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报告
成都的变化
成都的变化1. 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经历了高速发展和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概述成都在不同方面的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 城市建设2.1 城市规划成都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规划措施,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各类公共设施、交通网络、绿化空间等方面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使得成都能够有效应对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2.2 市容整治成都市政府加大了对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
在市区各个角落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改善和美化工程,提升了城市形象。
此外,成都还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的结合,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2.3 城市建筑近年来,成都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建筑。
新兴的高科技园区,如天府软件园和高新西区,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入驻,为成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3. 经济发展3.1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成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传统产业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如制造业、建筑业等。
3.2 对外开放成都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
成都的外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外贸进出口量也逐年增长。
通过对外开放,成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交通发展4.1 建设高速公路成都加大了对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力度。
新建和改建了多条高速公路,连接了成都与周边城市和景区。
高速公路的建设加速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4.2 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成都在轨道交通系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目前已经建成了多条地铁线路,方便了市民的通勤和出行。
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减少了车辆拥堵和空气污染。
5. 生活品质提升5.1 教育资源成都不仅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吸引了许多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入驻。
成都商业研究报告
成都商业研究报告一、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
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商业环境。
本报告旨在对成都的商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成都商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成都商业概况2.1 商业发展历史成都作为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商业历史。
早在唐朝时期,成都就是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商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从传统的商贸中心向现代商业中心迈进。
2.2 商业区划分成都市内的商业区主要分布在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等地。
其中,锦江区是成都的商业核心区,拥有大量的商场、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
青羊区和武侯区则以高端品牌和奢侈品市场为主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游客。
2.3 主要商业行业成都的商业行业包括零售、批发、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
其中,零售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商店和超市。
此外,成都的餐饮业也非常发达,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和特色餐饮品牌。
三、成都商业发展现状3.1 经济增长近年来,成都的经济继续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成都市GDP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四位,经济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这主要得益于成都市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发展策略的实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项目。
3.2 市场规模成都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旺盛。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的增长,进而带动了购买能力的提升。
成都零售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类购物中心和商场不断涌现,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3.3 商业形态转型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普及,成都的商业形态也在发生着转变。
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企业开始注重线上销售,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同时,成都的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商业模式的突破点,推动着商业形态的进一步发展。
四、成都商业未来发展趋势4.1 电子商务的崛起未来,成都的商业趋势将更加向电子商务倾斜。
在线零售和跨境电商将成为成都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现代成都市旧城区形态要素空间演变研究
近现代成都市旧城区形态要素空间演变研究一、引言哟,咱今天就来唠唠近现代成都市旧城区形态要素空间的那些事儿。
成都啊,那可是个超有魅力的城市,旧城区就像一个装满故事的大盒子。
这空间演变啊,就像是这个大盒子里的宝贝在岁月里不断变换着位置和模样。
二、近现代成都市旧城区的初始形态要素想当初啊,成都旧城区那是有自己独特的格局。
比如说那些古街古巷,就像城市的经脉一样。
像宽窄巷子,那就是典型的代表。
窄巷子里面啊,两边的房子挨得挺近,有一种独特的亲密感。
宽巷子呢,又相对开阔些,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大气。
还有那些老院子,四合院的样式,一家人或者几家人住在里面,中间有个小院子,种着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在里面跑来跑去,充满了生活气息。
这时候的空间啊,就是以这些传统的民居、街巷为主要的形态要素,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很有韵味的旧城区空间。
三、影响空间演变的因素1. 人口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都的人口越来越多。
这就好比一个小房子里住的人多了,就得开始改造空间了。
人多了,对住房的需求就大了,于是就开始在旧城区里见缝插针地盖房子。
有些老院子被拆了,盖起了更高的楼房,这就使得旧城区的空间形态开始发生变化。
原本开阔的地方变得拥挤了,一些小巷子可能也被新的建筑给挤占了一部分。
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起来了,商业也跟着繁荣。
成都旧城区开始有了更多的店铺、商场。
像春熙路那一带,以前可能只是一些小的店面,慢慢地就变成了高楼大厦林立的商业中心。
为了满足商业的需求,建筑的风格和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商场需要更大的空间,更宽敞的街道来方便人流和物流,所以就对旧城区的空间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造。
3. 文化变迁文化也在变呢。
以前的成都有着浓厚的传统川西文化,建筑风格、生活方式都和这个文化紧密相连。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不断涌入。
一些新的建筑风格开始出现,比如说欧式风格的建筑在旧城区里也能看到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了,对空间的需求和利用方式也不一样了。
城市形态演变中“水城互动”关系研究
在府南河影响下,成都旧城建成环境的物质空间形态要素主 要为城 市 选 址、城 郭 结 构、轴 线 特 征 和 路 网 结 构 等。在 时 间 (time)、形式(form)和 尺 度 (scale)三 个 维 度 中,城 市 的 建 成 环 境 始终处于连续的演变状态[4]。故其要素不断的经历着形式上的 变化,其 “历 史 性”“动 态 性”是 府 南 河 与 成 都 水 城 互 动 关 系 的 表征。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案例及范围
2 府河、南河影响下成都旧城物质空间形态演变
水是城市的血脉,城市流 动 的 文 明[1]。成 都 是 一 座 因 水 而 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困、又因水而荣的城市[2]。流经古成都最主 要的两条河道府 河 和 南 河,是 岷 江 进 入 成 都 平 原 后 的 干 流 部 分, 自古即是成都城市经济和文化孕育与发展的发源地。城市形态 高度概括和表达了城市的物质形式及其人文内涵[3],作为地理条 件的河流在城市形态演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成都旧城诸多河 道与遗迹早已无 从 探 寻。研 究 其 发 展 规 律,有 助 于 追 本 溯 源,重 现蜀水文化,完善 历 史 公 共 景 观 体 系 的 构 建,为 今 后 水 系 与 城 市 形态关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20451卷9年第 37期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城市发展历程中城市更新的梳理总结——以成都市实践为例
相较于广州、深圳、上海,成都提出城市更新目标稍显滞后,这是成都城市发展进程所决定的,但这也为成都的城市更新带来了后发优势。
目前,成都市整体处在“市场机制推动下的城市更新”与“以人为本和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相融合的阶段[1]。
城市更新不再单纯是风貌改造,而更多地考虑人居环境、产业提升、内在价值的实现方式和过程。
2中国主要城市城市更新实践在中国,城市更新这一理念既是新的讨论,也是一直持续到今天的研究对象。
在中国城市发展历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吴良镛先生的北京旧城住区更新——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和新四合院为典范,对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探索。
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城镇化加速演进(见图1)叠加社会结构的重组,我国城市发展到今天,城市既有建筑质量、空间品质、社区环境、人口老龄化、城市中心迁移等问题逐渐变得异常明显,许多城市面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代表性尝试,为后续城市发展提供了实证参考和借鉴。
作为“存量演进”的重要手段,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历程上的完善和复兴,有着与城市发展相似的历史发展脉络,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猛发展,整体上已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演进”的新阶段,城市更新已经成为业界对城市发展的新共识。
通过梳理中国主要城市更新实践,回顾其演进历程,结合成都市城市更新现状进行梳理,探究城市更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展望未来城市更新在城市新旧更迭融合中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发展;城市更新;驱动因素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23.31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ese cities have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have changed from “incremental era” to a new stage of “inventory evolution” entirely. Urban renewal has become a new consensus for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industry.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urban renewal practices of major cities in China, and reviewing its evolution process, the paper combs the current status of urban renewal in Chengdu, explores the main factors driving urban renewal, and prospects the role of urban renewal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old and new”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renewal; driving factors1引言2021年8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成都调研报告
成都调研报告【成都调研报告】成都,地处中国中西部地区,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本次调研以成都为主要调查对象,旨在深入了解成都的经济发展、文化特色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了解成都的发展现状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一、经济发展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势头。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成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成都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
制造业是成都的传统优势产业,涵盖了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为成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是成都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作方面,成都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潜力。
二、文化特色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成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
成都的传统文化独具一格,以川剧、蜀绣、建筑艺术等为代表。
川剧是四川的特色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国际影响力。
蜀绣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刺绣技艺而闻名。
此外,成都的建筑艺术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成都有众多古建筑和园林,如武侯祠、杜甫草堂等,这些古建筑是成都文化的瑰宝。
在现代文化方面,成都以其时尚、潮流和独特的品味而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
成都的音乐、时尚和艺术活动非常丰富多样,各类音乐节、时装周和艺术展览等活动层出不穷。
成都的年轻人对时尚和艺术有着很高的热情和追求,他们推动着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社会环境成都的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成都的社会治安、交通状况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在社会治安方面,成都的治安状况相对较好,人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成都的交通状况也相对便利,交通设施健全,交通拥堵程度较低。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确定正确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体现城市的个性特征。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演进的产物,城市的特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城市的性质也是不断演化的。
对于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以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两个方面去认识,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来城市性质的演变,特别是结合近期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在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对成都市的城市性质进行探讨。
一、成都市城市性质演变过程城市是发展的,城市特征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城市性质只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其稳定性,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研究城市性质的演变过程,对于确定城市性质、规划建设城市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从成都成为省辖市为分界点对成都性质进行分析。
1、成为省辖市之前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
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
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
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成都十年发展与变化
成都十年发展与变化
演讲者:xxx
目 录
-
01 引言 02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03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04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05 环境保护成为重要议题 06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07 总结
成都十年发展与变化
成都,这座拥有着丰富历史和文 化的城市,在过去的十年里经历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下是对成都十年发展与变化的 概述
Part 11
结论
结论
过去的十年里,成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 了显著的成就和进步
通过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视、 科技创新的引领、城市规划与建设不断推 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民生福祉 的不断提升等措施的实施成都逐渐成为了 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未来的 发展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01
过去的十年里,成都的城市化水平 不断提高
03
现代化的建筑、宽敞的道路、绿树 成荫的公园等成为了城市的新景观
02
通过实施城市改造、新农村建设等 工程,成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
04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城市品 质的提升,成都逐渐成为了一个宜 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Part 4
Part 1
引言
引言
A
成都,这座拥 有着丰富历史 和文化的城市, 在过去的十年 里经历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
B
随着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城市 化的不断推进, 成都在各个方 面都取得了显
著的成就
C
以下是对成 都十年发展 与变化的概
述
Part 2
经济实力不断增 强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的开题报告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都古城作为这一时期成都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成都古城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通过对古城形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对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古城的形态变迁进行研究,探索古城形态演变的内在原因,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并探究其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具体目的如下:1. 系统地梳理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古城的历史变迁,揭示其演变的过程和规律;2. 分析古城形态变迁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原因,探究其内在联系和影响;3. 探究古城形态演变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借鉴意义,为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成都古城的位置、范围、形态、布局、特色、功能等方面的历史变迁与演变。
主要以先秦至五代时期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经济等角度,分析其古城形态的演变规律和内在联系。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法、考古发掘研究法、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通过对古代文献、典籍、地图等采集、整理和分析,结合考古发掘、古建筑遗址等实地调查和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成都古城形态进行比较和研究,最终得出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的规律和内在联系,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四、研究步骤与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文献搜集,包括成都地区历史文献、旅游文献、考古发掘资料(计划时间:3个月)。
2.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和考察,以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景观区、古代建筑遗址和历史街区为调查点,考察成都古城的历史演变,查阅古籍、图书、地图资料(计划时间:6个月)。
3.第三阶段:分析成都古城各时期的形态、布局、特色等,探讨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构成因素(计划时间:6个月)。
成都市建成区形态动态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
成都市建成区形态动态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赵银兵;倪忠云;赵勇【摘要】城市形态反映城市功能结构特征,对研究城市演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1978、1988、1997和2009年的四期遥感图像,解译成都市主城区和邻近郊县的边界,求取长轴、短轴、周长、面积、延伸率、形状比和紧凑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978 ~2009年,城区面积年均增长7.49%;长轴的主体方位为东北—西南方向,短轴的主体方向为近东西向;城区重心围绕天府广场运动,表现出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趋势;城区延伸率先降后升,形状比先升后降,紧凑度持续升高,城市发展由量变转向质变.城市形态受到自然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要素的综合驱动,由圆形扩张转变为点轴发展模式,主城区与用边区县实现了空间融合.%Urban morphology reflects the structure of urban functions,and it is important io study on urban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Four remote sensing image of1978,1988,1997 and 2009 were collected .and the boundary of central city and adjacent suburbs of chengdu was intcrpreled, then long axis,short axis,perimeter,arcu,elongation,shape ratio and compactnes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bounda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197R -2009,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of urban areas was 7.49% ;the main direction of long axis was the northeast-southwest,and the main direction of short axis was west-east; urban renter moved around ihe Tianfu Square,and shift gradually towards the southwest; urban elongation changed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ereaped,shape ratio changed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compactness increased continuously,and the urban developed from quantitative to qualitative. Urban morphology wasinfluenced by natural,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the morphology shifts from round expansion to point-axis expansion,and center city district and surrounding counties achieved a spatial integration.【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11【总页数】4页(P6766-6769)【关键词】形态演变;驱动力;遥感;点轴模式;有机疏散【作者】赵银兵;倪忠云;赵勇【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6;TU984城市是物质、能量和信息聚集的区域,由各种功能区划类型的土地组合形成不同的空间实体形态。
2300多年来成都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成机制 、发展趋 势 ,存 在 问题及 其对 策等
。
定的时空传承性。因此 ,从更大时间尺度研究城
பைடு நூலகம்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1— 2— 2;修订 日期 :2 1 —0 2 . 0 1 4- 0
基 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转型期 中国西部城市生 长过程 的影响 因素解析及其制度响应研究” (0 70 4 资助 47 16 ) 作者简介 :刘定惠 ( 97一 ,女 ,湖北 省武穴市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城 市与区域规划 . 17 )
极大的发展 ,在城市外围形成了以商业功能为主的 锦官城 ,成为手工业者聚集地 。以军事防御和生产
战略物资的军官城与车官城 ,成为军队驻地。少城 西南 ,因人 口不断增加 ,商业 日趋繁荣 ,形成 当时 商贸集散的中心——南市 。
公元 36年 ,桓 温 伐 蜀 ,结 束 了少 城 67年 的 4 5
一
年代才兴起 ,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内容包括 :( )住 1
房 政 策和住 房制度 。主要探 讨 了 中国住 房 政策 的基 本 方 向 ,住 房 制 度 改 革 的 公 平 与 效 率 等 问题 J 。
( )居住区位选择。分析住房价格、交通便捷性 、 2 居民个人社会属性等对居住选址 的影 响 J ( ) 。 3 居住空问结构。主要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历史演 变过 程 、现 状 特 征 及 其 成 因 等 进 行 了实 证 研 究 ¨ ( )居住郊 区化 。主要研究 内容包 括 : 。 4 中西方居住郊区化比较、居住郊区化分布特征 、形
第 2 3卷
刘定惠:20 多年来成都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30
2 1
市居住空 问的演 变过程将有助于揭示其 演变规 律。 本 文 选 择 有 着 230多 年 历 史 、且 历 经 23 0多 年 0 0 不易其址 ,不更其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作为
成都商圈调研报告(一)2024
成都商圈调研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将对成都商圈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商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调研,我们将深入了解成都商圈的发展状况,为商圈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内容:一、商圈地理位置调研1.1 成都商圈的地理位置和辐射范围1.2 商圈周边的道路交通情况1.3 商圈内主要的交通枢纽和交通流量情况1.4 商圈内的人口分布状况1.5 商圈内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二、商圈规模与建筑布局调研2.1 商圈的总体规模和发展历史2.2 商圈内的主要建筑物和开发项目2.3 商圈内的商业面积和商户数量2.4 商圈内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特点2.5 商圈内建筑利用率和空置率的情况三、商业发展调研3.1 商圈内主要的商业企业和品牌3.2 商圈内不同类型商业的分布情况3.3 商圈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3.4 商圈内的商业竞争形式和竞争力分析3.5 商圈内的商圈管理机构和产业协会情况四、商圈服务设施调研4.1 商圈内的公共设施和道路设施状况4.2 商圈内的停车场和停车位供应情况4.3 商圈内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4.4 商圈内的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情况4.5 商圈内的绿化和环境保护设施情况五、商圈用户调研5.1 商圈内各类用户的人口结构和消费特点5.2 商圈内用户的购物需求和购物行为5.3 商圈内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分析5.4 商圈内用户的购物偏好和品牌认知度5.5 商圈内用户对商圈改进建议与意见总结:通过对成都商圈的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商圈的地理位置、规模与建筑布局、商业发展、服务设施和用户情况。
这将为商圈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商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本报告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提升成都商圈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
论述成都过去及未来的城市布局变迁------地理
论述成都过去及未来的城市布局变迁成都,简称“蓉”,中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西部地区世界500强企业最多城市、亚洲首个国际“美食之都”,亦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平均海拔5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沃野千里,云蒸霞蔚,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别称“芙蓉城”。
成都的城市布局随着成都规模的扩大,不断地提出新的城市布局方案,从建国初期的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格局,到上世纪80年代“环形加放射”的单中心、圈层发展,城市的规模日益庞大;90年代的扇叶式布局、主要向东向南发展,西部在控制下发展,强化城乡一体,注重了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顺应发展区域合作的需要,提出一心多极多轴空间结构,并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确定了都市区一体化、多中心格局的“同城多心”和“五楔六廊”的总体空间格局。
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成都实际的规划布局还远远跟不上预想设计的城市布局。
成都原有的“环形加放射”的单中心、圈层发展模式,使成都的城市形态演变成了“大饼”,目前成都市的城市布局是呈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结构,中心城划分为3个区:一环路内为市中心区,面积为28平方公里;一环路与三环路之间为主城区,面积为128平方公里;主城区以外至外环路为环城区,面积为442平方公里。
这样的布局就造成了“返城居住”的现象,大大增加了交通的流量。
对此,成都采用了“限行”的政策,在早晚交通高峰期限制普通车辆进入三环路内以来,虽然表面上减轻了交通压力,实际上不少市民由于感到工作生活的不便,不再愿意到郊区购房居住,致使郊区的新建小区存在较明显的空置现象,就是因为离城区远上班不方便。
随着不断出现的城市问题,成都也采用了多中心的城市布局,以组团式的布局形态,通过发展城市新区来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和平衡,形成就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均衡,实现由一个大饼到多核,分散城市功能中心的局面。
成都市典型城中村空间形态研究
成都市典型城中村空间形态研究作者:周鹏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2016年第05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中村”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愈发严重,对城市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问题。
本文从城市空间形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成都市的典型“城中村”为案例,试图探讨“城中村”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其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成都;城中村;城市形态;空间形态1、研究背景随着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所需建设用地的规模大幅扩张,也带动了城市周围村庄的城市化,越来越多的乡村用地被纳入城市用地范围。
而在城市郊区土地征用的过程中,由于土地征用费用的差异,农用地率先变成了城市建成区,而原村落宅基地部分被保留下来,其居民的生活就业方式和村落空间与环境也产生很大变化,形成“城中村”现象。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研究和分析“城中村”的空间形态,探索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以真正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2、成都“城中村”空间形态的演变与现状特征2.1“城中村”空间形态演变规律根据以往学者研究成果,在“城中村”空间演化与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与周边用地的关联性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原始聚落阶段,也就是传统自然村庄的形态;2,城乡结合部阶段,村落周边农田开始划入城市用地范围;3,城乡冲突阶段,也是传统意义上典型的城中村阶段,村落周边已无农田,村民开始肆意加建;4,完全城市化阶段,随着周边地价提升地带来的拆迁动力,或随着某些重大项目工程,原宅基地部分也被城市用地征用,“城中村”最终瓦解并融入现代城市。
2.2成都市“城中村”特征分析相对于昆明、西安、深圳等几个“城中村”现象较为明显的城市,成都的外来人口相对较少,城市也没有经历类似广州、天津等沿海大城市膨胀式的发展阶段,成都的“城中村”现象较一般大城市来讲表现的并不严重。
目前成都市有青龙场、龙潭寺、赖家店、洞子口、天回、文家、黄田坝、白仁、机投、金花、簇桥、琉璃场等几个“城中村”现象较为严重的区域。
三生融合的公园城市形态研究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
三生融合的公园城市形态研究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城市作为人类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城市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公园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探讨公园城市的形态特征及其优势。
一、成都东部新区概述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都市区东部,总面积约142.6 平方公里,是成都市优先发展的区域之一。
区域内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因此被誉为“黄金地带”。
二、公园城市的定义及形态特征公园城市是一种以公园为中心,公园与城市之间相互融合的新型城市形态。
公园城市的核心是公园,公园不仅仅是一种场所,更是一种生态系统。
公园可以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调节气候,减少污染,增强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公园城市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园占比高:公园城市要求公园占比比较高,一般要占用城市总面积的30%以上。
2.区域覆盖面广:公园城市需要在整个城市中形成一个系统,覆盖面要广,形成一个连续的“绿轴”。
3.人车分流:公园城市要求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鼓励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污染。
4.景观与建筑相融合:公园城市要求建筑、道路、景观等城市元素与公园相融合,美化城市环境。
5.生态环境保护:公园城市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保护生态多样性。
三、成都东部新区对公园城市的探索作为成都市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成都东部新区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建设。
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大力推进公园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将公园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租售土地等多种方式,加快公园建设步伐。
目前,在成都东部新区已经建成了多个大型公园,如盐市口国家森林公园、东方美谷公园等,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方式。
2.积极推进城市绿化:成都东部新区在城市绿化方面下了大力气,通过扩大绿化面积、增加花坛、绿地、林木等绿化设施,美化城市环境。
论文范文:成都市地名变化及其城市发展革新解析——基于GIS技术
论文范文:成都市地名变化及其城市发展革新解析——基于GIS技术第1章引言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城市作为创造文明和享受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容器,是地方的区域中心[1]。
1949 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0.6%,至2012 年底已经快速上升为60%,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城市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就业机会等全方位的转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21 世纪中国将面临三大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目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城市地名作为一种城市文化形态,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内涵,是区域文化的凝结和保留。
由于城市地名的形成和发展与城市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及人类语言文字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而, 人们可以从城市地名中获取诸多直接或间接的城市信息,城市地名也已经成为社会学、语言学、旅游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线索、证据和资料[1]。
总之,城市地名所体现和表达的地域概念和地域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研究城市文化不可忽略的基本要素。
然而,城市地名自身的演变与城市的发展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过往对城市变化的关注,更多的是从城市化、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筑景观的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及建制、城市房地产发展、城市经济区及城市文化产业建设等方面着手,一般更多的从宏观层面强调城市要素的改变, 重视的是城市形态和城市物质形体的嬗变。
换而言之,现有的城市方面研究,更强调对承载和传承了城市文化的具体实物的研究,而较少关心城市地名对记录城市历史,印证城市发展,体现城市个性等方面的作用。
如何通过城市演变,挖掘其深藏的城市变化信息,为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演变提供相关数据,成为具有探索价值的一大课题。
1.1.2 研究目的随着地名标准化工作的开展,针对城市地名的研究越来越丰富,但主要停留在城市地名管理、城市地名规划和城市地名溯源等方面,从城市地名演变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变迁的论题却相对较少。
成都城市化进程及环境影响的分析
2010年12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 ec.2010第24卷第6期J our nal o f H ub ei U ni ve r s i t y of E conom i c s(Phi l os ophy&.Soci al Sc ie nc es)V01.24N o.6成都城市化进程及环境影响的分析程淑君,王安(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分析了成都市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过程,并从土地利用格局政变、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等带来的环境质量改变的角度阐述了城市化伴生的环境问题,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出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环境影响#成都;田园城市城市化(U r bani z at i on)是指一定区域在经济结构、社会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文化和人们生产生活等方面.向具有城市特点的形态变迁的系统、动态过程。
本文将试图通过对成都城市化进程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要素的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探讨.为成都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继而从环境科学的角度为成都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提出展望和建议。
一、成都城市化进程和演变规律本文在分析基于人口结构的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引入城区面积和三次产业结构两项指标.以期更为全面地反应成都城市化进程及演变规律。
(一)以人口结构为指标的城市化水平演变与全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一致.建国60年来成都城市化进展经历了“起步一波动一停滞一稳步发展”四个阶段.这是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改革开发以来.成都市非农人口比重持续增加.2008年的非农人口比重达到54.4%.较1978的22.3%增加了近1.5倍;1992年以来.成都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平均增加0.77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
(二)城区面积扩大1949年建国初期.成都市市区面积为29.9km2.到1959年扩大到821.9km2.10年间增加了26.5倍。
成都调研报告
成都调研报告
《成都调研报告》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天府之国,成都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成都调研。
首先,我们对成都的经济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调研结果显示,成都的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同时,成都的产业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涵盖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其次,我们对成都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调查。
成都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
此外,成都还将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对成都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
成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拥有诸多世界级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未来,成都将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水平,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总的来说,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资源,拥有强大的发展活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成都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相信成都将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城市之一。
大都市区空间演变研究——以成都为例
、
/
一
理论与实践 T H E O R E T I c A L H O R I Z O N
、0
大 都 市 区 空 问 演 变 研 究
以成都 为例
一杨 建
【 提 要 】空间演 变历 来是 国 内外大都 市区研 究的热点。所谓大都市 区,是 以某一特 大城 市为 中心 ,有
区的空间演变过程。
一
过 程的 出现使得大伦敦地 区的城市发展逐渐超 出都市
区 范 围 而 成 为 英 格 兰 东 南 大 都 市 带 的 核 心 部 分 ( Wa r n e s ,A. M. 1 9 9 1 ) 。埃伯 纳通过对 新泽西 州普林
、
国 际大 都 市 区的 空 间演 变
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聚集于城 市的非
管 理 学 院理 论 经 济学 创 新 团 队成 果 。
T H E O R E T I C A L H O R I Z O N 理 论 与 实 践
的分散状态 向空 间的集 中状态发展 。城市集 聚带来 了
市 一体发 展的轨道上来 ,并与其发生着越来越密切 的
经济社 会联系 ,逐渐形成 由核心城市和外 围地 区共 同
组成 的新 的城市 空间形态—— 大都 市区 。世 界银行 、 亚洲开发银行在对 中国大都市 区的研究 中 ,都把成都
作为典型 的研究对象。 1 . 点状发展 阶段 ( 古代 ) 。当时的经济活动 以农业 为主 ,城市 的经济功能 十分微 弱 ,城市 的政治功能是 城市 的主要 功能。受当时政 治、经济的影响 ,成都城 市的空间结构主要受人为控制力 的左右 ;城市形态受 自然地理条件 的制约 ,主要在两江 ( 现府南河 )以内 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缓慢 ,处于点状发展阶段 。 2 . 轴 向扩展 和内向填充 发展 阶段 ( 解放初期一8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扩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区域城市扩展变化剧烈,居住用地、工业用 地的大幅度增加。九十年代至今,农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居住建设用地 不断扩张,促使大量的耕地、未利用土地的转化为建设用地,且多集 中在城市的近郊区域(边缘区),城市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高度不可逆的 过程,其形态特征就是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综合反映,是多种因素
成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报告
资源1211查吉雯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 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整个 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 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市区位优势明显, 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 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 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 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 市相连,是川藏线的起点 ,入藏重要的物资筹集和 中转地。
2000~至今,多组团紧展到一定水平。 在人为的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组成团向城区外围分散,以减轻中 心城区的压力。
如新都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郫县等城镇对主城区的压力的分流。2000年以后,成都市主城 区空间扩展模式已经由圈层单中心模式向“一主"(主城区),6区县(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青 白江区、双流县、郫县)的第二圈层组团扩展演变,主城区内部也形成了较合理的经济功能区多核心 结构,经济主功能区、副功能区分布合理。
谢谢观看
轴:交通路网 城市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政策)、 交通路网完善,尤其是二环及周边城市公路、 沿各条交通路线向外扩展(城镇快速发展)、
八十年代末,高新区在西侧建成,新建的较高等级的路网促使城市新工业中心由东侧转向西侧的 金牛区和武侯区(西南侧),经济重心也开始有向西侧转移的趋势,高新区的建成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资本,城市空间沿着交通道路向高新区方向发展。
(1)地貌 成都平原的中部、地形平坦。
(2)水文 属都江堰自流灌区、河网密布。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人口和劳动力
研究区域内2007年年末常住人口为1112.28万人,增长 速度较快;
(2)经济发展现状 研究区域为成都主城区,近年来区域内国民经济总量增 长迅速。2007年,研究区域内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1. 46亿元,占成都市GDP总额的近一半。在各行业中,第三产 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2%
综合作用的结果。揭示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背后的作用机理是城市空间
形态研究的必要前提。对于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建国~1978,紧密型圈层式扩展
以往:沿水系 近代:水系对城市限制作用降低、 城市呈单一空间形态模式、 绕市中心呈紧密圈层式扩展(低密度蔓延)
1978~1991,轴向带状扩展发展期
研究范围
成都市现辖成华区、 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 、金牛区、龙泉驿区、青 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 、双流县、郫县、大邑县 、金堂县、蒲江县、新滓 县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 、彭州市、崇州市、邛崃 市4市 本文研究区域为成都 市主城区,包括成华区、 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 、金牛区5区
自然状况
1991~2000,翼间填充和跳跃式发展期
经济体制由计划转为市场,城市发展迅速、
城市扩展模式为多种扩展模式交叉进行、
东部城区的圈层式扩展和西部 (西南部)地区的跳跃式发展; 翼间填充和跳跃式发展期
城市的圈层式扩展主要包括对二环路内的城市土地进行开发填充,并向新修建的三环路扩展。跳 跃式发展是一种不连续的城市扩展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犀浦与金牛区逐渐连在一起,成为城市 的卫星城镇,在一开始,还存在一定距离,目前已经完全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