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化合物定义和分类

合集下载

表6-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ppt

表6-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ppt

篇1000字左右的小综述,发至我的电子邮箱。
E-mail: jdhyzy@
O C H = C H C C H 3
O C H = C H C C H 3
α 紫罗兰酮(高级香料) β 紫罗兰酮(合成维生素A 的原料)
O 制备
O
O
O 斑蝥素
O
O
O
N--O H
N -羟 基 斑 蝥 胺
HOH2C HO HO
香 叶 醛 TV (a - 柠 檬 醛 )
香 叶 醇 I
橙 花 醇 II ( 橙 花 醛 V ) ( β -柠 檬 醛 )
[H ]
[H ] [H ] C HO [O ] C H 2O H
香 茅 醛
香 茅 醇 III ( 为 I,II 部 分 氢 化 还 原 产 物 )
单萜 monoterpenoids
第六章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
CHO CH O
O O O O O O
O CH O H 2
O O O O
柠檬醛
薄荷酮
金合欢醇
青蒿素
问题的引出:什么是萜类化合物?
§1 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一、萜类化合物定义:
萜类化合物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 其衍生物。
5 CH 3
(
C CH 2
1 2
CH CH 2
单萜 monoterpenoids
CH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H 2OH
存在于香 叶油、玫 瑰油、香 茅油中, 具有玫瑰 香气。
香 叶 醇
香 叶 醛
存在于柠 檬草油、 香茅油等 挥发油中, 具有柠檬 香气。
geraniol
geranial
C HO [H ] [O ]

第六章 萜类化合物

第六章 萜类化合物
凡是以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为基本单位,以头 尾相接的方式而结合的化合物,通式为(C5H8)n。
2,生源异戊二烯规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葡萄糖
CH3COOH 醋酸
OH HOOC
OH
(三磷酸腺苷)2ATP
甲戊二羟酸 (MVA)
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异构化 焦磷酸二甲基烯丙酯(DMAPP)
C6H5
Ph2
O
N H
Ph3
C6H5 O
2' 3' 1'
OH
AcO
18 12 11
O 13 15
14 1
HO
10 9 O19 OH
2
17
16
H
8 3
7
H
4
6 5
20
O
Ph1 C6H5
O AcO
O
Paclitaxel (Taxol)
• 英文名:Paclitaxel, Taxol® or TM
H OO O
薄荷烷 衍生物
重要的环状单萜化合物:
O
OH
OH
OH
l-薄荷醇 men脑 d-龙脑 (冰片)
O
OHC O
对-氧化樟脑
π-氧化樟脑
(具有强心作用)
重要的环状单萜化合物:
O
α-紫罗兰酮
O
O
O
O
斑蝥素
O
O
O
O OH
O
β-紫罗兰酮
O
O
O
N
O
斑蝥胺 (试用于肝癌)
芍药苷 (防治老年痴呆)
CHO
香叶醛 (α-柠檬醛)
geranial

有机化学-第17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文档资料

有机化学-第17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文档资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及胆甾酸的前体;
正常人血液中每100mL含总胆固醇(包括游离 胆固醇和胆固醇酯)110~220mg; 摄入量过多或代谢发生障碍,胆固醇就会从血 清中沉淀出来,引起结石,发生动脉硬化,高血压 或心脏病等; 有学者认为,体内长期胆固醇偏低会诱发癌症。
17-10
② 7-脱氢胆固醇和麦角固醇 7-脱氢胆固醇是动物甾醇,经紫外线照射,形 成维生素D3。
β-胡萝卜素
γ-胡萝卜素
17-4
动物体内:
15 15'
氧化
H O
视黄醛
还原 维生素A
OH
维生素 A 是人和其它哺乳动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所
必需的维生素之一,缺乏维生素 A 会导致暗视觉的丧 失,引起夜盲症。
17-5
二.甾族化合物
1. 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为环戊烷并氢化菲,四 C10和C13上常有甲基 个环分别用A、B、C、D表示, (角甲基),C17上有一个不同碳数的碳链。
性激素是性腺(睾丸、卵巢、黄体)分泌的甾体激素, 它们对生育功能及第二性征(如声音、体型)有着决定 性的作用。
雄性激素:睾丸酮、雄酮和雄烯二酮等,其中睾丸酮 的活性最高。 雌性激素:由成熟的卵泡产生的雌激素如雌二醇和由 卵泡排卵后形成的黄体所产生的孕激素如黄体酮等。
17-15
O H H HO H H O H H H
① A/B反( ee稠合)
——5α-系甾族化合物
CH3
13 17
R
H
H
7
H
17-7
R H H H H
② A/B顺(ea稠合)
——5β-系甾族化合物

第九章 萜类化合物分解

第九章 萜类化合物分解

橙花醇 nerol
香茅醇 citronellol
CHO
[H]
CHO CHO
香叶醛 (α -柠檬醛) geranial
[O]
香茅醛 citronellal
[H] [O]
橙花醛 (β -柠檬醛) neral
[H]
CH2 OH
[H]
+
香叶醇 (牻牛儿醇) geraniol
CH2 OH
CH2 OH
橙花醇 nerol
斑蝥胺 (试用于肝癌)
二、结构分类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3.卓酚酮类(troponoides)
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其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定则。
O OH
O OH
O OH
α -崖柏素
β -崖柏素 (扁柏素)
γ -崖柏素
二、结构分类 (二)环烯醚萜(iridoids) 属双环单萜。 蚁臭二醛(iridoidial)的缩醛衍生物。 含环戊烷结构单元,具环状单萜的特点。 是从臭蚁的防卫性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物质, 其生物合成途径不同于单萜,不是经由脱去GPP 分子中焦磷酸基而直接产生闭环反应这一生源途 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第九章 萜类化合物与精油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 如:挥发油、树脂、橡胶以及胡萝卜素等 萜类成分中,有些具有生理活性,如:龙脑、
山道年和川楝素(驱蛔)、穿心莲内酯(抗菌)、人
参皂苷以及甘草酸等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OH
O O O
薄荷醇 menthol
HO O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道年 santonin
HO
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萜类1.1.1 概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类以异戊二烯为结构单元组成的化合物的统称,也称为类异戊二烯(isoprenoids)。

该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迄今人们已发现了近3万种萜类化合物,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在植物中发现的。

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按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可分为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两大类。

作为初生代谢物的萜类化合物数量较少,但极为重要,包括甾体、胡萝卜素、植物激素、多聚萜醇、醌类等。

这些化合物有些是细胞膜组成成分和膜上电子传递的载体,有些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起作用的成分。

主要功能有:醌类为膜上电子传递的在载体,载体是细胞膜组成成分,胡萝卜素类和叶绿素的侧链参与光合作用,赤霉素、脱落酸是植物激素。

而次生代谢物的萜类数量巨大,根据这些萜类的结构骨架中包含的异戊二烯单元的数量可分为单萜(monoterpenoid C10)、倍半萜(sesquiterpenoid C15))、二萜(diterpeniod C20)和三萜(triterpenoid C30)等。

它们通常属于植物的植保素,虽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在调节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植物的芳香油、树脂、松香等便是常见的萜类化合物,许多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是中药和天然植物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有些萜类化合物已经开发出临床广泛应用的有效药物,如青蒿中的倍半萜青蒿素被用于治疗疟疾,红豆杉的二萜紫杉醇被用于治疗乳腺癌的癌症【1】。

一般来说,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骨架的萜类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骨架的萜类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骨架的萜称为双萜;依次类推,有三萜、四萜等。

此外,按萜类化合物是否含有环状结构又将其再分为无环萜(开链萜)、单环单萜、双环单萜、四环三萜等等。

单萜化合物是由加瓦龙酸(mevalonie acid)经磷酸化,再经脱羧及脱水生成异戊烯基二磷酸酯(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PP),IPP 进一步异构化为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酯(DMAPP),这两种活化的C5单元被称为“活性异戊二烯”,IPP和DMAPP通过反式1,2-加成和反式1,2-消除,以“头-尾”形式相连接构成牛儿键二磷酸酯(GPP),再经生物体内转化形成如下各种单萜化合物基本母核:无环单帖类:2,6—二甲基辛烷型(9);单环单萜类:薄荷烷型(10),桉树脑型(11),虹彩烷(12),环烯醚萜(13),双环单萜类:蒎烷型(14),樟烷型(15)及异樟烷型(16),葑烷型(17),蓖烷型(18),苎烷型(19)等从植物薄荷的茎叶中提取所得的精油即薄荷油,它是萜的衍生物,其主要成分是薄荷醇(menthanol),并含有少量薄荷酮(menthanone)。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和挥发油

环烯醚萜苷元 + 氨基酸 环烯醚萜苷元 + Cu
2+
红 ~ 兰 ~ 沉淀 冰乙酸 兰色 酶 深兰
如苷元与皮 肤接触变兰
环烯醚萜苷元
配伍选择: 【1】 A.冷冻析晶法 B.分馏法 C.硝酸银络合色谱法 D.Girard 试剂法 E. 酸液萃取法 1. 分离双键数目及位置不同的挥发油的方法 2. 分离薄荷脑常用的方法 3. 分离沸点不同的挥发油的方法 4. 分离醛酮类的挥发油的方法 5. 分离碱性挥发油的方法
2).硝酸银-硅胶柱色谱分离,苯-乙醚(5 :1)洗脱
OMe OMe MeO C MeO OMe OMe
OMe
OMe
H
C CH 3 H
C
H
CH 3 C
H
MeO
CH -CH=CH 2 2
(A)
(B)
(C) Rf : A>B>C
3). 2.5%硝酸银-硅胶薄层色谱,氯仿-甲醇-乙 酸乙酯(35:45:20)展开。
E、2,4-二硝基苯肼试剂
4、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 A、亚硫酸氢钠试剂 B、三氯化铁试剂 C、2%高锰酸钾溶液 D、异羟肟酸铁试剂 E、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5、分离下列A与B应选用下列哪一类层析系统:
H
OH
OH
OH
A A. B. C. D.
B
Al2O3 ,TLC,乙醚 SiO2,TLC,苯:丙酮(18:2) SiO2-AgNO3,TLC,CHCl3:EtOAc(10:2) PPC,石油醚/97% MeOH
挥发油也称精油,是一类具①有挥发性、
可随水蒸气蒸馏,②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
液体。
1、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 )
A. 单萜 B. 四萜 C. 二萜 D. 二倍半萜 E. 三萜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一、萜类化合物概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4]。

萜类化合物中的烃类常单独称为萜烯。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烯的形式存在外,还以各种含氧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包括醇、醛、羧酸、酮、酯类以及甙等。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估计有1万种以上,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异戊二烯单位数目的不同为标准来进行。

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n≥2),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则称为二萜(图1),以此类推[4]。

倍半萜约有7 000多种,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5]。

二萜类以上的也称“高萜类化合物”,一般不具挥发性[6]。

此外,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不同的碳环数,因此又进一步区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其中,单萜和倍半萜及其简单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而二萜是形成树脂的主要成分,三萜则以皂甙的形式广泛存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4]。

常见含萜类化合物的植物类群有: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萝科(Asclepi-a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柏科(Cu-pressaceae)、杜鹃科(Ericaceae)、木犀科(Ol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胡椒科(Piperaceae)、马鞭草科(V erben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芸香科(Ru-tace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松科(Pi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桃金娘科(Myrtaceae)等[7]。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二、结构分类
(三)二萜(diterpenoids)
二萜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0个碳原子;广泛分 布于植物界
分两类:1.链状二萜
2.环状二萜
1.链状二萜
存在于叶绿素 中,曾作为合 成维生素E、维 生素K的原料
CH 2OH
植物醇 phytol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 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中;有保持夜间视力、保持皮肤骨骼 健康生长、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促进生长与生殖、抑制肿 瘤生长等功能。
抑菌、抗肿瘤、杀虫等生物活性。 如:愈创木薁(s-guaiazulene)
4 5 6 1 8 7 OH
3 2
S 220℃
Se
愈创木薁 (1,4-二甲基7-异丙基薁)
愈创木醇
2,4-二甲基-7-异丙基薁
30
二、结构分类
3.薁类衍生物
(二)倍半萜
薁类是一种非苯环芳烃化合物
沸点—— 250 ~ 300 ℃ 溶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 不溶水 可溶于强酸(加水稀释又可析出) (可用60~65%硫酸或磷酸提取)
α -崖柏素
β -崖柏素 (扁柏素)
γ -崖柏素
二、结构分类
卓酚酮类的特点:
(一)单萜
1.具有芳香化合物的性质,显酸性,酸性介于酚类和
羧酸之间,即酚<卓酚酮<羧酸。 2.分子中的酚羟基易于甲基化,但不易酰化。 3. 分子中的羰基类似于羧酸中羧基的性质,但不能和 一般羰基试剂反应。 4. 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结晶体,并显示不同 颜色,可用于鉴别。如:铜络合物→为绿色结晶,铁络 合物→为赤红色结晶。
CH 2OH
CH 2OH
橙花醇 nerol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对热,光,酸及碱较敏感,长时间接触,常会引起 其氧化,重排及聚合反应导致结构变化,因此在提取,分离及 贮存该类化合物时,应注意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水蒸气蒸馏法:游离单帖、倍半帖(挥发性)。 ◇碱溶酸沉法:具羧基,酚羟基及内酯结构的萜还可分别溶
于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水液,加酸使之游离或环合后,又 可自水中析出或转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此性质常用于 提取分离此类结构的萜类化合物。 ◇溶剂提取法:冷渗/热回流。
◇薄层显色:浓硫酸加热/硫酸香兰素。
青蒿
六、中药实例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之功效。
青蒿素提取工艺
H CH3
H3C
O
O H
O CH3
O
青蒿素
(qinghaosu)
第二节 挥发油(精油)
Volatile oils (Essential oils)
(二)单环单萜
OH l-薄荷醇 menthol
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组成 部分。左旋体习称“薄荷 脑”,为白色块状或针状 结晶,对皮肤和粘膜具有 清凉和弱的麻醉作用,用 于镇痛和止痒。
(二)单环单萜
如: 柠檬烯和α-松油烯是同分异构体, 柠檬烯是分布最广的一种.
它是枸橼属植物果皮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例如: 柠檬 油、桔皮油、佛手油等。 常用中药香附、砂仁、荆芥、青蒿和紫苏等挥发油中都 含有。 柠檬烯是无色油状液体,有似柠檬的香气具有旋光性。
OCO
紫杉醇 taxol
是从短叶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紫杉)的树皮中 分离得到的二萜类成分,有很好的抗白血病、抗肿瘤 活性,临床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
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为百万分之二,临床上需求 量较大,研究得到半合成品——巴卡亭Ⅲ。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
含义
特点 提取分离
倍半萜类是指由3分子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分子中含有15个C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倍半萜和单萜都是挥发 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倍半萜的沸点较高,其含氧衍生物大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1)双环倍半萜
比较重要的代表物有烃,它是非苯核芳烃化合物,但由于被氢化,故其基本母核已失去芳香性。
预试挥发油中是否有薁类化合物,多用溴化反应(Sabaty反应)。方法是取挥发油1滴溶于1ml氯仿中,加入 5%溴的氯仿溶液数滴,如产生蓝色、紫色或绿色时,显示含有类衍生物。也可用对-二甲基苯甲醛-浓硫酸试剂 (Ehrlich试剂)与挥发油反应,如产生紫色或红色时为正反应。
愈创木薁(s-guaiazuleue)系愈创木醇、喇叭醇或缬草二醇等加硫高温脱氢而成。洋甘菊薁 (chamazulene,C14H16)在洋甘菊花的挥发油中存在,用洋甘菊醇内酯、洋甘菊酮内酯等脱氢也可制备。洋甘 菊薁具有消炎作用。
(1)性状
简单的环烯醚类化合物一般为液体或低熔点固体,成苷后为白色结晶或无定形具吸湿性的粉末,此类化合物 一般均味苦,是中草药中显苦味的成分之一,分子中有手性C,故都具有旋光性。
(2)溶解度
此类化合物总的来说偏于亲水性,大多数易溶于乙醇、丙酮、正丁醇,难溶于氯仿、苯、石油醚等亲脂性有 机溶剂。
(3)显色反应及检识
萜类化合物有许多的生理功效,如祛痰、止咳、驱风、发汗、驱虫、镇痛等。天然精油原料中的萜烯和萜类 化合物,可用精馏法、直接蒸汽蒸馏法、冻结法和萃取法分离之。在香料生产中,广泛使用含有萜烯及其衍生物 的精油。
单萜类
含义
特点
单萜类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分子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烯及其衍生物。单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 中的分泌组织里,多数是挥发油中沸点较低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氧衍生物沸点较高,多数具有较强的香气 和生理活性,是医药、仪器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有些成苷后则不具挥发性。

萜类的定义分类与结构.ppt

萜类的定义分类与结构.ppt
n=6 皂苷、树脂、植物 乳 汁
n=8 植物胡萝卜素
(C5H8)n 橡胶、硬橡胶
1.开链单萜
CH2OH
CH2OH
CHO CH O
(存在于玫瑰油、香茅油中) (存在于柠檬油中)
2单环单萜
柠烯
OH
薄荷醇
Hale Waihona Puke O薄荷酮3双环单萜
蒈烷 蒎烷
10
3
4 8
2 9
10
571
6
10 1
287
6 9
3
5
4
4
5
6
2
7
9
H
H
H
H
H
H
H
H
H
OH
H
OH H
OH H
OH
O
l-薄荷醇
异薄荷醇
d-新薄荷醇
新异薄荷醇
薄荷酮
5)神经系统作用:如治疗神经分裂症的 马桑内酯类化合物。
6)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如穿心莲内酯、穿心莲新 甙、14—去氧穿心莲内酯。
7)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免疫功能:如芍 药甙。
8)泻下作用:如栀子甙(京尼平甙)。
9)促进肝细胞再生活性:如齐墩果酸。
10)防治肝硬变、肝炎的活性:如葫芦素B、E。
11)抗阿米巴原虫活性:如鸦胆子甙(yatanoside、 brucealin)、鸦胆子苦素A、B、C、D、E、F、G及鸦 胆子苦内酯等。
CH2OH
CH2OH
CH2OH
香叶醇
橙花醇
香茅醇
柠檬醛
CHO
CHO
香叶醛
反式柠檬醛
橙花醛
顺式柠檬醛
O 樟脑

第十章 萜类(天然药物化学)

第十章 萜类(天然药物化学)

(17)昆虫拒食活性: (18)可作甜味素:甜菜素(滕氏甜昧内酯, phylloduicin)具有蔗糖600~800倍甜度,罗汉 果甜素V(mogroside V)的0.02%水溶液比蔗 糖甜约250倍,可作调味剂。 (19)昆虫保幼激素:如天蚕蛾保幼激素(C18cecropia)、juvabione。 (20)昆虫性引诱剂及昆虫驱避物质:倍半萜丙二 烯酮,对蚂蚁及其他昆虫有驱避作用。
二、萜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和分布
(1)抗生育活性;芫花酯甲(yuanhuacin)、芫花酯乙 (yuanhuadin)均为引产药。
(2)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 雷公藤羟内酯(tripdiolide)、鸦胆丁(bruceantin)等。 (3)驱蛔虫和杀虫活性:如驱蛔素(ascaridole),川楝素 (chuanliansu,toosendanin)、土木香内酯 (costunolide)等。
(4)抗疟活性:如青蒿素(arteannuin)、鹰爪甲素 (yingzhaosu A)。 (5)神经系统作用:如治疗神经分裂症的马桑 内酯类化合物。 (6)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如穿心莲内 酯(andrographolide)、穿心莲新苷 (neoandrographolide)、14—去氧穿心莲内酯 (14-deoxyandrographolide)。 (7)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免 疫功能:如芍药苷(paeoniflorin)。
第2 节 挥发油

概念:挥发油又称为精油,是存在于植 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汽 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 状成分的总称。
(一)组成与分类
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组分较为复杂,一种挥发油 常常由数百种成分组成。其组分大致可分为一下几类:

萜类化合物(常见问题汇总)

萜类化合物(常见问题汇总)

萜类化合物(常见问题汇总)1、萜类化合物的含义是什么?萜类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的一类成分,其基本骨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

开链萜烯具有(c5h8)n 的通式,碳原子数一般为5的倍数,而氢的比例一般不是8的倍数。

绝大多数萜类化合物为含氧衍生物,结构中具有醇、醚、醛、酮、羧酸、酯、内酯、亚甲二氧基等含氧基团。

有的萜类化合物以苷的形式存在,如环烯醚萜类成分;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含有氮原子,称为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

2、常见萜类化合物可分为哪些类型?按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的多少,可将常见萜类化合物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萜和多萜。

每类再根据基本碳链是否成环及成环数的多少进一步分类。

单萜:单萜类化合物可看成是由两个异戊二烯单元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挥发油的组分。

多数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理活性。

如链状单萜香叶醇具有抗菌作用;单环单萜辣薄荷酮具有平喘、止咳、抗菌的作用;双环单萜龙脑(冰片)具有发汗、兴奋、镇痉和驱虫作用。

倍半萜:倍半萜化合物是由3个异戊二烯单元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可存在于挥发油中,多具有香气和生物活性。

单环倍半萜青蒿素具有抗恶性疟疾的作用。

二萜:二萜类化合物是由4个异戊二烯单元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子量增大,绝大多数不具挥发性。

双环二萜类的银杏内脂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穿心莲内酯具有抗菌、抗炎作用;三环二萜类的雷公藤内酯具有抗癌、抗炎、抗生育等作用;四环二萜类的甜菊苷可用作禁糖病人的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五环二萜的乌头碱具有镇痛、局部麻醉、降温、消肿的活性。

三萜:三萜类化合物是由6个异戊二烯单元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以游离状态存在时称为三萜类化合物或三萜苷元,与糖结合则称为三萜皂苷。

3、常见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可分为哪些结构类型?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属于单萜类化合物,在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龙胆科中较为常见。

萜类化合物定义和分类[整理版]

萜类化合物定义和分类[整理版]

萜类化合物1.萜类化合物的定义从化学结构来看:萜类化合物由异戊二烯单元(C5)为基本结构单元。

从生源来看: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是甲戊二羟酸。

定义:由甲戊二羟酸衍生,符合通式(C5H x)n 的化合物及衍生物。

异戊二烯:甲戊二羟酸:CH2OH-CH2-COH(CH3)-CH2-COOH2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异戊二烯结构单元的数目划分名称异戊二烯结构单元的数目半萜 1单萜 2倍半萜 3二萜 4二倍半萜 5三萜 6三倍半萜7四萜8多聚萜N>83.萜的生源学说:“经验异戊二烯法则”和“生源异戊二烯法则”“经验异戊二烯法则”的依据A.大多数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首尾相连而成。

B.橡胶的焦化或松节油的蒸气经氮气稀释后,在低压下通过红热的铂丝,都会得到产率很高的异戊二烯。

C.将异戊二烯加热到280度,两分子的异戊二烯聚合而成二戊烯,为典型的萜类化合物。

两分子的异戊二烯发生Deils-Alder聚合反应得出:自然界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生来的,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其衍生物。

但是r-崖柏素等不符合“经验异戊二烯法则”,确是萜类化合物。

说明“经验异戊二烯法则”的不合理。

r-崖柏素“生源异戊二烯法则”Ipp 和DMAPP 均能转化为半萜,也能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单萜。

GPP 为焦磷酸香叶酯--单萜类化合物。

得出: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为甲戊二羟酸。

;IPP 及DMAPP 是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戊二烯。

起延长碳链的作用。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

如:挥发油、树脂、橡胶以及胡萝卜素等萜类成分中,有些具有生理活性,如:龙脑、山道年和川楝素(驱蛔)、穿心莲内酯(抗菌)、人参皂苷以及甘草酸等1.萜类的定义2萜类的结构分类根据组成分子的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可将萜分成以下几类:单萜: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它包含开链单萜,单环萜,二环单萜三种。

倍半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

双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

三萜:含有六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

以此类推。

这些萜类和单萜一样,也有开链和成环之分。

3.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一)物理性质1.性状(1)形态:单萜、倍半萜—多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常温可挥发或低熔点的固体。

沸点:单萜< 倍半萜(分子量、双键的增加—挥发性降低,熔点和沸点增高—用分馏法进行分离。

)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2)味:多具苦味(萜类又称苦味素)(3)旋光和折光性:多具有不对称碳原子,且多有异构体。

(4)溶解度:萜类亲脂性强—易溶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难溶水;具内酯结构的萜类—溶于碱水,酸化析出(用于分离纯化);萜类对高热、光和酸碱较为敏感,或氧化,或重排,引起结构改变。

(二)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3.脱氢反应4.分子重排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研究进展萜类化合物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可将常见萜类化合物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萜和多萜,每类再根据基本碳链是否成环及成环数的多少进一步分类。

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五环三萜中的齐墩果烷型和乌苏烷型,其代表化合物分别是齐墩果酸(OA)和熊果酸(UA)及其衍生物。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30个碳原子组成。

1理化性质齐墩果酸(别名土当归酸,oleanolic acid OA)和熊果酸(乌索酸,ursolic acid,UA)是五环三枯类化合物,为两个同分异构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百里香中可获得百里酚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可将常见萜类化合物

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
萜和多萜。每类再根据基本碳链是否成环及成环


数的多少进一步分类,
可分为直链、单环、


双环、三环、四环和
多环。

分类表
分类 单萜 倍半萜 碳原子数 10 15 通式(C5H8)n n=2 n=3 存在 挥发油 挥发油、内酯
青蒿素是什么?

青篙素(arteannuin )是 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有过 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 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 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 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 膜、线粒体,内质网,此 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 的影响。
青蒿素的基本性质




分子式: C15H22O5 分子量: 282.33 物理性状: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溶解性: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 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156-157℃ ( 水煎后分解)
二萜
20
n=4
树脂、苦味质、植 物醇、叶绿素
海绵、细菌 皂苷、树脂 色素、植物胡萝卜 素 橡胶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25 30 40
n=5 n=6 n=8
多聚萜
103-105
(C5H8)n
倍半萜类化合物之青蒿素
倍半萜类是指由3分子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分子中含有15个C 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其分布较广,在木兰目 (magnoliales)、芸香目(rutales)、山茱萸目 (cornales)及菊目(asterales)植物中最丰富。在植物体 内常以醇、酮、内酯等等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是挥发油中 高沸点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较重要的代表物是青蒿素:是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其有 效基团为中间的过氧桥-O-O-种子植物,尤其是被子植物。

5、萜类化合物

5、萜类化合物
度 萜类亲脂性强——易溶于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 难溶于水
具内酯结构的萜类——溶于碱水,酸化析出
(用于分离纯化)
萜类对高热、光和酸碱较为敏感,或氧化,或重
排,引起结构改变。
31
(二)化学性质
1. 加成反应 (1)双键加成反应 (卤化氢、溴、亚硝酰氯、DA反应) 加成产物通常具有结晶性:
3 1
概述
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2
3 4
28
理化性质

• •


• •
• •

性状 单萜与倍半萜多为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二萜、三萜多 为结晶体。 萜类化合物多具有苦味,又称苦味素。个别化合物具有强 的甜味,如甜菊苷的甜味是蔗糖的300倍。 萜类化合物多具有旋光和折光性。 溶解度 多具有亲脂性,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具有内酯结构的萜类化合物易溶于碱水。 理化反应 对热、光及酸碱敏感。 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脱氢及分子重排,导致结构 改变。
樟树
雷公藤
青蒿
红豆杉 金合欢 灵芝
薄荷
7
萜类化合物在海洋生物特别 是海藻中也广泛存在
萜类化合物的定义
萜类化合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由异戊二烯聚合衍生 的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分子式为(C5H8)n 。
定义扩展:凡是以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为基本单位,以头 尾相接的方式而结合的化合物,分子通式为(C5H8)n。
1. 胡萝卜素
药理作用:强肝利尿、抗癌作用。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 茎、果实及动物的乳汁和脂肪中。
23
2. 番茄红素
① 抗氧化,调节血脂、血压,提升免疫力。 ② 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制,保护细胞DNA免受自由基损害, 防止细胞病变、突变、癌变 。 ③ 促使细胞生长和再生,美容袪皱,延缓衰老。

萜类化合物名词解释

萜类化合物名词解释

萜类化合物名词解释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通常存在于植物、昆虫和微生物中。

它们由多个异戊二烯单元连接形成。

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常用于食品、香料、药物和化妆品等领域。

萜类化合物的命名通常基于它们的碳骨架和功能基团。

根据碳骨架的不同,萜类化合物可以分为开放环、环烷和环烯三个主要类别。

开放环类萜包括酮萜、醇萜和醛萜等,如雄萜醇和长藤醛。

环烷类萜由环烷烃单元构成,如松油中的萜烯类化合物。

环烯类萜由环烯烃单元构成,如薄荷脑和柠檬烯。

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活性。

一些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用于食品防腐剂。

萜类化合物也具有香气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香料行业。

此外,一些萜类化合物还显示出药物活性,被用于治疗肺炎、肺癌、中风和抑郁症等疾病。

萜类化合物不仅存在于植物中,还存在于昆虫和微生物体内。

昆虫通过释放萜类化合物来进行信息传递和社会行为调节。

一些昆虫还利用萜类化合物的香气作为吸引异性的化学信号。

微生物体内的萜类化合物具有防御和抑菌作用,可以帮助微生物对抗外界环境的压力。

总之,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香料、药物和化妆品等领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萜类化合物
1.萜类化合物的定义
从化学结构来看:萜类化合物由异戊二烯单元(C5)为基本结构单元。

从生源来看: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是甲戊二羟酸。

定义:由甲戊二羟酸衍生,符合通式(C5H x)n 的化合物及衍生物。

异戊二烯:
甲戊二羟酸:
CH2OH-CH2-COH(CH3)-CH2-COOH
2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异戊二烯结构单元的数目划分
名称异戊二烯结构单元的数目
半萜 1
单萜 2
倍半萜 3
二萜 4
二倍半萜 5
三萜 6
三倍半萜7
四萜8
多聚萜N>8
3.萜的生源学说:“经验异戊二烯法则”和“生源异戊二烯法则”
“经验异戊二烯法则”的依据
A.大多数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首尾相连而成。

B.橡胶的焦化或松节油的蒸气经氮气稀释后,在低压下通过红热的铂丝,都会得到产率很高的异戊二烯。

C.将异戊二烯加热到280度,两分子的异戊二烯聚合而成二戊烯,为典型的萜类化合物。

两分子的异戊二烯发生Deils-Alder聚合反应
得出:自然界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生来的,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其衍生物。

但是r-崖柏素等不符合“经验异戊二烯法则”,确是萜类化合物。

说明“经验异戊二烯法则”的不合理。

r-崖柏素
“生源异戊二烯法则”
Ipp 和DMAPP 均能转化为半萜,也能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单萜。

GPP 为焦磷酸香叶酯--单萜类化合物。

得出: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为甲戊二羟
酸。

;IPP 及DMAPP 是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戊二烯。

起延长碳链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