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学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工具软件的不断推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在国内对于二者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
关于二者概念的认识也不是很统一。有人认为两者是相同的概念,有人则认为是差别很大的概念,还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这两个概念。不管怎样,每个概念都有它自身的特征和性质,也有其自身的应用范围。
概念图( Concept Map) 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 J.D. Novak) 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 Tony Buzan) 在上世纪70 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托尼·巴赞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人类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辅助和补充,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概念图的最大优点是把知识及其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本质差别的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下表从多个角度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比较。
1、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理论基础的不同。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奥素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认知论。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也是奥苏贝尔整个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这两个条件是(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内容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仅为7+-2个组块。这样一来,人的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思维导图将概念分层,从而加大了知识的组块。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增加了可供加工的信息。
3、组成要素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表示的是知识网络包含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关系。由概念图、命题、连接词、层次和交叉连接组成。因此概念图在表现形式上是网状结构的。
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由颜色、线条、图形、符号组成。
4、应用领域的不同。
概念图的目标是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为了促进教学效果,主要用于教学评价工具,教与学的策略和方法。多用于概念较多的理科教学。它以整体的方式来呈现、组织知识, 有利于知识的传播、理解、记忆和巩固, 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画的概念图表达了他们对概念正确的或错误的理解。常用的概念图制作的软件是CampTool、Inspiration.
实例1下图是我们自己用Inspiration制作的一节课程的教学设计:
而思维导图是呈现思维过程,主要用于讨论、笔记、准备报告、论文写作、计划安排等,多用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文科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让隐性的思维过程可视化, 不让一闪而过的灵感跑掉,它也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 与头脑风暴教学法相结合,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有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层次上的交流。常见的软件是MindMapper、MindManager、EasyThinking。
下图是我写的一篇论文的结构框架图: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两种工具完美结合, 可同时将知识结构和思维过程可视化, 提高学习效率。当前,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正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随着网络学习方式的普及, 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将越来越深入。
实例2 分数的加法教学内容
“分数的加法”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按照我们传统的教学习惯,“板书”内容是大纲形式的,如图2.1所示,是关于“分数加法”的典型板书形式,用这种大纲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弊端在于不利于学生学习观察,他们往往能够照猫画虎的完成运算,但是不能真正的理解两种情况下运算的异同点,因此为了能够掌握这种运算,唯一的方法就是大量的反复的机械的练习,势必造成负担过重。如图2.2是用概念图展示的教学内容,图中不仅显示出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而且鲜明的比较了不同种情况——分母相同和分母不同——运算方法的异同,这样使得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了法则。
图2 “分数加法”的提纲结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