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
宏观调控中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分析
宏观调控中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分析引言宏观调控是指中央政府通过政策和措施对经济进行干预和管理,以实现经济增长、调整结构、稳定物价等目标。
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博弈的情况。
本文将对中央与地方在宏观调控中的利益博弈进行分析。
利益博弈的根源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源于政治和经济因素。
一方面,中央政府需要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整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因此,在宏观调控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常常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矛盾。
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形式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体现在财政、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等方面。
1. 财政财政是中央与地方之间最直接、最重要的利益博弈领域之一。
中央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和转移支付来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而地方政府往往依赖于地方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来保障财政需求。
中央政府希望掌握更多的财政权力,以保持对地方的控制,而地方政府则希望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和自主权。
2. 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是另一个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重要领域。
资源包括资金、土地、人才等,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中央政府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调配权力。
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资源分配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而地方政府则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 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央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而地方政府负责具体的执行和落实。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中央政府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忠诚执行政策,而地方政府则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调整空间。
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影响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对经济和政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 经济影响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不确定性给经济带来一定的风险。
当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分歧时,地方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为,甚至推动政策失灵。
此外,利益博弈还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经济的局部失衡。
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
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作者:丁浩员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7期1 引言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中国经济一直存在条块之争,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问题。
追溯历史,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时,就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作为中国社会十大关系的第五对关系。
20世纪50、60、70年代的改革,实质上就是在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整个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句古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从现代的角度看来,这不正是对我国经济体制中广泛存在的政策博弈现象中的一个生动描述吗?实际上,我国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过程,就是确定经济利益主体的过程,就是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过程,也是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各个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利益,当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不一致时,每一方都从自身利益考虑,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
因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产生了。
2 博弈分析的前提2.1 博弈三要素的确定1)局中人(Player),即参加博弈的直接当事人,他们是博弈的主体和策略的制定者,在博弈中假设他们是理性的。
在这里,将要分析的博弈主体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2)策略集合(Strategy Set),是局中人在博弈中的所有可能选择行为的集合。
此处博弈主体包括支持或限制某产业,投资或不投资,进入某产业或不进入某产业等。
3)支付函数(Payoff Function),是指局中人采取策略后,他们得到的收益,一般用效用函数来表示:U(收入、充分就业等)=F(中央政府策略、地方政府策略)。
2.2 博弈的定位:博弈有很多种分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大部分属于非合作和非对抗性的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
2.3 博弈的机制:中央政府首先选择并公布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做出反应和对策→中央政府发现没有实现或存在偏差时调整政策→地方政府继续做出预期和反应→中央政府继续调整政策……2.4 博弈举例:在信贷规模控制下,中央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关于信贷资金问题的博弈;在给定税制下,政府征税与纳税人偷、漏、逃、避税之间的博弈;在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中,对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的监管与被监管问题的博弈;在鼓励出口政策下,出口企业为争取补贴和出口退税与政府或主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本文将以地方政府通过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争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问题的博弈为例进行分析。
央地博弈过程分析
1993年中央下了分税制改革的决心后,其具体方案的形成和贯彻,央地政府间经过一番极为剧烈的博弈过程。
在改革方案构思阶段1993年7月底,财政部拿出的分税制收入的划分方案,受到发达省份的强烈反对,地方政府对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划分设计尤为不满意。
财政部有关领导于8月最终拿出妥协的“共赢”方案---承认地方税收基数全部返还,中央与地方按照75:25的比例分享增长增值税,按照1:0.3系数返还办法激励地方增收。
第二轮博弈:改革方案通过阶段。
从1993年9月9日到11月21日两个多月的时间,朱镕基副总理带领60多人的大队人马,飞遍17个省、市、自治区,千方百计说服所有省份拥护分税制改革。
在这期间,中央原定的分税制方案在地方政府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做出一系列调整、妥协与让步。
在基期年的确定问题上,财政部要求以1992 年为基期年,地方政府则要求以1993 年当年为基期年。
广东理由最有力,他们认为,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是1992年上半年的事了,下半年经济发展起来,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是1993年的事情。
假如以1992年为基数,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成果都没有包含在。
最终,中央同意以1993 年当年为基期年。
第三轮博弈:实施之初。
同意以1993年当年为基数期年之后,各省为了自身的利益,拼命增收,以提高基数。
1993年,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比1992年增长39.9%。
其中部分省市增长情况如表所示:由于中央在9月下旬决定以1993年为基数,1993年9月份的收入急剧上涨。
10月-12月份的收入比去年多了600 多亿,当年的财政收入增加了900 多亿。
而因为以1993年为基数,所以1993年增收的部分,最后都要返还给地方。
对此,中央的第一措施是组织工作组到有关省市检查1993年收入的真实性,试图挤干水分。
朱镕基曾在河北指着财政厅厅长说:“请你向你的部下约法三章,千万别出馊主意,别弄虚作假,大家规规矩矩,实事求是。
你只要真正增收了,我一定退回去,一定给大家减免基数或者减免递增比例,能够减掉多少,要看能收多少。
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摘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为了各自区域经济的发展,仅追求自身利益,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地被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制约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以及各博弈主体可能的行为,为政策当局制定合理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一定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区域经济;博弈论;环境一、引言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也是研究理性主体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理论。
博弈论试图把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数学化、理论化,以便更精确、更抽象地理解其中的逻辑,从而对实际应用提供决策指导。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统一。
但现有市场环境下,环境资源没有被市场所涵盖,没有所有权,没有价格,因此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过度使用环境资源,把本应自己支付的成本转嫁到别人(包括子孙后代)身上。
尤其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为追求各自利益,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地被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退化等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致使地区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与区域整体发展最优很难实现。
这些不仅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中央政府追求的目标是使资源在空间优化配置,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实现地区间相对均衡发展。
而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一般仅是辖区范围内经济发展。
从理论上来说,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该考虑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前者可能更关注整个宏观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后者关注的区域仅限于地方,这就出现了目标冲突问题。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甚至忽视环境问题,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这就使得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关系不得不予以足够的重视。
中央和地方博弈关系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度。
地方政府融资的信用风险控制_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2010年第 38期 (总第 2310期 )
些负债最终是由中央政府承担的 ,因此不必考虑 对中央税收征管的敦促 。长期而言 ,将削弱各地
其信用风险 ,而这恰恰是大多数地方政府负债最 追求财政收入的动力 ,影响各地发展本地经济潜
大的风险 。为分析简便 ,本文假定只存在信用风 力的努力 ;而那些遵守信用地区的政府的积极性
这并不能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监测和 有政治体制与政府管理体制决定了中央实际上
管理地方融资的信用风险 。只有对地方政府合 仍然是各级政府负债的最终隐含担保人 。财政
理的融资需求加以有效疏导和合理支持 ,才能及 资源虽然以“分灶吃饭 ”的形式被部分地分流 ,
时监控融资风险 ,从总体上把握地方政府融资的 但绝大部分金融资源仍被中央所控制 ,各地政府
显然 ,如果早期实行备案制 ,可能造成发行
为难以预期和调节 。显然 ,这种情况既不利于规 范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完善公司债券市场 ,也 不利于加强对名义上是企业债券实际上是项目
规模和风险的失控 ; 而实行审批制 ,则可能导致 地方政府之间新的竞争博弈 ,重复 1997 年 A 股 发行额度管理制度上的弊端 ,使不同地区受差异
来看 ,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不仅成为诱发经济过 热的主要动因 ,而且还直接导致了土地出让金的 房产价格迅速上涨 ,诱发诸多社会矛盾 ,并对中 央宏观调控政策存在抵消和对立的现象 。其中 , 地方财政负债信息不透明使得中央对其投资行
建立市政收益债券的发行 、资金使用与管理及相 应的制衡 ,有效区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分 割与风险隔离 ,实行公平 、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 , 就成为地方融资市场的关键因素 。
影响 ,也极大地改变着全球的经济 、政治格局 (约 两级财政负债率奇高 ,面临财政破产的风险 。同
经济适用房建设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
投资 3 3 . 5 14 5万平 方米 ,占 1. %, 自 20 54 00年 的 2. %下降到 20 18 04年 的 89 ,经济 适用住 房建设 .% 规模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 为 : ( )建设用地获得方式存在着划拨用地的弊端 一 土地 出让金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重要的来源 ,经 济适用房的划拨土地政有重要作用 ,但是
在地方政府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是 ,地方政府 由于局 部利益的诱惑 ,以对方 的行为预期作为 自己行为的出 发点 ,存在与中央政府 的博弈。
一
的。一些地方政府把经济适用房 当作政绩工程来做 , 为了降低造价大多建在市郊区 ,使得购房者综合生活
尚 宇梅
( 西安财经学院 建筑经济管理 系,陕西 西安 70 6 ) 10 1
摘 要 :经 济适 用 房 由 于建设 用地 划拨 、政 策 的不 完善 、 退 出机制 的不健 全 、 居 民住 房 档案 和 收入 信 息 系统 不健全 而无 法 准确 界 定住 房保 障 对 象等原 因 ,使 得地 方政府 由 于局 部 利 益 的诱 惑 ,以 中央政 府 的
成本大大提高 ;还有些经济适用房为降低造价 ,规划 设计 中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住宅的容积率 ,如楼间距太 窄 、人多电梯少等 ,令中低收入购房者十分矛盾。 ( )经济适用房政策 的不完善 二 政府最初在制定经济适用房标准 时,仅规定了经 济适用房的售价 ,并未严格规定经济适用房 的面积标 准 ,因此 ,产生了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过大 ,甚至成 了挂着经济适用住房名义的 “ 豪宅” 高档私车族”成 ,“ 为与经济适用房最不协调的风景 ,完全违背了推行经济 适用住房解决中低收入者 “ 买房难”的初衷,造成真正 的中低收入者买不到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房的供不应 求使得价格不断攀升 , 普通百姓更是望房而兴叹。
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学 术 探 讨
和 内容上 进行进 一 步的规 定 。 ( )规 范 中央 与地 方之 间财政 转移 支 付的方式 二 以 及 标 准 实 现 政 府 间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的 方 式 多 种 多 样 ,应 根 据 具 体 国情 ,结合 政 府 的政 策 目标 ,来 选择 相 应的 转 移 支 付 形 式 。 我 国 转 移 支 付 的 方 式 可 以 分 为 一 般 性 转 移支 付 和专 项 拨款 。在此 过 程 中要 遵循 效率 与 公平兼 顾的原 则 。 首 先 ,在 保 证 中央 财 政 基 础 的 前 提 下 ,进 行 分 税 制 改革 ,客观 地分 析 各 个地 方 的财 力 ,以 及其 实 际 因 素 , 包 括 其 人 口数 量 、 人 均 收 入 、 老 龄 化 程 度 等 ,在 数 据搜 集 的基 础 上 进行 趋 势分 析 ,最 大可 能 地 结合 地方的具 体 情况 。 其 次 ,在 专 项 拨 款 方 面 ,要确 定 统 一 的 分 配 标 准 ,使 其 程序 化 正规 化 。 当然 在标 准 制定 时 ,也 应 根 据地 方 的不 同情况 和 项 目的 不 同特 点 ,进 行精 确 客观 地计 算 ,保证 专项拨 款的效 率和 用途 。 最 后 ,考 虑 到 全 国地 域 间 的 巨 大 差 异 ,不 能 只 有 个 标 准 。 大 体 可 按 照 东 、 中 、 西 三 个 区域 划 分 , 不 同的 地 区实 行不 同的标 准 ,充分 考 虑贫 困地 区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滞后 的 客 观 事 实 , 促 进 各 地 区均 衡 发 展 ,使 各地 区居 民享 受到 的政 府 公共 服 务水 平 不 因 居 住地 的不 同而有 较大 的差 异 。 ( )建立 健全 监督体 制 ,发展 全面监 督的模 式 三 转 移 支付过 程 中形 式 的选择 、资 金的走 向以 及事 后 的 评估 都需 要 监 督 , 因此 ,监 督机 制应 该 是贯 穿 始 终并 全面 有效的 。 首 先 ,完 善 立 法 ,确 保 监 督 工 作 的进 行有 法 可 依 。 设 定 专 门 监 督 机 关 的 同 时 给 予 公 众 参 与 监 督 的 途径 ,扩 大监督 主体 的范 围 ,明确各 自的 权限 。 其 次 ,设 立 的专 门机构应 对财 政转 移支付 后资 金 的 分 配流 动进 行 跟进 式 的监 督 ,并 与 政府 其 他部 门 分开 ,体现 其独 立监督 的地 位 。 中央 在这 一过 程 中也应该 后续 关注 财政最 后产 生 的绩 效 ,对 用 途正 确 并产 生 良好社 会效 益 和 经济 效 益 的 地 方 采 取 合 理 的 激 励 机 制 , 而 对 于 违 反 规 定 使 用的地 方政 府应 给予一 定的 惩处 。 验。 结语 :目前 我 国中央 与地 方财政 转移 支付还 缺 乏 三 、完善 政府 间财政 转移支 付的 制度设 计 科学性 和规 范性 , 因此 ,我 国建 立规 范 的政 府 间财 要解 决 中央与地 方之 间财政 的不 平衡 ,实 现各地 政 转 移 支付 制度 是 必要 和 迫 切的 。 中央 与地 方之 间 区 公共服 务 总 体发 展 的均 衡 ,关 键在 于 完善 政府 间 如 何做 到 均 衡 ,地 方如 何 实现 自主 ,仍然 是 我们 以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制 度 。 通 过 借 鉴 国 际 立 法 经 验 , 笔 者 后 所 要 探 讨 的 问 题 ,实 现 转 移 支 付 的 规 范 化 、科 学 提 出以下建议 : 化 和 法 制 化 , 与 国 际 接 轨 ,还 有 很 长 的 路 要 走 。 ( ) 重 新 划 定 中 央 与 地 方 各 自财 政 权 的 界 限 一 明确 中央 与 地 方 的 权 责利 关 系 ,这 是 建 立 一 个 作 者 简介 :陈洁 ,北京 师范 大学法 学院 0 级本 科 8 规 范 的财 政转 移 支 付制 度 的前 提 条件 。针 对 目前 中 生。 央 独揽 财 政大 权 的情 况 ,中央 应 当渐 渐地 下 放一 部 参考 文献 : 分 的财 政 权 ,给 予地 方财 政 适 当 的 自主发 展 灵活 掌 [】 1马海 涛 主编 .Ⅸ 政转 移 支付 制度 》 . 财 中国 国财 政经 济 出版
博弈论论文(囚徒困境案例纳什均衡案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二、博弈论的发展史 2.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博弈论
在我国,博弈论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很早就认识了博弈问题,虽然没有形 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但博弈论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则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 前。著名的"齐王与田忌骞马"就是一经典事例。这里,田忌进行的是"在给定齐王策略 不变情况下如何取胜"这一策略选择,实际上就是现代博弈论中的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两 人博弈问题。著名的《孙子兵法》一书对战争胜负的认识,以及胜负之间诸因素的相 互作用的深刻论述,和所提出的一系列军事对策等,都反映出其系统的博弈论思想。 而《三十六计》则可以称做是一部活生生的军事博弈论教科书。《孙子兵法》和《三
博弈论论文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利益冲突与一致具有普遍性。因此,几乎所有的决 策问题都可以认为是博弈。虽然博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但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律学、军事学等领域都有许多成功运用博弈 论的案例。本文对博弈论发展简史、博弈论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对囚徒困境、纳什均 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进行解析与案例分析。 关键词:博弈论、博弈论发展简史、博弈论基本概念、囚徒困境案例、纳什均衡 案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一、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博弈论
在高飞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博弈论有了一些肤浅的理解。 诚然,一门学问想在短时间内有所深入理解是不现实的。生活之中到处充满着博弈, 有人说没有,那是因为缺少发现博弈现象的眼睛。 人生就是在弈棋,学会博弈。虽说 博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博弈现象存在的生活是万万不能的。 博弈论毕竟是数学,更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谈经论道自然少不了数学 语言,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好在博弈论关心的是日常经济生活问题,所 以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一理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 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在生 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 的应用。人们每天都面临着无数个选择,而博弈能运用具体的案例模型和相对应的决 策方法,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早在 1994 年,提出博弈均衡理论的纳什博士与他的伙伴哈尔萨尼教授、泽尔滕教 授就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和 93 万美元的奖金。2005 年,瑞典皇家科学 院再次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有着以色列、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 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领域作出的贡献。纳什的贡献是在 1944 年与奥斯 卡·摩根斯特恩合著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 形成。而谢林和奥曼两位博弈论先驱在政治理论、社会学甚至生物学等方面成功运用 到了博弈学理论。奥曼用数学分析为博弈论列出了精确的公式,谢林则是想通过实践 来展示博弈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意义。他们两位利用博弈论对商业谈判、种族隔 离、武器控制等领域进行了实际分析,谢林教授认为博弈论运用的重要领域应该包括 核威慑和武器控制,同时还可以研究种族关系、有组织犯罪、雇员关系乃至自我管理 等方面。
博弈论及其应用教材
– 由于旅行成本的上升,不同商店出售的产品之间 的替代性下降,每个商店对附近消费者的垄断力 加强,商店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弱,消费者对价格 的敏感度下降,从而每个商店的最优价格更接近 垄断价格
– 旅行成本为0时,不同商店的产品间具有完全的 替代性,没有任何一个商店可以把价格定的高于 成本
张红霞 国民经济管理系
张红霞 国民经济管理系
公共物品的私人自愿供给
富人A
修 不修
富人B 修
3,3
4,2
不修
2,4
1,1
张红霞 国民经济管理系
小结
纯战略纳什均衡的应用
– 投票博弈 – 产量竞争模型 – 价格竞争模型 – 公共地的悲剧 – 公共物品的私人自愿供给
张红霞 国民经济管理系
补充
伯川德寡头竞争模型 体会纳什均衡:“最后归宿”博弈 纳什均衡的观察与验证
根据一阶条件
v(G**) G**v' (G**) c
纳什均衡总饲养量满足
v(G*) G* v' (G*) c n
张红霞 国民经济管理系
纯战略纳什均衡的应用
投票博弈 Cournot 寡头竞争模型 Hotelling 价格竞争模型 公共地的悲剧
公共物品的私人自愿供给
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 间的博弈
请分析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
张红霞 国民经济管理系
投票博弈
分析方法
参与人3-A
参与人2
A
B
C
参与人1
A 2,0,1 2,0,1
B 2,0,1
1,2,0
2,0,1 2,0,1
张红霞 国民经济管理系
C 2,0,1 2,0,1
0,1,2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博弈分析
的 监 督力 度 。分析 结 果 为 中 央政 府 激励 和监 督地 方 政 府 积极 发 展 循环 经 济 进行 制 度设 计 提 供 了理 论 支持 。
关 键 词 : 环 经 济 ; 托一 理 ; 励 合 约 ; 督 循 委 代 激 监
中图分类号 :D 1 F6. 5
文献标识码 : A
d i 036 /i n10 - 2 5 2 1. . 8 o: . 9 .s. 6 70 .0 1 60 1 9 js 0 0 0
王磊, 汪波. 循环经济发展 中的 中央与地方政府博 弈分 析【 . J 中国农机化, 0 1 ( : 3 3 】 2 1 ,6 3  ̄ 7 )
WA G L iWA G B . a ea a s fdvl igrccn cnm e encn a gvrm n ad l a gvrmet[ N e, N o G m nl i o ee pn ey l geoo yb t e et l oe e t n cl oen n J ys o i w r n o 】 C ieeA r utrl ca i t n 2 1,6: 3 3 hns gi l a Mehnzi , 0 ( 3 - 7 c u a o 1 )
环 境 经济 学 》 一书 中首 先提 出的 , 而在 国家 层次 上 首次
出现 是在 1 9 9 6年 德 国颁布 的《 循环 经 济 和废 弃物 管 理
研究 。 已有研究 的博弈 主体也 大都集 中在 企业之 间或政
企之 间 。本 文的研究 内容则 主要是基 于委托代理 理论 , 并引入 经济效 益 因子 和环境效 益 因子 , 析 中央 和地方 分 政府 之 间的关 于发 展循 环经 济 的契约 关 系和激 励 监督
0 引 言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面对地方政府的不合作 , 中央政府制定政策 P 2 加以调控 , 如地方政府合作 , 中央政府通过政策 则
P 2达 到“ 拨乱 反 正 ” 目的 , 现 初 始 预 期 得 益 0 的 实 , 如 图所 示 C。如 地 方 政 府 为 了 地 方 利 益 继 续 不 合
作 , 图所示 D, 地 方 得 益 d > 0 中央政 府 得 益 如 则 1 ,
d < 0 2 。
的支持 , 实现本地 区经济利益最大化。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受权力 、 财力等因素 的制约 , 地方政府利益的独立性并不明显, 地方政府 对中央政府主要是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单一的行政 服从 关 系 。改革 开 放 以后 , 方 政 府在 我 国政府 制 地 度的纵向结构体系 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 益显著 , 中央 政府 和地方 政府 的 分权 突 破 了原 有 的行 政性 分 权 , 逐步实现了经济性分权 , 再加上现行 的干部考核体
在社 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 体制 逐 步完 善 的 过程 中 , 地 方政府 权 力 的 强 化及 其 与 中央 政 府 利 益 的不 一
府 的积极性 和 主动性 的 同时 , 导 致地 方 政 府追 求 也 本地 利益最 大 化 , 降低 了资 源配 置 效率 l 。孙 立 平 3 ] 认为, 中国已经进 入 “ 益博 弈 时 代” 政 府之 间 , 利 , 尤 其是 中央政 府和地 方 政 府之 间 的 利益 博弈 , 整 个 对 经济 社会 的影 响极 其 深远 [2 _~。李 新 安 认 为 , l j 中央 政府 和地方 政府之 间 的利 益博弈 是市场 化改革进 程
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
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现象及其意义。
在不同级别政府间的竞合动因方面,地方政府在资源分配、政绩考核等方面存在竞争。
竞合关系下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追求经济增长、地方形象提升等。
地方政府竞合博弈也存在局限性,如信息不对称、制度约束等问题。
影响地方政府竞合博弈的因素有制度环境、市场需求等。
本文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现象。
结论部分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竞合博弈的发展趋势、应对策略以及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地方政府间竞合博弈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合博弈、政府间关系、动因、行为特征、局限性、影响因素、实践案例、发展趋势、应对策略、未来研究、竞争、合作、博弈理论。
1. 引言1.1 我国地方政府竞合博弈的意义我国地方政府竞合博弈的意义在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关系日益凸显。
这种竞合博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促使地方政府更加积极地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竞合博弈也反映了政府间权力分配的调整和政治关系的演变,对于政府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竞合博弈的意义还在于,通过竞合关系,地方政府可以借鉴他地的成功经验,推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
竞合博弈可以激发地方政府的创新意识和竞争动力,促使其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竞合关系也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高整体治理水平和效能。
1.2 研究背景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在资源分配、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协作关系也日益复杂。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和推动地方政府间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地方存在明显博弈
中央地方存在明显博弈一、中央地方存在明显博弈的背景与意义二、博弈理论在中央地方博弈分析中的应用三、中央地方博弈的博弈模型及其特点四、博弈策略的选择与博弈结果的分析五、中央地方在博弈中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版图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日趋激烈,这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博弈理论是分析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博弈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指导中央和地方在博弈中选择最优策略,实现协调发展。
一、中央地方存在明显博弈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博弈模型,因为在博弈中,中央和地方都追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是一个充满利益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协调措施,实现协调发展。
因此,研究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不仅有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博弈理论在中央地方博弈分析中的应用博弈理论是博弈分析的重要工具。
博弈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利益博弈的本质,还可以预测博弈结果,指导博弈策略的选择。
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分析中,博弈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双方对于利益博弈的理性判断和最优策略。
三、中央地方博弈的博弈模型及其特点博弈模型是博弈分析的关键。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可以视为一个双方博弈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中央和地方都必须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如政策,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中央和地方之间利益博弈的特点是复杂。
一方面,中央居于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制定和实施重大政策的权力和优势。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虽然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但在具体执行中却有一定的自主权。
财政分权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刘光俊 , 王云诚 , 毕红 霞
( 东农 业 大学 , 东 泰 安 2 1 1 ) 山 山 7 0 8
【 要 】 始 自 2 世纪 8 年代 中期的财政体 制改革对 中国经济增长起 到 了重要作用。 摘 0 O 财政分权是财政改革 中上
刘志强 ,00 张晏 、 20 ; 龚六堂 ,0 5 温娇秀 ,0 6 。更有学者指 20 ; 20 ) 出, 财政分 权可能会导致腐 败问题 , 特别 是发展 中国家 由于制 度的缺失 , 更容易诱发大面积腐败问题 , 而降低经 济效 率 , 从 妨 碍经济发展 (h n Z ag和 Zu 19 ; o ,9 8 黄君洁 ,0 6 , 20 )财政分权也会 导致地方政府 规模的扩 大( 孙群力 ,0 6 , 20 )因此财政财 权程度 也应该适度 , 分权过渡将影 响经济增长 ( i 和 Z u 19 ; Xe o ,9 8 刘金 涛、 杨君 、 曲晓飞 ,0 7 , 20 )并有研究结论显示我 国的财政分权 已 经过度 ( 王绍光 ,9 7 赵 志耘 、 19 ; 郭庆 旺 ,0 5 刘金涛 、 20 ; 杨君 、 曲 晓飞 ,0 7 。还有学者从财政分权与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的提 20 ) 供进行实证分析 , 发现财政分权对农村公路供给具有较强 的正 向效应 ( 刘成奎 、 王朝才 ,0 8 , 2 0 )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也大大促 进 了中国义务教育效率 的提高( 刘长生 ,0 8 。本文拟从财政 20 ) 分权 的财政管理体 制下分析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的博弈关 系。
下级政府财政权 力分 配的测度。 从财政分权制度安排来看, 由于制度供给的缺 失, 自上而下形式,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给 留下 了博弈空间, 具体表现为财权 争夺 中的机会主义与商业化倾 向和事权分担 中的相 互推诿, 导致公 共服 务供 给效率低 下和政府形象的损害。中央政府要从 多个方面完善财政分权制度 , 顺中央政府 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理 【 键 词 】 财 政 分权纪 5 0年代 。15 , 国经济 9 6年 美 学家蒂博特发 表了《 地方公共支 出的纯理论》 一文 , 志着 财政 标 分权理论 的兴起 。8 0年代 以来 , 国许多学者对财政分权 进行 我 了大量实证研 究。有些学者认 为一 般 的财政 分权程度 与 G P D 增长率之 间不存在 明显 的正相关 关系 , 而财政支 出内部 的经济 建设 支出的分权程 度与国民经济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 胡书东 ,
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
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引言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都起着关键作用。
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领域。
然而,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的差异,基础设施投资往往涉及到博弈与权衡。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探讨双方的利益冲突和协作,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中央政府的权力与目标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央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具有重要的决策权。
中央政府的目标通常是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并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中央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要关注点包括国家重点项目、交通基础设施等。
中央政府的优势在于控制着各种资源和资金,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调控资金流动等手段来影响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
然而,中央政府也面临着一些限制和挑战。
一方面,中央政府需要平衡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避免引发地方政府的不满和抵制。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资金和资源有限,需要谨慎选择投资项目,确保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地方政府的权力与利益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更加了解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地方政府的目标通常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和人才,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要关注点包括地方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
地方政府的优势在于对本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了解更加深入,可以更好地满足本地区的需求和促进发展。
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地区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决策。
然而,地方政府也面临着一些限制和挑战。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资金和资源相对较少,往往需要依赖中央政府的支持和调配。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投资决策中需要考虑本地区的利益,避免给本地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与协作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和博弈。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博弈——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析
地方守规
L 0 c a l o b e y i n g t h e r u l e s
性和主动性 。 ( 2 ) 政 治领域 : 8 0 年 代 以来 。 中央与 地方关 系在经济领 域改革 的 基础上 , 对政治权利进行 了尝试性改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 1 ) 在立法权限上 , 中央政府扩大了地方立法权 限 . 最终形成 了以“ 全 国人 大、 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 省级人大和省级人 民政府——省级人 民 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和政府” 为特征 的 三级立法体制 ; 2 ) 在人事任命制度上 。 地方政府在干部任命管理权 限 上获得了一定的 自主权 , 由“ 下管 两级” 变为“ 下管一级 ” . 并于 1 9 8 8 年 开始逐步试点 国家公务员制度 ; 3 ) 在行政管 理权限上 , 中央政府逐步 扩大了地方 政府 的行 政职权 : 4 ) 中央政府还加 强了民族 自治机关 的建 设, 扩大了民族 自治机关 的 自治权 : 提 出并积极推行 “ 一国两制” 政策 . 授予 特别行政 区高度 自治权 1 . 2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 中存在 的问题 1 . 2 . 1中央政府支配力减弱 虽然我 国 目前仍处在 中央高度集权 控制范 围内 . 但是. 中央政 府 原有 的绝对支配力和权威性正受到地方政府的巨大挑 战 : 地方政府 上 有政策 , 下有对策 , 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无法有效落实 : 中央政府在公 共事务管理上越来越倚重地方政府 . 造成地方政府权 利放大 1 . 2 - 2地方与中央零和博弈增 多 方面 , 地方政府权利不断扩大 。 具有了 自主追求利益 的动机 : 另 方面 . 中央对地方的权利监督 未落到实处 以上直接导致 了地方政
【 关键词 】 中央政府 ; 地方政府 ; 监督博弈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76 中国经贸导刊 2009 年第 15 期
P2)/ P2=- 3 R P1+2R 当 - 3 R P1+2R=0,即 P1=2/3 时,地
方政府选择 违 背 策略 的 效 用最 低 ,此 时,地方政府选择违背策略或执行策略 没有差别。
由此,可以得出混合策略博弈的唯 一纳什均衡解 P1=2/3,P2=C/2R。这一结 果说明,中央政府查处的概率是 2/3,即 地方政府被查处的概率是 2/3,不被查 处的概率是 1/3,而地方政府采取违背 策略的概率是 C/2R,采取执行策略的概 率是(盖面大于 2/3,而且还必须保证中央政府有不小于 2/3 的概率能够查出地方政府的违背行 为。不然,这一均衡是没有意义的。
●八 方 论 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王国栋 张玉琨
e e
e
e
一、有限策略静态博弈 在此,我们假设只有中央政府面对 一个地方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面对中 央政府的政策,策略空间为 (违背 执 行),中央政府面对地方政府的策略,其 策略空间为(查处 沉默)。 同时,中央政查处地方政府违规行 为的成本为 C,C>O 地方政府违背中央政府政策将获 利 R,R>0 在此,我们并未考虑中央政府对地 方政府的处罚。 由此博弈模型可以得出,中央政府 与地方政府策略选项,取决于 2R 与 C 的大小关系。当 2R>C 时,该有限策略静 态博弈不存在纳什均衡。当 2R《C 时,该 有限策略静态博弈存在纳什均衡,纳什 均衡解为:(沉默 违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政府与 中央政府的策略选择,取决于查处成本 和违背获利的大小关系,只有在查处成 本大于或等于二倍违背获利时,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府才会有趋向一致的策略 选择(沉默 违背)。否则,就没有趋向一 致的策略选择。 二、混合策略博弈 此时,我们设定中央政府查处地方 政府违背行为的概率为 P1,则中央政府 沉默的概率为 1- P1;地方政府违背中央 政策的概率为 P2,则地方政府执行中央 政策的概率为 1- P2。由此,我们可以得 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混合策略博 弈模型。 由 此 模 型 ,我 们 可 知 ,中 央 政 府 选 择查处策略(P1=1)时,其期望收益为 Π1 P1=1= (R- C)P2- C(1- P2)=R P2- C 中央政府选择沉默策略(P1=0)时, 其期望收益为 Π2 P1=0=- R P2+0(1- P2)=- R P2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当 R P2- C=- R P2,即 P2=C/2R 时,中央政府 采取查处或沉默策略其效用相等,选择 查处或沉默策略没有区别。 当 R P2- C>- R P2,即 P2>C/2R 时, 中央政府采取查处策略的期望效用大 于采取沉默策略的期望效用,此时,中 央政府将对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进行 查处。
水利灾害防治资金投入研究——基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
也因为财力有限等原因, 投资积极 陛小, 而且通过项目
等手段获得国家财政支持 , 争取减少地方政府投入 的 份额。 怎样调动地方政府防治水利灾害的积极陛, 确定
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投资比例, 是很重要的问题。
进行一个阶段, 双方的成本都要增值一次。 设成本增值 率为8,> , 8 18, o o0令 =+o 8 总投资额为 10 亿元。 00
积 极性 小 , 以 中央政府 面 临 的一 个 重要 问题 就是 所
中,00 2 1 年安排小农水专项 资金 7 亿元 , 8 比上年增
长 7%。20 年 一2 1 , 政部 和水 利部在 全 国 3 09 O 0年 财 范 围 内开展 小 型农 田水 利 重点 县建 设 , 中央财 政 累
农村水利
水利灾害防 治资金投入研究
基 于 中央与地 方政府 的博弈分析
余 晓玲
( 河海 大学 商学 院 , 京 2 10 ) 南 1 10 内容提 要 : 国水利 灾 害频 繁 发 生 , 我 中央政 府投 入是 水利 灾害 防治资金 的主要 来 源 。
强化地方政府的投 资意识 , 调动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 , 当前面临的重要 问题。文章分 是
很 强 的公 益 性 、 础性 和战 略性 。 基
近年来 , 水利部会 同财政部编制了 3 个专项规 划, 规划除险加固重点小型病险水库 120座。规 20 划总投资 50 2 亿元 , 其中中央投资 30 6 亿元 。截至 21年 8 00 月初 , 已安排小型水库除险加 固中央投资 26 元 。 7亿 同时为加 强小 型农 田水 利建设 , 提高 防 灾
现状
随着我 国工业 化 、 城镇化 的深入发展 , 全球气
城乡基础设施投融资博弈与一体化发展策略
内 容摘要 :改 革 开放 以来 ,西部 地 区城 市 化 进 程 较 快 ,农 村 社 会 进 步 慢 的 问 题 未 能 得 到 有 效 解 决 ,城 乡差 别 仍 有 扩 大 趋 势 。本 文 分 析 了我 国 西 部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发 展 现 状 和 落 后 的 原 因 , 并 分 析 城 乡协 调 发 展 问 题 上 中 央 与 地 方
业 集 团 甲 、乙 或 政 府 官 员 甲 、 乙拟 对 城 市
水利工程 ,主要是针对较 大的 自然灾害设
计 的 。 当这 些 自然 灾害 没 有 发 生 时 ,工 程
扶贫攻坚计划 以来 ,中央逐 步加大对农村 公路 的投入 , 中央投 资如 车购费、国债、 但 以工代赈等 资金投入农村公路总投资 比例 还不足 5 %,各级政府投 入不足 4 % ,农 0 村 公路 建设 主 要依 靠地 方 自筹 ,基本 上
政 府 之 间 的投 资 博 弈 与 对 策 , 最后 指 出 , 用 一 体 化 统 筹 城 乡发 展 , 通 过 改 革 投 融 资 体 制 来 促 进 协 调 发 展 和 社 会
公 平。
异 显 著 ,当 。 b≥ C,。 d≥ a,b d时 , ( ( >
的 4至 5倍 ,城 乡二 元 结 构 仍 然 存 在 。就 目前 现 状 ,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与 城 市 相 比 农 滞 后 。主 要 表 现 在 :农 村 河 道 淤 积 严 重 ;
基础设 施 i 、农村产 业 i 进行投 资 ,其中基 础设施 i 给企业带 来高利 润或提高 政府 能 官员的政绩 , 农村产业 i 为低 利行业;企业 集团 甲、乙 ( 或政府官 员甲 、乙 )在两项 目投资决策优势不 同。 甲先 于乙 ,甲对城 市基础设施i 投资 占有优 势 , 乙对农村产业 i 资占有优 势。其 支付矩 阵如表 1 投 所示 。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与上级及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分析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与上级及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分析
聂方红
【期刊名称】《重庆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经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与上级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双向的、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多任务、不对等的委托合同,形成合约的成本较高,这就给双方留下利益空间、制度空间、技术空间、回旋空间,值得博弈、可以博弈、能够博弈.因此,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扩权、争利、脱控、减损、保护、惑上、变通等在经济增长速度、财税利益、宏观调控和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博弈.
【总页数】7页(P95-101)
【作者】聂方红
【作者单位】湖南株洲市委党校,湖南株洲,412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
【相关文献】
1.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上级地方政府建构规范的协调运行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J], 郭宝亮
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行为分析——以江苏铁本为例 [J], 徐洁媛
3.中部地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行为分析——21世纪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政策博弈[J], 郭凤
4.保障房建设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为分析——基于混合策略博弈模型 [J],
李萍
5.经济转型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博弈 [J], 孙宁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分析
(论文关健词〕基础设施投资博弈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确定投资份额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的措施。
一、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现状
1.政府投资逐渐转向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在发展国家经济时,政府和市场有着明确的分工:凡是由市场提供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应当由市场提供,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宏观调控,解决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遵循这条思路,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职能不断转换,逐步从盈利性行业退出,从事个人和企业不愿从事、无力从事和不能从事的事务。
相应的,政府的投资重点也开始逐渐转向基础设施建设。
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9,2000,2001,2002 年我国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分别为2116. 57亿元,2094. 89亿元,2510. 64亿元,3142. 9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6. 050013. 19 0o } 13. 28%和14. 25 0o},},投资总额不断提高,投资比重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2.中央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某些跨区域或外溢性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地方政府投资的积极性较小.在这种情况K,中央政府通常会采取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的方式对地方进行补助,目的是为了协助地方政府完成仅靠地方不能完成的项目.地方政府本应积极配合完成项自建设,然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政府很多时候会利用中央对投资项目的关注,与中央讨价还价,尽量减少地方的投资份额;或者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中,以较少的投资总额获得中央的审批,在项目建设期间又要求中央追加投资,导致中央的投资额远远超过预算.另外,中央政府有时会凭借自身的行政权力单方修改或终止合同,使地方政府遭受损失。
.
对中央政府而言,如何确定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额,达到既能完成宏观调控的目标,又能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节省投资额,尽量缓解僧多粥少的状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博弈模型
1.基本模型介绍
投资之初,对丁•如何确定双方的投资份额问题,本文将用一个讨价还价模型来分析屮央与地方在讨价还价过程中,双方决策的博弈行为。
基本模型如下:中央和地方均为理性人,即中央和地方政府会按照各自效用的最大化来进行决策.博弈的基本规则:博弈中有两个参与人,中央政府(甲)和地方政府(乙)。
假定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遵循以下顺序:首先由甲提出一个投资分配方案,对此乙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如果乙拒绝甲的方案,则他自己应提出另一个方案,让甲选择接受与否。
若甲接受,则博弈结束;若甲拒绝,则甲提出新的方案,由乙来选择。
如此循环.在此循环中,只要有任何一方接受对方的方案,博弈就宣告结束。
如果方案被拒绝,则被拒绝的方案就与以后的讨价还价过程不再有关系。
每次一方提出一个方案和另一方选择是否接受为一个阶段。
2.具体模型分析
(1)模型的假定
①地方政府知道中央政府投资额的范围和最低数额,地方政府可以据此确
定自己的投资数额,因此这是一个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问题。
②中央的目标是在不超出预算支出的前提下,使各地公共服务基本均等,
同时使支出成本最小;地方政府的目标是追求支出成本的最小化.另外中央政府还需要承担基础设施的外滋性问题,因而有一定的额外成本,而地方政府则不需要
③由于中央政府需要投资的项目很多,它不可能在一个项目上拖延很长的
时间,而时间的拖延会增加双方的机会成本,谈判不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因此, 假设博弈只进行三个阶段。
④讨价还价每多进行一个阶段,由于谈判费用和利益损失等,双方的成本
都要增值一次,设增值率为so凡>0,令s=l+so,总投资额为to “元。
(2)博弈过程
第一阶段,中央政府(甲)先确定方案,自己出sl,地方(乙)出106-sl,乙可以接受或不接受。
若接受,则双方的投资为sl和106-sl,若谈判的结果是乙不接受,则开始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由乙确定方案,甲支出s2,自己支出106 -s2。
由甲选择是否
接受此方案,接受,则双方支出为s2和106 -s2,若甲不接受则进行下一阶段。
第三阶段,甲提出自己支出s,乙则支出1 06 - s,此时乙必须接受,双方的实际支出为s和106-s,这个博弈过程可以用博弈的扩展形式来表述如下:
(3)模型的求解
我们采用逆推法解此博弈。
在第三阶段,甲出价。
,乙必须接受,甲乙双方支出分别为扩Xs和兮X < 106 —因为博弈只进行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乙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选择接受。
在第二阶段,乙很清楚,进人第三阶段后,甲必会出。
,则乙只能出护X (1 Os—。
),甲实际投资为了 Xs。
为使投资成本最小,贝ij乙的投资106 - s2不能使甲在第三阶段投资更少.因此,乙在第二阶段能让甲接受的最高投资额必满足sxsz=护XS,即Sz=sxs。
此时,乙自己的投资为sx(lossxs),又S>1,故比第三阶段乙的投资额要小一些。
在第一阶段,甲在开始讨价还价时就知道第三阶段自己的投资是护X5,第二阶段的投资是Sz=sxs,且自己的投资仍是梦x5,此时乙会满足于最小投资额
(106-8X S),而自己sx clofi-8X s).如果甲在第一阶段就允许乙的投资额为
SX
又能投资的更少,这种方案对甲而言最好.只要令sl满足to ‘一sl=sxclosxsxs),即Sl=los-los xs十护xs.此时,乙的投资与第二阶段以后的投资不变,而甲的投资却比第二阶段后的投资更小.从而,在第一阶段甲出资金sl=los-loft XS+护xs乙方会接受,双方的投资额分别为sl’ = to ‘一los x s+s}x S, s2’ -los x s-s} x S 为该博弈的均衡解。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个三阶段博弈存在纳什均衡解,即中央与地方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能够达成共识。
将这种共识形成合同,中央与地方政府就没有理由在对资金纠缠不清了。
三、博弈模型的分析
1.对占的分析
由于S=1十筑,而80>0,从而s>l。
故对si’ -1 06 -
1 06 X 8 + b’ } x s,当3-} 1+,即&-〃 o+时,当时(5X105)/s<l, si’单调增加,即甲的支出越来越大。
对于si’ -106 -106 X 8+b} X s, s2’单调递
减,即乙的支出随着谈判成本增值率的降低在不断减少。
当((5X105)/s>l时,
则乙的支出递增,而甲的支出递减。
2.对s的分析第一种情况,当中央的投资额s之5X105,此时成本增值率乱>0。
当成本增值率逐渐减小趋近于零时,si’单调递增,s2 ‘单调递减. 说明若中央的投资额超过5X1 0S时,随成本递增率的增加,中央有弊无利,对地方越来越有利。
因此,相对地方而言,中央更不愿拖延谈判时间,希望早点做出决定。
而地方可以利用这种状况,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但地方政府也明白,若自己要得太多,可能给中央留下不良的印象,中央会因此而减少投资额,转向投资其他地区,也可能影响中央对地方以后的投资,所以地方政府也不敢要求得太过分。
因此均衡解可能发生的变动是中央的投资额稍大于。
1’,地方政府的投资额稍小于s2’。
第二种情况,中央的投资额sW5xl05,当成本增值率趋近于。
时,si’单
调递减,s2’单调递增。
说明当中央的投资额只能小丁• 5X105时,随成本增值率的减少,对中央将会比较有利,此时地方政府可能采取行动与中央妥协。
中央
政府的投资不会大于sl"»
以上分析是在假定中央和地方均是理性决策者的前提下做出的。
针对上述情况,中央和地方在共同合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时,可以更精确的知道彼此之间合理的支出划分,杜绝地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投机取巧以及各种门类的“钓鱼项目”.
四、结论
在政府实施职能转换,政府投资逐渐转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强地方政府的投资责任,同时提高中央政府信守合同的可信度,是中央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央和地方的行为进行约束是最有效的。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制度,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加以明确.一方面,要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贵任,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莫定基础。
二要建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政府通过设计相应的激励合同,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都要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自觉履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