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与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6a057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5.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与发展引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针对儿童的艺术活动和教学,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美感体验。
美术教育既包括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手工、造型等活动,也包括儿童观赏艺术、欣赏美的事物。
这是一门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综合性教育学科,对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综合智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涵与目标1.内涵(1)培养审美能力:通过艺术活动和欣赏,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享受美的艺术作品,提高注意力和感知能力。
(2)创造力的培养:通过艺术创作,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美感体验:通过艺术欣赏和体验,使儿童能够感受美,并在体验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2.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美感体验,具体包括:培养儿童欣赏和表现艺术的能力;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儿童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培养儿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1.初期阶段初期阶段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起步阶段,主要以儿童的艺术游戏为主,通过涂鸦、模仿和堆塑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兴趣。
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注重发展儿童的感知和动手能力。
2.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逐渐加强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教育中注重音乐、舞蹈与美术的综合性结合,培养儿童的综合智力。
3.现代阶段现代阶段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阶段,美术教育不仅注重艺术创作,还注重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
教育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儿童的审美品味和理解能力,提高儿童的文化素养。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活动指导1.课程设计2.教学方法3.评价与鉴定结语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与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它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简答题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b772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1.png)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 儿童时期是美感和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形成积极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 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创造性思维。
3.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细致观察和艺术实践能力。
4.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表现力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用艺术语言表达内心世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5. 学前美术教育还可以为儿童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他们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和发展。
三、我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儿童整体素养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艺术的启蒙教育,儿童可以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综合的艺术熏陶,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多样化的教育工作。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促进儿童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水平和艺术修养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为儿童创造更多艺术的体验和学习机会,让他们在美好的艺术世界中茁壮成长。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美术教育水平,加强学前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定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它是培养儿童审美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学前儿童可以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全面的艺术熏陶,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美术教育与学前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与学前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c5dfd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d.png)
儿童美术教育与学前教育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艺术教育的推动和引领。
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儿童美术教育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儿童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与目标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教育过程。
其目标是通过帮助儿童发展观察、感知、表达、创造和欣赏的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儿童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素养,以及培养其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
通过艺术教育的实施,儿童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增强自身对美的嗅觉和表达能力。
二、学前教育的定义与目标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开始正式上学前的教育过程。
其目标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帮助儿童全面发展身体、智力、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三、儿童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1. 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儿童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儿童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
2.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儿童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需要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并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观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儿童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
3. 情感表达与交流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成为儿童情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儿童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想法和体验通过艺术作品进行表达,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这种情感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可以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学前教育的美术教育
![学前教育的美术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50cd2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8.png)
学前教育的美术教育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旨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兴趣爱好。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美术教育方法。
一、美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学前儿童正处于脑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而美术教育正是通过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 提升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美术活动,儿童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这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时领先于其他同龄人。
2. 培养想象力: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和场景。
通过创造性的绘画和造型活动,儿童能够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审美能力:学前儿童对美的感知能力需要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
通过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儿童能够学会欣赏美,培养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也能够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二、学前教育中的有效美术教育方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以下是一些值得尝试的方法:1. 创设艺术学习环境:为学前儿童创造艺术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学前教室应该布置一些艺术品和绘画作品,以激发儿童的兴趣。
同时,在教室中设置一些艺术活动区域,提供各种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艺术材料,让儿童自由地参与其中。
2.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应该包括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可以组织儿童观看艺术展览、参观美术馆,以及邀请艺术家或美术教师来学前教室进行艺术讲座或指导。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儿童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丰富他们的美术经验。
3. 引导创意表达: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扮演良好的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儿童进行创意表达。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538a586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5.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中的美术教育更是备受重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针对3-6岁儿童的专门教育,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艺术方面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加自信、独立和有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首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们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绘画、涂鸦、拼贴等方式让想象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思维上更加开阔,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加自信和独立,更加懂得欣赏美的事物。
第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技能。
在美术教育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例如颜色、线条、形状等,这些技能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可以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
最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孩子们可以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创作和交流,通过相互合作和沟通,增进彼此的友谊,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加自信、独立和有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能力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可以让他们在各个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成功。
其次,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品味,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的事物,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895a47e518964bcf847c70.png)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对象。 Q1:教育、美育、美术教育有什么不同? Q2:什么是美术活动中的教育性因素?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指导原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有低控制原则、发展 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创造性原则、兴趣性原则 和( 实践性 )原则。 1.恰当适度地处理操作因素与艺术因素的关系; 2.突出游戏因素和生活因素的地位; 3.强调创作因素的作用。
作业:
1.简述学前儿童象征期的年龄范围、 阶段涵义、特征、指导建议。 2. 简述学前儿童图式期的年龄范围、哪 些?举例说明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指导原则 的。 下节课准备好速写本
通过赏析幼儿的美术作品,可以窥探其心 灵世界的秘密,了解幼儿的感知力、观察力、 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幼儿的年龄差异与绘画表现力
二、幼儿美术造型中的“像”与“不像”
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与标准去评价幼儿的 作品。
三、幼儿美术作品中表现力的丰富与童趣
1.表现力是否丰富。 2.画面中表现出的物体、形状、线条、色彩 等的变化程度。
一、美术的发生与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通过幼儿与美术的接触, 增进其对绘画形式、内容的了解,促进认 知经验、语言表达、情感涵养、自我动手 等各方面发展,其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于人类美术起源的学说。 美术的发展
二、美术的类别
Q1:绘画的概念是什么?
Q2:绘画的种类可以怎么分?
三、美术作品的构成
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类: 造型、构图和色彩。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 一岁半—三岁左右 涂鸦期 三岁——五岁左右 象征期 五岁——八岁左右 图式期 八岁以后 写实期 (8岁以前的儿童还没有进入初级写实期, 他们的想象力强而写实性差,对于比例、透视、 强弱等写实性素描训练的东西不易接受。所以, 经过许多儿童美术教育专家和心理学专家研究: 8岁以前儿童不易学素描)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26c88ca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8.png)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孩子在学前的美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美术教育,孩子能够培养和发展诸多能力,比如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绘画观念,它是按照孩子的具体情况提供符合孩子发展特点的美术教育,让孩子在创意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精神,以及激发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提高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审美能力。
孩子通过参与美术活动,如创作画、观赏美术作品等,可以观察、比较、分析,而且还能够分辨、欣赏艺术美,这将会使孩子习得审美标准,也使孩子可以更有效和正确地评价一个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在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培养出审美意识。
其次,美术教育能有效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
孩子在美术课上学习,可以让孩子更加准确地把握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会不同的绘画技巧,例如色彩、调子、线条、形状等,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作品创作中,进而让孩子慢慢培养出对审美敏感的观察能力,从而使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更加准确的表达出来。
再次,美术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创造力。
在美术课上,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想,运用素描、水彩等绘画技巧,完成自己的作品,使孩子从创作中感受到成就感,同时也能够激发孩子流露自我的需求,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使孩子可以更好地应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更多的新颖作品。
最后,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思维。
美术创作可以让孩子发挥情感,从而培养孩子的情感思维。
另外,孩子在美术教育中所学习的知识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模式,让孩子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形成一套完整的思考体系。
总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情感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创造力,从而让孩子可以更好地掌握事物,形成完整的思考体系,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从而更有效地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
20134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20134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bcd6f46bec0975f565e265.png)
近些年,注重创造性表现的美术教育思想正在接受来自不同立场的学者 们的批评。
美国儿童幼儿教育具有相当强的独立自主性,每个机构可以自由选择适 合各自需要的课程。
三、德国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德国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大致分为:认知教育理论——模仿和练习 ——审美教育
柯思修泰纳:任凭儿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而不要过早地教导 儿童线、行、几何图的画法。
三、能使其他事物变得生动,美术构成了人的视 野,捕捉了瞬间。
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即从教育价值的角度 看待美术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教育学 意义的功效,也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 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 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等。
五、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主张: (1)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 发,根据社会需要决定. (2)个人只是教育的加工原料,发展必需服从社会需要. (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人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
罗恩菲尔德的美术教育思想
“工具论”的代表,他提出儿童早期艺术教育 的重要性;注重受教育者的个人成长,认为美术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儿童个性的 健全发展。
代表作《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
工具论
优势:以儿童为本位,儿童美术发展应顺 应儿童的自然发展,通过自发、自由的自 我表现和创造来认识世界。
3、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
主要通过教学让幼儿习得评价艺术的能力。 探索和初步理解人们创造美术作品的立场和角度。 命名和探讨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 感悟美学原理,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简答题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e9d63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5.png)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简答题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导语: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近年来备受关注和重视。
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帮助他们在美术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那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呢?本文将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讨,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全面评估。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概述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表达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
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并通过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帮助他们在美术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针对特定芳龄段的教育形式,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和发展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孩子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通过参与美术创作,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 学前阶段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学前阶段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对艺术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
学前儿童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兴趣,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具有很高的潜力,因此需要通过专门的艺术教育活动来加以培养。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表达,并且在创造中学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品味和鉴赏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1. 游戏性教育的应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游戏性教育的应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052ee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7.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引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针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
在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感知能力处于高速发展期,他们对于色彩、形状和纹理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 情感表达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快乐、悲伤、愤怒等情感,并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情感表达能力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2. 创造力的培养学前儿童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教育中可以通过模仿和创作活动来发展和培养这些潜力。
他们可以通过创作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灵活思维和创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3. 观察力和思维发展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真实对象并进行绘画,儿童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同时,艺术教育也可以促进儿童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学前美术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时,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前美术教育方法:1. 游戏活动法学前儿童喜欢玩耍和模仿,利用游戏活动法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比如设计各种绘画游戏、手工制作游戏,让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和创作。
2. 示范教学法学前儿童对于模仿有着强烈的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巧。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儿童观察并模仿。
3. 互动交流法学前儿童对于交流和合作有着强烈的需求,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想象力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3bd8c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d.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简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针对3-6岁幼儿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
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让幼儿在艺术表达中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培养幼儿绘画技巧的同时,也起到了培养幼儿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的重要作用。
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学习和娱乐相结合,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组织绘画比赛、角色扮演,设置各种创作任务等。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让幼儿了解各种绘画风格和艺术形式。
同时,通过对作品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自由创作鼓励幼儿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挥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供绘画材料和主题,但不限制幼儿的创作方式和内容,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自由。
合作创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绘画活动,让幼儿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丰富的艺术体验通过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场所,让幼儿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材选择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合适的教材选择对于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目标明确: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
•丰富多样:教材内容应该涵盖各种绘画形式和风格,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游戏化设计:教材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设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操作简单:教材的操作方式应该简单明了,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
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良好的艺术素养: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知识,能够为幼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引导。
第四五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和发展
![第四五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5f524592b160b4e767fcfba.png)
工具论(儿童本位论)
美教目的:促进儿童发展,顺应其过程,美术是手段 方式:反对临摹、在自然与客观世界中体会创作、美的感性教育 评价:自发自由的表现,健全人格 代表人物:里德、罗恩菲尔德 缺点:无教师指导的盲目的非教育状态、过度放任、材料杂乱
本质论和社会本位论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 教育的含义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取向
(一)美术取向(社会性功能) 美术本位、教育为手段、传授技能 提供视觉感(塑造形象是精神形象化;表现特有的视觉意向)、使人 感觉敏锐、使事物变的生动
二、教育取向(个性性功能)
美术为媒介、发展儿童智能、创造力和形象思维、审美观点、达到真 善美统一,顺其自然的发展和成长
本质论: 学科为基础、审美为目的 1、价值在于对个人经验的贡献 2、美术能力是学习的结果 3、有益的美术学习领域是创作、批评和历史 4、良好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收效的必备条件 5、评价有利于学习进程的了解
缺点:过于系统性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
2、社会本位论 儿童画内容反映社会性、写实写生,把握现实中最主要典型的东西, 为社会服务
本质论和社会本位论
美术技法论
上课方式:师带徒
课程形式:作业
学习内容:学习和训练 评价:技能水平 俄国 契斯加科夫—— 茨冈女孩头像
缺点:缺乏社会性和个体性
感官教育论
教学基础:幼儿兴趣 教学目的:发展幼儿感觉和肌肉运动、培养观察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方式:画物体形状和捏模型 代表人物:德克罗利 蒙台梭利(反对自由画,需要训练) 缺点:缺乏儿童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4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与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4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5ac7ac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a.png)
教与学的建议
1. 本章内容具有“史论”的性质,主要是思辨性的。建议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 课后阅读梳理教材为辅。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将学生分成甲方和乙方,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美 术取向与教育取向”等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收集论据,由教师或学生 担任裁判。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美术语言”就是儿童自己创造的视觉的或造型的符号系统,它是儿童创造的诸多符号 系统之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 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
美术教育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增加儿童对世界的特殊经验和了解。 儿童视觉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儿童实施美术教学而不是美术游戏得以实现的。
谢谢观看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施行了“国民学校会”,对学制、内容和方法作了很 大改变,规定了“艺能科中的图画,以认出、表现形象,培养鉴赏作品之能力,醇化国民情 操,涵养创造力为目的”。
1951年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图画劳作教育,由造型艺术方面,提供有关日常 生活所需衣、食、住与产业等之基础性理解与技能,养成开朗、丰富的营生能力、态度与习 惯,培养身为个人或社会成员均能从事和平、文化的生活资质。”
二、 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着眼于教育,即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 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席勒强调:“人必须从单纯物性的境界,通过审美的境地,而达于理智的或道德的境 界。”
鲁迅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 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翼道德以为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问题集锦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问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805784a9767f5acfa0c7cd2c.png)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问题集锦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答: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什么?答: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开启儿童对自己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描述能力,提高儿童的感知能力,专注力,观察力,动手协调能力,更多的应该是启发孩子对万事万物的形状、颜色、触觉、视觉等的感受。
4、美术教育课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答:1. 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2. 注意艺术环境的建设;3. 营造和儿童互动的氛围;4. 支持幼儿自由的穿凿;5. 鼓励幼儿大胆的创作5、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答: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
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
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
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57afbf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2.png)
创意表达
鼓励儿童自由发挥,创作 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培养 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创意 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方
03
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
01 直观教学法
通过展示具体的艺术品、图片和实物,引导儿童 观察、感知和体验艺术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02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美术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儿童在情境中学 习、感受和表现,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 力。
02 作品分析法
收集并分析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他们的造型、 色彩、构图等技能表现,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情感 和想象力。
03 访谈法
与幼儿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美术活动的 看法、感受和需求,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 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教育者应反思所提供的美术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 求,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评 价应关注幼儿的发展 阶段和个体差异,确 保教育目标与幼儿的 发展水平相适应。
全面性原则:评价应 涵盖幼儿的认知、情 感、技能等多个方面 ,以全面了解幼儿的 美术素养。
客观性原则:评价过 程应保持客观、公正 ,避免主观偏见,确 保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
评价方法
01 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 兴趣、专注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情感表达与沟通
为儿童提供安全、支持的环境,让其 通过艺术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情感和想 法,促进其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教学内容
绘画基础
教授儿童基础的绘画技巧 ,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引导其创作简单的绘画 作品。
手工制作
引导儿童使用各种材料和 工具进行手工制作,培养 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2版 理论 第二讲 学前儿童美术与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2版 理论 第二讲 学前儿童美术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594817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0.png)
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 1、审美价值取向 • “美术素养”是指美术方面的素质和修养,素质偏重于人的自然和生物
性的层面,秉承遗传,又受后天文化的影响;修养偏重于指人的文化和 社会性的层面,在素质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获得。 • 美术教学不仅教技法,还要“教”审美。 • 2、教育价值取向 • 鲁迅先生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丰子恺先生也指出“道德与艺术 殊途同归”。 • 3、创新价值取向 •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美术教育的发展急需创新能力的提升。
分为创造、欣赏和综合。 • 进入21世纪以来,学前儿童美术趋向多元、开放,学
科间也更加联系紧密、互相补充。授课方式也体现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更注重授课过程的 情感培养,真正释放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感受 艺术的美。
二 学前儿童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内涵
• 1.学前儿童美术作品是其与他人沟通的方式 • 孩子画画是与他人互动的最常用的和最基本的方式,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
儿童美术与儿童歌曲、儿童文学的区别?
儿童美术与儿童歌曲、儿童文学的区别
• 创作者不同: • 儿童歌曲和儿童文学是
指成年人为幼儿创作的 作品。只不过理解度、 难易程度适合儿童的年 龄特征。
• 儿童美术的创作者是儿 童自己。
二 学前儿童美术
• 儿童美术的分类: • 按照内容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按照活动方式
第二讲 学前儿童美术与教育
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美术
第
美术的特征 美术的种类
一
章
知 识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内涵
结
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e7da3ca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f.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而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性教育:通过观察、感受、模仿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
2.形象教育:通过绘画、造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3.技能教育:通过练习、实践等方式,提高孩子的绘画技能和造型能力。
4.文化教育:通过介绍绘画、造型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促进身心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态度,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
3.提高社交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
4.建立自信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自由创作中建立自信心,尝试和探索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5.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审美、技能等方面。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改变。
一般来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创设:通过布置具有情境性的美术环境,如美术角、美术墙等,让孩子在美的环境中学习和创作。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2)](https://img.taocdn.com/s3/m/df1d30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7.png)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简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为3岁至6岁的儿童提供美术学习的教育活动。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剪纸等形式,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旨在开发儿童的感官与认知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重要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儿童能够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学会辨别不同的色彩、形状和线条。
其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儿童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培养他们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美术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
同时,美术活动还可以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耐心和集中力。
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需要采用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观察与模仿法:教师通过展示绘画作品或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儿童观察和模仿,培养他们对形状、线条和色彩的敏感性。
2.自由创作法:教师提供绘画材料和主题,鼓励儿童自由地表达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合作创作法:教师组织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艺术作品。
通过合作创作,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来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内容:1.基本造型:引导儿童学习基本的几何形状和线条,培养他们的形状识别能力和线条表现能力。
2.色彩认知:通过将不同颜色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组合,培养儿童对颜色的感知和选择能力,了解颜色的搭配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儿学习绘画的好处:
• • 1、幼儿学画,有利于发展记忆、想象力,特别是想象。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
而且奇特的。丰富的想象是科学家、文艺家最基本的品质,也是童心的保持和升 华。孩子在绘画中,想象力得到扩展、深化,这是人才成长的基础。
• 2、学画可以使孩子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
•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重视美术对儿童美感的培养和性情的陶冶
总之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的面目健康成长。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
美术取向的教育考虑的是社会性功能,后者考虑的是个体性功能,
即使现在,他依然是自闭症患者。
“他最初的画作与其他同龄孩子无异。只是,从五岁那年开始,他集中精力 和时间投入到画画上,这是个转折点。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到在那次度假之
后,基隆还会继续画。”基隆的母亲米歇尔·威廉姆森说道。 在意识到基隆对绘画有特别爱好之后,父母为他报了美术班。老师称赞他 的画作中闪现着大师的光芒。“我曾一度相信在绘画领域,毕加索是最后 一个神童,而基隆却着实越发出色。他有一双成熟的手,还在这么小的年 龄就已经掌握了很多艺术家需要经年修炼才能有所得的绘画技巧。”曾为
• 例讲故事,让儿童画画,让大家猜,最后一起填色
幼儿视觉审美能力培养
• 通过形体感、色彩感、线条韵律感、材质感、构图感、和空间感等方面 的培养。
• 引导幼儿追求真善美,排斥和去除伪劣,邪恶及丑陋的事物。引起他的 情感律动给他们美的享受和性情的陶冶,促使他们在认知上,感情与人 格方面健康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第二节 学前美术教育发展的概述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
• 美术教育与道德的关系
• 人类在早期社会德育美育尚未分化。 • 席勒《美育书简》中强调美术可以让人复归于他自己,从而他能把自己塑造成他
所希望的样子 • 鲁迅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 丰子恺认为道德与艺术殊途同归 • 美和善相辅相成,再以美术为媒体的教育中,培养儿童高尚的审美情趣,才能使
两种取向统一起来,使我们能更高层次的把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美术与游戏
• 美术语言是幼儿自己创造的视觉的或造型的符号系统。在游戏中这种象 征性语言能够按照幼儿的需要加以改变,使幼儿唤起过去的经验,使得 自我满足不是被迫去适应现实,从而解决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情感冲突 问题。
• 这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试验自己的行为,行动和知觉,无需害怕失败或 报复,从而使整个身心处于自由和谐的状态,通过反复的试验体验,了 解适应周围的世界。从而满足情感和认知的平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 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及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在这种有明显审美特 征的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通过美术游戏奠定他们健 全人格的基础。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
• 现代美术教育的教育分化日益完善
• 领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服饰设计等
• 学科: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评论
• 教育对象:学前儿童、中小学、艺术院校等 • 幼儿阶段是延续人类美术文化的最初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基
础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
•
调查资料表明,在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中有25%~30%心理上是不健康的。
据某些幼儿园园长和家长反映,似乎远远不止这个比例。不少孩子的主观反映与
客观刺激极不一致。他们执拗、任性、无理取闹,自理能力极差,这种心理上的
不健康是长期不良教育形成的。不良教育起初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消极、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的反复出现,就慢慢地固定下来,变成不健康的心理,而学画可以克
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艺术直觉使得儿童涂鸦也因此可以体现出无意识觉没有论证的力量;二是直觉不够精细;三是直 觉还可能是错误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儿童艺术家与成年艺术家的最根本区别。直觉的 这些缺陷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弥补,通过不断掌握理解了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由感 性入理性,再由理性推动感性认识,将感性的、肤浅的、非完整性的视觉思维导向视
知觉的深层的、完整性的思维高度,以此保护直觉敏感、实现艺术创造力的持续发展。
• 安老师:孩子们的生命让我看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艺术家。在 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工作了这么多年,基于我的美术专业,我会特别专 注于观察孩子的成长轨迹,并且在不断地学习,这不是我所提出的个
人观点,是确确实实从孩子身上观察到的,从教育中得出的思考。
运用这些画面,培养大家 具有敢于面对挫折,在逆 境中做到独善其身,不同 流合污,敢于与丑恶势力 进行斗争,对今后的人生 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当今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这 种形势下,甘于清贫,少 有物质追求,对事业有较 高追求的思想境界是我们 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 在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结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丰富大 量的佛教艺术,特别是在佛教美术作品中,教育主题非常明确。这些作品提倡真 理, 反对邪见与偏执;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准则,不利欲熏心,损人利己、以 诚待人、不说谎话;对父母要孝顺等等„„总之,这些作品表现的是人间正义、诚 恳、谦让、奉献的美德。 综上所述,大家必须认识到:道德是人生活的行为准 则,同时道德随人的思想、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美术是一个包溶了很多 学科与知识的艺术,中国与国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中,有很多表现真、善、美的作 品。优秀的道德传统作后盾,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动力,随时随地、潜 移默化的影响自己和别人,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早期涂鸦是儿童视觉探索的最初阶段,它与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和审美本能密切相关。
很多研究者指出,很多文化背景下儿童和成人绘画作品中都会出现曼荼罗。阿伦 (Allan,1988)指出:“曼荼罗反映了保护墙的发展,保护墙是防御爆发和行为瓦解的 内部心灵手段。”荣格认为,曼陀罗构成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形象,象征着平衡和和谐。
基隆办过画展的画廊主阿德里安·希尔说道。 基隆说自己不想成为毕加索,他更希望自己是莫奈。广阔的田园、橙色的 天空、恬静的小路……他渴望像莫奈那样,用光与影的丰富色彩来继承唯美
的印象派画风。
• 毕加索年少时亦是人们公认的绘画天才,他自己却曾批判地说:“绘画领域是不存在神童的。那 些人们眼中的早熟的天才不过是年少时有才气,随着年龄增大,这种才气会逐渐消失。”儿童生 理学家杰克·博伊尔也说:“大部分八岁左右成名的画家、足球运动员等都难以将天赋持续到成年 阶段。”
的痴迷,他开始走向正常普通的社会生活。现在,31岁的 Stephen已经是能代表英国的艺术家。
仅仅通过记忆,他把10平方公里的伦敦的风景,画在4米的 纸上。通过直升机,仅仅15分钟的
飞行。他通过记忆,完成了那惊人的画作。即使很细微的部 分都被他清晰的画了出来。简直和
照相机一样!
2006年,他获得王室授予的勋章。自闭症的他,通过绘画 的才能,带给他充实的人生。但是,
• 父亲基斯说:“基隆画画只是因为他喜欢,他可以想画就画,想停就停。”作为基隆的家人,他 们并不在意长大后的基隆是否依旧热爱绘画,也不想给他任何压力。基隆除了爱画画,也热爱足 球,他将来的愿望是成为画家或足球运动员。他鼓励那些热爱绘画的人一定要坚持梦想,“永不 放弃,让自己的梦想笔直生长,不要使之成为空想。”
•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 求人不如求已。
•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 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 竹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 蝶。
•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在美术欣赏中是一幅较重要的作品,除了此画的独具匠心之外, 人物的神态表情也惟妙惟肖,特别是主要人物——韩熙载,学生们会发现他愁眉不展,似乎 在想国家大事,想的是如何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李唐《高逸图》画的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高 士,虽然看似活的潇洒大方,悠闲自由,但他与韩熙载的内心世界是一样的,都对国家大事 念念不忘,随时准备为国家鞠躬尽瘁。这是何等的高尚。
儿童从小摆脱俗流,避免罪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 顽石既有人性,花草也可生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 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王冕《墨梅图》中的题诗,简简单单一枝梅花把文人洁 身自好的品德表现得淋漓尽致。
• 郑板桥画的《墨竹图》,题诗为“不过数片叶,满纸俱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 截。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纸外更相寻,干云上天阙。”作者笔下根根挺拔不屈 的竹子不正是中国人品格的再现吗? 寄情于草木之间,使本无思想的花草具有人的 品格、美德、情操。中国人把梅、兰、竹、菊誉为花中四君子,分别赋予了中国人特 别是中国文人的性格,中国人借“四君子”表现自身的高风亮节,不与俗世同流合污, 也是对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的向往。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多么像一个个隐居山林 的文人墨客,他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游戈于山水之间,写诗作画,著书 立说,日子好不自在。但是往往由于政治的腐败,使得这些文人感到失落,惆怅。进 而形成了中国文人特殊、复杂的内心感情。
服这种不良教育的影响。
•
注意:让孩子自由画画,也是使孩子的心理获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孩子
内心的抑郁,心理上的负担,不会像大人那样通过和几个知心朋友谈谈心求得散
发,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绘画,特别是自由画,是孩子心理的自诉。孩子平时
无法表露的内心矛盾可以从中得到发泄,使心理负担减轻,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隐喻 • 二、使人感觉敏锐,提供训练人的潜能的题材和媒体 • 三、使其他事物变得生动,美术构成人的视野,捕捉了瞬间 • 四、发觉视觉含义,发展感知活力,打动人的情感,传递亲情制造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