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课件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deb9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1.png)
渔歌唱晚
渔歌四起,由远而近, 渔翁们在归途中悠然自得地边摇边唱着丰收的歌谣 。 表现出人们兴奋、欢乐的心情。
洄澜拍岸
渔舟破水、波涛拍岸, 乐曲速度不断加快,旋律气势磅礴。
乐队奏出起伏不断的旋律描写划船动作,
筝始终模仿水声由低而高划奏,
生动地刻画了归舟破水的意境。
欸乃归舟
尾声
结尾处速度渐慢,力度渐弱,直至消失。 表现了归舟远去,春江更加宁静, 令人回味无穷。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复主题旋律(即“合尾”)
彭修文 (1931年2月7日-1996年12月28日)
湖北武汉人, 中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奠基人 之一。 他改编创作的乐曲多达五百多首, 包括咱们耳熟能详的《春江花月夜》、《步步高》、《彩 云追月》等。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 江
花
八八
年年
月级
级
夜
《夕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鼓》 又名《浔阳琵琶》
春滟 江滟 潮随 水波 连千 海万 平里 ,, 海何 上处 明春 月江 共无 潮月 生明
江西九江市---江景
浔阳
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共分为八个乐段 江月花水渔洄欸尾 楼上影深歌澜乃 钟东层云唱拍归声 鼓山台际晚岸舟
引主 子题
旋 律
江楼钟鼓 引子及主题
音乐描写了夕阳映江面、微风涟漪的 优美景色。这是整首乐曲的基础
月上东山
优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协调的色彩。 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 , 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情景。
阵阵清风吹皱一江春水,
葱葱花木掩映月色朦胧的画面,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课件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fd794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f.png)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诗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 景色相互渗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意境的营造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深 邃、悠远、空灵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江花月夜的 美景之中。
运用典故,含蓄蕴藉
典故的运用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追求真理与自由精神
1 2
对真理的追求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 景象和人生经历,探讨真理的内涵和意义。
自由精神的体现
诗中的自由精神体现在对自然和人生的超越性思 考中,诗人追求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精神自由。
3
反抗现实与追求理想
诗人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表达了一种反抗现实、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 。
01
02
03
场景设置
开篇即景,以春江、花、 月为主体,构建了一幅宁 静优美的夜景图。
情感抒发
诗中通过描绘美景,逐渐 引出游子和思妇的离情别 绪,情景交融,富有感染 力。
哲理思考
在情感抒发的基础上,诗 人进一步提出对人生和宇 宙的哲理思考,深化了诗 歌主题。
描绘春江夜景之美
春江之景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江潮 水、海上明月的壮丽景象,使人
强调关键信息
通过添加动画效果,如放 大、变色等,突出展示关 键信息和重点内容。
丰富视觉效果
运用多种动画效果和切换 方式,增加课件的视觉冲 击力和观赏性。
配合音乐,提升感染力
选用古典音乐
选择与《春江花月夜》诗意相契合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 造出优雅、宁静的氛围。
诗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 景色相互渗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意境的营造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深 邃、悠远、空灵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江花月夜的 美景之中。
运用典故,含蓄蕴藉
典故的运用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追求真理与自由精神
1 2
对真理的追求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 景象和人生经历,探讨真理的内涵和意义。
自由精神的体现
诗中的自由精神体现在对自然和人生的超越性思 考中,诗人追求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精神自由。
3
反抗现实与追求理想
诗人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表达了一种反抗现实、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 。
01
02
03
场景设置
开篇即景,以春江、花、 月为主体,构建了一幅宁 静优美的夜景图。
情感抒发
诗中通过描绘美景,逐渐 引出游子和思妇的离情别 绪,情景交融,富有感染 力。
哲理思考
在情感抒发的基础上,诗 人进一步提出对人生和宇 宙的哲理思考,深化了诗 歌主题。
描绘春江夜景之美
春江之景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江潮 水、海上明月的壮丽景象,使人
强调关键信息
通过添加动画效果,如放 大、变色等,突出展示关 键信息和重点内容。
丰富视觉效果
运用多种动画效果和切换 方式,增加课件的视觉冲 击力和观赏性。
配合音乐,提升感染力
选用古典音乐
选择与《春江花月夜》诗意相契合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 造出优雅、宁静的氛围。
《春江花月夜》课件
![《春江花月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59ea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7.png)
PART 04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REPORTING
唐代文化精神体现
唐代盛世气象的展现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 为描绘对象,展现了唐代盛世时期繁 荣昌盛、开放包容的社会风貌。
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诗中通过对离情别绪的抒写,表达了 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 以及对人类命运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 考。
月夜意象
月光洒满江面,营造出静 谧、唯美的氛围,引发人 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 求。
花草意象
江畔花草繁盛,既展现了 春天的生机,也寄寓了诗 人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离情别绪
诗歌中透露出淡淡的离愁和别绪,表 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人生感慨
意境深远
诗歌以春江月夜为背景,将离情别绪 、人生感慨融入其中,营造出深远而 悠长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 深深的怀念和留恋。
代性的文学作品。
讨论主题3
探讨《春江花月夜》在现代教育 中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
养的作用。
分享交流
分享1
01
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是李白,他的《将进酒》、《庐山谣》等
诗篇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分享2
02
杜甫是我非常欣赏的唐代诗人,他的《春望》、《兵车行》等
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分享3
03
《春江花月夜》课件
REPORTING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特色及成就 •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 知识拓展:唐代其他优秀诗篇介绍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答疑
目录
PART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REPORTING
张若虚生平及成就
《春江花月夜》优秀课件
![《春江花月夜》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7960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6.png)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光影效果
诗人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来塑造春江夜景。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中, 通过“江天一色”表现天空与江水的融为一体,再以“皎皎”形容月光的皎洁,凸显出月 夜的静谧与纯净。
形态描绘
诗人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细腻描绘,使春江景色更加生动。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皆似霰”中,以“宛转”形容江流的曲折蜿蜒,再以“花林”和“霰”比喻月光下的花树 ,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景象。
1 2
象征美好与纯洁
花和月作为自然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 好、纯洁的象征,被用来寄托人们的理想与情感 。
诗词歌赋中的常见意象
花和月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被众 多文人墨客用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人生、爱 情的独特见解。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3
花月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后世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
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 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 和情感,抒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感
慨。
象征手法
唐代诗歌还常常采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象征性 描写,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2024/1/26
20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推广起到 了重要作用。
3
张若虚生平及代表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 ,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光影效果
诗人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来塑造春江夜景。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中, 通过“江天一色”表现天空与江水的融为一体,再以“皎皎”形容月光的皎洁,凸显出月 夜的静谧与纯净。
形态描绘
诗人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细腻描绘,使春江景色更加生动。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皆似霰”中,以“宛转”形容江流的曲折蜿蜒,再以“花林”和“霰”比喻月光下的花树 ,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景象。
1 2
象征美好与纯洁
花和月作为自然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 好、纯洁的象征,被用来寄托人们的理想与情感 。
诗词歌赋中的常见意象
花和月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被众 多文人墨客用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人生、爱 情的独特见解。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3
花月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后世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
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 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 和情感,抒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感
慨。
象征手法
唐代诗歌还常常采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象征性 描写,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2024/1/26
20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推广起到 了重要作用。
3
张若虚生平及代表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 ,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72207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3.png)
深厚。
意
全 • 景物描写的主体
象
小 结
诗 • 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灵 • 哲理思考的凭借
魂 •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春 月下之景 江 花 月下之理 月 夜 月下之情
全诗小结
月色清凉 月色朦胧
画意
春江花月图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哲理
月下沉思图
诗情
思妇怀远图 游子思归图
感情基调 哀而不伤
月与人可亲不可近,恋人对月海 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 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 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 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 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 诗人为何如何钟情于月亮呢?或许, 他们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 方可以看到同样的月亮,觉得月亮可 以超越时空,所谓“天涯共此时”, 就是这个道理。
“生”具有欣欣向荣的灵性、 活力,明月与潮共生,本身皎洁 ,又兼有大海的磅礴气势,赋予 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凸 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极富 动感,有声(水)有色(月) ,景象壮 观,幽美邈远。
“生”后才能有下 一句月光闪耀千万里 远,又有哪一处春江 不在明月的朗照之 中?!呈现了万里阔 大的时空,同时,眼 界之大,胸襟之大, 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宇 宙观。
何 滟海春 处 滟上江 春 随明潮 江 波月水 无 千共连 月 万潮海 明 里生平 。 ,。,
在江面上的一轮孤月,面对 江天一色的辽阔之境,产生了江 阔似海的感觉。海在这里是虚指, 增添了全诗恢弘的意境。
景
中
之 月
2、为什么用“生”不用“升”?
何 滟海春 处 滟上江 春 随明潮 江 波月水 无 千共连 月 万潮海 明 里生平 。 ,。,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课件(共23张PPT).ppt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课件(共23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ad969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0.png)
江 无
月 共
升
江限西还成照还镜月胜流相照月不似月潮
树路斜家文君来台楼愁水似人轮见霰明生
2.请同学们合作讨论:全诗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可概括为哪几幅图景?
春 月下之景 江 (1—8)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画意
花
月下之思 (9—16)
人生短暂 宇宙永恒
哲理
月 夜 月下之情
(17—36)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美景: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 白沙不见。 意境:空阔纯净、幽美静谧、朦胧恬静。 情感: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
生发,一个“连”字由实及虚,勾勒出 一幅空旷辽远、壮丽奇幻的春江月夜的 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 “海”是虛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 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 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悠 悠
何 人
穷 已
见 月
纤尘月觉飞
芳 甸
万 里
海 平
悬
落 落碣江可鱼愿捣应何青但江江皎汀月何海
月 摇
石 潇
潭 落
月怜春 龙潜
逐 月
衣 砧
照 离
处 相
枫 浦
见 长
月 年
月 何
皎 空
上 白
照 花
处 春
上 明
月
情 满
湘 无
月 复
斜半不 跃水
华 流
上 拂
人 妆
思 明
上 不
江 送
年 望
年 初
中 孤
沙 看
林 皆
意象:春、江、花、月、夜
景物美 美 哲理美 完美融合
情感美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课件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f654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3.png)
《春江花月夜》创作背景
春江之景
诗中描绘的春江景色如诗如画 ,富有生机和活力,为诗人创 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离别之情
诗中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和 留恋之意,反映了诗人内心的 感受和思考。
宇宙意识
诗人在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时,融入了对宇宙人生的深刻 思考和感悟,使得诗歌具有了 更深远的意境和内涵。
02
《春江花月夜》ppt优秀课件
汇报人:
2023-12-24
目
CONTENCT
录
• 诗人张若虚及作品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 艺术特色探讨与鉴赏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唐代其他相关诗歌介绍 • 互动环节:学生朗诵表演及课堂讨
论
01
诗人张若虚及作品背景
张若虚生平简介
初唐诗人
读者产生共鸣。
情感真挚
诗人借助春江、花、月等意象, 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深眷恋和
无尽思念。
诗意悠长
运用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诗句, 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的艺术氛围。
人生哲理思考启示
宇宙意识
诗人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深 刻思考。
生命价值
在感叹生命短暂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珍视。
突破传统
诗中打破了传统的诗歌创作模式,采用了以景寄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感人。
对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诗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
04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体现
离别相思之情表达
情景交融
通过细腻入微的景物描写,将离 情别绪和相思之苦融入其中,使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22c8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6.png)
结构艺术
总结词
层次分明、构思巧妙
总结词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详细描述
春江花月夜的结构艺术表现在层次分明、构思巧 妙上。全诗按照“景-情-理”的顺序展开,先描 绘春江月夜的美景,再抒发离情别绪,最后阐述 人生哲理,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详细描述
诗的首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与尾句“落月摇情满江树”相互呼应,形成了一 个完美的闭环。这种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使得全 诗结构严谨,更加具有整体感。
03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语言艺术
总结词
语言优美、音韵和谐
详细描述
春江花月夜的语言艺术表现了诗歌的 音韵美和节奏感。诗人通过运用平仄 、韵脚和音韵的转换,创造出和谐、 悦耳的旋律,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 ,富有音乐性。
语言艺术
总结词
用词精准、形象生动
VS
详细描述
诗人用词极为精准,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 含义,且形象生动,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 联想。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 潮生”一句,通过“潮水”、“明月”、 “潮生”等形象生动的词语,描绘出一幅 壮观的春江月夜图。
文化氛围
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为诗歌创 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张若虚身处这 样的时代,深受文化氛围的熏陶,为 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个人背景
生平简介
张若虚,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关于他的生平 资料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生活在唐代中期,见证了唐代的繁荣。
创作风格
张若虚的诗歌以文采华丽、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在唐代广为流传,对后世 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目录
• 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 • 春江花月夜的诗意解析 •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 春江花月夜的影响与评价 • 春江花月夜的朗诵技巧与欣赏 • 春江花月夜的拓展思考
《春江花月夜》课件
![《春江花月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a0dc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0d.png)
⑰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⑱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⑲相闻:互通音信。 ⑳逐:追随。月华:月光。 ○21文:同“纹”。 ○22闲潭:幽静的水潭。 ○23碣(jié)石潇湘: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潇 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4乘月:趁着月光。 ○25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接下来“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 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 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裴回”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 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 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 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 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 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 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 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 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离别的景物、 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 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 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整体赏析
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 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 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 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c2349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01.png)
月光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安静的水潭
完结、结束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月亮缓缓下沉
的样子
波纹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换成你
们班同
学的头
像
那你写得这首诗是宫廷诗吗?
哈哈哈,你小子还知道宫廷诗,不错哟我的《春江花月夜》可不是
传统的宫体诗。宫体诗常拘泥于宫廷艳情,辞藻虽华美,却往往少了
真情实意与深刻内涵。我的诗,以春、江、花、月、夜之景,抒人生
之感慨,探宇宙之奥秘,情韵悠扬,意境高远,有别于宫体诗之狭隘。
交个朋友
我喜欢在春江花月的夜晚漫步,那滔滔的江水、皎洁的明月、
缤纷的花朵,总能引发我无尽的思绪。我试图用文字去捕捉那
些稍纵即逝的美妙瞬间,去探寻人生的奥秘和宇宙的无穷。
也许你们会觉得我的诗有些深奥,但那都是我内心最真实的
感受。希望你们能从我的诗中,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到
人生的多样。
换成你
们班同
学的头
像
《春江花月夜》学起来!!!️
贰
读首好诗
(一)明确字词
《春江花月夜》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
课前游戏
飞花令
主题是月
课前游戏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27张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67b6bf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2.png)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清末•王闿运《王志•论唐诗诸家源流》)
❖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
赎》)
内容分析:
(一)第1-8句,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 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景物美
(二)第9-16句,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 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 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花落闲潭 月落江潭 无限路
摇情
游子想家
游子的青春、幸福、憧 憬流去(惜春)
衬托凄苦寂寞之情
无限的乡思
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 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 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 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艺术特色
1.结构上,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 又以月、江为主,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 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 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 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 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月 亮的升降带动景物的转换、感情的起伏和韵律的改变。
怜悯之情 (作伴、解愁) 思妇惆怅、迷惘
无法传递音讯
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思念,相爱的人 总是心灵相通的,在外漂泊的游子,好像 收到了月光寄来的相思,同样也在思念着 家中的思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月落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
赎》)
内容分析:
(一)第1-8句,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 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景物美
(二)第9-16句,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 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 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花落闲潭 月落江潭 无限路
摇情
游子想家
游子的青春、幸福、憧 憬流去(惜春)
衬托凄苦寂寞之情
无限的乡思
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 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 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 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艺术特色
1.结构上,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 又以月、江为主,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 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 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 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 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月 亮的升降带动景物的转换、感情的起伏和韵律的改变。
怜悯之情 (作伴、解愁) 思妇惆怅、迷惘
无法传递音讯
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思念,相爱的人 总是心灵相通的,在外漂泊的游子,好像 收到了月光寄来的相思,同样也在思念着 家中的思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月落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课件 (共21张PPT).ppt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课件 (共21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dc96b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d.png)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全诗 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三大层次。
春
月下之景
江
花
月下之思
月
夜
月下之情
月色无垠 月光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画意 哲理 诗情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 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可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 炼字等方面入手。
——李白《把酒问月》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 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清幽明净 幽僻冷寂
壮阔苍茫 明丽清新 高远深邃
苍凉悲壮 萧疏凄寂 淡雅幽远
闲适恬淡 安谧美好 清冷幽静
春江花 月夜
唐 · 张若虚
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全诗 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几个层次?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462d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f.png)
注释
对诗歌中的难词、生僻字进行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更好地理解诗 歌内容。
2024/1/24
9
诗歌意境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境描绘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 春江、花林、明月等诗歌中的意象, 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 景。
审美体验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 等方面进行审美体验,感受诗歌的美 感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和审美能力。
2024/1/24
抒发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情景 兼融,韵味深长。
16
人生哲理思考
情景兼融,哲理深邃,深刻反映 了社会离乱、人生短暂、宇宙无
穷等哲理。
2024/1/24
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 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和留恋,以及 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中采用了离情别绪、人生感慨 、宇宙意识等题材,将诗情、画 意、哲理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2024/1/24
21
跨文化背景下诗歌传播和影响
《春江花月夜》在东亚文 化圈的影响
作为一首经典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在东 亚文化圈(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有着 广泛的影响。可以探究该诗在这些国家的传 播历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以及对该地 歌的比较
2024/1/24
问题二
诗人通过《春江花月夜》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主题 ?你如何理解这些情感和 主题?
问题三
请分析《春江花月夜》中 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24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2024/1/24
01
分享一
在阅读《春江花月夜》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春江、花、月、夜等自然元素描绘得栩栩如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3f56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f.png)
主题与思想
主题
诗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 对人生的思考。
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 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03
春江花月夜的创作风格
古体诗的传承与发扬
古体诗的优美传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继承了古体诗的优美传统,运用 对仗、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现了古体诗独特的艺术 魅力。
文化价值
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 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 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诗词赏析的实践与运用
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和实践写作技巧,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 读水平。
教学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春江花月夜等经典文学作品引入课堂,通过 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水平。
04
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与赏析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细读文本,分析意象
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特点及 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
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细 致的文本分析,可以把握意象的内涵和寓 意。
感受语言韵味
对比分析
诗词的语言具有韵律和节奏,通过感受语 言的韵味可以深入理解诗词的情感和艺术 风格。
引导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春江花月夜所表现的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自由的思想,能够引导人们摆脱物质束缚,追求 更高的精神境界。
06
春江花月夜的创作与再创作
基于原作的创作实践
01
02
03
文学解读
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进行深入的文学解读, 分析其情感、主题、意象 等。
八年级音乐上册《春江花月夜》PPT优质课件
![八年级音乐上册《春江花月夜》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67bf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4.png)
作品介绍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标题音乐,多段体,属于一种套 曲化的单乐章混合曲式: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 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欸乃归舟、尾声。
江楼钟鼓
引子节奏自由 琵琶、筝、阮由慢而快地模拟远远传来的江楼鼓声。 新笛(横箫)加入并奏出连续轻微的波音。
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小舟泛江、微风涟漪的醉人意境。
乐队的主要乐 云锣、木鱼、锣、钹、鼓;拉弦乐器:板胡、高胡、二胡、中胡。
器
任光
革命音乐家,是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主要创作歌曲有《渔光曲》《月光光》《打回老家去》《抗
敌歌》等四十多首。还作有《彩云追月》等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
感 谢 观 看四百余首源自族管弦乐曲。绛州鼓乐 中国传统器乐打击乐的一种,流行于山西绛州。其演奏技法丰富多变,伴有板、锣等乐器。其风格气势
磅礴、声韵铿锵、粗犷豪放,所“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
说唱音乐 曲艺的主要部分,特点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演员自己演奏一件乐器,演唱时略带表演。
中国民族管弦 吹管乐器:笛子、箫、唢呐、管子、笙;弹拨乐器:柳琴、琵琶、三弦、阮、扬琴、古筝;打击乐器:
名。多以管子、唢呐、海笛(小唢呐)为主奏乐器,辅以丝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其音乐风格大多活泼爽
朗、热烈粗犷。
江南丝竹 中国传统器乐中“丝竹乐”中的一种,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主要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笛子、箫
等。其音乐具有细腻婉转、清秀健朗、明快活泼的特点。
彭修文 指挥家、作曲家。他创作改编了《步步高》《瑶族舞曲》《丰收锣鼓》《花好月圆》《春江花月夜》等
全曲主导音型:
“合尾”:
月上东山
乐曲开头音与前一段结尾音相同——鱼咬尾。
将前一段旋律变奏,造成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夜色朦胧、明 月升空的景色。
《春江花月夜》课件(共28张PPT)
![《春江花月夜》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7908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f.png)
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 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 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 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 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 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 中有为的斗志。
当然,月还是的愁绪、爱情的代表意象。
此外“月”还有以下象征意义:
为三大层次。
(一) 整体感知,划分层次
春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江 (1——8句) 月色纯净
花 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
月 夜
(9——16) 宇宙永恒
月下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17——36)
写景 说理 抒情
(二)思与议 (重在能抓住意象进行想象和联 想,展现意境,体悟情感)
【第一部分 景 物 美】
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 给这幅图画命名。 • 2、赏析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 共潮生” 。 • 3、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雁由人们日常生活的“伙伴”,进而成为诗歌的托情意 象,但没有“鸿雁传书”的影子。《楚辞》有4篇写到雁, 屈原的《思美人》中有一句:“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 高而难当”。洪兴祖注曰:“思附鸿雁,达中情也”。 虽然,屈原自己并没有点明这只“传情”的“归鸟”就 是鸿雁,虽然这只归鸟传达的也只是“情”,但是这已 经足以启发后来者的思绪,距“鸿雁传书”不远了。
1、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 怎么样的遐想?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 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哲理美
2、赏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 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年年望相似”。
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 流水。”这句话在诗中有何作用?
2、赏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 ,不止 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第六章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翻译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 梳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 但它又已回来。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 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
诗人用那些意象来烘托游子相思之情?
春梦,落花,流水,斜月四种伤情意象来烘托.
前后意象的变化: 春江——流春(春半)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赏析 诗人用其生花妙笔,继续渲染春江月夜的神往之 处:看!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萋、繁花满树 的幽处。接着,诗题中的“花”终于亮相了:但见月华洒 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然后,诗人将镜头推向空 中,但见月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胧。镜头再转向江畔沙 滩,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
出的诗人赶快回家。
第四章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翻译 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 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 流水
赏析 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 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 而发出感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 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 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 易逝、唯江月永存。这两章借景抒发了诗人对 “人生易逝”的伤感。正是这一点,诗人为传统 的闺情诗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和意境。
赏析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那 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 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 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 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 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卷不 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 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第五章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翻译 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 的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 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 赏析 悠悠远去的白云,不禁让读者想起崔颢《黄鹤 楼》颔联第二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暗喻游子离家远去 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游子)。 “不胜愁”渲染了小船上游子的愁云惨雾、相思情愁。 “何处相思明月楼?”以妻子(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 倦客愁,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余地。 “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思妇。正如曹植的《七 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 叹有余哀。”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 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 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 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 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第一章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翻译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 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 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
赏析 首章落笔扣题:题目中的五字,有四字(春、江、 月、夜)放在句中。其中,“夜”则暗含在诗句中。看那 春江潮涨,汪洋一片,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 浩荡,洪波翻涌。浪滔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特写 镜头)。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粼粼、 美妙异常。第一章是幅极富动感、有(水)声有(月)色、有 远有近、有上有下的立体画,它为我们绘出一幅春江潮涨、 江海难分、明月冉冉上升而华光万里的图景。
春江花月夜课文配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小结:明月初渐高的景象,境界开阔, 富有气势。
第二章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翻译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 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 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 成一片,分不清彼此。
赏析 船上的游子和楼台上的思妇都看到那轮明月, 虽互相思念却彼此音信不通。于是,思妇的极度思念化 为幻想:希望化作一缕月光,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 远方的亲人。但这不可能,于是幻想委托雁儿、鱼儿为 自己捎信。这里,思妇无限愁思的细腻心理描写,被诗 人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得异常超脱、含蓄;同时,思妇 的“痴情”呼应第五章游子的“不胜愁”。
春江花月图——画面 美 依题目摹写春、江、 花、月、夜的幽美景 色。 描绘出一幅浩瀚悠远、 2、请充分发挥想象 静谧瑰丽、幽美恬静 力,用自己的话描述 的春江月夜图。 这幅图画,并体会本 段写景的特点。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第三章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 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 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 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赏析:写妇因思念至极,因思成梦,由梦生怜;
思妇追述昨夜梦见自己在潭边闲步,看见繁花纷谢。 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春将逝也,红颜将去。可怜这 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等待中随江水流去。然后, 由倒叙闪至现实: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 远方亲人依旧没有回家。这章委婉地写出了思妇一片 惜春思亲的耿耿情怀。
翻译 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 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 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
赏析 第三章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 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 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 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 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 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
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 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 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 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 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朗诵
对月的发问,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思考人生 哲理的开端。一般情况下,面对自然或宇宙,人 易产生渺小、短暂继而悲伤。比如: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白云飘忽,象征行踪不定;常比喻游子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枫”“浦”在诗中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 所。
托物寓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与“谁家今夜扁舟 子”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漂浮不定
“不胜”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内心世界?
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 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请回忆写月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春江花月夜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 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 至不再去考虑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 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 归之于张若虚了。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 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 家”。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 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 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 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 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 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
相思无着落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 用 (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