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韶关市2020年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
韶关市2020年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 (6分) (2019高二下·鹤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左传》的叙事艺术童庆炳任何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面。
这是普通常识。
但在文学叙事中,就出现了两个时间:一个是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是讲故事人讲的时间。
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可以称为“故事时间”;讲故事人可以根据讲故事人的需要,把时间打乱,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讲,或把前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后面讲,这就是所谓的“文本时间”。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
《左传》中倒叙、插叙也有,但不是很多,“几大战役”的描写莫不按自然时间演进。
可能受中国叙事文学的开篇《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莫不如此。
为何《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呢?这主要是中国古代“尚农”,是一种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看重耕田种地,而耕田种地当然要对四时的更替特别敏感。
因为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
守时、顺时,是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所谓“不误农时”。
就是对于那些在精神领域活动的人来说,也明白“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道理。
这种从农业文明所滋长出来的文化观念,都不能不影响叙事文学对于事件演进时间的把握与运用。
即从守时到顺时,折射到文学叙事上则是更重视顺叙,认为顺叙最为自然,也最能为大家所接受。
《左传》和其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即使有倒叙的逆时间演进,也与西方神话、小说的那种倒叙的功能有所不同。
西方叙事作品擅长逆时的倒叙演进,把人带到一种令人震惊的、出人意料的状态中,由此造成强烈的悬念,出现惊心动魄的效果。
这就让人联想到西方人在大海上坐船来往做生意,此时还是风平浪静,突然风暴兴起,船只摇荡,甚至不幸沉没。
四川省2020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第一卷选择题〔27分〕【一】〔9分,每题3分〕1、以下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隐晦/毫无隐讳题名/金榜提名扶养/抚养子女B、大义/微言大意窜改/篡改历史处事/为人处世C、侦查/侦察敌情祈求/乞求施舍反应/反映问题D、拳术/玩弄权术驱除/祛除鞑虏退化/蜕化变质2、以下文字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在叙事性作品特别是小说中,关于雄浑之美是如何产生的,前人语焉不详....,依我看来,小说在雄浑,在内容上总是与一种严重的社会冲突或人与自然的冲突联结在一起,而在形式上往往与宏伟的结构休戚相关....。
前者,使人在惊心动魄的斗争面前对正义的力量、高尚的精神肃然起敬....;后者,那么使人好像面临巍峨的大厦而慨然兴叹....。
A、语焉不详B、休戚相关C、肃然起敬D、慨然兴叹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聘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②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悠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D、③②①④【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但它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烁着异彩。
它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不但可以维系人的心态平衡,而且可以使人的感情沸腾、升华,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马斯洛语)。
广东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4月综合能力测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广东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4月综合能力测试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由于年代久远,而与审美主体之间产生了种种隔阂,只有消除这些隔阂,才能把握文学经典的价值。
这就需要沟通当代读者与文学经典之间的交流渠道,对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整理、校勘、注释,对作家的生平、思想、性格乃至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进行考察研究。
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
一方面要求这种方法必须依据真实、充足的证据,同时也要注重推理的周延;二是应当承认科学思维也具有主观性,同样的材料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三是,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
所谓“曹学”应理解为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学问,关于作者研究,不仅需要,而且对于理解作品至关重要。
袁世硕先生指出:“研究作家对阐释其作品是有意义的,了解作家的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有助于察知其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创作特点。
因此研究作家应当有助于诠释作品……但丢开此目的,无限度研讨与其文学创作无关系的远祖、里籍、形貌、琐事,就无意义了。
”袁先生在正面肯定研究作家的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误,以期把包括作者研究在内的文学经典研究的目的锁定在对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上。
《红楼梦》的版本研究也至关重要,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对作品的意义的不同理解,甚至某个字词的细微差别,我们都应该认真辨析考证。
应力发表的《蘅芜苑对联探究:“才犹艳”还是“诗犹艳”》一文,对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即“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戚序本等版本的内容更符合文理和语法,且更能够表现宝玉的才情。
高2020级高三下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渝高中学高2020级高三下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张荣在《故宫经典》里说:“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
”他直接将“文玩”界定为“美”的“文房”“器物”。
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当是狭义的“文玩”,今天的“文玩”则是就广义来说的,今之“文玩”已成为“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刘岳曾言,“从字面来看,文玩’二字中‘文’者大约可拆分出三层意思:第一层指活动主体为文人士大夫;第二层指活动场所为文房;第三层指对象需文雅,涉及审美价值的判断;而‘玩’字既可作名词指玩物,也有动词玩赏、玩味之意。
故而‘文玩’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和低层次娱乐,而是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对象。
”他比较精准地揭示并阐发了“文玩”的审美本质。
步入新时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玩”发展环境发生巨变,公众对“文玩”的兴趣日渐浓厚、需求日益增长,“文玩”已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文玩”把玩主体发生更迭,由传统文人拓展为广大民众;“文玩”的品类、形态及其收藏、交易也均在发生深刻变迁,实用价值也逐渐被文化和把玩价值取代,“文玩”也随之实现了对自身“物”的属性的超越而演化为注入了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但是,它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文玩”之要即对雅致器物的赏玩。
任何一件“文玩”都应是一件完整的传统工艺作品,必须同时兼具内容、形式、技艺、材料“四美”,并在此基础上完美承载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美学思想。
“文玩”代表着玩家、藏家乃至社会、时代的审美意识,是尊崇传统、崇尚自然、礼敬人文的态度,是内省自觉、归属认同、渴求创新的符号,是悦心娱人、感染世人、引领时尚的欣赏。
2020届___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0届___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中国传统叙事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被历史叙事所占据,这阻碍了文学叙事的发展。
相比之下,西方有宏大的叙事作品如《荷马史诗》,而中国只有《左传》和《史记》等历史作品。
这种背景下,中西小说的文体产生机制也不同。
在西方,近代小说的产生源于史诗、戏剧、历史散文以及传奇等因素。
而在中国,小说文体的产生机制则受历史文体的影响更大。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存在“多祖现象”,但这些“多祖”所遗传的基因,从小说艺术构成形态着眼,则是多重文化和文体因素的共同构成。
尽管有多种不同的研究结论,但研究者们对中西小说文体发生的总体认识是相对一致的,即西方小说是文学的产物,而中国小说是历史的产物。
然而,既然中国的历史叙事在《左传》《史记》的时代就已经发展到那样高的水平,为何小说叙事却迟至唐代中叶才走向成熟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叙事并不能完全代替小说叙事,必须有待其他因素的介入,才能促使小说叙事从历史叙事中分离出来,走向自身的独立。
这种“其他因素”并不是简单地归结于与远古历史叙事共生并存的神话或子书,也不是文学内部其他文体的发展,而是一种富有威势与成效的外来因素。
在中国文明发展到唐代文化鼎盛时期,小说叙事的“多祖”因素,如神话和子书叙事,已经逐渐退隐幕后。
此时,宗教叙事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___叙事。
宗教叙事带来了与历史叙事完全不同的叙事形态,尤其是对叙事虚实观念的冲击,结束了《左传》《史记》以来的历史叙事统治地位。
这种外来因素促成了小说叙事的独立,也就是小说文体的独立。
本规划旨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高速、轨道系统等快速交通网络,是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大湾区还是中国国际化水平最高和全球投资最活跃区域之一,有众多世界级创新企业。
2020届湖北省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伦理”实际上是建基于“礼”这一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及其秩序之上的。
一般说来,“伦理”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秩序。
但在古代,这种“关系”有其特殊的内容:一是指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以及朋友之间具有双向义务的关系,也就是双方各以对对方的义务而成为“伦理”关系。
所谓“慈”“孝”“良”“恭”“仁”“忠”“惠”“顺”“信”等则是诸种双向义务的规范形式;二是指这种双向义务关系的构成以亲情、友情为纽带和基础,所谓“君臣关系”则是“父子关系”的延伸。
第三,除了“朋友”一伦,其他以亲情为纽带的关系都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上下尊卑等差的,体现了传统“伦理”既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特点。
由此可见,“伦理”作为一种“关系”的实体存在,不是任意的。
没有血缘亲情关系就不构成家庭伦理,没有友情关系就构不成朋友伦理。
但在中国古代,虽有血缘亲情关系,如没有上下、尊卑之别,也不构成“伦理”关系。
传统“伦理”的这种结构,其实就是“礼”。
而正是这样一种“礼”制型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和秩序,即所谓“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之“伦理”,首先是指具有宗法性的“家庭”“家族”,由之而延伸为一个等级有分的社会关系及其秩序,借用黑格尔的话也就是一个“伦理实体”。
而正是这样的“伦理实体”,规定了处于这一宗法伦理实体的各个角色的各种规范形式的道德义务,从而成为宗法“道德”的基础。
河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答案(PDF版)
内
容
基 础
20 分
等 级
表 达
20
分
发特 展征 等 20 级分
一等 (20-16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二等 (15-11 分)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语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A 项“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表述不严密,原文“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仅指《离骚》。B 项“人民……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于文无据。D 项因果关系颠倒) 2.D(“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表述不严谨,以小见大只是盛唐气象的特点之一,参见原文“它夸大到‘白发 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 3.A(“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错,据原文,盛唐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不同, 《楚辞》的风格与盛唐风格不同,因此 A 项的判断错误) 4.D(原文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5.C(“东部沿海一带省市投资案例数明显高于中部、西部”不准确,东部沿海的福建、山东、天津的投资案例数 比几个内地省市低) 6.①加速建立与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相匹配的高质量基础研究体系和基础研究支撑体系。②培养大批德技双馨 的高水平辅助人员和高级工匠,以及科技创新管理人才。③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加强科技研发的全球合作。(每 点 2 分) 7.B(“对家乡媚富、附势、刻意逢迎的歪风邪气的深恶痛绝”这一分析不恰当,属于过度解读。“只要听说他回来 了,片刻工夫小车就会鱼贯而来,不是接他吃饭,就是请他看项目啥的”这些叙述,表明县里、乡里的领导干部有 求于他,即希图在大城市致富的他能回乡投资、捐助之类,这并不能视为“歪风邪气”) 8.①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通过司机小徐的介绍,表现老板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助力的奉献精神。②用个性化 的语言描写揭示人物个性。如通过老板与小学校长匡四的对话,表现老板的淳朴、厚道、善良、感恩等品质。 ③用精当的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结尾写老板对寒夜里的灯光鞠躬的细节,表现他对老友前小学校长匡 四的感激与钦敬之情。(每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以“寒夜灯光”为题,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环境氛围。②以“寒夜灯光”为题,隐喻小说着力刻画的小学 校长匡四坚守乡村,为孩子们奉献余热,为乡村教育添光的可贵品质。③以“寒夜灯光”为题,暗示小说主题意蕴, 讴歌心系乡村发展、不忘本,默默奉献的精神。④“寒夜灯光”感动、鼓舞着老板,令他对匡四油然而生钦敬之情 与效仿之意,以之为题,隐喻匡四与老板这两类人本色、朴厚的家乡情,丰富了小说内涵,更给读者以启示与鼓 励。(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原文标点: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琕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 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 11.A(“请假回家”错,应是离职居家) 12.C(“他在豫州任职时”错,与原文“其在边境”不符) 13.(1)现在寡不敌众,势必被屠杀灭绝。各位虽然没有背叛之心,可是你们的老父老母怎么办呢?(得分点:侔、二 心、其、如……何,各 1 分,大意 1 分) (2)我承受大的恩惠,还没有获得报答的机会,现在又承受了特殊的恩惠,应当和你用忠心和全力献出自己的力量 啊。(得分点:大造、荷、泽、效,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题(扫描版)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题(扫描版)2020届高三三省六校联考参考答案1.A (B项,原文是“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特别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而不是“直接体现”。
C项,“认识事物时越模糊就会越接近事物的原貌”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其实,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糊化更接近事物整体的本来面貌,而有时候越清晰越有可能对事物的认识片面”,“模糊化”不能等同于“认识事物时越模糊就好”,选项曲解文意。
D项以偏概全。
故选A)2.D 本题D项,“是为了论证科学模糊学理论的正确性”错误,第四段的观点句是“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选项应该为“是为了证明中医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
故选D。
3.A “更具优势”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比较优劣高下。
故选A。
4.B“因而……危险程度很高”错误,没有依据,如并非所有“流感”都危险程度高,“不大容易为人类所控制”与原文的“过去基本消灭或已被人类控制但由于抗药性或公共卫生措施的消弱而重新出现”也不一致。
故选B。
)5.A“这说明我国传染病防控已经可以独立自主,不再需要依赖外国”错误,原文“结束了中国流感疫苗株依赖国外提供的历史”,“在防控H7N9禽流感病毒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表现出领先国际的水平”只能说明防控H7N9流感的成就,不能说明整个防控体系,且二者不在同一层面。
故选A。
6. ①材料一来源于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以事实说话,列举数字,准确具体。
②材料二通过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诠释等方式,来突出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
③材料三的信息主要涉及的都是2018年已发生的事实,体现了真实性。
④材料四记叙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各国政要等人的话,体现真实性。
(答出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7.(3分)C(梁小青的离开有着复杂的情感和心理,且“知难而退”与前文她想要演铁梅表现出的坚定执著性格相冲突;据原文,她的离去既在作者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
浙江省2020考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旻字,完成2,3题。(5分)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祝融是舊乎敏中的炎黄后裔。然而翻看更多的史料,就会发现高贵的祝融 其实是个官名。[甲】《国语》有此记载:“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 '祝融,,其功大矣。"可见“祝融"是官职,负责掌管用火事宜。这在《汉书•五行志上》中得到了印证:“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驻华大使馆举办。瑞士一直以其风景优美著称。然而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留守村庄出 现,大量的土地也随之荒芜。如何找到新的产业,找到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6年3月,经许建初发起,在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学者的共同倡议下,以2002年成立的''山地 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 研究所、世界农用林业中心和红河县人民政府携手打造了山地未来国际合作平台,旨在通过与国际合 作伙伴的合作,特别是和瑞士伯尔尼大学的合作,创造和分享创新的解决方案,探索山区和山地居民 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人类认识山地,利用和改造山地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对山地的描 述。以后的《管子•地员》《汉书•地理志》和《徐霞客游记》等都有翔实的对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的记载。对山地的综合研究是20世纪中期才开始的。1968年,国际地理联合会成立高山地生态学委 员会。国际山地学会于1980年9月成立,翌年5月正式出版《山地研究与开发》学术性刊物。这些都 标志着世界山地研究已表面的1/4,居住着世界12%的人口,山地生物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 富,提供了全球40%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山地生态系统由于海拔高度、坡度与坡向变化,以及造山 运动等地质活动,也成为地球上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山地处于全球•变化的最前沿,深受气候变 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与恶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山地也因此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 热点地区与生态治理的关键地区。
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普及,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也得到了新的应用及传播。
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受到大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以传统诗词名篇配乐为主,新歌词创作为辅,体现出“新旧结合”“新旧共生”的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催生了新的诗词体式的出现,这对于诗词当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这些节目降低了诗词欣赏的门槛,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
节目中,作为内容的诗词与多种传播形式呈现出互动关系,体现出以下两大创新点:首先,诗歌与音乐再次紧密结合,呈现出“万口相传”的盛况。
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与音乐密不可分。
《诗经》《乐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民间歌谣。
经过文人的改造,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得以提升,从而获得更广泛传播并经典化的可能。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诗与乐,从一开始就是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
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由经典传唱人用“新声”重新演唱旧词,使得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进。
其次,明星与素人共同登台,展示出诗词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经典传唱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老一辈歌唱家、青春偶像等专业人士,也有外籍友人、大学教授、乡村教师、残障人士等业余人士。
这些传唱人将各自独特的人生际遇及生命体验融入了诗词中。
“新旧结合”还催生出新的诗歌体式。
如青少年中影响力很大的“古风”体。
此类歌曲声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
2020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目标版
2019届高三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的实现上。
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
比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
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模型。
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却可以不断追求。
这种追求,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主体人格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过程,体现在实践中则是进取精神在积极入世中高扬的过程,进而最终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传统哲学的认知意识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是深厚的自省自律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这种探求进而体现为对行为和规范的自省,对品德与学识的自觉。
传统文化致力于对社会文明进程中人性本真丧失的批判,致力于对生活世界进步而意义世界蜕变的批判,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大哲学终极命题,不断批判“小我”,成就“大我”;不断批判“自我”,成就“本我”;探求实现“本我”“真我”“大我”之终极路径。
主体与客体在认知上的和谐、在相处中的交融,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
主体与客体不是尖锐对立的两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存在,而是一种“和”的“存在”和“存续”。
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
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段时间,随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围绕垃圾分类出的新服务、新产品也成为热点,催生了“垃圾分类师”这一新兴。
线上接单、上门代收、代为分类……一名勤奋的垃圾分类师,收入颇为可观,也激发起人们对新兴职业群体的。
除了垃圾分类师之外,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不少新兴职业,如食品造型师创客指导师、旅游体验师、健康管理师等等。
新职业彰显了人们丰富多样的生活,更折射出社会发展的新活力。
新职业的出现与发展,( ① )。
一大批新职业应运而生,是基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对年轻一代来说,更多的职业类型,他们在发展空间上有了多元选择,得以在个人兴趣与成长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
就此而言,( ② )。
可以说,新职业中蕴含了发展新机遇,体现了新的就业观,为更多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衍生工作猎奇日益B.派生工作好奇逐步C.派生职业猎奇逐步D.衍生职业好奇日益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得益于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也是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②新职业不仅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B.①得益于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也是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②新职业不仅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C.①得益于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也是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的重要标志②新职业不仅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D.①得益于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也是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的重要标志②新职业不仅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年轻一代来说,更多的职业类型,得以在个人兴趣与成长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他们在发展空间上有了多元选择。
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试卷 语文试卷 (四)(含答案)
1【原创】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下学期四月考试卷高三语文(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轻人喜爱经典老剧,痴迷于回头看,构成了一道颇具意味的文化景观。
从心理层面解读,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不少人意欲摆脱压力、逃离现实,产生了浓郁的怀旧情结,对观众而言,经典老剧除了带来故事和文学上的双重享受,对提升审美有着一定帮助,还能勾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引起大众的文化共鸣。
在观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感、满足感。
弹幕中经常出现的“童年记忆”之类的评论,便或多或少体现了这种心态。
除了怀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受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认可与执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视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黄金时代。
彼时,作品教量相对有限,刷本底子往往较好,拍摄过程中通常全神贯注、不计成本,在讲究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也在观赏性上做出了诸多努力。
这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第一版“四大名著”影视剧的品质保障。
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经得起推敲,能够体现幽微人性和生活温度,即便经过时间冲刷,也仍值得一品再品。
这反映出经典老刷历久弥新的价值、强而有动的穿透力。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影视文化消费逐渐从最初的稀缺匱乏走向富余过剩。
影视作品的“流水线”“快餐化”生产随之而来,这种方式追逐的是快产快销,而难以有当年敢打敢拼、精益求精的精神。
创作心态、社会文化土壤等因素,都对作品质量有着一定影响。
六安市2020年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A卷
六安市2020年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1. (16分) (2017高三上·三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
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
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
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
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
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
大学教育能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却演变成为撕书直播。
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版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 (6分) (2017高一下·辽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
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
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据《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以少府为例,工师为手工业作坊的负责人,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还传授技艺,监督工匠操作、产品质量检验等。
检查产品质量,要求“必功致为上。
”(《吕氏春秋·孟冬纪》)。
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以瓷器工匠为例,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
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作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今年以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需。
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B . 工匠虽然在我国古代的社会地位不高,却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C . 中国古代能够涌现出一批批艺术精品,是因为古代的工匠们都是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D . “工匠精神”切中时弊、符合时需,所以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中国工匠制作玉器时的那种“如琢如磨”,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B . 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中国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这种制度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C . 秦朝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光有惩罚规定,还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D . 秦朝能够制造出一大批精湛的艺术品,与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管理制度密切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顶是()A . 中国比西方更早建立起各种具体而严格的工匠制度,也一直具备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
B . 陶瓷界的厂家都坚守“仿品不能当真品卖”的传统。
这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C . 中国历朝历代能不断产出精品,能不断铸就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这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 . 只要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Made in China”必将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际签。
2.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追风筝的人(节选)①卡勒德·胡赛尼②“把风筝给我!”阿塞夫挥舞着拳头。
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
“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我停止了观看,转身离开了那条小巷。
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手腕流淌下来。
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
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
我意识到还有别的东西。
我在流泪。
就从刚才那个屋角,传来阿塞夫的狂笑。
我仍有最后机会可以做决定,一个决定我将成为何等人物的最后机会。
我可以冲进小巷,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他过去无数次为我挺身而出那样——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后果。
或者我可以跑开。
结果,我跑开了。
我逃跑,因为我是懦夫。
我害怕阿塞夫,害怕他折磨我。
我害怕受到伤害。
我转身离开小巷、离开哈桑的时候,心里这样对自己说。
我试图让自己这么认为。
说真的.我宁愿相信自己是出于软弱。
因为另外的答案,我逃跑的真正原因,是觉得阿塞夫说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
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
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我还来不及抑止,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来: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我沿着来路跑回去,回到那个空无一人的市场。
我跌撞上一家小店铺,斜倚着那紧闭的推门。
我站在那儿,气喘吁吁,汗水直流,希望事情并没有变成这个样子。
约莫隔了十五分钟,我听到人声,还有脚步声。
我躲在那家小店,望着阿塞夫和那两个人走过,笑声飘过空荡荡的过道。
我强迫自己再等十分钟。
然后我走回到那条和冰封的小溪平行、满是车辙的小巷。
我在昏暗的光芒中眯起眼睛,看见哈桑慢慢朝我走来。
在河边一棵光秃秃的桦树下,我和他相遇。
他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
那是我第一眼看到的东西。
时至今日,我无法扯谎说自己当时没有查看风筝是否有什么裂痕。
他的长袍前方沾满泥土,衬衣领子下面开裂。
他站着,双腿摇摇晃晃,似乎随时都会倒下。
接着他站稳了,把风筝递给我。
“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
”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
哈桑伸手用衣袖擦擦脸,抹去眼泪和鼻涕。
我等待他开口,但我们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在消失的天光中。
我很感谢夜幕降临,遮住了哈桑的脸,也掩盖了我的面庞。
我很高兴我不用看着他的眼睛。
他知道我知道吗?如果他知道,我能从他眼里看到什么呢?埋怨?耻辱?或者,愿真主制止,我最怕看到的:真诚的奉献。
所有这些里,那是我最不愿看到的。
他开始说些什么,但他有点儿哽咽。
他闭上嘴巴,张开,又闭上,往后退了一步,擦擦他的脸。
就在当时,我几乎就要和哈桑谈论起在小巷里头发生的事情来。
我原以为他会痛哭流涕,但,谢天谢地,他没有,而我假装没有听到他喉咙的哽咽,就像我假装没有看到他身上的伤口一样。
也假装没有看到,从他的伤口上滴下的血滴,它们滴下来,将雪地染成黑色。
“老爷会担心的。
”他就说了这么一句。
他转过头,蹒跚着走开。
事情就如我想象的那样。
我打开门,走进那烟雾缭绕的书房。
爸爸和拉辛汗在喝茶,听着收音机传出的噼里啪啦的新闻。
他们转过头,接着爸爸嘴角亮起一丝笑容,他张开双手,我把脸埋在他温暖的胸膛上,哭起来。
爸爸紧紧抱着我,不断抚摸着我的后背。
在他怀里,我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那感觉真好。
【注】①节选部分背景: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小说中“我”(阿米尔少爷)的助手是“我”的仆人兼儿时唯一关系亲密的玩伴哈桑。
“我”为了赢得爸爸的欢心,要在这场斗风筝比赛中获胜。
在斗风筝过程中,“我”成功割断对手的风筝线赢了比赛,但要取得最终胜利还要捡到那只最后掉落的风筝。
哈桑全力以赴替“我”去捡风筝,却遭到了阿塞夫等人的欺辱。
②卡勒德·胡赛尼,美籍阿富汗作家。
③哈扎拉人是在阿富汗长期受到普什图人歧视甚至迫害的少数民族,小说中哈桑就是哈扎拉人,而“我”是普什图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小说中“那条和冰封的小溪平行、满是车辙的小巷”以及哈桑身上滴下来的血“将雪地染成黑色”的描写,都暗示了我和哈桑之间往日亲密关系的破裂。
B . 起初“我”因懦弱而不敢去救助哈桑,但在矛盾纠结中“我”意识到其实是自己内心认定哈桑理应为“我”赢回爸爸付出代价,因为他是哈扎拉人。
C . “我”与哈桑相遇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哈桑手里拿的那只蓝色的风筝,我没有去查看风筝是否有裂痕,因为我看到了哈桑沾满泥土的长袍和开裂的衣领。
D . 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重点刻画了“我”面对一直对“我”真诚奉献的哈桑被欺辱,却不敢为他挺身而出的复杂而激烈的内心活动。
(2)哈桑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小说节选部分的结尾处写到:“我把脸埋在他温暖的胸膛上,哭起来”,“我”为什么哭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3. (11分) (2017高二上·赤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焦继勋字成绩,许州长社人。
少读书有大志,尝谓人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取万户侯。
岂能孜孜事笔砚哉?”遂弃其业,游三晋间为轻侠,以饮博为务。
晋祖镇太原,继勋以儒服谒见,晋祖与语,悦之,留帐下。
天福初,授皇城兼宫苑使,迁武德使。
安重荣反镇州,安从进自襄阳举兵为应。
晋祖命继勋督诸将进讨。
至唐州南,遇从进军万余,设伏击败之,禽其牙将安洪义、鲍洪等五十余人,得山南东道印,从进单骑奔还。
从进弟从贵率兵千余人,援均州刺史蔡行遇,继勋杀其众七百,生禽百,获从贵,断腕放入城中,从进自此不能复镇。
继勋以功就拜齐州防御使。
少帝即位,从进平,藉继勋威名镇之,徙襄阳防御使。
西人寇边,朝议发师致讨,继勋抗疏请行,拜秦州观察使兼诸蕃水陆转运使。
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
及周祖举兵向阙,继勋奉隐帝逆战于留子陂,战不利,遂归周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