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验报告(三)
地质学实习报告合集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2dafe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c.png)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合集5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1.实习目的复习和巩固课堂上学习过的有关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断层、滑坡、裂隙、节理等地质现象的认识识别能力,并在老师指导下学会鉴别页岩、大理石、方解石等矿石和洪积物、坡积物、崩积物等岩层。
初步了解水里水电工程勘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通过现场对各种地质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合理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地的观察加深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
2.实习任务在王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对龙门山脉紫平铺水库附近的比较直观的、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概括描述和初步分析,如滑坡、断层、裂隙等并相互讨论询问得出较为完备妥当的处理措施。
3.实习地点和过程本次实习为期两天,集中在20xx年12月28日和29日两天。
其中,28日主要学习地质现象,29日主要到水库坝区近距离观察学习,掌握水利工程勘测和地质现象处理的常用方法。
3.1第一天实习内容时间:20xx年12月28日天气:晴温度:1~110C 第一天的预定路线为:学校虹口山门(虹口)关凤沟白沙河口二王庙后门学校后因关凤沟山体滑坡,正在进行施工,不便进行教学,故改为深溪沟,调整后的观测点顺序依次为:虹口山门深溪沟深溪构大桥沙湾白沙河口拱桥处二王庙后山3.1.1虹口山门(1)水电站附近的地质条件入眼可见,闸门及其他导水挡水建筑构筑而成的饮水式水电站:其水源来自穿流而过的白沙河(是岷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其右坝肩下还有不可见隧洞用作泄洪冲沙等用途。
右侧还布置有两条传送带,是将生产水泥的原料自动传送至拉法基水泥厂厂区通过高温煅烧来生产水泥。
水电站的上游,是呈V字型的高山峡谷。
通过观察少许裸露在外的岩石并结合汪老师讲解,可以知道它们形成于泥盆纪和石炭纪,主要由灰岩、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
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c6a41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3.png)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验时间20xx年12月17号二.实验地点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金马河大桥→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紫坪铺镇都江村→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三.实验目的通过对实习路线附近的地质条件,使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实习工作方法,跟着指导教师的思考方式,理解实习中遇到的具体现象。
地质学野外实习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同学们对地质地貌的观察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四.实验任务1.观察并了解实习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为什么在短距离内地形地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3.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五.区域概况地点一:金马河(1)金马河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地势平坦、水域遍布,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组成。
成都平原的地质构造是在很硬的岩石上覆盖了一层厚厚以泥土为主的沉积物。
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记载,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成都平原岩层十分坚硬。
成都平原地形好,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最冷月均温5℃~8℃。
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后来,由于长期种植水稻,部分土壤成为水稻土。
成都平原很多河流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
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以紫色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
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使得成都平原年平均气温约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平原邻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平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cb8d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2.png)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将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矿物等进行实地观测,并学习使用地质罗盘、地质锤等工具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实习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某地质公园三、实习内容1. 地质罗盘的使用(1)了解地质罗盘的构造和功能,包括磁针、刻度盘、方位盘等。
(2)学习如何校正地质罗盘,使其指针指向地球磁北极。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质罗盘在野外测量方向、倾角、方位角等参数的方法。
2. 地层观测(1)了解实习区域地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层时代、岩性、厚度等。
(2)学习如何识别不同地层,观察地层接触关系,如不整合、整合等。
(3)实地观测实习区域地层剖面,记录地层特征,绘制地层剖面图。
3. 岩石观测(1)了解实习区域岩石类型,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2)学习如何识别不同岩石类型,观察岩石的构造、颜色、硬度等特征。
(3)采集岩石标本,制作岩石薄片,观察岩石内部结构。
4. 矿物观测(1)了解实习区域矿物类型,包括自生矿物、变质矿物、沉积矿物等。
(2)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矿物,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硬度等特征。
(3)采集矿物标本,制作矿物薄片,观察矿物晶体结构。
5. 地质构造观测(1)了解实习区域地质构造类型,包括褶皱、断裂、岩浆侵入等。
(2)学习如何识别不同地质构造,观察地质构造特征。
(3)实地观测实习区域地质构造剖面,记录地质构造特征,绘制地质构造图。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目的、内容、过程、成果等。
2. 制作实习区域地层剖面图、地质构造图。
3. 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制作岩石薄片、矿物薄片。
4. 撰写实习总结,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地质问题的解决。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45d92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1.png)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是在XX地质公园进行的,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是进行地质学实习的理想地点。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景点,如断层、岩层、火山口等,并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测量。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地观察和测量在实习期间,我们使用了地质罗盘、测量仪等工具,对地质现象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测量。
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并记录了不同地质层的颜色、厚度和接触关系等。
2. 岩层和断层的识别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岩层和断层。
我们观察了不同岩层的颜色、质感和层理结构,并学会了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岩层的年代和形成环境。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识别断层,并观察了断层的特征,如断层擦痕、断层泥等。
3. 地质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观察了地质现象,还学会了如何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我们通过观察断层、岩层和火山口等地质现象,了解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并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现象与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相结合。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观察了许多地质现象,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工具进行实地测量。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岩层和断层,并了解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更加关注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我们相信,这次实习对于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efae671a37f111f0855b67.png)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二、实习地点:生态样方调查及植被认知、土壤结构和取样、华南植物园温室。
三、实习内容1植物样方调查1.1样方调查的目的了解植物分布情况。
了解各层植物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生长情况。
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调查不同的植物。
通过植物样方调查,找出植物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虚心学习,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1.2准备的材料一盘卷尺、一盘皮尺、标本袋、标本夹、绳子、头、绳子、编号牌。
1.3调查过程对于乔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20米,宽20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乔木。
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乔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乔木的高度、胸径、冠幅、枝下高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灌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5米,宽5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灌木。
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灌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灌木的高度、基径、盖度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草本层,我们选取了1个长1米,宽1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将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分类,数出各种植物的棵数,接着量出每棵植物的平均高度盖度,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生长状况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1.4调查的结果2土壤剖面2.1挖土壤剖面剖面的设置、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应设置在代表性较广的地形部位上。
一般挖成1×1.5~2米的长方形土坑,其深度因土而异。
有关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_1
![有关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cb15a7e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9.png)
有关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2测量实习。
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习位置的地形图。
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
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矗实习内容:我们首先用的是水准仪测高程。
开始的时候测量进展得很顺利,可是最后检验的时候发现误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
我们开始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天色晚的时候,我把十字丝上下丝读成中丝了。
因为结果误差不合格,我们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测量过了一遍,对比前一次的读数,发现上次是十字丝的读数问题,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们都细心起来了。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7860e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a.png)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篇1一、实习目的与背景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于XXXX年XX月至XX月期间进行,地点位于某地质公园及附近地区。
三、实习内容1. 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地质现象进行了全面观察。
包括地貌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形态、矿产资源等方面。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岩石鉴定与分类通过专业指导,我们学习了岩石的鉴定方法,对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了详细分类。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部分岩石样本,进行了室内鉴定。
3. 地质剖面测量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地质剖面的测量方法,并对实习地点的地质剖面进行了实地测量。
通过测量数据,我们绘制了地质剖面图,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4. 地质灾害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包括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了解。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熟悉地质学研究方法。
2. 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时间较短本次实习时间较短,部分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地质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习地点单一本次实习地点较为单一,希望今后能够安排多个实习地点,以便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室操作、野外实践等课程内容,以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3篇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b7e4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1.png)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地质勘查院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在本次地质学实习中,我参与了XX地质勘查院的地质勘查项目,主要任务是进行地质调查、野外勘探和数据分析。
具体实习内容如下:1. 地质调查:我参与了一次地质调查任务,该任务是对某个矿产资源区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质地貌、岩石、矿石等方面的调查。
我与同事一起前往目标地区,使用各种地质调查仪器,进行了野外采样和观察。
通过对地质样品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2. 野外勘探:我参与了多次野外勘探任务,通过使用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我们对目标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探测。
在野外勘探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仪器,如测深仪、测斜仪和电阻率仪等,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探和地壳构造探测。
通过实地勘探和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情况,并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3. 数据分析:我参与了一些地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通过对地质勘查和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我学会了使用地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我能够确定地质特征、地质过程和地质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地质学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
在实习期间,我与导师和同事们密切合作,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通过实践活动,我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质调查和野外勘探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地质仪器和设备,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技巧。
我也更加了解地质调查的各个环节,从对地质样品的采集到数据的分析,我明白了每一步的重要性。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进一步认识到数据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至关重要。
【精华】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精华】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1bfda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7.png)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华】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地籍测量》是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尤为重要的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也相当主要。
一、实习目的1、熟练掌握地籍测量的流程及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2、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3、培养测量的组织能力,团队意识,提高各自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熟悉掌握地籍测量的全过程二、实习要求1、对测区布置控制点,对界址点以及相关的地籍要素进行施测和数据处理,对相关的地形要素做到合理取舍。
2、理解界址点的概念,掌握面积量算的方法3、绘制地籍图,并由地籍图编制宗地图4、小组成员必须全部参与各环节,并且要求各成员熟练掌握5、实习过程中不得随意请假,无故不去测量,若有特殊原因,必须向老师请假,并经老师许可才行6、各组成员之间要互相配合,团结一致,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地籍测量的各个实习环节7、组长要负责组织、安排,保证本组成员都能熟悉地籍测量的各个环节,各环节人员轮流替换(并在外业草图上签名)8、成图比例尺为1:500,房屋测量0.5米以上要求测出9、爱护仪器,强化野外作业观念,尽量做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并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做好日记,以方便实习结束时写实习报告三、实习任务1、资料整理和上交实习成果(1)每人一份不低于20xx字的实习报告,以电子稿的形式上交;(2)个人提交电子成果(PDF格式)包括:地籍调查表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界址点点之记(3)实习组提交成果——CASS实测外业图(CAD格式,单独发)四、实习地点时间地点:东华理工大学周边黄家湖村时间:20xx.12.27-20xx.1.15五、实习具体内容1、实习准备实习之前召开了动员大会,并且老师给了我们CASS7.0的相关教程视频,让我们进行学习,对GPS的操作学习,学会如何使用GPS 分组 : 三人一组,自行分组,总共分成了12组,各组分别按照要求借好仪器。
地质学实验报告
![地质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ab27c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0.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岩石样品的观察和分析,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学习岩石鉴定方法,提高岩石识别能力;3. 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地质环境对岩石形成的影响;4. 培养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某地质实验室内三、实验材料1. 岩石样品: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各一种;2. 显微镜;3. 岩石薄片;4. 岩石鉴定手册;5. 记录本、铅笔。
四、实验方法1. 观察岩石样品的宏观特征,如颜色、硬度、裂隙等;2. 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分析岩石的微观结构;3. 根据岩石特征,对照岩石鉴定手册进行岩石鉴定;4. 分析岩石形成过程及地质环境对岩石形成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1. 宏观观察(1)观察火成岩样品:颜色为灰色,硬度较高,裂隙发育,具有块状构造;(2)观察沉积岩样品:颜色为灰白色,硬度较低,层理明显,具有水平层状构造;(3)观察变质岩样品:颜色为深灰色,硬度较高,具有片理构造。
2. 显微观察(1)火成岩:薄片观察可见晶体粒度较大,呈柱状、板状等,晶体排列有序;(2)沉积岩:薄片观察可见层理明显,颗粒大小不一,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3)变质岩:薄片观察可见片理发育,矿物颗粒细小,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
3. 岩石鉴定根据观察结果,结合岩石鉴定手册,确定火成岩为花岗岩,沉积岩为砂岩,变质岩为片麻岩。
4. 分析岩石形成过程及地质环境(1)花岗岩:形成于岩浆侵入冷却结晶,地质环境为深部地壳;(2)砂岩:形成于河流、湖泊等沉积环境,地质环境为地表;(3)片麻岩:形成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地质环境为地壳深部。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提高了岩石识别能力;2. 了解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地质环境对岩石形成的影响,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地质学奠定了基础;3.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还了解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地质环境对岩石形成的影响。
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c57b96d0d233d4b14e6975.png)
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5篇,欢迎阅读!地质学实习报告1 实习概况: 6月3日参观天河区火炉山;6月4日参观南沙地区小虎岛及开发区采石场。
关键字:花岗岩、泉水、伟晶岩、水对岩石的侵蚀、沙,生物对岩石的破坏、花岗岩装饰品、工程石材、复绿工程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在两天的实习中,我们接触到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和沉积岩。
首先作为背景,介绍一下岩浆岩以及其中的一种——花岗岩。
火炉山的岩浆岩属于侏罗纪时代,南沙旧采石场的岩浆岩属于奥陶纪和寒武纪时代。
我们接触的岩浆岩以花岗岩为典型代表。
岩浆岩种类繁多,根据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产状和成因等因素的差异,以及他们的过渡情况分类,岩浆岩的已知种类甚至达一千多种。
按化学成分,根据SiO2的含量分类,可以把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超基性岩(SiO266%)。
其中花岗岩属于酸性岩按矿物成分,可分为含正长石,含斜长石,不含长石的几种类型,其中花岗岩属于含正长石的类型。
按岩石结构,根据矿物在岩石体中的颗粒大小,可分为等粒、斑状、玻璃状和碎屑状等形态。
花岗岩颗粒属等粒状或斑状。
这些形态的形成与岩浆岩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深成岩由于压力温度高,冷凝慢,形成的结晶颗粒也大;根据岩石所处环境的过渡性,浅成岩所处压力温度条件不及深成岩,所以形成的结晶颗粒较小,成斑状或不明显颗粒状;喷出岩形成时,压力温度条件骤变,几乎不可能形成完成结晶,所以岩石结构一般呈玻璃状或碎屑状。
花岗岩的颗粒特性一般为等粒状或斑状。
实习第一天的地点是天河区火炉山。
主要目的是了解花岗岩。
刚上山,就发现不少人用桶在几个泉水孔下面接泉水,李老师介绍说这些泉水无须处理,可以直接饮用,这是来自湖区的我所不理解的,因为湖区的水,哪怕是地下水也是必须要烧开才能喝的。
【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2ac3d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3.png)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二:实习仪器地质罗盘铁锤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
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N247E,<503。
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本3篇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b43459d0d233d4b14e69f7.png)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本3篇Practice report model of Geology汇报人:JinTai College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本3篇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地质学标准版实习报告2、篇章2:地质学标准版实习报告3、篇章3: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篇章1:地质学标准版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区和雨城区上里古镇地区(由雨城区市区沿318国道至芦山县沿途地区及雨城区市区至上里古镇沿途)的地质地貌特征的实地观察,使我们对课本上的地学知识有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认识。
更加深入的巩固了我们的地学知识,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该地区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灾害治理方面的成功和不足。
为将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4日实习地点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飞仙关——芦山县沿途地区和雨城区——碧峰峡镇——上里古镇——白马泉地区(由雨城区市区沿318国道至芦山县沿途地区:茶马古道、猪儿嘴、陆王沟、老君岗、龙门溶洞、龙门乡红星村,以及雨城区市区至上里古镇沿途地区:太平桥、太平电站、陇西大滑坡、白马泉、上里古镇二仙桥)四、实习内容1、地区概况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
它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
北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与南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面有成都、眉山、乐山3市,市域呈南北较长,东西较狭的不规则图形。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a5b7ee7cd184254a353596.png)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一、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
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
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3篇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0075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a.png)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综合实习旨在通过对特定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以及地貌形成与演化过程,并分析相关的自然地质灾害风险与防范措施。
本次实习任务包括野外考察、现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实践。
二、实习地区概况本次实习地为XX省的某县,该县位于该省西南部,地势起伏较大,行政区划面积较大,包含山区、河谷和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
三、实习过程及结果1. 野外考察:我们先后采取步行和驾车等方式,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了该地区的地层分布、地貌类型以及地貌特征。
2. 现地调查:我们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与当地政府和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了该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3.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查阅资料、采集样品和分析实地观测数据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有关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信息和数据,包括地层分布图、地形图、空照图等,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依据。
4. 实地实践:在实习期间,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实地实践活动,包括地质调查、采样和样品分析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四、实习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次综合实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研究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我们对该地区的自然地质灾害风险有了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为相关地质灾害的防范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另外,本次实习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五、实习总结和建议通过本次综合实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地球科学实验报告(3篇)
![地球科学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57d96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观测和样品分析,了解地球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地质构造,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地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分支。
本实验主要基于地质学原理,通过观察岩石的宏观特征、进行物理性质测试以及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来揭示岩石的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
三、实验设想1. 通过实地观测,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如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2. 利用地质罗盘和测斜仪,测量岩石的产状和地质构造。
3. 通过岩石物理性质测试,了解岩石的硬度、密度和孔隙度等指标。
4. 对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推断岩石的成因和形成环境。
四、实验步骤1. 实地观测:- 选择实验地点,观察地表岩石的分布和特征。
- 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
- 利用测斜仪测量岩石的倾角。
2. 岩石物理性质测试:- 使用硬度计测量岩石的莫氏硬度。
- 使用密度计测量岩石的密度。
- 使用孔隙度计测量岩石的孔隙度。
3. 岩石样品采集:- 根据观测结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
- 采集岩石样品时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4. 化学成分分析:- 将采集的岩石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
- 根据化学成分,推断岩石的成因和形成环境。
五、实验结果1. 实地观测结果:- 观测到多种类型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 通过地质罗盘和测斜仪,测量出岩石的产状和地质构造。
2. 岩石物理性质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硬度、密度和孔隙度。
3.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XRF分析结果显示,沉积岩主要含有硅酸盐矿物,岩浆岩主要含有长石和石英,变质岩则含有变质矿物。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实验,学生掌握了地球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测、岩石物理性质测试和化学成分分析。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1b6b7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4.png)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引言1、实习时间:20xx年5月30日星期天2、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3、组成人员:老师带领下的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的0、1班同学及2、3班部分同学七十人左右。
4、实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论认识。
此次虎峪的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巩固完善课堂上所讲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另外,我们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有更深刻的认识。
更进一步地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
初步接触罗盘,了解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
秉承地大优良传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培养我们热爱地质工作。
为以后的北戴河实习和周口店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地质事业而服务。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6、虎峪概况:虎峪地带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
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其中黑龙潭白龙潭羊尾巴湖百仙神洞良心池天桥石洞通天池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让您流连忘返,虎峪金辉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
虎峪景区是集旅游、娱乐、康体、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
7、实习路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学校到虎峪旅游景点,然后进行我们的野外实习。
第一个观测点距离大门50米处,北纬40°16′16.2″ 东经116°8′39.1″;第二个观测点北纬40°16′一qi.8″ 东经116°8′40.5″;第三个观测点北纬东经;第四个观测点北纬40°16′19.5″ 东经116°8′42.8″;第五个观测点北纬东经;第六个观测点北纬40°16′23.4″ 东经116°8′42.7″;第七个观测点北纬40°16′25.8″ 东经116°8′44.0″;第八个观测点北纬40°16′36.1″ 东经116°8′44.5″;第九个观测点北纬40°16′37.6″ 东经116°8′44.4″。
地质学实验课实验报告(3篇)
![地质学实验课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7c6eb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33.png)
第1篇一、实验名称地质学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后续地质学课程打下基础。
三、实验器材1. 矿物标本2. 显微镜3. 镜台4. 滤纸5. 酒精灯6. 镊子7.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原理地质学实验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
通过观察、分析矿物标本,了解矿物的基本性质、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而认识地球的地质构造和演化。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1. 观察矿物标本的形态、颜色、硬度等特征,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薄片,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如透明度、反射率、折射率等。
3. 使用酒精灯对矿物进行加热,观察矿物的熔融现象。
4. 使用滤纸对矿物进行分离,观察矿物的密度和浮沉性。
5.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六、实验数据1. 矿物标本名称:石英2. 形态:柱状晶体3. 颜色:无色4. 硬度:75. 透明度:透明6. 折射率:1.5447. 熔融现象:加热后熔融8. 密度:2.65g/cm³9. 浮沉性:下沉七、数据处理1. 计算矿物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 = 矿物密度 / 水的密度相对密度= 2.65g/cm³ / 1g/cm³ = 2.652. 分析矿物的光学性质,判断矿物的种类。
八、实验结果1. 通过观察石英的形态、颜色、硬度等特征,确定其为石英。
2. 通过显微镜观察,石英具有明显的柱状晶体形态,无色透明,硬度为7。
3. 加热后,石英熔融,表明其熔点较高。
4. 通过密度和浮沉性实验,确定石英的密度为2.65g/cm³,下沉,表明其密度较大。
九、实验结论1. 实验结果表明,石英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柱状晶体,硬度为7,熔点较高,密度较大。
2. 通过观察、分析矿物标本,掌握了地质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原理。
3. 增强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地质学课程奠定了基础。
地质石头实验报告总结(3篇)
![地质石头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65894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地质石头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地质石头,深入了解其形成过程、成分结构以及地质特征。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掌握地质石头的基本识别方法,提高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鉴定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多种地质石头,包括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石灰岩、石英岩、火山岩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石头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纹理等。
(2)分析石头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硬度、断口等。
(3)观察石头中矿物成分,识别主要矿物。
(4)分析石头形成过程及地质背景。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花岗岩花岗岩为深成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
实验中发现,花岗岩颜色呈灰色、粉色、白色等,具有明显的块状构造。
硬度较大,断口粗糙。
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少量云母。
花岗岩形成于地壳深处,经历了岩浆侵位和结晶过程。
2. 片麻岩片麻岩为变质岩,由变质作用使原岩发生重结晶而成。
实验中发现,片麻岩颜色呈灰色、黑色,具有明显的片麻状构造。
硬度较大,断口平滑。
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
片麻岩形成于地壳浅部,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
3. 砂岩砂岩为沉积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岩屑组成。
实验中发现,砂岩颜色呈灰色、黄色、红色等,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硬度较小,断口粗糙。
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长石和岩屑。
砂岩形成于河流、湖泊等沉积环境。
4. 石灰岩石灰岩为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组成。
实验中发现,石灰岩颜色呈灰色、白色,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硬度较小,断口平滑。
矿物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
石灰岩形成于海洋、湖泊等沉积环境。
5. 石英岩石英岩为变质岩,由石英砂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
实验中发现,石英岩颜色呈灰色、白色,具有明显的条带状构造。
硬度较大,断口平滑。
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
石英岩形成于地壳深处,经历了变质作用。
6. 火山岩火山岩为岩浆岩,主要由玄武质、安山质、流纹质等组成。
实验中发现,火山岩颜色呈黑色、灰色,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岩石变质的因素主要是岩石所处环境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的改变物理条件主要指温度和压力,而化学条件主要指从岩浆中心出的气体和溶液。这些条件和因素的变化主要来源于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下热流,因此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范畴。
(一)温度:温度是热能的表现。一是发生重结晶作用,二是可以产生新的矿物
(二)变质岩的结构
1.变晶结构:变质岩是原岩重结晶而成的岩石具有晶质结构,这种结构统称为变晶结构。
(1)粒状变晶结构:又称花岗变晶结构,其特征是岩石主要有长石,石英和方解石等粒状矿物组成。矿物颗粒大小相近,多呈他形,互相镶嵌很紧。矿物颗粒接触线呈多边形,浑圆形和锯齿状,定向排列不明显,成块状构造。
(2)斑状变晶结构:其特征是在个体较小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基质)中分布有较大的矿物晶体(称为变斑晶)。
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地质学》实验报告(三)
学号
17410130021
姓名
陈雅静
班级
地理科学17-2
课程
类型
实验
周课
时数
2
考核
方法
考查
任课
老师
张静
备注
无
分数
【一】实验目的
认识变质岩
【二】实验过程
变质岩的概念: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副变质岩。【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不同于风化作用,前者是在相当的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条件下进行的,而后者是在常温,常压等条件下,或者说是在分化带和胶结带进行的。】
(2)片状构造:相当于狭义的片理构造。岩石主要由粒度较粗的柱状或片状矿物组成。它们平行排列,形成连续的片理构造。
(3)千枚构造:由细小片状矿物定向排列所成的构造,它和片状构造相似,但晶粒微细,不容易肉眼分辨矿物成分,片理面常具丝娟光泽。
(4)板状构造:指岩石中由微小晶体定向排列所成的板状劈理构造。
(5)条带状构造:变质岩中由浅色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方解石等)和暗色片状,柱状或粒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等)定向交替排列所成的构造。
3.埋藏变质作用:称深埋变质作用,静力变质作用,负荷变质作用或地热变质作用。
4.洋底变质作用:只大洋中脊附近的变质作用。
5.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1)石英岩 (2)大理岩 (3)板岩 (4)千枚岩 (5)片岩
(6)片麻岩 (7)角闪岩 (8)变粒岩 (9)麻粒 (10)榴辉岩
(四)区域混合岩化作用
2.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
(1)混合岩:混合岩的形态结构多种多样,说明其形成条件是复杂多样的。
(2)混合花岗岩:是混合岩化作用最强烈的产物,基体脉体已无法分辨,其矿物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
四.有关变质岩的几ຫໍສະໝຸດ 问题(一)变质强度: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因其所处的温度,压力条件不同,岩石变质的程度也不同,叫做变质强度,或者叫变质等级。
(3)鳞片状变晶结构:主要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组成的岩石,其矿物常平行排列,形成片理,这种结构称鳞片状变晶结构。
(4)角岩结构:一般指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其中矿物颗粒彼此紧密镶嵌,不呈定向排列,岩石常具块状构造。
2.碎裂结构:又称压碎结构。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其中矿物颗粒破碎,形成外形不规则的带棱角的碎屑,碎屑边缘呈锯齿状,并常有裂隙及扭曲变形等现象。
2.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颗粒无定向排列而表现的均一构造。
3.变余构造:又称残留构造,为变质作用后保留下来的原岩结构。
三.变质作用类型与变质岩
(一)动力变质作用
1.动力变质作用的概念:岩层由于受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强烈应力作用,可以使岩石及其组成矿物发生变形,破碎,并常伴随一定程度的重结晶作用。这种变质作用称为动力变质作用。
1.热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接触变质作用或简称接触变质作用。指主要由于侵入体放出的热能使围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又简称接触交代作用,指岩浆结晶晚期析出大量挥发成分和热液,通过交代作用使接触带附近的侵入体和围岩的岩性和化学成分均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3.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一)变质岩的矿物
大部分变质岩都是重结晶的岩石,所以一般都能辨认其矿物成分。其中一部分矿物是在其他岩石中也存在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磁铁矿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等。这些矿物或是从变质前的岩石中保留下来的稳定矿物,或是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矿物,如石榴子石,蓝闪石,娟云母,绿泥石,红柱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硅灰石,蛇纹石,石墨等。变质岩中的矿物质常常是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成结晶形成的,所以矿物排列,往往具有定向性和矿物形态具有延长性。
2.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1)断层角砾岩:又称压碎角砾岩,构造角砾岩。
(2)碎裂岩:是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形成较小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所成的岩石,有时具新生的矿物如娟云母,绿泥石等。
(3)糜棱岩:岩石遭受强烈挤压,形成粒度较小的矿物碎屑所形成的岩石。
(二)接触变质作用:由于岩浆活动,在侵入体和围岩的接触带产生变质现象,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二)变质作用和地壳演化的关系
1.大面积区域变质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
2.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和整个地壳演化的关系
【三】实验心得体会
认识了变质岩,了解了变质岩的概念,知道变质岩是在母岩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了变质岩的特征,简单的认识了一些变质岩和变质岩的性质。
(二)压力:地壳中岩石受到两种压力作用,一是静压力,又叫围压,具有均向性。另一种是侧向压力,或称应力,
(三)化学因素:当岩石所处的化学环境发生变化,同样也可引起岩石的变质。
二.变质岩的特征: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岩石重结晶明显,二是岩石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
1.区域混合岩化作用的概念:又简称混合岩化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的进一步发展使变质岩向混合岩浆转化并形成混合岩的一种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的成因和方式,概括起来有二:一是重熔作用,二是再生作用。混合岩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称为基体,一般暗色矿物较多代表原来变质岩的成分。一部分称为脉体,主要由浅色的长石,石英组成。
3.变余结构:只变质岩中残留的原来岩石的结构,如变余斑状结构,变余粒状结构等。
(三)变质岩的构造
1.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
(1)片麻构造:岩石主要有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且不均匀分布,行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1)石英岩 (2)角岩 (3)大理岩 (4)矽卡岩
(三)区域变质作用:泛指在广大面积内所发生的变质作用,变质范围可达数万平方千米。前寒武纪的古老地块,几乎都是由变质岩构成的。
1.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这种变质作用的温度一般为550-900℃,压力一般为0.5-1:0GPA
2.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又称区域动热变质作用和造山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