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案例分析
标准成本案例
![标准成本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9a18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1.png)
标准成本案例一、案例背景和概述公司A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某种电子产品。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管理层希望通过引入标准成本法来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了实施标准成本法,公司A选择了一种代表性产品,对其进行标准成本分析,并对其生产流程和成本要素进行深入研究。
二、标准成本法的实施1. 制定标准成本根据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成本要素,公司A制定了该产品的标准材料成本、标准人工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
标准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的购置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标准人工成本包括直接劳动的工资、福利以及相关的管理费用等;标准制造费用包括生产设备的折旧、维修费用等。
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公司A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品的生产成本,并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
2. 计算实际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A记录了实际的材料消耗、人工工时以及制造费用支出,并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而分析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改进。
三、实际案例分析1. 材料成本差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A发现实际材料成本高于标准材料成本,导致了不利的材料成本差异。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和材料的浪费率增加。
为了降低材料成本差异,公司A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与供应商重新谈判价格、加强原材料的使用管理等,最终有效地控制了材料成本。
2. 人工成本差异公司A发现实际人工成本与标准人工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工人工作效率低下和加班费用增加。
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差异,公司A进行了员工技能培训,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且优化了生产安排,控制了加班费用的增加,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3. 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制造费用与标准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是由于生产设备的维护费用和折旧率的变动。
为了控制这一差异,公司A采取了定期维护设备、规范使用设备等举措,有效地降低了制造费用差异。
四、得出结论通过实施标准成本法,公司A成功地进行了产品成本的控制和分析。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9e15c431126edb6e1a1089.png)
(a)
(b)
(c)
输入的实际用量
输入的实际用量
允许的标准用量
乘以
乘以
乘以
实际价格
标准价格
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
(a)-(b) 材料价格差异或 人工工资率差异或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
用量差异
(b)-(c) 材料用量差异或 人工效率差异或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总差异
15
直接材料的差异分析
甜点公司生产多层花式蛋糕,9月公司预计生 产2 500个蛋糕,
* U表示不利差异,F表示有利差异
直接材料差异的分解
– 直接材料差异 =实际产量实际单位用量实际价格-实际产量实际单位用量 标准价格+实际产量实际单位用量标准价格-实际产量标准 单位用量标准价格
17
直接材料的差异分析(续)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实际产量实际单位用量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2 000 5.125 (1.42-1.4) =205(U)
变动 制变动造制费造用费差用异差分异析
–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实际生产时间实际分配率-标准生产时间标准分 配率
=6 300 5.5-6 000 5 =4 650(U)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分解
–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实际生产时间实际分配率-实际生产时间标准分 配率+实际生产时间标准分配率-标准生产时间标 准分配率
单位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动因的 标准额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11
的差额,这种差异主 要体现在标准用量和标准成本(价格)两个方面
例外管理和差异分析:如果实际用量输入或者实际成本输
入与标准值相差甚远,经理们就会调查研究这种差异以便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73d2fd763231126fdb11b7.png)
计算题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A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1,000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直接材料: 0.1(公斤)×150(元/公斤)=15元直接人工: 5(小时)×4(元/小时)= 20元制造费用:其中:变动性制造费用:6,000元/1,000件= 6元/件固定性制造费用:5,000元/1,000件= 5元/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46元本月生产A产品800件,实际单位成本为:直接材料:0.11(公斤)×140(元/公斤)=15.4元直接人工:5.5(小时)×3.9(元/小时)=21.45元制造费用:其中:变动性制造费用:4,000元/800件=5元/件固定性制造费用:5,000元/800件=6.25元/件单位产品实际成本48.1元根据上述资料,要求:(1)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2)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
(4)计算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
案例分析奥运公司是台湾商人在广东省东莞市投资生产吉他的企业。
该公司总经理陈斌是台湾人。
在他接任这家公司总经理之前,该公司的总经理由大陆本土的一位职业经理人担任。
之前,奥运公司的产品都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
因为原来的总经理认为实际成本法能帮助他及时了解每把吉他的成本,能够及时地控制成本。
然而,经历两年的运营过程之后,该公司台湾总部发现,该公司成本状况不能令总部满意,成本水平一直不能降低下来。
于是,台湾总部就派了多年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陈斌接替原来的总经理。
陈斌提出在奥运公司实施标准成本法。
于是,他要求下属准确地描述该公司的生产流程。
随后,下属向陈斌报告如下情况:奥运公司设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吉他身构造部门,另一个是吉他成品部门。
在吉他身构造部门,高度熟练的技术人员制成木质吉他,并贴上几层木版。
然后,这些构造部门的完工产品送到了成品部门,并在那里包上边、装上琴弦。
成品部门的工人还把这些吉他调好声音,并进行检测。
发出材料成本的计算方法
![发出材料成本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f9d03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5.png)
发出材料成本的计算方法一、引言发出材料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和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材料成本。
正确计算和控制发出材料成本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发出材料成本计算方法。
二、计算方法1. 直接材料成本法直接材料成本法是指将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材料成本直接计入发出材料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材料消耗量相对较小,能够明确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情况。
计算公式为:直接材料成本=发出材料数量×单位材料成本。
2. 预定成本法预定成本法是指根据预定的材料消耗量和材料成本来计算发出材料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能够准确预测材料消耗量的情况。
计算公式为:预定发出材料成本=预定发出材料数量×单位材料成本。
3.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企业制定的标准材料消耗量和标准材料成本来计算发出材料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能够制定准确的标准材料消耗量和标准材料成本的情况。
计算公式为:标准发出材料成本=标准发出材料数量×单位材料成本。
4. 加权平均成本法加权平均成本法是指根据不同批次的材料采购价格和数量计算出平均成本,然后根据实际发出的材料数量来计算发出材料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材料采购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
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发出材料成本=∑(采购批次材料成本×采购批次材料数量)÷总材料数量。
5.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法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法是指将标准发出材料成本与实际发出材料成本进行比较,计算出差异,以便分析和控制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想要了解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成本的情况。
三、案例分析以某企业生产一批产品为例,假设预定发出材料数量为1000个,单位材料成本为10元。
实际发出材料数量为900个,单位材料成本为12元。
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发出材料成本如下:1. 直接材料成本法:直接材料成本=发出材料数量×单位材料成本=900×12=10800元。
第 12 章标准成本法
![第 12 章标准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e958165f0e7cd1842536fc.png)
五、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 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控制主要采用总额预算控制, 即主要考察实际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事先预 计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评价 企业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是否超过预算水平等。 • 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是以固定性制造费用 预算为参照,将其分解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也可进一步细分。
案例12—1 华南公司生产的产品需要耗用A,B两 种原材料。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制定过程如表所示
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 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 • 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是指在现有正常的生产 经营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耗用的工时数, 其中包括生产过程直接耗用工时、设备故障及日 常维修停工时间、员工必要的休息时间。 • 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计算公式: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标准 工时数
2.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分析 • 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数量差异:实际耗用工时偏离 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也称变动性制造费用效 率差异(variable overhead efficiency variance)。 • 计算公式: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变动性制造 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标 准分配率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 准工时)
2.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分析 •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direct labor efficiency variance):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实际工时数 偏离标准工时数形成的差异。 • 计算公式: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 工时×标准工资率 =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通常由生产部门负责,但由于 生产部门不可控因素(如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 效率低下,则应该由相关部门负责。
标准成本体系下“三因素分析法”提高生产效率的浅析——以S 工厂为例
![标准成本体系下“三因素分析法”提高生产效率的浅析——以S 工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4d35ece43323968001c9220.png)
ACCOUNTING LEARNING273标准成本体系下“三因素分析法”提高生产效率的浅析——以S 工厂为例翟可可 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摘要: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标准成本制度后,得到一些大中型制造型企业的使用,然而由于管理基础薄弱、会计准则的影响等原因,标准成本法在我国使用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
本文通过介绍一家采用标准成本体系的外资制造型企业利用“三因素分析法”提高生产效率、平衡产能利用率、降低成本的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机械制造;标准成本;三因素分析法;生产效率标准成本法作为一种管理会计工具,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差异的分析、差异的处理等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包括直接材料差异分析、直接人工差异分析、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而“三因素分析法”是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所普遍使用的方法,它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三部分。
本文主要以S 工厂为例,介绍其利用“三因素分析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利用率的实践,以此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一、S 工厂三因素分析法的实践(一)S 工厂基本情况介绍S 集团是一家具有150多年历史的大型制造型外资企业,优势业务包括金属切削工具、建筑及采矿业设备、不锈钢材料、特种合金、金属及陶瓷电阻材料。
S工厂是S 集团于2009年在上海建立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主营业务是重型机械,主要业务特点有:(1)业务类型单一、产品品种少;(2)所有订单均由国外集团公司和本地贸易公司提供,每台机器对应一个订单和工单,采用订单法计算产品成本(3)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占比大,几乎所有产品原材料占比都在70%以上,部分产品达到90%以上;(4)采用人工装配方式,由于不涉及机器加工,因此直接人工工时是分配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关键;(5)产品市场定位中高端。
成本管理优秀实践案例集(收藏)
![成本管理优秀实践案例集(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cf49dc0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4.png)
成本管理优秀实践案例集(收藏)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优秀的成本管理实践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还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成本管理的优秀实践,为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案例一:某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实践1.背景介绍某制造业企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成本管理实践。
2.实践措施(1)全员成本意识:企业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使员工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2)目标成本法:企业在产品研发阶段,采用目标成本法,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合理的成本目标。
(3)供应链管理:企业优化供应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
(4)生产过程优化:企业通过精益生产、自动化改造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成本核算与分析:企业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3.实践成果通过以上成本管理实践,该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五年来,企业成本降低幅度超过15%,净利润增长率达到20%。
三、案例二:某服务业企业成本管理实践1.背景介绍某服务业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餐饮业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成本管理实践。
2.实践措施(1)精细化管理:企业对各项成本进行细化,制定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确保成本支出合理。
(2)供应链优化: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
(3)人力资源优化:企业通过培训、激励等手段,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4)能源管理:企业加强能源管理,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成本。
(5)成本核算与分析:企业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标准成本法案例土豆
![标准成本法案例土豆](https://img.taocdn.com/s3/m/3979fa6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c.png)
标准成本法案例土豆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它以预算成本为基础,以标准成本
为主导,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产生
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面是一个应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的案例。
某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土豆片产品,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
该产品的预算成本为每箱50元,每箱土豆成本为30元,每箱生产需
要的劳动力成本为10元,每箱的制造费用为5元。
每箱的标准成本为45元。
当月生产了1000箱土豆片,实际成本为每箱52元。
经过成本分析,发现其中土豆成本和制造费用都没有超支,但劳动力成本超支了2元。
经过调查发现,超支的原因是部分员工请假,其他员工需要加班来完
成生产任务,从而导致了额外的劳动力成本。
该公司决定采取措施,
如合理调度生产计划、加强员工培训等,来降低劳动力成本。
通过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该公司能够及时发现成本超支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利润率。
以上案例说明,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的
方法。
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企业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对成本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成本超支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成本,从而提高
企业的经济效益。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https://img.taocdn.com/s3/m/c44f0b066c85ec3a87c2c58f.png)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由直接人工工资率差 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分析) 该公司本期生产A产品1000件,两个工序实际耗用 5000和3000个小时,实际工资总额为20000元,标准 工资率是2元和3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3小时 和6小时。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如下: 标准工时:第一道工序标准工时=1000×3=3000小时 第二道工序标准工时=1000×6=6000小时 实际工资率:20000÷(5000+3000)=2.5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第一道工序)=(2.5-2) ×5000=25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第二道工序)=(2.5-3) ×6000=-30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第一道工序)=(5000-3000) ×2=40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第二道工序)=(3000-6000) ×3=-900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2500-3000)+(4000-9000) =-5500(有利差异)
标准成本的制定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①变动制造费用标准费用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 ②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① →某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该产品工时标准×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费用分配率 (2)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①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 ②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①
(3)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1、变动性制造费用(由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组成) 生产A产品1000件,实际耗用人工工时5000和3000小 时,实际发生变动性制造费用28000元,单位产品的工 时耗用标准为1.5和2.0小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为每一直接人工工时为3元和4元。对变动制造费用差 异分析如下: 标准工时:1000×1.5=1500小时;1000×2=2000小 时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28000÷(5000+3000) =3.5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5-3)×5000=2500元 (3.5-4)×3000=-15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000-1500)×2=7000元 (3000-2000)×2=2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2500-1500)+(7000+2000) =10000元(不利)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1dce91aa00b52acec7ca2c.png)
案例名称: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案例类型:企业案例案例单位具体名称:山东明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通信地址:章丘市世纪大道2712号邮政编码:250200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一个准确的标准成本能够尽可能地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尽可能地做到事前规避市场变化引起的销售量变动对产品变动成本的影响,保证标准成本在年初的设定更加贴近实际成本。
计算的准确性和对市场变化、制造费用的实时监控能够使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设置一个有效的考核目标,真正意义上对控制产品成本起到激励作用。
本文以明水公司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现状为依据,分析了明水公司在使用标准成本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明水公司成本控制和成本差异的分析研究建立起一套更能准确反映产品成本的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规避市场变化风险,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真正意义上激励生产、控制生产费用。
一、背景描述(一)明水公司基本情况明水公司是集团下属电子驱动事业部、起发动机事业部在中国的生产、研发、应用和销售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冷却风扇系统、水泵、天窗电机、举窗电机、雨刮电机与连杆系统、雨刮杆刮片、起动机、发电机等,同时也是为一汽大众供货的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明水公司下设两个主要的事业部,包括电子驱动事业部和起发电机事业部。
公司组织结构呈矩阵式管理结构,各部门日常工作直接汇报给上级领导直至总经理,各事业部就业务情况及盈利水平等经营状况还要上报集团总部分管该事业部的负责人。
(二)明水公司管理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标准成本应用的事前成本控制明水公司现行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下,首先,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仍然是管理关注的重点,相比之下在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流程控制力度严重缺乏。
其次,在整个产品生产周期中,成本控制的焦点主要还集中在产品量产(SOP)之后,对前期发生的产品开发成本费用关注不够。
2.事中成本控制不合理明水公司产品种类繁多,且产品生产复杂程度不一样,使用单一成本动因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不可避免的带来成本风险。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2b18e06c85ec3a86c2c50d.png)
分。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都属于变动成本,决定
。 精选ppt变动成本数额的因素是价格和耗用数量
2、变动成本差异 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精选ppt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直接材料 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2、直接材料成本是变动成本,其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价格差异和数 量差异。
精选ppt
根据例1的资料,月底分析计算成本差异后,编制领 用材料的会计分录如下:
例1:中盛公司生产甲产品需使用一种直接材料A。本期生产甲产品200件,耗用 A材料 900千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每千克100元。假设A材料的标准价格为每 千克110元,单位甲产品的标准用量为5千克A材料。那么,A材料的成本差异分 析如下::
精选ppt
准成本。
标
3、现实标准成本
准
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
成
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
本
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
种
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
类
这种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
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到所制
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衡量的标准。
它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需要根据 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
• 卡普兰与库珀在《相关性的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中 相当清醒地依据财务服务管理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后工业 化时代成本理论发展的驱动力,标准成本法与预算结合在 一起形成了企业赖以决策的利器,量化并细化了目标导向 下企业各部门在经营发展中的工作成效。
精选ppt
1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 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
标准成本法解读与应用案例
![标准成本法解读与应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7136de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a.png)
一、引言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涵盖了“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管理会计报告、系统”“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九项内容。
其中,《成本管理应用指南》(300号)包括四种成本管理工具:目标成本法(301号)、标准成本法(302号)、可变成本法(303号)、作业成本法(304号)[1]。
标准成本法作为常见的成本管理工具,具有明显优势。
标准成本法融合了管理思想和经济思想,能及时反馈不同成本项目的差异和动因,为企业提供可依标准,使企业成本核算更快,使企业的成本评估有据可依,也使企业的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可行,有助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
因此,本文主要对《管理会计应用指南第302号———标准成本法》[2](以下简称《准则》)进行解读和评价。
二、标准成本法:成本管理的常用工具(一)成本管理的基本逻辑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企业若要紧随时代步伐,就必须做出对内调整。
企业争取盈利的前提是在一定成本之内完成的,所以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如今,我国企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稍有不慎就会被淘汰,在众多的企业中想要独占鳌头,就必须拥有高质量的成本管理模式。
以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盈利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成本管理需要遵循四项原则。
第一,融合性原则。
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众多部门融合在一起,与众多部门密切相关的工作。
一个企业想要具备高质量的成本管理,并不只是提高专业知识能力而已,而是要与各个部门各个项目相结合,要准确了解到实际情况。
在此基础上,企业应用成本管理做出的一系列精准实际的策略。
第二,适应性原则。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整合内外部因素而制定的一系列长期的、总体的计划。
所以,在制定成本管理时应避免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互冲突。
应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参考并制定成本管理。
第三,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赢得最高的效益。
标准成本法经典培训资料
![标准成本法经典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b45f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5.png)
标准成本法经典培训资料一、标准成本法的基本概念标准成本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成本。
它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个部分。
标准成本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生产工艺、材料价格、劳动生产率等,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流程1. 制定标准成本: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产品生产的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2. 核算实际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实际成本的核算,包括实际材料成本、实际人工成本和实际制造费用。
3. 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企业应当定期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调整。
三、标准成本法的优缺点优点:1)帮助企业管理控制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2)可以促进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提高生产效率;3)能够为企业的绩效评价提供依据,鼓励员工改善工作绩效。
缺点:1)标准成本可能不一定符合实际生产条件,无法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2)标准成本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较高;3)标准成本法容易产生“过度控制”现象,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案例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型号汽车的生产工艺和标准材料成本,制定相应的标准成本;然后通过实际成本的核算,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浪费和成本增加的原因,采取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标准成本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但也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环境。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进企业的竞争力。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成本法需要分析数据、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并根据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实践中积极地利用标准成本法可以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标准成本案例
![标准成本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b75ebf476a20029bc642d1e.png)
标准成本案例【篇一:标准成本案例】马上注册中国会计社区,结交天下会计同行好友,享用更多会员功能您需要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标准成本法案例解析(作者/马大哈哈)一:标准成本法案例条件1:标准成本法案例,公司存货每月采用加权平均法,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一次性投入,存货永续盘存制度。
公司对a产品加工过程无需办理在产品出入库手续,采用平行结转法计算a产品成本,未完工的产品,采用约当产品法,生产a产品需要经过第一、第二和第三三个车间方可完工。
经公司工程师分析,第一车间加工完毕,能完成a产品的40%;第二车间加工完毕,能累计完成a产品的70%,本步骤完成30%;第三车间完成剩下的30%,第一车间需要领用甲材料,第二车间需要领用乙材料,第三车间无需领用其他材料。
为加强成本的管理,公司决定实施标准成本,甲材料标准成本10元/kg,乙材料20元/kg,条件二:生产a产品的标准成本如下:直接材料:甲材料10*4=40元,乙材料20*3=60元。
直接人工:第一生产车间10元/小时*4=40元;第二车间 10元/小时*3=30元;第三车间10小时*3小时=30元制造费用:第一生产车间5元/小时*4=20元;第二车间 10元/小时*3=30元;第三车间10小时*3小时=30元单位标准成本=280元月末存货盘点,账实均相符。
条件三:月初的原材料数量金额明细如下:材料名称数量标准成本价格差异甲 1000kg 10,000.00 200.00 乙1500kg 30,000.00 -400.00条件四:a产品月初在产品如下,第一车间100件,本步骤完工比例50%,第二车间车间80件,本步骤完工比例60%;第三车间100件,本步骤完工比例30%。
根据上月产品成本计算单中部分,整理如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标准成本价格差异数量差异标准成本价格差异数量差异标准成本价格差异数量差异标准成本价格差异数量差异第一车间11,200 800 500 9,200 -400 300 4,600 -300 -200 25,000 100 600 第二车间10,800 -800 300 4,440 300 -100 4,440 400 50 19,680 -100 250 第三车间- - - 900 200 -100 900 -300 200 1,800 -100 100本月成本情况本月累计购买甲材料10000kg,98700元;乙材料7000kg,144650元。
企业标准成本法理论与案例
![企业标准成本法理论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5fb99373169a4517723a3c4.png)
企业标准成本法理论与案例第一节标准成本及其制定标准成本法是为了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尤其是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陷),而研究出来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实施标准成本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2)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3)汇总计算实际成本;(4)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5)分析成本差异的发生原因(如果将标准成本纳入账簿体系,还要进行标准成本及其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6)向成本负责人提供成本控制报告。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目标成本。
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
标准成本和估计成本同属于预计成本,但后者不具有衡量工作效率的尺度性,主要体现可能性,供确定产品销售价格使用。
标准成本要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标准成本”一词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准确地说来应称为“成本标准”。
可表示为: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另一种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总额,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
可表示为:标准成本(总额)=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二、标准成本的种类(一)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
制定理想标准成本的依据,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
所谓“理论业绩标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毫无技术浪费时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最熟练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废品损失和停工时间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优业绩。
标准成本法案例分析
![标准成本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2054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8.png)
标准成本法案例分析标准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核算,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和效果。
某家制造企业生产一种特定产品,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他们采用了标准成本法进行管理。
首先,企业确定了生产这种产品所需的标准原材料用量和标准人工工时,然后根据市场行情和技术水平确定了标准原材料价格和标准人工工资,进而计算出了产品的标准成本。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发现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数量和人工工时与标准存在一定偏差,于是他们及时进行了成本偏差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原材料的实际用量超出了标准用量,但是价格低于标准价格;而人工工时的实际使用量低于标准工时,但是工资高于标准工资。
这些偏差导致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产品的成本和利润。
为了解决这些偏差带来的问题,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对于原材料偏差,他们加强了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的使用,确保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对于人工工时偏差,他们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企业成功地控制了成本偏差,使产品的实际成本逐渐接近标准成本,进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制造企业来说,都应该重视标准成本法的应用,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标准成本法是一种高效的管理会计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使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和意义,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标准成本法的案例(13页)
![标准成本法的案例(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a7b3764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8.png)
◆ 3、制定标准工时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 衡。
◆ 4、制定标准工时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 5、制定标准工时必须要“快、准、全”。
◆ 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又称“固定性制造费用数量差异”或“固定 性制造费用除数差异”。是指固定性制造费 用按应耗的标准小时数(预定分配率)计算 的分配数与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之间的差 额。该项差异是由预计业务量的变动而引起 的,所反映的是计划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只有通过对业务量的控制才能控制算固定制造费用为10000元, 预算工时为4000 小时,实际耗用工时2800 小 时,实际制造费用为11200元,标准工时为 4200 小时。
◆ 1.预算工时与标准工时有什么区别? ◆ 2.请利用资料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
用程度差异,并解释其含义。
预算工时与标准工时的 区别
=11200/2800=4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11200-10000=1200
意味着实际每工时的固定制造成本高于标准 分配,即计划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的 计算举例
◆设19 ×1年1月该企业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总 额为84 000元,预计直接人工小时37667工 时。 则固定性制造费用单位工时标准分配率= 8 4 000÷36667=2.25 (元/小时)
◆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的计算公 式如下:
◆固定性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小时费用率和 实际工时下的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 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实 际工时
◆本题中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讲解及案例分析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讲解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7463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0.png)
成本构成分析
成本差异分析
对产品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了解各成本项目 的比例及变化趋势。
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或预算成本的比 较,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成本预测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本控制建议
根据历史成本数据及市场变化趋势,预测未 来产品成本的变化趋势。
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 施及建议,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05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实施效果及展望
实施效果评价
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
新制度采用了更为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使企业能够更准确地 反映产品成本,为定价、决策等提供可靠依据。
增强成本控制能力
新制度对成本核算流程进行了优化,加强了成本控制,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产品成本构 成,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异常情况。
根据生产过程中的领料单、退料单 等资料,对直接材料进行归集与分 配。
直接人工成本核算
根据员工考勤记录、工资单等资料 ,对直接人工进行归集与分配。
制造成本核算
根据实际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制造费 用,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归集与分配 。
期间费用的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对 期间费用进行分类核算。
成本核算结果分析
产量基础成本法
总结词
产量基础成本法是一种以产量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将产 品的制造成本按照产量平均分配到每个产品上。
详细描述
产量基础成本法将企业的制造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劳动 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是与产量直接相关的成本 ,而制造费用是与产量间接相关的成本。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适用于产品种类较少的企业。
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降低误差率。
企业成本核算制度设计案例
![企业成本核算制度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736166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c.png)
企业成本核算制度设计案例前言企业成本核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控制和决策分析的重要基础。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对于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某公司的成本核算制度设计为案例,探讨如何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
公司概况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智能家居设备。
公司拥有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制造都由公司自行完成。
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可以精准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确定成本核算方法根据公司的生产特点和经验,我们确定了以下成本核算方法:•实际成本法:以每个生产部门的实际生产成本作为成本分摊依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标准成本法:以标准成本作为生产成本,包括标准直接材料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
同时,我们也选用可变成本法和固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区分。
制定成本核算制度根据成本核算方法,我们制定了以下成本核算制度:•制定各部门直接费用汇总表和制造费用汇总表,对实际成本进行统计和管理。
•制定各部门标准成本表和制造费用标准表,以标准成本为依据进行成本控制。
•制定可变成本表和固定成本表,对成本进行分类和管理。
实施成本核算制度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制度的有效实施,我们采取以下措施:•选用成本核算软件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制定成本核算手册,明确成本核算制度和流程。
•建立成本核算监控岗位,对成本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进行监控。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发现成本核算制度的执行效果非常明显,公司的成本控制更加精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提高。
总结企业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以某公司为案例,介绍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供企业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