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中员工行为的突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12月号·科技进步与对策收稿日期:2005-12-19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50252008);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T0502)
作者简介:罗鄂湘(1970-),女,博士研究生,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云虹(1975-),女,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为人力资源管理;钱省三(1944-),男,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摘
要:在组织变革中,员工经常会从支持者突然变成反对者,或从反对者突然变成支持者,这往往使管理者们疲
于应对,阻碍了组织变革的顺利进行。利用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分析了这种员工行为的非边疆性变化情况,提出了在组织变革中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组织变革;员工行为;突变理论;尖点突变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6)12-0181-03
罗鄂湘,云
虹,钱省三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组织变革中员工行为的突变分析
0前言
为了适应环境的高不确定性,组织中的
变革行为越来越频繁。但是组织变革的成功与失败却是与员工的支持程度密不可分的。一般而言,员工对变革的支持将会促使组织变革的成功,而员工对变革的反对将导致组织变革的失败。但是我们会发现员工的行为存在一种非连续性现象,即并不都是逐渐地由反对走向支持,也不都是逐渐地从支持走向反对,通常会出现突然的变化,例如会突然从反对者变为支持者或突然从支持者转变为反对者。因此本文拟用突变理论来分析组织变革中员工行为的突变情况,建立组织变革员工行为的突变模型,并为管理者顺利推进变革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1突变理论简述
突变理论是比利时数学家雷内·托姆于
1972年创立的关于奇点的理论。
它是建立于拓扑动力学、身长积分、奇点理论及结构稳定性等数学理论之上,专门研究不连续变化的理论。它对动态系统行为中的突然跳跃(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分类[1,2]。
1.1突变理论的基本概念
设一个以m为向量!为参数的一维函数:
V=V(x,!)x∈R,!∈Rm
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况下,函数V可以表达成一个多项式,因为任何充分光滑的一维函数都可以由一个泰勒(Taylor)展开式来表达:
V(x,!)=xn+!1xn-1+…+!nx0,n≤m(1)
其中某些!i可能等于零。不难想象,对于给定的n,当某些参数等于零时,多项式(1)(函数)的图形有不同的几何形状。例如,
x4(即!i=0,i=1,2,3,4和n=4)的图形与x4+!1x3的图形大不相同,那么可以看出函数(1)
的图形与参数!的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这样,便存在一个问题:对于给定的n,是否存在一组参数(即不为零的!)能使多项式的结构稳定,即如果当其!i中的某些由零变为非零时,该函数的极值数目和特征不发生变化。例如函数x4
的结构就不是稳定
的,因为当!由零变为非零时,如变为x4+
!1x3时,函数x4的极值和特征都发生了变
化;另外可以证明,当n=4时,函数x4+!2x2+
!3x的结构是稳定的。一般对一个给定的n,
使xn稳定所必需的参数个数称为该展开式的余维数(codimension)[3]。上例中x4的余维
数为2。
在这里,我们定义函数(1)的结构稳定形式为势函数。可以看出,函数中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状态变量(behaviorvariables)x,它表示系统的行为状态;另一类是控制变量
(controlvariables)!i,它们控制着状态变量的
行为。
下面我们给出平衡曲面M,奇点集S,分歧集B的描述性说明。
设给定势函数V=V(x,!)(x∈R,!∈Rm),则该函数的平衡曲面M可由下面方程定义:
dv
dx
=0奇点集S可由下面的方程定义:
d2v
dx2
=0由M方程与S方程联立求解,消去状态变量得到诸控制变量关系的方程,该方程即为分歧集B。
托姆证明,对于余维数≤4,有7个不同的稳定结构(万有开折),即存在7个势函数,它们分别是[4]:
折叠突变:V=x3+!1x尖点突变:V=x4+!1x2+!2x燕尾突变:V=x5+!1x3+!2x2+!3x蝴蝶突变:V=x6+!1x4+!2x3+!3x2+!4x
181
科技进步与对策·12月号·2006
椭圆型脐点突变:V=x3-xy2+!1(x2+y2)+
!2x+!3y
双曲型脐点突变:V=x3+y3+!1xy+!2x+!3y抛物型脐点突变:V=y4+x2y+!1x2+!2y2+
!3x+!4y
上面的突变模型的名称是从其分歧集
B的形状得名的。它们包括了一维情形的4
个开折和两维情形(对状态变量而言)的3个开折。也就是说,一旦参数(控制变量)的数目给定,只有很少的结构稳定的势函数存在。
1.2尖点突变的基本概念及突变现象描述本文主要是使用尖点突变模型进行分
析,因此以下要说明尖点突变模型的平衡曲面M、奇点集S和分歧集B。
尖点突变主要包含一个状态变量x,两个控制变量!1、!2。
尖点突变的势函数为:V(x)=x4+!1x2+!2x其平衡曲面M为:V′=4x3+2!1x+!2=0奇点集S为:V″=12x2+2!1=0
将以上两式联立求解,消去x得到分歧集B,方程为:8!3
1
+27!22
=0
尖点突变的平衡曲面M、奇点集S和分歧集B的图形表示为图1[5]
。
图1中所示的平衡曲面M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了状态变量x与控制变量!综合作用后的某一状态。可以把M分为3部分:两条折痕OG与OF所夹的部分叫中叶,中叶以上部分叫上叶(系统状态1),中叶以下部分叫下叶(系统状态2)。M的上叶和下叶是稳定区,中叶是不稳定区。
另外可以从图1中看到S是M上的一个尖点褶皱的两上折痕OG、OF,折痕在控制空间上的投影O′G′和O′F′
就是分歧集B。当势函数的值位于折痕线上时,即控制变量满足分歧集方程关系时,系统的质态发生根本性突变。势函数的值从上叶直接向下叶(越过中叶)突跳,图1中为从I突跳到J;或从下叶向上叶突跳,图1中为从K突跳到
L。
而且我们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到,从I突跳到J以后,系统再恢复到状态1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直到从I到K以后才可能产生突跳,这就是突变理论中的滞后现象。
同时我们认为中叶部分为不可达区域,即由于突然的变化,使某些系统状态无法产生。
2应用尖点突变理论分析组
织变革中的员工行为
自从突变理论问世以后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管理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利用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来分析组织变革中员工行为状态的非连续性现象。
目前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经常进行变革。由于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社会—技术平衡系统,组织变革要成功不得不考虑员工行为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员工支持组织的变革,将促使变革的成功;而如果员工抵制组织中的变革,那么将会导致组织变革的失败。
然而在组织变革中,常常使管理者感到不解的是员工会突然从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也可能会突然从反对者转变为支持者。为了分析和研究这种突变行
为,我们就以员工对组织变革的行为模式(支持、反对与中立)为状态变量,以影响状态变量的因素员工参与程度与员工对利益或损失的知觉程度为控制变量来进行研究。
一般认为,员工参与的程度越高,员工可能会更支持变革,从而使变革成功的可能性增大。但是实际上员工是否采取支持态度主要取决于他对变革的知觉,如果知觉
到变革所带来的好处,就会采取支持的态度;如果知觉到的是变革所
带来的损害,就会采取反对的态度。如果员工知觉到变革所带来的损害,高度的参与只会强化这种不利的知觉,并强化他抵制的行为。
关于组织变革中员工行为的尖点突变模型见图2。
图2中的行为曲面显示了3种行为状态:支持、
中立、反对,同时图2中还显示了两个控制变量:员工对变革所带来利益或者危害的知觉以及员工的参与程度。从图2可以直观地看到,员工对变革所带来的利益或者危害的知觉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是支持或者反对。而员工参与程度变量则与员工知觉变量相垂直。
根据尖点突变理论,对在组织变革中员工行为状态及其控制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如下:
(1)在员工参与程度很低的情况下,员工对变革的知觉的变化只会带来光滑的变化,一般不会产生突变。
(2)在员工参与与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员工对变革的知觉产生微小的向不利的方向的转化都会导致行为上的突变。从图1的曲线W可以看到,员工行为会从点I突跳到点J。而如果管理者希望J点的员工变为支持型员工,必须作出很大的努力来转变员工的知觉,直到点K状态时才可能促使员工从反对者转变为支持者,这就是滞后现象(Hys-
teresis)。
(3)当员工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就越来越难以保持中立。员工会向两个方向转变,一是支持,一是反对。例如图2的L点与
M点本来是在相似的中立区,但是随着员工
参与度的增加,就会分别沿着曲线Z及曲线
曲线W
系统状态1
系统状态2
曲线W
曲线X
I
O
F
JK
L
G
曲线X
X
O′
high
F′G′
low
!1
!2
图1
尖点突变模型的M、S和B
N′K
曲线X
J
曲线W
曲线Y
曲线X
O′O
曲线W
I
LM曲线Z
N中立支持
反对
危害利益知觉参与
图2组织变革中员工行为的尖点突变模型
M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