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力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力电缆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d0072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0.png)
电力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1.电流计算公式
电力电缆承载的电流是电缆设计和选择的重要参数之一、以下是常用
的电流计算公式:
I=P/(U*η)
其中,I表示电流(安培),P表示功率(瓦特),U表示电压(伏特),η表示功率因数。
例如,假设有一个电缆承载6000瓦特功率的负载,电压为220伏特,功率因数为0.9,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电流为:
I=6000/(220*0.9)=30.30安培。
2.功率计算公式
电力电缆的功率计算常用于判断电缆是否能够满足负载需求。
以下是
常用的功率计算公式:
P=U*I*η
其中,P表示功率(瓦特),U表示电压(伏特),I表示电流(安培),η表示功率因数。
例如,当电压为220伏特,电流为30.30安培,功率因数为0.9时,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功率为:
P=220*30.30*0.9=5955.60瓦特。
3.电阻计算公式
电力电缆的电阻是一项重要的参数,用于评估电缆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R=ρ*(L/A)
其中,R表示电阻(欧姆),ρ表示电阻率(欧姆米),L表示电缆长度(米),A表示电缆截面积(平方米)。
例如,假设一段电缆的电阻率为0.02欧姆米,长度为100米,截面积为4平方毫米,则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电阻为:
R=0.02*(100/0.004)=500欧姆。
除了上述公式,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电力电缆计算公式,如电缆损耗计算公式、电缆温升计算公式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确保电力电缆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418a031f01dc281e43af027.png)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da524f2561252d380eb6ee0.png)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生意社11月29日讯1、导体的截面1)单根导体S = πd2/4 (mm2)2)正规绞合导体S = (πd2/4)* n * k1其中d——导体外径(mm)n——绞线根数k1——绞入系数π——圆周率,2、导体的重量W = S * ρ* L其中W——导体重量(kg)ρ——材料密度,铜,铝L——导体的长度(km)3、绝缘外径D = d + 2*t (mm)其中D——绝缘外径 (mm)d——导体外径 (mm)t——绝缘厚度 (mm)4、绝缘层截面积S1 = (D2–d2)*π/4或S1= π*(d+t)* t5、绝缘层的重量W1 = S1* ρ* L其中W1——重量(kg)ρ——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L——线芯的长度(km)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D2 -D2k1——6、绞合外径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2+8的结构:D0 = 4 * d3+9的结构:D0 = * d4+10的结构:D0 = * d5+11的结构:D0 = * d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D = D0 + 2 * n * d其中n——绞合层数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2009-07-09 10:14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4、6.....等绝缘层重量=×(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a1a89bbaf45b307e9719708.png)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铜的重量习惯的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 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 -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 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 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6455a727fd5360cba1adbed.png)
常用的计算公式
1、导体的截面
1)单根导体
S = πd2/4 (mm2)
2)正规绞合导体
S = (πd2/4)* n * k1
其中d——导体外径(mm)
n——绞线根数
k1——绞入系数
π——圆周率,3.1416
2、导体的重量
W = S * ρ* L
其中W——导体重量(kg)
ρ——材料密度,铜8.89,铝2.7
L——导体的长度(km)
3、绝缘外径
D = d + 2*t (mm)
其中D——绝缘外径(mm)
d——导体外径(mm)
t——绝缘厚度(mm)
4、绝缘层截面积
S1 = (D2 –d2)*π/4
或S1 = π*(d+t)* t
5、绝缘层的重量
W1 = S1 * ρ* L
其中W1——重量(kg)
ρ——材料密度,PVC为1.42~1.45,XLPE为0.95
L——线芯的长度(km)
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D2 -D2k1——
6、绞合外径
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
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
2+8的结构:D0 = 4 * d
3+9的结构:D0 = 4.154 * d
4+10的结构:D0 = 4.414 * d
5+11的结构:D0 = 4.7 * d
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
D = D0 + 2 * n * d
其中n——绞合层数。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cfdedfed0d233d4b14e69da.png)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量计算口诀
![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量计算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9a00593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f.png)
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量计算口诀电缆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
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 1.5、2.5、4、6.....等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 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 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2) 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3) 重量W1=F*r (kg/km)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
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 铜电车线W=F*8.89 (kg/km) F—标称截面mm2(2) 铝合金电车线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3) 钢铝电车线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1) 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D=D0+2(tz+t弓) (mm)(2) 重量W=(FZnZ+F弓n弓)*r*K (kg/km)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r —所用材料比重g/cm3 K—线芯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38a098102d276a200292ebc.png)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1. 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力缆,单芯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 mm)2. 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 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 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 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 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7. 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 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 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10. 配模具绝缘单线横截面 模具模套横截面22322221D D DDR d d -=- (1)3122D d DRB D d = (2) 式中:D 1 —模孔内径;D 2 —模芯外径;D 3 —模套内径;d 1—导体直径;d 2 — 绝缘外径。
以上两式联立,可以得到关于D 2 和D 3的计算式:D 1 = d 1+e (3)2221212221d d D d DDR d DRB d -=- (4)2131D d DRBD d = (5) 其中e 为模芯孔放大值,对于绝缘的挤出取0.5~3。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e968e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7.png)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1.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R)=电阻率(ρ)x长度(L)/截面积(A)
其中,电阻率是材料的特性常数,反映了材料本身导电能力的大小。
2.电压降计算公式:
电压降(V)=电流(I)x电阻(R)
3.电功率计算公式:
电功率(P)=电流(I)x电压(V)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利用电流和电压计算得到电功率值。
4.欧姆定律:
电流(I)=电压(V)/电阻(R)
5.线缆电流容量计算公式:
线缆电流容量=根号(绝缘电阻(Ri)/线缆电阻(Rc))xCuAxC
其中,Cu为电流系数,A为线缆截面积,C为电流裕度系数。
6.三相平衡负荷计算公式:
三相平衡负荷=单相容量/(3x平均功率因数x电压)
其中,单相容量为线缆的额定容量,电压为系统电压。
7.电线截面积的计算公式:
A=(KxPxL)/(ρxΔV)
其中,K为系数(取决于电流方式),P为功率,L为距离,ρ为电线电阻率,ΔV为允许的电压降。
8.斯克内指数公式:
ξ = (Σ (Vcc / Rc)) / (n - 1)
其中,ΣVcc为电源电压之和,n为放置在同一通道中的导线数目。
以上列举了一些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基本理论,但实际工程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电线电缆的计算还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环境温度、导线长度、导线材质等,不能仅仅依靠计算公式进行操作。
各种规格电缆重量计算公式
![各种规格电缆重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bcbcc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c.png)
各种规格电缆重量计算公式电缆是用来传输电力、通信和控制信号的导线,具有多种规格和材质。
在工程施工和设计过程中,准确计算电缆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各种规格电缆重量的计算公式,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准确计算电缆的重量,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一、导线重量的计算公式。
1. 圆形导线的重量计算公式。
圆形导线的重量计算公式为,W = π r^2 ρ L。
其中,W为导线的重量,单位为千克;π为圆周率,取3.14;r为导线的半径,单位为米;ρ为导线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L为导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2. 扁平导线的重量计算公式。
扁平导线的重量计算公式为,W = 2 t w ρ L。
其中,W为导线的重量,单位为千克;t为导线的厚度,单位为米;w为导线的宽度,单位为米;ρ为导线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L为导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二、电缆重量的计算公式。
1. 单芯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
单芯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为,W = π (D/2)^2 ρ L。
其中,W为电缆的重量,单位为千克;π为圆周率,取3.14;D为电缆的直径,单位为米;ρ为电缆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L为电缆的长度,单位为米。
2. 多芯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
多芯电缆的重量计算公式为,W = n π (D/2)^2 ρ L。
其中,W为电缆的重量,单位为千克;n为电缆的芯数;π为圆周率,取3.14;D为电缆的直径,单位为米;ρ为电缆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L为电缆的长度,单位为米。
三、绝缘层和护套的重量计算公式。
1. 绝缘层的重量计算公式。
绝缘层的重量计算公式为,W = 2 π (D1/2)^2 ρ1 L 2 π (D2/2)^2 ρ2 L。
其中,W为绝缘层的重量,单位为千克;π为圆周率,取3.14;D1为绝缘层外径,单位为米;D2为绝缘层内径,单位为米;ρ1为绝缘层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ρ2为导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L为绝缘层的长度,单位为米。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6f51be819e8b8f67c1cb972.png)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一.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二.单相电知识1.1、耗电量、功率、电流、电压的关系A、耗电量单位:千瓦.小时(KW?H),简称“度”B、功率(P)单位:瓦特,简称瓦(W)C、电流(I)单位:安培,简称安(A)D、电压(U)单位:伏特,简称伏(V),家用电源一般是单相交流电,电压为220伏;工业用电源是三相交流电,电压为380伏。
E、功率=电流×电压,即P=U×IF、耗电量=功率×用电时间,即耗电量= P×T。
耗电量的单位是度,1度电是指1000瓦的功率使用1小时所消耗的用电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c848d0a7cd184254b35359d.png)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 ;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 ,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 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 ;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常用电线电缆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931a7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d.png)
常用电线电缆计算公式
1.功率计算公式:
功率(P)=电压(U)×电流(I)
2.电流计算公式:
电流(I)=功率(P)÷电压(U)
3.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R)=电压(U)÷电流(I)
4.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C)= 电流(I)÷ 变化电压的速率(dU/dt)
5.电感计算公式:
电感(L)= 电压(U)÷ 变化电流的速率(dI/dt)
这些公式在电线和电缆的设计和选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
常见的用途案例:
1.计算功率:
假设电源电压为220V,电流为5A,那么功率可以通过直接乘法计算:功率=220V×5A=1100W
2.计算电流:
假设负载功率为800W,电源电压为220V,那么电流可以通过除法计算:
电流=800W÷220V=3.64A
3.计算电阻:
假设电压为12V,电流为3A
电阻=12V÷3A=4Ω
4.计算电容:
假设电流变化速率为2A/s,变化电压为4V,那么电容可以通过除法计算:
电容=2A/s÷4V=0.5F
5.计算电感:
假设电压变化速率为5V/s,变化电流为2A,那么电感可以通过除法计算:
电感=5V/s÷2A=2.5H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和选择电线和电缆,在实际的电路设计和安装中非常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单位要保持一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在计算时还要考虑电线和电缆的长度、负载类型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
因此,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精确计算。
电缆功率计算公式简单
![电缆功率计算公式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b62b91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f.png)
电缆功率计算公式简单在电力系统中,电缆是一种常见的输电和配电设备,用于传输电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计算电缆的功率,以确保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电缆功率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电缆功率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方法。
电缆功率计算的基本公式如下:功率(P)=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其中,电压是电缆上的电压,单位为伏特(V);电流是电缆中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功率因数是电缆的功率因数,通常为0.8到1之间的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电缆功率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电缆的电压等级。
根据电缆所处的电力系统,确定其额定电压等级,通常为110kV、220kV、380kV等。
2. 测量电缆的电流。
通过电流表或电流互感器等设备,测量电缆中的电流值。
3. 确定电缆的功率因数。
根据电缆的类型和工作条件,确定其功率因数的数值。
4. 计算电缆的功率。
根据上述公式,将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到电缆的功率值。
需要注意的是,电缆功率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电缆的长度、截面积和电阻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电缆参数表或计算软件等工具,快速准确地进行功率计算。
另外,对于多条电缆并联或并列的情况,功率的计算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通常可以通过等效电路的方法,将多条电缆合并为单条等效电缆,然后进行功率计算。
电缆功率的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准确地计算电缆功率,可以帮助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总之,电缆功率的计算是电力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内容,需要综合考虑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因素,通过合适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合理准确地计算电缆功率,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重要参考,保障电能传输的安全可靠。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3a207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3.png)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电线电缆是电力传输和分配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包括导线、绝缘材料和保护层等。
为了确保电线电缆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设计。
1.导线电阻计算公式:电阻(R)=电阻率(ρ)×导线长度(L)/导线截面积(A)其中,电阻率是材料的属性,单位为Ω·m;导线长度和导线截面积的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2.电线电缆的截面积计算公式:导线截面积(A)=电流(I)×电流密度(J)电流密度通常根据导线的材料和工作条件决定,单位为A/mm23.纯铜导线的电阻计算公式:4.电缆线的温度上升计算公式:温升(ΔT)=0.0692×(I2×R+I2×r)其中,I是电流(单位为安培),R是每相电阻(单位为欧姆/公里),r是每相电阻(单位为欧姆/米)。
5.电缆线的短路电流计算公式:短路电流(Isc)= Uc / (Zc + Zs)其中,Uc是电缆的额定电压,Zc是电缆的阻抗,Zs是系统的阻抗。
6.电缆线的容量计算公式:容量(C)=C0×(K1×K2×Ki)其中,C0是导线的电容,K1是温度修正系数,K2是土壤修正系数,Ki是相互间距修正系数。
7.单芯电缆的感应电压计算公式:感应电压(U)=(2×π×f×B×d)/1000其中,f是电力频率(单位为赫兹),B是磁感应强度(单位为特斯拉),d是导线的直径(单位为毫米)。
8.电缆的电压降计算公式:电压降(∆U)=I×R其中,I是通过电缆的电流,R是电缆的电阻。
9.电线电缆的功率损耗计算公式:功率损耗(P)=I2×R×3其中,I是电流,R是电线电缆的电阻,3是系统的相数(单相系统是1)。
10.电缆线的电磁场强度计算公式:磁场强度(H)=(I×μ)/(2×π×R)其中,I是电流,μ是磁导率,R是导线到观测点的距离。
电缆常用的17个公式,可非常快速计算材料用量
![电缆常用的17个公式,可非常快速计算材料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fdfde46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0.png)
电缆常用的17个公式,可非常快速计算材料用量17种常用计算公式1、导体的重量=截面积*导体比重(铜是8.89,铝是2.7)如铜电线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 导体的重量=截面积*导体比重(铜是8.89,铝是2.7)如铜电线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2、导体用量(Kg/Km):=d^2*0.785 * G * N * K1 * K2 * C符号【^】表示:除号“d“表示:导体线径“G”表示:导体比重“N”表示:条数“K1”表示:导体绞入率“K2“表示:芯线绞入率“ C”表示:绝缘芯线根数3、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表示:绝缘外径“d”表示:导体外径“G”表示:绝缘比重“K2”表示:芯线绞入率“C”表示:绝缘芯线根数4、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表示:完成外径“D”表示:上过程外径“G”表示:绝缘比重5、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表示:上过程外径“t”表示:包带厚度“G”表示:包带比重“Z”表示:重叠率(1/4Lap = 1.25)6、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表示:导体线径“N”表示:条数“G”表示:比重“Z”表示:绞入率7、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表示:编织铜线径“T”表示:锭数“N”表示:每锭条数“G”表示:导体比重常见材料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8、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9、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10、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11、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12、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13、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14、钢丝铠装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15、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16、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17、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表示:材料比重“L”表示:电缆长度“λ”表示:绞入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