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碳交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碳交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将低碳技术应用在交通领域中,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针对低碳交通技术发展与应用进行分析。
标签:低碳交通技术;发展;应用
1.新能源汽车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现代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高度集成的新型产品,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电动发电机和车载电池。出多年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CO2,也就是说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无噪音,维修也极为方便。它的能源可以使用化石资源也可以使用一些可再生能源,与传统汽车相比,它依赖的不是我国家煤矿的开采情况,更加注重一个国家的电力能源结构体系。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与丰富,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开发,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使用纯电动汽车可以摆脱目前我国过度依赖石油的状况,也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汽车节能技术
2.1汽车绿色驾驶技术。驾驶员驾驶水平也会影响燃料的消耗,在相同条件下,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将会造成20%到40%的油耗差异,汽车驾驶方面的节能空间和潜力是非常巨大。新能源汽车技术虽然能够大幅度降低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但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实现还有着十分长远的过程,而驾驶技术的提升就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2.2汽车行驶效率提高技术。汽车行驶效率也会极大的影响燃油消耗,燃油视为汽车提供动力,使汽车能够正常行驶,而一些阻力的出现会对动力产生损耗,降低这些阻力,侧面降低了燃油的消耗,也就实现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降低空气阻力,空气阻力主要受到车辆外形的影响,完全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实现。降低滚动摩擦阻力则是对汽车的轮胎进行优化,低滚阻轮胎技术能够合理的实现降低滚动摩擦。如果将轮胎的胎压提高,还可以进一步的实现省油,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汽车的重量和体积也是影响油耗的关键问题,汽车总重量下降10%将会减少油耗8%,而且通过对汽车内部部件的优化设计,采用高强度轻型材料和高新技术实现汽车整体的轻量化。
3.道路设计
3.1慢行道路交通设计。慢行交通能够创造一个绿色低碳交通,不仅能够降低目前国内交通拥挤的状况,也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主要通过在道路上设置自实行车道以及自行车停放处,其次是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建立慢行专用道。
3.2道路的微循环设计。改变传统的大街坊路网设计,增加城市内部之路的数量,尽可能的提高接到的密集程度,改善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的出行环境,形成道路微循环。目前主要的技术就是从城市规划方面入手,设计多样化的街区和道路路面,采用高效的单向双分路,建立公交专用道和公交网络等等。
3.3道路新材料。高新技术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生产废物的利用,也可以实现汽车的低碳环保,是十分高效的环保措施。绿色道路胶凝材料,以工业废渣制作而成,用来代替水泥,成本低,性能卓越,避免了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是一种低碳道路建设材料。泡沫沥青,是通过向沥青中加入一定量的温水,提高沥青的粘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办好温度,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
4.城市交通低碳技术发展战略
根据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现状和社会降级发展形式,我国城市低碳交通的建设情况应该放在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上,通过与世界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实时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更好的实现低碳环保。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是处于技术落后的阶段,应该着重关注世界最前沿技术的发展,利用发达国家已经趋于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理的改变,摆脱我国技术落后的局面。
4.1加快构建可再生能源网络。化石能源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元凶,开发新能源是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唯一办法,我国应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大力开发包括太阳能,风能在内新型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构建新的能源网络,进而发展以新能源作为城市运转的主要能量来源。
4.2大力推广城市交通节能技术。城市道路设计,绿色驾驶技术,机动车节能技术等城市交通节能技术日渐成熟,也能够很好的实现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简单实用,应该进行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能够实现零排放的标准,降低噪声,维修简单的特点,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尚不完善,其中的关键技术—电池技术,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进展,无法投入实际使用。相信在技术的发展下,低碳交通技术必然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汽车发动机起停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J]. 魏广杰,吴琼,涂安全.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2]低碳环保泡沫沥青技术及其应用[J]. 刘士杰.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1(07)
[3]汽车节能减排措施的探讨[J]. 耿学坚,范恩卓. 科技信息. 2011(07)
[4]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J]. 孙建卫,赵荣钦,黄贤金,陈志刚.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