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设计

材料成型课程设计

热连轧板带钢工艺与规程设计

目录

1. 题目及要求

2. 工艺流程图

3. 轧制规程设计

3.1 轧制方法

3.2 安排轧制规程

3.3 校核咬入能力

3.4 确定速度制度

3.5 确定轧制延续时间

3.6 轧制温度的确定

3.7 计算各道的变形程度

3.8 计算各道的平均变形速度

3.9 计算各道的平均单位压力P及轧制力P和各道轧制力矩

4.电机与轧辊强度校核

4.1 轧辊校核

4.2 电机校核

5. 车间平面布置图

指导老师:丽颖

晶晶

学号:1004040114

班级: 材料101

姓名:小七

(1)题目及要求

1) 设计题目

已知原料规格为300×2500×12000mm,钢种为Q345,产品规格为20×3000mm。

2)Q345的产品技术要求

(1)碳素结构钢热轧板带产品标准(GB912-89),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GB-709-88标准

钢板长度允许偏差

公称厚度钢板长度长度允许偏差

>4-16

≤2000 +10 >2000-6000 +25 >6000 +30

公称厚度宽度宽度允许偏差

>4-16 ≤1500 +10

>1500 +15

(2)牌号、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低合金结构钢

1)碳素结构钢热轧板带产品标准(GB912-89)

2)力学性能: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低温性能亦可,塑性和焊接性良好,

用做中低压容器、油罐、车辆、起重机、矿山机械、电站、桥梁等承受动荷的结构、机械零件、建筑结构、一般金属结构件,热轧或正火状态使用,可用于-40℃以下寒冷地区的各种结构。

3)表面质量:表面要缺陷少,需要平整,光洁度要好。

(2)工艺流程图

1)工艺流程

坯料→加热→除鳞→定宽→粗轧→(热卷取→开卷)→精轧→冷却→剪切→卷取2)绘制工艺简图

3)确定轧制设备

粗轧机:二辊、四辊

轧辊的主要参数的确定(辊身直径D 、辊身长度L )决定板带轧机轧辊尺寸时,应先确定辊身长度L,然后再根据强度、刚度和有关工艺条件确定其直径D。辊身长度L:应大于所轧钢板的最大宽度bmax,即L=bmax+a;a值视钢板宽度及轧机类型而定,当bmax=1000~2500mm时,a=150~200mm,故取a=200mm,则L=2500+200=2700mm,又因为L/D=2.2~2.7,所以取D=1.00m

精轧机:四辊PC轧机

轧辊长度:L= b max+a,取a=200mm,L

=200mm,则L=2500, 又因为

横移量

L/D=2.1~4.0,所以取D=0.8m.

1 粗轧机组

由2 架粗轧机组。第一架为二辊可逆式轧机,板坯在此机架上轧制1~3道次。为控制宽展R1 前设有立辊E1。第二架为四辊可逆式轧机,板坯在此机架上轧制1~3 道次。各轧机采用单独传动。粗轧机组设备主要有粗轧机辊道,侧导板,高压水除鳞装置,定宽压力机,立辊轧机,中间辊道,热卷箱和废品推出机等组成。

2 精轧机组

由7架四辊不可逆式轧机组成连轧机组。各机架采用PC 轧机。前三架主要完成压下,后四架主要控制板形。各机架负荷分配亦不同,因此前三台采用工作辊辊径较大,后四架采用较小的工作辊。精轧机组前设置边部加热器。精轧机 F1~F7全部为液压压下并设弯辊装置。

3 轧机机组主要参考性能参数:

(3)轧制规程设计

3.1 轧制方法

采取常规轧制,选用半连续连轧,粗轧机组由3架轧机组成,其中第一架为辊轧机,第二架为二辊可逆式轧机,第三架为四辊可逆式轧机。粗轧布置图如下:

精轧布置图如下:

3.2 安排轧制规程

1)粗轧排压下

粗轧机各道次压下量分配规律为:第一道次考虑咬入及配料厚度偏差不能给以最大压下量;中间各道次应以设备能力所允许的最大压下量轧制;最后道次为了控制出口厚度和带坯的板形,应适当减小压下量。粗轧压下量排列表如

道次入口厚度

(mm)出口厚度

(mm)

压下量

(mm)

压下率(%)

1 300 45 15

2 255 45.9 18

3 209.1 41.8 20

4 167.3 35.1 21

5 132.2 29.1 22

6 103.1 79.4 23.

7 23

2) 精轧排压下

精轧连轧机组分配各架压下量的原则:一般也是充分利用高温的有利条件,把压下量尽量集中在前几架,在后几架轧机上为了保证板形、厚度精度及表面质量,压下量逐渐减小。为保证带钢机械性能,防止晶粒过度长大,终轧即最后一架压下率应不低于10%。此外,压下量分配应尽可能简化精轧机组的调整和使轧制力及轧制功率不超过允许值。依据以上原则,精轧逐架压下量的分配规律是:第1架可以留有适当余量,即考虑到带坯厚度的可能波动和可能产生咬入困难等,而使压下量略小于设备允许的最大压下量;第2~4架,为了充分利用设备能力,尽可能给以大的压下量轧制;以后各架,随着轧件温度降低,变形抗力增大,应逐渐减小压下量;为控制带钢的板形、厚度精度及性能质量,最后一架的压下量一般在10~15%左右,精轧压下量排列表如下:

道次入口厚度

(mm)出口厚度

(mm)

压下量

(mm)

压下率(%

1 79.4 19.9 25

2 59.5 14.9 25

3 44.6 8.9 20

4 35.7 5.7 16

5 30 4.5 15

6 25.5 3.3 13

7 22.2 20 2.2 10

3.3 校核咬入能力

1)粗轧

根据△h max=D(1-cosа),其中а为最大咬入角,а约为15°~22°,取а=20°,D=1m,则△h max=60.3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