本身具有复杂多变的内容,对三个核心概念的辨析有助于对三者关系的理解。
(一)个人“个人”(individual),在本文中既指一个国家之内所有的个人,也即由全体个人形成的群体;又指每一个单个的人。
在群体意义上的“个人”同国家的关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体。
如果他们是国家的主人,通过民主的方式来行使他们的权力,这样的政体就是比较民主的政体。
通过他们,或者他们中的多数,不是国家的主人,他们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统治,这样的政体,就是专制性质的。
这种意义上的“个人”接近“公民”、“人民”。
道 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自主 学 习
1.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P87 2.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P87-89
(3小点,分别扩展)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6-89内容,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大 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并在课 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3
导入 新 课
➢ 说说你的人生目标?
✓ 人生如同航船,把准方 向,才能确定航行的线 路,驶向幸福的彼岸。 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 的人生目标?
这些人生目标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追求,更映射出他们对社 会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发展的热切期望。
11.、故事★导如入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P87-P89)
钱伟长收到叔父钱穆的熏陶,他的历史和人文底蕴深厚, 大家猜猜他选择了清华大学的什么专业了呢?
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 标的必要前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个 人组成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只有在个 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才能沿着正确的 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 科研报国、逐梦冰川海洋的钱作勤教 授团队,胸怀“国之大者”,用行动彰 显着中国力量、中国价值、中国贡献 ,奋斗着、书写着海洋强国新篇章。
➢ 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姜德生 院士团队,“用万物互联守护大国重器 ,用科技创新刷新‘中国智造’新高度。
” ➢ “左手钢枪、右手玫瑰”的在校退役女
兵张羽倩,用军旅渲染青春颜色、将 汗水挥洒在更广袤的祖国大地。
基础性作业:阅读教材,背诵知识点 拓展性作业: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 并制订出实现这个人生目标的具体计划。
A 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应当( )
A,从自身实际出发 B.由父母替我们安排 C.向太阳和大树学习 D.与人类的福祉相统-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内容,意义方法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
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
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
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
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
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
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
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
正确处理个人同社会的辩证关系
正确处理个人同社会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同社会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当个人利益同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要自觉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坚持奉献第一,以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直至完全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不动摇。
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正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提倡奉献精神,并不是无视共产党人的个人利益,不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也不是要求大家完全放弃和无谓地牺牲个人利益,而是强调党员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要求党员自觉地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融于国家与人民利益之中,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多作奉献。
如果一个党员借口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置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于不顾,把获取个人利益看成是自己人生的唯一追求,利欲熏心,唯利是图,那就背离了共产党员的素质要求,迟早要走到邪路上去。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联系的,是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相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经典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方面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一原则对于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后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强调了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的集体主义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论述了贯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江泽民也指出,要把集体主义提高到我国当前社会主旋律的高度去认识。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最重要的就是要摆正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
那么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具体地说:第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所谓集体利益,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一定劳动者组成的利益集合体(如工厂、商店、学校、部队等),在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诸方面利益的总和。
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言在新时代,大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阶段,也是人们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出发,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定义个人是指一个独立的存在,具有自我意识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每个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以及一定的社会属性。
社会的定义社会是指由一群人组成的社会群体,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网络。
社会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环境,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个人被社会环境塑造,同时个人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为影响社会。
个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
但是,个人的追求和价值必须与社会的需要和价值相统一。
个人的实现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而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也需要个人的参与。
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在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个人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是每个大学生的追求。
然而,在个人的发展中,我们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个人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相反,个人的发展和实现也为社会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为了更好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学生需要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同时,通过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坚持自我,尊重他人在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过程中,大学生要坚持自我,保持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保持对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同时,要尊重他人,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佳答案一、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作用。
一切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
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实现和谐社会的这些特征,要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应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
新课标(2024年秋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单元复习-第四单元 知识点+背诵技巧指导
新课标(2024年秋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单元复习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知识点+背诵技巧指导——专治“不会背”本单元聚焦“追求美好人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理解顺境与逆境的关系,并通过奋斗与奉献成就精彩人生。
内容涵盖核心知识点解析及高效背诵技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生价值和目标设定的重要性。
适合单元考试前复习,助力学生全面掌握重点知识。
要记住“为什么要树立人生目标”,可以使用逻辑串联法和关键词联想法,帮助你理解并记住每个要点。
1.逻辑串联法将“为什么要树立人生目标”分为两个核心逻辑层次,每个层次解释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1)人生目标决定人生方向关键词:发展方向、未来追求。
人生目标体现了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决定了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没有目标就像没有指南针,会迷失方向。
(2)正确的人生目标带来内在激励关键词:内在激励、克服困难、少走弯路。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有持续的动力,让我们坚定前行。
正确的目标能帮助我们排除外界的干扰,克服各种困难,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2.关键词联想法通过具体场景联想,帮助记住每个要点:(1)人生目标决定人生方向想象自己站在岔路口,手里拿着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指向你要去的目的地,这象征着人生目标决定发展方向,引导你选择正确的道路。
(2)正确的人生目标带来内在激励想象在一条长长的道路上,你面前有一个指路牌,上面写着你的目标。
你沿着这条路坚定前行,尽管有风雨和障碍,你依然因为心中有目标而不断前进。
这象征着内在激励让我们克服困难、少走弯路。
3. 记忆策略总结通过逻辑串联法和关键词联想法,你可以将“为什么要树立人生目标”总结为两个核心层次:(1)人生目标决定人生方向——体现对未来的追求,指引人生的正确道路。
(2)正确的人生目标带来内在激励——提供持久的动力,帮助克服困难,避免走弯路。
4.自我测试法(1)为什么说人生目标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发展方向?(2)正确的人生目标如何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克服困难?5.总结:通过逻辑串联法和关键词联想法,你可以清晰理解“为什么要树立人生目标”的两大核心理由,并通过自我测试进行复习,确保你对这些内容的理解牢固且深入要记住“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可以使用分层记忆法和关键词联想法,帮助你清晰理解每个要点,并轻松记住。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24年)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 理解个人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相结合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和政策的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正确的人生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健全人格: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培养乐观、坚韧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
4.通过对人生目标的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紧密相连,从而增强责任感。
6.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培养勇于担当、积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2.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并结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难点:3. 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确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4. 使学生理解人生目标与人类福祉相统一的内涵,并在实践中践行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愿景。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如想成为医生、老师、科学家等。
这反映了学生对未来的初步思考和期望。
1. 讲述一个小故事:有两个人,一个人没有目标,每天浑浑噩噩地生活;另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多年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目标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它可以引导我们的行动,决定我们的发展方向。
(二)讲授新课1. 目标的重要性(1)展示一些名人名言,如“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提问学生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目标可以给人力量,帮助人走向成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杨鹏程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关于人的学说、社会的学说,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时代价值,做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教学时数:讲授学时:2个,讨论学时:2个,课外学时:4个前言: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国家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能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
大学生只有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履行对祖国、对社会的崇高义务,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一节个人与社会一、关于人的学说人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从两个方向延伸的: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而后者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无论是东方的思想家,还是西方的思想家均未能弄清人的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们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的本性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变的历史而已。
二、关于社会的学说(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1、社会契约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卢梭)2、社会有机论(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孔德、英国斯宾塞)(二)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结成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
人们在生产中相互交往,形成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
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即个体性与社会性,二者既矛盾,又统一。
人的个体性是特殊的、具体的、独立的,使个人与人类区分开来,个人与他人区分开来,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在于人的社会性。
首先,任何个体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及其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次,只有在社会里,个体的发展才有可能;再次,人类社会与社会化人是相辅相成的互动过程。
1、人对社会的依赖性与能动性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表现为:个人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的生产,个人的生活依赖于社会规范,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
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表现为:个人通过参加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通过参加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以及参与政治和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运作个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
个人离不开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社会离不开个人,脱离个人的社会,社会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个人不等于社会,社会也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必经过程,是人与社会关系运作的前提条件。
社会化是人们学会其社会的生活方式并获得个性的社会与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深化角色意识,使角色行为自觉化;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处理好人我关系、群己关系,具有明确的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
“从我做起”是个人与社会关系运作的实践逻辑。
案例: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普通的护士在在“非典”病区工作,当“非典”突然袭来时,想到生命要经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偷偷地留下遗书:万一自己有了意外,请亲友们帮忙把孩子带大。
原来,当她还怀着孩子的时候,丈夫就不幸因病逝世。
7年来母子俩一直相依为命。
思考题:通常看来,这位护士爱孩子胜过爱她自己,但当“天职”需要她时,她没有因亲己而退却,这平凡的选择中体现了这位护士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一、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1、集体主义的提出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提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语)斯大林最早使用集体主义一词。
2、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个人正当利益;促进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美。
3、集体主义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从而保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正确结合和共同增长。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注意为原则。
”二、正确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1、集体主义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2、集体主义的终极目的是促进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实现共同增长。
3、集体要为个人提供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4、维护个人正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是随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完美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和道德的理论体系。
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反对集体、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干涉和限制;作为一种财产制度,个人主义强调维护个人的财产私有制。
它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统治的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个人主义思潮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推进了个性的解放,也推进了历史的进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失去了积极作用。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其终极目的是要引导人们背离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义。
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时代价值1、坚持集体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集体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3、集体主义精神是现代青少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第三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集情感、思想和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
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它大致可以分为古代的爱国主义、近代的爱国主义和当代的爱国主义。
虽然在每个历史阶段,爱国主义都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特点,但是作为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社会意识形态,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又有着共同的、基本的内容。
案例讨论:继1982年和1986年两次发生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事件后,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在2001年4月3日,审议通过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公然否定战争罪行,并宣布2002年开始在中学使用这一“新历史教科书”。
“新历史教科书”将“南京大屠杀”、“随军慰安妇”、“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行”等内容全部从教科书中删除。
三菱、东芝、马自达、日野、富士通这些发足了中国财的百余日本财团助纣为虐,赞助了右翼势力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日本极右势力的气焰之所以十分嚣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日本政界要人充当了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急先锋。
1994年5月,当时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公然宣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
永野的余音未了,时任环境厅长官的樱井新又跳了出来,说什么“那场战争使亚洲各国独立了,教育普及了”。
2000年2月23日,日本右翼团体在大阪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集会。
令人不解的是,这一逆行竟得到日本大阪府及大阪市政府的批准,并允许将集会地址堂而皇之地选在了倡导“祈念和平不忘战争”的“大阪国际和平中心”。
臭名昭著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更是多次发表文章和谈话,胡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日本发动的是“从白人殖民统治下拯救亚洲各国”的战争……日本近年来一直在制造与宣传种族歧视论和“中国威胁论”。
2001年7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表示鉴于中国有可能用核武器攻击日本,日本对中国实施经济开发援助是一件“愚蠢”的事。
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全面复活(1)近年来日本政府高官络绎不绝地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
2001年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经过所谓的“深思熟虑”之后,参拜了东京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在东京靖国神社,被供奉的所谓“英灵”中有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7人,他们是侵苏战争、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东条英机;窃取同盟国各国军事和经济情报的间谍头目,策划伪满洲国的首要分子土肥原贤二;南京大屠杀首恶罪犯松井石根;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木村兵太郎;以及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藤章。
另外,还有被押期间因病死去的甲级战犯松冈洋右、永野修身;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白鸟敏夫、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梅津美治郎;还有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的东乡茂德。
他们均犯有破坏和平罪、违反战争法规惯例及违反人道罪,是双手沾满了亚洲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正是这些灵位的存在以及日本政府要人的挑衅正义的行为,引发了一次次令世人瞩目的“靖国神社问题”。
(2)企图修改和平宪法对日本使用军事力量的限制。
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永久放弃国家权力发动之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纷争之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小泉认为日本的现行宪法,是二战后战胜国强加给日本的,他对宪法中规定日本不得拥有正式军队的条文耿耿于怀,公开宣称必须修宪,以使日本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正式军队。
说到底,是为了日本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军备战。
小泉上台后就提议修改和平宪法以及制定新法案,让自卫队拥有建军权,不但主张自卫队有权拥有军队,还要求加强军力和军事的运用能力,矛头直指和平宪法第九条之“不战”条款,企图挣脱限制其军国主义复活的“紧箍咒”。
(3)扩充军备,军事能力超过美国并不遥远。
2001年7月6日,日本内阁通过并发表了题为“21世纪拥有一支精锐强大的自卫队”的2001年度防卫白皮书,虽然日本防卫厅声称,白皮书的主要内容着重于分析战后的局势和日本对21世纪前半段的军事展望,是对亚洲目前军事形势的“客观”展望。
这份报告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舆论的广泛关注。
更有国际问题专家指出,日本发表这份年度报告巧妙地隐瞒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却有意夸大其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其目的显然是为在小泉上台后提出修改和平宪法以及制定新法案,让自卫队拥有建军权铺路。
因此,曾经遭受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应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