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合集下载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2)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2)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摄影技术对地面进行测量和制图
的方法。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航空摄影测量
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航空摄影
测量规范:
1. 相机校准:在进行航空摄影之前,需要对相机进行校准。

校准包括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的确定,以及畸变的校正。

2. 航空摄影参数:航空摄影的参数包括飞行高度、航向、
侧向摆角、重叠度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
来确定,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完整性。

3. 像控点的布设:在摄影测量中,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像控
点以提供地面的控制信息。

像控点的布设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摄影任务的需求以及测量精度要求等因素。

4. 影像处理和配准:航空摄影后,需要对航空影像进行处理和配准,以获得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处理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辐射校正、色彩平衡等。

5. 点和线的测量:通过航空影像,可以获取地面上的点和线的坐标信息。

测量需要采用专业的软件和方法,以保证测量精度和一致性。

6. 数字制图: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进行数字制图。

数字制图的规范包括图幅的设置、符号和线型的规范、图件的比例和尺寸等。

这些是常用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不同的测量任务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规范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遵守。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最新标准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最新标准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最新标准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航空器搭载摄影设备进行地面拍摄,获取地面影像资料,并结合其他测量数据进行地形图绘制、三维建模等应用的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航空摄影测量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最新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标准概述:1. 设备要求- 航空摄影测量应使用高精度的摄影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相机、多光谱或高光谱传感器等。

- 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飞行参数- 飞行高度、速度和航线应根据任务需求和地形条件进行合理规划。

- 应确保足够的重叠度,通常前后重叠度不小于60%,左右重叠度不小于30%。

3. 影像质量- 影像应清晰,无明显模糊、失真或遮挡。

- 影像分辨率应满足地形图绘制或三维建模的精度要求。

4.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应根据应用需求确定,包括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

- 应采用适当的误差分析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应包括影像校正、拼接、立体观察和地形图绘制等步骤。

- 应使用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6. 质量控制- 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成果输出的各个环节。

- 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测量成果满足规范要求。

7. 安全与环保- 航空摄影测量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飞行安全。

- 在执行任务时应考虑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8. 法规遵守- 执行航空摄影测量任务时,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

- 包括但不限于空域管理、数据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9. 应用领域- 航空摄影测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领域。

- 应根据应用领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测量和数据处理规范。

10. 持续更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变化,航空摄影测量规范应不断更新和完善。

航空摄影测量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航空摄影测量是指利用航空器进行航测摄影的测量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的规范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下面是航空摄影测量规范的主要内容:1. 选址和任务规划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摄影区域,并进行任务规划。

任务规划包括确定摄影任务的目标、确定摄影设备的参数和规格、确定飞行计划和路径等。

2. 摄影器材和参数航空摄影测量需要使用专业的航空摄影器材,包括航空相机、附件和辅助设备等。

在使用摄影器材时,需要遵循器材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保证器材的正常工作和拍摄质量。

3. 摄影测量控制点在摄影测量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于确定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内方位元素。

控制点的选择必须符合任务需求,且分布均匀,遵循一定的准确性要求。

4. 摄影测量飞行摄影测量飞行是指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航空器的飞行工作。

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保持航向、高度和速度的稳定,并根据任务需求进行各个区域的拍摄。

飞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飞行,遵守航空交通规则和相关法规。

5. 数据处理与成图数据处理与成图是将摄影测量所得的航空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地图和图像产品的过程。

数据处理包括航空影像的标定、平差、配准等,成图包括地形图、影像图和三维模型等产品的制作。

6.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航空摄影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质量控制包括对摄影器材、控制点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检测,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航空摄影测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规范的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规范的更新和改进,适应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发展,提升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完整word版)航空摄影测量

(完整word版)航空摄影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一.前言及单张相片的航测解析1.摄影测量学:利用各种非接触型的传感器,获取模拟的或数字的影象,然后解析和数字化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在空间信息系统里数字的加以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再通过可视化和符号化形成产品2.摄影比例尺:航摄相片上的一段线的长度l,与实际地面上的相应线段长度L的比,1/m=l/L ,此时视相片为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

也等于摄象机主距f和平均地面高H的比,即1/m=f/H 3.空中摄影测量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象机的铅垂线垂直于地面,偏离垂线夹角应小于3度,夹角称相片斜角4.航向重叠:同航向要求重叠度60%。

旁向重叠:相邻航带间重叠度要求24%。

5.航摄影象是地物上的各点通过航摄机的物镜投射到相片上的一点,称为中心投影。

6.摄影测量的几何处理任务是通过相片上像点的位置确定相应地面点的空间位置,这就需要坐标转换来确定地面点.描述像点位置的坐标系为相方坐标系,描述地面点位置的坐标系为物方坐标系。

7.用摄影测量的方法研究地物的几何和物理信息时,必须建立该物体与相片之间的数学关系,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摄影瞬间摄影中心与相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

内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与相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外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和相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8.像点偏移:地面点在相片上的投影因相片倾斜或地面不平而移位或多边形形变.二.双像解析摄影测量1.人造立体视觉需要满足的条件:两张相片必须是两个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相对。

每只眼睛只能观察一张相片。

两相片上的同名景物连线必须与眼基线大致平行。

两相片的比例尺相近(差别<15%),否则需要用zoom模块进行调节。

2.用解析的方法处理立体相对(定向—恢复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常用方法:①利用相片的空间后方交会与前方交会来解求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绝对坐标)②利用相对的内在几何关系,进行相对定向,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计算出模型点的空间坐标,再通过绝对定向,将模型进行平移,旋转,缩放,以纳入到规定的地面坐标系中,解析出地面目标的绝对空间坐标。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表 2高程注记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地形图的精度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4规定。

表 4立体测图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18cm*18cm像幅)或(23cm*23cm像幅)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航空摄影测量中的航摄飞行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

航空摄影测量中的航摄飞行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

航空摄影测量中的航摄飞行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航空摄影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测绘技术,它利用航摄飞行获取的航空影像,通过摄影测量的方法来进行三维建模和测量。

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了解航摄飞行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飞行的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

一、航摄飞行规范1. 飞行计划: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包括起飞地点、拍摄路线、拍摄高度等。

飞行计划需要事先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考虑,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所需的影像数据。

2. 飞行高度:飞行高度是航摄飞行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飞行高度越低,所获取的影像分辨率越高,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飞行风险。

因此,在确定飞行高度时,需要综合考虑飞行任务的要求、风力因素、障碍物等因素,确保飞行安全和数据质量。

3. 飞行速度:航摄飞行的速度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飞行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影像模糊,而飞行速度过慢则会增加飞行时间和成本。

因此,在确定飞行速度时,需要根据飞行任务的要求和摄影设备的性能做出合理的折衷。

4. 气象条件:航摄飞行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

飞行前需要仔细研究气象预报,避开恶劣的天气条件。

特别是对于使用相机进行航摄的情况下,光线条件对于影像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线条件进行飞行。

二、航摄飞行安全注意事项1. 飞行器状况:在进行航摄飞行之前,需要对飞行器进行仔细的检查和维护,确保飞行器的状况良好。

特别是对于无人机来说,需要检查飞行器的电池电量、传感器工作状况等,以确保能够完成飞行任务并安全返航。

2. 飞行器控制:飞行器的控制是保证航摄飞行安全的关键。

飞行员需要熟悉飞行器的操控方式和各种应急操作,能够应对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保证飞行的安全性。

3. 飞行区域:在选择飞行区域时,需要考虑周围的人口密度、空域限制等因素。

应尽量选择人口稀少、无障碍物和无人机限制的区域进行飞行,避免对他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4. 飞行许可证和保险:在进行航摄飞行之前,需要获得相应的飞行许可证和保险。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 引言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飞机或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然后利用测量方法和技术对摄影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测量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在土地测绘、城市规划、农业、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以规范和指导相关工作的进行。

2. 航空摄影测量装备规范航空摄影测量装备是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设备,对其进行规范是保证摄影测量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下面是对航空摄影测量装备的规范要求:2.1 摄影机•摄影机的像敏元件应具有高分辨率、低噪声等特点,以保证摄影图像的质量。

•摄影机的参数应进行校准,包括焦距、畸变等参数。

•摄影机的控制应稳定可靠,以确保摄影过程中的稳定性。

2.2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IMU的测量误差应小于1微米,以保证测量精度。

•IMU的测量频率应高于摄影机的帧率,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IMU的数据应与摄影图像进行同步,以实现摄影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GNSS的定位精度应小于0.1米,以实现摄影测量的高精度要求。

•GNSS的数据应与摄影图像进行同步,以实现摄影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GNSS的数据应进行差分处理,以提高定位精度。

3. 航空摄影测量操作规范航空摄影测量操作规范是指在实际进行航空摄影测量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

下面是航空摄影测量操作规范的要求:3.1 前期准备•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前,应对飞行器和摄影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摄影区域进行地面控制点和基准点的布设,并进行精确测量。

•根据摄影区域的特点,制定飞行计划,包括航线规划、航高和航速等。

3.2 飞行操作•在飞行器起飞前,应进行预飞检查,确保飞行器和摄影装备正常工作。

•在飞行过程中,应注意飞行高度和速度的稳定性,并控制好航向和航迹的准确性。

•在摄影区域内,应按照事先制定的航线和航拍时间进行摄影。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3)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3)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航空器进行影像获取、测量和分析的技术。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航空摄影测量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流程。

以下是一些航空摄影测量的规范:1. 摄影器材和航空器选择:选择适合任务需求的摄影器材和航空器,并确保其性能和参数满足要求。

2. 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天气条件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最好是无云的晴天。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强烈的光照、冰雪覆盖等干扰因素。

3. 摄影计划:制定详细的摄影计划,包括航线、航高、重叠度、航向等参数。

根据需要选择垂直摄影、斜摄影或倾斜摄影等方式。

4. 坐标系和控制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选择和设置控制点。

控制点的数量和分布需要满足精度要求,同时需要进行准确的GPS测量和精确的控制点标志安装。

5. 摄影触发和图像采集:按照摄影计划进行航空器航线控制和摄影触发。

确保图像采集的频率和间隔符合要求。

6. 图像处理和测量:对航空摄影的图像进行处理和测量,包括图像配准、坐标转换、特征提取等步骤。

使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测量软件进行处理和测量。

7. 精度控制和质量评估: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控制和质量评估,包括检查和修正摄影测量参数、重叠度、控制点精度等。

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数据交付和报告:按照要求将测量结果整理、输出和交付,生成测量报告。

报告应包括测量结果、误差分析、精度评价等内容。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具体的规范可能会根据不同的项目和需求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安全问题、飞行许可、数据保护等因素,以确保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地形图的精度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4规定。

表 4立体测图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18cm*18cm像幅)或(23cm*23cm像幅)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航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要求 - 通用模板

航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要求 - 通用模板

航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要求1数学基础(请根据业主要求确定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CGCS2000坐标系,高斯投影;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2数据规格1)Tile分幅采用400m*400m正方形分幅,按整体Tile分布编号,行在前列在后,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中间加短线连接,***-***。

2)成果数据格式实景三维数据采用OSGB通用三维数据格式。

3主要精度指标3.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有关要求,机载IMU/GPS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1)机载GPS接收机为高精度动态测量型双频双P码GPS接收机,最小采样间隔1s;2)IMU测角中误差精度要求:侧滚角(Roll)和俯仰角(Pitch)不得大于0.01度;航偏角(Yaw)不得大于0.02度,记录频率要高于50Hz;3)具有信号时标输入器(Event Marker)接口,能够将航摄仪快门开启脉冲(即曝光时刻)通过接口准确写入GPS数据流,脉冲延时不得大于5ms;4)机载GPS信号接收天线必须采用航空型产品,具有高动态、高精度双频数据接收能力,并有精确定义和稳定的相位中心,保证能在高飞行高度、高速度情况下正常工作;5)电源系统应满足航摄作业无间断供电;6)机内存储系统能够记录和存储航摄作业所有IMU数据、GPS数据以及时标(Event Mark)数据及其他必要数据;数据采集技术要求如下:1)影像重叠度:采用大重叠设计方案,以覆盖地面下视影像为标准,相邻影像航向重叠率确保优于70%,旁向重叠率确保优于70%;2)数据采集种类:GPS辅助倾斜彩色数字倾斜影像数据采集,其中影像的平均地面分辨率为优于10cm;3)影像质量:保证各个镜头影像的中心与边缘均成实像,对焦点在无穷远;每张影像不出现太阳光直射、炫光等情况;4)测区覆盖:保证设计测区内所有建筑都有全部5个角度的倾斜视角影像覆盖;5)数据完整性:不能出现测区内部影像的航向、旁向重叠度在连续三个曝光点低于50%的情况;6)拍摄时相一致性:保证拍摄时太阳高度角、气压、气温等气候条件的一致性,最终保证所有拍摄数据的色调一致性;7)飞行质量和摄影质量:参考GB/T6962-2005执行。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2023标准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2023标准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规定、航摄作业、外业测绘、内业处理与成图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930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3236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CH/T9008.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CH/T9008.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CH/T9008.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无人机unmanned air vehicle(UAV)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具有遥控、半自主、自主三种飞行控制方式3.2无人机航空摄影aerial photography of UAV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以影像传感器为任务设备进行的航空摄影。

4基本规定4.1航摄作业前应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形图、影像等资料和数据,了解测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飞行区域的空域条件、设备的适应性,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4.2航摄作业前应进行测绘备案登记。

4.3航摄作业前应遵循相关空域管理规定,获得有关空域管理部门的飞行批复文件。

4.4所配置无人机的航程、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性能应能满足摄影任务的要求。

4.5无人机应配置必要的航空电子设备和传感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航空摄影测量设备等。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 引言航空摄影测量是指利用航空平台搭载航空相机或航空遥感传感器等设备,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空中影像的获取与处理,以及三维点云的生成和分析的一种测量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地图制作、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等领域。

为了确保航空摄影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航空摄影测量的一些基本规范和要求,并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按照这些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航空摄影测量的质量。

2. 航空摄影测量工作前的准备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2.1 飞行计划编制详细的飞行计划是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飞行计划应包括飞行区域、拍摄方案、航线布设、航摄高度、航向角度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飞行计划,可以保证航空相机或遥感传感器的拍摄范围和重叠度,提高后续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2.2 航空器与设备准备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之前,需要对航空器和相关设备进行准备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飞行。

航空器应具备良好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航空相机或遥感传感器应进行校准和测试,确保其获取影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3 地面控制点布设地面控制点是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参考点,用于进行影像的定位和校正。

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在地面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并进行精确测量和标记。

控制点的布设应覆盖整个飞行区域,并考虑地形和特殊地物的分布情况。

3. 航空摄影测量过程3.1 航线飞行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时,航空器需按照预定的飞行计划进行航线飞行。

飞行中应保持航速和航向的稳定,通过航摄高度的控制,保证影像的分辨率和重叠度符合要求。

3.2 影像获取与处理航空相机或遥感传感器通过连续拍摄的方式获取航空影像数据。

在进行影像处理前,需要对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校正,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影像处理包括影像配准、影像融合、图像去噪等步骤,旨在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3)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3)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 引言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航空摄影技术进行测量和制图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领域。

为了确保航空摄影测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制定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航空摄影测量的一般规范和流程。

2. 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航空摄影机在航空器上拍摄地面影像,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获取地面特征点的空间坐标,进而制图和分析。

其基本原理包括摄影测量的几何关系、地面控制点的布设、照片测量和影像处理等。

3. 航空摄影测量的数据采集3.1 飞行计划和摄影设计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飞行计划和摄影设计。

飞行计划包括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飞行线路等参数的确定。

摄影设计包括摄影地图的制作、布设与核查、航带的规划等。

3.2 摄影机和传感器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航空摄影机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常用的航空摄影机包括大型框幅照相机、小型框幅照相机和线性数组摄影机等。

3.3 地面控制点的布设为了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可信度,需要在地面上布设控制点。

地面控制点的布设要求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精度,并与摄影区域内的目标点有较好的空间分布。

4. 航空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4.1 前方交会在获得摄影测量的原始数据后,需要进行前方交会。

通过前方交会,可以确定地面特征点的物方坐标,并计算机它们的像方坐标。

4.2 控制点的联合平差通过前方交会获取的地面特征点的物方坐标,与地面控制点的空间坐标进行联合平差,以提高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可信度。

4.3 数字图像处理经过前方交会和控制点的联合平差后,将获得的影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包括影像校正、放大、增强等,以获取高质量的地形图或地理信息图。

5. 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评定为了验证航空摄影测量结果的精度,需要进行精度评定。

精度评定可以分为内部精度评定和外部精度评定两个方面。

内部精度评定主要是对摄影测量数据本身的精度进行评估,而外部精度评定则是将摄影测量结果与实地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测量要点

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测量要点

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测量要点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为国家的规划和发展提供支持。

而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就是航空摄影测量。

本文将就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测量的要点进行探讨。

第一,选择航空摄影测量的平台。

航空摄影测量需要借助航空平台进行测量,选择合适的平台对于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平台有有人机和无人机,选择平台的时候需要考虑航拍范围、测绘任务的要求以及飞行的环境等因素。

第二,确定航空摄影测量的参数。

航空摄影测量的参数包括飞机的飞行高度、相机的焦距、像元大小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测绘任务和对地物要求的精度来确定,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地面控制点的布设。

在航空摄影测量中,地面控制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确定影像的几何关系的基础。

布设地面控制点时需要根据摄影平台和要求的精度进行合理的布设,并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标定。

第四,航空摄影测量的影像解译。

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的是一系列的影像,而对于这些影像的解译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信息。

影像解译包括影像的拼接、配准、重建等步骤,通过解译能够获取地物的空间位置、形状等信息。

第五,数字化地物特征的提取。

在航空摄影测量中,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法提取地物的特征。

比如通过影像处理算法可以提取地物的边界、形状等信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实现对地物的定量分析。

第六,结果的评定和验证。

航空摄影测量的结果需要经过评定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定的方法可以是与现有地图进行对比,与实地进行验证等。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测绘技术。

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平台,并确定相应的参数。

此外,地面控制点的布设和航空影像的解译也是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关键步骤。

最后,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和验证可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将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准确的地理信息和支持。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标准规范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标准规范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标准规范1. 引言此文档为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标准规范,旨在对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领域的技术规范进行规范化和统一化,以确保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档适用于从事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相关工作的机构和个人。

2. 定义2.1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指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技术和方法。

2.2 无人机:指无人驾驶的飞行器,能够通过遥控或自主飞行进行航空摄影测量。

3. 技术要求3.1 无人机选择和配置要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并进行适当的配置,确保其满足航空摄影测量的要求。

3.2 摄影测量设备要求:选择高质量的航空摄影设备,如相机、传感器等,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飞行计划和执行要求: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包括飞行路线、飞行高度等参数,并按照计划执行飞行任务,确保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完成和安全。

3.4 数据处理和分析要求:对采集到的航空摄影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4. 安全要求4.1 飞行安全要求:在进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规范,确保飞行安全,保护他人和财产的安全。

4.2 数据安全要求:对采集到的航空摄影测量数据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5. 质量控制要求5.1 测量精度要求:进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时,必须保证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准确性,符合相关的测量精度要求。

5.2 质量验证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质量验证和评估,确保其符合预定的质量要求,找出并纠正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偏差。

6. 文件管理要求6.1 文件命名和编号要求:对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相关的文件进行合理的命名和编号,以便于管理和检索。

6.2 文件保存和归档要求:对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相关的文件进行妥善保存和归档,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可靠性。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¾准备工作
• 资料收集:航摄资料、控制点、各类地图、地名资料等; • 测区踏勘 • 技术设计 • 仪器检校等等。
3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
¾选点条件
• 像片控制点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于判刺和立体量测,如选在交 角良好(30°~150°)的细小线状地物交点、明显地物拐角点、 原始影像中不大于3×3像素的点状地物中心,同时应是高程起伏 较小、常年相对固定且易于准确定位和量测的地方,弧形地物及 阴影等不应选作点位目标;
• GB/T 7931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 业规范》针对基于常规胶片航摄的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对进行技术约定和作业指导。
• 本标准根据低空数字摄影测量中数字影像、小像幅、姿态较差等 特点,且不同类别产品的相关要求,并结合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规范,对外业工作做出了新的规定。
线长、进而决定高程精度,表中的航向重叠按65%计算,其它情况下需 自行计算;
4、表中计算时,视差量测的单位权中误差取5um,在实际生产中发 生变化时,需自行计算;
5、数字线划图(B类)和数字正射影像(B类)的精度要求需参照
CH/Z 3003 低空航测内业规范的规定;
6、依此公式计算得到的是理论值,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可根据实 际经验略做调整。
• 以1:500、1:1 000、1:2 000航测成图为主要目的航空摄影测 量外业工作,其他比例尺成果测制可参照执行。
2 总则
¾空间参考系
• 可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统,也可采用独立坐标系。
¾精度要求
• 基础控制点:平面、高程精度要求参照GB/T 7931《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的相关规定。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1.1.1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1.1.3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1.1.4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1.1.5 高程注记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2.1 地形图的精度2.1.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2.1.2规定。

表 42.2立体测图2.2.1 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2.2.2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 (18cm*18cm像幅)或1.5cm(23cm*23cm像幅)2.2.3 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航空器进行测量、测绘和制图的
方法,它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灾难管
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证航空摄影测量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操作和数据处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1. 摄影器材规范:航空摄影测量需要使用具有一定性能要
求的摄影器材,包括航空相机、镜头、滤光器等。

这些器
材需要满足一些技术指标,如分辨率、畸变、光心偏移等。

2. 飞行规范:航空摄影测量需要在特定的飞行高度、速度
和航线上进行。

飞行规范包括飞行高度的选择、航线的设计、飞行速度的控制等。

3. 控制测量规范:航空摄影测量需要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用于定位和校正航空影像。

控制测量规范包括控制点的选择、测量精度要求、测量方法等。

4. 影像采集规范:航空摄影测量需要采集一定数量和分布
的航空影像。

影像采集规范包括影像的重叠度、侧向重叠
与纵向重叠的比例、拍摄时间等。

5. 数据处理规范:航空摄影测量需要对采集到的影像进行
数据处理,包括影像的判读、解译、大地坐标的确定等。

数据处理规范包括数据处理流程、参数设置、精度要求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不同国家和地区可
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
求和要求,结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9.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
9.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
10. 数字线划图(B类)
1. 作业方法及要求
按GB/T 7930相关要求执行,也可执行之后颁布的适用于本产品的 最新规范。
2. 图幅裁切
按GB/T 20257.1进行分幅时,裁切范围参考CH/T 9008.3相关要求 执行;自由分幅和编号时,以自由分幅范围线外扩图上10mm进行裁切。
分幅与编号应按GB/T 20257.1执行,也可采用自由分幅和编号。
3.总 则
3. 产品分幅和编号
分幅与编号应按GB/T 20257.1执行,也可采用自由分幅和编号。
3.总 则
3. 产品分幅和编号
分幅与编号应按GB/T 20257.1执行,也可采用自由分幅和编号。
4. 精度要求
3.总 则
数字线划图精度按CH/T 9008.1要求执行;
平地 0.3 0.5 0.8 0.3 0.5 0.8
丘陵地 0.3 0.5 0.8 0.3 0.5 0.8
山地 0.4 0.7 1.1 0.4 0.7 1.1 0.4 0.7 1.1
5. 空中三角测量
3. 绝对定向
数字线划图(B类)、数字正射影像图(B类)制作时,区域网平差计算 结束后,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误差及公共点的较差不得大于表6的规定, 成果仅用于数字正射影像图(B类)制作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
原始影像数据应进行畸变差改正,可采用专用软件改正相 机畸变差,也可在空中三角测量时改正相机畸变差。
3. 图像增强
可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但应保证数字正射影像图 成果图面质量。
4. 影像预处理
4. 影像预处理
5. 空中三角测量
1. 精度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1、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6962--86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7930--87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7931--87
4、海图图式GB12317--90
5、航海图编绘规范GB12318--90
6、中国航海图图式GB12319--90
7、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12320--90
8、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90
9、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12340--90
1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12341--90
11、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12342--90
12、1:25000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12343--90
13、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12344--90
14、地理格网GB12409--90
15、远程光电测距规范GB12526--90
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1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18、近景摄影测量规范GB/T12979--91
19、坐标展点仪GB/T13605--92
20、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92
21、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3977--92
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13989--92
23、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13990--92
24、立体坐标量测仪GB/T13991--92
25、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50167--92
26、地形图用色GB14051--93
27、短程光电测距仪GB/T14267--93
2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GB/T14268--93
29、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修订)GB/T5791--93
3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1、影象地图制印规范GB/T14510--93
32、地图印刷规范GB/T14511--93
33、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B/T14512--93
3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4804--93
35、测绘基本术语GB/T14911--94
3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
37、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14950--94
38、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39、地图印刷光学密度量测规范GB/T15638--1995
4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修订)GB/T7929--1995
41、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5660--1995
42、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1995
43、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B15944--1995
44、电子海图技术规范GB15702--1995
4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15967--1995
46、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15968--1995
47、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GB/T16176--1996
48、比长基线测量规范GB/T16789--1997
49、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
5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1997
51、地图学术语GB/T16820--1997
52、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编码所)GB/T16831--1997
53、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17157--1997
54、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GB/T17158--1997
55、大地测量术语GB/T17159--1997
56、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
57、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GB/T17278--1998
58、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17796—1999
59、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17797—1999
60、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1999
61、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
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GB/T17941.1—2000
6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63、大地天文测量规范GB/T17943—2000
64、加密重力测量规范GB/T17944—2000
65、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17986.1—2000
66、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GB/T17986.2—2000
6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68、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18315—2001
6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70、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18317—2001
7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18578—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