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2复习材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理学复习资料实验⼼理学学期复习指南(⼆1)⼀、实验⼼理学的早期代表⼈物1、费希纳①系统地探讨了物理量与⼼理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费希纳定律S=KlgR②于1860年发表了《⼼理物理学纲要》⼀书,⼤⼤发展了⼼理物理学,提出了三种测量⼼理量的⽅法:最⼩可觉察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2、冯特①1879年在莱⽐锡⼤学建⽴第⼀个⼼理学实验室,标志实验⼼理学正式建⽴;培养了⼤批⼼理学家,创办了⼼理学专业期刊。
②创建了构造主义⼼理学派,提出了实验内省法。
在实验室建⽴后的20年内,完成了100多项实验研究。
3、艾宾浩斯①把实验法成功⽤于⾼级⼼理过程研究,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具。
②在对记忆的研究的过程中建⽴了第⼀个和⾼级⼼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费希纳开创性的提出了量化研究“⼼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法,为⼼理学指明了⽅向;冯特提出⼼理学必须⽤实验的⽅法进⾏研究,从⽽搭建了⼼理学的框架;艾宾浩斯开⽤实验的⽅法研究记忆等⾼级⼼理过程之先河,从⽽铸造除了实验⼼理学的模型。
⼆、认知神经科学常⽤⽅法的特点(fMRI,ERP,脑损伤技术)1、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术(fMRI):测量⼤脑⾎液动⼒学指标,以很⾼的空间分辨率(毫⽶)对复杂的⼤脑认知活动进⾏空间定位。
2、事件相关电位(ERP):测量与⼤脑特定认知功能相关的电活动,以很⾼的时间分辨率(毫秒)研究不同时刻复杂的⼤脑活动的时间过程,并通过记录⾼密度件相关电位来研究⼤脑活动的空间信息。
3、脑损伤技术(1)神经⼼理学研究,针对脑损伤病⼈,需与医院合作(2)透颅磁刺激(TMS):⽤微弱的磁场⼲扰⼤脑特定部位的神经活动,观察这些⼲扰与某种特定的认知活动的关系,从⽽确定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
4、三种认知神经科学常⽤⽅法优缺点的⽐较三、⼼理学论⽂写作的基本规范4、⼼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题⽬题⽬既要反映研究的主要问题,说明研究的主要变量和范围,⼜能作为编制分类索引和查找⽂献的线索。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填空:1.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的影响2.费希纳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3.心理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名词:1.实验者效应: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2.双盲:实验者与被试均对实验处理的类型和实验预期的结果一无所知。
3.实验的自动化:被试尽量不与人接触,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
4.单盲: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实验或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实验处理组。
5.掩饰情节:在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程序进行似是而非的解释,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目的是不让他们猜测实验假设。
6.要求特征(需要特征):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7.安慰剂效应: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8实验效度: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9实验的内部效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0.实验的外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普遍推论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
11.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实验处理,故又称独立组设计。
12.被试内设计: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实验处理),也叫单组实验设计13.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14.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绝对感受性:对物理刺激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
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呈反比。
16.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
17差别感受性:对物理刺激强度变化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也叫最小可觉差。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贡献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
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方法:人工材料,节省法.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8)统计回归因素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7、试验方法:(1)被试者:要说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文档21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名字解释二、简答题三、实验设计(1)改错(2)设计复习范围: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实验设计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第四章反应时间第五章视觉与听觉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实验心理学概述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广义的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2.实验心理学的任务提出问题—选出被试—标识、控制和测量变量—实验的安排、操作—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3.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
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实验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即实验者规定了将要研究的事物,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b. 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实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开始实验,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事件的发生,使其重复产生,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一致;c. 实验者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可以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d.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而改变某一条件,用以观察试验结果。
缺点: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实验干涉程度高;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实验心理学下重点
实验心理学(下)复习第一章知觉直接直觉和间接知觉直接知觉:知觉具有直接性质,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间接知觉: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信息刺激做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事先对刺激的真正知觉。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基本验证方案答案(一)1、证明知觉直接性的实验,通常使用婴儿、刚出生的动物,或者某些由于生理生活环境缺陷无法习得某一方面经验的特殊人群作为被试,以期消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研究便是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实验。
2、间接知觉的证据有不可能图形、特殊的三维图形和错觉图。
答案(二)直接知觉实验实验逻辑:如果在排除过去经验的情况下,被试的实验结果和未排除时一样,那么即可证明知觉无需以往经验的支持。
Gibson的视崖实验被试:3名6个月到14个月的婴儿和刚出生的小动物实验仪器:视涯自变量为视涯的深浅一是浅滩(在桌子的一半下是有由白相间的格子图案构成的固体表面)二是深渊(是同样的模式,但和桌子下地面是相平的,玻璃覆盖了整个表面)间接知觉实验逻辑:创造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互矛盾的情境,来分离只有经验信息参与或只有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两种不同的知觉。
深度知觉间接论:先天盲人SB间接知觉论:认为知觉是一个多层次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知觉是现实的当前的刺激与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定势、不可能图形、视错觉、主观轮廓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看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1、运动错觉:主要似动现象,即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
2、线条错觉:几何错觉、缪勒·莱尔错觉3、自然错觉:月亮错觉:即月亮在水平线上时,比月亮到正顶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
为什么感觉较远的月亮看起来反而大些呢?——距离,所占角度变化——眼动效应,才是导致月亮大小变化的真正原因。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理学复习资料实验⼼理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式(表情、⼿势、语⽓等)有意⽆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2、什么是要求特征?被试⾃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的产⽣⼀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种⾃以为能满⾜这⼀假设的⽅式进⾏反应。
Hawthorne effct (霍桑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3、被试内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法。
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其基本原理是每个被试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为变化。
优点:在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者主要想研究每⼀个被试对实验处理所引起的⾏为上的变化,可考虑采⽤被试内设计。
缺点:其⼀,被试接受不同的⾃变量⽔平的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因此实验者需要努⼒防⽌在此间隔内偶然发⽣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些和时间顺序有关的误差(即顺序误差)就可能混淆近来,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克服办法:对实验处理顺序的平衡,即让被试在所有顺序下接受处理,各种顺序误差相互抵消。
4、被试间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法被试间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变量⼀种情况的处理,⼜称独⽴组设计。
优点:不同处理⽅式间互不影响,互不⼲扰。
缺点:难以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变量的变化所致。
克服⽅法:随机组设计和配对组设计。
5、对他⼈实验研究的实验设计类型进⾏分析,尤其是区分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和混合设计三种类型。
⼀、多变量设计多因变量实验设计:指在⼀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变量的实验设计。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指每⼀个被试都接受⾃变量的所有⽔平处理的情况,即将每⼀个被试分到每⼀个⽔平的⾃变量。
被试间设计:指要求被试(组)只接受⼀个⾃变量⽔平的处理,对另⼀被试(组)进⾏另⼀种⾃变量⽔平处理的情况,即仅把⼀些被试分到⼀种⽔平的⾃变量(每⼀个⽔平接受不同的被试)。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时间仓促,有不足之处和需要修改之处请大家提出,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第一章绪论一、实验心理学的含义(界定)(一)广义: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二)狭义:研究心理学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科。
二、学习实验心理学的意义(一)从学科性质看,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二)从专业知识结构看,是理解和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入门学科(三)从功用性看,是心理学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学科(四)从能力上看, 是培养心理学理论思维的主要途径。
成为批判性的信息消费者。
三、实验法与观察法的比较:相同点:二者都可以使用仪器进行测定;二者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计划,包括被试的选择、研究工具材料等;二者都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和结果的活动。
不同点:1.实验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法的目的是在于获得第一手的经验事实材料。
2.实验研究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密的控制;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和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3.实验研究的结果记录客观准确,结果可以定量分析;观察法的结果主要是以理论为前提,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四、实验法的优点:1.实验研究要人为创设一定的情景,可以重复检验某些研究结果和理论,以利于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2.实验研究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3.实验研究有严格的研究设计,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4.实验结果记录可以进行定量分析5.实验研究使用大量的仪器大大提高了刺激呈现和结果记录与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五、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整合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六、撰写实验报告标题作者的姓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七、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问题:变量:指性质或数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特征。
变量的类型:1.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2. 刺激变量:对有机体心理或行为可能会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机体变量:有机体本身对心理或行为反应发生影响的因素行为变量:是指由刺激条件所引起的有机体的行为反应特征3 .性质变量和数值变量八、主试和被试的关系:1.指导语的内容应该以完备的反应向被试交代任务,对被试的行为反应做严格的规定为原则2.相互之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作用:实验者效应: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者通过他无意识的表情和手势影响被试,从而使他们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试验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名字解释二、简答题三、试验设计(1)改错(2)设计复习范围:第一章试验心理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其次章试验设计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第四章反应时间第五章视觉与听觉第一章试验心理学讨论的基本问题一、试验心理学概述1.试验心理学的概念广义的试验心理学:指应用试验的方法讨论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试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凡是用试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讨论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试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试验心理学:是特地讨论如何进行心理试验的一门科学,讨论对象是心理试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试验学”。
2.试验心理学的任务提出问题一选出被试一标识、掌握和测量变量一试验的支配、操作一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3.心理学试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看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洁。
自然观看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化观看的一种方法;只能等待所要观看的事物消失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看。
个案法,是指深化讨论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看法。
(留意无干扰观看:指讨论者为了避开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看,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纳的一种无干扰观看技术)(2)试验法:心理学讨论的主要方法,是讨论者主动掌握条件下对事物的观看,能对所观看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试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试验,即试验者规定了将要讨论的事物,这比起急躁等待自然观看要有效、经济和便利得多;b.试验条件为试验者的观看和纪录制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试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预备后开头试验,并且可以通过掌握大事的发生,使其重复产生,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全都;c.试验者设定明确的试验条件,别人可以来重复并检验试验的结果;d.试验者可以掌握一切条件,使之恒定,而转变某一条件,用以观看试验结果。
缺点:试验条件掌握有过多的人为性;试验干涉程度高;对于简单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究性讨论。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论1.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试验方法的优点:⑴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去进行实验(主动性)⑵实验者设置的实验条件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他可以在做好去测量和记录的充分准备时开始试验(主动性)⑶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使得别人可以重复实验(可重复性)⑷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结果是否由此引起3.心理学试验的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4.心理学实验框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验设计、数据分析。
5.自变量分类: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6.因变量的测量与选择有以下几点: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实验结论的可靠性一致性程度)、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因变量的敏感性即区分度7.实验范式: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8.实验范式的用途或目的:使得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述;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9.心理学的规律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是物理学的规律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1.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对实验条件的限制、对变量的控制要随机化、使用控制组(一致原则)2.实验误差的分类:S—类型误差(与被试有关)、G—类型误差(与组别有关)、R—类型误差(与重复有关)3.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历史(经历)、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选择、测验、被试的亡失、统计回归、仪器的使用、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4.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测验的反作用效果、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5.真实验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随机化区组设计6.多因素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可以获得交互作用不足——设计较复杂,要求较高、被试选择和安排较繁琐、交互作用解释较难7.随机化区组设计的特点:组内同质、组间异质8.准实验设计的类型:㈠单组——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㈡多组——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设计、平衡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时间序列设计9.非实验设计类型:单组后侧设计、单组前侧后侧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事后回溯设计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1.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误差法2.恒定刺激法中最小可觉差只能定义为一个统计值是有75%次觉察出两个重量有差别的最小增量3.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有无法、评价法、4.心理量表的分类以及制作方法:顺序量表(对偶比较法以及等级排列法)、等距量表(差别阈限法,这是唯一的一种间接方法。
大二下学期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心名词:1、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2、差别阈限法是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费希纳提出,差别阈限(△T)造成了最小可觉差(j.n.d),因而j.n.d 可以用作单位来测量感觉量的大小。
3、数量估计法1975年斯蒂文斯关于数量估计法给被试的指示语作了清楚的说明:有一系列刺激以随机方式呈现给你。
你的任务就是用数目字来表示这些刺激的强度。
你可以随意地把第一个刺激叫做任何数目,然后按照你的主观印象逐个给其他刺激标出数目字。
使用的数目字不受限制你可以使用整数,小数或分数。
试图使每个数字同你觉察的刺激相匹配。
4、光强度(I)定义:光源在给定的方向上,在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单位:坎德拉(cd),指燃烧某种特定规格的蜡烛(黑体)后产生的光强度。
5、光照度(E)定义:光源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计算公式为:E=∮/A (∮为光通量,A是表面积)。
单位:勒克司(lx),表示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表面上所产生的光照。
6、朴金耶效应(浦肯野现象)是指当照度降低时,锥体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时,眼睛对光谱短波部分感受性提高的效应。
1825年,黄昏时,蓝花看起来比红花亮。
7、空间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常以能看出的两个物体的最小间距表示。
8、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9、白噪音指频率不同,强度一样的噪音。
10、暂时阈移用听觉疲劳测量方法测定被试对某种频率声音的阈值,然后让他听一段时间引起疲劳的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纯音,再测定他的听阈,所得阈值的改变量,即暂时阈移(temporary-threshold shift,简称TTS),就是听觉疲劳的指标。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二).doc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二).doc二、选择题1.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2.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 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A)超常儿童(B)常态儿童(C)超常与常态儿童(D)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3.“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4.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保障被试的退出白由(C)保密原则(D)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5.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6.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A)实验心理学(B)组织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7.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A)调适问题(B)老鼠走迷津(C)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种属行为&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______ 而不是个别的网点(A)图形(B)封闭性(C)刺激间的关系(D)以上都对9.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A)匹配(B)随机化(C)拉丁方设计(D)ABBA 设计10.F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A) 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匹配(D)ABBA设计11?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统计回归(B)主试一被试的相互作用(C)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12.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13.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A)直接验证(B)系统验证(C)概念验证(D)内容验证14.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心理过程的研究.(A)有意识(B)无意识(C)前意识(D)潜意识15.内隐联想测验是以—为指标来进行的.(A)概率密度(B)反应时(C)正确率(D)信心评价16.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 _______________ 的假设(A)韦们分数是一?个常数(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不同感觉系统韦们分数羌异很人17.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A)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C)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C)阶梯法(D)平均差误法19.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A)数量估计法(B)数最生产(C)绝对数量估计(D)整合法20.我们可以从—方面來给注意卜-定义.(A)注意的任务(B)注意的持续性(C)加工定向(D)个体差界21.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A)智力是在儕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川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22.耶基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A)较强(B)屮等(C)较弱(D)无规律可循23.注意的研究方法有:(A)提示范式(B)搜索范式(C)过滤范式(D)双任务范式24.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A)单眼线索(B)视轴辐合(C)双眼视差(D)晶体调节25.注意的应用研究有:(A)前瞻记忆⑻警戒(C)飞行员的心理负荷(D)元认知26.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A)行为主义(B)格式塔(C)粘神分析(D)人本主义27.我们儿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A)语义记忆(B)短时记忆(C)情节记忆(D)感觉记忆28.斯柏林(G.Sperling)的研究表明,图象记忆能够保持:(A) 一次约4或5个项冃(B)约7.2个项冃(C)黑白信息(D)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29.间接知觉可通过—来研究的.(A)不可能图形(B)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C)知觉恒常性(D)两可图形30.服装设计屮经常应用—错觉(A)刀亮错觉(B)缪勒莱尔(C)运动错觉(D)似动31.信度Z于效度正如:(A)准确性之于--致性(B)-致性之于准确性(C)偏差数之于常模(D)常模Z于偏差数32.环境刺激为我们提供的物理线索有:(A)遮挡(B)几何透视(C)阴影(D)运动视差33.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牛:受到下列什么因素的影响:(A)生理因素(B)环境因素(C)认知因素(D)以上都不对34.时间知觉包括:(A)时间顺序知觉(B)时间间隔知觉(C)事件的顺序(D)对时间的估计35.记忆研究的先驱是:(A戊宾浩斯(B)巴甫洛夫(C)巴特利特(D)斯金纳36.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牛津”是一种:(A)纯生理现象(B)无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37.记忆的传统研究方法有:(A)自由回忆法(B)再认法(C)对?偶联合回忆法(D)系列回忆法38.记忆的类型有:(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B)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C)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D)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39.耶基斯■多徳^(Yerkes-Dodson)^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A)较强(B)较弱(C)屮等(D)无规律可循40.内隐学习具有如下的特征:(A)自动性(B)抽象性(C)理解性(D)抗T扰性41.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A)人工语法(B)序列反应时(C)复杂系统(D)信号检测论42.实验(Stembcrg,1969)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A)平行扫描(B)系列口中断扫描(C)系列全扫描(D)线索扫描43.尝试错误的实验是山—在1911年做的.(A)苛勒(B)斯金纳(C)华牛.(D)桑代克44.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A) 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B) 一定时期的放弃(C)不同的环境(D)功能固着45.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A)詹姆士-兰格(James-Lange) (B)坎农(Cannon)(C)埃克曼(Ekman) (D)冯特(Wundt)46.情绪的测量方法有(A)形容词核对表(B)维量等级量表(C)面部表情(D)生理指标47.一般能力包括:(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能力(D)算术能力4&人五人格理论包括:(A)求新性(B)外向性(C)尽责性(D)随和性49.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容易混淆的声音来口:(A)左右两侧(B)头部正中矢状面(C)以两耳联线中点为顶点的圆锥锥面(D)头部水平面50.内隐社会认知主要包括:(A)刻板印象(B)内隐态度(C)内隐口尊(D)内隐人格51.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区别是:(A)短时记忆无需意识参与(B)长时记忆屮的信息不易受T?扰(C)短时记忆不采用意义编码(D)长时记忆屮的信息不易消退52.社会心理学中反应人际影响的经典实验有:(A)从众实验(B)责任扩散(C)服从(D)归因53.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中,最享受盛巻的要属霍夫兰德的______ 和费斯汀格的—(A)说服模型(B)认知失调理论(C)从众(D)责任扩散54.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相关法(B)实验法(C)现场研究(D)观察法55.推动了工程心理学的发展。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2
实验⼼理学复习题2第⼀章绪论⼀、填空题:1. 现代⼼理学是⼀个⾮常庞⼤的学科体系,包含有许多⼼理学分⽀,例如普通⼼理学、变态⼼理学、社会⼼理学、发展⼼理学、动机⼼理学、认知⼼理学、情感⼼理学、⾏为⼼理学、⼈格⼼理学等等。
2.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混淆的主要根源。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以下⼏种⽅法:消除法、恒定法、随机取样法、等组匹配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3. 多⾃变量实验是指在⼀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的实验。
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实验控制好、实验结果更有价值。
4. 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较⼤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
5. 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性质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在实验中实验者选择、控制的变量称为⾃变量;由操纵⽽引起的被试者的反应变量称为因变量。
6. ⼼理实验的基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数据整合、报告撰写。
7. ⼼理学实验涉及的⾃变量种类很多,⼤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被试变量、环境变量。
8. 反应时实验中有⼆个基本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
9. 在⼼理学研究中,常⽤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种:描述性观察法、取样观察法、评价观察法。
10. 实验⼼理学是应⽤科学的实验⽅法研究⼼理现象和⾏为规律的科学,是⼼理学中关于实验⽅法的⼀个分⽀。
11.⾮实验的⽅法包括⾃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相关研究法。
12. ⼼理学实验框架包括两部分内容,⼀是实验设计,即怎样操纵⾃变量去影响因变量;⼆是数据分析,即对虚⽆假设进⾏显著性检验的问题。
13.⾃变量的种类包括刺激特点⾃变量、环境特点⾃变量、被试特点⾃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14. ⽆论是古代对⼼理学思想的探讨,还是现代⼼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讨的“内容”上都是基本相同的,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研究⽅法和⼿段的不同。
⼀、不定项选择题1.冯特(W.Wundt)对⼼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B)(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了作为实验科学的⼼理学(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可觉差的⽅法2.在“超常与常态⼉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较研究”⼀⽂中,因变量显然是指:(D)(A) 超常⼉童(B) 常态⼉童(C) 超常与常态⼉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简答1.实验⼼理学和普通⼼理学、认知⼼理学的区别是什么?普通⼼理学→注重结果实验⼼理学→注重⽅法认知⼼理学→注重理论2.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般有两种⽤途或⽬的,分别是什么?第⼀,为了使某种⼼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方法。
在这门学科中,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实验来观察和测量不同的心理现象。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模式,并提供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方法。
本文提供了一份实验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回顾和巩固这门学科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和方法论在实验心理学中,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方法论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你应该了解的重要概念:1. 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在实验中,独立变量是研究人员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人员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2. 随机分配: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需要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参与者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3. 控制变量:为了消除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研究人员需要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只有操纵特定的独立变量。
4. 双盲实验:在双盲实验中,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实验组,以减少主观偏见和期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统计分析:研究人员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或关联。
第二部分:经典实验和重要研究实验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经典实验和重要研究,下面是几个你应该重点关注的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由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齐姆巴尔德教授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监狱环境中的行为和态度。
2. 密尔格拉姆实验:由斯坦利·密尔格拉姆教授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性的绝对服从程度。
3. 简单反应时间实验: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参与者对刺激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
4. 巴兹廷效应:一项关于注意力和集体行为的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表现如何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第三部分:常见的研究设计在实验心理学中,有多种常见的研究设计,下面是其中一些:1. 重复测量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被重复测量,以观察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2. 两组独立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独立的实验组中,以比较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集(优.选)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以上的概念,有时被称为广义的实验心理学。
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心理实验(psychological experiment),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有系统地对引起或影响心理现象的条件加以变化和控制,根据观察、记录、测量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
3、实验法的局限性(1)实验所控制的行为与日常的自然行为有差别。
差别的大小取决于控制行为条件的多少,控制行为的条件越多,其行为就越接近于日常的行为。
(2)从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寻找一般性的结论,难免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危险性,必须运用统计学对实验设计和结果的解释进行指导。
(3)有一些心理现象不能通过实验法来研究,需要采用非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非实验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比较法;模拟法;生理学方法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方法。
变量(variable),指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是由研究者选定并操纵、变化的,能够引起和影响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有时也称之为独立变量、刺激变量。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被试的特定反应,是研究者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
也可称之为反应变量、依变量。
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不产生任何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相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1.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2.科学办法的特性:经验性,公开性,构造性,可操作性,系统性3.冯特是实验心理学之父,费希纳是奠基人。
4.洛克提出来心灵白板说5.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心理物理学的诞生。
6.冯特的研究办法:内省7.实验心理学的含义:广义的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概括各具体的心理学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办法与成果的科学。
普通涉及两大部分:(1)心理实验的普通理论和办法,重要是实验设计问题;(2)叙述实验法在某些专门领域的应用,并概括总结其研究成果。
9.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课题提出——建立假设——研究设计与实施(选择被试,选择办法,变量控制,实验实施)——数据分析——撰写报告取样的原则:代表性,随机性4 个原则:目的定向性,可测性,可行性,经济性。
假设的原则:科学性,预测性,可行性。
10.取样办法:(1)简朴随机取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 个单位中,抽取n 个单位作为样本。
其具体方式有抽签和运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两种。
(2)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次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法较简朴随机取样法更为简便,误差更小,但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则不适宜采用。
(3)分层随机取样法: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原则分为若干类型(即层),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拟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分层随机取样的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但作出科学的分类则较为困难,合用于总体容量或取样的规模较大时。
(4)整群随机取样: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原则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中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说到底就是计划如何控制各种变量,以严密的逻辑说明因果关系。
心理实验的设计,就是实验研究者为了解答所研究的问题,设计对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加以控制的方案。
心理学实验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实验室实验,一种是自然实验。
本章主要讨论实验室实验的设计问题。
第一节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一、确定课题(一)课题的来源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二)实验类型的确定一般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因素型实验,一种是函数型实验。
(三)问题的陈述在课题确定和实验类型明确后,如果用假设的形式提出,那就更加符合科学原则。
二、选择被试选择被试的原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照问题的性质选择被试,另一种是依照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
三、实验的控制与测定在实验过程中,对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都要进行控制。
对自变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确定检查点和自变量范围等方面。
对反应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指导语、实验仪器和材料选择等实验过程的控制上。
在心理实验中,要求反应指标应该具有有效性、客观性和数量化等特征。
四、实验结果的统计心理学研究的资料常常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和描述性资料等类型。
实验和观察到的资料应该应用统计方法加以整理并制成图表。
在图表中标出各种数值。
对结果分析应该用统计法,或者假设检验给以证实或否定。
五、撰写论文实验完成后需要做实验报告。
完整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第二节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一、自变量及其控制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是能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各种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自变量往往与刺激有关,常常称为刺激变量,它由主试选择、控制,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但是被试自身的条件(机体变量)也常常影响反应活动,因此,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来进行研究。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实验心理学第九章情绪的早期研究1.早期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朗格的情绪理论(外周情绪理论)代表人物:詹姆斯-朗格观点:情绪发生必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该刺激必然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该生理反应最终产生了情绪体验,即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2)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丘脑情绪理论)代表人物:坎农,巴德观点: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首先传递到丘脑和下丘脑部位,再由这两处同时发出神经冲动,一方面上达至大脑皮层,另一方面同时传递冲动到达内脏,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都是作为丘脑和下丘脑活动的同一个结果而在同一时刻产生的。
(3)帕佩兹环路学说代表人物:帕佩兹观点:整个位于前脑底部、重叠在下丘脑之上、环绕着脑干形成的皮层内边界的边缘系统,调整着有机体的内部过程。
2.早期情绪实验(1)后天习得实验——小艾尔伯特的恐惧(华生)观点:恐惧这种复杂的内在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逐步实现,并且这种情绪还会迁移和泛化到相似的物品上。
(2)先天获得实验——恒河猴的依恋(哈罗)观点:接触安慰对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情绪的测量方法(量化)(1)主观体验法: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测量个体情绪的主观体验。
①形容词检表法(静态);②时间抽样技术(动态)(2)面部表情法:伊扎德等人的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3)生理指标法(客观):情绪的生理指标有:心率、呼吸、血管容积、皮肤电、循环系统、语图分析、脑电波、生化指标4.情绪的实验方法(1)刺激反应法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通过测定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可以推测内部情绪。
实验:双跑道程序(阿姆塞尔)(2)情绪诱导法研究者运用一些新的方法来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这些指标的关系。
A单词诱导法;B图片诱导法①诱导法的局限性:实验室情境中诱发的情绪往往带有明显的人为性质,被试很可能由于知道这是一项实验而无法真正引发所要研究的情绪,这使得实验室中所得出的结论很难有推广性。
实验心理学第二学期末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第二学期末复习重点1、名解15分5个2、简答25分3、论述20分4、实验设计40分2个第六章知觉1、关联后效:指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产生后效,如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
2、月亮错觉:指月亮刚刚在地平线升起时看起来比天顶时要大,而实际上月亮在这两个位置上的大小是相同的,此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也是相同的。
第七章注意一、选择性注意理论模型:1、早期选择理论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我们一次可以加工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保护和适应这种有限的容量,我们一次只能对来自单一的通道的信息进行加工,根据较显著的物理特性,来自其他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会被过滤掉。
2、中期选择模型特雷斯曼的衰减模型: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并不是被完全过滤掉,而是被减弱。
所以,来自这些通道的信息尽管不易被提取使用,但有可能会进入到高级的加工过程。
3、晚期选择理论多伊奇认为过滤器或信息的减弱并不存在,相反,所有输入信息被加工并可供使用。
相关性部分地决定一个信息是否被“注意”到,比如你的名字就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注意到在不被注意的通道呈现的你的名字。
二、分散注意:卡尼曼提出的注意能量分配理论模型认为注意的能量是有限的,任务分配到的注意资源的多少取决于该任务所需的心理努力的程度。
这个模型包括的主要观点有一下几点:(1)一些任务比另一些任务对注意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心理努力;(2)总的注意能量是有限的,但能量也可以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相应增加或减少(如唤醒水平越高,则注意能量也越高)(3)只要对注意能量的要求没有超过上限,那么人们就可以同时进行几项任务(4)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策略将注意能量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和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
1、双任务冲突:让被试同时执行两个任务,两个任务的刺激S1和S2以同时呈现或在一定的刺激呈现间隔分别呈现,然后主试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2、瞬脱效应:指在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视觉刺激中,如果在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在200~600ms之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我们探测第二个靶刺激的能力会降低。
实验心理学2复习材料
实验⼼理学2复习材料实验⼼理学2复习提纲考试范围:第六章⾄第⼋章,第⼗⾄⼗四章考试题型:1.单选题(10分,共10题)2.多选题(10分,共5题)3.名词解释(20分,共4题)4.填空题(10分,共5题)5.简答题(20分,共2题)6.论述题(12分,1题)7.实验设计题(18分,1题)第六章:知觉1.什么是⽉亮错觉?如何解释?定义:是指⽉亮刚刚在地平线升起时看起来⽐在天顶时要⼤的现象,⽽实际上⽉亮在这两个位置上的⼤⼩是相同的。
解释:1)注视⾓假设Boring和Suzuki提出,观察到的⽉亮的⼤⼩受到此时眼睛和头形成的相对⾓度的影响。
2)显见距离假设由Ptolemy提出的基于知觉因素的⼀种假设。
他认为,通过⼀个充满物体的空间来观察⼀个物体时,会觉得此时观察的物体⽐实际上处于相同距离但通过空旷的空间观察到的物体远。
3)相对⼤⼩假设Restle认为⼈们感觉到的物体⼤⼩不仅依赖于物体在视⽹膜上视像的⼤⼩,⽽且还依赖于物体当时所处的视觉环境。
物体相对所处的环境范围越⼩,物体看起来就越⼤。
2.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直接知觉:Gibson等⼈认为知觉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间接知觉:Gregory等⼈认为知觉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者的联系⾃上⽽下和⾃下⽽上的加⼯同时并存在于⼈类的认知过程中。
当代认知⼼理学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直接知觉或纯粹的间接知觉,所有知觉直接和间接的⼀体两⾯的过程。
●⼆者的区别在当代认知⼼理学中,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争论常被描述为⾃下⽽上和⾃上⽽下加⼯之间的对⽴。
⾃下⽽上加⼯(数据驱动加⼯)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上⽽下(概念驱动加⼯)指有关知觉对象的⼀般知识开始的加⼯。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下⽽上加⼯,⽽间接知觉论则讲究⾃上⽽下和⾃下⽽上加⼯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3.⽤实验说明意识和知觉的关系盲视区域⽤动态视野检查法:检查视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2复习提纲考试范围:第六章至第八章,第十至十四章考试题型:1.单选题(10分,共10题)2.多选题(10分,共5题)3.名词解释(20分,共4题)4.填空题(10分,共5题)5.简答题(20分,共2题)6.论述题(12分,1题)7.实验设计题(18分,1题)第六章:知觉1.什么是月亮错觉?如何解释?定义:是指月亮刚刚在地平线升起时看起来比在天顶时要大的现象,而实际上月亮在这两个位置上的大小是相同的。
解释:1)注视角假设Boring和Suzuki提出,观察到的月亮的大小受到此时眼睛和头形成的相对角度的影响。
2)显见距离假设由Ptolemy提出的基于知觉因素的一种假设。
他认为,通过一个充满物体的空间来观察一个物体时,会觉得此时观察的物体比实际上处于相同距离但通过空旷的空间观察到的物体远。
3)相对大小假设Restle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物体大小不仅依赖于物体在视网膜上视像的大小,而且还依赖于物体当时所处的视觉环境。
物体相对所处的环境范围越小,物体看起来就越大。
2.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直接知觉:Gibson等人认为知觉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间接知觉:Gregory等人认为知觉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二者的联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同时并存在于人类的认知过程中。
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直接知觉或纯粹的间接知觉,所有知觉直接和间接的一体两面的过程。
●二者的区别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争论常被描述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之间的对立。
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自上而下(概念驱动加工)指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3.用实验说明意识和知觉的关系盲视区域用动态视野检查法:检查视觉变化。
检查时,患者的头被固定,一个光点慢慢地从一只眼睛视野的边缘开始向中心移动,当患者看到光点后,光点回到边缘,从另一个角度再开始移动。
这样的过程重复多次,直到绘出视野中视觉能够识别和不能够识别的区域。
我们把视野中没有视觉能力的区域称为盲区。
答:可以用DB病人的实验来说明。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DB病人手术后左侧视野出现了盲视。
由于右半球视觉皮层接受左视野的信息,左半球….,DB通过手术去除了右半球视觉皮层的大部分,所以他左视野和右视野在大脑的代表区就表现出不同。
用动态视野检查法确定DB的盲视区域。
●实验程序在实验中要求DB通过迫选的方法猜测左视野盲区中是否有一小块光斑,如果有,就指出光斑的位置。
在另外的实验中,要求DB猜测一条短线的方向。
所有的测验都是在控制光照的条件下进行的,DB的头和注视方向保持固定。
刺激在盲区中呈现得非常快,所以DB没有时间转动他的眼睛来注视没有受损的视野。
线条和点状刺激大小相同,强度适中,但是它们的大小和强度会同时影响受损的和没有受损的视野,因此,可以把视野盲区对目标的觉察与没有受损的视野区域和盲点对目标的觉察加以比较。
如果DB的盲点能够觉察到目标物,那么就意味着目标物的强度和尺寸足够大,激活了眼睛的敏感区域。
实验结果Weiskrantz的实验中给DB呈现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点状或短线目标物,结果发现,DB对于在盲区中呈现的目标物方向的定位、觉察和猜测的准确率均明显地高于随机判断的基线水平。
4.什么是关联后效?为什么会产生关联后效?定义:是指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后效,如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
原因:McCollough使用的这两种颜色(橙色和绿色)互为互补色,当一种特定色调的颜色连续刺激视觉系统时,视觉系统将对这种颜色发生适应,并产生其互补色的感觉,即后效。
这种后效是由图形轮廓的方向而导致其特定颜色后效的。
关联后效可能是因为视觉系统对一定刺激特性组合的敏感性不同,与每个通道的性质不同有关。
5.如何解释运动后效的产生?补圣才104运动后效是指长时间观察运动的物体,突然转向静止的物体,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现象。
运动后效的产生是由于前面知觉到的运动在运动刺激停止之后仍然存在。
对运动后效的解释主要是建立在后效和选择性适应观念的基础之上。
6.简述双眼视差及其生理基础。
(简答)双眼视差是指由于人类双眼之间6cm左右的目间距,所以当观察近处物体时,两眼对物体的视像稍有不同。
生理学基础:1)多种哺乳动物身上发现了负责双眼视差的细胞,这些细胞很少对单眼刺激起反应,而只对一定范围之内能够产生双眼视差的刺激起作用,这些细胞称为差异觉察器。
2)产生双眼视差的刺激有选择地激活负责不同差异的差异觉察器。
某些细胞只被与注视点距离相同或接近于注视点的刺激所激活;而其他细胞则有选择地被近于或远于注视点的刺激锁激活。
7.简述错觉产生的原因(1)视觉的视网膜因素基本观点:a.视觉的视网膜因素是指直接来自于视觉系统的解剖或生理机制的影响因素,又称结构因素,包括角膜和晶状体等眼睛的视像形成机制所产生的畸变。
b.如果图形中包括会聚的直线、角和对比区域时,在视网膜形成视像的过程中,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功能不完善,而使得视网膜上的视像模糊不清,从而产生知觉性视错觉c.Ginsburg指出,如果被观察物体的部分细节在视觉系统过滤器的信息传递中丢失,那么就会产生视错觉评价:结构因素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起作用,而且他们不能解释所有的错觉图形(2)认知因素认知因素包括过去经验、学习和注意a.观察者的注意是视错觉中最基本的认知因素b.认知因素还包括学习和对错觉图形的观察时间。
视错觉的程度会随着对错觉图形观察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反馈(或对错觉的认识)也对错觉效果的降低起着重要作用8.简述拓扑有限理论?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这种不变性质和关系为拓扑性质。
知觉组织的拓扑学核心思想:知觉组织应该从变换和变换中的不变性质知觉的角度来理解。
包含两个方面:①强调形状知觉中的拓扑结构,提出知觉组织的大范围性质能够用拓扑不变性质来描述;②进一步强调拓扑性质知觉早期作用,拓扑性质知觉优先于局部特征性质的知觉(优先的含义:i.由拓扑性质决定的整体组织是局部几何性质知觉的基础;ii.基于物理连通性的拓扑性质知觉先于局部几何性质的知觉9.立体知觉的单线线索和双眼线索(多选)单眼线索是指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起作用的深度线索,包括:插入、空气透视、阴影、线条透视、结构极差、相对大小、熟悉大小、运动视差、调节双眼线索包括:辐合(注视物体时双眼视轴会聚的趋势)、双眼视差10.简述特征整合理论?特瑞斯曼(A.M.Treisman)的特征整合论认为:在空间知觉中,要借由注意把客体的特征捆绑在一起。
特征整合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注意阶段;一个是特征整合阶段。
在前注意阶段,知觉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须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即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
11.简述格式塔知觉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共同性对称性封闭性12.视觉潴留:指刺激作用后神经活动的惰性。
(即使在刺激物消失后,它的痕迹依然存在)第七章:注意13.何为选择性注意?是人们对于视觉刺激或听觉刺激,都能选择性地加工刺激的子集14.15.到底是注意本身容量有限还是它所涉及的感觉、知觉以及其他高级心理过程容量有限?不能简单认为…,注意本身容量有限和它所涉及心理过程容量有限是容量有限性的两个方面。
1)注意本身容量是有限的,其中注意的能量分配理论认为,任务分配到的注意资源的多少取决于所需的心理努力的程度。
只要对注意的能量没有超过上限,人们就能同时进行几项任务。
但是注意的能量有限,这个界限具体是多少去不能被精确的估计。
2)心理过程容量有限注意的选择性与容量有关,可以从注意的两个特点来进行分析。
首先,人们的意识知觉总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可以让人们通过控制感知觉、思维及行为活动的优先次序来影响人们的经验与行为;其次,人们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执行各种心理操作的能力是由限度的,这些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分析、思维、记忆及运动活动的规划。
因此,对于有限的理解,不能单独从某个方面来说明,因为注意本身和注意所涉及的感知觉以及其他的高级心理过程容量都是有限的。
16.注意有哪些功能?试举一个或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1)功能警觉功能、定向功能、执行控制功能、注意功能的测量(2)举例17.是否能设计一个或一系列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来验证早期选择和晚期选择理论。
117页18.假设我们用Stroop效应实验来测量儿童的执行控制的发展,列举一个理论假设,并指出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及可能的控制变量。
(1)假设:小学儿童的执行控制能力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而提高。
不同年级(如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间的比较,字的颜色与字义一致时差异不显著,但是在不一致的条件下,五年级的学生成绩最好,其次是三年级的,一年级的最差。
(2)自变量不同年级的儿童(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字的颜色与字义一致、不一致(3)因变量反应的正确率反应时(4)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儿童识字的能力、测验的环境、被试性别19.试述注意与情绪的关系。
P11820.试述Simon效应和空间Stroop效应实验之间的区别。
Simon任务中只存在与任务无关的刺激所在的位置和反应Stroop任务往往涉及(任务相关与任务无关刺激之间,任务相关刺激和反应之间,任务无关刺激和反应之间)21.执行控制网络主要涉及哪些脑区?多选前扣带回和外侧前额叶支持,受到多巴胺的调控。
且前扣带回、侧前额叶、前脑岛、前额下回、后测顶叶是探测并解决冲突的重要脑区。
22.什么是刺激反应协同性效应(stroop)?什么是维度重叠理论?⏹Stroop 范式:被试观看一个用某一种颜色的墨水写的字词,他的任务是确定该字词的颜色(任务相关的维度),而忽视字词的含义或他所引起的反应(任务无关的维度)。
a)通常情况下,被试对不协同的刺激的反应(蓝色墨水的红字)要次于对中立刺激的反应(蓝色墨水的功)。
b)不一致的任务相关和任务无关维度所引起的冲突,相比中立的刺激,被试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控制来判断不协同刺激的颜色,以克服在不同感知和反应选择阶段的干扰,表现在反应速度和准确率的降低。
c)冲突效应一般在100m⏹维度重叠指的是一套刺激与刺激,或刺激与反应,或两者兼而有之,在感知、结构和概念属性上的相似性。
用来作为一种理论和分类法来归纳和概括各种刺激和反应协同性范式。
三种维度:任务相关刺激、任务无关刺激、反应推出八种不同类别的刺激-反应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